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5篇[合集]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1、 歌曲《金扁担》、综合训练二
2、 口琴学习
教学目的:
1、用优美和欢快的情绪,热情赞颂我国城乡的四化建设。合唱时做到声部统一、和谐。
2、为歌曲编配简单的舞蹈动作。
教学难点:两声部合唱部分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 发声训练:综合训练
注意:发声要均衡、声部要和谐。注意力度的'变化。
二、学唱歌曲
1、复习曲谱,请学生用LU来哼唱歌曲。
2、让学生看苗族的美丽景色,听歌曲。
复听录音,让学生说出歌曲特点。
歌曲分为三段,旋律明快、活泼。
朗读歌词,分小组讨论得出三段的意思。
第一段:小司机开车在路上,好像在翩翩起舞。
第二段:描写了苗家儿童对山乡、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第三段:仿佛美好的景色出现在人们眼前。
听录音,体会三段的意思。
用心跟录音机模唱。
以欢快、活泼的情绪大声唱歌曲。
三、综合训练二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第2题的那几个音音群相近?结束句的音应该怎样?
题目所要求的情绪是怎样的?
2、分小组讨论,看那组编写的好
视唱学生编写的旋律。
四、口琴学习
1、学会正确的拿住口琴。(左手——低音部分、右手——高音部分)
2、找到 “1” 音。 (从左手往右手方向数到第9个孔,然后吹出来就是“1”)
注意:用耳朵听听是不是只有一个音,会不会同时出现了好几个音,改正方法是缩小嘴巴的吹孔。)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与《窦娥冤》一文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鉴赏富于文采的曲词:
(1)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
(2)善于化用或借用古代诗词的语句乃至意境。
3、欣赏崔莺莺的形象,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
2、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四、美育渗目标
把握、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学法指导
1、从分析情节入手,了解莺莺的心理变化,从而准确把握人物思想性格。
按情节可把全折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赴长亭路上的场面。通过三支曲子,写出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第二部分是长亭饯别的场面,通过八支曲子,写出崔、张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了莺莺重爱情而轻名利的反抗精神。第三部分是临别叮嘱的场面,用六支曲子写出莺莺对张生的关心与担心,关心的是他身体,担心的是他考中后“停妻再娶妻”,进一步表现莺莺对功名利禄的轻视。第四部分是分手后的场面,用两支曲子,写出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2、选择几支曲子,反复诵读,了解所用的修辞方法,品味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如,可把几支描写秋天景色的`曲子【端正好】【脱布衫】【一煞】集中起来读,然后作两种比较:一是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描写秋景的诗句对比,看看所选取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二是将这三支曲子描写的景象对比,看看景物特点和表达的气氛有何不同。
一、重点、难点
把握、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解决办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在疏理剧情的基础上,重点赏读若干支曲词,通过诵读、比较,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进行文学鉴赏的训练。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要求学生梳理剧情,并重点赏读这出戏开头的三支曲词和结尾处【一煞】、【煞尾】两支曲词,体会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第二课时,重点赏读自【脱布衫】至【二煞】共十四支曲词,体会曲词中反映的莺莺的心理活动,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大致了解剧作及课文节选的这一折戏。
2、重点赏读【端正好】、【一煞】、【煞尾】和【叨叨令】等几支曲词,体会其情景交融的抒情美。
二、整体感知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这在元杂剧中是颇为少见的(全剧剧情可参看课本题解),《长亭送别》也是全剧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但接下来便是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并说考不取功名便“休来见我”,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西厢记》是脍炙人口的艺术杰作,同学们是从什么时候起知道这部作品的?读过哪些与《西厢记》有关的书,是否欣赏过相关的影视戏曲作品?
(学生可自由作答,能引入课文学习的正题即可。)
2、梳理剧情:《长亭送别》写莺莺、红娘、老夫人到十里长亭送别上京赶考的张生,莺莺是最重要的剧中人,据此可把课文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叨叨令】结束):赴长亭途中
第二部分(承上至【四边静】之前):长亭别宴
第三部分(承上至“小生又生此念”):临别叮咛
第四部分(【一煞】至此折剧终):长亭别后
3、赏读曲词【端正好】全曲共六句二十五字,可要求学生先背诵,后作赏析。提问:这支曲子在修辞上有什么特点?是怎样渲染出剧中主人公的离愁别恨的?
