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2 09:01:3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大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大全(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内,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并且在教法上有大胆尝试呢这节课的总的教学设想是:自读、自悟。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一、充分朗读,读中质疑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在上课的前5分钟内,简洁地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之后,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学生在读的时候,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鼓励学生比比谁读得流利、读得好。在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的会从课题中提出“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有的会从课文中提出“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有的还会从课后思考题中提出“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谁说得对”。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再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阅读课文穿针引线。

  二、以疑引读,思后释疑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师可以充分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三、读后悟理,角色体验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还是老师硬塞给学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要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坐在井底的电脑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最后得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引出了青蛙很自大,一点也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字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正确也是导致青蛙弄错的原因之一。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并引出“该怎样做”这个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得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

  【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坐井观天。

  师: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是*小朋友们自己来学懂,你们能不能做到啊?

  教师很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生:(齐答)能!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

  2、积累12个词语及2句句子。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学习积累表示颜色的词。

  4、培养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学习积累表示颜色的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观看录像。(南极风光)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影片,仔细看,听清电影里介绍的是什么地方?(南极)

  2、学生字“极”。

  3、南极在地球的最南端,那里终年冰雪覆盖,非常寒冷,因此很少有生物能在那里生存,可是,有一种动物却常年生活在那里,猜猜它是谁?(媒示企鹅)

  4、学生字“企”。

  5、揭示课题:11、小企鹅和妈妈

  (说明: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同时,他们又对周围事物显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因此,挖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在兴趣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多媒体借助现代的声光手段,动画技巧,音响效果,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在本课一开始,我便让学生进入冰天雪地的南极并与小企鹅为伴,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愉快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课文讲了小企鹅和妈妈之间的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齐来看画面,听录音吧!

  你能学着录音,自个儿轻声读读这篇课文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问。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学习生字“肚”、“柔”、“软”、“藏”。

  2、有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三)学习课文3-9小节。

  妞妞藏在妈妈的褶皮底下都有些耐不住了,瞧,它正探出头来

  好奇地看着这世界,它看到了些什么?

  1、请小朋友看投影,读读课文3-9小节,注意读准带点的字,读完后小组自学这几节中的生字。

  媒示生字:欣、赏、惊、赞、叹、颜、晃、闯

  2、大组交流汇报。

  a.课文中哪个句子用到了“欣赏”这个词语?

  出示句子:小企鹅第一次高兴地欣赏这银色的世界。

  指导朗读:互相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b.小企鹅妞妞第一次高兴地欣赏着怎样的世界?(银色)

  课文中“银色”指的是什么?

  你还见到过什么东西也是银色的?找出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

  除了课文中这些表示颜色的词外,你还能再找几个吗?

  c.我们的世界就是因为有了这许许多多的颜色,才会变得如此美丽,小企鹅惊奇地赞叹道。

  出示句子:小企鹅惊奇地赞叹:“这世界真美丽!”

  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赛读,齐读。

  3、游戏巩固。

  (说明:识字是本教材的教学重点,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主动而有效地

  识字。如:猜字谜(闯马儿跑进门)加部首、换部首编儿歌,分析字形等,老师则起适当的引导与点拨作用。)

  三、熟读课文,加深理解

  1、齐读课文。

  2、小企鹅和妈妈的故事真美呀!小朋友,你喜欢吗?请你挑一节你喜欢的朗诵给大家听,或者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演一演小企鹅和妈妈,也可以把课文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

  3、交流汇报。

  (说明:本课主要由对话组成,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教学中,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通过让学生多朗读,多模仿,多实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懂得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四、练习说话,拓展延伸

  1、渐渐地,小企鹅长大了,有一天,她对妈妈说:“妈妈,我也想出去闯闯,看见这世界。”妈妈答应了小企鹅的`请求,那它会看到些什么呢?

