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2 08:54:2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课前准备

  1..课件及生字卡片

  2.学生收集小猫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知道许多动物都是人类的好伙伴,你最喜欢跟什么小动物一起玩耍呢?(生自由畅谈,并出示.课件,可爱的小狗、小猫等图片)

  2.有一位叫卡罗尔的外国小姑娘很想有一只自己的小猫,最终她是怎样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从《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活泼可爱、生动逼真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标出自然段。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正音。

  (1)你们觉得哪些字音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老师抽出生字卡片,指名读,并集体认读)

  (2)读准了字音,我们开小火车读一读词语(.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为阅读课文扫清文字的`障碍。)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今天,老师和大家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来读这篇课文,“默读”(师板书) ,什么叫默读?(指名说)小结: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边读边想。

  2.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次),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全班交流)

  3.学生默读课文(第二次 。

  (1)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为什么?边读边用“―――”画下来。

  (2)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段落默默地多读几遍,你一定会觉得其乐无穷。

  (3)指名全班交流

  老师要注意适时评价,并请学生把自己喜欢句子和自然段读一读。看谁说得有趣,那谁能读得比她更有趣呢?(鼓励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出有趣,享受阅读的快乐。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出示课文插图和段落。)

  3.默读课文最后三段(第三次),想一想伯洛为什么没有离开?你从哪儿知道的?卡罗尔用心地照顾它,和它一起游戏,一起玩耍。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

  4.领悟文章内涵: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别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播放.课件)

  5.小结默读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种新的读书方法选好学习了这篇课文,这种方法很好。你在读的时候,可以静静地思考问题。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就用默读的方法在课外读一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它的作者就是这位法国小姑娘蒂皮,今年12岁,她从小就生活在非洲的丛林里,小蒂皮把大象视为哥哥,和狒狒相伴,与鸵鸟共舞,连危险的豹子她也尝试着去和它接近。她会跟动物说话,用眼睛跟动物交流。希望同学们用默读的方法去感受蒂皮和她的野生动物世界,希望同学们也像小蒂皮一样热爱野生动物,以真诚的爱心关爱大自然,善待野生动物,去营造一个美好的充满欢乐友爱的未来世界。

  (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体会小猫的得失在卡罗尔的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在指导默读时采用分层默读的方法进行训练:初次默读,整体感知全文,速度不必过快;二次默读,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其中的趣味;三次默读,感悟、欣赏。)

  四、实践活动

  1.我们感受到了卡罗尔和小猫之间真挚的情谊。刚才有同学谈到了广告的作用真大。在生活当中你见过哪些广告呢?(学生自由地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各种广告。)

  2.试着写广告词。

  3.课外阅读作品:《我家的小猫》、《内尔罗和爱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设计意图:了解生活中的广告:通过课外阅读,进行默读能力的训练,同时感受阅读的快乐与趣味)

  这是一节区级研讨课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很好。请老师们指正。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则成语故事,讲了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

  学情分析:

  初读课文时,可从看图入手,教师一边让学生看图,一边以讲故事的语气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细读课文,要抓住关键词句,指导朗读,让学生明白,真正厉害的是老虎,狐狸那神气活现的吓唬百兽不过是借了老虎的威风罢了。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认识“把”字句。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

  2、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一件事,今天我们要学第8课狐假虎威(板书课题)

  3、学习题目中的生字

  4、齐读课题。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读完后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自由站起来把所画生词读一读。

  3、自学生字词

  4、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五、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剩余的生字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图。

  (2)故事的起因是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怎么知道的?

