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5 09:47:5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精华【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精华【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种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成为另一个字。

  2.认识字、代、舌、页、弓、秒、炒7个生字。

  3.认读词语,进行词语积累训练。

  4.朗读背诵《小鸟》。

  5.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积累词语,掌握两种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多媒体闪跳式出示:

  取趣干赶方仿

  (1)你发现了什么?这儿的每一组字之间有联系吗?

  (2)小结:给字加上一个偏旁可以组成一个新字。

  2.这儿还有一个字(出示:子),你能用这种方法造出一个新字吗?

  (1)同桌讨论。

  (2)交流。相机认识字字。

  (3)给字字找朋友:生字、字母、汉字。(多媒体出示)

  (4)指名读,齐读。

  3.加一加可以组成一个新字,反过来减一减能不能呢?

  多媒体出示:

  袋活题张

  (1)思考:这些字去掉一部分可以构成一个新字吗?同桌讨论。

  (2)交流出示:

  dài

  shé

  yè

  gōng

  代舌页弓

  (3)活动:我来当小老师。

  小老师先提醒认读的注意点,再领读。

  4.这儿还有4组字,你能不能把它们加一加,组成一个新字?

  (1)多媒体出示:

  禾火禾少火丁火少

  (2)活动:我来当小老师。

  5.小结:今天,你学会了哪种新的认字方法?

  二、我会认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新字呢?

  多媒体出示:

  字代舌页弓秒炒

  (1)齐读

  (2)活动:找朋友。

  2.练习巩固:比一比,谁最棒。

  (1)比一比,看谁认得快、认得多。

  (同桌互读)

  (2)指名开火车读,如果可以,请扩词。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

  1.多媒体出示

  奇怪聪明活泼冰凉可口

  准备赶快观看包围堆积

  花花绿绿干干净净高高兴兴

  1.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你能从中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二、读读背背《小鸟》

  1.指导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指导好停顿:

  小鸟,小鸟,你/轻轻地/跳,我/栽的/小树,它/还/太小/太小。

  2.为什么要让小鸟轻轻跳,还要再轻一点儿?

  3.你能把我对小树的关心、呵护读出来吗?指导:要读得轻一些,别惊动了小树。

  自由读,指名读。

  4.我喜欢小鸟吗?你能读出来吗?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5.自由练背,抽背。

  6.齐背。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

  一、观看图片,导入

  1.多媒体显示:劳动课上,一名同学小心翼翼地把纸屑剪在一张大纸上,然后包扎好投进垃圾箱。

  2.交流: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处理垃圾的?

  二、垃圾从何而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垃圾是怎么产生的.?

  (1)指名说。

  (2)小组讨论: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3)集体交流。

  (我们小学生的垃圾主要是一些废纸、铅笔屑,还有一些食品的包装袋等。)

  三、如何处理生活垃圾。

  1.生活中的废弃物是无可避免的,它们也就成了垃圾。你们自己是如何处理的呢?

  (1)指名说。

  (2)评价说一说,谁的做法好,谁的做法需要改进,怎么帮他改一改。

  2.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一些不好的现象,如随手乱扔垃圾。遇到了,你是怎么做的?

  指名说

  (及时劝阻,若不行,就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垃圾还可以废物利用呢!

  (1)听故事:《一张废纸的自述》

  (内容简介:我是一张白纸,从工厂里生产出来后和姐妹们一起呆在超市里,被一位小朋友买回家。他在我身上画了漂亮的图画,日子长了,就把我扔了。我进了垃圾箱,后又从垃圾回收站中转到造纸厂,处理后重新回到了超市里。)

  (2)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交流。

  (3)生活中还有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利用呢?小组讨论后交流。

  (铁、塑料制品等)

  4.平时我们处理生活垃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不随地乱扔,垃圾要入箱)

  四、小组合作,画出想法

  你能不能把你的想法画出来呢?

  (1)小组讨论,如何画。

  (2)小组合作作画。

  五、展示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中感悟叠词的表达效果,会说类似的叠词,并积累叠词。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的作用,教育孩子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并努力为绿化祖国作出贡献。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的作用。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森林是各种动物的家,初步了解森林的作用。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的作用。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8)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一课呀?

  2.学生齐读。

  3.你们知道,小树、小草、帮了山爷爷什么忙吗?

  4.许许多多的小树围在一起,就成了森林。森林是什么样的呢?小朋友们看。(出示挂图)

  5.小朋友们你们在森林里都看到了什么?

  6.小朋友们,你们想对森林说什么呢?

  7.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7)

  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找生字。

  2.反馈找生字的情况。

  3.认读生字。

  4.朗读课文。

  5.学生自由读,把课文读通顺,并找找文中哪儿描写的是森林,哪儿描写的是大家向森林问好。

  三、读一读,理解课文(15)

  1.文中哪几自然段写的是森林呢?

