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0 10:15:3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8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注意左右结构字的摆布,认真书写两个带有新偏旁的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长句子的朗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板书:蘑菇

  会读吗?读音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呢?

  2. 出示插图二:兔妈妈拿出蘑菇奖励小兔

  问:谁手上拿着蘑菇?她拿出蘑菇干什么呢?

  3. 板书:奖品

  认读生字:“品”

  4. 过渡:对呀,这是兔妈妈给兔宝宝们的奖品,那么这蘑菇到底该奖给谁呢?(板书课题)读一读,读出疑问的`语气来!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 读好书。

  过渡:老师今天也要给读好书、写好字的小朋友奖励。有信心吗?下面就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喜欢读的地方也多读几遍。

  2. 学生自由读课文。

  3. 检查生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练习 提着篮子 参加 比赛 乌龟 跑不过 奖品 冠军

  (2)指名认读,交流读音注意点。(前后鼻音、边音鼻音)

  (3)做小老师领读。

  (4)火眼金睛找生字:小朋友们找找看,知道那些是生字吗?快速找出来,多读几遍。

  (5)记忆生字笔顺。

  4. 检查两会字读音。

  (1)第一自然段两会字比较多,能将第一自然段读正确了就更棒了,试试看,注意其中绿线格内生字的读音。

  (2)指名读。

  (3)同桌互相检查。

  (4)去拼音读。

  (5)找出两会字连读。

  5. 出示:得意地说

  (1)这里面两个多音字能找到吗?

  (2)你什么时候得意过呢?注意表情来读读看!

  三、整体读课文,找出对话

  1. 这个故事中,小兔子们和妈妈的对话很多,小朋友们能找出哪些是兔妈妈说的话,哪些是小兔们说的话吗?

  2. 同桌练读讨论。‘

  3. 指名交流。

  4. 分小节练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规范书写。

  1. 出示:练 提 加 比

  (1)发现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2)在书写的时候注意宽窄,谁来说说看!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2. 出示:参 军

  (1)这两个字有我们新学的两个偏旁。

  (2)分析结构认知。

  (3)练写生字。

  (4)反馈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体育、操场、满头大汗、讲解、一拐一拐、不好意思、回答、感动、连蹦带跳、感激”等词语的意思。

  2、能照样子,给句子加上合适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能看图复述图意。

  4、通过学习,知道赖宁苦练跳绳是为了学好体育,锻炼身体,努力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课文的第2-3段是教学的重点,应抓住课文中“满头大汗、一拐一拐、不好意思、脚肿、连蹦带跳、感动”等重点词语的理解,从中体会赖宁勤学苦练的精神。指导学生利用插图和重点词复述课文。

  2、难点:(1)词义辨析:感动和感激(2)教学学生要学好所有功课,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片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操场、一拐一拐、连蹦带跳”的意思。

  2、通读课文,初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学跳绳?他是怎么学跳绳的?

  2、学生汇报后,教师简述赖宁事迹。

  二、学习生字新词的读音。

  1、出示带有生字的新词,请学生各自拼读生字的读音。

  2、交流自学情况

  3、开小火车认读生字、词语。随机理解“操场、一拐一拐、连蹦带跳”的意思。

  (1)用句式理解“操场”:什么时候,我们在操场上干什么。(从操场的作用理解操场的意思)。

  (2)请学生用动作“一拐一拐、连蹦带跳”的意思。

  4、练习巩固:课后练习2、3(校对)

  三、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好自然段,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理解体会赖宁苦练跳绳的重点词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赖宁是怎样苦练跳绳的?培养学生把问题回答的清楚、完整。

  (3)比较句子,史学生懂得运用恰当形象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齐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二、教师简述这节课的目标:学习课文1-3自然段,重点学习赖宁是怎样苦练跳绳的。

  三、学生默读第一段,思考:赖宁上小学时,学习情况怎么样?学生汇报后,教师请学生说一说:我们要学习哪些功课?赖宁的工科学的怎么样?从中理解“功课”和“其他......只有......”的意思。

  四、为了学好体育,赖宁是怎么刻苦练习跳绳的?带着问题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边听边划:这段话共有几句话?哪一句写了赖宁刻苦练习跳绳?

  2、出示第3句

  (1)齐读,说一说,那个词语写出了赖宁学跳绳很刻苦?为什么?