  (3)请你读出狐狸那害怕的样子。指读,齐读。

  2、教学第2——5自然段

  (1)在这关键的时候,狐狸怎么做的呢?自读第2——5自然段。

  (2)你觉得狐狸和老虎怎样呢?从哪些词读出来的呢?

  a.狐狸在想什么主意?怎样说才算“扯着嗓子”?有感情地读出狐狸那装腔作势的样子。

  b.老虎被蒙住了,从哪儿可以看出?

  c.这时狐狸越发胆子大了,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能读出它那装着不怕老虎的样子吗?练读,指读。

  (3)这时,老虎开始上当了。

  (4)分角色朗读第2——5自然段

  3、教学第6——8自然段

  (1)老虎既然松开了爪子,狐狸为什么不赶快逃命,反而要带老虎在百兽面前走一趟呢?

  (2)自读第6——8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呢?(这时老虎还是半信半疑的,如果狐狸逃跑,会被老虎看破,所以狐狸装作“神气活现”,带老虎去百兽面前走一趟,这样老虎就会信以为真了)

  (3)师引读第8自然段,这时森林里百兽看到狐狸这样,都很(),再往它身后一看,()

  (4)这里该读出什么语气,为什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5)老虎看到这,会怎么想?

  (6)有感情地齐读第6——8自然段。

  4、教学第9自然段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再来看看题目是什么意思?

  5、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教学生字。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会复述课文。

  2、初步认识把字句,并能试着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

  2、说说“狐假虎威”的意思

  二、指导复述

  1、看看图,想想故事,说一说。

  2、看看老师的板书来记忆,说一说。

  3、同桌互相说。

  4、指名复述课文。

  5、自由组合排练这个课本剧,指名上来表演。

  三、认识“把字句”。

  1、读读课后第4题的要求。

  2、自读第一组的两个句子比较在说法上有什么不同。

  3、小结:像在句子中用“把”的,通常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把字句。

  四、小结。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加偏旁组字组词。

  瓜____()假____()爪__

  __()

  昔____()元____()旦____()

  二、将句子补充完整。

  1、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歌唱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夫热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将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

  1、狐狸的话蒙住了老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室被我们扫干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你的朋友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锻炼、枯萎、插秧”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原因,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所要阐释的: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知道并理解生活中的不易对于我们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所要阐释的道理,并能够将这些道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

  PPT展示关于桃花新木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展示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

  导入语:同学们,大屏幕上展示出这样一棵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勇敢地站起向大家描绘一下这棵树的外形特点。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

  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外形特点总结的很好,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听听发生在这棵树上的'故事。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师强调易错字:“锻、萎”。

  2.学生简要概述文中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刚才我们这两位同学的简要概述,大家知道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吗?他与别的种树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隔三差五、不规律)

  (三)研读词句,深入体会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在刚看到种树人总是隔三差五的来浇水时,“我”是怎么想的?

  2.当“我”了解到种树人如此种树的原因之后,“我”为什么会感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3.文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师总结)。

  4.请同学自由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枯萎了呢”。并请代表发言。(师总结:因为它已经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了)。

  (四)有感情朗读,谈感受

  过渡语,现在文中“我”的疑惑终于解开了,种树人如此种树的目的是为让树木更健康、更坚强的成长。那么,同学们,你们通过种树人种树这个故事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师引导,分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言。

  预设:⑴我们要正确看待生活学习中的坎坷;⑵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教育;⑶我们要向桃花心木一样,在磨练中养成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存活的坚强品质。

  (五)迁移拓展

  说说这篇文章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借物喻人)

  (六)作业小结

  写一篇有关植物文章,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不限字数。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板书设计:

  颜色配合?

  精巧的诗 身段大小 适宜?

  16、 白鹭 (实在)是 觅食 (钓鱼图)

  〈赞美之情〉 韵味无穷的诗 栖息 (瞭望图)

  飞行 (低飞图)

  作业设计:

  课内:1、描红、临写生字。2、抄写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外:1、背诵课文。2、积累杜牧写白鹭的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随笔

  一、谈话揭题?

