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22 11:29:5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实用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实用10篇)

语文教案 篇1

  目标:

  ①能用简洁的语言梳理信息,概述内容。

  ②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

  ③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重点:a.培养阅读能力;b.体会语言特色。

  设计:

  一、导入

  1.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的情景吧?也许你还记得夏夜捉萤火虫吧?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勤劳的蜜蜂,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也许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再跟随昆虫学家法布尔去认识一位新的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2.简介法布尔及《昆虫记》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1915年,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1880年开始搬进荒石园,写了一卷又一卷《昆虫记》,度过35年余生。鲁迅把《昆虫记》称作“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3.你知道哪些关于蝈蝈的信息?(可引导学生查字典)

  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速读课文,梳理信息

  1.速读,你从文中获得了关于绿色蝈蝈哪些方面的信息?

  2.用简洁语言归纳

  声、形、斗、食、居

  3.作者告诉你们的这些信息,他是怎么得来的?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并说说你的启示吗?(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探究意识)

  四、研读,品语言

  ①师:《昆虫记》叙述生动流畅,文笔诙谐幽默,一出版即风靡世界,不但为小读者喜爱,成年读者也啧啧称赞。你能从文中体会到这一点吗?

  ②再读(默读),探究品味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质疑。

  ③小组交流,选代表发言。

  ④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时引导,注意把握两点:

  a.对蝈蝈的称呼:如“狂热的狩猎者”、“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还可以再送给蝈蝈其它的雅称吗?

  b.拟人手法:亲切自然,形象生动,充满喜爱之情。

  ⑤小结写作特点:语言传神,生动,拟人形象,突出特征。

  五、延伸

  1.读罢此文,你一定也对蝈蝈多了几分了解和喜爱,假如要你给蝈蝈拍张特写,你最想拍它的什么状态?给你的图片怎样命名?

  2.蝈蝈是一种昆虫,你能不能说几个有关昆虫的成语、俗语或诗句呢?(增加知识积累)

  3.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如此可爱,你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动物吗?(简述后作课外练笔)

语文教案 篇2

  课题:能说会写 在书上应该写、画些什么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使学生初步了解在读书时应标些什么。让学生明白应该爱护书籍,不应乱涂乱画。

  2、培养学生爱护图书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简单的标注方法。

  教学准备:几本册书的各类课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观看几名学生在读书时不同表现的录象,引出本课口语交际话题。

  二、自读提示,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和基本要求。

  三、自由讨论

  1、小组讨论,可讲讲自己在读书时习惯写、画些什么。

  2、出几种常用方法:

  (1)不认识的字常点“.”标注,便于查字典。

  (2)妙词佳句常画上~~~~~~~。

  (3)遇到不懂的地方,用?在旁边画上。

  (4)书的'空白处可以写一写体会。

  (5)自己补充的资料也可以写在书上。

  四、小组讨论

  1、如何进行实际性标注。

  2、师生评说。

  3、出示几乱涂乱画的书页,学生发表意见。

  五、

  看书的时候应该爱护书籍,不要乱涂乱画。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林中乐队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经过三年多的积累,学生已经能够“悟”出一些语文学习的规律,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自主性更强,应组织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发现规律,迁移运用。

  三、教学内容分析:

  《林中乐队》就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里各种生机勃勃的动物发出的奇妙声音,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本课是为四年级学生所设计。森林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音乐又是同学们所喜欢的。因此,要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情怀,教师需要通过模拟音乐以及引导学生在充分认真地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使学生领悟到大自然的神奇。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聆听森林里动物的声音,了解森林里各种声音的演唱者以及演奏者和乐器;还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围绕文章的中心句交流并模仿演奏,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产生共鸣,从而体会作者酷爱森林、酷爱动物、酷爱大自然的情怀。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词。继续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3.围绕中心句补充交流,模仿演奏,进行拓展。

  五、教学难点分析:

  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理顺中心句,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分点落实。体会《林中乐队》言之有序的写作方法。

  六、教学课时:两课时

  七、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道具。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活动两分钟:

  二、引入:

  前几天,咱们三年级全体师生一起到动物园去参观,看到了许多有趣的动物。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介绍这些小动物发出的各种有趣的声音的'。交流资料(学生出示动物图片,播放自己录制的动物的声音。)