(曲子句式既整饬又参差错落,前3个三字句构成对偶、排比。后又各有一个四字句、七字句和五字句。前四句一句一景,点明送别的季节,以景衬情。后二句用设问手法,说是“离人泪”“染霜林醉”,一“染”一“醉”,写得极有分量。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大自然的景物融人凝重的离愁,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4、与【端正好】对比,赏读剧本末尾的【一煞】、【煞尾】。
提问:和【端正好】一样,【一煞】和【煞尾】也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王季思教授评点这两支曲子时说:“末二曲写张生去后莺莺的怅惘情景,景中有人、有情,虚情实写,正语反诘,俱臻妙境。”试说说你对这段评语的理解。
(“虚情实写”,就是寓情于景,借生动的景物来传情。这两支曲子写夕阳残照、青山疏林、淡烟暮霭、秋风马嘶,我们仿佛看到莺莺满怀凄楚,怅然痴立,目送张生转山坡、出疏林,“离愁渐远渐无穷”,此时的满目秋景,都是莺莺悲凉心境的外化。【煞尾】的末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便是“正语反诘”,即用反问句抒写心境。比之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正面直说,更显得激越真切。)
5、与以上三支曲子对比,赏读【滚绣球】和【叨叨令】。
提问:这两支曲子主要写什么?有人说,只有【端正好】、【一煞】和【煞尾】这样的曲词,才可以称为“绝妙好辞”,【滚绣球】与【叨叨令】便相形见绌,你的看法怎样?
(【滚绣球】仍是莺莺的内心独白,借去长亭途中的景物,从正面刻画莺莺与张生难以离舍的复杂内心世界。【叨叨令】由红娘的问话引发,叙说动身前无心打扮的原因,没想今后孤凄的生活情景。关于曲词的评价,【端正好】、【一煞】等化用唐诗宋词精美语句固然堪称“绝妙好辞”,而【滚绣球】、【叨叨令】亦各有特色。这两支曲子使用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得也很生动真切;同时,又更多地融口语入曲,语言通俗,才能使演员宜于演唱,听众容易接受,雅俗共赏。【叨叨令】多用叠词、衬字,更能体现口语化的音韵美。有时委婉含蓄,有时尽情倾泻,两种曲子风格各异而能统一,正是王实甫才具超群之处,不必硬性分出高下。)
总结、扩展
本课时我们只重点赏读了五支曲子,对课文华美典雅、富于文采的语言已多有领会。王实甫是酿造气氛、描摹环境的圣手,他描绘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有使人感泣的魅力;他又是杰出的语言大师,曲词艳丽典雅,又自然流利,毫不矫揉造作。下一课时,我们将进一步赏读其余曲词。
课后作业
1、复习已讲析、讨论的五支曲子,进一步作吟诵体味。
2、诵读自【脱布衫】至【二煞】等十四支曲子,体会其中反映出的莺莺的心理活动与思想性格。
附:板书设计
剧情分析曲词赏读
一、(【端正好】至【叨叨令】)送别途中【端正好】:浓色重彩以景写情
二、(【脱布衫】至【朝天子】)长亭别宴【滚绣球】:借景抒情哀婉动人
三、(【四边静】至【二煞】)临别叮咛【叨叨令】:口语入曲通俗真切
四、(【一煞】至【收尾】)长亭别后【一煞】、【煞尾】:虚情实写正语反诘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与前一课时的内容相结合,本课时重点赏析课文二、三部分的曲词,进一步把握曲词的艺术特色,并对莺莺这一形象作分析评价。
二、整体感知
与课文一、四部分不同,二、三部分都是写莺莺、张生在长亭别宴上的表现。张生赶考,莺莺送别,表现了二人之间的真挚爱情,更反映出莺莺的痛苦心情和叛逆性格。对此,应通过曲词的赏析,用心体会。
三、教学过程
1、学生吟诵、赏读曲词,教师作适当解说。
2、进行课堂讨论。
问题讨论一:自【脱布衫】至【二煞】的十四支曲子,并未脱离长亭送别的具体情境,也仍旧体现了情景交融的特点。哪些曲词体现了这一特点?
