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实用(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复韵母及ai ei ui及它们的四声,达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 练习拼读音节,提高拼读音节的能力。正确书写规定的音节。
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准复韵母ai ei ui的音,认清复韵母的形。教学难点是拼读音节。
三、教具 拼音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学习复韵母ai
师:小朋友互相看一看,你前后左右都挨着谁?自己先说一说,然后告诉我。
(生说略)
师:老师听见了。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小朋友挨在一起学习,多好哇!
哪个韵母发“挨着”的“挨”这个音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
师:先看黑板。(贴上单韵母“a”的卡片,让学生认读,离“a”卡片远一点贴单韵韵母i的卡片,让学生认读。)
师:单韵母的本事可大,你知道它有哪些本事吗?
(学生回答略)
师:单韵母有的可以自成音节,都能跟声母组成音节。还能自己单独韵母,还可以组成新的韵母,叫复韵母。
(老师挪动“i”的卡片紧挨在卡片“a”的右边,就组成了复韵母。)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语拼音第九课,学习三个复韵母ai ei ui。
(1) 师范读ai。教发音方法:先发a的音,声音响亮,中间气不断,逐渐向i滑动,一口气读成ai。
(2) 学生练习发音。
师:请同学们看书,你从图上发现了什么?(小朋友比高矮的矮的音是复韵母ai的三声。)
(3)在语言环境中学ai的四声练习。
(4)说话或组词,其中要有ai的音。(几声都可。)
(5)学生尝试拼读音节。
(6)老师检查纠正。
(二)学习复韵母ei
师:你们同桌谁的力气大?咱们扳手腕比赛比一比,好不好?(学生扳手腕比赛。)
师:(喊加油)刚才听到小朋友憋足了劲,拉长声音都发ei的音。声音短一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韵母的发音。
1. 师写
师:比赛时,嘴里喊着ei,是不是能给自己加点油,增加一点力气?
刚才谁胜了?咱们再来一次,这会看谁能赢?可别忘了喊ei,给自己加油。
2. 看图,谁说说怎么利用图来记住音和形?
3. 教发音方法
师:与ai的发音方法相同,先发e,再滑向i。学生练发音。
4. 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四声练习。
5. 拼读右面的音节,说含有这些音节的`词或句。
(三)学习复韵母ui
1. 打电话的小游戏
师:小朋友都会打电话吧?下面开展打电话的游戏(伸出大拇指和小指作电话状放在耳朵上。)
师:丁呤呤,电话铃响了,小朋友接电话。(喂,你好,请问您是谁?)
师:我是妈妈。
生:您有事吗?
师:没什么事,想问你这一班学了哪几个复韵母?
生:我们学了ai ei。
师:还有一个吧?
师:对,还有一个,你们已经会了,就是“喂”,板书ui。
2. 谁能利用图来记住复韵母ui的音和形?
3. 发音方法:先发u的音,接着发i的音,中间气不断。
4. 四声练习。
5. 说话或组词,其中有ui的音,
6. 师:快打电话告诉妈妈,一共学了三个复韵母ai ei ui。
7. 拼读音节。
(四)课中休息
六、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七、学写音节
1. 学生自己试拼音节。
师:哪些词句含有以上三个音节的音?
2. 指导书写。
3. 读儿歌,找出会拼的音节。
八、小结(和学生一起总结)
师:这一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三个复韵母,(学生接:ai ei ui)会拼读了很多音节,还会写了三个音节(学生接:ai ei ui)。小朋友又学了好多知识,祝贺你们。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小珊迪》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讲述了一个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孤儿的感人故事。是一篇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先令”“便士”“请求”、“乞求”)。
2、让学生主动参与、入情入境,在读中体验、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守信。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文字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学习小珊迪善良诚实 、守信用的好品质。
重、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读中理解词语,体验小珊迪生活的艰辛。入情入境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守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组词语(课件出示:善良、美丽、富有、诚信、机敏、才学),请齐读。你喜欢哪个词语,希望与哪个词语相伴一生呢? 今天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名叫小珊迪。相信我们学习了小珊迪的故事后,大家会有所启发的。
现在,我摇身一变,变成了小珊迪,来到你们中间,请你们来亲切称呼我好吗?你们知道了我的名字,现在请你们用小手和我一起来写我的名字好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把字音读清楚,把句子读通顺。
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4课,让我们读一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注意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边读边思考,初步感知小珊迪的可怜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呢?读过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三、精读课文,具体体会小珊迪的可怜,感悟人物形象。
师:看同学们谈得这么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个故事感动了。你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文中是怎样描写他的?