  2、学习《我会说》一书中的例子。

  3、小组讨论。

  4、交流汇报。

  (说明: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无论是朗读、讨论、表演,都采取各种形式合作的学习方法,而拓展练习这一环节,既是学生知识点的反馈,又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提供了一次机会。)

  五、布置作业

  读读《北极回来的小雪人》中的《小企鹅和爸爸》一文,学会其中的生字。

  (说明:让学生课外阅读短文,既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教案说明:

  《小企鹅和妈妈》是一篇饶有趣味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活泼。结合本教材的特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设计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同时,他们又对周围事物显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因此,挖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在兴趣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多媒体借助现代的声光手段,动画技巧,音响效果,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在《小企鹅和妈妈》一课中,我让学生一开始便进入冰天雪地的南极并与小企鹅为伴,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愉快学习。

  二、抓住特点,主动识字

  识字是本教材的教学重点,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主动而有效地识字。如:猜字谜(闯马儿跑进门)加部首、换部首编儿歌,分析字形等,老师则起适当的引导与点拨作用。

  三、淡化分析,以读为本

  本课主要由对话组成,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通过让学生多朗读,多模仿,多实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懂得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四、自主合作,积极参与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中我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无论是朗读、讨论、表演,都采取各种形式合作的学习方法,而拓展练习这一环节,既是学生知识点的反馈,又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提供了一次机会。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版课标本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语言优美,行文流畅。

  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黄、火红为主色调,简单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的喜悦心情描绘出来。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自主读书,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和带给人们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秋天景象之美和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之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件:秋天的风光。

  3.苹果等教具。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么美丽的秋天,已经有人把它画下来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秋天的图画。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初步感受到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教师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去欣赏一幅秋天的图画,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观察图画,了解图意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现在让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来亲身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说说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果树上结满了成熟的果实;在果园旁边是金色的稻田,稻子成熟了;红红的是高粱;天上有一群大雁往南飞。)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语言把看到的景物表达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又使学生感受到秋天发生的变化。]

  三、读课文,认读生字

  1.同学们轻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课文)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图梨笼浪粱燃勤劳

  ①带拼音读;②去拼音读;③男女生开火车赛读。

  [设计意图:在认读生字过程中,学生通过开火车赛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细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体会秋天的美丽景象。

  2.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练习读一读,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课件出示)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①教师范读;②指名读;③齐读。

  谁使秋天变得这么美丽?(勤劳的人们)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最后一句话。

  (指名读,多人读。)

  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是勤劳的人们画出了秋天的图画。

  3.正是勤劳的人们用汗水换来了这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喜庆。让我们把课文再美美地读读吧。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教学时,我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语言、感悟课文内容,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喜爱秋天、赞美秋天,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读这篇课文,做到声情并茂。]

  五、扩展活动

  1.通过学习,你认为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你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学生活动。(如,制作秋天的礼物:用落叶做书签,用自己的画做贺卡,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4.展示学生作品,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

  [设计意图:这种形式新颖的扩展活动,学生积极投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情感,抒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同时,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极好的拓展。]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学生谈收获)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掌握难认难写字,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无限生机。

  3.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优美词句蕴涵的意境。

  教学准备

  黄果树瀑布的录像,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

  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公里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河床突然中断,滚滚水流顺势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

  人喧马啸白绢响遏行云摄人心魄

  摩肩接踵冠盖相望撩过来

  凝神谛听如痴如迷

  (2)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思考。

  (1)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围绕中心句,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

  2.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的中心句是: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课文按游览顺序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样子,水花落在小镇上的情景,作者在谷底的感受。

  四、归纳总结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了解到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那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2.再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人喧马啸白绢循环生生不息晚霞捣乱塑像

  2.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用画出描写瀑布声音的语句,用画出描写瀑布形态的语句。

  二、学习写声音的语段

  1.谁愿意读一读描写黄果树瀑布声音的语句呢?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声音的句子。

  3.(投影出示句子)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

  4.师:你们觉得读这段话的时候要读出什么?(读出声音由小到大的变化)

  5.谁愿意读。(指名读)评价:你读得不错,读出了声音由小到大的变化。

  6.再指名读。

  7.指导赏读。

  (1)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欣赏的语气再来读这段话。什么叫欣赏地读呢?就是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欣赏作者精彩的语言文字。你们读读这段话,想想作者哪些字词用得精彩,为什么。

  (2)交流品味飘拂漫涌盖。

  飘写出了声音的悠扬、轻柔,声音连续不断,一阵一阵地过来

  拂好像拂过游人的面颊

  漫涌表现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越来越快、越来越猛烈

  8.黄果树瀑布如此壮美,作者的语言又是那么准确、生动,我们要用心来读好这段话。(齐读)

  9.再读读其他描写声音的句子。

  三、学习写形态的语段

  (一)引入:文中哪儿描写了瀑布的宽?(引出第2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

  (1)老师特别欣赏你读的挂和倾泻这两个词,说一说你为什么要突出这两个词。(学生回答)

  (2)老师再请一个同学说说看,他又是怎样读好这句话的。

  3.齐读这句话。

  (二)引入:还有哪儿也写出了瀑布的形态?(引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瀑布形态的句子)