  三、读课题;

  四、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五、学习生字:

  1.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2.学生互查,记忆字型,了解字意。课题质疑:读准字音,记忆字形

  3.集体交流。

  ①字音:啭:应读“zhuàn”;咕嘟:应读“gū dū”盹:dǔn.;喧嚣:xuān xiāo。

  ②字形:嘎:最后一笔是点。钩:最后两笔是撇和点。盹:是目字旁。兜:第三笔是撇。

  ③解词: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交流汇报。学生当小老师。(续表)教师教学活动(教学过

  程及形式)学生学习活动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婉转:(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六、读课文。标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七、梳理问题:

  八、听写字词:

  九、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写生字。

  3.选做(找资料)。读课文,质疑。

  第二课时

  一、精彩两分钟(学生表演动物叫声两分钟):

  二、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都喜欢哪些动物?为什么?

  是呀!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参加动物们举行的一个音乐会。

  (齐读课题)由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动物。

  三、新授:

  1.请同学们打开书,出声读一读全文,想一想,动物乐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习思考:

  ①默读课文,林中乐队是一支什么样的乐队?学生回答问题。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组织好语言准备小组交流。

  3.学生自学。

  4.小组交流。学生自学。

  5.集体交流:请大家汇报的时候按照课文顺序,出示重点句子:

  第一自然段:“三月,莺唱起歌来,白天黑夜,老是尖声叫着,啭啼着。”

  第二自然段:(1)围绕中心句,课文详细地介绍林中的各种乐声,又抓住各种动物的声音特点细腻地描写。

  (2)在描写动物声音时,作者写了象声词,请你画出来,并体会。出示幻灯:作者见了心疼,借用孩子之口“它什么时候睡觉哪?”所以,课文一开篇就使我们感受到作者那颗亲和动物的心是多么的自然和善良。学生反复读课文,读通顺。森林之景再现,利用课件或音乐配音,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时的愉悦心情。

  (3)请你说出这些动物还会发出什么声音?(说出象声词)

  (4)通过学生分析,知道这是一支神奇、和谐、自然的乐队。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围绕中心句补充交流,或模仿演奏,使课堂有张有弛,内容更有拓展。

  自由交流第三、四自然段:

  (1)有一些乐手采取了不同的演奏方式,请你默读三、四自然段,你喜欢哪位乐手,就介绍它的演奏方式。

  (2)出示幻灯(有关沙雉的描写)可启发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想像。

  (3)思考: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沙雉的?

  四、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朗读全文。

  五、课后延伸:(出示幻灯)

  1.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完成《伴你成长》上的练习。

  六、布置作业

  学生补全板书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展现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2、学习文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研读与讨论

  教学过程

  1、介绍作者背景,提供阅读情景(可由学生提供)

  亨利·戴维·梭罗 (Henry David Thoreau,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的不服从》)的作者。

  梭罗出生于马萨诸赛州的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

  梭罗除了被一些人尊称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外,还是一位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有影响的哲学家,他的著名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影响了托尔斯泰和圣雄甘地。

  1845年7月4日梭罗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验,他移居到离家乡康科德城(Concord)不远,优美的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尝试过一种简单的隐居生活。他于1847年9月6日离开瓦尔登湖,重新和住在康科德城的他的朋友兼导师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一家生活在一起。出版于1854年的散文集《瓦尔登湖》详细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涯。

  在不同时期,梭罗靠教书与务工过活。他曾经在他家办的`铅笔厂工作过,还发明了一种可以简化生产、降低费用的机器。

  梭罗是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的学生和朋友,受爱默生的影响,梭罗也是一位先验主义者。

  梭罗曾经旅行到过科德角(Cape Cod)、阿基奥科楚科(Agiokochuk) 和缅因州的卡塔丁山(Mt、Katahdin)。其中的缅因州之行到过卡塔丁(Ktaadn)、车桑库克(Chesuncook)和培诺伯斯科特河(Penobscot River)的东支。梭罗因患肺病死于他的家乡康科德城,并被葬于马萨诸赛州康科德城的斯利培山谷公墓(Sleepy Hollow Cemetery)

  2、阅读全文,讨论问题:

  A、文章以“寂寞”为题,那么“寂寞”表现在哪里?(从文中找出)

  B、作者真的寂寞吗?为什么?(从文中找出)

  C、对于这种“独处”的生活,作者是怎样认为的,情感有变化吗?