交流找到的句子。
1、感受小珊迪的“寒冷”。
课件出示:
a、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儿,他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冻得通红。
b、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儿,他身上只穿一件单衣,小脸冻得发青,脚冻得通红。
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指导朗读:这段外貌描写让你感受作者对小珊迪怎样的感情?请你带着这样
的感情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2、感受小珊迪的“饥饿”。
a、又冷又饿的小珊迪开始卖火柴了,他是怎样推销自己的火柴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来读一读小珊迪卖火柴这一部分,用波浪线画出小珊迪的话。
b、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小珊迪的四句话,学生自由读,体会一下他为了一便士是怎样请求的,又是怎样乞求的?
出示练习:请求 恳求 乞求
面对小珊迪的初次( ),我和同事拒绝了。
面对小珊迪的再次( ),我决定明天再买。
面对小珊迪的再三( ),我答应马上买火柴。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四次语气,一次比一次着急,一次比一次可怜。 读的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乞求”和“纠缠“两个词语。
c、师生分角色朗读珊迪卖火柴部分.
3、过度:
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他拿走了我的一个先令后却始终没有如约而至,这勾起了我很多的遐想:我猜想(生接读)——“我猜想,可能上当[dàng]了。但是当我想到那孩子的'面孔,想到他那流露出的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4、由文本展开联想,体会小珊迪的可敬
师:可是小珊迪却真的没有把找回的零钱还给那位先生,没有如约而至,究竟发生了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再去读读课文。
汇报。
指导朗读:“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到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
5、展开想象的翅膀。
同学们,你们能和老师一起回到那故事中去吗?让我们一起我看一看在小珊迪回来的路上,究竟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学生汇报想想内容)
6、体会作者的情感,丰富小珊迪的形象
a、观察图画,展开联想,激发对学生的同情心。
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张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想一想推开小珊迪家破旧的房门,你们看到了什么?
b、带着你自己的情感,用心地读一读,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下小珊迪在生命垂危之时那奄奄一息的声音在说些什么吧?
c、指导朗读:“我换好了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都断了,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
d、感受小珊迪的形象。
同学们,此时此刻,小珊迪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生自由交流后教师小结:
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让弟弟找回那四个便士,他是那么的诚实;难道他真的不需要钱吗?的确,珊迪非常需要钱,可他没有留下不属于自己的钱。躺在床上的小珊迪就要死了,可他此时最牵挂的却是弟弟今后的生活,多么善良的孩子啊!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这个可怜的孩子死了。(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故事中,这位卖火柴的先生曾作出这样的判断: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____________人。
三、课堂小练笔:
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小珊迪。同学们,听了小珊迪的故事,你一定有话想说,是吧?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四、结课
正是小珊迪的诚实换来了一个陌生人的信任,正是小珊迪的善良赢得了一个陌生人的尊重,正是小珊迪的守信实现了他的心愿,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吧,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那样我们的社会会变得更加美好。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最后我们用自己最响亮的声音为小珊迪送行吧!起立:“小珊迪,再见!”
板书:
小珊迪
饥寒交迫:又薄又破 又红又肿
饥饿:不惜降价卖火柴
诚实:生命垂危时不忘还钱让弟弟送来
善良:深切关心弟弟的今后生活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⒈明白随意即席采访的意义及学习随意即席采访的方法。
⒉明确随意即席采访的方法及技巧。
⒊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和礼仪水平。
教学设计:
一、激趣入题,明确要求:
⒈出题激趣:当你需要调查人们对世界足球赛的态度时,该怎么办?
⒉入题:就要走上街道去询问,那就要去随意采访。板题。
⒊提出要求:根据不同人物采用不同语气,运用不同问题进行采访。
二、讨论明法,学会采访。
⒈出题讨论:⑴即席采访应怎样选择对象?⑵在采访前、中、后应采用什么不同的语气?⑶应该怎样问题?
