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3 08:35:0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大全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大全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主题:阅读课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二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神勇和伟大。

  二、内容分析

  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讲的盘古开天辟地孕育万物的故事。从奶奶讲的故事,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位远古英雄的神勇和伟大。重点难点:朗读课文,感悟盘古的神勇和伟大。

  三、学生分析

  喜欢神话,想探究宇宙是怎么形成的,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课的设置就是想通过让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究这些秘密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设计思路

  减少繁琐的分析讲解环节,给学生充分探索、发现的机会,使其感受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精华,领悟古代劳动人民认识和探索自然奥秘中丰富的想像和无穷的智慧。

  五、教具准备

  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画或动画课件;本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谈话:佳佳是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平时特别爱提问题,比如天上为什么会有星星?地上为什么会有河流?有一天,她问奶奶,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从哪来的?奶奶就给她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神话故事,佳佳都听得人迷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

  2、出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对照课后的生字表,把生字读准确)

  2、小组合作学习,纠正读音。(读一读生字所在的词语或句子,并悄悄告诉同桌小伙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教师范读,边听边画出“开天辟地”的句子。

  4、指导学生从整体理解“开天辟地”的过程。

  (1)故事中,天地最早什么样?(板书:大鸡蛋躺巨人)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出示挂图或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板书:开天辟地顶天立地)

  5、读最后一自然段,发挥想像力,感悟神话的创作过程。

  (1)奶奶最后告诉我们什么?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发挥你的想像力,说一说盘古还创造了宇宙中的哪些事物?

  四、小结拓展

  故事中,宇宙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而诞生的,你相信这种说法吗?你还想通过什么办法知道些什么呢?让我们都为揭开宇宙的奥秘而努力探索吧!

  附:板书设计:

  30开天辟地

  大鸡蛋——开天辟地——创造宇宙万物

  躺 巨人 顶天立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复述课文,指导写字。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了解了古代人民想像的盘古开天辟地、创造宇宙的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娃娃,这一节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巩固识字

  1、同桌小伙伴互相认读课后生字。

  2、认读生字卡片,试着给生字组词。

  三、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说说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盘古的勇敢、献身精神。)

  2、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盘古勇敢、很伟大,愿意牺牲自己,造福人类?找出有关句子多读几次。

  3、怎样读才能体现出盘古的.勇敢和你对他的敬佩?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小组互读互评。(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二、三自然段,适当评价。)

  四、讲述故事

  1、看图或板书讲《开天辟地》这个故事。试着给同桌小伙伴讲一讲,哪一部分讲不好,还可以再看看书后再讲。

  2、各小组推选出代表,开展“故事大王”比赛。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个独体字,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四个上下结构的字。)

  2、指导书写。

  (1)指导“丈”:强调撇捺要舒展开,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止”,描红,练习。

  (2)指导“抓”:强调左窄右宽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停”,描红,练习。

  (3)指导“突”:强调上下呼应、结构匀称等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观察“盘”、“蛋”,描红,练习。

  六、拓展延伸

  1、你还听过或看过其他的神话故事吗?讲给同学们听。

  把你搜集到宇宙诞生的其他资料讲给小伙伴听。

  教学反思:

  1、本课以孩子们常见的听长辈讲故事的方式导入,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2、重视自主学习,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课文内容。

  3、做到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从生活中主动学习,主动了解传统文化。

  4、不足之处,应该让孩子了解神话是人们以前无法解释宇宙形成的原理,自己想出的一些合理解释,并不事实上如此。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

  2.引入课题;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3.解题释题:

  什么叫世纪?(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xx年属于2l世纪)

  什么叫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4。过渡引入:让我们一起学习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控制、支配自然吧。

  二、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

  (1)纠正不良读音

  (2)强调读音;后鼻韵——“程”“耕”“幻”“控”;翘舌音——“程”·哲”:第二声“潜”。

  ①汇报预习:哪些字容易写错?“鞍”右边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擞。

  ②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习,哪些宇词你不理解?