  D、过独处的生活而不觉寂寞,是因为大自然的缘故,如果老师说文中表现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你们同意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E、文中对于大自然的描写有很多,作者用了何种修辞?(从文中找出)

  3、梭罗的这两年的独处生活,是想寻求一种生活方式。他不满当时的复杂生活,提出"人口膨胀"将导致"生活绝望";他断言当时所谓之进步是不必要的,他声言我们往往由于手段而搞不清目标,为了达成目的而误用了方法;甚至断言原始人的生活在某种情况下比现实快乐而完满。

  其实,这其中隐含着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你觉得梭罗是怎样认为的?

  4、小结 :

  本文通过写“我”在山林独居的生活与感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作业:

  大家都知道,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没有像他的同学那样,去经商发财或走向政界成为明星,而是选择了瓦尔登湖。他在那儿搭起小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原始而简朴的生活。他在世44年,没有女人爱他,没有出版商赏识他,生前在许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功。他写作,静思,直到得肺病在康科德死去。

  美国梭罗博物馆在互联网上搞了这么一个测试,题目是:你认为亨利·梭罗的一生很糟糕吗?共有467432人参加了测试,其结果是这样的:92.3%的人点击了“否”;5.6%的人点击了“是”;2.1%的人点击了“不清楚”。

  你是怎么看待的?

  板书:

  远离城市 自然为伴

  寂寞 不寂寞

  (他人) (自己)

  交往人少 偶客拜访

  热爱自然 融入自然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五个会认的生字,掌握九个会写的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达到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读中感悟,边读边议,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品读诗歌与诗中的小朋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激发孩子们读诗的兴趣,享受美好的儿童诗的润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波爷爷的诗《带雨的花》,这首诗真美,把你把我都深深的陶醉了,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第19课《带雨的花》,那谁还记得,这首诗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作答。

  师:范读文本。(目的:学生在引导下回忆所讲内容,积淀情感。)

  二、教师范读课文。

  师配乐范读课文。调动兴趣:你们想有滋有味的读读吗?

  (目的:教师的范读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情感,促使学生有朗读的欲望。)

  三、细读文本,深入品味,并指导情感朗读。

  1、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去体会文中小女孩当时的心情。

  (1)找生说说自己和文中的小姑娘一样的经历。

  (2)教师通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偷偷的”、“尽情”等词语指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

  2、以文中的“我”偷跑出去都发生了哪些开心的事为主线索,继续

  朗读文本。(出示大屏幕)

  教师提问:你有没有追过蝴蝶?说说自己追蝴蝶的情景和当时的

  心情。并体会着去读读文本

  (目的: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他们的经验世界、情

  感世界产生情感共鸣。)

  3、继续故事情节的发展。找生读3、4小节。

  师提问:小鱼小虾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乐趣,小女孩是怎样对待

  它们的?指导:下保证时的态度?

  师小结,过渡到下环节。

  4、朗读5、6小节。

  (1)师提问:下雨了,人们都在跑,小女孩又是怎么做的?生回

  答并体会试读文本。

  (2)教师追问:她给妈妈采花时心情怎样?都想到些什么?生回

  答,并体会着读文本。

  (3)指导“一束带水珠儿的鲜花!”最后为什么用感叹号?出示大屏幕。

  教师小结标点的作用。

  (目的:标点符号的设计达到文本性和工具性的结合。)

  5、故事的尾声。

  师过渡:玩了那么久,也玩痛快了,现在该回家了,此时小女孩

  是怎样的心情呢?