⒉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⒊方法:⑴选择对象要注意全面性、正确性。⑵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称呼,不同的语气。⑶问题要小,不断变换问题角度。
三、示例采访,巩固方法。
⒈出题:调查人们对青阳建设的看法。
⒉小组讨论,学习采访。
⑴⑴选择对象。为了调查某个问题,首先要选好对象。一要注意对象的全面性,对象选择中要有老、中、青、少或工农商学兵;二要注意对象的正确性,要选择愿意接待你采访的人,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
⑵选择语气。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称呼,不同采访时间,选择不同的语气,开头运用征求意见的语气。如:“叔叔,我能问你个问题吗?”中间可运用协商的语气,讨论的语气。如:“你这个意见很好,还能具体说说吗?”“你认为进吧有好处吗?那你专门去吗?有同学迷上了吗?”“你看进吧,应注意什么问题吗?”而且,采访时根据情况,要掌握好火候,达到目的,对别人总要表示感谢。如“谢谢你的'合作!”“打扰你了,谢谢!”
⑶提好问题。提问题要小,让人感到容易回答,抓住采访人感兴趣的进行提问。逐步增加问题容量,在采访中,要不断提问的方法。更换提问的方式,如上面的提问。⒊
注意点:态度要好,采访者要有准备,不怕碰钉子,不怕别人笑,始终保持微笑待人,宽容大度的心态,这样才能完成采访任务。
四、大组交流,评选最佳。根据不同采访内容,选择不同对象在小组进行现场模拟即席采访。并相互评议,推派代表参加全班展示,并评出最佳记者。
五、布置作业:(1)调查人们对教师节的看法。
(2)调查人们对青阳建设的意见。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背景知识】
1、这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散文。课文描述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课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4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晚饭后划船去游玩。第二段(第5~9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第10~13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作者不由得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感慨。
2、这篇课文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特别是通过联想写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应当继续训练学生分辨事物和联想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读1个生字。
2、能说出我们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
3、懂得这棵大榕树为什么是鸟的天堂,并能把理由简要地写出来。
4、感受大榕树的奇特美丽,是鸟的天堂;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鸟的天堂的奇异景象,写出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
2、理解课题:
⑴ 天堂原来指的.是什么?
(原来指人死后灵魂住的极乐世界,这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现在一般用来比喻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
⑵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
⑴ 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⑵ 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答案。
3、默读课文:
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分段的依据。
(按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来分,分成两部分,也可以把出发和离开单独列出,全文分成四段。)
4、深入阅读课文第一、二大段,着重分辨第二大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联想,起什么作用。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3、比较句子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⑴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⑵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课文用了短句,读起来更有韵味。
4、我们陆续跳到一只船上。其中的陆续能不能换成继续?
(比较词语意思:陆续──继续。陆续表示一个接着一个。)
5、读句子:
说说句子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幻灯片出现:
船平静地在水面流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果划动。
(都是作者看到、听到的,是作者的见闻。)
6、第4自然段的三个句子,次序能不能换?为什么?
(不能,课文是按水面、船、桨由远到近地写的。)
7、小结:
这一段具体描写黄昏后美丽的景色和幽静的环境。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录音,思考:
这一段写的是作者第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情景?看到了什么?
2、这是一棵榕树还是几棵榕树?从哪里看出来?
3、默读第8自然段,用( )划出作者的见闻,用 划出作者的联想。
全班讨论、交流。
重点句灯片出示:
⑴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⑵ 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地是湿的,大概涨潮时河水常常冲上岸去。
小结:有了这些联想,把树当作动物或人来写,写出了树的勃勃生机。
4、作者为什么要着重描写榕树的大和茂盛?
(这环境适宜鸟儿生活,使得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
使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还有哪些原因?
5、作者和他的朋友们这次经过鸟的天堂,有没有看到鸟?为什么?
6、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五、学习课文第三大段
1、听录音,思考:
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他见到鸟儿了吗?