  3.引导解疑—全班讨论解答,教师相机点拨。

  A.难点词释义: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

  B.易混词区别:发明——发现。(“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发明,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现。)

  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说说读后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A:科技发展太迅猛,

  生B;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没有电视……

  生C,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探海、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是科学创造的奇迹。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难解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这篇课文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这一课时主要是通过读课文来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为第二课时的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在这里我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好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并在读课文时对自己有感受的部分进行交流。从这节课来看,学生对工具书用的并不太好,有很多同学手里没有字、词典,而有的同学却很会利用字、词典,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也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得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好工具书,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通过读课文同学们都对课文感受很深的段落进行了标记,有的同学画的很好,感受也很深,谈的也不错,这说明通过读课文有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了。但还有部分同学理解的不是很好,在下节课当中应带领学生再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新词。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自然段。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杂技比赛吗?说说你在观看比赛时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2.指名读课文,矫正字音。

  3.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4.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默读,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倒叙式开头。

  第二部分:

  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三部分:

  第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二部分。

  用序号从文章标出顶碗少年一共尝试了几次。

  第一次失败。第2自然段。

  第二次失败。第3自然段。

  第三次成功。4到6自然段。

  5.齐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作业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一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思考:顶碗少年进行了几次表演?(三次)

  2.生读课文,以读带思。

  (1)学生读第一个场面描写,画出失败后少年的表现(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

  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2)学生读第二个场面描写,画出失败后少年的表现(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

  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学生读第三个场面描写,画出少年的表现。

  3.读这三句话,(投影出示)体会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心理变化。(联系前后文的场面描

  写。)(1)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顶碗少年连续两次失误,当第三次继续表演这个节目时,他心里会怎么想?如果表演者

  是你,你会怎样做?

  三、课后拓展,深化感悟。

  读了课文,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假如你到现场看了顶碗少年的表演,你会在观众留言簿上写些什么?

  四、总结:

  读到这儿,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顶碗少年那颗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心。真心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颗这样的心,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永不退缩。

  五、板书设计:

  第一次失败:微笑鞠了一躬

  第二次失败:呆呆地不知所措

  第三次成功:镇静鞠了一躬

  惊心动魄的拼搏

  语文A版第十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课文最后一段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

  板题:

  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7自然段 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部分:8自然段 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自学感悟,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四、汇报交流,朗读体会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5、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出丝瓜的神奇之处。

  3、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抓住线索,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丝瓜的神奇,体会作者的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丝瓜的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丝瓜的喜爱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激思

  1、引入。大家见过丝瓜吗?说说自己见到过的丝瓜是什么样的?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自己见到过的丝瓜。(平凡、普通等)

  2、质疑。可在季羡林先生笔下,丝瓜却是“神奇”的。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季羡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丝瓜的喜爱情感。

  三、自学指导一

  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

  ★小组内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汇报

  四、自学指导二

  自读课文,标画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1、自读课文,标画生字新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2、小组内交流。

  3、汇报

  五、自学指导三

  再读课文,说说丝瓜的生长过程。

  1、自读课文,说说丝瓜的生长过程。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

  六、小结。

  七、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默写词语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三、自学指导一

  仔细读5-8段,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丝瓜的神奇。(4分钟后汇报)

  1、细读课文

  2、小组内讨论。

  3、汇报。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细读课文,勾画出作者对丝瓜认识变化的词句。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5分钟后比一比谁说的)

  1、细读课文,勾画语句。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 重点指导:“我仿佛觉得这棵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丝瓜如果真的有思想,它会想些什么,会考虑哪些问题?

  五、讨论交流

  1、“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是什么意思?

  2、“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他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怡然泰然悠然坦然”指的是什么?“含笑面对秋阳”是什么意思?

  ◆你从中悟出了作者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六、总结课文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的认识。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4、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

  教学重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感受黄河的壮美。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

  2.首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录象。(①播放黄河滚滚东流的录象;②出示“我看到了 的黄河”)

  3.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师:说得真好!看来,同学们的词汇比较丰富,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也不错。古人云:“语不惊人誓不休”,要想语惊人,首先要注意积累。而课堂正是积累语言的主要阵地,今后每一节课上我们都要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好词佳句最多。

  4.师朗诵:(继续播放黄河的录象)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此时此刻,我们就伫立在黄河岸边,听着黄河的咆哮,我们心潮起伏,感情激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读写访结合,领略艄公的风采。

  1.在黄河滚滚的浪涛中,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之上,突然远处漂来了一张羊皮筏子,你的感受如何?而作者的心情又怎样呢?

