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30 07:33:2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实用(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实用(10篇)

语文教案 篇1

  ①导人新课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

  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②配乐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思考题

  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b.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③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b.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c. 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教师小结]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研读与赏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学生讨论明确:

  飞蛾 生之欲望 生命意义

  香瓜子 生命力 生命的价值

  心跳 生命 珍视 奋斗

  讨论加点词的作用:

  ①“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②“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③“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肃然起敬”表达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一种崇敬,在这里是不可随便调换的。

  ④“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

  ⑤“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作者为什么要加“勇敢地”来修饰“活下去”?作者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体验与反思

  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你学习了此文的思考。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

  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感受。

  作业

  ①将自己的认识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

  ②比较阅读:试比较《生命生命》与课文后的选文的异同。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冯婉贞的勇敢机智。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特点。

  2.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感受冯婉贞的勇敢、机智,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了解时代背景

  播放有关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的电影片段。

  二、学习课文,认识冯婉贞

  1.教师导读:冯婉贞到底是什么人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指名反馈,介绍冯婉贞。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理解词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体会英法联军的穷凶极恶。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导言:课文主要写了冯婉贞的一件什么事呢?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3.分段指名读文。

  4.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冯婉贞的一件什么事? (主要写了冯婉贞制定作战计划,组织乡亲们打败敌人的故事。)

  5.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1.教师导言:文中几次提到敌人被打败?(两次)第一次是被谁打败的?

  2.文中第几自然段写冯三保副食乡亲们打败敌人的?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指名介绍:冯三保是怎样组织乡亲们打败敌人的?

  5.引导想象:冯三保回村是怎么布置大家迎敌的?

  6.理解文中词语“喊声震天、纷纷倒下、连滚带爬、狼狈逃跑”,体会乡亲们的勇猛以及敌人的惨败。

  7.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8. 教师导言:冯婉贞是如何按照作战计划组织乡亲们又一次打败敌人的?(引入学习课文4—6自然段)

  (1)学生大声读课文4—6自然段。

  (2)指名说说冯婉贞是怎样组织大家打败前来报仇的.敌人的?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4—6自然段。

  (4)引导联想:你现在知道冯婉贞制定的作战计划是什么吗?

  (5)启发感悟:从这个故事中,你感觉到冯婉贞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找出文中具体语句来说明。

  A、学生自由发言。

  B、教师引导体会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人物的特点。

  冯婉贞带着勇士埋伏。冯婉贞他们一动不动。冯婉贞大喊一声:“冲啊!”,举刀就砍,拿剑就刺。 冯婉贞看出敌人的花招,大声喊…… 学生反馈、朗读以上句子,体会冯婉贞的聪明、机智、勇敢。敌人根本没有防备,只得……敌人一枪也放不了,有的……有的……有的…… 引导读以上描写敌人的句子,体会敌人的惨败,感悟冯婉贞的聪明、机智,制定的作战计划十分周密。

  五、作业

  学习本课生字词。

  1.教师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认读。

  2.从文中抽出生字,读读记记。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冯婉贞

  烧杀抢掠 无恶不作

  连滚带爬 武艺高强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2-3节,知道要爱劳动,自已能做的事自己做。

  2、学会"奶、把、种",认识笔画"ㄋ"。

  3、继续练习用"会"说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运用"会、把"两种句式,知道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

  教学难点:"奶"的笔顺,及押韵的初步认识。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幻灯、投影、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语言快车:丁丁对妈妈说:"我会穿衣会洗脚。"

  二、复习检查:

  丁丁很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丁丁还会做哪些事?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17.别说我小(板书)

  1.复习已学的3个生字,偏旁(指名读,再齐读一篇)

  2.打开书本读第一节。讲:丁丁会做哪些事?

  板书:我会穿衣会洗脚句式:我会()会()

  三、学习课文。

  1.(1)指名读第二节,其它小朋友认真听,有没有咬准字音。(评议)

  (2)自己再读一遍,对照课本上的插图,想一想:

  这一节讲谁会做哪些事?

