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04 09:26:0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汇总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2、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朗读中了解内容,感受盘古的伟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无私奉献和舍己为人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盘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四、课前准备:

  ①自制生字卡片。

  ②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③教学挂图。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关于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

  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四、作业

  1、复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二、指导写字

  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②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三、朗读回味

  ①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②记忆读。看谁能记住一些优美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四、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五、课后作业

  1、把《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

  2、写本课生字词各一行。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感受文中我和女儿对小松鼠的怜爱和他们善良的性格。

  2.初步认识课文倒叙的叙述方式。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3.认识10各生字,会写12各生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流露的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有感情第读文。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读书指导

  1. 解题。让学生看题,从问题中可以判断,这篇课文内容与松树有关。《那只松鼠》会写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读书。

  2. 自读课文。让学生御用多种方式来充分读书。通过独立读书,基本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我”捉了那只松鼠但又给放了。

  3. 理解课文。这篇课文叙述的`顺序是倒叙。在学习时,课时先学第四---七自然段。最后归纳出这部分记叙的顺序:发现松鼠---捉松鼠---放松鼠。并按这样的顺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 简单讲解倒叙方式。

  二、 情感深化

  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发誓回家后只字不提那只松鼠?听了女儿的话我为什么心里的 一块石头落了地?从而去体会女儿本性的纯真、善良。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1.积累内化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用此的准确,生动。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2.识字写字

  布置学生字学文前对本课的生字进行预习,初步认识这些生字。然后进行检查。检查的形式可以读卡片,也可以设计游戏来进行。

  3.指导书写 要求会写的字。

  4.迁移练习

  结合课文结尾处的省略号,让学生去扩展想象。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有感情的背诵儿歌。

  2、正确认读词语,学会本课生字“春、桃、吹、得”。

  3、认识春天的特征,知道春天是播种的`大好季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四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难点:理解“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的句意。

  三、教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前几天我们去找春天,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是呀!春天已经不知不觉地来到我们的身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春风吹》。

  二、初学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这首儿歌共有几节?(每节中间空一行)

  3、借助拼音,学生自学儿歌。

  4、师生共同。注意读准翘舌音“吹”

  5、齐读儿歌——背诵儿歌。

  三、指导朗读,练习说话。

  1、你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2、思考:春风除了吹绿柳树,还能吹绿什么?春风会吹黄什么?(指导朗读第一节)

  3、春风会吹醒什么?为什么这里用“醒”?(指导朗读第二节)

  4、指导朗读第四节。思考:春雨是怎么下的?应该怎样念这句话?(声音轻轻的)

  5、为什么孩子们要快来种葵花?你觉得这句话该怎样读?(招呼、急切地语气)

  四、熟记词语。

  五、春天你还看到哪些变化?你能自己编几句儿歌吗?

  六、写字指导。

  1、认一认生字。

  2、观察田字格的位置。

  3、指导书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雷锋从小乐于帮助别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向雷锋学习。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过、桥、时、座、河、背、又;认识走之儿、广字旁和同字旁;理解“过来、过去、又”等词语的意思;会区别“一个”和“一个一个”的不同意义。

  3.正确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又、过来、过去”的意思。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完成课堂作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揭示课题

  1、出示雷锋肖像,简介雷锋的生平事迹。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是“过桥”。(出示课题)讲的是雷锋小时候帮助同学的事。

  3、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过,读准三拼音,学习新偏旁“走之儿”,学会“过”的笔顺。(先里后外)说说它是什么结构?(半包围结构)。

  4、学习生字“桥”,三拼音,扩词理解。

  5、齐读课题。

  二、听课文录音。

  要求小朋友边听录音,边思考:课文一共有几句话?讲了雷锋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初学课文,随课文学习有关生字。

  1、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在每句话后面做上“/”记号。

  2、指名四个小朋友分别读四句活。

  3、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啊?

  出示卡片,学习“时”,读准翘舌音,字形与“过”作比较,用“时”口头组词。

  4、雷锋和小同学上学时,得经过什么?

  a.学习生字:座,认识广字旁,学生自己分析字形?(广+坐)

  b.学习生字:河,怎样记住字形?(氵十可),扩词理解意思:大河、河水等。

  5、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的?学习生字:又,掌握字音字形。学习生字:背,认识月字旁。(北十月)

  6、认读带读字:

  léihòumàn

  雷锋时候漫过

  7、指导学生在书上的囹字格内给每个生字描一遍。

  四、巩固练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说说偏旁名称:走、广、月。

  3、齐读生字新词两遍。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1、2题。

  六、课外熟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检查生字新词,学习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有关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2、比一比,再组词。(口头回答)

  过()雨()去()又()

  时()两()云()有()

  3、指名朗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一句。提问:这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课文中“小时候”是什么意思?