  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的2—5自然段,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自然段练习多读几遍,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让别人能够充分感受到。

  2.学生自由读课文,巡视指导。

  3.羊皮筏子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却坐了6个人,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这是多么惊险呀!但艄公又是怎样的表现呢?(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

  谁来读读看?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艄公的沉着、大胆,乘客的悠闲?)

  应该怎么读呢?自己试着读读看,把该重读的地方做上记号。

  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读的?(划出该重读的地方)你能连起来读一读吗?

  评。像他刚才这样,齐读。

  4.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乘客扪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这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请你展开想象,来写一写。(出示写的练习)

  ①围绕“专心致志”展开想象,把艄公撑篙的动作写具体。

  ②围绕“谈笑风生”展开想象,把乘客们坐在羊皮筏子的表现写具体。

  5.把你写的来跟大家交流交流。

  6.正因为艄公的沉着,专心致志,羊皮筏子在黄河上破浪前行,所以乘客们才能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说到这儿,你一定想亲眼目睹一下艄公的风采吧,今天有一位艄公来到了我们的饿课堂上,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可以向他提出来。

  (同学们采访艄公)

  前些天,我们班上的匡媛同学去了一趟黄河,亲身体验了一回坐羊皮筏子的感受。下面就请她给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体验。

  (匡媛介绍)

  7.看来,在黄河上坐羊皮筏子还是很惊险的,乘客重要的是小心和大胆,而艄公——(出示文字)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你敬佩艄公吗?那你怎样来读这一句话?齐读,把你的敬佩读出来。

  三、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出示:黄河,我想对你说……

  艄公,我想对你说……

  同学,我想对你说……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某某说……

  请选择其中一句话说一说。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黄河惊涛拍岸、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领略了黄河的主人的智慧,机敏的风采,而且领悟了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艰险,我们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事业的主人!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板题,质疑

  1、板题质疑:桥,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或许会说:桥是连接河两岸的建筑,有铁桥、木桥等。)

  2、一读课题,课文为什么以桥命题,究竟这是一座什么样子的桥呢?

  二、以桥为切入口,一读文本,初步积淀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想,文中的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2、交流,可以初步说说文中依据,随机层层点拨:窄窄的木桥 不结实的木桥 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

  3、二读课题。说到这里,再读课题,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可以是沉重的,郑重的)

  引导: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平日里或许只是山村里极不起眼的,可在洪水来临时却成了──生死桥逃命桥生命桥救命桥希望桥。

  三、再读课文,感受桥的无奈

  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桥,成了洪水突然袭击时的唯一的逃命桥。那么它是否真的能那么轻易地救老百姓的性命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作批注。

  1、交流。

  2、适时解疑:

  像泼。像倒。为什么独立成句?引导:凝重的笔调。两字却字字千钧,脑海里可以是一幅活的声势兼备的画面。更突出了雨非同寻常的大。致使洪水泛滥成灾。

  3、激情再创造引读,感受洪水的疯狂:洪水咆哮着,像──,从山谷里──。洪水已有近──,这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

  4、感悟跳舞一词的表达:当时的情形是──(无比紧张的,令人恐惧的`)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作者怎么竟然用了跳舞这个词语?是不是太不合时宜啦?

  5、指名:

  (这洪水简直是一群魔鬼在跳舞,让我不由地想到了──群魔乱舞这个词)

  6、这与下文的哪个词语是呼应的?狞笑,洪水在跳舞,死亡在狞笑,此时你什么感觉?你想?甚至想?看,文中的人们不也是如此──

  7、朗读写人们反应的句子。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恐惧不安送进句子中去。

  读好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

  8、读着读着,我的眼前出现了逃难队伍中的一个──

  9、出示: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其中有一个──

  按这个句式写一写你眼前出现的这一人物,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10、面对疯狂袭来的洪水,人们几近疯狂崩溃,几乎失去了理智,试想,这样的又窄又不结实的桥──?(怎能承载得了疯狂的拥挤踩踏?)急需要什么?(沉稳的组织者,有序地疏散)