  (3)图文对照,请用"丁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说一句话。

  (4)这一节讲谁会做哪些事?(板书:会擦桌把地扫)

  (5)比较jiao、sao韵母相同,读起来顺口

  (6)出示句式:我会()把()。

  (7)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我"指谁?"你"批谁?

  (8)丁丁说这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的?谁来试试。

  指导朗读,示范,再读。

  (9)我们把丁丁说的两句话倒过来读读看,可以吗?

  请你用上"因为……所以……"连起来说一说。

  小结:丁丁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事,我们也应该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冬冬又会做哪些事情呢?

  2.轻轻读第三小节,看右边的插图,想冬冬会做哪些事?

  (1)请你用"冬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说一句话。

  (2)冬冬会做哪些事呢?(板书:我会种花把小浇)

  强调读音"种"用"种"扩词。

  (3)这句话又是谁对谁说的?"我"指的谁?

  (4)请你用"因为……所以……"把两层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冬冬真是个能干的孩子,小小年纪会种花,会浇水。

  老师真佩服她,冬冬是怎么跟奶奶说的,指导朗读。

  三、课间操

  (1)我们把3节内容学完了,我们再来听一遍录音,自己可以配上动作试试看。

  (2)同学读,几个同学表演。

  四、句式训练

  1.丁丁和冬冬会做的事情可真不少,我们看板书来说说:丁丁和冬冬会做哪些事。

  (1)指名说(2)同桌说(3)变换名式说

  2.你会做哪些事情呢?请你用上上面两个句式说一说。

  3.这首诗歌写得很好,我们大家来把它接下去说说看。

  比如,你对老师说,可以怎么说。

  五、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我们来找一找,我班哪些小朋友像丁丁和冬冬会做很多事。我们班许多小朋友平时都做得很好象周含赛,王文华等都能帮老师扫地、拖地板、分饭等,但有的小朋友做得还不够,在家还要父母替他穿衣、洗脸,我们应该向丁丁,冬冬学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

  六、复习巩固生字,指导写生字。

  1.识记新学的三个生字的字形

  2.读词语

  3.开火车组词

  4.指导书写生字,"ㄋ

  作业布置:田字格里写的生字,一个写四遍

  板书设计:17.别说我小

  我会()会()

  我

  我会()会()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的事学着做。

  课后评析:总体感觉,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发挥得都比较好,练得也比较实,坚持一课一得,面向全体。但自己觉得总还有些遗憾,比如拓展训练不是很灵活。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全文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讲”代“叙”,故事紧凑,可读性强。第一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上,让学生读中感悟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兄弟俩因“争论”而错过射大雁的时机。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注意重视以下两点:

  一、努力使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教学时,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孩子阅读感悟,通过分角色读、个别读、齐读、表演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去读懂兄弟俩怎样争论不休,领悟到这兄弟俩真笨,争论不休的时候已错过了射大雁的最佳时机。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强化文中语言文字的学习。比如文中出现了许多成语,这些成语理解正确了,既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又能有利于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我采用不同方式教学:有的成语是在文本的感悟过程之中自然地引出,如“争论不休”,学生在交流课文内容时带出,通过选择“休” 在字典中的解释,明确了“休”的意思;有的是通过表演,用形象的方法去领悟,如“不以为然”,理解了意思,让学生再做做“不以为然”的样子,这样感受就更深刻了;有的成语如“两全其美”,就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人的话你明白吗?”明白了老人的话自然就明白了“两全其美”的意思了。这些词语,根据教学中孩子的学习情况而随机出现,在作业中又安排了成语的积累练习。这样的设计,为的是有效地达成“学语文,积累语言,最终用语言”的目的。

  二、以学定教,凸现重点。

  合理的教学设计,会使教学更有效,这篇文章的教学,我以质疑导入,以学生反馈问题的情况来组织教学,努力使整个教学流程清楚明白,重点突出。学生在教学初提出了很多问题:谁与谁争论?为什么争论?怎样争论?争论的结果是什么?争论的故事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提问激发了孩子探究的兴趣,我再顺势而导,引导学生以问题为线索,理清课文的脉络。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就让学生自己直接解决,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一些有难度,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就作为重点来教。这样的设计,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

