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选)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古诗中的生字,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和勃勃生机。
【教学准备】
有关本课的、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30分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唱首春天的歌吧!(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春天来了,你们高兴吗?恩!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心情和你们一样,也很高兴。有一天,他坐在屋里,透过门窗,看见两只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放眼望去,远处的高山上,竟还有千年没化的积雪。多美的景色呀!杜甫高兴地写下了这首《绝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二、初读古诗
1、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诗句读流利;边读边用笔划出古诗中的生字。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3、现在,谁来试着把古诗读一读?小朋友听听他把字音读准了吗?(教师随机评价)
三、学习生字
小朋友们,古诗你们都会读了,诗中的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吗?现在,赶快睁大你们明亮的眼睛,因为有几个调皮的生字宝宝从古诗里跑出来了,它们想和你们交朋友呢!第一个跑出来的是谁呢?(出示生字“鹭”“柳”“窗”“鸣”)
四、再读古诗
生字都认识了,古诗一定比刚才读得更好。现在,谁再来读读古诗。
1、指名读。
2、齐读。
3、老师读。
4、齐读。
五、感悟古诗
小朋友,刚才我们反复地读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
1、两个黄鹂鸣翠柳:
大家仔细听,仿佛听到了什么?再仔细看看,你好象看到了什么?翠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在欢快地歌唱、嬉戏,多开心呀!它们可是春天的小使者,为春光增添了不少色彩!
2、一行白鹭上青天:
读着这句诗,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蓝蓝的天空中,一行白鹭正自由自在地飞翔。这是多么美妙的春光啊!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来了,树儿、鸟儿都焕发了勃勃生机。人们也开始繁忙起来,你能从诗中哪一句看出人们忙起来了?这船只停在江边,他们在等待什么呢?虽然,远处的山上还有终年没融化的积雪,可山下,已经是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4、小结:
同学们,杜甫诗中的春天多美呀!绿的柳、蓝的天、白的`雪,还有那欢乐的黄鹂,自在的白鹭,江边停泊的船只,一切都是那样生机勃勃!让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还可以配上你的动作、表情呢!
六、拓展延伸
杜甫诗中的春天多美呀!他还有一首写春天的诗呢!(出示《绝句》)。
他还有一首诗写的也是春天。(出示《春夜喜雨》)
杜甫是多么喜欢春天呀!你们呢?课后,(出示“作业选选选”)大家也可以用你们的笔,象杜甫这样,写写身边的春天,画一画春天,还可以翻翻课外书籍,找一找还有哪些诗人写了春天。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例文《在公共汽车上》,明白“我”突然流鼻血后,汽车上的人是怎么关心、帮助我的
2、结合“习作要点提示”,领会续写的要求,知道想象要根据开头而展开,想象的内容要合乎情理
3、能按作业的开头,展开合理的想象,完成续写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的开头,展开合理的想象
难点:想象要合乎情理
三、教学准备:
故事一则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故事导入,认识续写
1、激发兴趣:
一群孩子正在一块空地上踢足球,突然,球“砰”的一声飞到人家窗玻璃上,玻璃碎了。
2、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师:刚才故事只是说了个开头,接下来还会放生些什么呢?你们能不能继续编下去?
(提示:窗玻璃打碎了,孩子们会怎么做?那户人家又会怎么做?)
3、顺势诱导,简介续写
同学们根据故事的开头想象出了好多生动的情节,使得整个故事显得前后连贯、内容完整。如果把刚才说的内容写成一,这种类型的就是续写。
二、学习例文,感知写法
1、揭示开头,想象说话
2、阅读例文续写部分,思考:
这部分内容跟文章的开头有什么关系?汽车上的人是怎样关系、帮助我的?结果怎样?你觉得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可能发生?
