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汇总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 授课时间
二 课题:识字六
三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9个生字。
2 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四 学习重点:识字
学习难点:较流利地朗读
五 学习准备:音乐磁带
六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为主
七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讲一讲平时看到的认为美的或丑恶现象的例子。
2 引导归纳,谈话导入
(二)朗读课文
1 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学一学
(2)朗读展示,把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读给同伴听。
正音,评议
(3)引读课文,感受词语的意思及反义词的特点
2 再读入情
(1)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3)讲讲身边助人为乐的人和事。
(4)朗读单元引言
(三)指导认字
1 小黑板出示相关词语,认读正音
2 小组自学要求认识的字
3 交流识字经验,发现识字方法
(四)熟读课文,巩固识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巩固生字,会写8个字。
2 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树立关爱他人的感情。
四 学习重点:朗读
学习难点:朗读感悟
五 学习方法:朗读
六 学习准备:田字格小黑板,生字卡片
七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复习字词
1 抽读词语卡片,评议纠正
2 多种形式读词语
3 抽读其他生字
4 组词,扩展说话
(二)诵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
1 同桌读
2 自由选择伙伴读
3 读给伙伴听
4 自己小声读
边读边品位课文的思想和韵味
(三)指导写字
1 结合范写,观察字形
2 书空,描红,临写
3 展示,评议,提高
(四)扩展活动
收集反义词,试着组成几句对子。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读课文,想一想: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2.老师在读这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的认识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又有了哪些认识?
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 教材分析
习作七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引子,说明观察晴朗夜空的有趣现象,能激发有意思的想象。第二部分例文,介绍一位同学产生离奇想象后的文章,为自由表达提供了生动的范例。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范围和要求。
二.教学目标:
1. 能在观察夜空的过程中,产生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见闻,积累习作素材。
2. 能自拟题目,展开想象,编写故事,学会想象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重点:
1.把自己想象的内容写通顺、具体。
2.能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四 .教学思路设计浅析
《课标》指出:“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个理念,在设计这次作文教学时,无论开课还是写作前说话的训练,始终贯穿一个目标: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表达成为学生的心理需求,产生不吐不快之感。
从例文来看,这是一篇关于星空的想象作文。文章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带上作者的主观色彩。想象和联想,是表现作者主观色彩常用的两种手段。
(一)关于想象: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写作中,想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
2、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对未来进行想象。
3、大胆虚构,超越时空,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
(二)关于联想
与日常生活中自发、随意性、散漫无序的联想有所不同,在写作中产生的联想则有明确的目的,有由此及彼的清晰过程,能反映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并说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联想方式很多,常见有: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之间进行的同向联想;相反的事物之间进行的反向联想等等。善于想象和联想,离不开我们高尚的情操,离不开丰厚的知识和认真的思索,更离不开用心探究客观事物中所蕴涵的道理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因此,此次习作教师提前给学生习作要求,让学生有充分时间收集材料,让学生有内容可写。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应重视作文材料的准备,大胆让学生提前收集写作材料,提高课堂的效率。也可以给他们一些写作的建议:
①夏夜遥望星空,由举目望见满天的'星星,联想到老人经常讲起的每一个凡人在天上都有一个对应的星座,从而勾起曾经在星空下发生的平凡人与事的回忆。适宜写成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
②遥望星空,由星空的遥不可测,追溯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畅想人类探索宇宙的美妙蓝图。可以写成一篇虚构的想象作文。
③遥望星空,看到夏夜转瞬即逝的流星,由此想到了自然界尽情绽放的昙花及人类历史长河中如过往云烟般的凡人与伟人,进而体悟到人生的哲理:短暂与永恒。可以写成议论性的散文。
④夏夜遥望星空,联想到与星星有关的故事与传说(如牛郎织女的故事),想到人类现在的爱情。通篇可夹叙夹议。
这次习作课上也有难点:如有些同学平时的积累太少,只会用别人的素材或老师给的素材,一点自己的想法都没有,写的作文干巴巴,东抄西抄,有的还搭不上调,更别谈美感了,这怎么办呢?如果考试,估计连语句都不通顺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
《战争》录像、《虎门销烟》挂图
课前准备:观看或读《战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观或读《战争》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 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 出示词语。
欺侮盐巴虎门销烟
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
(4) 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 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 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 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倒石灰 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 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 再 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
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理解“死而复生、起死回生、切脉、厥症”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转述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处了解到的情况。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复述扁鹊医治太子的过程,体会其高超的医术。
3、体会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PPT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在单元导读课中,我们了解了《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和《完璧归赵》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记得第11课《起死回生》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出示:扁鹊从侍卫官口中得知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入宫_________________,最后使太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这篇课文讲的就是扁鹊让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
2、(出示扁鹊图片)了解扁鹊吗?谁来说说看?
