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9 07:50:4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优选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优选3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2、能熟练地复述故事。

  3、能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在学习中正确地运用。

  【教学重点】

  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正确地运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运用“胸有成竹”。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让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掌握其用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讲成语故事:

  小朋友,你们一定听说过许多的成语故事,你能给同学们讲一讲吗?

  2、师小结并导入:

  小朋友们刚才讲的成语故事很有趣,今天,老师要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个新成语,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38页。

  二、初读成语故事

  1、学生自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2、小组交流:

  读了这个故事,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你能不能在小组内将故事复述出来?

  3、班上交流,并让学生复述这个成语故事。

  三、再读成语故事,理解它的内涵。

  1、让学生默读成语故事,边读边思考:

  ⑴ 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⑵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⑶ 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句话来理解?

  2、小组内交流自己学习的结果,如果不理解的,就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或向老师请教。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⑴ 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因为文与可经常去观察竹子,看它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的变化,总之,文与可对竹子非常熟悉。

  ⑵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第三段话中,猫把那幅当成真的了,并把它抓着玩。

  ⑶ 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段话来理解?

  最后一段。

  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最后一段,并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理解。

  引导学生说出“胸有成竹”的意思。

  (指画画时,胸中有现成的、完整的竹子,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

  四、拓展运用

  1、过渡:

  刚才同学们理解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这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运用它,下面我们就看看同学们是否真的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

  ⑴ 师举例:

  小明平常学习很努力,再加上他在期末前认真地复习了,所以,在期末考试时,小明是胸有成竹。

  ⑵ 学生举例,进一步体会”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作业

  1、让学生用这个成语说1~2句话。

  2、课后将自己喜欢的成语积累下来,写在积累本上。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3、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爬山虎(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爬山虎的脚》,谁能够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的?

  (爬山虎的叶子和脚。)

  2、通过对一、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叶圣陶爷爷描写的爬山虎的叶子很美。

  3、结合这张图片,文中描写叶子的美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颜色美、排列美、动态美)谁能够挑战一下自己,背背有关颜色美、排列美、动态美的句子呢?

  (指名背)

  4、背得真好。下面就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些优美的'句子。

  5、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铺得那么美,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本文的重点──爬山虎的脚。

  二、学习课文三至五自然段

  1、先默读三至五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颜色、怎么爬的。)

  2、投影爬山虎(实物),根据课文内容大家一齐边指边说,通过观察实物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爬山虎的脚的。

  3、作者是怎么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呢?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注意比喻句,作者把每根细丝比喻成蜗牛的触角,写得非常逼真。)

  4、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动画。

  (指名上台说。)

  5、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6、女生读第三自然段,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作者准确、生动地用词。

  7、那到底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呢?请男生读第四自然段,读的过程中想像一下,并且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的词语。

  8、指名读。

  9、师根据课文内容边说边演示。

  10、抓住这几个准确、生动的动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并用手演示。

  11、一起演示。

  12、就这样,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就这样,我们才会看到一大片的爬山虎。但是如果把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

  13、那作者又是怎么知道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爬的?(通过亲自观察)由此我们又可以看出作者怎么样啊?(观察认真、细致、有耐心)

  14、齐读。

  15、那是不是所有的爬山虎的脚都紧紧地巴住墙壁?(不是)那没触着墙的脚怎么样了?(一个小组读第五自然段)

  16、触着墙的爬山虎怎么样啊

  17、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爬山虎的脚很牢固的?(相当、休想)你能不能用另外的词语来代替它们?(非常、别想)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能很快地爬满高墙;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不怕风吹雨打,牢牢地巴在墙上。此时此刻,你觉得爬山虎的脚怎样?你想用什么词语赞一赞它?(神奇)

  18、齐读。

  三、引导发现,发散思维,总结写法

  1、学了这课,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观察细致,要抓住特点观察,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事物。)

  2、生活中,肯定也有你们喜欢的植物。那你发现哪些植物充满神奇呢?四人小组说说这些植物的特点。

  (学生说)

  3、既然我们想学习叶圣陶爷爷,那我们就拿出实际行动来,向他一样亲自去仔细地观察一种植物。同学们的手里都有一张登记表,请把我们每一次的观察都坚持登记好。相信经过同学们的努力,也可以象叶圣陶爷爷一样,有惊奇的发现。

语文教案 篇3

  一、 导入:圣诞节快到了,上周五布置大家回家制作贺年卡,不知做得怎样了。有做得的没有,请拿出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用了什么材料来做。先做什么然后再做什么,画上什么图案,涂上什么颜色,写上什么祝福的语言,准备送给谁,代表什么心情。(学生面露窘色,低着头没有做声,有一个学生说了,老师我们回家就没有时间了,家务很忙的。还有学生说,我不知道什么是贺年卡。有学生还说不知道什么是圣诞节。)

  情况很糟糕,我完全没有想到学生会说不知道圣诞节的.,更没有想到学生没有完成制作贺年卡的。

  二、 动手制作:

  没有人做来,是吗,不要紧,我们现在来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东西。有人会折叠纸飞机吗?会。哦,还会折叠什么?

  大家拿出一张纸来折叠你最拿手的东西

  (学生拿出纸了折叠自己最拿手的东西。)

  老师巡视,提醒学生不要浪费纸张,不要乱丢垃圾,记住折叠的步骤。)

  三、 口头训练:

  1、(随意指名一个学生回答)这个飞机是你折叠的吗,太漂亮了,你能教教我们是怎么折叠吗?好,站起来,说说。

  教师在旁及时指导、梳理:先找一张纸,什么样的纸?有多大张?软的还是硬的?。第一步先折哪里,为了讲述方便,可将纸设为左右、上下。

  第二步。

  2、大家试一下,会折了吗

  3、我们学习手工制作有什么好处呢,大家想想。(学生回答:可以锻炼我们的手指使之更灵活,可以放松和锻炼大脑,调节我们的学习,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

  4、也可能有不好的方面,会是什么呢?(学生:浪费纸张,破坏环境卫生。)

  四、学写作文:

  1、明确题目:都会做了。好。我们要把制作的方法告诉不在这里的人,怎么办。打电话,写下来寄给他。那就得把折叠的步骤写下来。这是我们这一节课的第二个任务。来,,看看怎样写。先明确题目 题目叫什么?

  2明确小制作的写作方法

  先总说后分说,总说部分先说要做什么,有什么重要性,意义;分说部分介绍制作步骤 , 还有的注意事项.。说明方法

  3、语言要准确,也可以生动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掌声》教案11-20

语文《景阳冈》教案02-09

语文长征教案02-09

语文的教案【推荐】03-07

语文上册教案03-05

语文《养花》 教案02-13

语文草原教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