3、讨论、:
这例文根据开头“我”的“鼻血就流了出来”展开想象,续写了这些内容:一位叔叔掏纸巾给“我”,老奶奶、阿姨给我让座,大姐姐用包着冰棍的手帕按在我的脑门上,后来“雪慢慢地止住了”。整文章首尾呼应、前后连贯,人物的'行为表现真实可信。小作者的想象有根有据、合情合理。
4、再读例文,体会写法
三、组织讨论,明确写法
1、自学“习作要点提示”,思考:续写有哪些要求?
2、讨论交流
3、引导归纳:续文,一是要根据的开头展开想象,二是要注意想象的内容要合情合理。
四、提示作业
1、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发生了什么突如其来的事情?
2、启发想象:看到这种情景,人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我”会怎么想?怎么做?结果怎么样?
3、同座之间相互交流
4、指名口述,集体评议
(教师在评点的时候,既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要合理)
5、练习续写
五、板书设计
练习3练习续写
展开想象
合情合理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倆、摘、伯”等三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生字
2.能通顺得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会写“球、玩”等6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球、玩”等6个生字,并组2个词
【教学过程】
1.动画导入(4min)
以“牛顿万有引力”的动画进行导入,设置疑问,到底是什么东西,让苹果掉下来呢?让我们学习课文《地球爷爷的手》就会知道答案了。
2.听课文录音(2min)
3.自读课文(4min)
自读课文,把生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找出不会读的字词。
4.出示会认的生字词表(7min)
(1)出示生字“倆、摘、伯、而、且、踢、引”带领学生老师读一次,学生再读三次。
(2)出示生词“他俩、摘桃子、伯伯、而且、踢球、引力”
(3)让学生自读生词,随后进行开火车读。
5.出示会写的生字词表(15min)
(1)出示“球、玩、跳、桃、树、刚”6个生字,读一次
(2)对每个生字进行书空,并对各字结构提示,提示“王、足、木”三个偏旁
(3)同位之间互相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并写在书本空格上
(4)出示“地球、皮球、玩具、玩水、跳高、跳远、桃子、核桃、大树、树下、刚刚、
刚才”让学生自由读,并抄在书上
(5)开火车读读这些生词
(6)做选词练习
6.再读课文(3min)
全班再次齐读课文,把刚学的生字词读懂读通顺。
7.自读课文,找出地球爷爷的'手到底是什么?(5min)
教学板书:31.地球爷爷的手
地球爷爷的手
地心引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得朗读课文,读出角色的语气
2.初步认识地心引力这个科学常识
【教学重点】有感情得朗读课文,读出角色的语气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能干……的句子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2min)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爷爷的手》课文中的生字宝宝,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它们,看看同学们还认不认得他们了。(出示生词课件读三次)
2.出示练习题让同学做。
2.初读课文,设疑思考(10min)
下面,我们和认识的生字宝宝一起,自己读一下课文,边读边想想:
(1)地球爷爷真的有手吗?地球爷爷的手到底指的是什么?
(2)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指导学生找出谁、在干什么)
3.再读课文,体会情感(15min)
(1)一起来读一下第1自然段到第3自然段,看看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2)小猴想请小兔子吃桃子,可是他摘不了,看看他接下来怎么办?齐读第3-8自然段
注意读出请求、感谢、奇怪的语气。(邀请同学个别读)
(3)再读读3-8自然段,同学们要把小猴和小兔子的把感情读出来,看谁读得最好。
(4)读9-10自然段,尝试模仿着地球爷爷说话(地球爷爷年纪很大了,是怎样说话呢?)
4.模仿说话(3min)
谁能模仿地球爷爷说的话,用……能……能……来说一段话。
5.角色扮演,表演课文(10min)
老师来扮演旁白,让学生扮演小猴、小兔、猴爸爸和地球爷爷的说话。
6.总结全文,拓展结课(3min)
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爷爷的手这个小故事,也知道了地球爷爷的手指就是我们的地心引力,那么地心引力到底是谁怎样发现的呢?今天请大家回去查资料,下次课请同学来说一下。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连贯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2.能力目标:能复述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感悟作者对教师的难忘之情。
一、导入课题
1.导入:
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教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为什么使你难忘?