  (2)比较句子体会用上“满头大汗”有什么好处?(可以形象的表现出赖宁苦练的行动;又使学生初步懂得加上适当的词语可以把句子写具体。)

  3、第4句写了什么?(老师帮助赖宁学跳绳。)

  4、自由读第2段,说一说:这段话写了赖宁在什么地方怎样的苦练跳绳?

  五、默读第3段。

  1、边读边划:从那些句子中可以看出赖宁在家中也苦练跳绳?

  2、学生汇报后,齐读第1句和赖宁的话,出示句式说一说:因为(),所以他走路一拐一拐了。

  3、郭老师是被赖宁什么精神感动了?(勤学苦练、不怕苦、不怕累、肯下苦功夫)

  4、教师针对赖宁的.精神进行品德教育。

  5、指导朗读对话,注意郭老师奇怪的语气和赖宁不好意思低声回答的心情。

  6、齐读第3段,说一说:这段话写了赖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的苦练跳绳。

  六、齐读2、3段。说话训练:赖宁是怎么苦练跳绳的?

  (各自准备--指名说,反馈评价--同桌互说)

  七、教师小结。(结合2、3两段课文,教育学生学习赖宁肯下苦功夫,勤学苦练的精神。)

  八、练习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4段。

  (1)理解“感激”、辨析“感激”和“感动”。

  (2)通过朗读,体会赖宁获得好成绩的喜悦心情。

  2、正确朗读课文。看图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齐读课文2-3段,说一说: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4段。

  1、指名朗读,边听边思考:赖宁苦练跳绳,结果怎样?哪个词写出了他很高兴?

  2、比较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1)齐读两句话,找出不同点。

  (2)讨论:加上“连蹦带跳”和“感激”有什么好处?

  (3)“感激”换词理解。(课换成“感谢”)讨论:“感激”能否换成“感动”,为什么?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那句话。

  3、赖宁为什么能在跳绳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口头回答

  4、教师小结:

  只要勤学苦练,肯下苦功夫,学习才会进步,成绩才会提高。

  三、齐读全文,有感情。

  四、看图复述课文,教师提示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结合半数,用自己的话把赖宁学跳绳这件事说一遍。(各自准备,指名说,评价。)

  五、总结全文。

  以来宁学跳绳这件事中,你觉得应该向赖宁学习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六、练习:选词填空。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树木对于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具准备:

  挂图、录音、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春天已经悄悄来到了,看,我们的黑板报就在向我们传递着春天的讯息呢!你想到了哪些关于春天的词语呢?(春光明媚、春寒料峭、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柳暗花明、草长莺飞、莺歌燕舞、万紫千红、花团锦簇、花红柳绿、姹紫嫣红、满园春色、含苞欲放、柳绿花红、鸟语花香、百花齐放 )

  2、是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植树的好季节(板书:植树)知道我国的植树节吗?(3月12日)在那一天,许多人都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去植树,其中也包括我们少先队员,他们迎着和煦的春风,迈着轻快的步伐,相互喊着:“走,我们去植树”。(出示课题)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思路。

  1、这是一首诗歌,共6小节,有信心读好吗?(指名分小节读,注意正音,同桌读)

  2、读得挺流畅的,不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听要求:(1)、一小节一小节地认真读文,想想每小节都写了什么。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作上记号。(2)、尝试给课文分段。(生自由读文)

  三、组内交流,概括段意

  1、说小节的意思

  2、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讲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的活动。(春日去植树)

  第二段(3—5)讲植树的重要性。(植树好处多)

  第三段(6)表明少先队员植树的决心。(号召多植树)

  3、分段读文

  四、精读第一段 理解内容

  1、看看课文插图:观察三位少先队员的动作表情,猜猜他们当时的心情。(愉悦、自豪、激动)

  想想他们都会到哪些地方植树?文中是怎样写的?读好四个词语(板书:滩、渠)关注省略号。

  2、、我们就应该带着这样的感情读好第一段。(指名读)

  3、读文的过程中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和煦”(与照比较)伴随金色童年的……

  4、全班齐读:读出轻快、有力的语气,读出少先队员的蓬勃朝气。

  五、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课外采蜜:搜集关于树的古诗、对联、成语、谚语或者歇后语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教师引导背第一段

  二、组内交流,学习新知

  1、是呀,一棵棵青翠的小树,将和少先队员们一起茁壮成长,变成参天大树,带给人们绿色。同学们,在读课文时,你有没有发现文中出现了好几次“绿色”这个词语,找找有关的句子读读吧。

  2、交流:绿色的工厂 绿色的希望 绿色宝库(板书)能读懂他们的含义吗?