(在叙事抒情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如[脱布衫]的“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把整个离宴用萧条气氛笼罩起来,使秋境与寓情统一。又如【四煞】的“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黄河与西岳华山,也被用来作离愁别恨的陪衬。还有【四边静】的“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把席残人散、两人相别的人物活动包容在苍山落照的秋景之中,气象阔大,使人如在画里,历历在目。)
问题讨论二:莺莺是重爱情轻功名的,具有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哪些曲词中体现了这一点?
(在莺莺心目中,金榜题名,并不是爱情的前提与基础。如在【朝天子】中,她称上朝应考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在【二煞】中说“你休忧‘文齐福不齐’”、“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在【幺篇】中说“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这些言语,与老夫人汲汲于功名的态度形式鲜明对比,是莺莺叛逆性格的体现。)
问题讨论三:虽然张生一再表白自己不会再在异乡拈花惹草,但莺莺却总担心他“停妻再娶妻”,故而一再试探、叮咛,驾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妇女地位低下,始乱终弃的事是屡见不鲜的。实际上,作为《西厢记》故事雏形的《会真记》(唐元稹作)和《莺莺歌》(唐李绅作),都将张生描写为始乱终弃的薄情文人。莺莺的离愁别恨,固然反映她对爱情的执著,同时也是她对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只是单纯的儿女情长。)
问题讨论四:课文二、三部分的十四支曲子中,细节生动,描摹逼真处甚多,试举你最喜欢的曲子作说明。
(此题无统一答案,可由学生自由发挥。如【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的细节描写,【耍孩儿】、【四煞】的夸张对比等,都很突出。)
总结、扩展
《西厢记》既有曲折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又有华美典雅的语言,称它能代表元杂剧的成就,绝非过誉之词。而且,不仅《红楼梦》中的宝、黛爱读《西厢记》,今天读它也还有现实意义。当代作家李存葆,便为《西厢记》写下了他感悟人类情爱的长篇散文《飘逝的绝唱》。
问题讨论:
李存葆在《飘逝的绝唱》中说,当代世界,“暴力对美色的霸抢远未结束,权力对美色的侵吞仍显贪婪”;以金钱为媒,“用钞票铺设婚床”的现象更为多见。你思考过这些问题吗?作为已步人青春期的年轻人,你认为什么样的爱情观才是正确的?
(社会丑恶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必隐晦,自然也不要夸大。让年轻人早一些接触“爱情观”问题亦无坏处,可避免他们在独立面对生活时的迷失。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引导青年人珍惜它,有利于他们美好情操道德的形成与坚守。)
课后作业
1、选择最喜欢的一支或几支曲子,背诵出来,并把它改写成现代诗。
2、课后阅读《西厢记》全剧剧本。
3、阅读李存葆《飘逝的绝唱》,写一则读书笔记。(李文原载20xx年第3期《十月》,《散文·海外版》等多种报刊转载,并收入《20xx年度中国散文》等文集)附: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错、幼稚、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通过情境教学法,提高发散思维想象的能力。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追忆童年的感情。
2.难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品读赏析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接触过的关于思念家乡的文学作品;
教师引导:中国现代作家多有恋乡情结的作品。恋乡源于生命中曾经的苦痛与欢乐、苦难与幸福。尤其是回忆童年故乡题材的创作,更是饱蘸着作者的情与爱,是唱给童年故乡的生命咏叹曲。我们今天一起走近林海音看看她眼中的老北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复习生字词,给诗歌断句,标出重读字词,并且明确诗歌总体结构。诗人从我怎样相信未来到为什么相信未来,最后呼吁人们相信未来。这是整体感知的第一步,通过自己的诵读体验。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文件,注意朗读者节奏、语气、语调的变化,从而体会诗人当时的特殊情感。
3.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讨论作者笔下一共写了几幅童年的画面。
明确:第一幅画面:“骆驼队停留在我家门口”,当爸爸和拉骆驼的人在讲价钱时,“我”在看骆驼吃东西。第二幅画面:“我”和爸爸关于骆驼“为什么脖子上带铜铃”的对话。第三幅画面:“我”在追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里去了”。第四幅画面:作者在回忆中重温了童年的生活画面,最后点明创作《城南旧事》的心灵体验。
回顾四个画面,尤其前三个画面,作者勾勒了老北京城一个普通平民家庭的生活场面:冬天购买烧煤,这在许多北方人家是多么平常普通的场景,然后作者却抓住了这一生活画面,给我们带来了细腻温馨又带有寂寞感伤的情感体验,这样在开篇就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三)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1.这四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结合原文说明你的理由。
①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感觉自己已经看到了驼队、看到冒着的白烟,置身其中一样。
教师补充:当时的北京流行有一句话:家有半碗粥,不去门头沟。说的`就是当年门头沟采煤人、拉煤人的痛苦生活。因此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的“南山高末”和“乌金墨玉”的字样便不是那么高雅、诗意了。
②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明确:走了三天三夜的骆驼一定饿坏了,小小的童心充满对这卑微生命的同情,于是“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动物就是生灵,从动物的生命表现中会体味到人的生命感受。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说:“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走在冬阳下的骆驼队,在别人看来,也许是普通的,却给童年的作者带来了无尽的乐趣。我读过作者的《城南旧事》,她所想念的人物里面,有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女孩,名叫妞儿。妞儿的童年就没有作者那样美好,她没有自己的父母,养父母也不疼爱她。和作者的一段交往,也许是妞儿童年最美好的日子了,可惜她只有悲惨的童年,没机会长大。想读读关于妞儿的故事吗?