2.揭题:
下面,我们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3.播放课文录音。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再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条理
1.自由读读。试给课文分段。
2.交流分段情况。概括段意。
四、略读第一段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收集有关爱师尊师的名人故事与名人名言。
第2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意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一、回顾复习
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二、深入学习,再现情景
1.速读课文第二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2.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3.你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再指名朗读。
4.小组研读:开学第一天,田老师上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反复阅读第五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并交流一下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三、默读课文第三段
1.读一读,想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说说怎样读才能表达作者对教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3.自由读,再指名读。
4.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四、总结全文
1.跟着录音轻读课文。
2.纵观全文,说说田教师是一位怎样的教师?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五、迁移练习
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的一件事写下来。
六、布置作业
1.准备名人故事交流与尊师名言交流活动。
2.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送给你的教师表达自己的祝福。
语文教案 篇5
A.教学目标:
1.能整理本文中的重点实词意义和特殊句式;
2.能理解文中孟子逐步推理、正反对比阐明自己看法的方式,并能运用这种方式阐明事理;
3.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能合理评价这种思想,语文教案-庄暴见孟子。
B.设想:
1.学情:这篇短文,学生应该能从文中发现全文思想的中心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可能使学生感到疑惑的是:孟子只是通过两次假设性的对比,就能把“与民同乐”的大的观点论证出来了,是不是有说服力呢?教学上应该联系实例,并通过练习,掌握逐步推理的论证方式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技巧,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论述的强度。至于文言词句,本文在理解上没什么难度,应该布置课堂作业,及时整理。
2.教法:诵读法、练习法
3.课时:一课时
C.过程:
一.导入:
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的这种“民本”思想在《孟子》七章中多有论述。事实上,在战国时代,各诸侯忙于称霸,不但没多少闲工夫来考虑百姓的利益,反而加重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今天,孟子就要站一心“王天下”的齐王面前,向他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无疑是一次挑战,至于结果如何,还是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1. 请一学生朗读课文,正音、正句。
2. 学生齐读,,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明确:“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三.局部理解
1. 用五分钟时间,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有疑难先作记号,等一会集中讨论。
2. 解疑。可以让学生提问,学生解答。
3. 教师归纳重要词语:
见、语、好、乐、今、王
4. 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孟子与齐王的对话,第一节却写了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这是不是多余的文字?为什么?
(明确:不是。①通过庄暴和孟子的回答,引出话题,明确论述的议题,起引子的作用;②庄暴对“王好乐”无言以对,表明话题有难度,反衬出孟子谈话艺术的高超。)
5.思考:第二段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意思?
(明确:①写孟子主动发问,提出“好乐”的话题,为转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创造条件;②孟子借“为王言乐”,从正反两方面“与民同乐”的重要性。)
6. 讨论:
① 齐王听到孟子谈到好乐一事时,脸色应该是怎么的?为什么会“变色”?
(明确:无标准答案。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可以说“恼怒,恨庄暴转告孟子”,也可以说“良心发现,羞愧不已”。
② 孟子谈音乐侧重于品位还是侧重于音乐的欣赏?为什么?
(明确:欣赏。孟子善于从对方能够接受的角度谈话,消除对方的反常心理,便于展开自己的论述。这就是求同存异法。)
7. 试用简表表示孟子展开论述的思路。 (请一学生上黑板来画。)
转换概念 转换话题 再换话题
吸引对方 诱敌上钩 直奔中心
四、亮点探究
1.齐王听到孟子谈到“好乐”一事,为什么会“变乎色”?
