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28 10:04:2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10篇(合集)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10篇(合集)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虚拟网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花钟》一文提到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时钟”,本教学设计由此入手,带领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研究“不同花儿开放的不同时间”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花钟的学习网站使本课有了丰富的外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2、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什么?说说你喜欢的原因(美丽和神奇)花儿不仅艳丽多姿,供人们观赏,而且,它还有更有意思的用途呢?(出示第三自然段,请学生自读,指名读)这有趣的花的“时钟”,我们就把它叫做——花钟(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大自然这个神奇的世界。

  2、看,(出示花钟图片)这就是花钟。在我们祖国的许多城市,都有这样的“花钟”,台北市阳明公园里有一座花钟,许多游人都驻足观赏;南京、哈尔滨都有这样花钟。许多国外的城市也有花钟这样的景观,在号称花园之国、钟表之乡的瑞士,花钟已经成为它的第二大城市日内瓦的象征。这些花钟,不仅美观,还能报时。那是因为人们把钟表的机械结构设置在地下,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工艺结合在一起了。那么,今天的课文里又是怎么介绍花钟的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轻轻地把书翻到第十三课,看课文都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

  二、自主朗读,感悟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读了课文,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什么就说什么。(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老师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花钟里都有哪些花了?请同学们读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有哪些花儿。

  三、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2、交流:

  A、边回答边点击出示图片: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B、你认识它们么?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给大家几分钟,选择一两种花快速浏览一下,对它们能有所了解。

  3、这些花分别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 (生回答,师出示一表格)谢谢同学们,你们的回答让我知道了很多,让我来说一说。

  A、师读句: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师:你们觉得这段话怎样?(太单调了,烦,太枯燥乏味,一点儿也不美。)

  师:同样写“花开了”,文中是怎样写的?请大家读一读,可以挑其中一句,反复朗读,想象一下这花的样子?等会儿就把这些花儿真正神奇美丽的一面呈现出来。

  交流过程:(随机出示图片)

  生:“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牵牛花还真像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儿。

  师:(满脸笑容)你也来吹吹看。(生边做吹喇叭的动作,边读这句话。)

  师:(灿烂地笑)唉呀!吹得还真响呢。

  生:“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就是这样(双手捂着脸,再打开,露出一张可爱的笑脸)。

  师:(大笑)哇,还真像个迷人的花仙子。

  生:“万寿菊欣然怒放。”(边做动作边说)就像过年时放烟花一样,“嘭──啪”,很快地向四面八方绽放,五彩缤纷。

  师:(会心地笑)真是一位豪爽的花大姐。(生边做心花怒放的动作,边读这句话)

  师: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花,我觉得这些花就好像是我们班的学生,他们各有各的性情,各有各的姿态。真是五彩斑斓,生机勃勃。

  B、和刚才老师读的这段话相比,文中这段话的优点在哪里?

  生:课文中的句子,写出了花的形状、颜色,读起来很生动,好像真的看到了各种花儿……

  师:同样写开花,运用的语言不同,给人的感受也就不一样了!把你喜欢的句子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忍不住想参加,我们来接读吧!(师生接读)咱们一边看图一边说,想像大自然中这神奇美丽的一幕。

  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C、师:那是不是“我们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几点钟了”吗?

  生:(豁然开朗):错,应该是“只要看到花刚刚开放,就大致知道几点钟了。”

  师:是啊,作者用词是非常确切的。再看看这段话中的时间描写,你还会发现什么?

  师:接下去老师考考大家,就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老师说某一种花开了,你们得说出几点钟,这就是认识花钟。

  师:哟,万寿菊开了。

  生:现在大致是下午三时。

  师:哇,蔷薇开了。

  生:现在大致是早上五点。

  师:“大致”是什么意思?你们还能换个词来说吗?