(1)生交流
(2)看来小朋友非常了解扁鹊。确实,扁鹊是个中医,中医往往是用“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给病人治病的。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扁鹊是如何让太子起死回生的?
二、预习反馈
1、师: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子新词,都知道怎么读吗?开小火车领读。 纳闷 侍卫 病榻 手腕 凝神 携带 药囊 切脉 厥症 大拇指 议论纷纷 起死回生 死而复生
(1)切.脉:“切”是个多音字,读第四声,跟着我念“切脉” 药囊.:“囊”字笔画既多又难写,它是上中下结构的。上边是“一”加上一个“中”,中间是“凸宝盖”的写法,下边是“两个口”加上“吵嚷”的“嚷”的右下部分。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厥症:厥症是什么意思?谁来读一读?(中医学病名。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过一定时间会苏醒的疾病。)
(2)师:生字新词都会读了,课文能不能读正确,读通顺呢?打开书,翻到第36页。课文共有13小节,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过渡:小朋友读得真不错。
三、研读课文
研读第一节——第八节
1、现在自由轻声地读一读1-8小节。要求:用横线划出扁鹊的话,曲线划出侍卫官的话。开始。
2、谁来交流扁鹊的话?(红色标出),谁来交流侍卫官的话?(蓝色标出)。
3、都找到了扁鹊与侍卫官的话。现在同桌合作读一读对话,边读边想:扁鹊从侍卫官口中了解到太子的什么信息? 媒体出示:一向好好的(你们是从对话中得知3条信息的,再读读第一小节,还可以找到太子的什么信息?) 只说胸口闷,就死了 早上鸡叫的时候 没过半天,还没入棺
4、师:谁能把4条信息连起来说一说?老师给你们一个句式: 媒体出示: 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那里得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扁鹊得知太子突然死了,心情非常着急;可他听说太子还没入棺,就送了口气。你们能不能把扁鹊由紧张到放松这个心情变化的过程表现出来。
6、读得真好啊!让我们一起来读。男生读扁鹊说的'话,女生读侍卫官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过渡:国王得知有人能让太子活过来,急忙请他入宫。那么扁鹊是如何为太子治病的呢?
研读第十节——第十一节
1、自由读读课文10-11小节,圈出扁鹊为太子治病的动词。 板书:按、切、贴、听、取、扎、捡 (竖排)
2、小朋友找到了这7个动词,现在老师请你们两两合作,一个先演扁鹊,边读边做做这7个动作;另一个做太子。稍后我们互换。
3、再读读课文,找找扁鹊在做这些动作时,太子有什么反应呢?请用直线划出相关内容。(生交流)老师和你们一起读一读。
4、当扁鹊为太子扎针的时候,太子的反应是鼻翼扇动,眼皮睁开;当太子喝下药后,太子的反应是身体恢复健康。 板书:鼻翼扇动、眼皮睁开、恢复健康
5、现在能不能看着老师的板书,把扁鹊是如何医治的,太子又是如何反应的,给大家介绍一下?(1-2人) 6、能不能用上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故事说得更清晰一些呢?说给同桌听一听。(3、4人) (出示:先、接着、然后、最后)
研读第十二节——第十三节
1、过渡: 是呀,扁鹊真是妙手回春,能使太子起死回生,难怪国王竖起大拇指称赞扁鹊……(出示句子:“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1)个别读(2个)
(2)全体读
2、师:面对国王的称赞,扁鹊却谦虚地说…… 出示:“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太子本来就没有死,我不过是治好了他的病。”
(1)个别读
(2)全体读
四、总结全文。
1、师:扁鹊真了不起啊,他使太子起死回生。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扁鹊是个怎样的人?