  2、雷锋他们要过桥,碰到了什么困难呢?齐读第二句话。

  讨论:①他们碰到了什么困难?

  ②“漫过”是什么意思?打开幻灯,看图理解“漫过”的意思。

  3、在这样的情况下,雷锋做了一件什么好事呢?

  4、打开幻灯,练习说话: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

  5、出示句子:

  bēi

  上学时,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背过去。放学后,雷锋又把bēi

  小同学一个一个背过来。

  ①指名朗读。思考: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圈出有关词语。

  ②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a.“一个一个”是几个?它和“一个”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b.看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背过去”和“背过来”的不同意思。

  c.“背过来”这里为什么要用上“又”字?

  ③指导朗读。

  先自由练读,再指名读,最后齐读。

  三、课堂小结

  1、看幻灯,讲一讲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作业

  1、把“比一比,再组词”的作业完成在练习本上。

  2、《课堂作业》第三题。

  五、课外作业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检查字词。总结课文。深化导行。完成有关作业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组词。

  桥()()()

  河()()()

  2、《课堂作业》第4题。

  3、看幻灯,复述这个故事。

  二、齐读课文

  三、总结导行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雷锋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2、出示句子,齐读:ɡuānxīnbié人bānɡzhùbié人

  3、你准备怎样向雷锋学习?

  四、作业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

  五、课外作业

  向小朋友推荐课外读物,准备召开“雷锋故事会”。

  附板书:

  15、过桥

  bd

  上学时,一个一个背过去

  bd

  放学后,又一个一个背过来

  ɡuānxīnbié人bānɡzhùbié人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这篇课文以拟人化手法通过小鸽子的眼睛来了解祖国建设的新面貌,让学生开阔眼界,受到感染。本设计在考虑教学要求时,主要从这几方面去把握: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新面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继续学习“谁——怎么样”的句式。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子字旁”,并指导书写,理解“跟着、笑着”等词语。

  第一,落实训练内容。语言文字训练涉及面很广,而在本课教学中,应根据课文特点(读短文、学词句),在词、句的训练上下功夫。特别对于生词(如“跟着”)、新的句式(如“什么,怎么样”)在教学中做到训练到位,不走过场。

  第二,考虑训练层次。在本课设计中,注意把训练作为“过程”来展开。所以,遵循“整体感知——分项训练——突出重点——综合应用”的思路,提高训练效果。

  第三,讲究训练方式。训练方式是否得当,会影响训练效果。我们在设计中注意多样化:结合电教媒体,运用直观手段,创设训练情境,在读、问、答、演等多种学习活动中提高训练的综合效果,个别尝试、小组议论与全体练习的多样组合;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等等。方式的变化,训练的扎实,思路的清晰,目标的明确,对上好这堂课是十分重要的。

  一、揭示课题,学习生字“鸽”。

  1。读准字音;分析“鸽”的字形;读词语“小鸽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

  (1)思考:小鸽子飞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

  (2)讨论以上的问题,并出示板书(以图的形式出现),大海、井架;高山、电气火车;电视塔、水电站。

  2。读课文。

  (1)轻声读,数数全文共有几节,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

  (2)讨论全文共几节。

  (3)指名分节朗读,教师注意讲评;同桌对读;全班齐读。

  三、逐节朗读,学习词句。

  1。教学第一节。

  (1)教师引读:一天,谁跟着谁飞上了哪里?

  (2)学习生字“跟”。(读准前鼻音。想想“跟”的部首为什么是足字旁。再读第一节理解字义。)

  (3)练习朗读第一节。

  2。教学第二节。

  提示学习方法。(出示:读——数;问——答;读——读。)

  (1)读——数。(轻声读第二节,要求读准字音;同时数数这节有几句。)

  (2)问——答。(出示:它们飞过哪里?小鸽子问什么?妈妈怎么说?)

  (3)读——说。(学生练习感情朗读,指名学生读,分角色朗读。说一说它们飞过哪里,看见了什么。)

  3。教学第三节。

  (1)明确要求(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学习第三节。)

  (2)以同桌为单位,自学第三节。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4)练习分角色朗读、表演。

  4。教学第四节。

  (1)教师提问。(它们又往前飞,看到了什么?)