  师:你看,夜来香开了。

  生:大概是晚上八点。

  师:烟草花开了。

  生:大约是傍晚六点。

  师:月光花开了。

  生:现在是晚上七点左右。

  师:午时花开了。

  生:也许到十二点了。

  4、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就让我们上网看看,找到后,也用小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下花。

  A、上网浏览

  B、句式说话。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5、这些花太美了,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这些花真是——“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师:刚才的学习中,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我们读懂了、积累了那么多描写花的词语和句子。那,这一朵朵美丽的花,是不是都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同时也激起小朋友们的好奇心,花钟里究竟有哪些秘密呢,大家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提问)

  四、小组合作,自主解疑

  1、利用网络,自主探究

  这么多的问题,如果一个一个回答,这节课肯定解决不了,怎么办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利用网络查寻相关资料,共同讨论。

  出示学习步骤:

  (A)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B)利用网络浏览相关资料。

  (C)共同讨论,介绍学习成果。

  2、组内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巡视,随机指导。

  五、出示汇报,交流反馈

  1、分小组汇报,从中理解“原来植物的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发挥小组学习的合作力量,从理解、模仿到迁移、创造〉

  2、知识拓展“虫煤花”“风煤花”“鸟煤花”“水媒花”等 。

  3、师:啊,大自然可真奇妙!当人类了解了这些规律,又会怎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植物学家的做法可真奇妙!你来说说妙在何处?(学生自由发言)

  师:真是与众不同啊!这位植物学家不仅善于观察而且勇于创新。

  六、激趣引申、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漫游了花钟学习网,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学会了思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生活中利用自然规律服务于人类的例子有很多,老师相信,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

  看图说话,朗读指导与训练,完成作业 。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指名书空黄。口头组词笑

  2、听写词语。

  3、指名背诵课文。

  二、朗读、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2、秋天,果子成熟,丰收了。你还知道哪些庄稼也是秋天成熟的?(稻子、玉米、棉花)所以,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3、学了这一课,你还懂得了什么?(只有人么辛勤劳动,才换来丰收的欢笑。)

  三、指导课堂作业 。

  1、课后练习3:先说说这些偏旁的名称,再写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

  2、课后练习4:看图,说说这两幅图都画的'是什么季节的事?要求用秋天,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话。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主人公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2、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3、训练学生通过分析动作、语言及细节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4、引导学生品味含义隽永的词语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

  教学过程

  1、梳理作品主要情节

  让学生快读阅读全文,之后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

  学生总结后教师小结:

  作品围绕葛朗台“爱财—骗财—守财”这一线索,设置了三个主要情节:

  (1)抢夺梳妆匣

  (2)诱骗继承权

  (3)看守密室

  2、分析主要情节,欣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点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抢夺梳妆匣”部分

  (2)讨论

  ①找出描写葛朗台动作的细节。

  (“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②这些动作与他的年龄是否相符?找出其他情节中类似的描写。

  (“在儿女面前哆嗦”“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死前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等等,这些都是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动作)

  ③如果没有“抢夺”这一情节,对表现人物有什么影响?

  (“抢夺”这一情节生动而真实地描写了葛朗台疯狂攫取钱财的丑态,表现了葛朗台贪婪、凶狠、自私的特点。这场风波以太太晕过去为转机,加速了太太的死亡,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3、分析葛朗台的语言,揭示人物性格

  ①“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视钱如命)

  ②“噢,是真金!金子!……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

  (人与人之间就是金钱关系)

  ③“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至死不变的贪欲)

  ④“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对金钱的占有狂,十足的守财奴)

  4、总结、拓展

  结合课文练习三,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案点评:

  通过理清小说情节脉络,品味、鉴赏小说中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深入理解葛朗台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二)

  导入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守财奴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守财奴》。

  指导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

  研习新课

  1、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6、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第二课时

  检查作业

  研习新课

  1、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孩子……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2、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3、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4、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5、讨论难点: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部分,思考:葛朗台太太是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样的态度?我们该怎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城,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语文教案 篇4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1、能说出文中描绘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秋天。

