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品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
3.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课型及课时]
1.讨论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里有两样东西:一样是一堆金钱,一样是几个穷朋友。假如让你选择其中你需要的东西,你选什么好呢?(穷朋友)为什么这样选择?(朋友珍贵,友情珍贵。友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没有人认为金钱贵重,金钱万能吗?(摇头)的确。最珍贵的东西是友情。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罗多德说:“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的。”斯托贝说:“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钱轻情义,尤其是大人们,他们的这种重财轻义的思想往往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不利的影响。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说明这一点。今天我们要共同地学习一下张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要求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初读课文
四、探究思考:
在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如果父母市正确的,子女应如何对待?如果父母是错误的,在子女又该如何对待?你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如何处理的?
再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倾向,点拨关键处:
1.文章开头就写"妈妈突然问我",我感到"突然",可见的"惊吓",耶可见妈妈的"惊慌",气氛一下子就很紧张。
2.第一部分是妈妈爸爸同"我"先后对话的描写,这段描写中,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女儿,可见对女儿的宠爱。父母宠爱女儿,可是丝毫不尊重女儿所珍视的友情。"我"本来并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贵重,以为既然是爸爸送给我的,自己当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爱的东西送给最好的朋友,可见他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贬的思想是很明显的。
倾向表现的最明显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女儿说明万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妈妈根本不考虑女儿的友谊,立逼女儿去要回来,预期的"坚定",正是固执生硬的表现。另一处是爸爸的话:"是的,这是爸爸送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这个话有点自相矛盾,实质上批评"爸爸"的不是。
再从对话的神态、语气、心理描写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边,是"突然问""目光紧紧盯着""十分严厉""坚定的说""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边,是"心怦怦地跳起来""小声的.说""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低着头不敢看他""声音有些发抖""哭着喊起来""心里难过极"。可见父母为木雕怎样伤害孩子的心。
3.第二部分插叙"我"和万芳的真挚感情。在孩子的小天地里,彼此都是真诚无私的友爱。这一部分,又涉及两个孩子家长的情节,不要忽视。一处是,我0不小心,裤子被树杈划一道长长的口子。坐在树底下偷偷的抹眼泪。为甚么呢?因为"又心痛裤子,回家挨说"。这就可见父母平日的为人,只要损害财务,也不管原因,对孩子就没有好态度,否则孩子怎么会"怕"呢?另一处写万芳妈妈,不但不夸奖万芳的仗义,反而"让他对着墙站一个小时"。万芳也深知"我"的妈妈的脾气,"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再站两个钟头"。这些都是批评的笔触。
4.第三部分为什么写奶奶呢?
明确:奶奶直到"我"淌眼泪,才憋不住"突然说:算,这样多不好。"奶奶很体贴孩子的感情。反衬之下,显得爸爸妈妈只知道东西名贵,却全然不顾孩子伤心,这样多不好。起初,奶奶"定想说什么,可是,他没有说"。奶奶是长辈,说话还有顾忌,因为他知道儿子媳妇的为人,左右为难。可见,写奶奶也是为批评爸爸妈妈的不是。)
5.读最后部分,要注意"我"被逼无赖的痛苦心情,作者把这种心情描写得很细腻,思想倾向也是很明显的。特别是结尾,作者同情的写道:"我呆呆的望着他,止不住流下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我做一就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当然主要是怪父母。
总结语:总起来说,课文展示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少年的内心世界。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万芳见"我"裤子撕破后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换给"我"穿,即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我"见万芳特别喜欢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逼他反悔,使他失去一个最好的朋友,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却是重财轻义。他们对子女的态度,走两个极端,"爸爸"舍得把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孩子,可是使孩子最伤心的也是他们。他们并不重视子女的友谊,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们疼爱子女却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丨、丿、”和1
个偏旁“”。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二、教材说明