(1)生交流(板书:医术高超)
(2)面对国王对他的称赞,扁鹊却很谦虚,从中看出他是个医德高尚的人!(板书:医德高尚)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扁鹊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同学们回家后可将今天所学内容复述给爸爸妈妈听。下课!
板书设计:
起死回生
扁鹊------------→太子
医术高明
医德高尚
鼻翼扇动、眼皮睁开
恢复健康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 学
目 标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 学
过 程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 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教学设计
习作
导语激趣,放飞想象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神话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里面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赶快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你的脑中是不是涌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选你最喜欢的一个想法,编一个精彩的故事吧!
大胆想象,自编故事
交流评议,取长补短
1.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同学或老师听,再互相评一评。
2.全班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大家评议。教师引导学生从想象是否大胆、新奇等方面加以评议。
编写故事,独立修改
评议习作
选一至两篇优秀作文或问题作文全班评改,重点从语句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是否有具体情节等方面评改。
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习作。
2.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习作。
誊写习作
要求书写工整,注意格式。
优秀习作或优美片段赏读
我的'发现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古诗《乞巧》中的“宵”和“霄”,比较异同。
2.同学们早就发现了,在我们的汉字中,有许多字的字形相似,像一个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一样,它们长的很像,你能区分出这些字哪儿长得不一样吗?你能认准它们吗?(出示词语投影片)
自主读词,观察发现
1.认真读词语,把词语读准确。
2.仔细观察带点的字,看你能发现什么。
3.交流发现成果。
a.小组内互说,互相启发。
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字音、字义加以区别。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那些字形相近的字?请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加以区别。
2.课下搜集形近字,装入识字袋中。
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读读记记
1.读词语:自读──轮读──指名读。
2.想一想每一行词语的特点。
a.第一行词语中有数字;
b.第二行词语的结构是ABAC式;
c.第三行词语的结构是AABB式;
d.第四行词语中有两个词意思相反。
3.仿照每组词语的特点,补充一些词语,比一比谁掌握的词语多。
4.请同学们课下收集词语,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自己独创的归类方式建立词语分类夹。
读读背背和成语故事
1.激趣导入。
在我们祖国语言文化宝库中,有两道独特的文化景观,那就是成语和歇后语。一个成语意蕴深刻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句歇后语幽默隽永,其间又常常暗含着一个有趣的典故。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歇后语大放彩。
2.阅读歇后语和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a.自主阅读。
b.小组合作,练习讲故事。□教学设计
3.成语故事、歇后语比赛。
a.宣布比赛规则:每组四人,按顺序排好号,根据下面的内容集体商议解决,发言时不能再“打电话”。
每组接龙说成语。
每组1号同学讲述“画龙点睛”故事。
每组2号同学展示本组摘抄的歇后语,比一比哪组的数量多,并背诵5个歇后语。
每组3号同学讲一个成语故事或歇后语典故。
每组4号同学用积累到的成语和歇后语各说一句话或一段话。
b.组组织比赛:每组1号同学先来参加比赛。
c.总结比赛情况及结果。
4.拓展练习。
继续收集成语故事和歇后语典故。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感情去体味文字,从文字中获得情感的升华。
过程与方法:体会言之有序的叙事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学习斑羚沉着冷静、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设想:
本文故事情节不难理解,故此以“情”贯穿全文,故事导入
,创设一种吸引学生的氛围。最后讨论主题及感受,升华感情。中间环节熟悉赏析课文,步步深入,为后文的陈情作铺垫。先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复述或概括课文内容,然后启发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品读课文,再质疑问难,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体现课堂的民主和平等,发挥其主体地位。
教学策略:情境式
启发引导式
讨论探究式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以情入境
1998年的夏天,洪水泛滥在中华大地,在洪峰中,一对夫妻抓住了一颗树,他们紧紧的抓住,后来水越来越猛,树渐渐地弯了下去,这时妻子平静地看了丈夫一眼说:“孩子们还在等着你,多保重啊!”还没等当校长的董方保明白过来,他的妻子已从容地放开了紧紧抓住树干的双手,消失在了湍急的洪流中。面对危险,妻子选择了牺牲自己,因为她认为她丈夫的生命是属于千百个天使般的孩子的。这是人类的真情绝唱,那么在动物界中,
也有出乎意料的壮举让人震撼。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及作者)
简介斑羚:它是羚羊的一种,因为喉部有一块白斑,所以叫斑羚,它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非常珍贵。斑羚生性温顺.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1、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谁能将课文大意复述一遍