  2、能体会作者练字的精妙之处。

  3、通过对精妙语句的剖析,欣赏本文的语言艺术。

  4、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去,品位诗独有的艺术魅力,进行审美的再创造。

  5、通过创作诗歌来体会秋天特有的魅力,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可由前两课自然导入,也可由古代名家诗句导入。

  2、默读课文

  3、读一读,写一写,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秋天》。

  4、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自然、有感情地朗读。

  5、逐节研讨。

  研讨目的:理解每一节诗的意思。

  研讨方式: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提出疑问,共同解疑。每节由两组代表报告探究结果,不能解决的'疑问可请全班同学研究,或请老师解答。教师点播引导的方向,可依语言分析揣摩的一般步骤要求。

  6、齐声朗读,尽量达到背诵。

  7、再创造实践:

  写一首短诗,题目为《我眼中的秋天》。全班交流,体会诗歌独有的艺术魅力。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漫游语文世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初步尝试在语文学习中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从而开发利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活动目标:

  1.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类整理。

  2.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活动准备:

  1.自选内容:

  ①搜集家庭、校园、社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况。比如,家庭成员之间、家庭成员与亲戚朋友之间、左邻右舍之间口语交际所使用的最新鲜、最活泼的大众化语言;

  ②过年时家家户户的春联,村镇上的集会、广播、布告所使用的语言;

  ③校园里的标语牌、宣传栏、墙报以及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使用的语言;

  ④社会上的电影电视、标语广告、商店匾额、商品说明书、企业公司招牌、报纸刊物、互联网所使用的语言,有哪些新鲜用语,有哪些不规范现象,如此等等,都在搜集之列。

  2、自选小组:明确自己的任务,自由选择小组。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3.自由展示:将搜集调查到得有关同一类型的资料进行筛选、梳理,自选形式成果展示。(关键:通过成果汇报、才艺表演、现场再现的方式展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语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开设了语文课,你是怎样理解“语文”一词的呢

  (学生各抒己见。)

  同学们,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不仅仅是“人”“手”“口”;也不仅仅是唐诗宋词;更不仅仅是我们的一篇篇习作!今天让我们放下手中的语文课本,走出教室,擦亮慧眼,一起来寻找生活中的语文吧!

  二、成果展示

  (一)准备要求:各组成员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归总,将重复的、代表性不强的内容去掉,留下最具代表性、最能表现本类语言特色的资料整理并适当归类,用小卡片、大条幅、书画作品、录音磁带、照片等形式记录下来。

  具体操作:教师到各组了解情况并稍作指导,由小组长负责落实。

  (二)展示要求:每组派几名同学选用一种较合适的形式将本组获取的语文材料成果进行编排,各组展示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内容包扩本组搜集的主题,展示汇报和畅谈收获三个环节。

  展示内容尽可能主题明确,不可涉猎过多。可在以下方面展开搜集(仅供参考):