本课为象形字归类识字。12个字按器官、动物、天体与现象、植物分类。每个字都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过程,以利学生理解字义,认记字形,激发他们热爱汉字。
教学重点是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本课12种实物的图片,某一生字(如“目”)字形演变卡片,竖(悬针竖与垂露竖)、撇、捺笔画卡片。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教认字可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即先指导学一个字,归纳学法,再组织自学。如教“目”,先出示生字卡片和实物图片,认读“目”,知道“目”指的是眼睛。再看“目”的古文字,看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形的联系:外面的“”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告诉学生这种模拟实物的样子造出的字是象形字。然后读一读、记一记“目”。最后小结学法:读字看图—看字比形—认记生字。在掌握学法后自学其余生字。检查自学情况可不拘于生字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我会学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学生没有说到的为难点,就重点指导。在学生说字时,教师要针对字中易忽略的地方加以提示: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禾苗有穗儿,比“木”多一撇。随“兔”的教学,认识“”(角字头)。
巩固生字除认读外可采用图片与生字连一连、贴一贴的方式,也可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给它们分分组,说说为什么这样分,领着大家读一读。
2、写字
结合“十、木、禾”的书写,本课要认识“丨、丿、”三种笔画,知道“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两条笔顺规则。为此,可先用卡片认识笔画并指导写法。
竖,有悬针竖、垂露竖两种。(竖的名称不必讲,或俗称带针尖的和不带针尖的)竖从上到下要写直。带针尖的起笔要重,逐渐轻下去,收笔处为针尖状;不带针尖的起笔和收笔都要重些。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注意把力送到笔尖。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同时送力到笔尖。
本课的三个字较前有难度,教师必须当堂示范,示范的同时让学生跟着比划,以记住笔顺,感悟笔笔到位。三个字的写法是:
十:横写在横中线上,右面略高些,竖在竖中线上。横笔左右两面相等,竖笔在横上面的部分略短,下面的部分略长,带针尖。
木:横短竖长,不带针尖。撇、捺起笔应相接于竖,左右对称展开,收笔应高于竖的收笔。
禾:第一笔为平撇,应写得平而短,在竖中线上。下部与“木”的`写法相同。
(三)实践活动
课后“我会连”为扩展练习,其中的生字,学生不一定要掌握,目的是让他们知道汉字中这类象形字还有不少,只要联想实物的形状,很容易记住。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去连一连,试着认一认,教师再检查、 纠正,指点识字的方法。
配合本课教学还可以开展以下实践活动:
1、在你认识的汉字中找一找:哪些字和它所表示的实物很相像。如:山、水、田、雨等,不拘于象形字,只要说得出相像即可。
2、猜字游戏。(不拘于学过的生字,自己认识也可。)
“木”加一笔是什么字?(禾、本)加两笔呢?(米、机)
“口”加一笔是什么字?(中、日)加两笔呢?(目、田、白、右)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这一教学设计注重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自主学习。
(一)尝试认字
出示生字“日、月、兔”,问问谁认识,是怎么会认的?(这三个字在前面课文中出现过,生活中也有接触,利用学生生活积累认字,激发其成就感,以投入主动学习。)
(二)揭示课题,教“目”字
1、图、字对照,认记“目”字。
2、以学“目”为例指导学习方法。
(三)学生自学其余的字
(四)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汇报认识了什么字,是怎样记住的,教师相机提示容易忽略的地方。
2、介绍象形字的特点。举“兔”为例,并认识“”。
3、再读字、看图,体会生字的象形特点。
(五)巩固生字
1、用卡片比赛认读。
2、选生字卡片放在实物图下的括号里。
3、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连”。
(六)指导写字
(七)扩展练习
找找还有哪些字是象形字。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中一首儿童诗,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达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这首诗充满着童真,童心,童味,字字句句都清纯明洁,诗的想象是丰富,美好,贴切,是对学生进行敬师,爱师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二类字只会认读即可。
3,通过对课文的吟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感情。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渲染,启动情感。
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导入:老师像一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老师像一艘航船,载着我们驶向知识海洋。
看着辛勤工作的老师,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为老师栽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一块儿学习课文《一株紫丁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紫丁香插图,谁能向大家介绍紫丁香?(学生汇报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①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能给大家说说吗?(图上画了一株紫丁香,一位老师正在台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②想象:如果你看到这个情景,你会为老师做些什么?