  1.指名读,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2.师:同学们,我们读书的时候,不光要学会欣赏作者精彩的语言文字,还要一边读一边想,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

  3.学生汇报想象的画面。理解银雨金街。

  4.老师发现同学们很会读书,读书就要这样,要一边读一边想,读出语言文字背后隐藏的画面。

  5.齐读这段话。

  小结:同学们,我们找到了描写黄果树瀑布声音的语句,并进行了赏读,前面又领略了黄果树瀑布壮观的景象,现在我们再来看一段录像,欣赏一下瀑布磅礴的气势。(放录像)

  师:此时此刻,你有何感受?(指名说)

  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呢?(自读思考)

  四、学习写感受的部分

  1.文中哪儿写出了作者的感受,引出第5、6、7自然段。

  2.自由读,说说哪些句子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重点理解:

  (1)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乐池中这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恢弘。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我们聆听着轰然作响的瀑声荡起天地间纯净清澈的音响。引导学生理解整句话的意思。(在大自然的感染之下,人的胸襟开阔了,全身充满了活力)

  五、升华感受

  1.读最后一段。

  2.跟着作者去黄果树风景区欣赏了一番,我们也真的被眼前的瀑布陶醉了,此时此刻,你想怎样赞美黄果树瀑布呢?

  3.指名说。

  4.作者又是怎样赞美的呢?(出示文章第一句)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在心底里默默地赞叹(齐读)

  让我们一起由衷地赞叹(齐读)

  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赞叹(齐读)

  5.总结

  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从天上飞泻而来的歌,它从岩壁上飞下,直入山谷,它用动听的歌喉谱写了天地间雄壮的乐章我们欣赏瀑布,我们赞美瀑布,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赞美之情,再次齐读课文。

  六、作业

  1.把黄果树瀑布的美景介绍给家人听,注意用上文中的好词好句。

  2.学习按游览顺序写一处景物。

  板书

  黄果树听瀑声响响遏行云

  形态阔幅白绢

  感受人瀑相融大自然的杰作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感受小主人公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以及对草地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达情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种子时的情形,能够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2、通过朗读课文,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草地上玩儿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什么样的?

  2、你们在草地上玩儿些什么呢?

  3、你们见过“金色的草地”吗?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括号里的注音,读不流利的句子要反复读几遍。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教师适时出示卡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玩耍、一本正经、谢廖沙、绒毛、假装、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

  3、投影出示生字、新词。

  (1)学生自读,同组抽读,指名读。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并相互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自编儿歌:“而”下加“女”耍耍耍,“扰”添一撇拢拢拢。

  熟字加一部分:取+走趣。

  (3)教师指导学生,培养学生识字习惯。

  容易读错的字:“假”jiǎ、“朝”cháo

  容易写错的字:“绒”的右边不要写成“戒”或“成”

  区别形近字:钓—钩、要—耍、拢—扰、瓣—辨

  (4)指导书写。

  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说说哪些字是上下结构:耍、装、察、掌、些

  说说哪些字是左右结构:劲、绒、朝、钓、拢、假

  说说哪些字是左中右结构:瓣

  说说哪些字是半包围结构:趣

  教师着重提示。

  耍:上面是“而”,不是“西”。

  绒:右边不是“戒”。

  钓:不要与“钩”混淆。

  瓣:左边的“”最后一笔是“丿”,注意结构要紧凑。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6)巩固检查。

  三、初读感悟

  自读第一自然段。

  1、文中的那片草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内容(第一自然段)。

  2、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全株可入药。

  1、采用问题式导入语,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课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识记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自编生字儿歌。如:“衣”服长肥,装装装;“取”字会“走”真有“趣”。生动有趣,易于记忆。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生字儿歌,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3、教师课前要搜集蒲公英的资料和图片。学习课文前,教师结合图片介绍蒲公英的知识,不但使学生增长了见识,而且使学生对文中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产生了探究的兴趣。

  四、自读讨论

  1、各自轻声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讨论填空题答案,如:(金色/可爱……)的草地。

  3、设疑: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为什么作者称它为可爱的草地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五、精读解疑

  1、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呢?自读第一自然段,体会。

  (1)观看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

  (2)引导想象:蒲公英盛开了,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照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小鸟来了,蝴蝶也来了,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和蒲公英柔软的绒毛。这时你最想做什么?指名交流。

  2、朗读第二自然段。

  (1)思考图中这两个孩子分别是谁,他们在做什么。轻声朗读课文后说一说。

  (2)同学们觉得他们此刻的心情怎样?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各自试读,互相交流。

  (3)大家喜欢这片草地和蒲公英吗?请同学们对它们说一句话。其实这片草地并不总是金色的,这里面的.学问可不小呢!