  ①成语组。查《成语词典》、阅读《成语故事》等,搜集有关人品及外貌的褒义词、贬义词成语。体会成语文字简炼、语意深刻的特点。

  ②农村谚语、童谣、箴言组。走访农民,搜集二十四节气歌;与农耕、天气有关的谚语;一些浅显易懂的箴言;充满童趣的`乡村童谣。了解这些语言贴近生活的特点。

  ③荧屏广告组。收看近段时期经常播出的广告,记录广告词及画面、动作设计。结合生活中相应商品的销售情况,思考这些广告形式的宣传效果。

  ④街头推销、叫卖、吆喝组。上街走走看看,记录各商场、店铺、小贩们推销产品使用的各种方式及辅助工具,模仿几种有特色的叫卖吆喝声。初略了解浏阳市井文化的一个侧面。

  ⑤店名组。逛街,边逛边罗列出浏阳城区几条主街道的酒店、花店、小吃店、服装店、鞋店、日用品店等店名。思考各店名蕴含的文化内涵。

  ⑥对联条幅组。去书店看书,走访本村曾担任村组书记工作的长辈或上户调查,搜集记录一些婚联、寿联、春联、挽联、商业庆联等。想一想对联的特点。

  ⑦匾额锦旗组。参观一下装饰店和部分大酒店、机关单位大厅,留心并记录墙上悬挂的大小匾额、锦旗,思考匾额、锦旗上图画及文字的意义。

  ⑧标语警示组。到附近几所学校、公园、各主街道看一看,有哪些校园标语、公园警示语、交通警示语,想想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⑨影视栏目组。在家收看几个主要电视频道各时段的电视栏目,记下名称;上电影院及影碟租卖店看广告,了解近段时期热播的电影电视名称。想一想影视栏目内容的广泛性及影视与当前时期(如国庆期间)的内在联系。

  展示形式可提前指导(仅指参考):

  ①说相声。在你说我说之中展示语文现象。如成语,教师可根据《教师用书》提供的《成语新编》和学生搜集的成语改编,指定两名学生表演。

  ②一问一答,说说唱唱。如二十四节气歌、农谚、箴言、童谣等。

  ③动作语言配以实物摩拟。荧屏广告、叫卖吆喝声。

  ④征集摹拟。如店名、招牌、匾额设计等。

  ⑤小品笑剧摹拟。如表演公园、街道城管值勤。

  学生和教师可针对每组的展示情况适当点评。

  三、小小辩论

  生活中的语文不都是尽善尽美的,我们时时可以看到乱用成语的店铺,书写错误的标语,你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的生活中的语文对于我们的学习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学生结合实例长叹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作为其中一位辩友抒发自己的观点,不作统一点评。

  四、结束语

  在生活的世界里漫游,在语文的世界里漫游,我们发现生活的外延同语文的处延是相等的,我们要懂得珍惜每一次语文学习的机会,我们要用慧眼去观察、学习生活中的语文,你会时时发现语文无处不在;语文,其实妙不可言!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正确、整齐、规范地书写“谁、怕”等6个生字。

  3、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4、有搜信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猜谜、读谜,创编谜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字卡、偏旁卡、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3、能说说是怎么猜出谜语的。

  〖教学步骤

  一、学习导语,激发兴趣

  1、板书:“困难”,学习齐读。

  2、师问: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该怎么办?

  3、是啊,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动动脑筋,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

  4、学生齐读导语。

  5、激情:这一单元给我们讲了许多爱动脑的小故事,里面有许多爱动脑、会动脑的人,你想成为一个爱动脑、会动脑的好孩子吗?

  二、谜语游戏,激趣导入

  1、师逐个出去谜面:

  ⑴ 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不见面。(耳朵)

  ⑵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

  ⑶ 1+1不是2。(打一字)(王)

  2、学生简单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思路:通过猜谜游戏,首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乐趣;其次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猜谜的一般知识,为学习下文猜字谜打下基础;再次,谜底的揭示的同时可以随机调动学生好好地运用感官:耳和目。

  三、初读课文前两则谜语,自主识字

  看来,大家都很会动脑筋,真是一个个猜谜高手。老师这儿有几个较难一点的谜语,你们有没有信心尝试来猜一猜。请把课文打开到79页,就是这两则谜语。

  1、初读前两则谜语,不认识的`字请拼音帮忙,看谁读得又快又好。

  2、同桌互读,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纠正对方的不足。

  3、指名逐节读,教师随机点拨:

  难读的字有:量(lànɡ) 攻(ɡōnɡ) 相(xiānɡ)都是后鼻音;团(tuán)是前鼻音。

  4、自主识字生字:

  ⑴ 出示带拼音的词读读:

  ① 齐读。

  ② 男女生读。

  ⑵ 去掉拼音读词语。

  抽生领读。

  ⑶ 生读:

  ① 同桌拿出字卡互相认读。

  ② 同桌相互介绍你早已认识了哪几个字,怎么认识的或用什么妙法记住的?