探究学习:学界出现了这样三种解释:齐王有不悦之色,认为孟子不该问自己“好乐”的事;齐王有羞愧之色,认为自己不应该“好乐”;齐王有愠怒之色,认为庄暴不该把他“好乐”的事告诉给孟子,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庄暴见孟子》。权衡上述几说,以第三说为最佳。据《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齐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禀食以数百人。”供养这样一支乐队,势必劳民伤财,并影响政事。孟子来齐国宣扬其“仁政”,劝说齐宣王“保民而王”,所以齐宣王心中要“怪恚”庄暴,不该把自己的隐情告诉给孟子。儒家历来重视礼乐,认为音乐具有重要的政治教化作用,从音乐可以考察一个国家的兴亡盛衰,并反对把音乐作为单纯的娱乐活动。“先王之乐”是先王用来教化百姓、安定民心、治理国家、巩固统治的手段,与“世俗之乐”截然不同。齐宣王爱好的`不是“先王之乐”,而是“世俗之乐”,这又与儒家的音乐主张不甚吻合了。齐宣王之所以直言不讳地向孟子表白“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是考虑到隐情既已泄露,也就不必再转弯抹角了,免得孟子纠缠下去。而后来谈话之所以还能继续进行,是因为孟子并不反对他爱好“世俗之乐”。也有人认为:“齐王感到作为国君而爱好音乐,当为舆论所不许,怕受到孟子的批评,因而脸上表现得有点惭愧。”(李炳英《孟子文选》)其实,战国时期爱好“世俗之乐”的国君不乏其人,齐宣王也用不着为此而到“惭愧”。所以,齐王的“变乎色”应是“愠怒之色”。
2.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
探究学习:针对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生民涂炭的现实,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使之成为一种政治思想体系,对两千年来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孟子的“仁政”学说虽然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出发点,但是对于稳定经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减少农民因丧失土地而迁徙流离的痛苦,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同时,孟子的思想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统治阶级的享乐是建立在下层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又有谁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这种权利呢?而且他的“仁政”学说带有浓厚的复古保守色彩。他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说成是“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因此,在当时不过是空想而已。
四.练习巩固
1. 有一个同学热衷电子游戏,几乎不能自拔,请你对他说一番话,运用孟子的谈话的技巧,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 课堂整理相关文言基础知识(通假字、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语文教案 篇6
阅读《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伽利略)选段,回答7~10题。(共13分)
①基于长期的经验,我似乎发现,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处于这种境地: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想夸夸其谈;相反知识丰富倒使人在判断某些事物时,变得非常优柔寡断。
②……可当他后来观察到,黄蜂、蚊子与苍蝇不是象鸟雀那样,靠气息发出断断续续的啼叫声,而是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出一种不间断的嗡嗡声时,与其说他的好奇心越发强烈了,毋宁说他在如何产生声音的学问方面变得茫昧了,因为他的全部阅历俱不足以使他理解和相信:蟋蟀尽管不会飞,但它却用翅膀而非气息发出那般和谐且响亮的声音。嗣后,当以为除了上述声音方式之外,几乎已不可能另有他法时,他又知悉了各式各样的风琴、喇叭、笛子和弦乐器,种类繁多,直到那种含在嘴里,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用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而吹奏的`铁簧片。这时他以为无所不晓了,可他捉到一只蝉后却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无论睹住蝉口还是按住蝉翅,他都甚至无法减弱那极其尖锐的鸣叫声,而不见蝉振动躯壳或其它什么部位。他把蝉体翻转过来,看见胸部下方有几片硬而薄的软骨,以为响声发自软骨的振动,便将它折断,要止住蝉鸣。但是一切终归徒然;乃至他用针刺透了蝉壳,也没有将蝉连同其它声音一道窒息。最后,他依然未能断定,那鸣声是否发自软骨。从此,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问他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坦率的说知道某些方法,但它笃信还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象的方法。
③我还可以试举另外许多例子,来阐释大自然在生成事物中的丰富性,其方式在感觉与经验尚未向我们启示之时,都是我们无法设想的。故此,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某种宽宥的,况且我从未声言能够做到这点,因为我懂得它会以某种不同于我们任何臆度的方法形成。对于握在我们手心的蝉儿,都难以弄明白其鸣声生自何处,因而对于处在遥远天际的彗星,不了解它的成因何在,更应当予以谅解了。