  3、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说说通过朗读课文知道了什么。(知道了蒲公英颜色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2)小博士讲座:有关蒲公英颜色变化的规律和原因。学生上台讲述。

  (3)“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说说作者是怎么解释这种变化的。

  4、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的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同学们觉得这种说法恰当吗?联系上面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去体会。

  六、汇报成果

  1、分小组总结汇报学习成果,每小组可以任选一项进行汇报。题目如下:

  (1)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围绕“有趣”展开):因为草地上长满了这么有趣的蒲公英,所以这片草地多么……

  (2)课题汇报:蒲公英颜色变化的规律和原因的分析。

  (3)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4)画出同学们心目中的金色的草地,带上自己的画,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所喜欢的草地。

  2、拓展活动。

  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游,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草地,然后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这次郊游的心得。

  七、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奇的感受,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在大自然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在大自然里的发现、经历、感受记录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导入

  出示::总有一个人,默默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泪流满面。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看世界万物,母爱其实是一种天性。动物也好,人类也罢,惟有母亲对子女的爱是默默奉献,不图任何回报的。为了子女,母亲什么苦都愿意吃,什么罪都愿意受;当生死攸关的时候,母亲总是义无反顾地舍弃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代。

  1、自由朗读

  2、指名读

  3、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板书:母爱

  二、初读课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牛的母爱》,一同去感受一头老牛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

  读着读着,哪一幕情景最让你感到揪心,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并反复读几遍,通过你的朗读把他表现出来。

  3、指名读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还有哪些同学也划了这句?(英雄所见略同)没有划的同学老师建议你现在就把它划下来。

  出示句子,齐读

  三、研读课文

  1、牛的主人是怎样地抽打?(狠狠)

  从哪里看出牛的主人是狠狠地抽打?

  A、“扬起”

  什么叫“扬起”?你能做一个“扬起”的动作吗?

  别说抽打下来,光这个样子,我们看看都害怕。请你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老师给你读前面——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

  B、“皮开肉绽、哀哀叫唤”

  你们见过皮开肉绽的情景吗?我们想像一下,“皮开肉绽”在你的脑海中,是怎么样的情景?(皮破了、肉也露出来了、满是鲜血)

  老师想问这位同学:如果你面前有一个皮开肉绽的情景,你敢看吗?

  指导读出让人揪心的感觉。(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

  C、“恼羞成怒”

  怎样的才叫“恼羞成怒”,读出“恼羞成怒”。

  D、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师:同学们,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老牛?(可怜)

  2、是啊!这真是一头可怜至极的老牛,可牛的主人为什么会 “恼羞成怒”呢?

  读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回答

  A、“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惟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

  所以主人很生气

  B、“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

  所以主人非常生气

  C、“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所以主人恼羞成怒

  D、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E、面对飞奔而来的军车,老牛动了吗?面对骂骂咧咧的司机,老牛离开了吗?面对主人毫不留情地抽打,“皮开肉绽”的老牛动摇了吗?伤痕累累的老牛放弃了吗?可怜至极的老牛退缩了吗?同学们,此时出现在你面前的还仅仅只是一头可怜的老牛吗?(倔强、坚强、令人佩服)

  F、指导读

  就请你把老牛的倔强、坚强、令人佩服读出来吧!

  师: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

  生:但还是不肯让开。

  3、是的,这是一头可怜的老牛,是一头倔强的老牛,是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这只是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我不禁要质问,主人啊主人,你为什么会这么狠心呢?读读第二自然段

  A、你读懂了什么?(极度缺水)

  怎样的才是极度缺水?(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

  知道三斤水是多少吗?(出示三斤水)

  就是这样的三斤水,是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就是这样的三斤水,是人们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衣,包括喂牲口的全部用水;就是这样的三斤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水,对于当地的人们来说是多么珍贵呀!可是,这头老牛现在想要占用这珍贵的水,这怎能不使主人——恼羞成怒,再说主人为得仅仅是自己吗?纵使心中万般不忍,但为了大家,却又不得不狠下心来。

  B、读: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C、我看见主人举起了鞭子,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1下,2下,3下……(接着读)

  主人更生气了,他的鞭子举得更高了,他再一次举起鞭子,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5下,6下,7下……(接着读)

  恼羞成怒的主人失去了理智,他使劲了全身的力气,狠狠得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10下,20下,30下……(接着读)

  D、(范读)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老牛的倔强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人,那位运水的战士哭了,那位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一向视军队纪律为生命的战士,最后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

  四、情感升华

  他从水车上倒出半盆水——3斤左右,放在牛面前。老牛终于得到了三斤水——

  A、配乐朗诵:“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B、为什么你的眼中含着泪水?看得出你被感动了,为什么?