(给老师沏茶,给老师唱歌……)
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什么呢?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
①看清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画出生字,生词,
借助音乐渲染和老师富有情感的语调,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中,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
培养学生观察收集资料的能力
巧妙凭借插图,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口语表达能力。
合作的基础是自主。有自读
多读几遍。
③把不理解的为词句或问题标出来。
2,学生汇报自读情况
①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教师关注学困生的朗读情况。)
②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认读生字,新词,把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或问题提出来讨论。(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指导,启发)
③抽检识字和朗读情况,教师重点指导较难读准的儿化音(脚尖儿,绿叶儿),翘舌音(师,枝,株,窗),后鼻音(星星)。
3,齐读课文。
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些什么?用" "画出相应的句子。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合作完成口头空填空:
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为的是让绿色的枝叶夜夜____;是让沙沙的绿叶儿声帮你____;让满树盛开的小花感谢你____;让花香飘进你____的梦里。
3,这些都是小朋友美好的心愿,他们多想把这些心愿说给老师听啊。请你把课文再读一读,读出感情。
4,在小组里读一读,互相评议,看看谁读得好。标准如下:
合格:正确地读(不添字,不漏字)
良好:大声,正确地读
优秀:大声,正确,有感情地读。
5,全班交流。小组挑战赛。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读给大家听。互评互议,以读带评,读评结合,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当点拨,重点作以下朗读指导,不一定按以下顺序教学:
第一节:请学生做"踮起脚尖"动作,和轻轻的语气读,体会不打扰老师工作,给老师送一份惊喜的情感。
第二节:想一想诗出亲切的语气,美好的祝愿。]
第三节:抓住"沙沙","盛开","感谢"等词语,读出轻柔,亲切的语气。
第四节:
a。引导学生读懂"挂牵"指的就是关心,关爱。利用教师亲身体会,回忆自己的老师当年对学生的挂牵。
例:当举行运动会时,老师和我们一起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当寒冬来临时,老师早早来到学校为我们升起的一盆炭火;当我考试得了满分后,老师教育我不要骄傲……
b。让学生说说你也能从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体会到老师对你的关爱吗?
引导学生仿照例句,用"当……时,老师……"。进行说话训练。
师小结:老师的爱虽不起眼,但它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点一滴地,悄悄地,慢慢地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c。感情朗读。
第五节,看图想象说话:夜深了,连星星都困得眨眼,可老师还在工作,想想应该该对老师说些什么呢?用怎样的语气去劝老师休息呢?
6,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配上动作朗读全诗。
7,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表演。
8,师总结:这一群小朋友在浓绿的小院中栽下的这一株紫丁香,给老师送去了绿叶紫花的美丽,也送去了小朋友对老师的感谢与关怀。这一株紫丁香指的是——(生答:同学,小朋友),表达了同学们,小朋友对老师的——(关心,热爱,尊重)
四,积累背诵,加深感悟。
1,自读自背。
2,借助多媒体演示尝试背诵。
3,尝试背诵。
五,自主作业,拓展感悟。
让学生从以下几项作业中,有选择地完成自己感兴趣的1—2项作业。
自悟自我发现的自主意识,才能在合作中不失去自我。
这一环节设计,既巩固了识字,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创设了情境。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使学生读出自己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利用评价的激励功能,把学习中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体验成功的喜悦,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
以学定教,按学生选择的内容来安排学习的先后顺序。
化静为动,激发兴趣,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踮起脚尖,理解文字内涵。
老师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利用亲身体会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老师回忆既为学生的说话提供示范,打开思路,又是把情感传到学生的心里,引导共鸣。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句式去体会"挂牵"的实际含义,注重语言的感染,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选择听众,自由地将内心对老师的敬爱与赞美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中。
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各层次学生能自主选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作业设计成阶梯形,直观的显示步步登高,层层递进,喻示生不断的向上拓展
师爱生
讲小故事
做贺卡
唱赞美老师的歌
抄赞美老师的诗句
读赞美老师的诗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认真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八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
3、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读题。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二、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
1、生字词
(重点:耍、愁、桩、挠卵石拐弯)
2、质疑问难
四、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这课文主要讲谁,讲他做了些什么?