  学生自读第7、8小节

  (1)学生自读文本,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当时小女孩的心情怎样?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着小女孩当时的心情读。

  四、小练笔。

  回到家里,小姑娘会挨妈妈一顿骂,甚至一顿打吗?如果你是那位妈妈,你会怎样对待孩子呢?。代替妈妈给孩子说说心里话。(课上时间充足可在课上写在小本本上。)

  (目的:换位思考,让孩子体会做家长的那份爱与关心,注重听说读写结合。)

  五、回读整首诗,整体感悟。

  1、配乐朗读文本,并思考文中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同时板书主要词语)

  2、在美妙的音乐中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结束本课。(播放音乐)

  (目的:整体感知文本,体会诗歌的韵味美。最后音乐中升华朗读。)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战胜巴依的故事,知道阿凡提是个智慧过人、热心助人的人。学习课文的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有关的词语。朗读课文,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来理解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出示阿凡提的头像图,问:这是谁?你们有没有听过有关于他的故事?今天老师就要讲一个有关于阿凡提的故事——付饭钱。板书:饭钱

  二、整体感知听教师范读

  1.思考:(1)故事中写到哪些人物?(2)故事写了阿凡提的一件什么事?

  2.交流,《付饭钱》这个故事就在我们的课本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2课《付饭钱》,(板书:12.付饭钱)齐读。

  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难的字要多读两遍,读通全文。读完后标上自然段号。

  三、阅读理解

  1.分组读1——4小节,填空:穷人()阿凡提帮助,阿凡提()地答应了。

  2.交流:“恳求”、“爽快”是什么意思?1——4节中还有哪个词也表示“爽快”的意思?(一口答应。)

  3.指出“恳求”和“爽快”的'口气。

  4.那么穷人遇到了什么事?(板书:讨饭钱闻)。他当时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着急、委屈)

  5.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1——4小节。

  6.从这节中可以看出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热心助人,板书。)那么阿凡提又是怎么帮助穷人付饭钱的?同桌分节读5——9小节后回答课文的5——9小节我们将采用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小组学习方式来学习。

  (1)复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的方法分为哪几步?(提问——找句子——说句意。)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句子:巴依早就到了,正在同卡子高兴地交谈着。说句子,问:巴依为什么早就到了?正在同卡子交谈着什么?为什么显得那么高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指卡子的话。

  (3)课文中哪一节是写阿凡提具体付饭钱的过程的?请读一读。

  (4)圈出表示阿凡提的动作的词语。

  (5)想想怎么做动作,请表演一下这一小节。交流:出示第七节,关于这句,我们也要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提问联系上下文找到有关的句子。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阿凡提聪明过人,板书;他用巴依对付穷人的办法来对付巴依,帮助了穷人。)

  3.阿凡提拉着穷人大摇大摆地走后,巴依会怎么想?请大家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

  四、

  板书设计12付饭钱阿凡提热心助人聪明过人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

  3、有科学幻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从阿德的梦中,体会少年儿童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用具:课件、彩笔、白报纸。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

  3、有科学幻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从阿德的梦中,体会少年儿童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用具:课件、彩笔、白报纸。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动听的故事。你们愿意听吗?(愿意)

  2、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放课文录音)快快竖起你的神耳朵,仔细听,认真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

  二、默读全文,感知梦境。

  要求:

  (1)第一遍默读速度稍慢,注意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然后借助拼音默默地读几遍,并找出不同的词语作上记号。

  (2)第二遍默读,速度要加快。思考:

  A、从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是一场“梦”?

  B、阿德梦见了什么?

  (3)小组交流读文体会。

  三、看图读文,感悟“梦”的奇。

  1、随连环画逐段读文,想想课文中说的事情,哪些与现实说的'不一样。

  2、课文中哪些新科技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生答,师板书)

  3、同桌交流读书体会。

  四、课文排序,积累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连环画,让学生自读全文后按顺序排列。

  2、小组交流识字经验,发现识字方法。

  3、找出难认的字,和同学一起讨论用什么办法一起记住。

  4、小组汇报识字方法。

  五、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

  3、有科学幻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从阿德的梦中,体会少年儿童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用具:课件、彩笔、白报纸。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激趣升华。

  1、朗读全文,说说从阿德的梦境中,自己想到了什么?