7.选文选自《智慧的灵光》,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表达的最重要的智慧经验。(3分)
8.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把第②段中划线句的意思说得更直白些。(2分)
9.作为一个著名的天文学家,他为何说“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某种宽宥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4分)
10.选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试结合具体内容探究选文在说明事理上的两个主要特色。(4分)
答案:
7.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要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共3分。意对即可)
8.他越研究越觉得自己在如何产生声音的学问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甚至无知。(共2分。意对即可)
9.(1)一方面说明他对彗星的成因虽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没有什么进展的现实,另一方面也正是突出了本文说明的中心,即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2)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坦然谦逊、求真自信的人。(共4分。两部分各2分,意对即可)
10. 提示:可围绕用例典型、说明形象、一波三折、巧用类比等方面展开,能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说明分析。(共4分。特色与分析各2分,意对即可)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认识各种钢笔,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钢笔。
2使学生懂得用钢笔执笔的方法,训练正确的执笔和写字姿势。
3了解、掌握写钢笔字的行款要求,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并逐步形成良好写钢笔字的习惯。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准备:钢笔、抹布、墨水、清水、钢笔字作品若干。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几幅钢笔作品,让学生欣赏。
2告诉学生: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用钢笔写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好钢笔字”。板书课题:写好钢笔字
二、指导观察,教给学生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1指导学生观察上的'左上角特写图。
(1)这位同学用的是什么笔?他是怎样握的?
(2)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3)告诉学生:现在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应该学写钢笔字,并争取写好。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用钢笔写字,握笔姿势与铅笔基本相同。
(4)让学生用钢笔模仿执笔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指导学生观察上方右边的背景图。
(1)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使用的是什么笔?他们是怎样坐的呢?
(2)学生练习用钢笔执笔,教师提示正确的写字姿势。
(3)出示《写字歌》:“学写字,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纸放正,一尺一拳要记清,手离笔尖一寸高,写字认真心要静。”。
(4)学生朗读《写字歌》。
(5)学生练习用钢笔写几个字。教师巡回检查,着重看执笔方法是否正确和写字姿势是否规范。
3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三、教会学生使用和爱护钢笔
1老师拿出各种款式的钢笔,让学生看,告诉他们这些都是钢笔。
2学生观察图画,学会清洗钢笔和如何灌墨水。
3让学生按图上的顺序和样子,练习一遍。教师巡视观察,特别提醒学生要注意清洁卫生。
四、欣赏作品,掌握写字的行款,激发学生写好钢笔字的兴趣
1引导学生观察第2页的上图。
(1)这些学生在干什么?他们写字的态度怎样?你从哪里看出?
(2)他们是怎样拿笔的?又是怎样坐的呢?你能像他们这样写字吗?请写几个字给老师看看。
2欣赏作品。
(1)图上的同学写字的态度认真,握笔方法正确,写字又规范,所以,写的钢笔字很漂亮。让我们一看吧。
(2)欣赏第2页下面的两幅和第3页的三幅作品。
(3)让学生说说观察的感受,并谈谈自己准备怎样写好钢笔。
(4)让学生再欣赏作品,看看抄写课文或时,应该注意什么?
(5)学生讨论交流。
(6)师生共同:每一横行间均留有空白;写题目时,两边留有距离大致相等的空白;每一节的开头要空两格,逗号、句号等占一格,且写在这一格的左下方;字写在每一方格的中间,大小适中。
3组织练写,教师巡视辅导,着重观察学生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4收阅并展示比较优秀的钢笔作品,请2-3名字写得较好的学生谈谈怎样写字的。
5:同学们,只要我们有了认真的写字态度,掌握了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自觉练习,长期训练,养成良好的写钢笔字的习惯,就一定能写好钢笔字。大家有没有信心?