2、用横线划出写小溪流如何奔流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填空。
小溪流在( )地奔流。
小溪流一边( )一边( )。
小溪流在( )奔流( )。
小溪流就这样( )地奔流、奔流。
(体会小溪流永不停步的)
3、讨论课后题1。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作业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不断”、“欢快”造句。
2、了解第2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法。熟读这一段中的几个拟人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齐读课文(对话分角色朗读)。
2、填空:
( )的小溪( )的卵石
( )的嗓子( )的样子
( )的`山谷( )的海洋
3、交代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小溪流的心情怎样?给你的感觉如何?
2、朗读指导:朗读的声音应该怎样?速度怎样?
3、练读、评议。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溪流怎样玩耍的句子。
读着读着,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调皮活泼)你觉得现在的小溪流就像什么?你喜欢哪些词句?
2、填空:
他( )岸边的卵石,( )地上的小草,让漂浮着的小树叶打( ),一会儿( )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
所填的词语应该怎样读?
3、这一段是什么结构?(先总后分)
4、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溪流是怎样冲过巨石的?读出它的勇敢劲儿。
2、难句理解: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不断回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与忧愁。(小组讨论)
3、朗读指导。
五、学习第二大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各角色当时的心情。
2、指导朗读:第一句两个分句中的第二个“到前面去”语调要变高。后一句中的“为什么呀?”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我不能停留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3、明确枯树桩已失去了生命的力量,生活没有意义。而小溪流为什么停不下来呢?(为人民做好事)
讲讲小溪流可为人民做哪些有益的事?
六、学习第三段
明确小溪流汇合成了大河,它就更有力量,可以为人们做更多的事了。
:小溪流这种自强不息,永不停留的真使人感动。
七、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向小溪流学些什么?
板书设计:
小溪流的歌
一、快活、玩耍、冲了过去
二、我不能停留——推动水磨
勇往直前、自强不息
三、汇成大河
语文教案 篇5
目标全解
1.了解柳宗元的有关文学常识,教案。阐释“唐宋八大家”,激励学生古文兴趣。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树立大语文观,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反复颂读第一段,理解其内容含义。
教学内容
1名古诗词欣赏。
2. 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3个学生上黑板来写几个名字。
韩愈、柳宗元 苏洵、苏轼、苏辙(三苏) 欧阳修、 王安石、曾巩
写毕后,让学生找出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学生不难答出是“唐宋八大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新授
1.疏通生字、生词,教育论文《教案》。
惴(zhūi)栗 榛(zhēn)莽 袵(ren)席
颢(hao)气 颓(tui)然 冥(ming)和
2.背景资料(用电脑放大到屏幕)
柳宗元因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被贬到永州做司马,长达10年,后改派柳州刺史,病死于住所,年仅47岁。他的山水游记语言清新秀美,在模山范水中寄寓了政治上受迫害的悲愤之情。
3..放录音带《始得西山宴游记》。
4.老师范读。生齐读、自读后,再听录音带。
5.展示课件一: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按顺序观察几幅连续的图画,培养观察能力。
2.在互相试说和讨论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3.能用普通话讲小兔运南瓜的故事。
4.讲故事时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教学重点:
1.会按顺序观察几幅连续的图画,培养观察能力。
2.能用普通话讲小兔运南瓜的故事。
3.讲故事时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教学难点:
1.看懂每幅图的图意,把几幅图的内容联系起来。
2.学习小兔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上一节练习讲故事的课,故事的名字就是“小兔运南瓜”。教师板书。小兔运的是什么样的南瓜?用什么好办法运的呢?我们看图后讲给大家听。
二、观察3幅图,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电脑出示3幅图。
2.学生自己观察这3幅图,想想:这三幅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一说。
三、分图观察,说说每幅图的内容。
1.电脑出示第一幅图:
(1)自己观察第一幅图:
思考:小兔看见了什么?(南瓜)
心里想了什么?两个大问号什么意思?