  3、学习“绿色的工厂”句子。

  (1)、指名读第3小节

  (2)、绿色的工厂指什么?(树木在光合作用下会放出氧气,净化了空气。就像一座“绿色”的工厂。)

  (3)、体会比喻用法的妙处。

  (4)、小结:植树的`好处

  4、植树还有什么好处呢?读第4小节,并概括。理解“染”你种一棵树,我种一棵树……每个人都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以份微薄之力,总有一天,我们能染率祖国的版图,为大地披上一件绿色的衣服。

  5、学习“绿色的希望”

  (1)、理解“绿色的希望”指什么?实指小树,虚指美好的愿望,即希望祖国山清水秀。

  (2)、理解“风沙乖乖点头”说说植树的好处,土地沙漠化、鸟儿等动物因失去家园而日渐消失等问题是当前世界所面临的难题,而植树造林却可以解决这些难题。于是种下一棵树,也就等于埋下了一个愿明天的世界更美好的愿望。

  6、学习“绿色宝库”

  (1)、表明了植树造林对人类有巨大的好处。

  (2)、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三、朗读背熟

  1、联系课文内容,(结合板书)说说植树的好处。

  2、植树造林是造福子孙万代的千秋大业,我们国家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号召全民植树。同学们不仅要积极响应还要动员其他少年朋友。怎么动员呢?这首诗就是的动员材料。现在我们一起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能背的就背。

  四、课后总结

  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用你的微薄之力,为世界增添一份绿,集大家共同的力量,还地球一件绿色的衣裳。

  五、拓展延伸:

  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

  板书设计:

  1、走,我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健康、幸福

  增添新绿——染绿祖国

  绿色希望——沙退鸟舞

  绿色宝库——建设“四化”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简析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云南丽江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三、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四、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有关资料。

  2、按课后思考题以及“指南针”的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五、教具准备:课件或挂图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胡杨的图片(录像),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胡杨有什么特点。

  二、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难度的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独生字,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谈对胡杨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学习1、2、3、4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它生长在塔里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九、三千八百平方千米)

  (2)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坚忍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深达二十米、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和词句:穿透去寻深深植根不怕……不怕……

  (3)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语:屏障芸芸众生句子:它们……让给……,让给……,让给……而将……留给……

  (4)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悲壮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句子:①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②它们生前……死后……

  3、引导学生理解写法。

  (二)理解胡杨的过去和现在。(学习5、6自然段)。

  1、指名朗读5、6自然段。

  2、胡杨的过去怎样?

  3、胡杨的现在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胡杨也有哭的时候……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2、现在的胡杨怎样?

  二、继续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我的希望和信心(学习7、8自然段)。

  1、我祈求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我站在……哪怕就三天)。

  2、我坚信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胡杨的精神还在……将被激励)。

  三、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四、拓展(课后☆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解题〕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作者为川端康成。故事发生在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的轮船上。一位贵夫人要领养一对穷夫妻的孩子,并答应给一笔可观的酬谢。初始,为生活所迫的穷人把大儿子交给贵夫人领养。后来又三次反悔。最后一个孩子也没放手。贵夫人也被感动了,把那笔酬金送给他们作为做生意的本钱。故事诠释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名言,深情地赞颂了无比珍贵的亲情与关爱他人的品格。

  〔结构分析〕

  故事共19个自然段,依发生、发展与结局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讲贵夫人要领养穷人的孩子。先交代故事的主人公———贵夫人与穷人。贵夫人很富有,但却无子嗣;穷人很穷困,却有4个儿女。贵夫人产生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的念头,穷人答应了。这是故事的发生。

  第二部分(第8~18自然段),讲穷人一开始答应了贵夫人领养孩子的要求,后来却反悔的过程。穷人先把大儿子送给贵夫人,继而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接着用小女儿换回二儿子,最后把小女儿领回,决定一个孩子也不放手了,退还酬金。这部分生动地描述了穷人在获得金钱与保持亲情之间的矛盾心理。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19自然段),写了穷人夫妇最后的决定,一个孩子也不送人。贵夫人也深受感动,把酬金送给穷人当做做生意的本钱。这是故事的结局。

  〔语意理解〕

  “轮船从神户开往北海道。”

  “神户”,日本第二大港(次于横滨)和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北海道”,日本的一级行政区和第二大岛。从神户到北海道直线距离约长1000千米以上,从海路乘船更远,需几天时间。因时间很长,本故事反复曲折的情节才能展开。

