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03 09:34:2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总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汇总8篇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文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一)进行形近生字的比较,组词练习。

  1、 从——丛 评——坪 静——净 搏——博

  2、想一想:观察这每一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老师进行巡视了解情况。

  4、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5、这些生字形状和发音差不多,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他们呢?

  6、引导学生理解生字的意思。

  7、进行生字的组词练习。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鼓励进行说话练习。

  (二)进行词语抄写、说话练习。

  渴求盘旋 滑行绿盈盈 空隙撒落 追逐素质 立即猛烈 敏捷晴朗 摇晃遮蔽 讨人喜欢 互相交流不懂的词语意思。

  老师重点指导“滑行、渴求、遮蔽” 先指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说话,给其它学生做个范例。

  (三)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语,练习使用。

  1、学生看书中给出的例子: 蹦跳、捧扒、退、追

  2、学生模仿例子,自己思考表示动作的'词语。

  3、指学生回答。老师进行板书。 老师将相应的部分进行标示。

  (四)积累表示时间的词语,练习使用。

  描写小虾吃东西、松鼠搭窝的两段话。 指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这些时间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 指学生尝试用这些时间词语说说话。 老师重点关注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进行辅导。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形近生字生字、表示动作、时间的词语和句子,尝试自己也用表示时间和动作的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一)阅读短文《人民币背后的风景名胜》。

  1、思考: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2、在预习过程中,你对短文有哪些感想?说一说。

  (二)畅所欲言,积累学习方法。

  周围的同学怎样支配压岁钱? 老师结合学生交流的资料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的爱护金钱呢? 指学生集体交流发表想法,互相点评,互相补充。老师结合学生的意见进行板书。 总结:大家都是从哪里获得的这些信息?大家再看的时候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醒大家? 老师将学生的建议用投影片进行展示,学生阅读。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了说怎样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如果请大家来想些方法,使大家都能来爱护金钱,学会分配,你们有什么好建议? 好我们就请大家用自己想出的合理的方法来表正确看待金钱在生活中的地位。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既要培养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又要具有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

  2.了解“想”和“做”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想”和“做”的关系。了解发议论要有针对性。

  3.学习运用比喻和摆事实证明论点的方法。

  4.学会在论述多方面的道理时,可以有所侧重。

  重点难点

  1.重点:

  (1)了解“想”和“做”的辩证关系。

  (2)学习有针对性的议论和议论多方面道理时,可以有所侧重的写法。

  2.难点:明确第8节在全文中的位置及其同前文的关系。

  学法引导

  以学生朗读-思考-议论-练习为主,教师着重引导。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形容话很多,连续不断。

  埋头苦干:专心致志,刻苦工作。

  投机取巧: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个人的私利。也指想不付出艰苦的劳动,而*小聪明来取得成功。

  劳而无功:白费力气,却没有功效。

  2.阅读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二、导入

  这是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胡绳写的一篇谈思想方法的议论文,作者针对两种不同的错误倾向——“空想”和“死做”,有感而发,使本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议论时,又针对主要倾向——“死做”,既全面又有重点地进行论述,使本文富有现实意义。这节课我们来整体了解课文的议论脉络,及本文运用比喻和摆事实进行论证的方法。

  三、正课

  1.自学课文,要求: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简述理由。完成课后练习一。

  (2)参考课后练习三的提示,编列课文结构提纲。

  2.学生讨论下列思考题:

  (1)议论文总得对什么发表意见,本文对什么发表意见?议论什么?

  明确:题目已经规定得很清楚,对“想”和“做”发表议论。议论想和做的关系。

  (2)要议论想和做的关系,就得有自己的见解,见解就是文章的基本观点,也叫中心论点。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看课文,在书上找出来。)

  明确:第5节“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这就是文章的基本观点,也叫中心论点。

  (3)一些议论文在开头就提出论点,我们称之为“开门见山”。本文不是这样写的,在第5段里才提出来,在这以前都议论些什么?也就是说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在这之前议论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明确:开头两段讲两种极端,第3段对两种人加以批评,着重指出后一种人不值得赞美。第4段论述后一种人为什么不值得赞美,从动物与人类的比较中论述为什么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4)“要联结”和“怎样联结”这两句是紧挨在一起的。为什么这样写?