  ③ 开火车读字卡。

  ④ 说说读读课文中带有这个字的句子。

  5、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流利。

  四、小组合作,发现探究

  1、学生独立思考谜底,想想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3、请代表发言,汇报交流:

  第一则:

  ⑴ 说谜底“众”。

  ⑵ “一个人,两个人,一个在前两个跟。”可以看出这个字是由3个人组成。(教师板演)

  ⑶ “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说这个字的意思是人多,团结起来力量大了,表示人多。

  ⑷ “众”,有3个人合成,表示人多,所以是“众”。

  第二则:

  ⑴ 说谜底“秋”。

  ⑵ “左边绿,右边红。”“秋”字械边“禾苗”是绿的,右边“火”是红的。(教师用双色粉笔板书)

  ⑶ “左右相遇起凉风。”“禾”和“火”合起来是“秋”,秋天会吹起凉风。

  ⑷ “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禾苗”喜欢雨,特别是春雨过后,禾苗长亢,“火”最怕水,着火了,人们总用水去扑灭它,所以是“秋”。

  ⑸ “秋”符合以上条件,所以猜“秋”。

  4、说一说,我们刚才猜字谜的方法,先由学生说,教师随时点拨补充:

  ⑴ 把谜面读顺。

  ⑵ 一句句感悟谜面里的含义,先字形分析,再体会含义。

  ⑶ 然后两者结合起来,猜出字谜。

  5、再来读读这两则谜语

  思路:课标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与升华。

  五、实践活动,巩固生字

  1、游戏:交朋友

  方法:

  一生拿字卡“团”上台说:我是“团”,谁愿意和我交朋友?

  另一生在白纸上写“长”,上台迎上去说:我是“长”,我愿意和你交朋友。

  合:我们在一起,就是词语“团长”。

  集体说:棒棒棒,“团长”就是好朋友。

  思路: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体现主动学、玩中学,增强扩词的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积累词语的目的。

  2、看句子举卡片:

  ⑴ 教师出示句子:

  ① 8:00了,上课快来不( )了。

  ② 我们从小要不( )苦,不( )累,( )到困难时,同学之间要互( )帮助。

  ③ 敌人来( )打中国时,中国人民紧紧( )结在一起,把敌人赶出中国。

  ⑵ 小组派代表上台举字卡填一填。

  六、指导书写

  1、出示4个左右结构的字,你发现了什么?

  ⑴ 左右结构。

  ⑵ “谁、怕、凉”都是左窄右宽。

  ⑶ “ ”中把“足”的“ ”变成“ ”。

  2、同桌相互提醒书写细节。

  3、书写、自评、互评、展评。

  4、选一个字,组个词,说个句子。

语文教案 篇7

  新课改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都比过去增强了。语文教学重视朗读,重视理解、感悟。语文课堂出现了一派可喜的现象,但可喜的背后似乎又缺失了点什么。

  有人说小学语文课是感性的,强调书声琅琅,情意浓浓。这不错,但不能以此忽视甚至排斥理性,排斥冷静思考。教学如歌,教学过程有时高亢激越有时低吟慢咏,是有节奏有起伏的.。这次有幸聆听了十三节优质课,感受颇深。十三节优质课似乎让我找到了那点缺失的东西,让我感受到课堂上老师不仅仅只停留在朗读、理解和感悟上,不仅仅只沉浸于情感的激动之中,还让学生“跳出”课文来看课文,推敲词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领悟句式,理作者的思路等等,求得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如王和丹老师上的《卖木雕的少年》一课,王老师寻找思维情感的三个语言附着点“遗憾、沉甸甸、隆起”,始终抓住语言训练点,深入推敲,理解词语背后的深刻意思。如在教学“沉甸甸”时,老师问:沉甸甸就是──学生回答就是很沉,老师接着说,那该怎么读呢?