(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师:2、试着用一句话概述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
生:本文讲述了一个斑羚飞渡的故事。
生:本文讲述了斑羚在危亡时刻,老斑羚牺牲自己保全年轻斑羚的故事。
生:本文讲述了斑羚为了种群的延续,牺牲一半保全另一半的故事。
生:本文讲述了斑羚遇险后绝处逃生的故事。
三、品读课文
1、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概括的很好,说明大家读懂了文章。这个故事中一定有很多地方让你感动,请你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一说你为什么而感动。同学们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进行讨论,最后由一名同学发言。
生1: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
这句话令我感动的是镰刀头羊本来应该在年轻那拨,但是为了整个种族的生存自己却了去了即将死亡的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我佩服它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
师:说得真好。指生评价这个学生的阅读。
生2: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是:“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因为这句话说的是当斑羚群遇到危险时,老斑羚为了下一代的生存机会而心甘情愿选择死亡,它们的这种精神真让人感动。
师:这种精神也震撼了老师的心。
生3: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到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我读完这段话让我很感动,老斑羚在面对死亡时,是那么地勇敢,坚强,他为了挽救下一代的这种精神让我十分感动。
师:你的话也感动了老师。
生4: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的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也输送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断翅膀的'鸟笔直堕落下去。”
我们可以看出,正是有了老斑羚这块“垫脚石”,半大斑羚才得以重获新生。这真是一个奇迹,也从心里让人感动。
师:很好。
生5:最让我感动的话是:“我没想到,老斑羚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我感动于老斑羚对死亡的毫不恐惧。
师:面对死亡,任何人与动物都会感到恐惧,老斑羚的精神真让感到不可思议。
生6: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这段写得很悲壮,彩虹象征了斑羚那种自我牺牲精神的纯洁高尚。
2、师:说的真好,我也被这篇文章深深的打动了。老斑羚们在面临绝境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心甘情愿地为年轻一代作出牺牲,是它们用可歌可泣的悲壮行为,铸就了种群生命的辉煌。谁能饱含感情的读一下斑羚飞渡的精彩情节?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斑羚飞渡的画面。
刚才我们从文字上赏析了斑羚们的精神美,下面再从图片上赏析一下:当你听到“扑通”的落水声和“咩”的一声时做何感想,或者你想对这一老一少的斑羚说点什么?(各抒己见)
四、探讨主题(分组讨论)
你说得真好。文中猎人们早已为他们亲眼目睹的悲壮景象所震惊,作为读者的我们的心灵也为之震颤,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动是恒久的,带给我们的感悟是丰富的.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请你谈一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生:本文通过记叙了斑羚陷入绝境自救的全过程,赞颂了老斑羚了为下一代而心甘情愿牺牲的精神。
师:(板书)为一代甘愿牺牲的精神。
生:我认为本文的主旨是我们应保护动物,动物与人类是相互依存的,我们不应该迫害他们,否则它们会慢慢灭亡,人类也会慢慢灭亡。
师:人,在这个故事中扮演一个不光彩的角色。
(板书)保护动物
生:本文表现了老斑羚的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们成为朋友,给它们自由和生的权力。
师:(板书)集体主义精神
生:通过老斑羚“心甘情愿为下一代建起一座生存的桥梁”,我感到它们具有可贵的整体主义精神。
师:说得好。
生:镰刀头羊能在那个生死关头想出这么一个绝妙的主意,文章赞颂了斑羚的机智和智慧。
师:你的角度很新颖。(板书)智慧。
五、学生质疑
我设计的这几个点拨题,只是抛砖引玉而已,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文,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我们共同探讨。
六、重点段落赏析
师:(演示课件)这一群可爱的斑羚在蔚蓝的天空下在碧绿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无忧无虑地飞奔是多么惬意,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的事啊!可是它们却飞来横祸,在伤心崖边,在生与死的抉择中,上演了凄美、壮烈的一幕。
鼓励学生朗读。先进行朗读指导,然后指生评价,最后学生进行语言赏析。
七、深化主题
师:现在请把你对本文的深刻感悟凝聚为一句话,也许你的这句话将会成为名言。
生:世界上最伟大
的就是长辈对下一代的深沉的爱。
生:我们要懂得珍惜亲情,回报关爱。
生:人们啊,请你们不要再伤害动物,不要让这一幕悲剧重演。
生:斑羚的团结协作精神值得人类学习。
生:生命固然可贵,但为了下一代牺牲的精神的价值更高。
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很有哲理味,让我们用这位同学的话结束这节课吧。“人们啊,请你们不要再伤害动物,不要让这一幕悲剧重演。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体、生动。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醒狮,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
教学重点、难点:
用拟人的手法进行自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习作5-教案教学设计棒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1.初读例文,感知写法。
自由读读两则例文片断,并思考:这两篇习作分别写的什么内容?你觉得两篇习作在写作上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
2.互相交流
两篇习作片断最值得学习的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熟悉的事物,是文章生动、有趣;
3.再读例文,学习写法
在齐读例文,并思考:在自述时,可以写那些内容呢?
