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精华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10个生字,认识部首“两点水”,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汉字6个,能用音序查字法查3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感叹句的语气。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和同学合作用打电话的形式续编故事。
4、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能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水的基本属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学习质疑
1、出示“冰”及拼音。(记住字形)
2、学习“两点水”说说还有哪些带有两点水的字?
3、补全课题,齐读。
4、思考:你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按常规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2)小组内交流反馈
2、集体交流反馈
(1)抽读生字组成的新词,注意正音。
(2)出示句子:
南极的企鹅给住在火热非洲的狮子洪洪寄了块冰,可是,洪洪却收到了一袋水。
读句子,自读齐读
用音序查字法查“块”,和学过的“快”比较一下意思有什么不同?
三、深入学习,感受内容
1、再读读课文,想想洪洪和企鹅在收到对方寄来的信后,心情是怎样的?分别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说明。
2、出示:生气糊涂(读准字音,注意轻声)
3、洪洪为什么生气?它又是怎么做的?找到有关的句子,同桌读一读。
(1)同桌交流。
(2)出示:洪洪很生气,把箱子退了回去,并写信给企鹅:“我让你寄块冰,你为什么寄一袋水来?真让人扫兴!”
请孩子们把自己当成洪洪,生气地对企鹅说说这句话。
自读互读齐读
4、师生配合读第一—第三节
5、从哪里看出来,企鹅糊涂了?自己读读第四节。
出示:企鹅糊涂了,明明是块冰,洪洪为什么说是水呢?体会企鹅的心境,理解“糊涂”读好这句句子。
6、读第四节
四、训练说话,明白道理
1、正在这时,另一个企鹅解开了这个谜团。于是,他们打了一个电话给狮子洪洪,电话里会说些什么?
2、交流
3、总结: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发现?
4、齐读课文
五、课后作业
1、读词语
2、写字:描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似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洒下一路爱心,让我们感受到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体会到奉献的幸福感。读课文,会让我们的心跟随清泉流淌,心中涌起像清泉那样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
这篇课文优美、流畅,课文中出现了如:“火红的杜鹃花”“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静静的山谷”“清脆的歌声”等语言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在积累这些词语的同时感悟到加上修饰部分可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形象、生动。本课的插图也很美。这是一篇帮助低年级学生观察想象,感悟语言文字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
1.借助语境,自主识记“哦”等8个生字,会写“瓦”等9个字。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灿烂”、“瓦罐”、“清脆”等词的意思。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层层朗读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主动积累课文中出现的优美词语,培养学生自主积累和运用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8个生字,会写9个字,在朗读想象中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难点:品析词句,感悟泉水的快乐和无私。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图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二单元学情分析
教 学 预 设
教 学 调 整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见过泉水吗?谁能说说你是在哪里见到泉水的?你见到的泉水是怎样的?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将带大家一起进入泉水的世界。齐读——泉水。
2.书写:“泉”。泉水的“泉”字是我们要会写的一个生字,我们把它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注意“泉”字关键一笔是什么?结构方面要注意什么?)老师范写,学生一起书空。
给“泉”找朋友。
3.泉水就是从岩石的裂缝或地下涌出地面的水。
二、听读课文
1.课文究竟写了泉水的什么?愿意一同来听一下课文录音吗?
2 学生根据听读的情况回答自己的收获。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生字和难读的词句,给课文标上小节序号。
2.反馈自读情况:
⑴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和词组,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一股清泉石缝瓦罐水塔杜鹃花 清脆
(借助插图认识杜鹃花,借助插图或实物认识瓦罐 。)
火红的杜鹃花美丽的身影清脆的歌声
(感受“_____的_____”的语言形式。)
⑵ 出示句子:
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哦”要在问答中,领会它所表达的语气,朗读好这句句子。)
泉水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感受“很()很( )”和朗读好这句句子)
(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体会两句句子中的“清”的不同意思。)
4.再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5.思考:泉水轻轻地流淌,伴随着我们读准、读通了课文,你能说说泉水都流过了哪些地方?遇见了谁呢?最后又到哪里?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让我们先一起去看看泉水姑娘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出示第一小节,谁能把这句话读正确?