五、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己、东、西”四个字。认识新偏旁。
2、正确、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下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认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从读中领悟小鸭子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正文: 14、自己去吧
教学目标:自己去吧教学设计_自己去吧最新教学设计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己、东、西”四个字。认识新偏旁。
2、正确、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下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认字和练习朗读。自己去吧教学设计_自己去吧最新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从读中领悟小鸭子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我们知道,鸭子会游泳,老鹰能飞得很高很高。这样的本领是怎
么来的?(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课件出示】认“自、己、吧”,读准音。
3、质疑:“自己去吧”这话是谁说的?去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己去吧教学设计_自己去吧最新教学设计
1、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找出生字作上记号。
3、读通句子,读正确、注意停顿,词句连接。
三、识字。
1、检查生字读音。
(1)同桌相互指读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拼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小组合作学习,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
3、扩展词汇活动。
4、小组合作: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学生观察“自”、“己”、在田字格的位置。
2、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么写。
3、比较字形。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放歌曲《母鸭带小鸭》,学生做动作。
1、 导语:同学们,我是谁啊?今天老师变成了鸭妈妈,你们就变成鸭宝宝
了。(把准备好的贴图贴起来,每人一个。)
2、 向学生介绍有关鸭子的科普知识,让学生知道鸭子扁平的身体,蹼、都
是适应水中生活的。
师:小鸭子们,你们现在知道自己有什么本事了吗?学生自由回答
师:我的鸭宝宝们真棒啊!你们还有只鸭弟弟要出生了!
3、【课件出示】出示一个刚刚出壳的小鸭子课件,再出示课文插图,伴着着音乐老师讲
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鸭妈妈的孩子出世了。他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看着这个美丽的世界,啊!有花、有草、还有小溪,太美了。小鸭子高兴的.“嘎嘎”的叫。他看到清清的小溪会想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4、 师:这只小鸭子到底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十四课,小声地读课文,把小鸭子说的话画出来。
二、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师:谁找到小鸭子的话了?
指名读。
师:原来这只小鸭子想去游泳啊,你们想不想去游泳呢?让我们把小鸭子很想去游泳的心情读出来。(重点指导读出恳求的语气,“您”的发音。)
2、师:鸭妈妈听了小鸭子的话说什么呢?
生回答。
师:这只鸭妈妈真狠心啊,一点都不爱自己的孩子。要是我啊,才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去冒险呢!小鸭子们,你们喜欢哪只鸭妈妈呢?
学生自由回答
3、 师:说得真好,我真是受到教育了。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吧!