  1、出示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学生说说对名言的理解。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去发现语文课本中的美。

  2、你们还记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句吗?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背一背)。说说从诗句中发现美了吗?谁见过白鹭?指名说说(出示图片)让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白鹭,体长约54厘米,全身羽毛雪白,繁殖期间头部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以后消失。主要生长在我国的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物。

  3、出示杜牧的诗句:霜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让学生自由读读,读完后说说自己对白鹭的认识。)

  4、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白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想想白鹭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3、指读生字词:(1)白鹤 蓑毛 长喙(镶)嵌 玻璃框 嗜好

  (2) 配合 适宜 寻常 美中不足?

  瞭望 孤独 安稳 韵味无穷

  4、齐读词语?

  5、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指导读顺句子。

  6、指读课文,评价读书情况。

  7、交流初读后的收获:谈谈白鹭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不求说得全面,只要能说到一些就行)

  8、质疑:读了课文后有什么疑问吗?(针对字词或句子进行提问)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2、在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作上记号,写写你的理解。

  3、指读第一、第十自然段,读完后谈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4、讨论:说说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从诗的短小、精练、节奏感强、富有意境等方面去猜测白鹭的特点,理解作者把白鹭比作诗的写作特色。

  5、朗读1、10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再次朗读,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四、作业

  1、认清生字的形,相互提醒易错的部件。

  2、描红、临写生字。

  3、抄写词语。

  4、课外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读1、10自然段,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再读,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分组读,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2、试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二、读讲课文

  1、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美它呢?默读课文,想想原因,找找课文中与之相对应的段落来,可以四人小组商量一下。

  2、讨论交流:指名读找到的课文,说说从中体会到了白鹭的什么特点?还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出示有关的段落和图片)(第2节的概括、第3节的比较、第5节的具体描述中,写出了白鹭的精巧,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3、结合进行板书: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适宜

  4、指导朗读有关的段落(练读,指读或范读,评读,齐读)

  5、小结过渡:因为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所以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那说它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又是为什么呢?

  6、交流:指读有关的段落(随机出示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给画面取个好听的名称。(结合板书:觅食、栖息、飞行;钓鱼图、瞭望图、飞行图)

  7、(第6节中重点抓住 “站着钓鱼”、“成了一副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体会拟人、比喻的写法,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第7节中抓住“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引导学生想象白鹭到底是在干什么?体会白鹭栖息时的悠闲姿态;第8节中抓住“偶尔”、“悠然”、“一大乐事”等词语,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第9节中抓住“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这句反问句,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8、你们喜欢这样的画面吗?能否通过朗读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选择一、两个画面,再练习朗读)

  9、交流读书,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画面,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10、小结:不管是早晨、白天,还是黄昏,不管是白鹭觅食、栖息,还是飞行,白鹭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虽然它不会唱歌,但它那么美,本身就是一首无声的歌,怪不得作者那么喜欢白鹭,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它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11、让我们借用作者的语言,再一次来赞美一下白鹭,齐读1、10节。

  12、你还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它?(学生说话训练)

  13、再次出示杜牧的诗,让学生读读,体会白鹭的美。

  14、不管是杜甫也好,杜牧也罢,还是郭沫若,他们都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白鹭,让我们把他们的精彩语言复制到自己的头脑里去。(自由选择内容,练习背诵)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试背杜牧的那首诗。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囗、纟”2种偏旁,会用“多么”说话。

  2、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让学生感受到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引导他们学会尊敬国旗,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到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引导他们学会尊敬国旗,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新课

  1、(播放《国歌》)同学们,这个音乐你们都很熟悉吧,你平时会在什么时候听到它?

  2、学生讨论交流,指名回答。(在升国旗时)

  3、揭题:同学们说得太对了,升国旗演奏的就是我们的国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升国旗有关的课文。(板书:升国旗,认读生字。)

  二、初读文本,感知文本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词。

  2、听课文录音,学生小声跟读。

  3、再次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课文生字词。读完后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教师适时正音。提示:“国”是三拼音节;“升、中、红”是后鼻音。

  (2)去拼音,开火车认读。

  4、认识“囗、纟”2个偏旁。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五中立正)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读,老师相机正音,并进行口头组词。

  2.你学会了哪些生字?介绍一下你的好方法。学生自由识记,介绍方法。

  3、课件演示会写字笔顺书写动画,学生书空。

  四、精读文本,品读感悟

  1、指导看图引读,出示第一句: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1)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图片:刘翔手举红旗。指导朗读: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当刘翔取得冠军后,把代表国家的五星红旗披在自己身上,多么自豪啊!你能用自豪的语气读读这句吗?