  C、是什么让老牛不怕冒被汽车撞伤的危险冲上公路;是什么让老牛不顾司机的骂骂咧咧、点火驱赶;是什么让老牛不惜被主人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是什么让老牛得到了水,却不舍得喝上一小口,全部给予了小牛。(母爱)

  D、同学们,你觉得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还是一头可怜、倔强的老牛吗?(伟大、无私的母亲)

  是呀,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母亲啊!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老牛说吗?通过老牛你又想到了谁呢?

  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此时心中最想说的话吧!

  五、深情总结

  同学们,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母爱是最惊天动地的,著名诗人汪国真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出示汪国真《母亲的爱》(配乐朗读)

  母亲的爱

  (汪国真)

  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

  芨芨草上的露珠

  又圆又亮

  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

  四月的日子

  半是烂漫 半是辉煌

  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

  我们的欢乐

  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平安、幸福、健康、长寿!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3、懂得惜时,努力的意义,为成为公正无私的人,树立社会责任感打基础。

  教学重、难点:

  懂得惜时,努力的真正意义所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苦恼,爸爸妈妈对我们的不理解、和同学吵架了等等。今天,在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小作者也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苦恼,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苦恼呢?

  2、 出示课题:班长的苦恼

  二、学习课文

  1、 师朗读课文第1节

  (1) 让学生思考:我的苦恼是什么?

  我的苦恼是整个中队一起和我绝交。

  (2) 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第1节进行提问。

  我的.苦恼到底是什么?

  我说了些什么,使我有了这个苦恼?

  为什么整个中队要一起和我绝交?

  2、 同学们提了那么多的问题,那么我们现在就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学习课文。

  首先,自读2、3小节,思考: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3、 面对这一事件,我作为一班之长,是怎样处理的呢?齐读课文4、5小节,思考并回答。

  (1) 在这之中,我有着复杂的心里斗争,从文中那一句话可以看出?

  我憋了半天,直憋得满脸发烧……

  (2) 为什么我会有这心里斗争?

  (3) 然后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听到我的决定后,整个屋子会突然变得静悄悄地?

  因为同学们都没想到作为一班之长,我竟然会包庇好朋友,作出不公正的

  决定,辜负了大家对我的信任。

  4、 之后,我在班中有是怎样的一种处境呢?找出文中的原话,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5、 现在,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作者的苦恼是什么了,对于先前提的那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那么现在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我的苦恼。

  6、 齐读课文。

  二、 口头练习

  1、 你认为作为一个班长,应该做到些什么?

  2、 如果你是课文中班级的班长,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课题:

  桂林山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 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先看看山吧。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摇蓝黄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

  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丰采,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赞美她,讴歌她。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我给大家读读:诸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进《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儿的独特景象。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3.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4.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四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四节。

  2.出示自学要求。

  3.朗读比赛。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五)、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 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材简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题目贯穿全文,先讲人类拥有的地球美丽而渺小,接着讲地球上人类活动范围小、资源有限,然后讲人类不能够移居到别的星球,最后呼吁人类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赖以生存的星球。

  教学目标:

  1、学习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渺小、慷慨、枯竭、和蔼可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地球的自觉性。

  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精心保护好地球。

  学情分析:

  使用本教学设计对学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其次,要求学生对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等方面有一定的感性积累,这样在课堂上才容易与文本共鸣,较快地进入情境。最后要求学生有积极表达的愿望和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师生、生生间的对话才会精彩,教学目标才能高质量的完成。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环保方面、地球知识方面的资料。

  2、教师制作相关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1、利用多媒体课件一方面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感受到地球的美丽壮观,另一方面真实地向学生展现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两种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2、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真正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要精心保护。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读了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

  2、板书课题 只有一个地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并根据文章最后两段填空(出示课件)

  因为(1)这个地球太 ,同时又太 ;(2)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 ;(3)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 ,所以要精心保护地球。

