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4篇[热门]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捕、蝉、闭、立”6个生字;会写“立”、“童”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生字认写到位,诗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选择好图片和背景音乐,制作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题”趣
1.谈话导入。
师:刚才我们聊了小朋友们看见、听见了什么,这是小朋友们的“所见”;老师看见了小朋友们坐得端端正正,听见了小朋友们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这是老师的“所见”。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就叫——所见!
2.板题。指名读题,读准“所”的平舌音。齐读题目。
3.这首诗是清代一个诗人写的,知道他是谁吗?(板袁枚)
二、“字”趣
1.袁枚的“所见”又是什么呢?听老师读一遍。师配乐范读。
2.生自读。(拿好课本)要求:把诗读上两遍,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一读。
3.学习生字。
(1)出示注音的生字(带词)。指名带读
所见、牧童、捕鸣蝉、闭口立
(2)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3)去掉词,读生字。
所、牧、捕、蝉、闭、立、
和动作相关的“闭、立、捕”用做动作的方法学习。
“蝉”看图学习。
牧:比较字形:“放——牧——枚”。
4.自读诗文。
(1)读正确。指名读,齐读。
(2)读流利。练读一遍,指名读,比赛读。
(3)读出节奏。
师:比一比谁能读出像音乐一样的节奏来,好吗?(板书:读)
师范读一行,(注意老师哪里停得长一点),(出示停顿线),指名接读,全班读。
三、“图”趣
1.读诗、看图,找出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看、听)
2.小结:看!多美的夏日风景啊!林中风儿在吹,花儿在笑,蝉儿在唱……真是“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有声,春去夏来树更绿,人来蝉儿树上鸣。”看着、听着,老师仿佛变了一个大牧童,同学们仿佛变了小牧童。来,咱们也骑上黄牛,走进画中,走进诗里面……
四、“文”趣
1.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读出“骑”的自在、开心。
师:小牧童天天放牛,和黄牛可亲了。他骑在黄牛背上感觉怎么样?指名读(读出自在、惬意)(你这样用情地读,这就叫“吟诗”。板书:吟)咱们把自己当成这个自在的小牧童吧!一起来吟!(齐读)
(闭眼听音乐)小牧童闭上眼睛,你们骑着黄牛慢悠悠地走着,你们走进了哪里啊?(树林里)那里有些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想象:树、花、草……)再吟,吟出开心。
(2)读出“振”的响亮、悠长。
师:多美啊!多舒服啊!小牧童忍不住(唱起了歌)!那歌声怎么样?(响亮)从诗中哪个字可以知道他的歌声很响亮?(振)指名读,小组读。
你们的歌声树上的枝叶都听到了,它们一片传一片,把歌声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齐读,(还不够远)再齐读。读出歌声回荡、悠长。
2.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读出“意捕”的紧张、急切。
师:正当小牧童骑着黄牛唱得高兴的时候,树林中另一个天才音乐家也高声地唱了起来。大家听!(播放蝉的叫声)它是谁?(鸣蝉!)
听,它的歌声多得意啊!看看插图,我们的小牧童怎么样?(呆了、傻了、想去捕蝉,站在树下一动不动)——这就是诗中的:意欲……出示三四句,齐读。
(出示一个大大的“意”字)师:大家看这个“意”字,心里的“心”字上面有个声音的“音”字,心里发出声音——就是牧童心里在(想)(板书:想)。想什么呢?(想怎么捕到这只蝉)指名读、齐读,读出牧童心里十分“想”捕到鸣蝉的急切。
(2)读出“忽然”的迅速、敏捷。
师:这么想捕到这只蝉?那还能唱歌吗?(不能)所以我们的小牧童就(“忽然闭口立”)!这个动作变得是慢还是快呢?(快)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忽然”是什么意思?(马上、很快……)师生合作读,读出动作的迅速、敏捷。
(3)读出“闭”的谨慎、无声。
师与指名读一生:小牧童,你为什么“闭口”“立”在这里,不唱歌了啊?(因为再唱,蝉就要吓跑了!)
引导个别读,(蝉儿听到你的`声音了!)小组读,读出小声、轻声、无声、心语、无语……(此时无声胜有声!)
五、“吟”趣
1、吟动静,吟出对比。
师:诗人把他所见的画面写成了这样一首诗,现在我们能不能吟着诗,想出画面来呢?这画面还会动呢!(课件:“骑、振、捕、闭、立”变红)生读全诗。
师:我发现,你们吟诵一、二行的时候,声音放得亮一些;而吟诵三、四行时,声音压得低一些。为什么?(一、二行诗中牧童在快乐地骑牛、唱歌;三、四行诗中牧童在想捕蝉,心里紧张……)哦,你们吟得真用心!让老师再听听!