读后同座、小组交流
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的时候,可以从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
4.明确要求,完成习作。
再读读例文的阅读提示和例文后习作提示,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用自述的形式,选自己熟悉的事物,借助拟人、比喻等手法,将习作写的具体、生动、有趣。
5.自己确定写作素材
教科书、 小书包、 课桌 、电视机电冰箱等等
6.生习作师巡视指导
7.相交流,修改习作。
完成习作以后,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修改自己的习作,班级中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醒狮,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学生练习习作,教师巡视。
讲评。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预设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了解《三国演义》及诸葛亮这一光辉人物形象。
3、理清故事脉络。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新词
2、感受诸葛亮的勇气和智慧。
教学准备
重温《三国演义》
教学预案
一、激情导趣
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赏歌就像是欣赏生活。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支歌?吧……?
(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支歌把我们带入了一段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支什么歌吗?
二、新授
(一)解题、阅读定向
1、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演义》这本书?
教师小结:《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历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著作除本书外,他还与施耐庵合写了《水浒传》。
2、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之中,你们最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特征?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计”是什么意思?
“三十六计”你知道哪些?
学生纷纷回答:苦肉计、调虎离山、金蝉脱壳。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三十二计——空城计。它是一种怎样的策略呢?学完课文,你们将会明白。
(二)检查预习
1、大家都预习好课文了吗?在预习中,你有没有碰到不理解的词句?
2、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同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内容。
3、大家理解文章的内容吗?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醒方法:谁?干什么?怎么样?)
(三)快速浏览全文,整理故事情节
事情的开端、起因是什么?
——兵临城下。“蜂拥而来”说明司马懿兵马很多。(体味“蜂拥”一词好在哪里)
发展:临危之际,诸葛亮开始使用妙计。
高潮是什么?
板书:
(一)开端司马懿兵临西城
(二)发展诸葛亮临危施计
(三)高潮司马懿中计
(四)结局诸葛亮释计
教师:文章引人入胜,不仅因为情节吸引人,还因为人物形象生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探究空城计成功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准确地复述故事的内容。
预设目标
1、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其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祖国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准备
了解《三国演义》
教学预案
一、复习导入
二、分析故事情节
(1)如何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通常我们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本文虽是长篇节选,但是情节依然清晰完整。下面请大家根据情节,把课文分作四个层次。(学生划分课文层次。)
(2)课文的情节围绕着诸葛亮施空城计展开。请大家在“计”字前面各添加一个动词,以此来概括各层的内容。
(教师板书:“计”以及“逼”、“施”、“中”、“释”等。)
1、通过情节分析人物
下面我们就从情节入手来看看文章是如何具体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
(1)开端司马懿兵临西城:这一部分写的是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军情紧急?这对表现诸葛亮的智慧有何作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教师板书:“军情紧急”及“侧面”。)
(2)发展诸葛亮临危施计:面对如此紧急的军情,诸葛亮是怎样施计的?这可见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教师板书:“处变不惊”及“正面”。)
(3)高潮司马懿中计: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个旨在迷惑敌人的空城计,久经沙场的魏国名将司马懿有这么容易上当吗?请大家在文中找出表明司马懿态度变化以及他采取的相应行动的词语。
(不信——为什么?→望——见什么?→大疑——疑什么?何根据?→退——表现了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本层中写到诸葛亮“笑容可掬”,请大家联系当时的情况,说说他的笑中有何含义?