  第二课时

  《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全文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讲”代“叙”,故事紧凑,可读性强。第一课时以质疑导入,把教学重点放在故事内容上。第二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谈故事蕴涵的道理上。并在第一课时对话训练的基础上,落实写的训练。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努力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一、体现读写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与写的联系,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第一课时,学生通过充分朗读、充分感悟知道了兄弟俩是怎样争论不休的,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评读,体会提示语的恰当运用能直接有效地提示说话的语气、态度。第二课时,重点落实恰当运用提示语的训练。在课文感想部分的`教学结束后,安排以读学写的训练:文中兄弟俩是为大雁怎么好吃而争论,实际生活中你们争论过吗?如果要把争论的场面写下来,应怎么写?通过这样的过渡,让学生复习反馈第一课时的学习所得,明确除了要知道争论的内容,关键要写好争论人的表情、动作、说话的语气等。在这基础上,安排了一个课堂素描,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学生围绕“能不能多看电视?”这一话题展开的争论场面,当堂完成这一组对话提示语的添加训练。通过这样学以致用的扎实训练,我想学生对怎样写好对话,怎样正确使用提示语就会加深印象,从“学会”成为“会学”“会用”。

  二、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科书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从各种课外读物中选择与课文揭示的道理相关的名言,进行拓展积累,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感想部分的教学,学生自然地由故事得出了自己的感想。各抒己见,再学习课文中的感想后,感受就更深了,知道了兄弟俩让大雁白白飞走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抓住时机,关键没有能先做起来。对“要抓住时机”这一道理,学生生活体验并不多,所以教师这时出示有关的名人名言,帮助学生积累,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到“抓住时机,不要空谈要行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有关的谚语名言。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进行名言摘抄的方式,有效地拓展了文本的外延。

语文教案 篇5

  一、导入

  1、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去哪儿玩?

  2、指名2~3位学生反馈,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去这些地方的理由?

  3、是呀,好玩的地方有很多,黄山不乏是个好去处。黄山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特别是黄山的奇石,更是令人赞不绝口,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我们跟着导游一起去领略一下黄山的美景吧!

  二、感知

  1、媒体出示配音朗读课件。

  (学生初步领略黄山的奇观。)

  刚才我们跟导游走了一趟黄山,你们感觉美不美。

  (生:美。)

  想不想细细欣赏,让我们来读书吧!

  2、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很喜欢、很奇特的石头,读给别人分享。

  3、反馈:

  指名学生读认为最喜欢的段落,并及时校正字音,了解字义。

  (尤其、奇形怪状等。)

  三、品文

  我们一起欣赏了这些奇特的石头,同学们能不能把看到的听到的说出来呢?

  1、讨论:

  选择你最喜欢的石头,说说这块石头奇在哪里?同桌或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

  指名交流,随机教学相应的段落,并适时打出四大奇石的图片和字幕。

  (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3、渗透学习提示:

  ⑴ 作者写奇石是一块一块写的,还是怎样安排的.?

  ⑵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何为并列关系的句子。

  ⑶ 两块奇石之间用哪个句子连接起来?

  ⑷ 两块奇石调换写作顺序,行不行,读课文第2段后说一说。

  ⑸ 反馈:

  仙人指路也很有趣的连接句应去掉,变成猴子观海也很有趣!

  ⑹ 扩展:

  谁能根据这些奇石的特点,说说还可以换上哪些连接词?

  4、迁移:

  选择你喜欢的连接词,说说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这两块奇石。

  5、积累:

  我们细细欣赏了这些奇石,能不能把它们记下来,随机打出奇石图片,让学生试背自己喜欢的奇石段。

  四、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导游一路欣赏了黄山的奇景,特别是几块奇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我们欣赏到此,下次我们还要再细细欣赏黄山的奇石。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一、课题教学

  1、盼望着,盼望着,春的脚步近了。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描写春天的词语。)

  2、是的,春来了,春来了,他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板书:找。完整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春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注意把字音读准。

  2、同桌合作,互相检查,不认识的.字互相教一教。

  3、刚才小朋友自学得很认真,在自学时,你们发现哪些字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读一读。

  4、出示生字(屏幕打出)