分男女生吟诵,吟出动静之别。
2.吟假想,吟出创意。
师:你们猜一猜,小牧童捕到蝉了吗?(生自由说)
(1)捕到了,因为……。捕到之后,心情如何?(高兴、得意)小牧童手里捧着蝉,又骑着黄牛回家了。读一、二行,读出得意。
(2)没捕到,因为……。没捕到,他两手空空地骑黄牛回家了!再读一、二行。
(3)继续捕。没捕到,但这时又听见林中传来“知了、知了……”的声音,小牧童又会怎么样?读“意欲——”反复捕。
师:这首诗就是一个谜啊!留给爱读诗的小朋友们尽情猜想!
3.吟唱。(播放《所见歌曲》)多有意思的一首诗呀,怪不得有人要把它唱成一首歌了!大家来听听!……(听两遍后)诗不仅可以用来读,用来呤诵,还可以美美地唱呢!(板书:唱)来让我们一起跟着唱吧!
六、“书”趣
书写“立”与“童”。
引:古诗能变成一幅美丽的画,一个有趣的故事,一首动听的歌,还能变成灵动的字呢!
1.出示生字“立”“童”,读准字音。
2.观察字形。游戏“找相同”“找不同”。
3.师示范指导,学生书空。指出生字所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自由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三个一”、“三个美”:姿势美、笔画美、间架结构美。)
5.用投影,集体评议。
七、总结、拓展。
1.背诵古诗。
2.扩词扩句,朗朗诵读。
(天真的)牧童……,
(动听的)歌声……。
(因为)意欲……,
(所以)忽然……。
点点头,扭扭头读。 , 。
拍着手读,男女声和。 ,。
倒背,跺着脚读。(之所以)忽然……,(是因为)……。(动听的)歌声……,(天真的)牧童。
3.结语:咱们五千年文明古国,像《所见》这样有趣的经典诗歌还有许许多多(推荐几首),就让我们今后继续快快乐乐学古诗,做一个有诗意的中国娃吧!(音乐起)
板书设计:
所见
袁枚
看读
听吟
想唱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介:
《画风》一课讲述了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个小朋友在画画时,宋涛提出画风的想法,在赵小艺的启发下,他们互相激励,用不同的方法描绘出了风的样子。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本文对话较多,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学目标:
1、会认七个生字和与生字有关的词语。会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画一幅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巧设悬念
1、孩子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请把你课前画的一幅画拿出来,我们一同欣赏,好吗?
瞧,这朵花真美,你怎么没把香味画上?这只小鸟一定叫得很动听,你怎么忘了把声音画出来?
学生质疑:声音、气味看不见怎么画?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能画,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几位会画风的小伙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会写10个生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2、一般技能: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思想感情: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时,要冷静思考,运用智慧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养成正确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用具:
课件,投影,生字卡片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冬天玩过冰吗?感觉怎样?试想一下,用冰能取到火吗?该怎样取呢?你还有多少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把握不准读音的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认识它。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词:
1、要求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或其它方法快速记生字字型,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抄两遍。
3、再认真读课文。
四、反复读第一自然段:
1、边看图片,边想象,那里的天气怎样?你感受到什么?。
2、可以同桌互相描述,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描述。
3、再读第一段,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什么?
五、整体感知。
1、在南极变化无常的天气里,探险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2、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
3、你能说说怎样用冰取火?
七、找几句类似的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体会用词的.准确、形象、生动。
八、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过渡:
探险队员遇到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1、自由读2、3、4段,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读来理解问题,或是展开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3、什么是一筹莫展?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遇到的绝境。
4、指名读2、3、4段。
二、理解重点段
1、默读5、6、7段,你体会到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说取火的过程。
3、边读边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出什么?
4、小小的火苗燃起来了,它代表着什么?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此时的心情。
三、学写生字:
注意提醒学生使用偏旁加熟字的方法来记住新生字。
四、小结:谈本课收获。
作业设计:写写读后感
板书:
南极天气变化无常
用冰取火一筹莫展陷入绝境意志顽强
探险队员做成冰透镜用冰取火聪明
欢呼、跳跃
教学后记:
《用冰取火》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本文所讲的故事,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因此,我努力创设情境,用多媒体收集关于南极的视频让孩子看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火有什么作用,然后让生看一些有关南极的图片资料,说说你看完这些图片的感觉是什么。最后,我让学生说说在南极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最需要什么。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做了铺垫。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读课文,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涵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3、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再现“摇桂花”的情景,感受“摇花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所说的那句话的真切含义。
教学模式(或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虽然现在漫步校园,我们已经闻不到那阵阵诱人的桂花香。但是今天我们将继续跟随作家琦君的脚步,一起回到她的童年,与他共同迎接这一场姗姗来迟的(桂花雨)——————齐读课题。
二、精读感悟
师:作者喜欢桂花不仅因为桂花很香,更难忘的是摇桂花时的情景————————板书:摇桂花。
那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摇桂花呢?