  11、老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场的──

  第二课时

  一、划找句子,初步感受老汉的形象

  1、上节课,大家在邱老师的带领下已经读通了课文,并且感受到在那个黎明时分,面对突如其来的(山洪),人们(受惊了),一百多个村民都毫无秩序地拥向那窄窄的(木桥),情况非常(危急)。幸好那年迈的老汉,那受全村人拥戴的党委书记早已站在窄窄的木桥前,让我们穿越时空,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做出的人生选择,留下的感人事迹。

  2、请同学们读7~23自然段,划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然后交流,大屏幕出示句子,同桌再读一读。

  二、品读句子,深刻感悟老汉的精神

  1、读了这些句子,相信老汉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一句话最让你感动呢?用心地读一读这个句子,并写下你的内心感受。

  2、交流:

  ⑴ 第8自然段。

  ⑵ 第10自然。

  ⑶ 12自然段。

  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从中品悟老汉的屹立如山、责任如山,并进行朗读指导。

  3、是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汉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这样的老汉能不受人拥戴吗?可是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经漫到人们的腰际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这些事情是否有矛盾呢?

  出示15、22、23自然段。

  ⑴ 揪、吼、凶和推矛盾。

  ⑵ 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和推老汉先走矛盾。

  老汉和小伙子的言谈举止的确令人费解,充满了矛盾!请一生阅读下文,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文章到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之间那血浓于水的关系,这个结局()

  4、反复咏叹,感受亲情:

  ⑴ 当我们明白老汉原来是小伙子的父亲,小伙子原来是他的儿子的时候,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令人感动的一幕,相信你又会有新的感受。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入文章中,一起深情地朗读14~23自然段,我们就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引读。

  ⑵ 想象老汉会喊些什么呢?出示。是啊,眼见自己骨肉被洪水吞噬,试问世间那个父母会不痛心疾首?

  ⑶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如果再给老汉一次选择,老汉还会把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吗?如果他有机会跟儿子解释,他会对儿子说些什么?

  此时此刻,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父爱如山)

  5、这样的老汉最终没有留下,和他儿子一起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其实就在木桥前,在没腿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在没腰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在没胸部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让儿子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和儿子一走了之,但是──,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啊!这样的老汉能不受人拥戴吗?

  然而,这样的老汉最终还是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但凶猛的洪水吞不没的又是什么呢?出示屏幕。学生练习。

  三、抒发情感,激情表达自己的哀思

  老汉离我们远去了,面对着残破不堪的木桥,你最想说的又是什么呢?表达对老汉的哀思学生写后交流。

  四、三读课题,总结全文

  再读课题,你对桥又有什么感受?理解桥的象征意义,并总结全文。投影出示读句子:

  他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他更像一座桥,一座联结生命的桥。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重点

  1.读准三个韵母的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2.准确读出单韵母的四个声调。

  教学难点

  读准单韵母的四个声调,其中二声和三声较难掌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出示"a o e"字母卡片请同学读。

  2.读"a o e"的四声。

  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是怎样学习单韵母"a o e"的音和形的?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出示"i u ü"三幅图和三个字母,让学生看图,自己说说怎样记住"i u ü"的音形?

  二、学习"i u "的音形

  (一)学习单韵母i

  1.观察"i"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怎么读?借助衣服的"衣"读"i"的音,

  (3)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i"的音时,口开得很小,上下牙齿对齐,舌面前部抬高,嘴角稍往两侧咧。

  (4)学生自己练习读,体会发音要领。

  (5)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6)开火车读。

  2.学习"i"的形

  (1)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i"的形呀!

  (2)学习记忆小儿歌:牙齿对齐"i i i"

  3.学习"i"的四声

  (1)出示单韵母"i",问:"你们知道"i"怎么标声调吗,可以看看书。谁愿意说一说?