  2、说说你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

  3、闭眼做个“白日梦”然后用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梦”。

  三、实践活动。

  1、创办“我心中的未来世界”专栏。

  2、课外阅读科学幻想故事。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⑵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⑶ 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2、能力目标:

  ⑴ 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⑵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⑶ 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3、德育目标: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学方法】

  1、讨论点拨法。

  2、比较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感受文章优美的意境,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高超技巧;深层探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阅读,感受袁宏道游记散文的独特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指图评说:

  同学们,我国的南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踏青去!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2、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3、写作背景:

  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选两位同学播放预先录制好的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并点评。

  教师提示评点应注意的问题:

  ⑴ 读音是否正确;

  ⑵ 停顿是否分明;

  ⑶ 语调的轻重缓急有无区别;

  ⑷ 能否恰如其分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顺势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多媒体显示)

  请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燕地 廿二月 花朝节 靧面 曝沙 呷浪 浃

  罍而歌者 浅鬣 倩女 蹇者 髻髻 堕事

  飞沙走砾 恶能

  教师选四位同学回答,分四组。

  明确:

  yān niàn zhāo huì pù xiā jiā

  léi liè qiàn jiǎn jì huán huī

  lì wū

  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⑴ 学生自行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词句。

  ⑵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⑶ 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① 掌握下列实词:

  东风时作 作:起。

  土膏微润 膏:肥沃。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于时:在这时。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新开:新打开。匣:指镜匣。

  娟然如拭 娟然:美好的样子。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茗、罍、蹇,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用泉水煮、喝茶、端着杯、骑着驴之意。

  作则飞沙走砾 飞,使沙飞;走,使砾走。

  ② 一词多义:

  冻风时作(经常)

  于时冰皮始解(这时)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但是)

  娼然如拭(……的样子)

  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初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突然)

  冰皮始解(开始)

  髻鬟之始掠也(刚)

  欲出不得(能够)

  悠然自得(得意)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表承接)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转折,却)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表修饰)

  一室之内,郊田之外(表示限度关系,可译为“以”)

  脱笼之鹄 曝沙之鸟(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的”)

  倩女之峟面 髻鬟之始掠(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

  ③ 难句翻译: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译: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

语文教案 篇9

  一、 教材依据

  “假如我会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的习作内容。本组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题编排的。在学习了几篇想象瑰丽,语言优美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基础上,安排了“假如我会变”这样的以写想象为内容的习作训练,是教材编撰者的用心之处。教师用好教材中的这些学习资源,会有效的帮助学生写好这次习作。

  二、习作目标

  1.能用比较通顺的语句,不拘形式地写下想象中的“我之变”。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在交流中,学会欣赏写的成功的地方,学习修改习作的不足之处。

  3.享受大胆想象,自由表达的乐趣,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三、习作重难点

  1.拓展习作思路,让学生有所写。

  2.习作有内容,根据想象编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四、教学策略

  1.这次习作所在的单元主题是“神话传说”故事。在教学中,利用教材的特点,在学生广泛阅读课内外优秀神话、童话、传说的基础上,感受想象的瑰丽神奇。将读写融合起来,积累语言和表达方式。

  2.最大能力地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着痕迹地、快乐地、由易到难地进行习作。激励学生的习作热情,消除习作畏难情绪

  3.充分预设学情。

  学生的天性爱想象,对“我会变”的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如何让学生说得思路广,说的内容比较具体,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笔者认为,这次习作教学的关键之处,一是拓展学生的思路,放飞想象。二是习作有内容,有所写,编写一个相对完整的想象中的故事。

  五、习作前准备

  1.广泛阅读课内外优秀神话、童话、传说等,感受想象的瑰丽神奇,举办“神话传说”故事会。

  2.教师准备:课件、音乐。

  六、教学过程

  习作指导

  教学板块

  学生活动

  教师引领

  设计意图

  打开思路

  海阔天空的想

  说一说喜欢的事物。

  推荐的表达句式如下:

  1 我最喜欢…

  2我喜欢……还喜欢……

  3 ……、……这都是我的最爱。

  1.联系课文阅读谈话:仔细想想,人类的想象力真是太神奇了。正是在想象力的帮助下,有了像女娲炼石补天,夸父逐日,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等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想象有多遥远,故事就有多精彩。今天,我们也要放飞想象,编织我们心中的精彩故事。

  2.激发兴趣

  首先,我们先来给大脑做运动。让我们的大脑活跃起来!怎么做呢?很简单,就是请你说一说你喜欢的事物,可能是人物,聪明可爱的,智慧超群的、神通广大的……可能是动物,天空的,水中的,陆地的……还可以是花草树木,风云雷电,江海湖泊,古代的,未来的,现实的,虚拟的……看谁说的独特,与众不同,谁的大脑就会运动。可以说一中,也可以说多种。