  2.学生反馈,教师出示句子。

  一棵树,两棵树,好多好多树。手挽手,肩并肩,一片绿色的海洋

  3.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议。

  4.引导学生做动作,理解手挽手,肩并肩。

  5.出示挂图再次感知森林的样子。

  6.这句话中海洋指的是什么呢?

  7.指导朗读。

  8.谁向森林问好了?

  9.反馈他们各说了什么?

  10.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读它们说的话组长可以安排角色朗读。

  11.反馈的情况。

  1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森林有什么作用。

  13.集体反馈。

  四.熟读课文,复习声字(5)

  1.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并组词。

  五、布置作业(5)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9.森林,你好

  小动物的家

  森林 挡风沙

  储雨水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中感情叠词的表达效果,会说类似的叠词,并积累词语。

  4.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孩子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并努力为绿化祖国作出贡献。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的作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人类破坏造成的自然灾害图。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7)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有谁向森林问好了吗?

  2.它们都说了什么呢?

  3.教师小结森林的作用,然后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森林帮我们这么多忙,可是,却还是有人向可爱的森林伸出了可怕的.手。(出示图片)

  二、畅谈感想,启发教育(5)

  1.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的观后感想。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森林呢?我们不能做什么?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小结,教育孩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植树造林。

  三、语文实践(5)

  1.出示读一读,说一说练习。

  2.学生自由大声读。

  3.指名读。

  4.学生讨论、区别,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练习说:好______好______的______

  四、指导写字(13)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开火车认读。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让学生自己说说在书写这些字的时候,该注意什么。

  5.学生写字,教师个别辅导。

  6.作业展示,集体评议。

  7.互相批阅生字,一起修正,争取写得更好。

  五、布置作业(10)

  抄写生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放一首古琴曲作背景音乐,同时用小段优美简洁的话引入,营造意境,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导入语为:《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绮美而瑰丽,品读《诗经》,就是聆听三千年华夏先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在营造气氛时不忘知识回顾。和学生一起回顾诗经六义。

  生齐答:内容——风、雅、颂,手法——赋、比、兴。

  紧接着引入新课:今天让我们一起品读边塞诗的开山之作——《采薇》。

  二、解题

  教师出示薇草图片,介绍采薇就是采摘薇草,即采摘野豌豆苗。图文结合,让学生有直观感受。

  三、朗读诗歌,通过三个场景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思归之情。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更要多读,反复读,在读中逐步领悟其内蕴。教师安排了三读诗歌,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

  一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感受节奏、用词与句式,读时形式多样,读准字音时叫个别学生读,另叫学生纠正字音,感受句式节奏时,则要求齐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之后让学生总结句式节奏上的特点,即有音乐感、节奏感、句式相似,反复吟唱,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句,最后总结这种句式叫做重章叠句(或重章叠唱、重章反复)。

  二读诗歌要求理解诗意,把握情感,并掌握赋比兴的用法。首先检测学生字词预习情况,出示PPT,重点词语,让学生解释。之后教师从戍守边疆的将士“思归”这个思路来讲解全诗,根据行文思路,分析出三个场景不同的“思归”之情。

  首先,第一场景是“采薇思归”。诗经开篇定题起兴,用“采薇”起兴,让学生思考为何用“采薇”起兴?并让学生找出写薇菜变化的字,让学生感悟其中有什么深意。学生通过设身处地地感悟与思考,体会到,用“采薇”起兴的原因是近似联想,因为戍守边疆的将士生活艰苦,采薇菜充饥是常有之事,而且对将士家乡的贫苦百姓来说,采薇也是家乡常有的充饥方式,因此以采薇起兴有两种深意:一是写出了戍卒生活的艰辛,二是写出了将士们的乡愁,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前面提到了重章叠句,学生已经了解到重章叠句的特点,即句式相同,每句的字数相同,只是在相同位置上更换个别字句,以丰富表达的内容。所以学生很快就找出了前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方法,写薇菜变化的字为:作、柔、刚。作即薇菜刚长出地面,柔即薇菜叶面大而润泽的样子,刚是指薇菜茎叶开始变老。从这三个字的字义,学生很快悟出了随着薇菜的变化,时间在不断地推移,时间已经由春至夏,进而到秋,将士们戍守边疆的时间不断增长,时间长久,戍守又很艰辛苦,将士们乡愁也就自然日益加深。教师表扬学生感悟到位,并趁机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将士们乡愁日益加深的词语或句子,这种紧扣文本的做法,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学生有了先前的感悟,从文中找句子也就相对容易了,很快就找出了“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忧心孔疚”三个表达将士们思乡之情加深的词语。分析完“采薇思归”这一场景之后,教师不忘要求女生齐读这一部分,让学生再一次整体感受将士们那与日俱增的思乡之情。

  接下来,第二个场景是“疆场思归”。同样用到了起兴手法,因为棠棣花花开三朵为一缀,后多用棠棣花来比喻兄弟情谊,而战士们共同为了抵御外侮,并肩作战,此处用棠棣之花起兴,表达了将士们与子同袍、奋勇杀敌的决心。四五章对战车、战马、弓箭有着细致地描写:战车是路、戎车,非常高大;战马是业业、骙骙、翼翼,又高大又强壮又整齐;弓箭

