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案10篇[集合]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对话.
2、在对话中能够正确使用引号。
3、能够在生活中、故事中和看图想象对话。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对话,在对话中能够正确使用引号。
教学难点:能够在生活中、故事中和看图想象对话。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1、出示《狼和小羊》中的一组对话。
学生读句子,发现什么特点。(明白什么是对话)
2、对话与平时的句子有什么不同?(一般由两句话组成。有冒号和引号)
3、标点符号巩固练习。
小明说今天真热啊小红也说是啊都出汗了
4、能不能在《狼和小羊》中再找出一组对话,读听。
1、比比看,谁能在其他的课文中还能找到更多的对话?
2、同桌之间任选主题进行对话。
3、看图想象对话。
A、有几个小朋友正在查阅资料呢,你联系在平常读书中和同学们的'对话,也来想象一下这几个小朋友会说些什么呢?
B、同桌之间互相商讨并练习。
C、学生汇报,同学品评。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离不开对话。我们不仅会运用了对话中的标点符号,还知道怎样对话,最关键的一点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说的话,只有这样对话才能顺利进行。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本课描写了浩瀚的大海,掀起万顷波涛。辽阔的草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连绵群山,威武雄壮;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孩子们通过欣赏,能够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用他们五彩的画笔,绚丽的色彩,画祖国,画家乡。
【教学思路】
根据本课特点,以插图设计教学主线,体现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利用插图来组织教学显得新颖别致,符合学生的心理,能给教学增色。
根据课文段落的特点,可以精读一段,明白学习方法后,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已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十二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沿海、山区、平原、草原、城市的图片。 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提问:你的家乡在那儿?说说你的家乡是什么样。你喜欢吗?想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
二、初读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中介绍了那几个小朋友的家乡,他们的家乡分别在哪里?
三、精读第二段,指导感悟:
1、教师出示沿海图片,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景物?小朋友在做什么?
2、抓住美的语言,朗读感悟:
⑴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⑵ 学生画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⑶ 学生自由朗读,认识生字:
图文结合认识生字宽、虾、脚、捡、贝、壳。
⑷ 指导朗读重点词句:
那么那么的句式,表达了对大海的喜爱;
一艘艘装满要重读,体现鱼虾很多。
3、看图介绍涛涛的家乡。
4、师生共同总结学习过程:看图──读文──看图解说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看图:
这是谁的家乡?他的家乡在那里?有什么景物?
读文:
自由拼读──听同学朗读──找好词好句反复读──小组齐声表演读。
解说:
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解说图画。
四、自由选择一段自学:
1、学生在第四、五、六段中选自己喜欢的一段自学。
2、自学汇报:
⑴ 抢认生字:
原、奔、密、匹、市、楼。
⑵ 解说员解说图画。
⑶ 表情朗读最喜欢的句子。
⑷ 自学相同段落的同学齐读整段。 质疑。
3、出示读读说说(P106),学生读句子、说句子。
五、实践活动:
画自己的家乡,介绍自己的家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生字生词,指导正确书写。
2、教给学生正确、规范的书写方法。
〖教学重点
巩固本课生字生词,正确书写。本课要求写的字。
〖教学难点
写好本课要求写的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说话。
二、指导认识书写本课的生字
1、观察我会写中的生字,找到结构的规律。
2、学生交流后汇报:
我会写中的生字为独体字、上下和半包围结构的字:贝、爱、男、原。
左右结构的字:虾、跑
3、探寻书写规律:
独体字、上下和半包围结构的字:在竖中线及横中线周围,书写紧凑。
左右结构的字:左小右大。
4、指导书写,教师随机指导。
【板书设计】
24、画家乡
涛涛──海边
山山──山里
平平──平原
青青──草原
京京──城市
语文教案 篇3
第8课 爆竹声声
主备教师
贾立辉
使用教师
赵桂英
参加人员
三年组全体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爆竹的又来和关于春节放爆竹的传说。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祖国民俗传说的趣味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祖国民俗传说的趣味性。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关于爆竹的传说,锻炼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课文的生字并会运用。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爆竹、春节习俗的资料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一、趣引课题
1.猜谜:(课件出示)
有个小孩脾气暴,
发起火来不得了。
嘭啪一声蹦上天,
身上衣服全撕掉。
——打一节日用品
自己读、猜一猜。课件演示出爆竹图片。点击、爆竹、出现课题和闹新春的'音乐。
2、听这音乐,你联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
带着好心情,我们来读课文,请自己学习生字,并设法理解词义。
三、感悟课文。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认一认,哪儿个自己已经掌握,不需要老师教?