  (3)指导朗读第一句。自由练读,全班齐读。

  2、指导看图,引读第二、三句。

  (1)五星红旗,是我们自己的国旗,在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还听到了什么?

  (2)在国歌声的伴奏下,有谁认真观察过五星红旗是怎样升起来的?

  (3)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升得多高啊!在祖国的蓝天上空随风飘扬。多美啊!谁能把这样的美丽通过你带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

  3、学习第四、五句。

  (1)升国旗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立正、脱帽、敬礼)

  (2)“您”在这儿指谁?(国旗)为什么要用“您”而不用“你”?(表示对国旗的尊敬)“您”一般用在长辈或值得你尊敬的人身上,在生活中可以用“您”称呼哪些人?向国旗敬礼,表示我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问题预设: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 12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本文涉及到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适当讲解,如,放射性元素镭 物理学 人工放射性 天然放射性 工业废渣 冶炼 溶解 沉淀 分析 酸碱 试管 量杯 诺贝尔奖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默读课文,解决课初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5.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问题预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理解方面的问题,如“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三、交流资料,认识居里夫人

  1.学生交流搜集的居里夫人的资料。

  2.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上节课同学们围绕着题目和课文内容提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课文来探讨这些问题,相信通过读书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更新的认识。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1.关于“美丽”的探讨

  同学们上节课提了许多有关美丽的问题,如“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怎样理解“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等等。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感受这份美丽。

  ⑴默读全文,看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划出相关语句。

  ①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指声朗读相关语句,谈出对该句的体会和认识,在感悟的同时,结合看图,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②镭的颜色美

  想象当时的情景,尤其是在“幽暗的破木木屋的映衬下”这点略带蓝色的荧光显得更美,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③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

  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教师要善于点拨、提升和概括。

  A、巨大贡献是美

  关注语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

  “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B、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

  关注语句:

  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C、淡泊名利是美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跨越百年的美丽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照应问题;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再谈对“美丽”的理解,或说说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的启迪?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而《识字5》是由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本课的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学习目标

  (一)认识“移、谋”等10个生字。会写“斤、折”等8个生字。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记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读中感悟5条谚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一)教师的准备:课件、生字卡、一把一次性筷子

  (二)学生的准备:1.认真预习课文。(画出生字,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自己知道了什么?)2.用卡纸画好、剪好边框,以备制作谚语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温故而知新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四个单元的课文了,从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也懂得了不少道理。今天,我们将进入第五单元的学习。第五单元的课文又是讲什么的呢?请翻开语文书第83页,读一读单元导语,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识字5》。《识字5》收集了几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板书:谚语)

  3.简单介绍谚语。(课件出示: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

  4.复习旧知: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下学期已经学过了一些关于气象方面的谚语,你们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

  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

  朝看太阳辨西东,夜望北斗知北南。

  蜻蜓低飞江湖畔,即将有雨在眼前。

  大雁北飞天将暖,燕子南归气转寒。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过渡:谚语读起来朗朗上口,蕴含了非常丰富的知识和道理,你们想学习更多的谚语吗?那赶快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师提出要求:认真读,注意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读。)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听录音朗读,体会读书的节奏。

  4.齐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

  过渡:同学们真棒!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请把书本放下。看,生字宝宝带着他的好朋友排好队来迎接我们了,快跟他们打声招呼吧!(课件出示生字词)

  1.自由拼读生字词。

  2.说说在读音上,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在读音上要注意的地方。)并相

  机利用开火车的方式重点读一读容易读错的生字。(如:柴、折、搓、绳)

  3.如果没有了拼音宝宝的帮助,你还能把生字读准确吗?(自由读、指名读、开8竖列火车读)

  4.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能认识这些生字,想必一定有什么很好的记字方法。谁来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指名汇报)

  5.师小结:通过这么多小朋友想出的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我们记字就容易多了!真是“人多计谋广”。(卡片同时出示:人多计谋广)

  6.游戏巩固生字:踩地雷

  四、再读课文,体会谚语的意思

  过渡:生字宝宝玩累了,回到了谚语里,谁来把你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听?