(2)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幅图的图意。
(3)指名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做补充。
①小兔看见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样的南瓜?板书:大南瓜
②如果把大南瓜和小兔子进行比较,你知道了什么?(兔子小、南瓜大,小兔运南瓜的确不容易。)
③如果你是这只小兔子,你会怎么想?板书怎么运走。
④说图意。小兔会用什么样的`办法运回家呢?启发学生想象。(小兔子看见……心里怎么?……想了什么?)
2.电脑出示第二幅图。
(1)自己观察这幅图,小兔想出办法了吗?
(2)指名说一说,小兔想出办法了吗?想出了什么办法?
(3)它是怎样想出办法的?组织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自行车和南瓜有什么关系。板书:看见 受启发
(4)指名说一说讨论后的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听,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5)教师展示实物南瓜,让学生看形状。
(6)你认为小兔是一只什么样的小兔?
3.把两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1)先自己练习说。
(2)同桌互相说。
(3)指名说给大家听。
4.电脑出示第三幅图。
(1)你能看懂这幅图吗?请同学说一说。
(2)兔妈妈什么表情?板书:妈妈奇怪 小兔子神态什么样?启发学生想象妈妈会说些什么?兔子会说些什么?
5.把三幅图的内容联系起来,讲小兔运南瓜的故事?
四、整体观察,讲故事。
1.电脑出示三幅图,自己看图练习讲故事。
2.小组内每人讲一遍,注意讲故事态度要大方,声音响亮,每组选一名最佳选手参加班内比赛。
3.开展故事大赛,评选最佳讲故事员。被评为最佳讲故事员的组同时被评为优秀讲故事小组。
五、你认为小兔想的办法怎样?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
小兔运南瓜
大南瓜,怎么运走?
看见,受启发 想
妈妈奇怪
语文教案 篇7
一、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学习重难点:
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三 、学习准备: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四、学习时间:2课时
五、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质疑问难。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案 篇8
一、认识字词
寂寥(liáo)嘈(cáo)杂冗(rǒng)长陶冶(táoyě)
乐(yuè)以教和(hé)和(hè)歌工尺(chě)
弄,①弄(lòng)堂;②捉弄(nòng)
和,①和(hé)平;②和(hè)歌③和(huò)药
乐,①乐(lè)趣②音乐(yuè)
二、文中线索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事情线索:
下雨————躲雨———借琴———拉琴————惜别
感情线索:作者:扫兴—反觉趣味——借琴安慰——拉琴得乐———欣然惜别
两女孩:怨天尤人———喜极而歌———难舍难分
导入……
一、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里,另外还出版了《护生画集》、《子凯漫画集》、《音乐入门》等。翻译作品有《猎人笔记》、《源氏物语》、《西洋画派十二进》等。
二、认识字词
正音:寂寥(liáo)嘈(cóo)杂冗(rǒng)长陶冶(táoyě)
乐(yuè)以教和(hé)和(hè)歌工尺(chě)
把需注音的生字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给加点字注音,并引出多音字,如:弄,①弄(lòng)堂;②捉弄(nòng);和,①和(hé)平;②和(hè)歌③和(huò)药;乐,①乐(lè)趣②音乐(yuè);把词语的解释念给学生听,并让他们找到相应的词语。
释词: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怨天尤人:埋怨天,责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2.认识“罩、屹”等生字,会写“潮、称”等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
3.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2.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的台。”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对钱塘秋潮的咏赞。同学们,你们还能吟诵有关钱塘潮的其他诗句吗?你们还知道钱塘江的哪些相关资料呢?请为大家展示一下吧!(学生吟诵诗句或介绍钱塘江的资料。)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雄伟、气势磅礴,那么我们一起来观看这一奇观吧。齐读课文《观潮》。
2.提出读书要求:自己轻声读课文,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3.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三 自主学习,识字解词
1.借助拼音,读准生词。
2.根据字的组成规律记忆字形。把难写的字在生字表下方写两遍,找出容易写错的字的形近字,写在生字下方。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懂的查查词典。
4.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1)读音:“薄雾”的“薄”应读bó。
(2)指导难写字。
①“罩”下边不是“桌”,应写成“卓”。 ②“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③“昂”下边的左半部是“”,不要写成“”。 ④“贯”上半部分的笔顺是,共四笔。
(3)理解词语。
①笼罩:像笼子一样罩在上面。一般指云、雾、光把景物遮盖、罩住。