  是象弭鱼服,非常精良。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这些特点后发问,这种对军队全方位细致的描写的手法是什么?同学生回顾诗经六义中三手法,很快答出:是赋。呼应开头,有水到渠成之巧妙。然后学生总结,这是一支“强大之师、威武之师”。最后男生齐读,读出了将士们浴血彊场、斗志高昂、满怀爱国热情、自豪而必信的'战斗信念。

  最后一个场景是“归家悲哀”。教师用一句很巧妙的话引出这一场景:将士们满怀战斗豪情,想打胜仗,打完胜仗后他们最想做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回家。此时,教师用PPT显示出一个思考题:九死一生,终于能够凯旋,本是件高兴的事,为什么诗人会在最后一章归家途中道出“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此处让学生同桌间讨论,同学们似乎有了些许感悟。学生们有的答道:将士怕物是人非,将士满身伤痛,将士们的战友可能一个个的在彊场上在自己身边死去??此时,教师抓住这一契机,首先表扬学生想象丰富,想象有道理,同时,用PPT展示两首诗: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李频《渡汉江》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十五从军征》这两首诗也表达了与这首诗相似的情感,并用诗意化的语言总结,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从薇菜初生时节开始的归家向往,那一次次的念叨,每一个朝夕的苦苦盼望,都在这一归途中,因为对家人命运和自身前景的担忧都不得不沉重起来。让学生体味抒情主人公的悲哀之情。

  四、主旨把握

  当教师准备进入下一环节时,此时有一位学生又举起手,他说道:“老师,我觉得作者在途中如此悲哀的原因,除了刚才同学生讲的之外,应该还有别的原因。”这位学生的这一举动,在教师的预设之外,但教师意外之余,马上平静下来,并显露出期待的眼神,于是学生继续说道:“这位将士在外征战,因为这场战争是抵御外侮,对抗猃狁,是一场正义之战,所以抒情主人公在杨柳依依之时,虽对亲人、家乡有万千不舍,但仍然是兴然离开家乡,走向战场,这是他的义务,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战场上,将士们斗志高昴,奋勇杀敌,周王朝也很重视,装备精良,在冷冰器时代,这可看出是必胜之战。然而是战争就会有牺牲,就会有人家破人亡,战争虽然胜利了,胜利是属于国家的,对于每个战士而言,对于每个百姓而言,战争带来的只有痛苦和悲哀。所以我认为,作者在途中悲哀,内心是非常痛苦而复杂的。应该体现了他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听完这位学生的讲述,整个教室里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说得真好!教师对此学生大家赞扬,并借此总结出文章的主题:这位同学上课认真,吃透了已经讲过的内容,思维敏捷,思想深刻,没错,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戍役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摧残,对人的生命的戕害!这首诗是千古反战诗之祖!

  五、末章手法探究

  接下来教师满怀情感地诵读末章,读完后营造一种意境: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的将士在风雪交加的路上步履艰难,满心伤痛,末章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渲染这种悲哀之情?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四人一组,每组选出一位中心发言人,展示讨论结果,讨论时间四分钟。

  热烈的讨论之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要求:说出艺术手法,并具体分析哪里用了这种手法,以及是如何运用的。每位同学都表达得非常好,教师也给予了及时准确的表扬和总结。最后成果如下:

  1、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2、以乐写悲,更衬其悲。

  3、今昔对比,今非昔比。

  4、虚实结合。画面拓展,意境深远。

  最后用方玉润《诗经原始》为末章之美作结:“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文情,千古常情。”

  手法讲解透彻,之后,教师又巧妙地过渡:这首诗打动我们的不仅是美妙的艺术手法,更多的是它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我们通过三读诗歌再来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吧!

  三读诗歌,要求:准确地把握情感,从采薇思归的忧伤焦急,到彊场思归的慷慨雄壮,再到归家悲哀的痛苦悲伤,情感波澜起伏,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悲怨的。最后让全班同学齐读全诗,诵读时要求注意音调的变化,三个场景语调由低缓至高亢,再到沉痛。同学们深入理解了全诗,最后诵读效果让人震撼。

  最后教师让学生齐读下面这段文字,让学生从文字中再次感受《诗经》的绮美瑰丽。文字为:《诗经》是我们祖先第一次深情的吟唱,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代文人无不被其润泽、受其照耀。诗经里有第一首写嫁新娘的诗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有第一首表达夫妻生死不渝的爱情诗“我心非石,不可转也;我心非席,不可卷也”。有一首最悲哀的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有第一首写美人如月的《东山》,第一首写约会的《静女》,第一首写纯情至情的《蒹葭》。

  诗经就如一盏清茶,一杯淡酒,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中华儿女的心田,愿我们每一位华夏子孙平都能品读《诗经》,感悟其中深沉的意蕴。

  六、课堂练习

  整首诗讲到这里基本圆满结束,最后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找出《芣苢》一诗中使用的手法以及分析手法的具体运用。

  题目如下: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义。有:得到。掇(duō):摘取、拾取。捋(luō):成把地握取。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思考:《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这种手法是怎么运用的?