  请学生读词,并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在朗读的基础上老师追问:拳头那么大的东西怎么就沉甸甸呢?学生一时不明白,老师不急,留有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并鼓励:不要紧,这个问题有点难,我们再去读读课文……然后引导孩子从木雕小象墩的来之不易体会“沉甸甸”;从“暮色中专门等候”体会“沉甸甸”;从“不用钱”体会“沉甸甸”,在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点拨下,学生明白这沉甸甸的是中非两国人民的友谊。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

  会读、会认本课的6个生字。

  【教学难点】

  认识6个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看,多美的图画呀!你能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吗?(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天”“地”“人”三个字。

  师:同学们,看,这三个字急着跑出来和大家打招呼了,你们想和它们做朋友吗?那这节课我们就来想办法认识它们吧!

  二、自主识字

  1.学生借助图画自由读字。

  2.小组内交流识字。

  3.教师范读,生跟读,读准字音。

  4.小组内互助学习,读准字音。

  5.指名认读生字,教师相机正音,重点指导“天”“地”“人”的读音。

  6.给“天”“地”“人”三个字找朋友(扩词练习)。

  三、交流识字

  1.指名试读,全班同学帮助纠正。

  2.请读对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一遍。

  3.指名说说自己一些好的.识字方法。

  4、游戏识字

  (1)开火车读生字。

  (2)师说字音,让学生找出相应的生字卡并举起。

  (3)三个同学一组,轮流指着身边的小朋友并说出“你”“我”“他”。

  【板书设计】

  天地人

  天 地 人 你 我 他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重点体现“三务实”,即思想务实、设计务实、过程务实。真正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本节课以6个生字的识记为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识记生字的方法。在汇报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多元化;在教师点拨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有效化。

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两面三部分组成:提示语和漫画。漫画《我们一起来洗澡》选自德国著名漫画家卜劳恩的作品。此漫画共有四幅图组成,第一幅图是一位叔叔用刷子给大象洗澡;第二幅图是叔叔给大象洗完澡后,又打来一桶水;第三幅图是大象看见叔叔很累,也帮叔叔洗澡,它用鼻子在叔叔的身上擦出许多泡泡;第四幅图是大象把桶里的水都吸进鼻子里,把叔叔身上的泡泡冲得干干净净。

  本课提示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说这四幅是一组漫画;第二句话有三层意思:1想这四幅图画了一件什么事;2、一幅一幅地看,写出每幅图的意思。3、读给同学听。

  教学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讲述故事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

  课时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件或挂图,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四幅有趣的漫画,看看图中他们在干什么?

  二、逐图观察,展开像想

  1、引导学生把这四幅图连一看,说说这四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互说

  (1)根据第一幅图中叔叔的动作及表情,加上时间和地点说一说整幅图意。

  (2)仔细观察第二幅图,想像大象是怎么想的。

  (3)仔细观察第三幅图中大象及叔叔的动作,想像他们会说些什么?

  (4)认真观察第四幅图,体会人物的心情,想像他们的对话。

  3、在说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图意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指导学生把语句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以后向你的父母讲一讲《我们一起来洗澡》这幅有趣的漫画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过程

  作文讲评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老师在批改习作过程中,发出了我班不少同学“独具慧眼”,观察到了别人不易发现的新奇有趣的地方。你们想不想也“一睹为快”?

  二、选择典型,师生点评

  1、出示几类优秀习作的题目供学生选择:看到这些题目上,你想了解哪一篇习作?

  2、让被选中习作的作者说说为什么要写,是怎样写的?并电脑出示习作(放大)读一读。其他同学可以评价好在哪里?

  3、再出示,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习作进行对比,或同一内容描写,精力与细致的习作对比。说说哪一篇写得好,为什么?应如何修改?

  4、就学生习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放大,师生共同修改。

  三、继续修改,逐步完稿

  【学法指导】能根据同学的评议,自我修改文稿,然后同桌修改,也可小组修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园地教案03-01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备课教案01-21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母鸡教案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