  (1)小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2)交流识字情况。(说说哪几个字已经认识,不用教了。)

  (3)演示识字方法。

  师:拿一朵花躲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躲)用“躲”字组词。

  (4)汇报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画图认字(嫩)

  5、出示词语。(屏幕打出)开火车认读。

  6、默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再读一读。做到不出声,读正确、通顺。

  7、指名读自己最喜欢读的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一评。 8、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1、同学们感受到春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这回细心的你能在春天里找到些什么?(圈一圈,划一划)

  2、你找到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指导写字

  1、指名读自然段。一边读一边评 2、带着感情朗读。

  3、指导写字。要让学生先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脱、冻、溪、掩、探、摇: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引导学生归类学习。野、躲、解:左右一样宽,笔画较多,重点指导。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4、学生交流。体会字体美观、规范。

  5、教师范写。“溪、野、躲、解”几个难写的字。

  6、学生仿写。在书上仿写两个,身坐端正,字写规范、美观。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3、向父母介绍学习了《找春天》这篇课文学会了哪些字,发现了什么。

  4、走进校园,寻找春天,春天来了,让我们到校园里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触摸春天的脚步吧。

  5、收集的有关春天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1、“诗化心灵”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净化美化学生心灵的过程。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读为主线”的思想。学生口念成诵,感受着清新活泼的文字,想象着美好动人的图景,语言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2、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多角度互动对话。在对话中,学生进入文本,触动心灵,获得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情感。

  3、在积极倡导新课改的大潮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课始,我就安排学生自主、个性化识记生字,读通读顺课文。同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模仿、想象等理解、感悟字词的精妙与意蕴。

  【教材简析】

  《假如》是一首清新感人的儿童诗,小作者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首小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适宜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到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美好愿望,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认读9个生字及8个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读书、感悟、体验中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认识9个生字、8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关爱他人的愿望。

  2、难点:

  朗读诗歌时,注意诗歌的节奏性和诗歌情感的起伏变化。

  【课前准备】

  一支特大毛笔,CAI课件,字卡,绘画用品。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情感铺垫

  1、你们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想不想一起看看《神笔马良》的动画片?

  (课件出示《神笔马良》动画片片段)

  3、小朋友们看得那么专注,你们喜欢神笔马良吗?说说你的心里话。

  4、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教师举起一支特大毛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实现了他心中的愿望。你们想拥有这样的神笔吗?

  5、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拥有马良的神笔,因为她想用马良的神笔做许多许多的事,她把自己的心愿写成了一首诗,想听吗?

  教师深情朗诵,配以课件画面,音乐。

  6、喜欢这首诗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的课文《假如》。

  (课件出示课题)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最喜欢的.动画片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世界,为学习课文营造氛围和情感铺垫。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

  ⑴ 找到淘气的生字宝宝,用“o”划出并读准字音,有困难的可向同伴、老师请教。

  ⑵ 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集体交流:

  ⑴ 自读后,还有没有觉得难读的字词?(采用同伴互助解决)

  重点学习:多音字“还”:

  ① 读文中的句子,谁来给(huan)找朋友?(还书、归还……)

  ② 你还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吗?(hai)也来找朋友?(还有、还是……)

  ③ 读读这两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⑵ 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蹦蹦跳跳离开了妈妈,你还认识吗?学做小老师,同桌用字卡考一考,如读得正确、响亮,奖,发现有错帮助纠正。

  ⑶ 把你最想读的一节诗正确、流畅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运用自主识字和同伴互助的形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4、小朋友,你读懂这首诗了吗?最想说什么?

  随机板书: 假如 画太阳 让小树成长

  (有神笔)画谷粒 让小鸟吃饱

  画好腿 让西西奔跑

  三、读悟结合,体验情感

  1、我们天天生活在快乐与幸福中,但是世界并不是处处都美好,还有许多不幸需要我们去关爱,去帮助。请看:(课件呈现三幅图,并配上伤感的背景音乐)

  图1:一棵光秃秃的小树在寒风中独立。

  图2:树枝上鸟窝中的两只小鸟神情悲伤,滴着眼泪。

  图3:一个孩子坐在轮椅上,透过窗户望外面的世界。

  2、静静地看,你想说什么?(可以选择说其中的一幅。)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击课件,随机出示与图相对应的句子。

  图1: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 图2:小鸟呆在家里,

  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图3:西西坐在屋里,

  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自由地读一读,你心情怎样?感触最深的是哪一部分?