  (前一句是论点,后一句是设问,引起后两段的议论。这两句紧*在一起,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关联作用。)

  最后两段写了些什么?和论点有什么关系?

  ——运用观点联系实际,着重练习学校方面学生学习的实际。

  板书结构简图:

  1要联结→中心论点→2怎样联结→3

  明确:□1是1-4段,阐述要联结起来的道理,第5段提出中心论点;□2是第6-7段,阐述怎样联结起来;□3是最后两自然段,联系实际,突出中心论点。

  (5)再想一想,三个方框部分是怎样讲述道理的.?(读一部分,议论一部分)

  读1-4段后议论:先摆“想”和“做”脱节两种事例“只会空想,不会做事”和“只顾做事,不动脑筋”,接着分析说理。

  读第6段后议论:分三层,先说理“想”要从实际出发,接近实际,行动;再举学游泳事例;最后再说道理。

  读第8段后议论:从正反两方面连举几个事例,边举例边说道理。

  (6)这三个部分说道理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都举例子摆事实来讲明道理。但例子和说道理怎样配合,写法并不一样。明确:举例说理是议论文常用的说理方法。有开头先举例的,有在中间举例的,有边举例边说理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正反结合的。根据需要,写法富有变化。

  (7)“想”和“做”都很重要,但是课文议论的分量并不一样,而是有所侧重,有的详,有的略。侧重论哪一方面?从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来?

  ——侧重写“想”。第3、4段略写“只会空想,不会做事”,详写“只顾做事,不动脑筋”。第8段着重写只知“用功”,不会用思想。

  为什么着重写“想”?又为什么最后两段又着重写学校里学生的学习?

  ——文章主要针对青年特别是学生的思想方法问题。“只读不想”和“只记不想”是一般学生学习的通病,所以着重写学生,着重写“想”的重要。这样的文章有的放矢,有针对性。

  四、总结、扩展

  本文针对人们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评析了“空想”和“死做”的危害性,阐明了“想”和“做”的辩证关系,指出应当从实际出发,把“想”和“做”紧密地联结起来,并特别强调了只有用“想”来指导“做”才会得到进步。

  学生可在理解了本文所讲的道理后,联系自己以前的实际,写一点学习本文的心得,以便让学生真正学有所用,获得终身的教益。

  五、板书设计

  段落提纲

  第一部分(1-5段)评述“空想”和“死做”两种倾向,提出中心论点。

  第一层(1-2段)概述两种人的不良倾向。

  第二层(3-4段)评析两种人。

  第三层(5段)归纳上文,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6-7段)分析想和做的辩证关系,阐述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的途径。

  第三部分(8段)联系学校实际,论述学生应当注意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第四部分(9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要养成思考的习惯,不断总结经验。

  六、作业

  课后写学习心得,要求联系以往自身实际,写真实感想。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本文说理脉络清晰,论述逐层深入。全文总的思路是:第一步,概括叙述想和做脱节的事例,提出论题,评析这种作风的危害性,提出中心论点。第二步,深入论述怎样把想和做联结起来,以得到进步。第三步,简要总结全文,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主要倾向强调“想”的重要,深化中心论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逻辑性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部分段落也是如此。本节课着重结合语段的理解,学习改写,仿写以加深认识。

  二、正课

  1.重点理解第8段。

  (1)朗读第8段,分析各句间的关系。

  (2)画出本节结构示意图。

  学语文说理

  举例小结

  学数学说理

  学习

  (详)举例说理

  课外活动举例说理

  (略)

  明确:通过示意图明确举例和说理如何相互配合。这一段从学习和课外活动两方面阐明想和做要紧密联结。详写学习,略写课外活动;重点强调“想”重要。讲学习举正反两方面事例,反面举学语文、数学两个事例,边举例边说道理;正面举有些同学想出有效方法事例,边举例边说道理。讲课外活动,举开会、演说事例,也是边举例边说道理。

  (3)此节主要联系课内和课外活动的实例,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特别是要学会动脑筋。试联系自己和同学们的实际,为课文另外补充一些事例。

  (4)思考第8节在全文中的位置及其同前文的关系。

  明确:第8节从全文说理的脉络看,它侧重于从论述避免“死做”的角度来论述怎样才能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从与前文的关系看,他论述的内容与第5节中的“学习也好”“死做”“不会得到进步的”的提法紧相扣合。

  2.学习改写课文。

  这篇文章的论点是在第5自然段自发地推出来的。要是把论点放在开头第一自然段,让它开门见山,怎样写呢?