  3.适时恰当地给予点拨、鼓励。

  这里借阅读神话、传说感受到的想象的独特魅力,激励学生树立信心大胆想象。

  此环节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思维触角无限延伸。

  创设情境

  随心所欲的变

  进入所变角色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感受、体会新角色。

  1.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像孙悟空一样,会七十二变,变成自己喜欢的事物?老师有一个秘诀,就能让你们实现这个愿望,一会儿,我就让你变成多功能电脑,一会儿让你变成七色花,一会儿让你变成多拉A梦……这个秘诀就是想象,在想象的帮助下你们就可以变成自己喜欢的事物。现在你们就可以变了,想变什么,就变什么,给你五秒钟,(在电视剧《西游记》体现孙悟空“变”的背景音乐的烘托下)马上变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变!

  教师创设神秘氛围,目的是学生进入自己所变角色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感受、体会变化。

  激发情感

  激动兴奋的说

  1.带着喜悦兴奋之情介绍“我变成了____。”

  2.介绍自己变成的新事物的样子。

  1.教师引导

  (1)你变成了什么?

  (2)你变成了____,高兴吗?你能不能高兴地说?

  (3)你们都变成了自己喜欢的事物,太了起了,让我们一起高兴地、兴奋地、激动地大声说:“我变成了____!

  2.教师示范

  各位新朋友,你们都变了,我也想变。现在我也变了,我变成了──棒棒糖。你瞧我,大脑袋,小细脖,你们一定喜欢我。(介绍样子)

  A很高兴认识你。(和新朋友握手、打招呼。)

  B我知道了你的名字,你变成了什么样子的呢?讲给大家听。

  目的让学生表达变成新事物的喜悦兴奋之情,并入情入境地介绍自己的样子,达到情动辞发的效果。

  放飞想象

  酣畅淋漓的讲

  1.学生闭上眼睛,在音乐的烘托下,放飞想象,踏上神奇旅行。

  2.创意表达

  1.教师引导:我棒棒糖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好高兴啊!我要奖励各位朋友,带你们进行一次神奇的旅行,你们愿意吗?请大家轻轻地闭上眼睛,我们的旅行马上就要开始了。

  2.在音乐的烘托下, 教师描述,:“你是谁啊,你在哪里?在茫茫宇宙?蔚蓝大海?还是在……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一闻、摸一摸你周围那些奇怪的东西……你现在肯定变得特别与众不同,有什么神奇的本领?你周围一定有很多好朋友,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3.请大家睁开眼睛,旅行结束了,我想你们肯定有很多话想说,在脑子里想一想怎么说。如果你

  感到有点儿困难,可以参照我棒棒糖的提示。(课件投影大屏幕)

  4.想好了吗?赶紧和你的朋友说一说,怎么想就怎么说。(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适时点拨指导。)

  教师创设足够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放飞想象。

  分享交流 体验百变后的快乐

  1.指名说“变”的经历,分享“变”的快乐。

  2.其他学生评价、提问。

  4.根据其他学生评价、提问,指导该学生把大家关心的关键问题说具体。

  5.互相讲一讲自己的故事,夸一夸别人的优点,向对方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互相交流补充。

  1.看到你们说的兴奋的样子,我棒棒糖也想听听你们的故事。谁愿意讲一讲?其他朋友们认真听,他哪些地方说得好,一会儿你就夸夸他,看谁会欣赏别人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一会儿可以向他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看谁会倾听,会思考。

  2.根据其他学生评价、提问,指导该学生把大家关心的关键问题说具体。

  3.深入到学生中间巡视、倾听他们的交流、给予及时恰当的激励、点播。

  以给“别人提问题”和“听别人的讲述,你最关心内容”的方式意在提醒学生仔细倾听、认真思考、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把教师的要求变成学生的需求。