  七、布置课后作业,并推荐阅读两本书:安意如:《思无邪》、鲍鹏:《第三只眼看诗经》。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文言文中虚词的含义。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文言文和议论文的意义,感受舍生取义的真谛。

  重难点:

  理解文言文中虚词的含义。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教材分析:

  《舍生取义》节选自孟子的《鱼我所欲也》,是一篇富含哲理的议论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有“鱼”和“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更为美者合乎情理也呵护逻辑。

  教学设想:

  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课文,从题意入手,层层深入,理解舍生取义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五年的语文了,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的成语,今天,我们来玩个成语接龙的游戏好不好?师:眉开眼笑。生接龙。我们再来玩个看字想成语的游戏,师板书:义。你们想到了哪些成语?生答。(随机板书:大义凛然、义不容辞、义无反顾)

  师:看到这些成语,你们想到了哪些人谁?用上这些词。(学生回答想到的英雄)

  师:这三个成语中,你认为哪个字的分量最重?生答:义。

  师:因为义,才不畏惧,因为义才不容辞,因为义才无反顾。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一起看看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是怎么说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作者

  1、出示竖版文言文

  师:我们这是第几次接触文言文了?(第二次)对于学习文言文,你们有哪些好的方法?生答。那么这篇文言文和我们以往学过的有什么不同?(竖版的,没有标点)有谁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呢?

  2、初读文言文

  自由读一读这没有标点的文章,看谁能读好?(指名读文)

  师:现在我们将这段文字还原成今天的写法,谁有信心读得更好?(再指名读文)

  3、走进作者

  我们看文中说“孟子曰”,曰是什么意思?孟子又是谁呢?谁能把你课前了解的孟子介绍给大家?(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汇报)师出示关于孟子的资料。

  4、揭示课题

  孟子共说了几句话?指名分别读句子。孟子的话说了几层意思呢?(两层)分层读句子。孟子的话道出了一个什么观点?用一个词来概括。(舍生取义)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再读课文,理解意思

  1、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看一看你们有什么发现?生答。

  师:也字在句子末尾有什么作用呢?(也是语气词)你们还知道哪些语气词呢?那么也字在句子中该读哪一种语气呢?出示句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指名读句子)者也又是怎么读呢?出示: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两句放一起,你再来读一读,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那么下两句怎么读呢?

  2、现在老师考一考大家,得兼,我们现在怎么说?(兼得)为何古人说得兼呢?(古汉语倒装现象)

  3、打开书,默读课文和注释,你又会有什么发现?(注释给的不同)谁来读一读注释?我们知道了大意之后,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给这篇文言文字词做注释。(小组推荐一名汇报注释)

  4、尝试给文言文做注释,让我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我们来看“生与义”选择,孟子的观点我们队容易捕捉的一种选择是?(舍生取义)

  那是不是孟子就不珍爱生命了呢?从哪看出来的?(生,亦我所欲也。)孟子最不希望看到的选择是?(舍义取生)孟子的担心是不是多余的,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以下的种种行为,你会想到哪些成语?用上“义”字。

  (出示漫画)不法商贩为一己之私不惜坑蒙拐骗。凶残的狼要吃掉救其生命的东郭先生。德国法西斯撕毁与苏联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出动5000多架飞机向苏联发动袭击。师板书:见利忘义、忘恩负义、背信弃义

  5、舍义取生者在,舍生取义者更在。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追随孟子先贤?

  出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句话里体现出义了吗?用诗句中的词表示?对于谭嗣同而言他所追求的义师生命?

  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齐读。这里有没有义?哪个词告诉我们了?你还搜集了哪些这样个关于舍生取义的诗句。

  时代不同,人物不同,但是他们却用相同的行动追寻孟子先贤,做出了人生的抉择。齐读。

  文天祥英勇就义后,人们在他的衣袋间找到这样的'人生绝笔:(出示句子)谁来读读?找到孟子说的话了吗?谁能解释一下这句话?文天祥他后悔了吗?从哪看出来的?面对生与义抉择,她会义无反顾的说,齐读句子。

  四、拓展延伸

  师:生命诚可贵,道义价更高。我们来听一段老艺术家的诗歌朗诵《相信》。听一听,这段朗诵中赞扬了那些人?他们的义在哪里?

  这是现在的义。这是繁体的义,上面是一个羊但不出头,下面是一个我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繁体的义多么复杂,今天的义看似简单,却又多么不简单。几千年来,义字由繁到简,但内涵去亘古不变。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切正是缘于他们不同的选择,看看这些成语,假如这就是我们认识需要面对的选择,你会擦去哪个?