  (2)师强调:给韵母"i"标声调时,要去掉"i"头上的小点。教师板书:"īíǐì"。

  (3)自己试着读一读i的四声。

  (4)教师范读,学生随读(顺读)

  (5)同桌同学互相读(顺读)

  (6)指名读。教师纠正二声三声的读音。

  (7)问: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借助哪些字的读音读"i"的四声呀!

  (ī医院;í怀疑;ǐ可以;ì艺术)

  (8)同桌同学打乱四声顺序读。直呼带调韵母"ī í ǐ ì"

  (9)指名读四声。

  (二)学习单韵母u

  1.观察"u"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怎么读?自己试试借助乌鸦的"乌"学习"u"音。

  (3)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u"音时,双唇尽力拢成圆形,嘴巴突出,使中间只留一个小孔,舌头后缩。

  (4)学生练习读,体会发音要领,读准字母的音。

  (5)指名读。

  (6)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2.学习u的形

  ? ? ??(1)观察插图:你觉得哪部分与"u"相似?

  (2)学习记忆"u"的小儿歌:嘴巴突出"u u u"。

  3.学习"u"的四声

  (1)出示"u"的四声 "ū ú ǔ ù ",自己试着读一读。

  (2)指名按顺序读,注意纠正学生读不准的音。

  (3)问:谁能用"u"的四声练习组词?

  (4)打乱顺序读四声,直呼带调韵母"ǔ ù ū ú "

  三、指导书写"i u"

  1.出示四线三格中写好的"i u"。

  请同学们观察"i u"的占格位置。

  2.指导书写出"i"

  (1)认识拼音字母的基本笔画:"丨"竖、". "点。

  (2)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小竖,然后在上格中间写点。写后请同学们说"i"的笔顺。

  (3)说书写韵母"i"的小儿歌:中格写小竖,一点在上边。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3.指导书写u

  (1)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小弯。注意无论是竖右弯,还是竖小弯,竖一定要直。

  (2)请同学试着编一个小儿歌: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小弯,先大后小紧相连。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在巡视的过程中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放在实物投影上大家评议。请同学们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你觉得不太满意?应该怎样写?

  (5)学生修改自己书写不满意的字母。

  (6)再次展示学生书写好的、有进步的进行表扬鼓励,调动学生书写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i、u"的音形和它们的四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主要写了春雨能促使万物生长,少年儿童在春雨中植树,绿化祖国。

  全诗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滋润万物的作用和小朋友在雨中植树,绿化祖国的活动。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通过多种形式,了解春雨的特点和作用。准备纸和画笔。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醒、蒙:是后鼻音。

  洒:声母是s,不是sh;右边是“西”,不是“酉”。

  醒:左边是“酉”,不是“西”。

  蒙:秃宝盖下不要丢掉一横。

  2.写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带有三点水的字较多,可归类指导,使学生掌握这类字的写法。

  染:下面“木”字的横是长横,撇、捺要伸展,把上面的部件托起。

  蒙:共13画,注意下部要尽量写得紧凑。

  (三)词句教学

  理解词句,可先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再想一想课文写了春雨中的哪些特点,然后结合课文和观看投影片理解。“飘、洒、落、降”,写出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点红”是指桃树上开满了粉红色的花朵;“染绿”是指柳树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滋润”是指庄稼得到雨水的灌溉;“唤醒”是说青蛙经过冬眠醒来了。

  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来领悟春雨的特点和作用。

  读一读,写一写下列词语:

  飘洒点红染绿唤醒淋湿庄稼蒙蒙细雨

  (四)朗读、背诵指导

  句式相似、节奏感强是这首诗的语言特色。要引导学生把读和悟融为一体,边读边展开想象,让学生在朗读时感受春雨细微绵密的特点,以及使万物恢复生机、充满活力的作用和小朋友把握时机,在雨中绿化祖国的行动。

  全诗四次出现“春雨沙抄”,要读得稍轻、稍慢,前后略做停顿,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人感受到它“润物细无声”的`特点。“细如牛毛,飘飘洒洒”,可利用挂图、多媒体演示唤起学生的回忆,让学生以轻柔缓慢的语气读出春雨的特点。

  “点红、染绿、滋润、唤醒”四个动词要读得清晰而略微拖长。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充分地读出来。