  “当船驶出濑户内海时,聚集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着华丽、年近40岁、气质高雅的贵夫人格外引人注目。有一个老女佣和一个侍女陪伴在她身边。”

  “濑户内海”,日本本州、四国、九州三岛间的内海。与太平洋和对马海峡相通。它是日本近海航运的要冲。神户是濑户内海北岸的港市。从神户到北海道须先驶出濑户内海。“甲板”,轮船上分隔上下各层的板,本文指船最上面的一层板。乘客可以在上面观望、散步或作其他活动。“华丽”,美丽而有光彩。“衣着华丽”,本文指贵夫人的穿戴漂亮、贵重。“气质”,指一个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如活泼、直爽、沉静、浮躁等。“高雅”,高尚,不粗俗。“注目”,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女佣”,女仆人。“侍女”,有钱人家雇用来使唤的年轻妇女。“女佣”和“侍女”都是有钱人雇用的做服务性工作的人。这两句描绘出一个十分富有、颇有教养的贵夫人,这为下文迫切要领养子提供了条件。“年近40岁”仍无子嗣,才知道自己不可能生儿育女,只能领养;十分富有,才领养得起;“气质高雅”,才知书达理,才可能有后来的对穷人关爱的行为。

  “父亲抽泣地说:‘对不起。昨晚我们一夜没合眼,女儿太小了,真舍不得她。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狠了。我们愿意把钱还给您,请您把孩子还给我们。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

  在送养孩子这件事上,穷夫妻前后三次反悔。每次反悔都找出了不同的理由,这段话是第三次反悔时父亲陈述的理由与解决办法。第1句是表示歉意,反映父亲很有礼貌。第2句解释领回小女儿的理由:孩子太小,舍不得。第3句进一步说明,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表现出做父母的心太狠了,这是用批评自己的方式表达不忍割舍亲骨肉的情感。第4句提出解决办法:退还酬金,领回孩子,即解除领养与送养的口头合同。第5句表白不送养孩子的决心,宁肯一起饿死,也不送养孩子。经过三次反复,这对夫妻终于明白了,送养孩子,表面看似乎减轻了经济负担,得到了金钱,但却背上了“情债”,父母的良心将一辈子受到谴责。得到一笔大酬金,可以生活一段时日,但这是以父母永远心痛为代价的。“一夜没合眼”,足见他们对这件事经过了反复思考,权衡利弊,认识到送走孩子,得到酬金,这简直是一笔可耻的交易。所以最后选择了全家生死永远在一起,这样虽苦犹乐,生活重压远不如精神重压可怕……这段话揭示了故事主题的一个方面:赞美了父母对子女的爱。

  “都是我不好。我虽然没有孩子,可理解做父母的心。我真羡慕你们。孩子应该还给你们,可这钱要请你们收下,这是对你们父母心的酬谢,当做你们在北海道做生意的本钱吧!”

  这段贵夫人对穷夫妻说的话,宣布了对领养孩子与送养孩子事件的最终解决办法。贵夫人自我检讨,不该引发这件令人伤心的事。接着阐明对父母怜爱子女的理解。再接着赞扬父母那博大、深沉的亲子之情。最后提出具体解决办法:退回孩子,酬金照旧留下。贵夫人的解决办法,表达了她对穷人的关爱。当然这也是在穷父母的浓重亲情的感召下产生的结果。实质上是借贵夫人之口说出了世上稍有同情心的人对这件事的态度,也表明了作者对这件事的处理态态度———出现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同时也揭示了故事主题的另一方面:关爱他人是高尚的品格。

  〔写作特点〕

  1.人物对话的表现力。

  本文大量地记叙的人物对话,起到了表达人物情感,推动事件矛盾冲突发展及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本文没有大量铺展事件的发展过程,也不去写人物的内心与行动,而是着力记叙了人物的语言,用人物的语言来反映人物心理,揭示故事主题。作者写了老佣人与穷人的对话,既简要地介绍了穷人与贵夫人两个家庭的家境,又议定了领养与送养的口头合约。以后写穷夫妻三次反悔的过程,也都凭借对话。特别是最后两段对话,在情节发展上交代了事件的结局,主人公在金钱与亲情权衡的最后选择,有力地表现了文章赞美亲情重于金钱这一主题。

