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6篇(推荐)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简述老孙头的形象。
二、研习新课。
1.这节课我们来研读一下,作者还着力刻画了谁?他的思想品质如何?
郭全海。
分马前,他抓住时机教育群众,“分了东西可不能忘本啊”,分马时,他虽然在最前分马,却“随随便便”牵一头;当老孙头马跑了,他立即“翻身骑上”自己的骡马去追,累得“人马都气喘吁吁”。当他发现老王太太不中意自己的马时,他就主动提出跟老王太太换马,并又召集积极分子开会,启发大家要从长远利益出发跟老王太太换马。当老王太太换走了老田太太的马,郭全海又做老田太太思想工作,决定“开春马驹归你”,使矛盾圆满解决。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郭全海是一个忠于党,大公无私,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人。
2.小结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分马换马的描写,反映了翻身农民分得胜利果实的喜悦心情。表现了先进农民大公无私的精神以及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思想觉悟迅速提高。
3.体会本文写人叙事详略得当的特点。
元茂屯参加分马的有三百来户人家,作者只写了其中十来个人,这十来个人,也安排得有详有略,主次分明。说说看,哪些人写得详;哪些人写得略?
详写:郭全海(主),老孙头(次)
略写:赵大嫂子,白大嫂子,老田夫妇,老王太太等。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小结:这样能突出中心思想,有略写配合,使得文章内容完整、全面,写出翻身农民的欢乐和他们觉悟的提高。同时,在各种人物对比映衬中,更能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课堂练习:
三、四、六
作业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难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教具: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启发谈话。
太阳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天晴时,我们都能见面。经常见面不等于就能了解,请一位同学说说,你对太阳了解多少。这篇课文就是一篇介绍太阳的文章。
2.这篇课文一段段内容比较清楚,要求大家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就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大家用三分钟把课文读完,并说出主要内容。
3.学生默读课文。
4.介绍本课主要内容。
二.默读课文,画出要点。
1.读“预习”,交代阅读要求。
(1)遇到生字新词解决。
繁殖:生物中的传宗接代。
杀菌:杀死病菌。
治疗:用药物或手术等手段医治疾病。
(2)认真读每个自然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如果有概括主要意思的词语,把它画下来,如没有就自己概括。把介绍的对象名称注在旁边。
(3)全文读完,把各段内容连起来想一想,全文围绕太阳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并按内容给课文分段。
(4)意思理解不透的句子用铅笔做上记号,真正理解了再擦去。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三.逐段交流对内容的理解。
第一自然段讲太阳离地球很远。一是用数字说明,太阳离地球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二是用设例说明,日夜步行要走三千五百年,做飞机要飞二十几年。
第二自然段讲太阳很大。用比较法,有130万个地球那么大。
第三自然段讲太阳的温度高。一是用数字说明,表面温度有6000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二是用设例法,如钢铁碰到太阳也会变成气。
第四自然段讲太阳和地球上动物、植物关系密切。用分析说明法,先讲有了太阳,地球上的植物才能生长,动物才能生存;再讲人类吃的、穿的、用的都和太阳有密切关系,最和讲似乎没关系的煤炭也和太阳有关系。
第五自然段讲太阳和雨雪的关系。分析雨雪形成的过程,说明它和太阳的关系。其中也讲到了云的形成。
第六自然段讲太阳和风的关系。也是分析风的形成过程。
第七自然段讲太阳和病菌的关系。因为太阳有杀菌的能力,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第八自然段讲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和人类的关系。它综合前面内容,逐层讲下来。太阳主要是会发光发热。因为太阳给地球送来光和热,所以就有了风雪雨露,植物、动物才能生存;有了风雪雨露,有了植物动物,人类才能生存。最后用一个总结句: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四.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2.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重点:分段、总结段意。
难点:总结段意。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把每段概括主要内容的词句圈画出来,如果没有,自己概括一下,写在各段的末尾。再在每段的开头旁边注上说明的内容。
二.用同类合并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讲太阳的.特点是离地球远,它又大又热。
第二段(第四至第八自然段)讲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密切。
三.思考回答“思考、练习”第1题。
四.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给下面两句话填上标点符号,然后指导标点符号的用法。
1.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
2.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
3.说明分号的用法,再练习为下面的两段画加上标点。
1.他临死还叮嘱儿子要打虎除害交代了两条一条是见了老虎不害怕更不该逃另一条是老虎见了人总要扑过来要打它的咽喉和肚子
2.我国首都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能够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五.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太
阳
远
1.5亿公里
特点
大
130万个地球
热
6000度1800万度
植物、动物
吃
穿
用
与地
气候
云
雨
雪
风
球的
疾病
细菌
关系
地球
人类、世界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学会iuǖ三个单韵母和y、w两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掌握iu、ǖ、yi、wu、yu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调的音。
利用教材的情景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字母的音、形和音节。
二、重点、难点:
iu、ǖ、y、w及yi、wu、yu的发音和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带调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读准iu、ǖ、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老师带小朋友去冬冬家,(出示情境图)喜欢吗?为什么喜欢?
