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练习5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创设情景:
学生读这 段文字。思考:为什么都向一个方向倾斜?
学生帮小芳回答这个问题。
2.教学第二部分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他们的区别。
学生读句子试填适当的风。
给出恰当的答案,让学生说出理由。
3.教学第三部分。学生诵读风速歌。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直观地认识、了解风速。
拓展: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里用这种方法来推测风速,并跟气象报告做比较,看是否接近。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
讨论: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你们能用最简洁 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秋天吗?学生回答
出示《秋》,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子音,读准节奏。
指名读,教师指导。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练习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2.欣赏
指名说小诗写的是什么欣赏。
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学习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写好钢笔、毛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让学生读这两段话,指出选自哪里?
引导学生读帖。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article/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解读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
文章首先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其样式是“圆形围屋或土楼”,“点缀”说明地处偏僻的山区,“世界民居奇葩”是用比喻和比较来说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后,课文详细介绍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营垒式的住宅及这样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等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营垒式住宅的建材、外观和整体布局等特点。紧接着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最后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魅力、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案例
教学片段
一、整体感知课文,分组侧重研讨一种民居
师:我国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许多地方的民居都特色鲜明。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民居?具有什么特色?请同学们把课文默读一遍,想想自己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师:(板书:客家民居傣家竹楼)是的,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客家和傣族两个民族的民居。
生:我觉得“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特点都非常鲜明,确实像题目写的一样──各具特色。
师:这是我们读了课文的初步感受。接下来我们分成小组来学习。每个小组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民居深入地读一读,读完后再讨论讨论:这种民居有什么特点?然后做好汇报的准备。
(学生分组读书、讨论,准备分工汇报。)
二、交流“客家民居”的特点
师: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哪一组先来给大家汇报?
生1:我们小组重点阅读的是《客家民居》这个部分。我先来给大家谈谈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出了最能反映客家民居特点的语句;然后,我们深入阅读了这些语句,从中总结出了客家民居的特点;最后,我们还研究了客家民居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下面,我来说说我们勾画的语句。
(1)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2)营垒式住宅。
(3)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4)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5)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6)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
我汇报完了,请我们小组的其他同学接着汇报。
生2:我们小组通过对上面这些语句的深入研究,发现了客家民居有这些特点:第一点,他们的房屋是“营垒式”的。我们刚才查了词典,“营垒”就是军营和它四周的围墙。第二点,他们房屋的排列方式很特别,我们平常见到的房子,是一排排并列在一起的,而客家人的房子,如橘瓣状排列,就是像橘子一样一瓣瓣地排列成一圈,这个形状书上的插图可以看得很清楚。第三点,他们土楼围成的圆形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我们刚才看了关于“八卦”的注释,但是我们还是不太明白“八卦布局”是什么样子的?老师能给我们讲讲吗?
师:(拿出一张八卦布局图)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一张八卦布局图,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生2:谢谢老师,我接着汇报。最后,我们发现客家民居的第四个特点,他们在分配房屋上非常平等,不分贫富与贵贱,每家人都能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这就是我们在合作学习中,总结出来的客家民居的特点。
生3:我接着说。我们小组在阅读时,还发现了客家民居之所以有这些特点,是和他们生活的环境以及本民族文化分不开的。例如:
第二自然段中讲到,“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这就是居住的环境对客家人建筑风格的影响。
还有第三自然段写到“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第四自然段写到勤劳善良的客家先民在房屋的分配上,体现了他们团结、和睦、公正、公平的性格特点。我们觉得,正是生活的'环境和特殊的民族文化,造就了客家先民如此独特的建筑风格。
师:你们小组合作学习得非常认真和深入,对客家民居的特点了解得非常清楚,分工汇报也非常清晰。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值得大家学习。听了你们小组的介绍,我们感受到,走进客家民居,就真是走进了客家的历史与生活,走进了客家的传统文化!
三、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师:那么傣家竹楼有什么特点呢?哪一个小组来汇报?
生4:我们小组经过读书和讨论,发现了傣家竹楼的三个特点。我先汇报第一个特点。请大家看第1自然段,傣家竹楼有“藏在竹林”的特点。
生5:我汇报第二个特点。第2自然段告诉我们,傣家竹楼还有“傍水而居”的特点。主要是因为他们住在亚热带,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
生6:我汇报第三个特点。第3自然段告诉我们,傣家竹楼还有“树满寨,花满园”的特点。我们小组汇报完了。
师:你们小组在汇报时把三个特点介绍得很清楚,谢谢你们。但是你们汇报的主要是傣家竹楼在环境方面的特点。竹楼本身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补充?