  (2)学生边读边思考。

  (3)讨论问题,理解“高高的”、“新建的”。(看投影片)

  (4)练习感情朗读、说说它们看到了什么。

  5。教学第五节。

  (1)教师提问。(小鸽子看到许多新鲜的事物,心里怎样想?)

  (2)学生边读边思考。

  (3)讨论问题,学习生字“极”。

  四、小结。

  1。读全文,想想小鸽子为什么高兴极了?

  2。看板书小结。(小鸽子飞过哪里,看到了什么?)

  五、练习。

  1。练习说话。(小鸽子飞过上海,看到了什么?看录像说话。)

  2。句式训练。

  (1)看例句(“小鸽子高兴极了。”),说说这句话写谁?怎么样?

  (2)辨析句子。(是写“谁怎么样”就拍拍手。”)

  (3)看投影练习句式。(书上练习3)

  六、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1。偏旁部首:子字旁。(指名书空、全班书空)

  2。抽读生字卡片。

  3。指导书写“孩”、“为”。

  (1)看“孩”、“为”两字的结构,指出重点笔画。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讲评。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学习字词句,使学生受到识字、写字、画画、说话的训练。

  2、读读背诵,积累成语与诗句。

  3、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学会做客,真善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巩固所学的生字,并能用生字说话。

  2、口语交际训练。

  课时划分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字词句。通过看文字画了解象形字的特点,感受字义组合与事物之间的天然联系,最后在现实交际中完成连字成词、连词成句的训练。

  2、熟记成语,朗读诗歌。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成语卡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出示文字画)

  2、这些都是古代人写的字,有没有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3、对,所以这些字都是古代人写的象形字。

  4、那么,随着时间的推进,象形字慢慢演变成我们学的字。能把这些象形字相应的汉字写出来吗?

  5、评比,谁写得又正确又美观?

  6、这么多的景物,你能将这些象形字变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并介绍给大家吗?四人一组分工合作,看谁画得最美,说得最好。四人相互商量。

  7、评选最佳图画,同时将学生的画贴在黑板上。不光要画得好,还要说得好。学生在下面说,其余三人出谋划策。

  8、指名上来说,评选最佳解说员。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1)小蚂蚁为什么要在炎热的夏天就背过冬的粮食呢?

  (2)为什么在窗户上钉栅栏呢?

  (3)为什么人们要忙着修筑水坝呢?

  2、是呀,他们都在预防以后的困难,提前作好准备,到时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了,我们可以用这四个成语概括图上的意思。

  2、自读成语,读准字音。

  3、说说你对这些成语的意思的理解。

  4、齐读成语。

  5、(出示图)图上画了什么?渔夫是多么辛苦呀?

  6、读读诗,看看图,想想诗句的意思,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7、生互相交流。

  8、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捕鱼的危险和对渔夫的同情。

  10、指导背诵。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写出反义词。

  早——()里——()出——()落——()深——()

  粗——()人无()虑,必有()忧高兴——()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学写铅笔字,认识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2、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复习,出示:同、向、扁。说说这3个字的笔顺规则,并按规则每人写一个字。

  (2)出示:日。像这样全包围的字,该怎样写呢?笔顺规则是什么?

  (3)师范写“月”。

  3、练习。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提出表扬。

  (2)共同存在的问题给予提出,并指导学生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四题

  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到别人家做客,在门口该怎样做?见到主人该怎样说?受到主人的招待该怎样说?跟主人告别时该怎样说?

  3、生按问题一个一个地说。

  4、你能连起来说说吗?自由说,同座位互说,指名说。

  5、自由组合来表演“做客”。

  6、评选最好的组合。

  (二)

  教学要求

  1.学用字词句。

  2.朗读背诵成语和诗歌。

  3.按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写字。

  4.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练习对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第一题。

  一、审题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要求。

  二、指导第一小题

  1.指导观察。

  (1)出示图片。

  思考:你能看出这是几个什么字吗?

  2.指名说一说。(日、鸟、山、水、人、舟、木、鱼、石)

  3.请你将这几个字写在相应的田字格里。

  4.反馈,请几个小朋友上黑板板演。

  三、指导第二小题

  1.读一读题目要求。

  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1)你们准备怎么设计这幅图?利用文字画将设计草图摆放一下。

  (2)哪些景物需要改动?

  3.你们是怎么设计的呢?