  五、总结

  同学们读得好,说得好,也要做得好,将来,也许你们会成为英雄,也许平凡一生,但老师希望“舍生取义”成为你们永恒的追求。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和3个偏旁“矢、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练习朗读和认字是本课教学重点。

  读好问句是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图片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和3个偏旁“矢、八、鸟”。

  二、教学重点:练习朗读和认字是本课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读好问句是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动物王国给我们寄来了一封信(教师举起一个信封),你们想看吗?(想)

  (教师打开信封,读信中内容)“一甲班的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猴淘淘,今天我与小伙伴们进行一场‘比尾巴’的活动,可大家谁都不肯认输,都认为自己的尾巴最好,这可怎么办呢?听说你们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不知道你们是否愿意帮帮我们?“(愿意!)

  好,让我们一起去动物王国当裁判,帮它们比尾巴。(板书:比尾巴)齐读课题(注意指导三个生字的读音,特别是“巴”在这儿要读轻声)。

  (二)、初读感知,学会生字

  1、教师范读。思考:哪些小动物来参加比赛了?

  2、小朋友,你们想象老师这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吗?(想)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想读好课文,就得先把大屏幕中用红色写的这些字都读准。试试看,你都认识吗?如果不行,你可以在课文中找一找,再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它,也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3、借助拼音,自主识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小组交流,相互帮助。

  4、教师检查,总结识字方法,练习说话(认识3个偏旁“矢、八、鸟”。重点要检查“把”和“最”,并练习组词说话)。

  5、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过渡:同学们字认得这么好,相信大家的课文会读得更棒!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同桌互读,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当小评委,听听他的字音读得准不准,课文读得熟不熟。(注意指导疑问句的读法)学生评议。

  6、读中感悟,背诵课文

  (1)分角色一问一答式对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

  (3)师生对读,读后以学生为主开展师生共同评议。

  (4)分角色表演对对读。(要求品读课文,充分感知,用动作表现出来,读后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不看书背出儿歌,是吗?愿意背的同学站起来背,可以加上你最喜欢的动作。

  (5)背诵课文。

  (三)、思维拓展活动

  1、选尾巴。过渡: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聪明。瞧!老牛、小马、小鱼也赶来凑热闹了,(出示图片:无尾老牛、小马、小鱼及它们的尾巴)它们也想请小朋友们给它们选一条尾巴呢!谁愿意帮助它们?

  (1)学生先在书上练习。(2)请学生上台选择粘贴。

  2、学编儿歌。

  (1)小朋友能根据它们的尾巴特点像书上一样编出有关尾巴的儿歌吗?(可以先在大屏幕上播放一些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小组讨论

  (2)回答问题。

  (四)、总结

  今天小朋友的表现可真不错,尤其是儿歌读得特别好,还有几位同学编的儿歌也特别棒。小猴淘淘出来夸奖大家啦!(课件播放:小猴淘淘的画面)其实,动物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能开动脑筋,多学习、多思考,编出更好听的儿歌。

  五、作业布置:回家编一两首儿歌。

  六、板书设计: 矢、八、鸟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2、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练习朗读和认字是本课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读好问句是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

  1、谈话导入: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看动物比尾巴吗?谁来给小动物找找尾巴,帮它们把尾巴贴上去。再说一说:( )尾巴( )。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二小节,再背一背。

  (二)、完成课后第三题

  1、听音导入:请听,(播放几种动物的叫声)出示课后作业第三题:哪些小动物的.尾巴不见啦?看书告诉老师。动物们可着急了,你们说,该怎么办?

  2、动手画画,给动物加尾巴。师生共同讲评作业。

  (三)、指导写字

  1、学习写“车”。

  (1)还记得这个字吗?(出示“车” )(2)复习“车”,口头组词。

  (3)学习新笔画“ ”。(4)看老师在田字格写字。(5)学生书空后,描红,仿写。

  2、学习写“云”。

  (1)出示“云”。这个字读什么?你们见过哪几种云?(2)自己描一描,写一写。

  3、学习写“公”。

  (1)巩固识字:同学们在哪儿见过“公”字?

  (2)观察田字格:哪几个笔画的起笔靠近竖中线?

  (3)老师范写,学生书空。(4)学生描红,练习写字。

  4、作业讲评。

  (四)、巩固练习.同桌对读会认的字,互背课文

  (五)、扩展活动

  1、展示自己收集的小动物的图片,说说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2、赛读活动:续编问与答。

  五、作业布置:

  1、连一连、读一读: 尾 长 猴 松 公 鸭

  短 巴 鼠 鸡 子 子

  2、照样子,选一选、填一填、读一读。

  ①最 ②长 ③伞 ④弯 ⑤短 ⑥扁

  猴子的尾巴( ),兔子的尾巴( )。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 ),公鸡的尾巴( )。

