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7 07:18:5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通用【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通用【3篇】

语文教案 篇1

课前透视

  本文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溢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学习培养同学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对小同学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同学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同学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同学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的朗读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发生浓厚的兴趣,发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地壳变化、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今天俺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怎样介绍的!(板题)

  〖对话平台

  一、初读

  1、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俺会认”的内容,引导同学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身已经认知了哪些字,是怎样认知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同学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身不懂的词语作一标志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同学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册”是平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识字能力是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引导同学交流识字经验,培养同学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写字

  1、出示“俺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同学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同学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

  如:“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启发同学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同学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观察、交流是写好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引导同学到板前范写难点字,激发同学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同学大胆尝试,向困难挑战的精神。相互交流与评议,促进了同学欣赏水平的提高。

  三、质疑

  1、快速读文,考虑: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

  这一环节,可有效地发展同学的问题意识,培养读书能力。解决同学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了解了同学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但要注意字词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当场解决,其他涉及课文内容的问题,可以简略处置,为下节课作准备。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回顾

  1、听写(指读)词语:

  地质队员 勘探 岩石 波痕 煤炭 认真

  奇怪 闪光 透明 宝藏 足迹 创根问底

  2、接读课文,引导同学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同学的读文情况。

  二、研读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得。

  问题假设:

  1、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2、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3、读了这本书,俺们能知道什么?

  4、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同学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看看从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如: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同学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理解。如:宝藏、刨根问底等。

  阅读是同学个性化行为,引导同学读中考虑,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突出了同学的主体地位。

  三、演读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角色选定。

  熟读对话。

  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

  2、朗读展示,师生一起评议,加强对话的朗读指导。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测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结合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的特点,组织同学进行角色扮演,进而深入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理,促进了同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演、创、猜”活动,也培养了同学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激发了同学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发奋学习的热情。

  四、写字

  1、出示“俺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组织同学观察其笔划、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范写同学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同学练写,师生评议。

  五、拓展

  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组织同学交流展示。

  2、安排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妙”展。

  课内外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同学兴趣地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勘探: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床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地质构造等情况。

  宝藏:贮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

  刨根问底:追究事情的底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问:你读过寓言故事吗?你能举例说说吗?

  小结: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言,讲道理。寓言就是用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寓言二则》,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齐读: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现在我们学习第一篇《揠苗助长》。板书:揠苗助长 (齐读课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圈画生词

  2、指读课文,纠正读音

  3、课件出示,认读生词

  三、细读课文,领悟寓意。

  1、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2、这个种田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是从那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课后读读想想

  理解巴望、焦急的意思

  3、这个种田人使用的办法好不好呀?为什么?

  4、课件出示: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呢?小组讨论、汇报。

  5、这个人的问题出在哪儿了呢?

  四、小结

  1、归纳、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2、我想对种田人说……

  板书设计:

  起因:想让禾苗长得快些

  揠苗助长 经过: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做事要遵循事物自身的规律

  第二课时

  一、课件出示,这幅图用哪个词语?

  1、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

  2、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

  2、课件出示(窜出来 树桩 撞死 锄头 庄稼 乐滋滋 )指名读,齐读。

  3、质疑:根据这个课题,你能想到什么? 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三、深读课文,明白寓意

  种田人守呀守,等呀等,结果呢?在文中找到画下来?

  汇报:

  板书:庄稼全完 野兔没来

  (一)研读课文,知道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

  1、田里的庄稼怎么会全完的呢?请你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把它用横线画下来。

  2、学习句子:从此他丢掉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1)自由读读句子,比较句子,看看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交流

  (3)朗读指导

  寓言的朗读和其它课文的朗读有点不一样,它就好像在讲一个笑话故事,听老师来读一读

  (4)小结:种田人整天什么农活也不干,也难怪,他的庄稼全完了!

  3、学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板书预设)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

  (二)研读课文,知道不能凭着运气生活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因为没有劳动,所以庄稼全完了,可是他整天都在傻等,怎么又没等到野兔呢?

  2、理解“窜”,“窜”是什么意思?笔直地向前跑,能叫“窜”吗?究竟怎样的跑才叫“窜”?(“窜”就是没有方向地乱跑)

  3、什么原因,野兔要这么慌乱地从树林里跑出来,四人小组想象野兔“窜”的.种种原因

  小结:你们刚才说的种种情况确实都有可能发生,但是因为这些原因,野兔每天从树林里窜出来就撞死的可能性大吗?

  4、种田人意识到这一点了吗?从哪里知道?能给 “乐滋滋”换一个词吗?

  5、朗读指导:想到今后每天都能捡一只野兔,种田人更是开心极了,你能把他心里想的这句话读好吗?指导朗读

  6、因为有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种田人便希望每天都能碰到这样的好运气,正因为有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所以从捡到兔子的那天起,他便一直坐在树桩旁傻等(课件: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一个星期后……一个月后……)每天,他就是在那儿撞上的运气,可直到最后,他还是没再等到兔子

  7、学到这儿,你又明白了什么?(板书: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三)现在,你想对种田人说些什么,请你把自己想说的话交流交流。

  小结:靠碰运气是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只有实实在在去做,才能有收获。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白捡野兔 高兴

  守株待兔 丢下锄头 幻想 别把偶然当必然

  再没捡到 一场空

  庄稼全完 愚蠢

  (五)课外阅读:

  公鸡真聪明

  公鸡在路上遇见了狼,狼暗暗高兴,心想:可以吃到鸡肉了。

  狼问:“好朋友,你上哪儿去?”

  公鸡说:“看朋友去。”

  狼问:“我们俩一起走好吗?”

  公鸡说:“怎么是两个?后面还有一只狗呢!”

  狼一听,赶忙逃走了 。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啦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三、读懂课文内容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啦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啦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

  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后来,当你终于遇到啦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

  (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啦,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啦几次?意思一样吗?

  质疑: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啦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真棒啊!啦不起!真厉害!......)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赞叹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义: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啦吗?(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啦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啦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啦吗?你将如何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诵读2──4句。

  7.而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当他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称赞)周围的人会怎么称赞呢?(琴艺高超、琴艺炉火纯青)

  8.这些赞美之声听多啦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渴望有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当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

  9.从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10.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啦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

  引导学生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啦。

  (子期死啦,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啦出来;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

  11.当你理解啦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12.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啦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啦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啦,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啦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风筝》教案11-14

语文优秀教案11-08

语文《咏柳》教案11-09

有关语文的教案12-07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养花》 教案02-13

语文草原教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