  设计意图:精美的图片和音乐渲染,培养学生想象说话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心。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学习诗歌内容。

  预设:

  学习第一节:

  ⑴ 同样对第一幅图感触深的还有谁?一起读读这句话──“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⑵ 师:“呼──呼──”北风一阵接着一阵,小树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学生亲身体验:全体起立, 在教师动情的朗诵中,学生“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在动作模拟中理解“缩”、“叹息”)

  角色转换,师生对话: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

  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阳光、温暖、帮助、关心……)

  设计意图:在动作模拟、师生对话中换位思考,深入阅读,感悟词句,体验情感。

  ⑶ 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多么惹人怜爱,这位小女孩也和我们一样,很想帮助这棵小树。

  边引读边在课件原句的基础上出示第一节诗。

  ⑷ 师: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小树身上,小树,小树,现在你感觉怎样?

  ⑸ 看到小树再也不感到寒冷,再也不害怕冬天。小女孩的心里(很开心),我们的心里也很(开心),让我们快乐地读读小女孩和我们的美好的心愿。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在师生评议练习有感情朗读)

  学习第二节:

  ⑴ 读“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你读懂这句话了吗?

  引导:小鸟在苦苦等待什么?鸟妈妈飞呀飞,会飞到哪些遥远的地方呢?(在想象说话中明白“遥远”的意思)

  ⑵ 鸟妈妈为了给小鸟寻食,多么辛苦,而小鸟(生读)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此刻,小鸟最需要的是什么?(谷粒、米饭、面碎……)

  ⑶ 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生:谷粒)(课件出示第二节诗)。

  指名读。

  ⑷ 朗读指导:有了小女孩画的谷粒,小鸟吃得饱饱的,再也不挨饿,无忧无虑地生活,小女孩和我们的心情怎样?(高兴、喜悦……)

  男女生赛读。

  学习第三节诗:

  ⑴ 读“西西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⑵ 西西是不幸的,你能想象一下“没有一双好腿”给西西的生活带来多少不便、痛苦?(在想象说话中感悟“不幸”一词)

  ⑶ 此时西西来到我们面前,你想对不幸的西西说些什么?

  创设对话情境:教师扮演西西,学生与西西对话

  参考:

  西西:原来我也和你们一样有一双健全的腿,可一场意外的事故,使我永远不能站起来了。

  ……

  西西:我真想念以前的日子,真羡慕你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西西:如果我能重新站起来,我一定要去爬山,去游泳。

  ……

  设计意图:在换位对话中,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到没有一双好腿的西西的痛苦,产生了要帮助西西,还西西快乐的强烈愿望。情感熏陶和人文渗透水到渠成,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⑷ 你们对西西的关心发自内心。是呀,西西最需要的是健康的身体,自在的生活。小作者和我们一样,都读懂了西西的心。(出示第三节诗)

  自由朗读

  ⑸ 西西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福的,因为有许多像小作者那样善良的人在关心她。我们相信,不久,西西一定能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在球场上 ,在 (指名说)。

  这时的西西是多么开心,我们也一样开心。让我们把真诚的祝福送给西西。指名读,师生评议。

语文教案 篇8

  [预习提示]

  1. 认真读课文,划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采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意思并组三个词语标在书上。认读二类字(橄、榄、绺、濡、挣、挪、履、董、酬)。

  2. 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并识记会写田字格中的一类字(乞、丐、臂、袖、慷、慨、怔、屑、革、迁、)。

  3. 三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词意(慷慨、鄙夷、施舍) 。

  4. 再读课文,能简单说出文章大意及自己的初步感悟。

  5.想想第一个乞丐原来希望从女主人那里得到什么?实际上他得到了什么?文章中写“妇人的孩子”和“双手健全的乞丐”有什么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熟练连词认读,掌握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3、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老妇人为什么说“搬不搬对乞丐来说不一样”。