师:光想还不行。摇桂花还有讲究呢!
①以香为突破口,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先听老师读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找一找这段话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师:谁能通过朗读把这迷人的桂花香传递给大家。
师:沁人心脾的花香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来,让我们再次沉浸在桂花香中———生齐。
引读:这么好的桂花,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多可惜啊,所以桂花成熟时就应当……
②紧扣摇花乐,学习第三节。
师:同学们,那浓郁的桂花香让作者非常喜欢,而童年时代摇桂花的情景更是让她难以忘怀。
师:下面请一个同学轻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其余同学找出一个最能概括作者摇花时感受的字。
师:一个“乐”还不足以体现作者全部的快乐,要细细读文章才能领会这种快乐。
下面请同学自学第三自然段,我给大家一些提示。
1、品读摇花乐
⑴“这下我可乐了……使劲地摇”
师:那你觉得自己最想读好这句话中的哪些词?为什么?
学生读词
师:听出快乐了吗?何不加上些动作表情去读一读?自己先练练吧。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成果。
⑵“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好香的雨呀!”
师:同学们这句话写得美吗?如果要把这种美感读出来,你认为要读好哪些词
“纷纷”“满头满身”从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作者也被这样的美景陶醉了,他情不自禁地赞美到————————(引读)
师:这里作者把()比作雨,而且是()的雨。这是为什么?
师:说得太好了,别说作者,甚至连我们大家也会这样喊。
师:这么美的景色不看太可惜了,还是去看看吧
师:看完后,你最想说什么?
来,就让我们把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吧。
2、学习请求摇桂花这部分
师:摇桂花真是趣味无穷,可我获得这次机会还真不容易,必须得到母亲的同意。
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请第一小组的同学读一读这句话。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谁能读出作者这种急切的心情呢?
评议:
师:那母亲是怎样说的呢?
师:现在我请一位同学做母亲,一位同学做孩子,我读旁白来共同完成这个对话
3、再次感受摇花乐
就这样一天,两天……五天……十天……终于,母亲同意我摇桂花啦,我的高兴劲就甭提了,来,再把这份快乐融入摇桂花中,读——“这下我可乐了……”
师:此情此景父亲也被感染了,于是他诗兴大发,口占一绝———————————————(引读)
a学到这里你对于父亲的这首诗,你还有哪些地方不太懂?
b理解了以后,请你再去读读诗,看看哪些字词让你体会到了父亲的快乐?
师:是啊!连做梦都因桂花而香甜,难怪父亲会这么快乐。
③引读第四自然段
桂花摇落以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接着往下学,等到桂花摇落以后,—————————(引读)所以作者有了这样的感受——————(引读)
师:从这句话当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体会情感
①学习第五自然段,体会情感
师:说得太好了。桂花给人们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后来作者移居他乡,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每次从外地回来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女声引读)
师:学到现在,你认为母亲留恋的仅仅是桂花和桂花香吗?
师:那他留恋的是什么?(板书:思乡情)
所以以后每次我从外地回来,不管带什么,母亲总会这样说——————————
(多媒体演示)1外地的水再甜,()。
2、外地的.橘子再红,()。
3、外地的人再亲,()。
4、外地的环境再舒适,()。
师:同学们都说道母亲的心坎里去了。让我们再来读读母亲的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②学习第六自然段,升华情感
师: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香。母亲难忘,我更难忘所以每到这时,我总会—————(引)
③、回归课题
师:同学们,桂花雨是美的,是香的,小时侯,它带给我的是无穷的快乐,而如今我远离故乡,它带给我的是对故乡的思念——再读课题。
四、拓展延伸
①背诵古诗
师:其实古今中外还有很多关于思乡的诗作。你能回忆得起来吗?
②课后作业
学习文中的表达,写写自己童年的往事。
打开记忆的宝库,搜寻思乡的古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园地教案03-01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写作教案11-03
语文《检阅》教案05-02
语文母鸡教案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