  在分句朗读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春雨飘洒、滋润万物和绿化祖国的顺序,进行背诵。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词语解释

  沙沙春雨的声音。

  如好像。

  树梢树的末端。本课指树枝。

  柳芽从柳枝上刚刚长出的嫩芽。

  点红促使桃花开放。

  染绿本课指促使柳芽变绿。

  蒙蒙细雨雨点很细很密的小雨。这是春雨的特点。

  飘飘洒洒雨细如毛,飘飘悠悠下落。

  沾湿使衣服有一点湿,而不是“淋湿”。

  绿化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滋润增添水分,促使庄稼长得更快更好。

  课文理解

  这首诗先讲春雨的样子“细如牛毛”。接着讲了春雨对万物生长的好处:使桃花盛开、柳树发芽、庄稼滋润、青蛙醒来。最后讲了春雨一下,我们又可以种树了,又可以加入绿化祖国的行列。我们少年儿童要抓住春天的大好时机,多多种树,美化我们的祖国。

  重点词句

  “飘在果林,点红桃花;洒在树梢,染绿柳芽;落在田野,滋润庄稼;降在池塘,唤醒青蛙。淋湿我的帽沿,沾湿她的花褂。”

  这一段话,具体描绘了春雨给大自然和人们带来的神奇、美妙变化,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们对春雨的无比喜爱之情。

  教学设计示例

  7春雨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了解春雨的特征与作用,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开展种植活动,为绿化祖国做出贡献。

  教学步骤

  (一)欣赏歌曲,揭示课题

  1.放歌曲《春雨沙沙》,学生边听边想歌曲中唱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谈。

  3.板书课题:《春雨》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生字词反复读。

  2.默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学习生字词,小组内读卡片。

  (三)议读

  1.同桌读,互相正音,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2.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

  (四)感情朗读,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1.教师范读,学生听老师的语气、语速和节奏。

  2.学生练读。

  3.朗读比赛:各小组选一人参加全班的比赛。

  4.教师发评分卡。

  5.师生共同评议。

  (五)结合插图,品词析句,理解课文

  1.学生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教师梳理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3.师生互动,实破重点、难点。

  (1)春雨有什么特点?

  点击课本,结合图让学生认识到:“飘、洒、落、降”写出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通过对“点红、染绿、滋润、唤醒”等词语的理解。

  (2)让学生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生动以及春雨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配乐朗读全文

  1.放音乐,点击课本,展示《春雨图》。

  2.自由练读。

  3.学生配乐朗读。(指名)

  (七)扩展练习

  1.想一想,春雨还飘落在哪些地方?它还带来了哪些变化?

  2.搜集描写春雨的古诗、儿歌、歌曲等。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初步了解例文是怎样写人物之间的对话。

  2.借助对例文的分析,初步懂得写对话,一是要写清楚说什么,二是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语气等。

  3.根据提供的对话材料,让学生按照作业要求,练习写对话。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写人物之间对话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提示语写具体,注意提示语位置的变化。

  作前准备:找戴昊谈心。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挂图

  2.过渡: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乌鸦渐渐长大了,乌鸦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是怎样对待它们的妈妈的呢?

  二、初读例文

  1.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1)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什么叫“乌鸦反哺”,用直线画出来。

  2.讨论交流

  3.揭题:写对话。

  三、讨论明法

  1.过渡:应该怎样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例文是怎样写的。

  2.再读例文,思考:“我”和妈妈在树林中说了些什么话?

  3.讨论交流。

  4.哪些话是我说的,哪些是妈妈说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5.找出不同的提示语,说说有什么不同。

  6.师总结:写清内容和说者;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

  四、迁移习作

  (1)点点说:“____!”

  “_____!”点点说。

  (2)小明()地问:“____?”

  “___?”小明()地问。

  “__?”小明()地问,“___?”

  五、小组讨论

  1.出示挂图

  2.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是交流了什么内容?

  3.讨论,会怎样交谈。

  4.指名说。

  5.点评。

  六、情境表演。

  对某学生进行当堂教育。

  七、当堂习作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07-11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7-06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9-02

小学语文教案11-03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

小学语文《aoe》的教案09-08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11-10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