(4)结局诸葛亮释计:司马懿终于领兵退去了,我们也替诸葛亮长舒了一口气,然而,我们也不免产生疑问:诸葛亮凭什么断定司马懿会上当?古人云:“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诸葛亮为何要冒险设计而不赶紧撤退?这表现人物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本段还对众官作了描写,这对表现诸葛亮有何作用?
*本层中还有两处写到了诸葛亮的笑,找出来,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诸葛亮的笑中各有何含义?
三次。笑容可掬→抚掌大笑→拍手大笑(板书)
老师:孔明的这三次笑分别具有哪些不同,请小组讨论,并选出你们小组的代表发言。
(小组讨论)
A.学生讨论
B.小结:同学们讲得都非常好,我综合同学们的意见可以知道,孔明的第一次的笑是故做轻松,故做姿态的笑;他的第二次笑是侥幸的、如释重负的胜利的笑;第三次笑刚才有一位同学发言说“孔明第三次的笑是笑司马懿是个大笨蛋”,可见这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板书:故做轻松、故做姿态→侥幸、如释重负→自豪、嘲笑)通过这三次笑,我们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孔明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
那司马懿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学生讨论
明确:
1.联系《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来看,在“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刚打了胜仗,占了街亭,可见在街亭一仗中,司马懿是深思熟虑。在《空城计》这个文章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用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是老谋深算的。
2.(板书:疑心病重、老谋深算、狡诈多端、多疑自负)
小结:司马懿既然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那他为什么会中了孔明的计?孔明的空城计为什么会得以成功?请各个小组组织讨论,归纳本组的意见,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
原因:“出奇计、用奇招”,其实这也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重要原因,出乎其意料之外,也就是我们学的一个成语,是出奇不意
出奇不意,这也是我们今天所教的《空城计》中孔明吓退司马懿的重要原因,也是本文的主旨。神机妙算的孔明之所以比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略胜一筹,就源于孔明的“出奇不意”。
(5)教师对本环节小结:总的来看,这篇文章是从两个方面来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如果说情况紧急、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表现的是诸葛亮的“胆”的话,那么他对形势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充分表现了他的“识”。
(6)谁能说说诸葛亮的“胆”和“识”之间的关系吗?
(他的胆来自于他对问题的'准确认识;他对问题的准确认识来自他的镇定和冷静的态度。)
(六)学生讨论拓展
1、现在我们来讨论两个问题:
(1)假如这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马昭,诸葛亮还会用“空城计”吗?(2)诸葛亮身为蜀国的丞相,在当时的形势下,他的生死可谓关系到蜀国的存亡。而此时诸葛亮却把自己置身于作战的最前沿,还冒险用了空城计,如果他的计谋不够周密,如果他的部下表现得不够镇定,如果司马懿并不完全像他设想的那样多疑,如果司马懿能听取他儿子的意见,如果司马懿也冒险进攻等等,后果都将不堪设想,三国的历史恐怕也要重写!你对诸葛亮的这种冒险做法有何看法?
(教师小结: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这正是其智慧过人之处。谨慎而不胆小,冒险而不盲目,这种冒险精神对我们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是有启示的。)
2、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表现诸葛亮智慧的故事。你还能列举出其中的一些吗?
(教师:《三国演义》中精彩的篇章很多。“一本好书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我建议大家课余挤点时间好好读一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想你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三、知能迁移
今天,请同学们回去之后,结合课文,展开想象,运用我们所学到的描写的方法,替司马懿写一段话,回复诸葛亮对他的嘲笑。
四、小结本课
学习了小说的阅读方法。对诸葛亮这一形象加深了理解。对智慧有了新的认识。
五、练习
文后练习四。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7-06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10-10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2-16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04-06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07-11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06-15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