(学生指出,教师点击逐消失)
2.根据学情指导生字:“俗”字书写
四、学习课文。
课文讲的是有关爆竹的知识,请你告诉大家,你自己读懂了哪些知识?
A、为什么叫爆竹?
这个问题大家都读懂了吗?那好,老师问,你们一齐回答。
“说来有趣”,怎么读才有趣?
边读边做动物:锯、扔、膨胀、爆裂
B、为什么春节要燃放爆竹?谁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从此,每逢过年,人们就要烧竹节,吓跑怪物,求得新年的平安。
你知道现在除了春节,还有哪些场合也放爆竹?请用上“每逢……就……”说一说。
还读懂了什么知识?课文最后2节,作者跟我们捉迷藏了,他把问题悄悄藏了起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你能把藏在里面的问题找出来吗?
C、现在的爆竹用什么做的?
D、为什么有的城市禁止燃放爆竹?各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超越文本。
同时被禁放的不止爆竹,还有他的孪生妹妹烟花。我们一起去看看爆竹烟花兄妹俩好吗?
课件演示:烟花爆竹燃放的盛况。
这样绚丽多彩、喜气洋洋的场面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沉默少许)
同学们,假如你是市长,你会不会决定禁放烟花爆竹?
自由发言,引导两个要点。
1、爆竹虽会引发火灾,但给生活增添了欢乐、喜庆、气氛,功不可没;
2、烟花约丽的色彩,浓郁的民族风情,已成为东放化的象征:
同学们,怎么样才能把我们的想法让更多的人知道?
六、改写课文。
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我们将这一段内容通过改写,使“爆竹无声”又变成“爆竹声声”,让小朋友更喜欢读这篇课文。我们要选出最好的几份寄给教材编写委员会。
学生改写、教师巡视、组织交流。
小结:美好的事情不能因为它有些缺点就全盘否定,只要我们用智慧、用科学去改造,世界就会越来越美好,爆竹声又会重新响起来。
(爆竹声和欢庆的音乐声又一次响起)
七、学习创新。
大家知道我国最著名的爆竹之乡在哪里吗?以《浏阳河》一曲启发:湖南浏阳。现在我们变换一下角色:我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你们是爆竹之乡的乡亲们。我想采访你们,你们呢也借这个机会好好宣传你们的产品,愿意吗?
语文教案 篇4
6.小巷深处
林莉
总体构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文人物性格和思想变化过程,加深对本文中心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价值观:感悟母爱、赞美母爱。
教学思路
按照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品读课文、感悟课文这四大板块层层推进,让学生从文章中体味到母爱,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学法
用孟郊的《游子吟》导入,用感人动心的MTV《懂你》创设情境,通过自主、 合作、探究,让学生的心灵爱到冲击与震撼, 引起共鸣,张扬学生个性,真正理解、
感悟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MTV《懂你》,创设情境。
一、导入
同学们,几年前香港曾经举行过一次我最喜爱的一首唐诗评选活动,大家知道是哪一首荣登榜首吗?
想一想,人们为什么会如此钟爱这首诗呢?
我们自从降临到这大世界,就感受到了这浓浓的母爱。可是你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吗?一个出生一个月的婴儿,被遗弃于荒野,一个双目失明的母亲把她抱回家,并倾注了她所有的爱。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林莉的《小巷深处》,来聆听这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吧。
二、感知课文
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故事。
三、理解课文
①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②我对母亲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四、品读课文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或事例,试着有感情地读读
2、学生朗读,全班学生点评
3、老师范读
4、学生齐读
五、感悟课文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在平凡的生活中母亲是如何关爱他的。
2、播放《懂你》
六、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探讨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从文章中体会母爱,感受母爱的伟大。我认为教学中应以情字为突破口,达到用真情实感去感动学生。
设计亮点
把品读课文设计为亮点。
专家点评
《小巷深处》是语文版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课,课文主要记述了一个盲母亲收养我,为我付出了无私、深沉的爱的感人事迹,通过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表现出深沉、无私、伟大的母爱。本教案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感受母爱的伟大,整个教学过程把读读、议议、品品、说说当作最基本的手段,配以电教媒体的辅助手段,使教学进行得顺畅,主线突出,重点明确,同时使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让更多的学生都获得了实践和表述的机会,从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学科融合, 自读自悟,体现现代教学理念。
1、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策略,应当是二十一世纪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本教案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了这一现代教学理念。教师把语文与音乐结合起来,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语言文字,触发学生的.情感情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领悟文章的中心。
2、本教案教学过程设计了质疑的教学环节,引出了学生学习任务,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为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媒体运用恰当、适度,为突破重、难点服务。
媒体,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中介,其重要作用是毋庸质疑的。它虽然只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但如果在教学中恰当、适度的运用,可以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一点在本教案中体现较为明显。本教案中MTV的运用,既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课堂训练意识,培养学生能力。