板书设计:
写好钢笔字
头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纸放正,
一尺一拳要记清,手离笔尖一寸高,
写字认真心要静。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感受沧海日出的美和壮观。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难点
读课文感受沧海日出的壮观和美丽,学习描写日出景色的方法
乐学善思办法
在凭借教材深挖词语的过程中,再配合身体的动作进行展示,使得教学气氛既轻松、又热烈,并较好地突破了重、难点内容。教者依据教材,紧抓重点语句进行分析,使学生能较准确的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分析词句中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理解能力的提高。
教学流程
一、大海在你心中有哪些印象?
二、导入新课
1.唤起探求美的的欲望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美的文章。
(1)是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2)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来,并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自由读课文,展开美得语言。
(1)把画面娶个名字作批注。
(2)诵读课文品味咀嚼美得语言。
(3)感悟大海的壮观:1.齐读;2小组读;3个人读;4教师范读。
(4)回归全文交流,倾诉美的感受。
1.抓住课后的思考题,说说沧海“美”在那里,“壮观”在那里。
2.整体交流自己阅读心里感受,使学生的审美享受在交流中和倾诉中得到升华。
(5)揣摩语言,学习体会“美”的表达。
组织学生讨论:从课文中,我们学到那些描述。
1.日出的方法。
2.交流后,写一些自己看到的日出。
三.巩固练习:朗读全文。
四.作业;画一画《沧海日出图》。
五.板书。
鹰角亭上看日出
晓星、残月、晨星、粉红霞光
沧海日出
美丽壮观
橘花、鲜红、太阳升腾
耀眼金光、红彤彤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点
1.细节描写在人物形象塑造人物个性体现上的作用。
2.体会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人物状态和思想活动。
3.了解中国古代话本、拟话本的特点。
(二)训练点
1.训练掌握以典型细节刻画人物的。
2.训练学生从精从巧方面构思文章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精神。
2.培养学生向善向真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冯梦龙,字犹龙,江苏吴县人。他广泛收集宋元到明代的话本和拟话本,进行整理加工、润饰、编辑成《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白话小说集,文学史上合称为“三言”。“三言”代表了自宋代到明代六百多年间白话小说创作的成就。
“三言”内容复杂,有些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宿命论思想的作品,但更多的作品是歌颂善者,同情弱者,鞭挞鄙者,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操及追求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是“三言”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代表明代拟话本中成就最高的作品。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师生共同赏析
1.编写全文情节提纲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写出小说的.情节提纲
参考示例:
①杜十娘欲从良情投李公子(开端)
②杜十娘筹赎资痴恋李公子(发展)
③李公子为千金背弃杜十娘(再发展)
④杜十娘怒投江愤绝李公子(高潮结局)
2.研读表现主要人物性格的语句
师生共同研读表现主要人物性格的语句,看看哪些典型细节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
参考示例:
杜十娘:
杜十娘暗积百宝,为从良作物质准备:计激鸨母,脱离火坑;假托借银备车船——这些细节一步一步地显示了杜十娘虑事的周密和细致,突出表现了杜十娘的机智。
李甲愈穷,杜十娘心头愈热;面对夜归的李甲,杜十娘“曲意抚慰、满斟热酒、抱持怀间、软言抚慰”——杜十娘随时随地精心呵护自己的爱情,表现了她的善良多情。
冷笑讥讽负心郎,梳妆别人世,三掷珠宝,抱匣沉江——这些细节表现了杜十娘美好理想破灭的悲愤绝望的心情,更表现了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贞刚强的性格。
李甲:
贪恋美貌,惧怕老爷,动辄疑惑,流泪不语—&mdash 高中学习方法;怯懦自私、动摇不定。
千金卖十娘,见珠宝则大悔——重财轻人、见利忘义。
孙富:千金夺佳人——阴险狡诈、卑鄙无耻。
注意:
在师生共同分析鉴赏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明晰:杜十娘与李甲、孙富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杜十娘的高尚人格,使杜十娘这一光彩夺目的形象高高矗立在读者心中。
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分析鉴赏的过程中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蕴涵的情感。
四、总结、扩展
