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4篇(推荐)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演练、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感知叶圣陶先生认真、平和的人格。(删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难点: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走进校园突然发现校园中的绿色明显减少了,原来是冬天来了!但是有那么一片绿色却一直出现在我的眼前:
出示: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伴随着柔和的音乐师生感情朗读)
这是咱们前不久学过的《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的那抹绿意。谁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作者是叶圣陶)
师:是啊,就是咱们的叶圣陶爷爷,那请你说说你对叶圣陶老爷爷的了解吧!
这就是叶圣陶的生平简介。(出示课件:叶圣陶简介)
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学生大声读)
请你来说说此刻叶圣陶爷爷在你心里是个怎样的形象呢?
生:是一个伟大的人;是个著名的人;是个文学家……
师: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儿童文学家教育家,在文坛上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肖复兴,为了纪念叶圣陶而写的(齐读课题)。来,抬起头看老师写课题。板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再读课题。
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生命力十分旺盛的爬山虎,看着这一墙绿色,我们该怎么读?生再读课题。
师:同学们,一看这课题,你觉得文章应该写的是什么?那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打开书本,带着自己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朗读前先看清朗读提示:
出示朗读提示:1、圈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已经删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收获,或者说你有什么想法,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生字教学
真了不起呀,我想课文中的这些词语大家就更不在话下了吧!谁愿意来读一读
出示、推荐、修改、愣住、燥热、眼帘、删掉、融洽、黄昏、蕴含、摇曳、意义非凡、春风拂面、堪称楷模
学生读。
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生回答)
看老师来写写这个词,(荐昏 )
大家拿出生字抄写本来写一写这两个字。每个字写两个。
写字时,头放正,背挺直,脚并拢。
齐读词语。
3、了解课文梗概。
师:好,同学们学的真不错,学习词语的目的关键在于运用,下面老师有个填空题,你能用这些词语完成这些填空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我上初三的时候,写了一篇叫《一张画像》的作文,经我的语文老师
( )在北京市少儿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一天语文老师给我看了叶圣陶爷爷给我()的作文后我()了。(在此处插入对“愣住”的理解)
在他的批改中我感受到了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犹如()。
更让我激动的事,那年暑假他还邀请我去他家做客。一进门扑入()的是一墙绿绿的爬山虎,它使我消去了夏天的()。
通过和叶圣陶爷爷十分()的交谈(插入对“融洽”的理解)
我才明白为什么他是一位( )的大作家。这真是一个()的夏天。(按照这样的顺序逐段出示)
三、结合文本,理解词语
读文,理解“愣住”
过渡:不过。老师这里有个疑问。作者看到修改稿后为什么会愣住呢?
让我们大家也来看看那篇修改稿。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你看了以后有什么什么想说的呢?
生:我也愣住了,修改了那么多地方,叶老先生太认真了。
师:那我们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为什么愣住的句子。(板书愣住)
出示句一: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1)请你来读读这个句子
(2)理解“愣住”:什么是“愣住”?(吃惊,惊讶)那我们应该怎么来读这个词呢?(学生读)恩,真是一群被愣住了的孩子。那我们把它放进句子里你觉得应该怎么来读?请你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作者为什么会愣住啊?
生:因为有很多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你觉得这两个词应该怎么来读呢?请你来读一读。
真是个会读书的好孩子。
请你来读一读。
你是真的感受到了叶老爷爷修改稿子的那份心血。真了不起!
出示句二: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出示句三: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请这一小组的同学来读一读。你们的朗读也使我愣住了,怎么读得这么深情并貌呀!请这一小组也来读一读。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让作者所愣住的画面吧。出示三个句子
读文,理解“融洽”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请你来读一读。读得十分自然。你来读,读得十分亲切,你再来读,读得真融洽呀!我们一起来读!
四、再现“爬山虎”,质疑课题
过渡:当作者沉浸在和叶老先生融洽的交谈中时,他的眼前看到了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
出示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请你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这就是( 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
师:作者一直没有忘怀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这片绿绿的爬山虎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作者会对这片绿绿的爬山虎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
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不是蕴含着特别的含义呢?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3、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激情导入,初读课文
1、播放一幅幅梅花图片,配《梅花三弄》背景音乐。
在乐声中,教师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由于它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你能背出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吗?