2、谈后导入,冬冬家真美。你看,冬冬住的房屋多漂亮啊!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冬冬正在河边给鱼喂食呢!院子的周围种着树,乌鸦飞来树上做窝。冬冬的妈妈多勤劳呀!她在做什么呢?
二、学习单韵母
1、 衣服的"衣"就是单韵母i的读音。
2、 示范发音 (牙齿)对齐i (开口度小两唇d) 呈扁平形) 顺口溜:牙齿对齐iii
3、 生模仿, 齐读, 个别读(开火车)
4、 认清形, i的形状像什么?(像支蜡烛iii)
5、指导书写i范写, 生书写。
6、 生描红, 仿写
7、 i读四调ǐ,告诉小朋友:小i有礼貌, 标调就摘帽。 生读→打乱顺序读 齐读→个别读
8、 用i的4个声调组词。
三、学习单韵母u、ǖ
1、方法同 i "u"音的顺口溜, 嘴巴圆圆u u u(开口度小,双唇拢圆留一 小孔,舌头向后缩。ǖ的顺口溜:翘起嘴巴ǖ ǖ ǖ
2、u、ǖ的四调组词、说句子。 认清形,怎么记住u、ǖ?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
3、 指导书写 四、作业 认读卡片上的单韵母,变换声调读。
四、作业
认读卡片上的单韵母,变换声调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六个单韵母,打乱顺序,用"开火车"的形式读一读。
二、学习声母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
1、学习声母y
a、 激趣导入: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声母朋友y
b、读音练习:它和单韵母ii的读音是一样的,大家一起读一读。
c、辨认y和i:我们把声母y叫做大y;单韵母i叫做小i(声母y,单韵母i,大y小i都读"衣")。 师生合编顺口溜。
2、 学习声母w
a、 这儿还有一个声母(w)。
b、 读音练习:它和单韵母u的读音是一样的,大家一起读。
d、 辨认w和u,声母w叫大w,单韵母u叫小u。
学生编顺口溜记住读音(声母w,h、 单韵母u,i、 大w小u都读"乌") 识记y、w, 指导书写。
a、看图认形,同桌讨论,怎么记住y和w?还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b、观察书写格式:y、w的'家在哪儿呢?(y占中下格,E、 w占中格)
c、学习新笔画:右斜"﹨"、左斜"∕",G、 斜下斜上学习跟老师书写。
d、板演提示,y的第二笔从第二线起笔,在第三格中间收笔;w要写满格。
e、练习书写。
3、 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
a、 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大y带着小i也来学习了。它是整体认读音节,也读作"衣"。
b、认记音节yi:大y带小i,紧挨在一起,它是音节yi。看着音节,和同 桌说说怎么记住整体认读音节yi。
c、练习读yi的四个声调,yi标调不写点。
d、用音节yi的四个声调分别组词。
7、 学习整体认读音节wu(方法同8、 yi)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复习iu、ǖ、w、y、yi、wu "摘果子"游戏。"摘星星"
二、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
1、 故事导入 指导学生给音节yi和单韵母ǖ编个故事。(在整体认读音节里,小ǖ的帽子不见了,可它还读ǖ)故事如:韵母ǖ看见大y带小i去公园玩,就对大y说:"我也想跟你去公园玩。"大y说:"好吧,我带你去。"小ǖ听见了,高兴地脱下帽子,向大y行了个礼,赶紧跑到大y的身边。你们看,这就是整体认读音节yu。小ǖ见大y,脱帽行个礼,摘掉帽子还读ǖ。
2、练习读yu的四个声调。
3、分别用yu的四个声调组词、 说句子。
三、区别声、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Yi、w、yu、u、wu、i、y、ǖ
四、看图读音节说话
1、看插图上的音节读:wu、ya、yi、yu。
2、根据图的意思,用这些音节分别说一句话。
五、巩固音节编儿歌: wū云飞,下yǔ啦, ü y下班回不了家, 来了y个小w wa, 他把yǔ衣送给她。
语文教案 篇4
课时教学要求
1、学习写景部分(第2至第5自然段),领略林海的美。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按照作者刚进森林、深入林中和看到林场的顺序理清了课文层次,并且学习了第1段。请大家回忆一下,第1段写了什么内容?