4、 师:大家读得真好,要是一边读一边表演就更好了,对吗?请大家先在小组里表演,我看哪一组表演的好,就请哪一组的同学带上老师这里漂亮的头饰上台表演。
5、 小组自由表演
6、 汇报表演。
7、 师:表演得真好,奖给你一条小鱼吃。
8、 师:小鸭子们,你们不仅就学会了本领,还懂得了很多知识,现在啊,又有一个小动物遇到难题了,你们想不想帮助他呀?【课件出示】(出示小鹰的图片)
三、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小鹰和鹰妈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各小组带着问题表演读或者合作读。(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1、小鹰怎样对妈妈说什么?2、妈妈怎么回答?3、最后 小鹰怎么样呢?4、小鹰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2、汇报。
3、总结:鸭妈妈对小鸭子说什么?请学生上来板书:自己去游。鹰妈妈说什么呢?学生上来板书:自己去看。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怎么样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谁说一说你自己学会了什么呢?(学生手拿自己的照片,当小明星,说得好的贴在黑板上)
四、 指导背诵。
五、 作业设计:(自己选择喜欢的作业完成)
1、表演:回家把这个故事表演给家长看。
2、画画。可以画小鸭子、鸭妈妈、小鹰、鹰妈妈。
3、做做。回去自己学会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回来介绍经验。
六、 板书设计:
14、自己去吧
图 图 贴学生的照片
自己去游 自己去看 自己去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和表达。
2、会认本课15个生字,写6个生字。
3、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
4、使学生知道有了美好的愿望必须付诸行动,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体会“长大”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生从文中得到启发,明白做好事情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学准备:
教师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教学挂图。
学生
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头饰、小字卡。
一、谈话导入,情境激趣。
1、今天,我们来上课的路上,我手里的东西撒了一地,咱们班的小朋友立刻帮我捡起来,我觉得心里啊真温暖!
2、介绍小尤拉。今天,曹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位非常可爱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3、出示:好事情我们来替小尤拉想想什么样的事是“好事情”呢?
4、到底小尤拉想做什么“好事情”呢?咱们还是快快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范读。曹老师特别想读课文,能给我一个机会吗?
(二)想自己读读吗?我们要做几件事情呢?(1、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2、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认识它。3、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三)查生字
1、出示生字课件。
2、点击,自主识记。“变字小魔术”。
3、游戏。“猜半边”
三、学习课文,体验感悟。
(一)读课文,想想小尤拉到底想做哪些“好事情”?
“如果马莎掉到河里,我就跳下去救他。”
“如果狼来抓小狗,我就开枪把狼打死。”重要
“如果奶奶不小心摔断了腿,我就背着她去医院。”
1、小尤拉想帮助谁?(马莎、小狗、奶奶)想在什么时候帮助他们?(见义勇为、保护神、大力士)读读句子,体会毫不犹豫、坚决。
2、尤拉在想好事情的时候,马莎、小狗、奶奶正好遇到什么困难呢?
恰好马莎需要到山上玩
正好小狗需要喝水正在发生
正好奶奶需要帮他刷碗
3、小尤拉帮助他们了吗?他又是怎样做的呢?读书、体会,。
(课件:点击一件事,就出现一段课文。)
第2段:理解“委屈”。
第3段:体会“夹着尾巴”。
第4段:“大声”,多没礼貌。
4、这些虽然不是大事情,但是马莎、小狗、奶奶正遇到困难急需帮助呀!三个人物里,你找到自己了吗?你是谁?小尤拉这样拒绝了你你心里怎样想?(揣摩心理。)
*
马莎——尤拉不喜欢我了。一点也不友好。
*
小狗——我渴死了,小主人对我一点儿也不关心。
*
奶奶——唉,我们的小尤拉还没长大,一点儿也不
知道孝顺奶奶。
(二)交流讨论,明白道理。
1、你瞧!(图:妈妈对尤拉说话,录音配文字。)
我们来帮尤拉想一想,究竟哪些事情才是“好事情”呢?(课件)(辩论,判断,用动画图标表示)
2、你觉得小尤拉是好孩子吗?
(他别人的`美好愿望。但只想当了不起的大英雄,要在人最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
3、可小尤拉为什么一件好事也没做成呢?
(原来,这些事都是发生在尤拉身边的小事情,能给别人帮助的事儿,每一件都是应该做的好事情。)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好事情应该从哪做起呢?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回到教室后,你会做什么事呢?(录象:刚才,咱们的教室,如粉笔掉在地上、黑板没擦、桌子歪了、扫帚横在路上、小朋友的书掉在地上……)
这教案本打算是上研讨课的,我备课,准备了好几个晚上,还做了课件。结果活动推迟了。不过没关系。我用这教案给孩子们上课时,他们非常快乐,也很喜欢这样的学习。孩子揣摩文中人物的想法,说的特别好。下课了,争先恐后地抢着为班级服务,看来这节课没有白备,对孩子来说都一样深课!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社戏的教案08-27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风筝》教案11-14
语文《咏柳》教案11-09
语文优秀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