  第一,写出开头第一段;第二,写一个改写的提纲。(可以任意变动文章的材料,也可以加进自己的材料。)

  参考:

  (一)开头

  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二)提纲

  1.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2.一面想,一面做:

  (1)只想不做——空想——空想家

  (2)只做不想——死做——牛马

  (3)一面想,一面做——人——不断进步

  3.“想”指导“做”,“做”验证“想”:

  (1)举学游泳例子——光想不下水,永远不会游泳,想学又下水,才会得出经验,学会游泳。

  (2)用“想”指导“做”,可以明确“做”的目的意义,找到有效方法,收到良好效果;用“做”验证“想”,可以总结经验,找出道理,指导进一步去做。

  4.我们学生要学会动脑筋,不光会“用功”,还要会用思想。

  三、总结、扩展

  本文中心论点明确,说理脉络清楚。摆事实,讲道理,正反对照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本文是这些特色都值得在同学们的习作中加以采用。

  课后以“言和行”为题,拟写一个作文提纲。

  提示:

  1.明确是议论“言与行”的关系,知道为什么要议论这个关系;

  2.弄清楚正确的言行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关系(说出来就是自己的见解,写出来就是文章的论点);

  3.弄清楚打算怎样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分几个问题讲?分几层讲?)

  4.确定好打算用哪些材料(理论方面的,事例方面的,正面的,反面的)

语文教案 篇3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螳螂捕蝉。你以前听过这个成语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说你的理解。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这个寓言故事有关。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知身后的黄雀要将它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总结:少年以螳螂捕蝉劝吴王

  3、少年讲这个故事给吴王听,是别有深意的——(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的计划。)

  大臣与少年都劝说吴王,比较一下。出示结果对比。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为何结果相差如此之大?

  4、可是,纵观全文,少年与吴王的对话中有没有提到关于楚国的事呢?

  只是说了个故事,只字未提楚国之事,却令固执的吴王改变了主意,这个故事太值得我们去研究了。

  三、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找到少年所说的故事,再轻声读一读。

  2、这就是少年讲的故事。(出示)指名读。

  3、学习故事。

  A自读课文,能理清里面的关系吗?作图:露水蝉螳螂黄雀少年

  B蝉、螳螂、黄雀有什么共同之处?(一心看到眼前的利益,却都不知道身后的祸患)

  这几种动物都十分警惕,为什么都没发觉身后隐伏的祸患呢?

  ——“一心”,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螳螂:供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

  读读故事,你一定能揣测出它们当时的想法。

  出示:望着眼前的'(),蝉心想:

  螳螂

  黄雀

  ——是啊,我们不难体会到正因为急于获取眼前的利益,才使它们放松了警惕,忽略了即将到来的危险。谁能读出它们的“一心”得利的心理。

  ——蝉身后隐伏的祸患是螳螂的捕食,螳螂身后隐伏的祸患是黄雀的捕食,而黄雀身后隐伏的祸患是少年手中弹弓的袭击。

  5、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引读——其实我们应该想到一句老子的话:福兮,祸之所伏。

  这个故事让吴王明白了什么?引读——攻打楚国是眼前的利益,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是身后隐伏的祸患。千万不能因为贪图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身后的祸患,板书:(别因)眼前的利益(忽视)身后的祸患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理解不堪设想。堪,可以,能够。不能够想像。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各霸一方,彼此之间虎视眈眈。倘若被诸侯国乘虚而入,我们不妨想像一下会有怎样的后果?(国家被灭,人民被奴役……)

  6、然而大臣们的反对、苦劝得到的是——出示——引读,少年的故事令吴王恍然大悟,—

  —引读。

  为什么同一个出发点,却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呢?请再读读课文,课文中的一些细节会帮你找到答案。

  ——大臣是直劝,少年是巧劝。

  巧,体现在哪里呢?再浏览课文,你一定有话对少年说:少年,你的()让我敬佩。

  A智慧——不正面讲对错,用自然界里的故事,揭示道理,用故事启发吴王。

  B勇气——冒死劝诫,勇气可嘉。联系到第二小节。

  C讲话很有艺术,很有技巧。

  语言看似寻常,却是精心设计,一步步地让吴王明白事理。练习对话朗读。语气应怎样?