  鸭子的尾巴( ),孔雀的尾巴( )好看。

  六、板书设计: 车 云 公

  七、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花的勇气》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三幅画面:没有花的绿地,藏在草下的花,花的原野。作者的情感态度贯穿在三个画面之中,最终让我们感悟到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针对略读课文的学习方向,我大胆取舍,决定抓大放小,主要抓住两个画面(藏在草下的花,花的原野)展开,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来朗读,谈感受,体会作者的内心。当孩子们的感悟达不到深度时,我适时点拨,由物及人,让他们列举身边的事例,从闪光的事迹中感受生命的真谛是勇气。本节课最大的一个亮点在于激发了孩子们阅读原作的兴趣。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在设计时,将原作贯穿课堂始终。从原作导课,先把孩子们引入到一片明媚的春光中,感受玫瑰花的'灵性,感受作者精妙的文字产生的吸引力。在课堂上,又引导孩子们抓住关键的词语,如:“改天换地”、“拔地而起”等,再配以优美的图片,通过结合与对比,让孩子们体会如此美好的景致作者竟是用了如此有气魄的词语来描写,欣赏之余更让人惊叹。在结课时,又不失时机链接原作,激励孩子们走出课堂,阅读原作中另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感受不同的文字带给我们的不同感触。课下,我在深思,什么是语文课?最质朴的语文课是让孩子们走进文本,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亲近作者原作,拓展阅读空间,真正实现从文本中走出来,用文字去创作。这何尝不是语文课的最高境界呢?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本设计着眼于在语言环境中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通过精读、质疑、讨论、感悟达成目标。做到以读为主、读中有思,思中有悟,思的悬念从读中生,悟的结果从思中来。使学生经受语言的历练和环保意识的熏陶。

  【教学要求】

  1.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自觉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理解关键词和重点句,会用“渺小”、“至少”造句;

  3.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4.熟练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地球的未来和我们息息相关。我们不仅要了解地球,更要懂得保护好地球。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

  1、多媒体幻灯片展现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2、学生看图后结合课文自由描述。教师相机点出地球的.美丽壮观。紧紧抓住:晶莹透亮、纱衣等词理解。

  3、出示第二张幻灯片: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4、读句,用自己的话赞美地球的外观。比如:地球真是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地球真是可亲可爱。地球在宇宙中就像一颗灿烂的明珠……

  5、板书:美丽壮观。

  过度: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和蔼可亲?课文围绕课题概括地写了哪几方面?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归纳:一、美丽壮观、小;二、资源有限;三、不能移居。(板书)

  二、解读探究。

  (一)理解“小”。

  1、自由读1、2两节,哪些词突出小意。

  2、分析讨论。幻灯片呈现原句,抓住“只有、一叶扁舟”理解地球的体积小,面积小。加强个读、齐读,读中体会小。

  3、学习对比、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幻灯片呈现原文: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抓住数字,分析人居陆地面积,以及人多而面积小,通过强烈的对比,感受人类活动的范围小。

  5、小结:综合两者深彻体会地球之小。

  (二)理解“资源有限”。

  1、自由读3、4小节:从哪两个方面说明资源有限?

  2、学生读后回答,教师板书:自然资源、再生资源。

  3、理解自然资源有限。

  ①自由说,抓住“节制”和资源形成的年代久远理解:不加限制的开采,使得有限的自然资源逐渐枯竭。板书:开采。

  ②理解“慷慨”:地球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和蔼可亲,无私奉献。

  4、理解再生资源有限。

  ①出示原文: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至少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 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齐读一遍。

  ②理解“再生”。学生举例说明。本来再生的资源为什么不能再生?

  ③总结原因:抓住“本来”一词,除去读,加上读,对比感知本来的作用。从而体会遭到毁坏的资源不再再生。

  ④出示幻灯片:灾难图片图景触目惊心!学生有感发言。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讲述环境受破坏的严重性。

  ⑤再读原文。提升情感:地球的易碎性。板书:毁坏。过度:有人说,浩瀚的宇宙无穷大,人类难道不可以移居别的星球吗?比如火星、月球。

  (三)理解不能移居。不能移居的原因是什么?

  ①出示原文: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个读:每句是什么意思?

  ②分析讨论:抓住第一句中“至少、没有适合”;第二句中的“不能指望”理解双重否定的含义:地球是人类生活生存的唯一星球。突出“唯一性”。齐读加强共鸣。

  ③学生举例加以论证。火星、月球等其他星球目前不可能有生命的存在,人类不可能移居它球。

  三、提升情感。

  1、出示原文:“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为什么宇航员发出这样的感叹?“可爱、易碎”怎么理解?

  2、学生结合学习所得解答:地球美丽而可爱,和蔼可亲;资源遭受无节制开采而面临枯竭,再生资源遭受肆意毁坏和化学药品的侵害已不再再生,地球已经千疮百孔,太容易破碎了!