  1.指名读。

  2.齐读课文。

  3.真是团结力量大,(板书:贴卡片──团结力量大)同学们读得多好,声音多响亮啊!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一幅幅画面。你觉得课文里哪一句话送给他们最合适了?

  4.课件出示谚语相关的.图画:

  (1)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柴多火焰高。)

  (2)大片树林。(讲解有关植树防止风沙的故事。)(树多成林不怕风。)

  (3)出示“搓绳”的画面。(线多搓绳挑千斤。)

  (4)众人抗洪、抗震图。(人心齐,泰山移。)

  (5)百花齐放的情境图。问:春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百花盛开的季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5.实验:请一个小朋友到讲台上折一根筷子,其他小朋友观察,筷子怎么了?(筷子轻轻就被折断了)请班上最大力的同学折一把筷子,其他小朋友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他使劲折筷子,筷子没有折断。)从这个实验,你懂得了什么?(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难折断。团结力量大。)

  五、书写生字

  1.出示“斤”与“折”。

  2.观察两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斤”。提示要注意的地方:第一撇要平,第二撇是竖撇,横要右伸,竖要垂直。

  4.师范写“折”,把“斤”的写法引申到“折”字。提示要注意的地方:字体左窄右宽。

  5.学生先认真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再动笔书写。

  六、实践活动──做谚语卡

  同学们在课前已经绘制好的卡片里写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谚语,以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七、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选做:制作一张谚语卡,把它送给自己最要好的朋友。

  板书设计:

  识字5(谚语)

  团结力量大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

  3、体会祁黄羊的品质。

  教学准备:图片、投影

  一、复旧引新

  讨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二、精读训练

  1.细读课文,领会思想内容。

  (1)默读第一段,讲解时代背景。

  ①理解词语。几个大国:如秦国(今陕西中部,甘肃东部)、

  晋国、鲁国(今山东)等。

  征伐:讨伐挑起战争,攻打别国。

  ②讨论:举荐人选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

  (祁黄羊辞职)

  (2)各自轻声读第二、三段。

  ①揭示句子:“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

  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a.提问:“外举不避仇”是什么意思?

  (推荐外边的人不避开仇敌)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说的.是怎么一回事?(指名口述)

  b.“内举不避亲”是什么意思?

  (推荐家里的人不避开亲属)

  这又指的是怎么一回事?(指名口述)

  c.什么叫“出以公心”?

  (从国家的、公众的利益考虑)

  ②即兴表演祁黄羊两次举荐人选的情况。

  a.朗读课文,记住有关内容。

  b.分配角色:祁黄羊、晋悼公、使者。

  c.充实下述内容: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孤。没想到解

  “…去世了。悼工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个能接替他的人。

  d.当众表演(两组),表演后评议。

  ⑶你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

  (出以公心、正直无私)

  画出有关语句,讨论所画内容,指名朗读有关语句,要求有感情。

  2、指导复述。

  ⑴回忆课文各段大意。

  ⑵祁黄羊两次荐贤,要说得详细。

  ⑶同座互相检查复述情况。

  ⑷指名当众复述、评议。

  三、课后作业

  1、把《祁黄羊》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2、搜集“出以公心”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教学环节

  一、铺垫孕伏

  二、探求新知

  三、实践应用

  四、教师活动预设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1-02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14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11-20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1-09

小学语文教案11-03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