2.泉水来了,你听。(有条件可播放水的声音)这声音让你想到了什么?
请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第1句话。
3.把“冲”换成“流”,比一比,读一读,感受泉水来到这个世界的迫切心情。
4.读了这一自然段有什么感受?
5.让我们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一自然段
六、写字指导:
过渡语:今天的这节课,咱们还要认真地写四个字: 结 塔 股 脆
1.让学生认读后,观察字形特点,师生共同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2. 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 范写,重点指导:
股:与“背”比较,发现“月”在书写时的差异。 塔:右下是合,中间的横短不能少。
脆:右下是横折钩,竖弯钩,不要写成巳。
4. 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5. 展示,交流评价。
6.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一题(书写:泉 瓦 结 塔 股)
(关注学生写字姿势,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完成课堂作业本的第3、4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老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题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出示幻灯片)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议一议,读了这一段对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想一想,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一说,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自由发言,说说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师: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
3、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感悟,并积累词句,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教具:
生字词语卡片、收集爱迪生的相关资料、挂图或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课
1、谈话:出示爱迪生挂图。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引导学生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爱迪生的生平及发明。)爱迪生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一篇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板题)
2、演示:利用课件展示爱迪生的部分发明(如:电灯、电话、电报、电影机等)引导学生联想这些发明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大家猜想它们的发明者是谁?引出爱迪生,自然过渡到课课文内容。
二、初毒感知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新词,难点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同座互读互查,生字掌握情况。
3、(课件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当引导学生利用新学的汉字扩词。
4、学生分组读课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读通顺流利。推举一名读得好的参加全班读文。
5、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重点词语和长句子的读法。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组内朗读展示。
7、再读思考:通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三、朗读想像感悟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思考,想想爱迪生是怎样想出办法救自己的妈妈的?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说话练习。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斥责、恍然大悟”等词语。
(结合课文插图的特点,启发学生根据图画想像课文中发生的故事,进行练习说话,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结合重点词语的点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中的生字词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窍门、借鉴已有知识分析看如何把字写好。
2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为难点的字。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议,展示优秀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词语。
2、分段指读课文内容。回顾课文大意。
二、研读理解
1、教师引发学生思考:课文的最后一段里写道:爱迪生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得出他是个聪明的孩子?找一找,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启发学生抓住人物的表情、语言、神态等,认真阅读,仔细体会。如:从父亲对爱迪生前后的态度变化;从爱迪生的动作表现;从房间内的变化等方面理解。(随机演示镜子聚光实验)
3、组织学生进行自由交流,师生共同研读相关的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爱迪生善于思考、
观察、动手的.好品质。(课件对比出示:爱迪生用镜子聚光的前后情景)
4、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让学生感悟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体会课文内容。
三、讨论深化
爱迪生之所以能想出办法救妈妈,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品质,在充分交流与理解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关于爱迪生的哪些资料?在全班交流。
2、收集爱迪生说的名言警句,积累下来。
3、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或做过哪些小实验说一说。
五、总结、作业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把你观察到的有趣想象或做过的小实验写一篇日记。
3、课外阅读有关爱迪生的书籍。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勇于坚持自己的梦想。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梦想在于坚持。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倒叙的叙述方式。
第一课时