  D耐心——为了说服成功,耐心等待机会。(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如果吴王仍然没有发现他,他会怎么办?(继续等,或想别的办法)

  好一个令人敬佩的少年,用智慧、凭勇气,借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劝吴王!

  四、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借故事来说明事理,我们会在生活中找到与之相似的例子,从而深受教育启发。课后,请大家去搜集一下,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存在着“螳螂捕蝉”的现象呢?

  板书:少年以螳螂捕蝉劝吴王

  (别因)眼前的利益(忽视)身后的祸患

  反思:

  这篇课文有许多名师开过公开课,所以在上这课时,我停犯难,因为有一个心结没有打开:尽量不要重复别人的设计,以免有邯郸学步之疑。因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免有带着镣铐舞蹈的嫌疑。

  综观这节课的设计,有几个亮点:

  1、几个语言训练点设计较好。如“不堪设想”的理解,我先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想像一下会有怎样的后果,想象吴国的命运,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对词语的认识。

  再如,“大臣会对少年说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艺术,除了寓意的揭示,还让学生领略了说话的艺术与效果。

  还有,为了走进文本,我还设计了一些口述训练,如望着眼前的(),蝉、螳螂、黄雀心想:();少年,你的()让我敬佩。

  2、课外资料的补充较好地帮助学生突破了对重难点的理解。

  当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我去反思。

  1、要在相信学生上下功夫,用相对整合的问题让学生有表达的空间。

  2、概括主要内容时,学生讲得很罗嗦时,教师要有指导,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

  3、提问要相对集中,如故事的分析,突出“一心”,不要太琐碎。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日、吃、狮、皮、住”5个生字。

  2认识声母“zh.ch.sh.r”,会拼读带有这三个声母的音节。知道zhi.chi.shi.ri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读。

  3能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4复习笔划“乛”横钩,并会按笔顺正确描写带有这个笔画的生字:“日、皮”

  重点及难点

  1认识本课5个生字:日、吃、狮、皮、住。复习笔划“乛”横钩,并会按笔顺正确描写带有这个笔画的“日、皮”

  2认识声母“zh.ch.sh.r”,会拼读带有这三个声母的音节。知道zhi.chi.shi.ri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读。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过生日时,得到过什么生日礼物?

  2师:过生日那天,有那么多亲朋好友给你们送礼物,你们一定很高兴!今天,森林里有只老猴要过生日,他想得到什么生日礼物呢?

  出示:生日,教学:日,注意读准翘舌音。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儿歌《三只猴子》,出示课题:22、三只猴子,齐读。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听录音,思考:老猴想得到什么生日礼物呢?

  2板书:吃仙桃,教学生字“吃”

  (吃:正音。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平时你喜欢吃什么?积累口字旁的字。)

  3再听录音,轻声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其他生字。

  4学习生字“狮、皮住”

  “皮”:复习笔画“乛”横钩,书空。组词。

  “狮”:让学生说说对狮子的了解。

  “住”:让学生交流记忆的方法。

  5把生字送回课文,让学生自读儿歌?

  6指导朗读。

  三学习拼音,认识声母、整体认读音节。。

  1出示:zh

  师:把三只猴子的“只”读得轻短一些就是zh,z加h就是zh。编顺口溜:z加h,zhzhzh

  师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同样方法教chshr

  c加h,chchch

  s加h,shshsh

  小树发芽rrr

  3师:今天,我们再学习几个整体认读音节,出示:zhichishiri

  整体认读要读得长而响亮。(师领读,指名读,小组读,开双轨火车读。)

  4看图、拼读音节,完成连线练习:

  dushuzhishuchahua

  5叫号游戏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四做游戏,巩固生字。

  做猴子摘桃的游戏

  五写字指导

  1指导书写“日、皮”

  2学生先观察,说说注意点等。

  3教师范写,重点讲解“皮”。学生描红,练写。

  4师生讲评。

  六总结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巩固部首查字法,提高查字典的能力。

  2、进行词语搭配的练习。

  3、体会“果然”的意思,并会运用。

  4、学习使用冒号、引号,继续练习使用句号、问号、叹号和逗号。

  5、进行口语交际。

  6、围绕自己某一方面的爱好或特长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体会“果然”的意思,并会运用。