1、课文之美能够意会,却很难言传,而读则能充分发挥出表情达意的作用。所以说,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小巷深处》叙述的是一些生活琐事,可在平实的叙述中却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感情。感情是抽象的,很难通过字面分析理解。本教案的读贯穿始终,默读、轻声读、自由读、范读、配乐读等举措,大大增加了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境,从而把课文的内容理解和感情体会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也逐步获取朗读的技巧,提高了朗读的水平。
2、练习设计也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课内感受到母爱,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母亲是如何关爱自己的,从而拉近了课文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另外,本教案的结课较为成功。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俗话编筐编箩,全在收口,是因为有了好的收口,筐,箩才会结实耐用。一堂课的收口也是如此。本教案的结课从上一环节MTV入手进入课内,又拓展开来,真诚地请学生珍惜这份浓浓的亲情,这样的结尾有如品尝香茗,回味隽永。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读一读中,训练学生的发音又快又准。
三、习作。
环 节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1、 读一读,想一想。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一些用词,是非常精妙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岩)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向洛阳。(峡)
名词,往往成为作者笔下生动的借代,想一想,这几个名词,除了说明事物,还能代表什么。
2、读一读。
说一说绕口令,联系快速正确的吐词。
3、写一写,背一背。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认识自己就是进步。
成功时不要把自己看成巨人,失败是不要把自己看成矮子。
这几个句子,你从中看出有什么含义么?那么,你能从中找到原因么?
对,要自信,有不要盲目的自信。要谦虚,也不能一味的.贬低自己。
4、读一读 锦囊妙计
这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改变的。主要将诸葛亮识破周瑜的诡计,相反,用三个锦囊,分别让刘备在三种情况下照办,最后大获全胜的事情。
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鼓励学生读原著,说出那三个锦囊。
第二课时
二、探索与发现 提示语
1、在对话中,我们常常说XX说,xx说道。。。。。。
也就是说,说话是有提示语的。
2、介绍提示语的作用。
3、介绍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4、练习写提示语。
三、口语交际 好朋友
1、说一说你的好朋友。
2、好朋友都在一块儿干什么。
3、好朋友之间有矛盾么?读一读这篇,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4、同学之间演一演,可后,他们会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
四、习作 一次特别的活动
1、先回顾一下,这学期都开展了那些活动。把他们制成表格。
2、表格注意几个不能缺少的内容。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参加的人、精彩的一幕。
3、把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件写下来。
4、协作的时候,注意写好场面。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宋、涛、陈、丹、赵、艺、显”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艺、丝、显、忽”。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小朋友课前正唱有关风的歌曲
1、老师知道你们唱的歌曲中有风,小朋友也读过和风有关的诗句,会背吗?(学生背)
2、平时你感受过什么样的风?听过呼呼的寒风吗?
3、那我们知道风可以听得到,又能感受到,能唱出来,能写出来,那么能画出来吗?(板书:画风)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这来了三个可爱的新朋友,想认识吗?是谁呢?赶快认识一下吧(出示三个名字:陈丹 赵小艺 宋涛)谁来当小老师领大家读出他们的名字?(指两人领读后齐读)谁还想读、
2、看!屏幕有什么变化?(出示课件:去掉拼音的名字)你还能认识他们吗?女士优先,女同学先来试试,男同学再来!(男女轮读)
3、老师把他们的名字拆开,你还认识吗?出示字卡片, 开火车读。
4、咱们班谁姓这个姓(出示陈)赵呢?、有姓宋吗?涛,谁能给他找个朋友?艺:找朋友 ……
5、我们再来轻轻地喊他们的名字吧!今天我们学和这几个孩子有关的故事,愿意读读课文吗?你打算怎么读呢?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7、读完了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老师这儿有几个词谁来教教我?出示(显得更美了 风车呼呼转 旗杆)指名读。再出示转、杆多音字组词。
8、课件出示找找说说:第一行字是我们刚学的字,下一行是我们以前认识的字,看看这些字还能组成哪些新的词语?
9、我想:把这些字送回课文,一定会读的更好,请小朋友再次自由读课文。
10、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他们读的时候其他同学就是小评委了,你们可一定要认真听,等一会要评评
11、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细读课文,感悟
1、那三个小朋友到底是怎样画风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可以用笔划出你的答案。
2、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1)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2)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3)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4)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3、那能不能把这么多的他(她)换成小朋友的名字,说的更清楚些吗?谁来帮忙?