  3、个读,比读,读出因为美而爱,因为破碎而痛惜的情感。再齐读一遍。

  4、由衷地大声疾呼: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强调“我们”。(幻灯片展现破碎的地球)

  四、增强意识。

  我们有哪些补救措施了?学生纷纷举例。

  五、回顾板书,总结板书。

  板书:建设家园、珍爱地球。

  六、作业设计。

  以“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评选好文章在校园网站上发表。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额、教学过程:

  1、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②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③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1)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2)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4、课堂练习

  ①学习生字。

  a.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b.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②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3、通过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①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②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③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2、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教师激励:

  ①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②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3、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②学生自读体会。

  ③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4、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①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②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③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④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⑤教师再引。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5、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②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6、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内容:7、棉鞋里的阳光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棉,照”等13个生字,会写“妈好”等6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有关心长辈的愿望,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自读和自悟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收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看广告片。

  2、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7、棉鞋里的阳光》。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请小朋友先自读课文一遍,交流识字方法。(可以问老师,同学,或者查生字表)

  2、点击课文,读一读藏在课文里的生字。

  3、集体交流,巩固识字效果

  a、请小老师带读。(教师注意提示“照,晒,收”是翘舌音,“躺,睛”是后鼻音)

  b、猜一猜。“一条毛巾挂在木头上”(棉),“人一口”(合)等等。

  c、男生带着女生读生字,女生带着男生读生字。

  d、开火车读生字。

  e、朗读生词。(1、小组朗读 2、全班朗读)

  三、指导写字

  1、小朋友自行观看“妈”书写的.动画。注意提示(格式是左小右大,横变提)

  2、学生练写2个,教师巡视,交流优秀作品。

  四、自主尝试,朗读课文

  1、出示插图,请学生说图意。然后朗读第一自然段(1、个别读 2、全班齐读)

  2、学习课文2,3,4自然段,注意朗读指导。(1、个别读 2、全班齐读)

  读出小峰对妈妈晒棉被的疑问,读准疑问句的语气。

  3、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1、个别读 2、全班齐读)

  a、当奶奶睡到被窝里,奶奶的感受是怎样的?----------暖和。

  b、这是因为什么?----------这是因为妈妈帮奶奶晒了被子,所以奶奶觉着暖和。

  4、朗读课文6,7,8课文(1、全班读 2、个别读 3、全班读)

  5、教师提问,深化内涵。

  a 、小峰做了一件什么事?他是向谁学的?

  b、奶奶感到幸福吗?为什么?

  C、如果你是奶奶,你会对小峰说什么呢?(谢谢小峰,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6、理解体会关心长辈,体贴长辈的道理。

  关心 关心

  妈妈----------------奶奶------------------小峰(板书)

  7、你喜欢小峰吗?你喜欢小峰的妈妈吗?

  8、男生,女生分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鼓励自己。

  10、教师与学生一起有感情得朗读课文。(注意情感升华)

  五、实践活动

  1、学生自由浏览教师准备好的图片。

  2、了解“阳光的作用”。

  六、情感作业

  回到家后,为长辈们多做一些小朋友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寄冰》是篇有趣的课文。本文语言浅显,较容易读懂,通过学习让孩子在故事中懂得一个常识: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整篇课文的语言虽然生动活泼,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是生字读音中涉及到后鼻音、三拼音,因此要在朗读中不断巩固字音,在观察实践中训练写字能力。

  二、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特别是“冰”和“封”的后鼻音、“扫”的平舌音。认识部首“两点水”。能正确描写“冰、久、过、退”4个汉字。继续指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识记汉字,并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特点,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然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观察、归纳其余汉字的特点,进行摹写。

  目标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目标三:通过学文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知道一个常识: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

  目标四:通过课后“说”的练习,使学生分角色将在文中积累的语言进行实际运用。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运用了以下3条教学策略;

  一、在语境中学习生字,体验要领,形成能力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训练和渗透,学生能够运用拼音熟练拼读汉字的音节,能够借助换部首、加部首等方法,分析汉字的结构,识记字形。因此课堂教学中,汉字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对一些易混淆,难理解的字在字音、字形或字义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本课中的“寄”和“箱”都是形声字,可以用加部首的方法进行记忆。“封、块”是以量词的形式出现,通过用“封”和“块”进行组词,可以让学生了解这2个字的其他用法,其中提土旁的“块”可以通过换部首的方法进行学习,同时利用形旁表意的特点区分飞快的“快”和一块的“块”这两个同音字。

  虽然学生对拼音的掌握程度已经较为熟练,但对拼音中的难点,仍要经常复习。在学习“退”和“久”时,通过请学生拼读这两个字,巩固“i、u在一起,声调标在后”。

  文中的“希望”一词可以通过说话练习“谁希望怎么样。”,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进行理解。

  “扫兴”是文中值得关注的词语。“扫”组成的词语“扫帚”、“大扫除”、“扫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扫兴”,大多学生却不解其意。这时文中的语境就帮了很好的忙,老师的一段过渡语就较好的诠释了它的意思。“狮子洪洪满心欢喜地等来了菲菲寄来的冰,本以为可以看看冰是什么样的,没想到,看到的却是一袋水,原本兴奋、激动的他,希望落了空,真是??扫兴。”

  识字还包括正确的书写汉字。正确书写包括两方面:第一汉字的书写不加笔画,不漏笔画;第二能够在田字格中摆正汉字的位置。随着学生运用汉字频率的增高,正确的书写汉字,形成一定的书写能力就很重要。

  能力的形成是长期训练的成果,重在方法的传授。本课摹写的4个汉字中,“冰”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特征。“过、退”都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先里后外的书写规则。“久”是独体字,笔画虽少,要摆正位置,就要细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写好这4个字的关键之笔??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当胸有成竹之时,最后动笔临摹,一气呵成。

  长期的训练,学生才能渐渐把握写好字的要领??学会观察分析,最终形成写字能力。

  二、边读边思,巧妙提问,激发思维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但是阅读的过程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那么这样的读书只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即使读上百遍千遍,仍是一无所知!