明代的拟话本,一般都具有故事完整,叙写委婉,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的特点,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描写技巧的进步。同学课外赏析“三言”中其它优秀的篇章,认真体会上述特点。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几篇“三言”中的小说,并做简要的读书笔记。
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认识“雨林”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掌握文中运用的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三)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和能力。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地球赤道的南北两边,有几片终年湿润的土地,那里气候炎热潮湿,雨水充沛,是动植物生长的乐园。这些地区,茂密的森林终年常绿,宛如环绕地球的一条翡翠项链;上千种走兽飞禽自由地在花丛间穿梭、攀援、飞舞。这就是热带雨林。
(解说:为了让学生对“雨林”有更直观清晰的感受,有条件的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或影像资料,并用较为精练生动的语言对图片进行简要的概括。)
请同学们观赏一些雨林的图片,解说词如下:
雨林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从散布岩石小山的低地平原,到溪流纵横的高原峡谷,多样的地貌造就了形态万千的雨林景观。
热带雨林是一种茂盛的森林类型。进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神话世界,静静的河水、奔腾的小溪、飞泻的瀑布到处可见;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交织成一座座绿色的迷宫。
附生植物如藻类、苔藓、地衣以及兰科植物,附着在乔木、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树干和枝丫上,就像披上了厚厚的绿衣,有的还开着各种艳丽的花朵,有的甚至附生在叶片上,形成“树上生树”、“叶上长草”的奇妙景色。
毛色艳丽的鹦鹉、巨嘴鸟和天堂鸟把高大的树冠层装饰得像无价的珠宝,它们悦耳的叫声是雨林中最熟悉的乐章。
雨林中到处可见黑猩猩、长臂猿、懒猴、狮子等珍奇动物,被枝叶厚厚覆盖的地面是它们生活的天堂,难怪有人把雨林称为“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地方”。
其实,热带雨林不仅美丽神秘,最重要的是,它是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主要角色,它不仅养育着数量庞大的动植物种群,其本身在生长过程中还向大气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因此,热带雨林有了一个别称——“地球之肺”。在欣赏热带雨林的美丽景色时,同学们是否知道,由于诸多人为的原因,雨林的现状令人担忧?如果雨林一旦被毁,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难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这篇说明文,看看这篇作品带给我们哪些的知识和思考。
(二)初步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弄清文中生字和新词的音、形、义。
(本文有一些专业词汇,学生可能会发生一定的理解障碍,如“刀耕火种”、“疟疾”等,在学生质疑后,应作必要的讲解。)
2.学生自读课文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①目前雨林的现状是怎样的?②雨林的消失,将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害?
3.学生自读完成之后,通过师生之间交流讨论,明确:
①目前,雨林正在遭受人类的滥砍滥伐,它已成为破坏最严重的生态区。文章第一段告诉我们:“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每年有一个纽约州大小的雨林永远消失。”
②雨林犹如一个巨大的多样性生物大家园。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远丧失一大批物种;意味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将遭受严重的破坏,它会加剧全球变暖的趋势;雨林的消失还将导致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六次大规模灭绝。
(解说: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灾难,可以包含很多方面,因此,可以让学生放开来说,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因而在用树形图表示灾难时,大树的“枝叶”可根据需要增减)
板书设计
(三)自主阅读,具体品析
1.研读文章2—5段,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①雨林的减少,会导致动物无法生存,文中举了一个什么例子?这种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叫什么?
明确:文中第2段列举了大猩猩的例子,橙色皮毛的猩猩过去在亚洲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但由于其栖息地遭到极大破坏,这种在树上生活的惟一的一种大猩猩生活空间越来越狭窄。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②物种的丧失将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危害?