  2、指名练习填空,并齐读这段话。

  3、说说从课文哪些段落可以感悟到要精心保护地球的原因。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人类为什么要精心保护地球的原因。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

  1、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我们马上就要跟随费俊龙、聂海胜两位宇航员叔叔去遨游太空了(播放课件)到了,快睁开眼睛看,我们的家在哪儿?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件内容:宇宙空间画面,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画面以及一组表现地球山青、水绿、天蓝的壮丽画面。

  意图:联系时事,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营造宇宙空间的神秘氛围,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直观、真实、具体地感受地球的美丽壮观,拉近了学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2、自读自悟一、二自然段,画出描写地球“美丽、渺小”的句子。

  3、交流画出的语句,课件出示以下重点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

  ①.......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②.......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4、指导朗读交流的句子,读出对地球母亲的感激,读出自己独特的

  感受。

  过渡: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但它却慷慨地为人类提供了与自己生存息息相关的各种资源,那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地球母亲的呢?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自读自悟三、四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交流。课件出示重点句段,加以点拨。

  ①、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②、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滥用化学药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3、让我们亲眼来目睹一下人类的愚蠢行为吧!(播放课件)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

  课件内容:地球遭到破坏的情景。如森林被毁、大气污染、水源枯竭、土地沙漠化,海湾战争的破坏以及沙尘暴肆虐、伊拉克油井大火等画面。

  意图: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人类对地球母亲的摧残,活生生的画面,富有感染力的解说,怵目惊心,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他们对人类这种“暴行”的憎恨,对地球母亲的深切同情,其环保意识在他们心中不知不觉地就进一步增强了。

  4、(出示课件)练习填空

  我是( )资源,( )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可是由于人类的破坏,我( )不能再生,( )造成( )生态灾害,如( )。

  (任选一种资源来填空,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关联词语的用法,体会资源的有限、宝贵及其对人类的重要)

  5、指导朗读三、四自然段,读出对人们破坏环境的焦虑、痛心,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过渡:茫茫宇宙,星球无数,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了,我们能否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呢?

  (三)学习五、六、七自然段

  1、自读自悟这三个自然段,说说课文怎样说明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联系上下文理解“资源枯竭”。

  2、抓住关联词“......但是......即使......也是.......再说......”领悟第七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3、展开小小的辩论(结合书本上的知识及课外收集到的资料)

  人类是否能移居别的星球

  小结:既然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那我们就更应该精心地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四、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1、(播放课件)向学生展示一篇相关的文章《地球万岁》学生自读感悟。

  意图:这里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

  2、今天,就让我们站在万里之遥,再看一看地球母亲吧!(播放课件)当你看到这位饱经沧桑、伤痕累累的母亲,作为她的孩子,你想对她说些什么,为她做些什么呢?先想一想,再动手写下来。

  五、作业

  成立环保小分队,拟定一份保护地球母亲的活动方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谜语:

  ⑴ 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⑵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2、导语: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3、对课题质疑:

  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置换角色,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

  ⑴ 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⑵ 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⑴ 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⑵ 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

  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2、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⑴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

  (处处注重了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⑵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⑶ 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突破了教学难点。)

  ⑷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现象中渗透人文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内化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

  ⑴ 观察细致。

  ⑵ 要抓住特点观察。

  ⑶ 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2、课外查询资料:

  ⑴ 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

  ⑵ 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学习需要课堂外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查阅资料,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嫩红 嫩绿 绿得新鲜 匀称整齐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脚的变化:牢固 萎了

  【课后评析】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始终还给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趣味谜语、亲切谈话、课题质疑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渴望能的欲望。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还语文课堂以朗朗的读书声

  阅读教学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课始,学生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文脉络。接着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在理解叶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后,配乐和画美读,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三、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本教学比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理解内容的结合。如果课件出示过早,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容易代替学生的思维,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我在教学适宜时机运用多媒体,提高了教学效率。

  1、再现美景,激发情感:

  在学生充分通过语言文字品味爬山虎叶子的美丽之后,为了进一步激发情感,在音乐声中边请学生欣赏爬满山坡、墙头、岩石的情景,边请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使形象与情感融合,获得美的熏陶。

  2、再现过程,突破难点:

  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再适时机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从中感受到要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读书权交给学生,把说话权给学生,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再是在老师的牵引下被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突破难点,在读懂内容基础上,进行相应写的训练,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07-11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9-02

小学语文教案11-03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14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11-10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1-09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11-20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