  因此在课堂中,我始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解决问题。可见,一系列的问题成了学生学习的线索,而问题的设计,也成了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思维,保持阅读兴趣的关键。

  首先,问题的设计少而精。在教学中,我设计了4个问题。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中,解决第1个问题“谁给谁寄冰。”学生读文后,轻而易举地说出是企鹅非非给狮子洪洪寄冰。老师请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介绍一下狮子洪洪和企鹅非非。“狮子洪洪住在火热的非洲。”“企鹅非非住在寒冷的南极。”简单的介绍是在为后面的'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做铺垫。

  随后,我设计了两个大问题,展开课文的学习。即“企鹅非非为什么要给狮子洪洪寄冰?”、“寄冰的结果怎么样?”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重点段落获取知识,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朗读、语言文字等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两个问题都是从课文的整体进入,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建构完整的知识。

  在解决问题一的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一个说话的练习,帮助孩子将文本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来说;

  因为狮子洪洪住在(火热的非洲),从来(没见过冰),不知道(冰是什么样子)。所以企鹅非非要给狮子洪洪寄冰。

  我将重点放在解决第二个问题。其实,这是一个相当笼统的问题,孩子的回答可以是多种多样:如,寄出去的冰变成水了;洪洪没有收到冰,收到的是水,他把水退回去了;洪洪收到水以后,又生气又扫兴;寄冰的非非被弄糊涂了。也有可能会有学生把3、4小节都读了个遍。这时,老师就要发挥引导的作用,首先应该肯定学生的回答。

  随后,老师可以通过引读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师引:企鹅非非寄冰给洪洪的结果是?

  生读:过了几天, (第3节第1句)

  师引:当狮子洪洪把收到的水又寄回给非非,结果怎么样?

  生读:不久, (第4节第1句)

  师:其实这2句话都写了结果,但当狮子洪洪把收到的水又寄回给非非时,我们更规范地应该说是退回。

  通过引读,避免枯燥的一对一的提问,又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同时使学生知道了“寄”和“退”的不同用法。

  第3、4小节中的第2句话都写出了他们看到结果以后各自的心情,这2句话,是整篇课文中,要重点指导读好的句子。老师可以先请学生自读,要求:读正确。再指读(请语感较好的学生读),他们的读其实就是一种范读,要启发其余学生有意识地模仿读,老师的评价语就至关重要。如:你不但读得正确,而且读得很帮,把狮子洪洪生气、扫兴的感觉读出来了!老师的评价就是积极的指导,它在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别人的读,如何通过感悟课文来读。并且,日子久了,老师的语言也会转化为学生的语言。

  解决了这2大问题后,老师提出了第4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

  “狮子洪洪和企鹅非非都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引起了误会,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他们吗?”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老师先请学生读了两句介绍非洲和南极的句子;

  南极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气候十分寒冷。

  在非洲,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气候非常炎热。

  通过读句,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南极和非洲。最后,老师设计了一个填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了“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填空)

  企鹅非非从(寒冷的南极)寄冰给狮子洪洪。狮子洪洪在(火热的非洲)收到的冰遇(热)变成了水。

  狮子洪洪从(火热的非洲)把水退回给企鹅非非。企鹅非非在(寒冷的南极)收到的水遇(冷)又变成了冰。

  三、小组学习,交流合作,发扬个性

  由于每个学生知识经验的不同,因而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关注程度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也许会使课堂学习的步伐不那么整齐划一,但它显现的是学生学习课文时最真实的知识起点,而大课堂式的问答,可能就把差异中存在的学生知识的模糊点、缺失点掩盖了,让学生仍然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因此在课堂中,要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性,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有交流讨论的时间和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

  本节课最后我是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展开的。请学生分角色完成课后“说”的练习。在说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经验,对课文进行拓展,无形中拓宽了学生与文本的接触面。

  小组学习的对象是学生与学生,因此学习的氛围是宽松的,自由的,学生可以充分畅谈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过程中,学他人之长,弥补自己知识的空白点,获得课文以外的知识;同时也能及时纠正自己认识上的偏差,受到某些启发,使自己的思维多元化。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猫》教案11-01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1-05

小学语文优质教案12-09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2-09

小学语文获奖教案11-03

小学语文教案11-03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9-14

小学语文《桥》教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