2、指导学习第12自然段:
灯片出示:
⑴ 找到一对反义词。
(清静──热闹。)
⑵ 课文怎样写出热闹?读一读,完成作业本第5题。
⑶ 小结:
写了鸟的声、影、种类、动作,用了排比的写法,短小而节奏鲜明,读起来声音短促,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
3、作者写鸟多,用了哪个词来形容?圈出来。
(应接不暇,用在这里说明什么?)
小结:
这一段运用了先概括、后举例的写法。
4、配乐齐读第12、13自然段。
5、为什么作者这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那么多的鸟的呢?
6、归纳段意。
六、学习课文第四大段
1、指名读课文。
2、留恋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3、理解最后一句话:
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后一个不加引号?
(前一个鸟的天堂加上引号,表示特殊称谓,指的是那棵大榕树。后一个鸟的天堂是说大榕树适合鸟儿生活,鸟儿在这里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真像在天堂一样。作者用相同的词语,借助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对鸟的天堂的热情赞美。)
七、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
课前准备
1.蒲公英盛开时的录像片
2.本课的挂图和投影片
3.生字词的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出示填空:( )的草地
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进行口头填空。
2.自然过渡:这道题有很多种填法,同学们看了课文就知道了。
自读讨论
1.各自轻声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讨论填空答案,如:(金色/可爱)的草地
3.设疑: 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为什么作者称它为可爱的草地呢?我们继续学课文。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预习时画出的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合作,交流,力争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
3.反馈: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词语,带领大家一起读一读。
4.朗读展示: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站起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你对它的喜爱!
再读解疑
1.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呢?自读第一自然段体会。
a、观看录象,给以直观的感受。
b、引导想象:蒲公英盛开了,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衬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小鸟也来了,蝴蝶也来了,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和蒲公英柔嫩的绒毛。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指名交流。
2.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a、思考图中这两个孩子分别是谁,他们在做什么?轻声朗读课文后说一说。
b、你觉得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各自试读,指名交流。
c、大家喜欢这草地、蒲公英吗?请你对它们说一句话。
3.其实这草地并不是总是金色的,这里面的学问可不小!
a、自读课文说说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蒲公英色变的规律和原因)
b小博士讲座:有关蒲公英色变的规律和原因。
学生上台讲述
c、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作者是怎么形容这变化的?(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4.现在说说对这片草地几句贴心话。
第二课时
汇报成果
1.分小组总结汇报你的学习成果,你每小组可以任选一项进行汇报。题目如下:
a、多么有趣的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围绕有趣展开),因为草地上长满了这么有趣的蒲公英,所以这草地多么___________。
b、课题汇报:蒲公英的色变规律和原因分析。
c、画出你心目中的金色的草地,带上你的画向同学们介绍你喜欢的草地。
2.学生汇报成果,教师相机总结指正。
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例:而下加女,耍耍耍
扰添一撇,拢拢拢
衣服长肥,装装装
取字会走真有趣
3.指导写字
a、让学生观察生字的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c、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d、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e、巩固检查。
拓展活动
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的草地上去踏青,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草地,通过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你这次郊游所得。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欣赏李白的'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题。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㈠初读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师范度读,要求:正确、节奏
3、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㈡了解背景
1、初次释题
2、为何写“峨眉山月”
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
㈢理解诗句
1、交流自学情况。
⑴、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
秋——诗人远游是哪个时令?秋
师点拨:我们在记叙描写时一般会先介绍时间、地点等;因诗歌压韵需要倒置句末。(秋、流、州)
⑵、不理解的地方?
⑶、指导性交流
重点: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注意:只有顺流而行,才会有此感觉——月影随波、月影随六船——妙哉、乐事)
夜发——连夜出发。
向——(看插图理解)驶向。
君——对对方的尊称。“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舟”。作者的友人。
下——顺江而下。
一、二句:教师言简意赅地提问:“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可设计填空
㈣品味诗境
1、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想象诗人行船于平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已不再像故乡峨眉山月那么 那么 ,诗人感到?(惆怅迷惘)
⑶再次品题:峨眉山月歌。升华主题
“暗生 思月怀乡之情”、 “思君/不见/下渝洲。”
难怪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
㈤诵读师生评读
1、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秋:暗衬月色之美),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读:惆怅)
2、小组、男女生赛读
3、练习背诵。
三、延伸
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
四、作业
默写《峨眉山月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