  2、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教学难点:

  1、正确使用“果然”写句。

  2、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课时:4课时。(含习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部首查字法,提高查字典的能力。

  2、进行词语搭配的练习。

  3、体会“果然”的意思,并会运用。

  4、学习使用冒号、引号,继续练习使用句号、问号、叹号和逗号。

  教学重点:

  1、体会“果然”的意思,并会运用。

  2、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教学难点:

  1、正确使用“果然”写句。

  2、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教学过程:

  一、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1、指名读题,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理解题意)

  2、确定每个字的部首,用部首查字法独立查字典,并填写答案。注意所填页码是字典正文页码。(确定不收,然后独立查字,写答案。)

  3、订正答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练习。

  二、搭配词语的练习。

  1、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填写,把问题提出来集体讨论解决。

  3、指名说答案,大家评议。

  4、集体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指名读题,弄懂题意。

  2、分析例子,体会“果然”的意思和作用。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的或所想的一致。)

  3、试着口头补充句子。大家互相订正补充。

  4、在书上写答案。

  答案:气象台预报今天早晨有大雨,果然早晨下起了大雨。

  小莺下决心要夺得女子400米冠军,果然她夺得了女子400米冠军。

  四、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1、复习冒号、引号。

  出示p16第4题的句子,请学生读一读,结合句子说说冒号和引号的用法。

  (在提示语后面加上冒号,给人物语言加上引号。)

  2、自己读读句子,试着加上标点,注意正确使用问号和叹号。然后,再读一读。

  3、集体订正。

  (1)吴晓燕好奇地问:“叔叔,秋天也能植树吗?”

  (2)李岩问赵亮:“你长大了最想做什么?”赵亮想了想,说:“我最想当宇航员。驾驶着飞船,在宇宙中飞来飞去,多有意思啊!”

  4、要求大家学习了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在写句子时要正确使用。介绍《语文读本》中《淘气的标点符号》。

  五、作业:用“果然”练习写一句话。(困)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名字的来历或含义,提高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2、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心,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希望。

  教学重点:介绍自己名字的来历或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

  教学准备:每个同学提前向家长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或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的名字,有的`寄托了父母的殷切希望,有的倾注了父母无限的祝福。你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你的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几个名字,大家猜猜有什么含义?(出示几个同学的名字)

  二、进行口语交际:

  1、猜出示名字的来历。(每个同学自己纠正、补充)(困)

  2、同学之间互相猜猜名字的来历,自己做说明或介绍。

  三、进入交际高潮:

  1、猜猜老师名字的来历。(老师做介绍)

  2、介绍自己家长名字的来历。

  3、介绍自己名人名字的来历。

  四、课堂:表扬同学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点希望:与人交际中要尊重对方,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注意在交际中准确使用礼貌用语。

  五、作业:把你好朋友名字的来历讲给家长听。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调查导入: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一季?引入:喜欢夏天的人寥寥无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梁衡的《夏感》,看看作者对夏天有何独特的感受。

  2、了解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二、解题。

  文章的题眼是什么?什么意思?(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说出“感”的意思,如:感受、感动、感激、感染、感觉、感想、感知、感情、感触等等)

  三、听读课文,扫除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 ):储存、积存

  澹澹(dàn ) :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磅礴(páng )(bó) :气势盛大

  黛色(dài ):青黑色

  匍匐(pú )(fú):爬行

  四、讲解赏析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段,问:这是写夏感中的哪个词?(感受)夏天的总体感受是什么?(紧张、热烈、急促)

  2、快速默看课文2—4段,看看这三段各是写夏感中的那个词?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归纳:三段分别感知了夏天的自然景色 、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依据归纳,板书夏之景,夏之色,夏之韵或夏之人)

  3、看看第一段和2—4段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说明理由。

  讨论归纳:2—4段作者具体感知了夏天的景物,夏天的颜色,感受夏天里农民紧张的劳动,正好说明了第一段中的三个特点,所以是总分的特点。

  4、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本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用笔画起来。(学生读画,然后说说天气的特点:炎热或者火热)

  5、请用你的语气读出天气的变化。(指名读,教师提示:可按天气的变化过程把握语气,先可慢读,天气热起来后就要读出热的气势)