  4.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设计得非常好!

  5.学生拿出纸、笔练习画风景画,老师巡视。

  6.分小组传看评议,展示画得好的。

  四、指导第三小题

  1.读一读题目要求。

  2.指导学生说话。

  (1)指导学生说好第一句话。(我画了一幅美丽的画,你们看)

  (2)分四人小组讨论。

  (3)推选出一个代表来交流。

  (4)引导评议说得怎么样,启发学生想开去。(太阳从天山背后升起,小鱼在小河里游来游去,树木绿油油的……)

  (5)每个同学连起来说一说,说给同桌听。

  (6)再指名说。

  (7)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

  1.成语。

  (1)审题。

  自己读,指名读题。

  (2)指导。

  A.看图。

  a.图上画了些什么?

  b.小蚂蚁为什么夏天就开始搬粮食了?

  c.晴天的时候为什么要修房子呢?

  小结:是呀,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愁,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灾难,有几个词儿说的就是这些意思。

  B.指导读。

  a.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

  b.指名试读,评议。

  c.自由练读,要求将一个词连贯起来,指名读、齐读。

  d.把四个词语连起来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e.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C.指名背诵。

  a.练习背诵。

  b.指名试背。

  c.集体背诵。

  2.古诗。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指导读准字音:一叶出没舟

  (3)老师范读。

  (4)指名读,集体练读。

  (5)看图理解大意。

  A.但:只是。渔者:打鱼的人。

  B.打鱼的人在江上干什么?你觉得他们怎么样?

  C.小结:那些爱吃鲈鱼的人,体会到打鱼人在大风大浪里打鱼的辛苦了吗?

  (6)指导感情朗读。

  (7)练习背诵。

  A.自由练习。

  B.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铅笔字

  1.审题。

  指名读题,老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1)认读:日四田

  (2)指名按笔顺书空,说明这三个字的笔顺有何共同之处。(先里头,后封口)

  (3)复习描红、仿影要求: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4)老师范写。

  3.练习。

  (1)集体书空练习。

  (2)学生在书上描红、仿影。

  (3)四人小组评议、修改。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做客。

  一、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创设情景用的道具。

  二、审题

  1.齐读课题。

  2.借助拼音读要求。

  三、指导

  1.指导学生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1)小红来到小刚家门口怎么做的?如果没有门铃怎么办?按门铃、敲门要注意什么?

  (2)小刚打开门以后,他们应该说些什么?

  (3)小刚拿出什么招待小红,他会怎么说,小红又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呢?

  (4)小红玩了一会儿,就要走了,他们之间怎么说、怎么做?

  2.练习。

  (1)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2)学生、老师共同评议,对双方的动作和说话的语气认真加以指导,特别要引导学生用好礼貌用语。

  (3)再请一组学生表演,再评议。

  (4)同桌分角色表演,交换角色表演。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的可爱。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课文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方法:读议感悟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自然风光?生说。老师这儿也有些风光图片,请大家欣赏,你能用词语和句子来描绘他吗?生描片。是的,这就是牧场之国的荷兰,让我们随作者一同去感受异国风光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课文。

  2、读了课文,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生说自己的读书感受。

  3、荷兰牛羊成群,骏马奔驰,多让人神往,让我们走进荷兰,来欣赏美妙的一天。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请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读读,把体会写在旁边。

  2、谁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我们听听,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生说,师评价。

  4、白天,在荷兰,这个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牛羊、小鸡、马群、黑猪是主人,那儿是它们的王国,那么夜幕降临晚上的荷兰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同桌之间读读第五段,找出一个最能概括荷兰晚上的词语。

  5、生读,找词语,读出感受。

  6、就让我们在读中来欣赏这真正的荷兰吧!欣赏图片8——11

  7、文中四次提到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你能说说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吗?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8、所以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生齐读句子,练习说句子:是……也是…

  9、欣赏图片14——24

  四、课外延伸

  1、读读资料袋中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2、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总结全文:

  虽然我们没有去过荷兰,但学了课文,这个国家就如此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感受到了荷兰景色的优美,动物与人的和谐统一,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风光图片,并写上简短的描述。

  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碧绿草原黑白花牛成群骏马绵羊成群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反思:

  本课,我的教学思路是:初读课文,给你留下的印象,在读课文,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练习说话,说感受,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是积累词句,难点是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为了能解决这两点我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最终,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节课的缺点是评价语言的单一,部分学生平翘舌音不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这方面训练学生。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伶、俐、扬、普、刚、骄、傲、谦、虚、迪”。正确书写并记忆“伶、俐、扬、骄、傲、迪”。