累计84节月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勇于坚持自己的梦想。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梦想在于坚持。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倒叙的叙述方式。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
2、梦想——一个多么美丽又神秘的词汇,吸引着我们不倦地追求,不断地奋斗。有一个小男孩,他的梦想是拥有一座牧马农场,这听起来就像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老师眼里毫无可能实现的梦却变成了现实!他是怎样做到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交流共享
1、学生默读课文,注意正确流利。
2、说一说这文章那个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出示本课重点词语,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词语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思考交流
1、出示学题:细读课文,想一想蒙提有什么梦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他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示?抓住文中重点语句理解感悟。
2、围绕学题,自主读书。
3、小组交流感受,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以读为主,抓住老师在不同时期对这个男孩说的话进行理解,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找一些实例理解道理。
四、整体回顾,领悟写法
1、齐读重点段落,明确要勇于坚持自己的梦想。
2、学习倒叙的叙述方式。
五、全文,拓展延伸
结合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请你设想一下蒙提所写的《长大后的志愿》这报告的具体内容。
六、作业
搜集名人成功的故事。
板书设计:
追随梦想
↓
自己的牧马农场
↓
不愿放弃梦想
↓
坚持自己的梦想
↓
获得成功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古诗,能说出古诗的大意,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并能够默写全诗。
2、结合第六组课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彩色笔;教师准备《母亲的爱》范文;打印课文。
教学过程:
一、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1、请你先自已轻轻地读或者哼,或者吟唱这首诗三遍。
2、根据提供给你的材料上的注释,请你一个词、一句话地理解,一个词、一句话地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在自学的过程中,你觉得有什么困难、疑问,请随时提出来,老师随时给你提供帮助。(学生自学)
二、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1、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从逐句到整首诗。(教师随机指正)
2、同桌相互说说诗的意思。
3、好!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三、想象诗境,体会母爱
这首诗中哪几句是诗塑造了慈母的.形象,哪几句诗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交流)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里诗人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画中的慈母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仿佛又是怎么说的?(学生交流)板书:做 想 说 小结:母亲那细小的动作,周到的考虑和谆谆教侮,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慈母的形象。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你们觉得画怎样的一幅画,才能表现这句诗的意境?画中应画些什么? 现在就请你画一画,画出诗人所要表现的意境。请三位学生到上面来画。(学生板演)三幅画中,哪一幅最能表现诗句的意思?(有谁能说小草的心茎不断地抽发成长就能够报答得了春天阳光所给予的温暖呢?) 诗句中的“小草“指什么?“三春晖”又指什么?那么诗人指的仅仅只是这些吗?(“寸草心”指儿女微小的孝心。“三春晖”比喻母爱。) 是呀,这如小草之心的儿女,无论如何也难以报答像春天阳光般广博而温暖的母爱。你看在诗人心目中母爱是多么地伟大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教师范读)
同学们,大家再来读一下这首诗。(个别读,集体读)
四、结合生活,体验母爱
古时的游子写了满含深情的《游子吟》,今日的作家也写了慈母对自己的爱,老师这里有几篇短文,大家听一下他们是怎么写的。(教师读) 朴素的语句中,慈母的形象是多么地伟大。现在也给你一次机会,请你用《母亲的爱》为题,写一篇短文,写出母亲对你的爱!
五、练习
1、读写生字和词语。
2、说说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 慈 母 手 中 线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报 得 三 春 晖
3、说说《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
4、背诵并默写课文
5、请自选一个题目写一篇短文。
(1)妈妈的爱
(2)报答妈妈。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图画阅读,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象,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挂图、生字卡片、动物头饰、荷叶图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㈠、创造情境,步入文境
1、谈话导入:同学们,春天迈着轻盈的步子走远了,夏天又笑盈盈的向我们走来了。老师发现我们的教师就象一个美丽的池塘,你们发现了什么吗?(教室中的荷叶道具)师: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认记“荷叶”二字。
教师一边板书一边引导学生说:大家看,“荷”字上边是草字头,下边是我们班何静的“何”,“叶”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一个十字,口字旁要写小一些,十字的一竖是悬针竖。
3、揭示课题
现在,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出示挂图)
啊,放眼望去,小池塘里到处都是------(引导学生说出“荷叶”)
那谁能用自己的话夸夸荷叶呢?(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圆圆”)
学生齐读课题。
㈡、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汇报学习生字的情况。
⑴、指名说说读准“珠、翅、是、停、晶、坪”这六个字应注意的地方,指名带读。
⑵、组织学生以各种方式练读其他六个生字。
3、再读课文,检查正音效果。
让学生讨论学习方法,并按照自己的方法再读课文,读完之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你们愿意怎样学习这篇课文呢?那就按照你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吧。大家来再读课文,这次要比刚才读得更准确、更流利。
㈢、熟读课文,激发情感
1、用看图的方法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练读“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这一句。
看图:荷叶是什么样的?