2、指名学生背一背课前收集的诗句:
师:正像诗人们赞美的一样,梅花不愧是花中君子。每当梅花盛开的时候,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会使作家陈慧瑛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让我们来读一读她讲的故事。
3、齐读课题:
梅花有魂吗?这个“魂”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呢?请默读课文,看看通过自学,你能读懂哪些内容?在感受深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有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稍后一起讨论。
4、学生默读、自学、画批。
二、了解大意,理清结构
1、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教师相机板书:思念故乡、喜爱梅花
2、认读本课新词。
3、说说课文大意。(板书:外祖父)
4、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有着浓浓爱梅情结的、思念故乡的老人的?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5、指名学生说一说,边说,边引导学生读好相关的内容。
6、学生交流、读书的过程中,教师提炼板书(或出示电子板书):
⑴读诗落泪。
⑵珍爱梅图。
⑶不能回国。
⑷赠送梅图。
⑸送梅花巾。
7、师小结:
《梅花魂》这篇课文,写了外祖父——一位华侨老人“思念故乡”、“喜爱梅花”,课文深情回忆了他读诗落泪、珍爱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泣以及送墨梅图和梅花手绢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几件感人的故事:
第1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第2~15自然段:回忆了5件具体的事。
第16自然段:作者从珍藏的梅花图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整篇文章寄托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尝试用跳读的方式浏览,捕捉符合自己阅读需要的关键信息。
2、学习用简洁的对话(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3、能运用学到的对话描写的方法,尝试进行对话描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相片》一文,本文的作者是(生答)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孙犁被称为“写对话的巧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他的对话描写,看看到底巧在哪里?
二、尝试探究,例中学知
请大家用跳读的方式浏览全文,找出作者的对话描写主要集中在哪些段落中?
生浏览寻找
谁愿意为我们大家读一读这部分对话呢,在他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作者在进行人物对话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呢?
生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交流作者用到的描写方法。
(一)神态描写
请大家读一读这些段落,用笔勾画出文中对人物神态描写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在书中相应位置做简单批注。
学生自学,做批注。
小组长组织组内交流,汇总本组意见。
全班交流展示,边展示边进行演绎读练习。
师:大家可真会读书,能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情感,这得益于作者在人物对话中运用了的神态描写。
(二)动作描写
除了神态描写,作者还加入了对话时的动作描写,赶快找一找描写动作的词语读一读吧!体会一下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
生自读批注,
全班交流:你找到了哪些描写动作的词语,它们有什么作用?
小结:作者在人物对话中加入了恰当的神态、动作描写,形象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体现了人物的情感,这是个妙法,怪不得称孙犁为“写对话的巧匠”呢?
(三)提示语
除了这些描写的加入,作者的对话还巧在哪里呢?请大家再次用跳读浏览的方式,看看在对话的表现形式上有哪些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师引导:
“这相片照得不像”,这句话是谁说的?你从哪里知道的?
像这样的词语告诉了读者话是谁说的,我们称它为“提示语”。那就请大家赶快勾画出对话中的提示语,并仔细观察他们的位置及标点符号的变化,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人物的.布置,感知提示语的位置不同,使用的标点符号也不相同。
(四)课堂小结
通过《相片》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如何让对话更丰富呢?我们可以加入恰当的神态、动作描写,再使用不同形式的提示语,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体现人物情感。
三、以文带文,实践感悟。
请大家读一读《金钱的魔力》这篇短文,完成短文后面的问题。
读文:
用 画出文章对话中的提示语及有关的人物语言,读一读,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四、课堂练笔,迁移运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就是对话。请大家以对话为主要形式,任选生活中的一个精彩镜头,如:老师与你的一次谈心、家长对你的告诫、考试过后同学们的议论等等,回想他们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言,用笔记录下当时的情境,记得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格特征。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
3区别飘和漂的不同用法。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朋友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多原谅他人的错误的做人道理。
情意目标:
学习主人公相互关心,相互谅解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积累词汇;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学思路:
本文是个跟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小故事,通过故事是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和人之间要多谅解他人,和睦相处。我采取情境教学法,让孩子读故事,讲故事,在朗读明白道理,感悟语言文字的方法来学习。
四、课前准备:
挂图、自制课件:电子卡片、练习。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授课时间
星期二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直接导入。
(因为学生对这类课文比较感兴趣,课前会很乐意去预习,那么,课堂上就没有必要再卖关子了。直接检查朗读和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1打开课件,自己认读词语卡片。
2指名读一读。读出一个,奖励一个动画苹果。
3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什么事。
4分段指名读、齐读。正音。
二创设情境,理解故事。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电脑出现一座山,理解山脚、山顶小河从山上流下的情景。贴图,理解人物所处位置。读课文,体会小熊和松鼠的友谊。读出乐坏了飘呀飘等句子的情感。
2情境引读,老师读过渡段,怎么回事呢?学生接读故事。指导读出句子的语气。
3读完故事,你想说什么?想到了什么?
4选一段读给大家听。比一比,谁读得好。
三总结巩固,再次认读生字。
四作业:
1识记生字词语。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1认读电子生字卡片。
2组词。
二基本功训练。
1区别飘、漂。
2读一读飘呀飘漂呀漂,学说()呀()的词语和句子。
三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生字。
1重点指导祝、福两个字地结构。
2练习在田字格中写。
3作业展览,比一比谁写得好。
板书设计
松鼠(山顶)风筝
纸船
小熊
(山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母鸡教案04-26
语文备课教案01-21
语文《检阅》教案05-02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园地》教案04-14
语文写作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