  6、在炎热的天气里,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

  7、学生探究:在作者所写景物的句子里,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学生讨论、归纳发言,教师适当点拨。(可从修辞、关键词、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示例:“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再看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8、挑出文章中“火红的太阳……夏天到了”训练朗读。

  9、过渡:作者捕捉了夏天里有特色的景物,突出了夏天热烈的气势,还以显微镜的效果观察了夏天的颜色。提示学生默看课文第三段,找出具体描绘夏之色的句子。这种颜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是一种金黄的`颜色,更是一种透出旺盛的生命力的颜色。)

  10、为了写这种颜色,作者用了什么写法?(对比)找出对比的句子,根据作者对夏天的描写也仿照它的形式写一句话。

  示例: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11、分析第四段。本段主要以朗读带分析(提示学生朗读的处理:语速要快,语气要短,要读出农民的紧张的心情)。

  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后评价,有时间的话应该全体朗读。读后说说你会想到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歌?(悯农:锄禾日当午——)

  12、过渡:作者感知了夏天如此热烈、成熟的景物,感受到农民的紧张、繁忙,那么作者对夏天有什么样的感情?(赞美和喜爱之情)

  13、朗读最后一段,说说本段有什么作用?(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全文的结构:总——分——总。

  四、总结全文。

  本文紧扣“夏感”,先总写对夏天的感受,然后具体感知夏天的景、色、人,抒写了作者对夏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感主要有三层含义:感受、感知、感情,写出了自己对夏天的独特认识。

  五、文章最后写道:“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

  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思考:那么据你所知,有关夏天的古诗句有哪些?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代杨万里《小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轻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王维《苦行》

  小结全文

  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你试着用敏感而虔诚的心灵去捕捉生活中的情趣之光时,你会发现眼前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竟是如此卓尔不群,令人感动!让我们大家睁开心灵的眼睛,去感知这个天地之间的不同的美好吧!

语文教案 篇7

  【课文简说】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介绍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的生活会怎样?

  3.在诗人刘章的笔下,搭石是怎样的呢?

  二、初感课文

  1.自读课文,交流:课文中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逐节指读课文,梳理课文,知道课文中描写了人们“摆搭石、整搭石、走搭石、让搭石、背老人过搭石”等情景。并结合教学生字新词。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2.临写。

  3.检查巩固。

  四、课外拓展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同学们从中读懂那些内容?

  二、初步感知——寻找美

  1.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细细地读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三、品读体味——欣赏美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仔细听,在书上圈画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句。

  2.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美,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重点体会“平整方正”、“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中体现出来的乡亲们心中有他人的美德。

  3.指导朗读。

  (二)自主学习2、3、4自然段。

  1.学生从2、3、4自然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欣赏,体会其中流淌着的美。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其中,从中发现有创意的学习方式。

  3.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评议。

  4.随机指导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

  (三)学习中心段。(最后一段)

  1.思考: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齐读最后一段。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四、走向生活——发现美

  1.是啊!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看不见的美,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你现在对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2.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五、课外拓展

  写出自己发现的美。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认读5个生字,能说说百合花开放前后的种种经历。能写己读文后的感受。懂得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只要坚持就会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懂得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只要坚持就会获得成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这是什么花?请你用一句话描述一下你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2、写出主要内容

  (写一株百合花在生长过程中抵御了个样嘲讽、坚信自己能开花,最终,开出了美丽的话朵)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它开花前后的经历吧!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了解百合花开前后经历。划分段落

  第一段(1-9)百合花刚诞生就知自己不是野草,面对嘲讽,他始终不动摇,坚定自己的`信念。

  第二段(10-12)百合花终于开出美丽的花,受人喜爱。

  第三段(13—16)几十年后,人们从各地来欣赏百合花,但百合花不骄傲,只是默默的开花

  2、默读课文,思考:百合花开花前后,有哪些经历,划出相关语句,做出批注。

  3、交流

  四、回顾全文,写出感受

  1、读了课文,你有哪些感受,写一写。

  2、独立写

  3、生生互评,师生评议

  4、修改

  教学反思:

  学生喜欢这文章,喜欢文中的优美句段,学习情趣高。学生朗读的有语气,通过朗读学生能感受到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就会获得成功,要不断的体现自己的价值。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精选】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精选】07-23

[经典]语文教案07-23

语文教案[经典]07-23

语文教案[精选]07-28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教案(精选)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