  2.把事件锁定在特定的时空中。

  故事发生的场所是特定的———轮船上。议定领养关系是在船的甲板上,以后送大儿子、换大儿子、换二儿子、领回女儿都在贵夫人的客舱里。故事的时间是特定的———乘船的几天中,第一天议定领养与送养的关系,送大儿子给贵夫人;第二天清晨,用二儿子换大儿子;第二天傍晚,用小女儿换二儿子;第三天上午领回小女儿。在这个特定的空间中,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发生了这么一件震憾人心的'事情,这些巧妙的安排,足见作者概括生活组织材料的功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父母对孩子爱的情感。

  4.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当有人要领养穷夫妻的孩子时,他们内心的痛苦。他们同意领养出于被贫穷逼得不得已,并不是不爱孩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建议本课采用默读体会、对话朗读或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要以读促理解。

  1.导入新课。

  可以让学生简单说一说父母对自己的爱或你心中的父母是怎样关心你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文。

  2.默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内容。

  要让学生充分默读,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或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也可以说一说读完这篇文章的体会。

  3.再默读或自由读文,讨论汇报。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以下问题:一是这对穷夫妻起初为什么忍心把孩子送给贵夫人,是他们不爱孩子吗?是冷酷吗?不是。是为贫困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二是这对夫妻几次调换送人的孩子,说明了什么?最后又停止了这种做法,说出了“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又说明了什么?围绕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理解穷夫妻的做法是不得已,他们还是爱孩子的,送出哪一个也舍不得。所以最终选择了不送走,一起受穷。

  对故事中的贵夫人也应该全面评价,她开始想领养孩子,是出于富人的自私,认为有钱没有办不成的事。经过与穷夫妻打交道,最后也被他们的父母心打动、受到了教育,转变了态度,对穷夫妻给以资助。她的做法也可看做是许多人(也包括作者)对穷夫妻爱子之心的认可和赞许。对以上问题的理解可以小组讨论后汇报。

  4.扩展延伸。

  说一说父母对你的爱,要举出具体的事例,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一写。

  资料

  〔川端康成〕1899年生,大阪人。1924年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科毕业,同年创办《文艺时代》。

  川端康成是新感觉派、唯美主义的作家。他写了100多篇短篇小说及大量随笔和文艺评论。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日本民族气息,贯穿着日本古典文学的纤细、感伤的情调和东方佛教的虚无色彩。他以丰富的感情、敏锐的感觉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世界,他的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浅草红团》系列、《山之音》等。1968年,他因《雪国》《古都》《千鹤》三部代表作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诺贝尔奖的亚洲人。1972年,川端康成逝世,终年73岁。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

  2.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描述自己熟悉的树。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歌声,非常动听,有小朋友唱的,有小鸟唱的,还有小蜜蜂唱的……就连杨树也会唱歌,而且非常美妙,想听吗?

  板书课题:指导“之”的读音和写法,学生书空。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指导说。

  三、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圈起来,想办法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生字并检查。

  3.全班交流识字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困难和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4.学生认读含生字的词句,检测认字效果。

  5.同桌互相读课文,达到读通读准。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或者感兴趣的词句与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学生读书。

  准能把自己读得最好的诗句读给大家听?根据学生读书情况,教师适当引导,理解:聊家常,悠闲。

  3.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4.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语文实践,拓展延伸

  1.你听过大叶杨唱歌吗?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师举例:“哗啦啦、哗啦啦,小宝宝,快来吧……”

  “老奶奶,头发白……”

  “我是一棵大叶杨,成天喜欢把歌唱……”

  2.同桌编一编,唱一唱。

  3.指导唱,评议。

  4、同学们,大叶杨是我们的朋友,其它的树也是我们的朋友,你能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吗?

  ①小组交流自己曾观察过的,比较熟悉的树;

  ②每组选一个代表全班交流;

  ③把自己说的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通过对下雨情景的回忆,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知识与技能:学生尝试各种雨滴的表现方法,了解雨中人物、动物等形象、动态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大胆的用线、色和剪贴画及动作等各种方法表现雨中的人和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生动地表现下雨时的各种情景。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初探雨声):

  播放雷雨天的声音

  师:刚才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生:下雨的声音

  二、揭示课题:下雨了

  (师板书下雨了学生跟老师用右手书空后齐读下雨了)。

  三、新授阶段(初探雨的形):

  1.雨景:

  师:下雨了,雨水洗刷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看,多美呀!