4、那他们赵小艺的画是怎样的?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美丽的郊外,几棵小树被风吹斜了,还有呢?想好了吗?想不想看看赵小艺他们的画。你看到什么了?谁能给他配上课文的'内容?(出示赵小艺、陈丹、宋涛的画)
5、出示写赵小艺的画的内容: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板书:飘着的旗子〕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点小艺画风的句子〕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6、风在飘着的旗子里,还会在哪里呢?咱们下节课再来学。
四、写字
1、那咱们读了课文,想不想练习写字,课件出示“艺、丝”。认识它们吗?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课还有上下结构的字吗?打开书看看68页的田字格,还有上下结构的字吗?(显、忽、)看看这两个字上下两部分怎么样?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15、画风
飘着的旗子
《画风》教学反思:
《画风》是第四册中的讲读课文。这篇具有童趣的课文,叙述了三个小朋友在一起画画,突然想到要在画面上表现出平时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来。于是他们开动脑筋想出了一些办法从另一个角度表现风的方法:比如画一面飘着的旗子;画一棵弯弯的小树;画一些斜斜的雨丝:画呼呼转的风车。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语文教案 篇7
一、材料导入
课间展示阅读材料投影,学生自读(名字为《让孩子多睡会儿》)上课自然导入
二、落实重点,明确选材真实可信的范围
1.老师引导学生一起逐步填齐24小时时间“表”:
重点内容:以“我”为中心;
标出相应时间所在的地点;
标出相应时间接触的人;
标出相应时间的常规活动;
补充假日部分,小表作为补充。
2.分析图表,小结选材范围以及可以生发的主题:
地点:学校、 家中、 路上
时间:11小时---12小时—1小时
主题:友情、 师生情---亲情---关爱,个人意志品质的磨练
学生尝试回忆自己写过的作文题目所选的题材,提出并自己把材料放进表内相应内容
学生可以把三个地点发生的事情任意变化时间,社会生活接触时间少,多数属于所见所闻,感触不多,不作为重点选材范围,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的大社会背景,而天天奋战的课堂、天天滋养我们的家庭是生活的二十四分之二十三,随手可以提取题材,生发积极向上的主题。
三、 进攻难点,力求选材找到合理新角度
在“我”熟悉的领域选材,表达相应的主题,歌颂真善美,就拿到了基本分,情节语言生动一些,属于中等偏上的作文,如果再想拿高分,就要出新。
看图表,我们可以创新的题材已经不多,既让人相信又是别人没有写过的.题材很少了,可以继续尝试,继续观察,我们可以努力尝试在同样的主题下同样的题材下尝试别人没有写过的角度,哪怕就是一点点,也可以让阅卷老师发现一点亮点,无形中分数就从中等又上移了一步,成为比较优秀的作文。
1老师引领全体同学归纳所写过的作文的选材新内容、新角度
家庭:母爱—曹倩雯作文写妈妈悄悄看化学书(新题材)
欧阳北平写妈妈自己下班也被雨淋了但是到家了还是给孩子送伞,结果回家后细心的孩子发现妈妈发烧了,然后大量的心理描写,接续前文大量的铺垫。(新角度)
个人成长----宓源 写作业坚持与否,个人意志品质磨练
学校类:
师爱:辅导——?需要新角度
学生生病,老师背着送医院,题材不新,还可以不可以变换角度(个人认为不宜大力提倡)
友情:同学矛盾---?
“我”的成绩单下来了,一个同学给自己开心,自己还误会,然后听说这个同学也考得不好,自己通过一系列矛盾的解除刻画人物(新角度)
社会类
关爱:张秉义---买篮球杂志时候和遇到乞丐时的选择,(新的角度)
张思泽--是否搭陌生人车子,被搭和要搭车两个角度
2老师让学生自己就同样师爱、母爱两个主题找新的角度
3交流、归纳
语文教案 篇8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三、教学难点
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c)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d)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a)同桌互读
b)抽生读,检测读音
c)说: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d)谈体会: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四、熟悉故事情节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训练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词语盘点
1.读读读记记
2.完成读读写写
3.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
板书:
小木偶的故事
启示: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发展。
语文教案 篇9
一、复习导入
1、猜口形游戏(教师或请几名学生作单韵母的口形,学生猜)
2、过渡:a e u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好朋友i,你们看(出示ai ei ui)和它的好朋友挨得紧紧的,多亲热呀!它们在一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韵母,同学们有信心学会吗?