明确:有四分之一的药物源于热带雨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来自网!
林的动植物,至少有两千五百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人类的日用品及工业原料的珍贵资源也有很多是来源于热带雨林中丰富的植物,如果听任热带雨林消失,将意味着人类会失去很多东西。另外,雨林深处大量未被发现的信息和资源,也会随之而流失。
③人类为何要摧毁如此珍贵的资源呢?
明确:文章第4段告诉我们:伐木公司砍伐大量树木,将硬木木材运往各国销售;土地扩张,在雨林区新建牧场的做法也很普遍。
④讨论:人类这种种不合理的做法后面隐藏着的深层原因。(解说:此题的设计是对课文的一种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出新的认识,对他们的见解,不奢望有“专家式”的分析,老师可参加讨论并予以适当引导、点拨。)
明确:人类伐木销售、新建农牧场,是受金钱利益的驱动,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这跟人类长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德观念也有很大关系,改造自然并不意味着掠夺、捕杀动植物;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使人类的自然资源逐步达到极限,“僧多粥少”迫使人们加快对自然界的掠夺,甚至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缺乏协调统一的行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研读文章的6—10段,讨论:“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解说: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深入到作品之中,教师千万不要越俎代庖,要放开手让学生说,多肯定学生,让他们尝到分析的甜头。老师在引导时要牢牢抓住下面三个问题:①什么是光合作用?热带雨林对促进光合作用起什么作用?②过量的二氧化碳会给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③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怎样的双重后果?)
明确:①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氧来源于光合作用,绝大多数生物(包括人类)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光合作用所提供的有机物质和能量而生存。热带雨林的树木生长很快,对促进光合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文中用较通俗的语言介绍或解说事物和事理的性质特点的方法,叫作诠释。
②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能够吸收地球表面反射的热量,不让热量漏失,引起全球气温升高。过量的二氧化碳只能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
③砍伐林木就会减少雨林的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另外,放火毁林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这就是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的双重后果。
④补充资料:在最近一个世纪,全球温度上升了0.3~0.6℃。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20%都是由于森林破坏而产生的,其中大部分来自于燃烧的树丛。而在1987年仅砍伐亚马逊雨林一项行为就要对全球变暖负9%的责任。现在,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我们的自然生态系统在被严重摧毁前仅能应付气温1~2度的上升。我们需要减少50%~8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才能把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保持在现有水平。
3.浅析“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解说:探索事物因果链的事理说明文,主要方面详写,要写深写透;次要方面略写,可点到为止,本文正是遵循了这样的写作原则,因而对雨林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未作深入的剖析,老师可搜集一些资料作必要的补充。)
明确:造成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放牧牛群而进行的森林砍伐。森林里,茂密的植被和地上的枯枝落叶吸收了降雨并防止了洪水。当林木被砍伐后,牲畜踩在土地上并将其压实,它们还吃掉树的籽苗并从大树上剥下树皮,这样土地失去了保护层而完全地暴露出来,土壤在太阳的炙烤下板结,在雨水的冲刷下流走。当异常气候导致暴雨来临时,洪水泛滥淹没农田村庄将是一种必然,它和水土流失一样,是大自然给人类的另一种警示,它同样是滥伐森林带来的恶果。
(四)结束语
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警告人们说:“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如今,地球已经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她在痛苦地呻吟,在无声地哭泣,同时也在对人类进行着无情的报复。如果人类还继续对雨林大肆摧残,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也许到本世纪中叶,地球真的会经历第六次大规模灭绝。同学们,你们愿意看到这样的恶果吗?我们每一个人是否应该实实在在地为地球母亲做些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1.探究性学习:查找资料,研究防止雨林进一步恶化的措施。
2.抄写并解释词语:
濒临 连锁反应 摄取休戚 相关 融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备课教案01-21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社戏的教案08-27
语文母鸡教案04-26
语文《检阅》教案05-02
语文下册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