  学生习作

  学生完成习作内容

  习作讲评

  好题共读

  1.生大声读出自己的习作题目

  2.简要评价。

  有人说,好的文题,就象文章的眼睛。把这些习作的题目展示给大家,请大家评价这些文眼的.美丽指数。

  佳作欣赏

  1欣赏学生习作中的优点。

  2 用一、两句话评价。

  1 指名若干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发现习作中的优秀片段,精彩语句,恰当的用词;发现习作中独特的思路,奇妙的想象,个性化的创意,引导学生给予赞扬。

  培养学生欣赏别人习作优点的审美意识

  作文讲评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美的过程。

  精雕细琢

  1.学生自改互批习作。

  2.修改之后,读给同桌听,互提修改意见。

  3.展示几篇修改之后的习作。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次习作中的佳作、精彩片段,还发现了同学们习作中思维的火花,想象的灵光。在欣赏和发现中,我们仿佛又进行了一次神奇、丰富的旅行,谢谢你们出色的表现。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经过精雕细琢的修改后的习作将更加精彩。

  (出示一篇习作,师生共同修改。在朗读中,改正错字;在朗读中,顺通句子;在朗读中,领悟内容的简洁丰盈。)

  针对内容不具体的,出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的片段,指导学生如何写具体,提出修改的具体意见。

  在朗读中修改,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培养学生的修改习作的能力。朗读培养语感,良好的语感是修改能力的具体体现。

  读写结合,不仅体现在习作的指导环节,笔者认为在习作的讲评,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领悟修改,意义更大。

  课外延伸

  将习作整理、汇编成习作集。

  教师总结:激发习作兴趣、拓展延伸习作空间。

  汇编成习作集。

  激发习作兴趣、拓展延伸习作空间。

  教学反思:

  依据课标理念:要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和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的要求,笔者设计了人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假如我会变”的习作内容,并开展了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充分利用童心,激发童趣

  孩子天生爱幻想,如果让他们连续一周阅读神话、传说,让那些奇异,怪诞的故事和孩子们亲密接触,他们会像海绵似的将那些故事吸收到自己的大脑中,他们的童心被激活,童趣会自然的萌发出来。习作前的阅读教学,我除了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几篇课文,还让学生大量的阅读课外的神话与传说,在口语交际课上,安排了讲故事,评故事,改故事,创编故事等环节,让学生充分的表达和想象。在习作指导的开始,以做脑力保健操的方式让学生任意说喜欢的事物。看似简单的游戏,但学生在短时间内要想说的与众不同,说得新颖独特,就要看思路是否开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向宏大的宇宙,走进微观世界,从古代走向现在,又冲向未来,现实的,虚拟的……说得千姿百样,丰富多彩,这时候学生的思维被打开,童趣被唤醒。

  二 点燃想象之火,激发表达欲

  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大脑进入兴奋状态时,教师创设情境,点燃每个学生的想象之火,让大家变成了自己喜欢的事物,然后教师扮演“棒棒糖”这个新角色,来营造一种新角色互相自我介绍的氛围。此时,以自我介绍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样子,也顺理成章,达到情动辞发的效果。这时,教师什么也不说,给一定的遐想的空间,学生一个个仿佛还陶醉在想象中。然后让学生去说、去讲,他们的表达欲被尽情的释放出来了。

  三、对“自由表达”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在习作中自由表达,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可习作是很容易的,避免造成畏难心理。但是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有些学生他的“口”或“手”并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这就要求教师在习作的指导上还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的表达。如何将作文的写法指导与自由表达统一起来,是习作指导需深入研究的课题。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一丝不苟康复这两个词语。

  (2)理解课文,体会婵德拉的聪明才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2.过程与方法: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应以自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能够掌握生字、理解内容,再以小组为单位反馈自读的情况,互相交流、讨论,体会婵德拉的聪明才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婵德拉的善良和机智激发学生对婵德拉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教育学生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调动学生当一个聪明的人积极情感因素。

  重难点、关键

  了解婵德拉是怎样以自己的聪明智慧治好大象的病,并为村民从王公手中要回自己耕作过的土地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聪明的孙膑、机智果断的船长、机灵的小鹿,这节课,我们要到印度去认识一个聪明的小姑娘。(教师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读好题目。

  3.教师导入新课:作者围绕印度王公的大米,写了这个聪明的印度小姑娘的什么事情呢?请大家自读课文。

  (巩固旧知,教师指导题目,导入新课,使学生指导课文讲的是一个聪明的小姑娘的故事,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自读,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3.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教师强调要点。