二、学习复韵母ai ei ui
1、学习复韵母ai
(1)、指导看图,根据学生的口语实践抽取挨字。
(2)、教师范读,学生观察口形。学生试读,同桌互观察口形。
(3)、指名读,读得好的'当小老师带读。
(4)、出示ai的四声,小组合作学习。
(5)、小组竞赛读ai的四声。
2、学习复韵母ei
(1)、出示插图及韵母,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想想学习ai的方法,自己读一读,说说在读ei的时候,口形怎么变化?小组开火车读。
(3)、在语言环境中学习ei的四声,丁丁的滑板车带上ei,你会读吗?自己边做手势边读一读。你知道有哪些字是读过ei的音?
3、学习复韵母ui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自学ui及四声。
(2)、检查自学情况小记者行动。由几名同学当小记者手持韵母卡片,分别采访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最后汇报。
(3)、说说你知道有哪些字有ui的音?
三、巩固练习,拼读音节
1、出示来、每、回,学生认读。
2、师:老师带来了ai ei ui三座小房子,同学们能不能把来、每、回三个字宝宝分别送到它们的家呢?
(学生小组讨论,每组派一名同学把生字卡片放在相应的房子里。师生共同评议)
3、师:同学们真棒!帮字宝宝找到了家。如果你们能把字宝宝的拼音读出来呢,字宝宝会奖大家一个苹果。(出示音节)
(指名拼读,读对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
4、游戏:捉小鱼。师:小河里有许多漂亮可爱的鱼儿,同学们想不想捉到呀!鱼儿可调皮了,你们要能够拼出它背上的音节,才能捉到它!各组派两名同学上来捉小鱼,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是捉鱼能手。(让会读的学生带大家读一读)
四、观察四线格中复韵母的位置及书写
1、师:ai ei ui三位小朋友已经和小朋友玩了很久了,同学们能不能把它送回家呀?(出示四线格,学生观察复韵母在四线格的位置,说一说。)
2、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五、小结回归,谈谈收获
师:今天我们在拼音王国里玩得多快乐!能说说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2.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
5.句子训练。
教学重点
1.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进行词句训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理解词语。
(四)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二)理清文章思路。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谁见过玻璃?你能说说玻璃有什么作用吗?(教师板书:“新型”)“新型”是什么意思?(新的类型、新的品种)“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新型玻璃在哪里?它有什么作用?)
教师紧紧地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以激励性的'语言导入新课:
学习了课文我们就全明白了。
(二)教师范读课文。
1.学生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画下来。
(1)夹丝网防盗玻璃;
(2)夹丝玻璃;
(3)变色玻璃;
(4)吸热玻璃;
(5)吸音玻璃。
2.这几种新型玻璃,课文是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介绍的?
3.第6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新型玻璃在现代化建筑中所起的作用和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三)指导分段。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意思?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每个自然段讲的都是一个独立的意思,因此均可以独立成段。由此,可得出本课的自然段也就是它的结构段。
(四)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划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2.给生字按结构分类归纳。
3.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例:熟字加偏旁“型、罪、恙、炎、调、促、粘、阻、踪、付、店、废。”
熟字换偏旁“浅”、“线”去掉“纟”换上“氵”;“粘”“战”去掉“戈”换上“米”;“调”“绸”去掉“纟”换上“讠”。
编顺口溜:两“火”“炎”。
编谜语。一“心”咬掉羊尾巴。(恙)
4.巩固练习。
以组词的形式来作巩固练习。
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
比一比,再组词。
型( )非( )足( )发( )付( )
刑( )罪( )促( )废( )寸( )
占( )周( )且( )浅( )
店( )绸( )阻( )线( )
粘( )调( )祖( )践( )
(五)理解不懂的词。
1.提出不懂的词,学生解答。
2.查字典,理解词义。
例:安然无恙——形容很平安,没有受到损害。
报警——一般指报告紧急情况。本课指发出紧急信号。是动词。
警报——发出的表示有危险的信号。是名词。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自动窗帘”——就是指变色玻璃。
“问世”——词典中解释是指著作等出版跟读者见面。联系上下文本课中的“问世”指“吸热玻璃”早就生产出来和用户见面了。
(六)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老师注意纠正学生的读音。
1.“看守”中的“看”读k1n,不读k4n;“粘在一起”中的“粘”在本文中读zh1n,不读ni2n;“调节”中的“调”读ti2o,不读di4o。
2.“促”“罪”“阻”“踪”是平舌音,“粘”是翘舌音,要读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变脸》教案03-16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的优秀教案04-12
语文《赶海》教案03-19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狼》教案03-18
语文翠鸟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