  2、积累6个词语和2个句子。

  3、正确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4、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谦虚是一个人的美德,即使取得了成就也不应该骄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质疑。

  二、听录音感知课文。

  1、边听边思考:萧伯纳是谁?他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学生交流:板书:有名 聪明伶俐

  3、理解词语,激发兴趣。

  (1)还可以怎么介绍萧伯纳?(引导用别的`词语替代“有名”)

  (2)你认为我班哪位同学聪明伶俐?用一件事说明。

  三、自读,了解课文。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受到什么教育?

  2、指名读课文,板书读错的字词,纠正;读生字,范写“幽”并书空。

  3、齐读课文,交流:得到什么教育?

  (1)学生交流。

  (2)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节,说说:读懂得什么?(无论是谁都不应该骄傲;萧伯纳认为自己曾经骄傲过;说这些话时萧伯纳很谦虚。)

  4、讨论:读了课文,你认为萧伯纳骄傲吗?

  四、细读,理解课文。

  1、找到写临别情景的内容(第2——4节),分角色读一读。

  2、体会

  (1)哪句话写小女孩批评萧伯纳有点骄傲?(“您怎么会说自己了不起呢?”;特意用“普普通通”说自己。)

  (2)小女孩从哪儿看出萧伯纳骄傲?(说自己“世界闻名”;)指导朗读萧伯纳的第一句话。

  (3)听了女孩的话,萧伯纳愣住了。说明什么?(“自以为是”是骄傲的意思。)朗读,体会惭愧。

  3、知道朗读第2——4节。再分角色读。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六、复习巩固。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字、词典自主识字,读准“见”在文中的读音,理解“从”、“遇”、“云”、“岁” 等词的意思,积累古文中表示“说”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借助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3、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借助注释和字、词典以及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2、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 板书课题、齐读。

  2、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词的?

  3、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题目。看看课文,谁知道这篇课文选自于哪?

  4、董遇是三国时期魏国有名的大学者,可谓学富五车。这段古文写的是他劝人勤学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 范读全文。认真听我读课文。

  2、自渎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导难读句;

  三、再读懂意思

  1、 课文读通了。能否借助注释,根据译文内容,一句一句对照着理解古文的意思呢?

  2、 交流。

  (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者: 的人 遇:董遇 云:说。古文中表示说的字还有哪些?

  (2)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言:说 见:现。出现,明白

  (3)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苦于没有时间干什么?

  (4)遇言“当以三余。” “当以三余。”干什么?

  (5)或问“三余”之意。 或:有的人。回顾“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中“或”的含义,进行比较。

  (6)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这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日:一天。时:时令 岁:年。还有哪些词或者诗句中“岁“有年的意思?岁月、年年岁岁花相似、守岁 句意解释:古时候下雨就没法下田地干活,所以也是空余时间。冬天,不种庄稼也有时间读书,晚上在家没有现代的娱乐活动,有多余时间读书了。

  3、 看了注释,读了译文,了解了古文,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 谁能连起来说说这段古文的意思。

  四、三读明道理

  1、 读通了古文,了解了意思,再认真读读这段古文,边读边想:关于“勤读”,你知道了 些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

  2、 交流。老师点拨。

  (1)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次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不能只简单 地读一、两遍。书读得次数多,这就是“勤读”啊!

  (2) 苦渴无日——不要总是“苦渴无日”,要善于挤时间读书。

  (3) 冬者岁之余,夜者这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这里的 “冬者、夜者、阴雨者”就是董遇说的“三余”。这些剩下的时间用来干什么?(古时候,人们趁农闲的'时间,一天中休息的时间来读书。)闲时读书,这也是“勤读”啊! 董遇建议我们用“三余”来读书,而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是利用“三上”来写课文。他们“勤读”“勤写” 出示:余平生所作课文,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 读句、理解、简单讲解。

  五、拓展

  1、董遇有“三余”,欧阳修有“三上”,同学们想想,你有没有“一余”“多余”可以用来 看书呢?

  2、小结:学了这篇课文后,希望你们不要以“苦渴无日”为借口不读书,而要借用你的“余 日”或者片刻之时来读书。同时书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这也需要你善于挤时间来读啊!这就是“勤读”,也是课文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3、在古人勤读的名言中结束本课。 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三国志的作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9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6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4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2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20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9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09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