②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③若隐若现:好像隐藏在那里,又好像显露出来。形容隐隐约约。
④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裂缝。后用以形容巨大的声响,也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故。
四 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看看第2~5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总分关系。)
2.小组讨论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潮过后江面的景象。
1.结构复杂、容易出错的生字应给出适当的提示。如:“蒙”中间的短横不能丢,在文中读méng,并点明另两个读音:mēng和měng;“恢”中“忄”与“火”的书写原则是先两点后中间;“昂”下左部不能多点或撇。
2.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读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宜多读,还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字词的含义。如:“天下奇观”中的“奇”,“横卧”中的“卧”。
3.抓住时间词,引导学生理清写作顺序,把握全文。
1.学习课文,了解大潮来时雄伟、奇特、壮观的景象,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五 分段感悟,体会情感
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呢?请读第二部分。
(1)用“ ”画出写潮来时江面景象的.句子,用“”画出写观潮时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请学生读相关的句子,分别用一个词概括此时江面的特点及人们的心情。(平静,急切)
(3)再读第二部分,看图想画面,体会江面的特点及人们此时的心情。
2.学习第三部分。
放“潮来时”的录像。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
读第三部分,画出写“潮声、潮形”的句子。
(1)知潮声。
①朗读描写潮声的句子。
②出示幻灯。
a.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b.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c.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③读句子,你知道了什么?(潮的声音巨大,如同山崩地裂。)理解“山崩地裂”一词,你感受到了什么?(大潮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人们的心情怎样?(由“人声鼎沸”的欢喜,到“又沸腾起来”的情绪高涨,最后对“如同山崩地裂”的惊叹。)
④再读描写潮声的句子,读出声音的巨大及人们的惊喜。
(2)知潮形。
①朗读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出示幻灯。
a.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b.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c.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d.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②四人小组讨论,体会大潮的特点(越来越大,猛、近、快、高),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再次看录像,感受其壮观的景象。
④读出大潮壮观及自己的喜爱之情。
(3)知其序。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潮声和潮形的?(由远及近)找出能说明空间转换的词语。
(4)训练学生说潮声、潮形,边说边谈感受。
①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按板书内容说潮声、潮形。
②让学生加上表示空间转换的词语互相说说。
③请同学有条理地说。(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近些,形成了白色的水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④请同学边说潮来时的景象边谈感受。
3.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第四部分。
思考: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又体会出什么?(从“潮头奔腾西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中感受到潮头汹涌,余威犹在;从“霎时”一词体会出江潮变化之快;从“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体会出大潮之汹涌。)
(2)读出自己的体会。
六 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回应开头疑问,总结板书。(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2.作者为什么能将这“天下奇观”如此精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又抓住大潮来时的声巨大、浪罕见、人惊喜的变化特点进行描写。)
3.回扣题目,强化写法。
现在你再来体会题目“观潮”中的“观”只是看的意思吗?(不仅要仔细看,还要认真听,用心想,多种感官一同活动起来,才能是真正的观。)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园地教案03-01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天地教案06-17
语文备课教案01-21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写作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