  2.观察雨、画雨:

  师:今天,雨娃娃真的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它就躲在这朵乌云后面,他还有礼物送给大家呢。

  看,什么躲在无语后面落下来拉?嘀嗒、嘀嗒、嘀嗒……

  要下雨了,猜猜雨娃娃给我们带来的是大雨还是小雨?谁来告送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雨线又细又少。

  师:滴答滴答下雨了,可不一定要下小雨,你们看雷公公带着许多乌云来了,这个雨大不大啊?

  大于真的来了,这根刚才的小雨有什么区别啊?

  生:又密又多。

  4、讲讲雨中的故事: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下雨的情景。(播放雨天的VCR)

  师:下雨了,讲一讲,在你的记忆力里有哪些难忘的瞬间?温暖的、开心的、激动的……

  5.我们和雨做游戏

  师:下雨了,我们穿上漂亮的雨衣、雨鞋……雨中,小朋友们都在做什么?

  生:撑伞

  生:穿雨衣

  生:穿雨鞋

  师:我们有没有在下雨天忘记带雨具的经历?

  生:有

  师:那你们会怎么办呢?

  生:到商店里躲雨

  生:快快跑

  生:用手抱着头

  生:用书包顶着头……

  师:这个办法真特别,你能不能来表演一下?

  (学生上台表演)

  师:你们表演的真好!雨越下越大,谁来表演一下在大雨中撑伞的情景?

  学生上台表演顶风撑伞的情景(教师模拟一些下雨的场景)

  师:小朋友的表演真棒!雨中人物的动态非常丰富,这个时候你在雨中看到了没带雨具的.人你应该怎么办?来你上台表演一些。(一个、两个、三个,一把雨伞你帮助了这么多个同学,这真是一幅最美的雨中情)

  6、走进大自然体验动物们感受

  师:同学们人们在雨中的情景说的好也表演的好,那么小动物们在雨中又是什么样子呢?

  师:下雨了!下雨了!

  小蜻蜓在抖水

  小鸟在戏水

  小蜗牛也找到了伞

  小青蛙用叶子做伞

  大象妈妈在为小象这与,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7、分析教材中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回答)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和小动物们是怎样躲雨的请大家翻开书。你喜欢书上的那幅作品,为什么?

  8、分组讨论尝试表现:(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用什么方法表现下雨了)

  生:(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决定画下雨了爸爸妈妈来接我回家的情景。

  生:我画在雨中帮助没带雨具的同学。

  生:画雨中大街上的情景

  生:我画下雨了小动物躲雨的故事。

  生:我们小组准备用彩泥来表现下雨了。

  生:我们小组准备用剪贴来表现

  生:我们小组准备用一首歌来表现下雨了。

  生:我们小组准备用动作来表现下雨了。

  ……

  四、学生作业:

  (自选喜欢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表现雨中的人和物(也可以两人或四人合作完成)。

  播放音乐雨滴,老师巡视指导展示行动有趣的作品。

  五、课后小结:

  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可以通过我双眼的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出来。只要小朋友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和尝试,就可以画出我们想画的一切,还有很多的好方法你们可以回家试一试。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听了王慧老师执教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很受启发。这节课从课题入手,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营造情感基调,理清文章脉络,抓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感悟,逐渐加深情感体验,悟出人生的道理。这节课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

  1、教给学生方法,授课思路清晰。

  在揭示课题后,王老师就出示自主学习的内容,告诉学生读书应会找要点,读课文,其他同学用书中句子概括,这就教给了学生把握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的一种读书的.方法,从而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让学生逐渐深入文本,加深情感体验。

  王老师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逐渐深入文本,加深情感体验。如在品读“看骆驼咀嚼”这一段时,让学生反复读,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者看呆了,这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于是王老师先让学生感悟骆驼咀嚼是多么有趣。想象出骆驼的上下牙交错的磨来磨去,吃得津津有味、全神贯注、悠然自得、其乐无穷,于是作者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跟着动起来。重点的句子让学生反复的读,在联想中理解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进入情境,感受到骆驼有耐力,有韧性,耐得住寂寞。

  3、把课堂放给学生,收放自如,营造良好氛围。

  王老师在整节课的教学中都体现了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理念,讲完“看咀嚼”部分,把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体会,然后交流展示。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在学习“谈驼铃”一部分,感受骆驼耐得住饥渴、寂寞后,从反复读中悟出在生活中要沉得住气,有耐性、忍性、韧性,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真是水到渠成。

  总之,王老师这节课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让我感受到了语文的味道,给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21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1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9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09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2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04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6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