  2.了解文章中的孩子与双手健全的乞丐这两个人物在表达中心时所起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熟练连词认读,掌握多音字。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这个单元,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叶挺和齐国的使者晏子,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始终坚贞不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为了他的尊严》,看看这篇课文又和尊严有什么关系。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

  2、谁为了他的尊严?(学生边回答边随即板书,妇人——乞丐)

  (过渡: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读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讲了什么事。

  4、课文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出示课件1)

  (抓住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重点指导,帮助学生记住。)

  5、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文章分为了几部分来写的?小组讨论。

  2﹑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写独臂乞丐来老妇人家乞讨,老妇人让他搬砖才肯给他钱,他很生气,后来在老妇人的带动下,他搬完了砖,并留下了自己擦脏的白毛巾作纪念。

  第二部分(第9----12自然段)写双臂乞丐宁可不要施舍也不肯搬砖,以及老妇人与孩子的对话,点明妇人坚持让乞丐搬砖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13----21自然段)写独臂乞丐成功后,谢赠老妇人,老妇人不接受这种赠送。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认真学习了生字词语,初步感受了这个给人以启示的故事,独臂乞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课堂检测]

  1﹑抄写字词。

  2﹑给下列字注音。

  橄、榄、绺、濡、挣、挪、履、董、酬

  3﹑加偏旁成新字再组词。

  辟( ) 正( )

  ( ) ( )

  由( ) 肖( )

  ( ) ( )

  4﹑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写下来。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2、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前板书:为了他的尊严) 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题中的“他” 是指乞丐。

  你见过生活中的乞丐是什么样子的? (自由说)

  过渡: 看得出来,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生活!生活中的乞丐形形色色,课文又是怎样描写乞丐的?

  二、默读课文,整体回顾

  1. 默读课文,勾出文中描写乞丐样子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感受。(课件2)

  2. 指名汇报读 (前: 可怜; 后 :气度不凡)

  3. 再读感受,乞丐前后形象的巨大变化(读出对比,读出理解)

  过渡:是什么事让这个可怜的乞丐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指名汇报)相机板书: 妇人 劳动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 体会独臂乞丐劳动的辛苦

  师:搬砖对于我们健全的人来说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对于只有一只手臂的人来说也会这样容易吗?

  ① 找出文中描写乞丐搬砖的句段,读一读 ,与同桌交流交流你有什么感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词句感受到的?(生找重点词句,朗读并感受)

  ② 指名汇报(读乞丐劳动的情景,课件3出示内容 )

  ③ 朗读体会独臂乞丐搬砖的艰辛

  (个别读——同学赛读——再读感受——亲身体验(搬砖)——齐读体会)

  过渡:如此辛苦的劳动,值得吗?

  2. 体悟独臂乞丐的所得

  ① 师:这位乞丐,他最初希望从女主人这里得到什么?(施舍)通过搬砖的劳动,实际上他得到了什么? (指名理解)

  据答板书:找回 尊严

  ② 说说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小结:独臂乞丐通过艰苦的劳动不仅得到了应得的报酬,更重要的`是他还找回了自己做人的尊严。

  过渡:然而,对于搬砖这样的平常小事,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做法和看法。

  3. 自读9-12自然段,比较学习

  ① 自由读9-12自然段,找一找,对搬砖这件事,还有哪些人有什么不同的做法和看法。

  ② 指名汇报(课件4)

  双手健全乞丐的做法:(设想他的将来)

  其他乞丐的做法:

  孩子的不解:

  母亲的看法:

  ③相机指导妇人的话及孩子的不解

  (课件5出示)“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齐读——同桌读——再齐读)

  师: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自己思考后跟左右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搬,可以获得报酬,找回尊严;不搬,只能等待施舍,失去尊严)

  小结:独臂乞丐通过艰苦的劳动找回了尊严,双手健全的乞丐却只想不劳而获,也许永远只能做乞丐。不同的做法,就这样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课件6出示:)

  不劳而获得到的是施舍,靠劳动挣来的是报酬,只有劳动才能找回尊严。(齐读)

  过渡:明白了这个道理的独臂乞丐后来成功了,他回来报答他的恩人,但妇人却拒绝了。

  4.分角色朗读13-21自然段,体会妇人的美好品质。

  ① 同桌自由分角色朗读课文13-21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 指名汇报。

  小结:这位可敬的老妇人,不仅尊重乞丐,帮助乞丐找回自己的尊严,而且同样要求自己用双手创造未来,不愿接受别人的馈赠。

  5.品读回味:

  (1)文章中写“妇人的孩子”和“双手健全的乞丐”有什么作用?