  字音:婵匙傻是卷舌音,赐仓是平舌音。汤是后鼻音。

  字形:染字的九不能多一点,写成丸;填字的真里面有三横。

  (2)再读课文,巩固认读。

  4.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解答疑难。并在集体的交流反馈、师生的互动学习中检测学习的情况,巩固对本文生自新词的认知,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三、学生熟读课文,复述故事

  (通过复述的联系,将文本内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熟悉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复述几遍。下节课我们再来深入课文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第二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uánrǎntiānmǎnchéngnuògēngdì

  ()()()()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一丝不苟:

  抚慰:

  慷慨: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婵德拉的善良和机智。

  2.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故事讲一讲。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棋盘。

  一、巩固生字,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

  2.听写

  允许汤匙填满承诺耕作嘲笑抚慰

  3.师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这位聪明的姑娘婵德拉,知道她是怎么帮助村民要回曾经耕作过的土地。

  二、研读课文,体会婵德拉的善良和机智。

  1.教师导读:婵德拉是个聪明的姑娘,课文列举了一个什么事例?

  2.指名反馈。(婵德拉帮助王公治好了大象的病。王公要给她报酬,婵德拉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帮助村民拿回了自己曾经耕作的土地)

  3.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婵德拉运用的是什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对仆人们在棋盘格子里放米的经过,说一说)

  4.教师导读:按这样的放米方式,当放到最后一个格子的时候,婵德拉能够拿走王公多少米呢?(指名找出婵德拉说的话来解答)

  假如算到棋盘最后一格,全印度的土地都会被这些米埋到膝盖那么深。

  (1)教师拿出棋盘:同学们,你们想象过在这个棋盘的格子上放米,能放这么多米吗?(没有)是呀,谁也不会想到,王公没有想到,村民们也没有想到。

  (2)引导学生找找当大家听到姑娘提出的报酬时的反应。(学生找出后,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村民们听了直摇头。

  王公则暗自高兴。

  (3)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此时村民们会想什么?议论什么呢?此时的王公心里是怎么想的?

  (4)教师小结:是呀,大家都认为姑娘很傻,其实只有小姑娘是最聪明的。她用自己的聪明不仅把王公的大米全运走了,还帮助村民拿回了曾经耕作的土地。

  5.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你想对婵德拉说什么?(表达自己对她的敬佩和赞叹)

  6.教师:通过刚才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我们体会到了婵德拉的聪明。你觉得婵德拉还是个怎样的姑娘呢?

  7.学生自由反馈,教师引导学生品文中有关的句子。

  婵德拉还是个的姑娘。(善良、喜欢大象、喜欢数学、观察仔细、一丝不苟)

  教学建议:

  (1)指名完成填空。

  (2)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3)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学生了解开篇写婵德拉喜欢大象、喜欢数学的故事的原由。

  (尊重小学生对文本的自我感悟,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说中理解,在读中充分地体会作者流露出在文中的对婵德拉还是个小姑娘的敬佩和赞叹,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总结全文,教育学生

  1.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个故事。

  2.指名反馈: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善良、观察仔细、一丝不苟、善于思考、肯动脑筋)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聪明的人都是生活的有心人,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积累。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六、作业优化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燥()蔚()潮()期()

  澡()慰()嘲()棋()

  二、写词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慷慨--()抚慰--()嘲笑--()

  板书设计

  婵德拉聪明、善良

  课后练习解答

  1.提示:王公每年让大象把村民们的米运到王宫里。这样,非但村民们辛勤的耕耘没有结果,大象也很辛苦。我要让大象不再辛苦,要让这里的村民们都能够得到自己辛勤劳动应得的报酬。别看这格子小,它能把王宫里所有的米都运走,这样我就可以出这个为条件,让王公把地还给村民,并减少赋税。

  2.提示:正因为婵德拉她喜欢大象,当她看到大象病重的时候,才会主动提出给大象看病,当王公要她提出报酬的时候,她会第一个想到大象,想到大象每年从村里运走成百上千袋大米。正因为婵德拉喜欢数学,她对数学才会有研究,她才能想到运用数学方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