生1:我来说说竹楼的整体结构吧。请大家看第3自然段后半部分,“每幢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这里主要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傣家竹楼结构简单。还有“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篾,将楼房隔为两层。以前屋顶是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来大都改用瓦顶”,从中可以感受到傣家竹楼也有别致美观的特点。
师:你着重介绍了傣家竹楼“结构简单,别致美观”的特点。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我来补充。竹楼本身的特点在第4自然段也写到了,“室内通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只觉清风徐来,花果飘香。”可见它还有“宽敞和通风很好”的特点。
生:我还要补充。课文最后一段给我们介绍了傣家建造竹楼的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这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团结友好,也算是傣族盖房的一大特点。
师:说得很有道理。这也是傣族文化的象征,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
四、比较两篇短文表达方法的异同
师:通过两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自学汇报,我们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有了整体的了解。那么这两篇短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呢?请同学们把两篇短文对照起来看看,仔细想想。
(生默读,思考,批注。)
生:我觉得两篇短文把民居的特点介绍得鲜明生动,我似乎亲眼看到了客家民居,亲自走进了傣家竹楼,就像课文题目一样,真是“各具特色的民居”呀!
师:我们透过作者的描写,充分感受到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具特色”!
生:我发现两篇短文都讲了民居的形成原因,但原因是不同的。客家人是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所以形成了营垒式住宅;傣家人是为了防酷暑和湿气,所以建造了风格别致的傣家竹楼。
师:是的,每一种特色的民居都有它形成的原因,我们在搜集资料的时候,除了注意民居的特点,也要留心它们的形成原因。
生:两篇文章的开头也截然不同。客家民居一开始就说它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使我们想一口气读完,看看这是一朵怎样的“奇葩”。而傣家竹楼的开头“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让我们仿佛跟随作者来到了傣家竹楼旁边,一起去慢慢感受它的特点。
师:是啊,文章的开头方式不同,给读者的感受就不同。
生:两篇短文都运用了很多说明方法,比如,列数字,打比方。
生:我觉得两篇短文也都通过民居,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入。在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学习和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出事物的鲜明特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人不是一下就可以长大的,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成长。长大需要很长的过程,经历许多才能慢慢长大。
[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正确书写8个生字。
2.明白人不是一下就可以长大的,我们时时刻刻都在长。
[教学准备]
学生小时候的一组照片,生字卡。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谁啊?(逐张出示一组一个本班学生的照片。)呦,从这组照片,你发现这个小朋友有什么变化啊?从出生、上幼儿园到现在,你自己有什么变化呢?(从生活、学习、身体变化等方面引导。)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外国小朋友的成长。
板书课题:我在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也可以借助拼音去认。
2.指名读:谁会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听课文朗读录音,检查自己读对了没有。
4.说说自己哪里读得好,哪里读错了。(或者学会了哪几个字,还有哪些字不会读。)学生说的同时,教师适时贴字卡,纠正字音。
5.学生读,大家评。
6.老师读,学生评。
三、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1.激趣。
刚才,同学们读得真棒,几个藏在课文里面的生字宝宝可高兴了,也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好,那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把他们找出来吧。
2.小组合作学习。
①对照生字表,从课文中找到生字,用自己喜欢的彩色笔和符号作上记号。
②你想和谁交朋友?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字音、字形?
③你觉得最难记的字有哪些?为什么?
3.小组汇报交流,老师分类指导。
①容易掌握的字:床、数。
②容易混淆的字:或、超。
③最容易读错的字:瞅;凳dèng,后鼻音。
4.巩固练习。
你能用这些生字组词吗?如果能用这个词再说一句话就更好了。
四、朗读课文,体会感悟。
1.现在生字宝宝都回到了课文中,你们还能认出他们来吗?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小作者写了自己在哪些地方成长?
2.全班反馈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并引导学生感悟。
(1)出示图片:在课堂、学校、电影院、大桥上、雨中,请你对照图片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
(2)你读这一段时的心情怎么样?联系实际生活,你想到了什么?
(3)为什么大扫除、看电影、迈进课堂时都在长?哪些方面长了?
(4)说说你最喜欢哪一节,比赛读一读。
(5)评议:你认为谁读得最好,你也试着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
(1)你能仿照课文说几句话,说说你自己什么时候在长吗?
我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长。
(2)你在成长中学到什么?
(3)听老师朗读《匆匆》,听完以后你感受到什么?
六、小结。
人不是一下就可以长大的,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成长。长大需要很长的过程,要经历许多才能慢慢长大,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让生命更有价值。
七、作业设计:
1.把这首诗朗诵给家人听。
2.告诉家人你是怎么成长的。
板书设计:
我在长
时时刻刻我在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生字:凳瞅或床数差超
词语:时时刻刻课堂差点儿
2.指名读课文,集体读。及时评价,纠正不准确的生字发音。
二、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道课堂影院论床差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学生自由说,分小组想办法。
3.汇报交流。
①熟字加偏旁:
首+辶=道景+彡=影
木+广=床果+讠=课
完+阝=院尚+土=堂
②换偏旁:
论:将轮的车字旁换成讠。结合讠理解论的字意:与言论有关。
差:将着的目换成工。
三、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间架结构。
同桌之间说说每个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指名上黑板写,师生评价,指导书写。
3.老师重点指导:
堂:上面的尚要变形。
论:左窄右宽,注意右边上半部分是个人字,下面是个匕。
4.学生在书上练习,描两个,写一个。
5.教师巡视,注意纠错。
6.优秀作业欣赏,展览。
四、课堂作业。
完成生字书写练习。
五、作业设计:
将今天学的生字,做成生字卡片,注意标上拼音,组两个词语,能写话的还写一句话在旁边。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掌握“狮子、狐狸、大熊猫、天鹅、美丽”等词语。认识“威、武、凶、猛、顽”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动物。
4.认识顿号。了解“有……有……还有……”的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动物园去看一看,看看这个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可以播放录像带)
生(看课件)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得很认真,一位小记者也和我们一起去了动物园,他怎样介绍的呢,你想知道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
(1)看看图上的动物,读出每个动物的名字。
(2)借助拼音读词语和短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短文。
(2)看图说说短文中讲了哪些动物?