  (小结:“妇人的孩子”代表了慷慨施舍乞丐的人,他们不懂得与其向乞丐施舍,不如唤起他们的尊严; “双手健全的乞丐”代表那些能干活而不肯干活的人.宁可低三下四乞讨的丧失自尊的人。)

  (2) 这篇文章中有好几个人物,让你最感动的是谁?为什么?

  6.回归主题,升华情感

  师:对于课题中提到的“他”,你还是认为仅仅指乞丐吗?(我认为他不仅指的是乞丐,也指了妇人,更是指我们不愿失去尊严的每一个人)所以,我们可以说用劳动创造自己的未来,不仅是为了他的尊严,也是为了妇人自己的尊严,更是为了我们每个人的尊严。

  [课堂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课记叙的是 的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

  (2)第一个乞丐原来希望从女主人那里得到 ,实际上他得到了 。

  2、文章中写“妇人的孩子”和“双手健全的乞丐”有什么作用?

  “妇人的孩子”代表了 ; “双手健全的乞丐”代表 。

  3、制作书签。

  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尊严的格言或者你学完课文后想说的话写在这张小小的书签上,自己留存或赠送给你的朋友,相互勉励,经常提醒我们不忘维护尊严。

  [板书设计]

  为了他的尊严

  搬砖挣钱

  妇 人 乞丐

  找回尊严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认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2.通过读句子,发现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优秀段篇。

  4.口语交际,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自主识字,主动积累词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语文园地!语文园地的主人在向我们致意呢!我们来看看本期园地里有些什么?(出示语文园地四)

  二、我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自主识字。

  1.请大家翻开书,读一读我的发现这部分的汉字,看一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A:我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

  学生B:我发现月字旁的字和身体有关。

  学生C:我发现足字旁的字和脚有关。

  学生D:我发现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

  1.我们读一读这些字。

  2.指名读要求会认的字:擦、抄、拾、摔、拔、拦、摸(老师出示生字卡片),练习扩词,说句子,还可以让学生做动作来理解意思。

  3.教师小结:形声字分两半。形一半,声一半,形旁相同是同类,形旁不同意思变。从这些汉字,我们可以看出偏旁总是跟字的意思有些关系。你还能说出一些偏旁表义的汉字来吗?(蚊、蚂、蜻)(赶、起)(认、说、话)

  三、我会读

  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1)教师出示题板,学生观察这些句子,句子中有什么特别的'吗?(有的字下面加了点)

  (2)教师范读,听一听,你发现了什么?(带点的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自由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4)指名读,齐读。

  第二课时

  1.出示图画,提问:你去过海边吗?那一定见过浪花吧,自豪地告诉大家,浪花是怎样的?

  2.没见过浪花的同学别着急,读一读这篇短文,你就知道了。

  3.老师范读。

  4.学生试读,把句子读通顺、连贯。

  5.请同学接龙读短文。

  6.说一说,现在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浪花怎样?(可爱、淘气)

  7.齐读,指名读。(指导朗读),露出可爱的笑容,带着微笑读短文。读了短文,让别人听了好像真的见到了淘气的浪花。

  8.配乐朗读短文。

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阅读单元求知这一话题,以读书为主线,设计了看名人怎样读书、七嘴八舌话读书、网上阅读大家谈和与书籍结伴而行四个活动。通过活动,以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学会读书的方法,在阅读中实现求知愿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好书,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

  2.借助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通过活动的参与和成果的展示,使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3.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搭建课内外学习的桥梁,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并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和负责学习机制。

  4.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学生对照自己的读书实践,找出自己在读书习惯、方法和对书籍的选择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写出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活动过程:

  一、成立合作小组

  1.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向学生介绍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需阅读、理解和搜集的资料,活动的目的,学习的程序。给出例子,回答学生的质疑。

  2.有效合理的分组。

  (1)小组人数:4~6人

  (2)小组成员的构成: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原则上应包容好、中、差三个层次与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因为在学生能力差别大的小组内更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和多样化的思考,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理解)在空间位置上应以彼此距离接近最好,以便于沟通交流。

  (3)任务分配:让小组中的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

  3.调查小组成员读书情况,撰写相关调查报告。(学生可参照第五单元调查报告写作方法的介绍)

  二、活动步骤

  (一)课外合作学习部分

  活动一:名人与读书

  1.由小组内各成员依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通过图书馆、书店、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经验和趣闻轶事。同时,鼓励学生注意利用社区资源访问身边的有关人士,如图书馆馆长、书店经理、政府官员、学校校长等,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2.小组根据组员的特长和资料搜集情况,选择其成果展示的方式(名人读书名言的集子、名人读书经验的墙报和手抄报等),并由学生动手制作。

  3.组织一次组内的.名人读书故事会。

  活动二:读书大家谈

  讨论话题包括:怎样处理流行作品与经典作品的关系?怎样理解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如何看待网上阅读?(也可由学生自行设计其感兴趣的话题)

  1.由各小组根据其小组成员的意向确定研讨的话题。

  2.学生参与活动的步骤是:

  (1)联系实际,研究、提出自己对这一话题的看法、观点,以及支撑的理论依据或事实依据(可以引用名人包括身边名人的言论证明自己的观点);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兴趣、方法、习惯、对书籍的选择)。

  (2)在小组内开展交流,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智慧。

  (3)认真听取同样的意见、观点。

  3.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整理出一份代表小组意见的材料,并选择一名组员准备参加班级内的交流。

  (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思考、解释、倾听、综合和分析,并领悟一些读书的心得)

  活动三:与书籍结伴而行

  读:小组成员以自主选择或同伴推荐的形式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教师可建议学生选择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书开展组内阅读,以有利于产生共同的话题)

  听、说:与小组成员交流,报告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

  写:撰写关于读书的作文(摘录、体会、改写、缩写、部分内容扩写、文章续写等),重视学生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表达,同时要求他们的作文在组内进行交流,并经过小组内1~2位组员的校订(包括错别字、词语的使用、病句等的订正,对文章构思、材料的选择等的建议),并在文后签下校阅同学的名字。

  建立相对固定、较为长期的读书小组:确定成员、拟订保障制度。

  (二)课堂活动部分

  导入:Flash音乐画面──在悠扬舒缓的音乐声中,显示几则关于书的名言:

  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

  ──刘白羽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读不同的书可以有不同的收获:1.开卷有益;2.有益之书多读广泛读。引用培根的《谈读书》中名言:照应此主题──喜好读书,读有益之书。

  板块一:名人与读书

  1.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名人读书名言》集、手抄报、格言书签等。

  2.听故事、说感受。(有可能的话,放录音、看录像;听电台、电视台讲名人读书故事──了解故事,学习讲故事的方法)

  3.全班活动,每组选派一名学生在班内交流,完后,请其他组学生谈听后感。形成班级的合作学习氛围。(学生讲一个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其他同学谈自己的体会)

  板块二:读书大家谈

  1.各小组派出同学阐释对怎样处理流行作品与经典作品的关系?怎样处理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的关系?如何看待网上阅读?等问题的看法(可引证身边名人的观点),开展班级内的讨论交流。

  2.同学们向被邀请的教师或作家、计算机行业人员等,进行现场的访谈和咨询,请他们谈对以上问题的看法。

  板块三:我们怎样读书

  1.小组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

  2.读书的故事(学生作文展示)。

  3.好书推荐(两分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4.向同学推荐本组建立和拟建的中长期、相对固定的读书机制。

  小结:

  小组活动小结:(同学的自评或互评)

  商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展示学生成果:《名人读书名言》集、手抄报、格言书签等。

  教师小结: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无创新措施)。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读书机制。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园地教案03-01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园地》教案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