师:刚才有同学提议用看图的方法学习课文。来,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课文的插图吧。大家仔细观察,荷叶是什么样子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再看插图,找出课文中提出的荷叶的好朋友。(指名说,全班一起说。)教师在黑板上粘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图片。
⑶、激发兴趣:同学们,你最喜欢谁呀?
(以下各自然段的学习顺序,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决定。)
2、用表演的方法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确定学习方法。
师:刚才有同学提议用演一演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那有谁愿意当一回小演员,演一演你最喜欢的小演员呢?
⑵、学生练习表演(指名戴头饰表演)。
⑶、学生自评、他评。
师:(叫刚才表演的学生):刚才你是小演员,现在请你当主持人,说说你认为你刚才表演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自评)台下的导演们,你们有什么看法?(他人评)
⑷、理解“凉伞”。
师:小鱼儿笑嘻嘻的,说明它非常高兴,它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同学们,你们先看一看这幅图,再说一说。(学生讨论)
齐读“凉伞”,板书“凉伞”。
师:所以呀,小鱼儿说------(生读课文)
男女生分别读,看谁最快乐。
⑶、表演读背。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一边表演一边朗读,能背的就背一背。大家可以用荷叶道具来表演,也可以借助教室里的课桌、书等来表演。
㈣、指导写字
1、学生认读本课生字。
2、重点交流“朵”、“我”等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㈠、巩固生字。
1、学生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2、齐读全文。
㈡、用读一读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书。
师:有同学提议用读一读的方法学习课文,谁愿意来读一读小水珠这一段?
2、理解“摇篮”
⑴、用树叶滴上水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看,风一吹,荷叶轻轻摆动,荷叶上的小水珠怎么了?(指名回答,板书“摇篮”,齐读,说说“篮”与竹字头的关系。)
⑵、学生进行读书比赛。指名比赛读,评议后,确定模仿对象。
⑶、学生分组有感情地练习读。
⑷、全班一起做动作练习背诵课文。
㈢、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分组比赛,学习“蜻蜓和青蛙”两段。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分成蜻蜓和青蛙两组,任务有三项:⑴、组内进行朗读、表演比比赛,选择一位最佳选手上台表演。⑵、组内根据课文确定几个问题,向对方提出。⑶、熟读本组内容,对对方的提问做好充分准备。
2、学生上台表演,并根据对方的提问进行回答。
3、看图,理解“停机坪”和“歌台”。(读一读,说一说,教师板书。)
4、看图,温习古诗《小池》。(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齐背古诗。
5、学生边表演边读这两段课文。
6、小结:我们不仅读了课文,表演了课文内容,孩童国回忆学过的'古诗更好的记住了课文,知道了荷叶是圆圆的、绿绿的,是---的---。大家的学习方法可真多,收获可真大呀!
㈣、复习巩固,升华情感
1、全班同学边演边背诵。
2、实践练习:荷叶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呢?
七、作业设计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将自己眼中的荷叶画下来,我们进行一次绘画比赛,看谁眼中的荷叶最美。
板书设计
小水珠的摇篮
小蜻蜓的停机坪—荷叶圆圆—小青蛙的歌台
小鱼儿的凉伞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14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11-10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1-09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11-20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10-10
小学语文教案11-03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1-02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