(3)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词。
注意读准翘舌音“狮”,后鼻音“猛”;“狸”单字读‘l0”,在“狐狸”中读轻声。
三、学习短文
1.读第一段,说说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质疑解疑。
重点理解“威武”、“凶猛”、“顽皮”(可让学生看图,通过说说狮子、老虎、猴子等这些动物的习性来理解词语。)
3.再读第一段,说说这段是怎么用一句话表达的。
用“有……有……还有……”练习说话。
4.认识“、”。
5.读第二段,讨论:为什么说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动物?
四、指导朗读。
带着喜爱的语气读,注意顿号、逗号停顿时间的差别,读出句子的层次。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认读生词卡片。
狮子、狐狸、大熊猫、天鹅、美丽
二、分析字形。
1.读课后方格中的`生字,找出偏旁相同的字。
2.同桌互相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
3.重点指导:
皮 笔顺是。
狮、狐、狸、猫:部首是“犭”(反犬旁)与野兽有关。
鸡、鸭、鹅:鸟字旁,与鸟类有关。
4.指导书写。
本课生字大多为左右结构,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时,要提醒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宽窄、高低。记住“鹅”左右相等,其余都是左窄右宽;“犭、鸟”大多比另一边长些,如“鸡、狸”,要仿照范字写匀称。
上下结构的字“美”“丽”“熊”,要注意上下两个部分的大小和各自所占的位置。
半包围结构的“还”,要注意里面部分的大小、位置。
犭(反犬旁)第二笔弯钩,起初弯向右下,过横中线后弯向左下,最后朝左钩出,第三笔撇与弯钩相连但不出头,不能写成“犭”
(三)巩固练习
1、回到课文中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可以找小伙伴,也可自己大声地读)
2、制门牌
师:小动物听说我们班同学特别聪明,想请你们帮制门牌,愿意吗?
生:制门牌
3、同学们制得这么好,小动物们邀请我们去做客,出发吧。(看课件)师:动物王国欢迎你们来做客,这里有……有……还有……,随机生说:动物园里有……有……还有…………
4教室里有……有……还有……生练说,生活中呢?(生说)
(四)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动物,你喜欢它们吗?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暮江吟》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暮江吟》。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暮江吟》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诗中描写了深秋的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题目的意思是:吟咏暮色降临的江上景色。暮,傍晚。吟,吟咏,作诗。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①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铺: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句意: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
②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这里指碧绿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句意: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
③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可爱的意思。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句意: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
④露似珍珠月似弓(似:好像。"月似弓",农历初三晚上,是月牙开始出现的日子。月牙好像一张弯弯的弓。寒露降临,附着在树叶和草丛上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就像闪闪发光的珍珠。句意: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月牙弯弯像弓一样。)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铺"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铺"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②读"可怜九月初三夜",体会"可怜"在这里的意思。("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九月初三这个深秋的夜晚的留恋、喜爱。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十分愉快的。正因为喜爱,他才从黄昏到入夜,久久地停在江边观赏景色。)
③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色风情。
2、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族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快乐的心情和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默读5—10自然段,想:描写了火把节的哪些场面?按什么顺序写的?(用“﹏”标出表示顺序的词语。给每个场面拟小标题)
2、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课文哪些语段能体现出“盛典”的特点?(提示:标画出体现特点的词句,读一读,在句段旁写感受。)
3、作者几次邀请大家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你从哪里能体会到彝族人民的“盛情”?(提示:标画出体现特点的词句,读一读,在句段旁写感受。)
二、合作学习
1、感悟理解火把节“盛典”的“盛”:选取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场面,
读读语段,抓关键词句,想象当时的画面,谈感受。
2、感悟理解火把节“盛典”的“典”:“典”是一种郑重举行的仪式。火把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读读12自然段关于“火把节的传说”,说说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到彝族人民的什么美德?
3、感悟理解火把节“盛典”的“盛情”:你从哪里能体会到彝族人民的“盛情”?(抓几次的.邀请,抓关键词句谈感受。)
4、我喜欢火把节的场面。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感受表达出来。
5、视频欣赏——火把节。
三、汇报展示
小组按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汇报交流,老师相机点拨。
四、达标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的笛子;姑娘们来了,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孩子们来了,围着篝火着,着,着,着……火光照红了每个彝家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
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火把节是我们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缩句)
(2)、森林里有一只身躯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缩句)
(3)、(造句)……不约而同……
3、拓展延伸:的场面描写很有特色,请你学习作者的方法,写一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