2、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到第5小节,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作者深入林中看到的景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板书:岭、花、林)
二、学习第2小节(“岭”)
1、指句读第2小节,引导思考: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
2、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岭”的特点。(板书:多温柔)
3、抓住重点词语,初步体会“岭”的特点。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岭”多?又从哪里知道“岭”温柔的呢?
(1)学生读写“岭”多的句子。
理解“疾驰”“看不完”等词语的含义:突出岭多,而且绵延数千里,面积很广,这正照应了课题中的“海”字。
(2)学生读写“温柔”的句子。
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等词语,体会岭“柔”的特点。
4、指导朗读,在读中深入体会“岭”的特点。
师:我们来读这一段。你们看,怎样才能把“岭”多和温柔的特点读出来呢?
出示幻灯片: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师:读一读这句话,从“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这些词语中,你们能明白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写出“岭”姿态很多,各不相同。
师:怎样才能把“岭”的“姿态多”读出来昵?
(1)师生共同讨论,达成共识:要读出“姿态多”,应该通过朗读把“岭”的各种姿态表现出来:“高点儿的”声音稍高一些,“矮点儿的”声音稍低一些,“长点儿的”拉一点儿长音,“短点儿的”要读得急促一些。 这样借语调低长短的变化来表现“岭”的千姿百态。
(2)反复试读,范读,指导学生读出“岭”多的特点。
师:你们再读一读,从“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这些词语中,还能明白什么?
出示幻灯片: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的,矮的,长的,短的……”
学生读这两句话,通过对比,进一步理解:“高点儿的,矮点儿的”等词语中的“点儿”说明“岭”与“岭”之间差别都不大,毫无孤峰兀立之感。那里山势平缓,线条柔美,给人一种“柔”的感觉。
师:我们再来读这句话,怎样才能的把“岭”的温柔也读出来呢?
指导读好“点儿”,要读出温柔、亲切的感受。
再读“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一句。
师:你们试读一下,怎样读才是“温柔”?——怎样读又是“那么温柔”呢?
5、明白作者表达的方法。
抓住“云横秦岭”这一词语,理解作者拿秦岭的“险”来作对比,突出大兴安岭的“柔”。
6、总结学习方法。
(1)读这一段,找出“岭”的特点。(找特点)
(2)读这一段,读出“岭”的特点。(读特点)
(3)了解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明写法)
三、学习第3、第4小节(“林”)
运用上述学习这一部分。
1、自由读第3、第4小节,思考:“林”的什么特点?
2、师生讨论概括“林”的特点。(板书:广 绿)
3、抓住重点词句,初步体会“林”的特点 。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落叶松的海洋”等词句写出了“林”广;“多少种绿颜色呀”“只有画家才能描出那么多的绿颜色呢”等语句写了“林”绿。这些词句突出了林的浩瀚与茂盛。
4、指导朗读,深入体会“林”广和绿的特点。
师:我们来读这一段,谁能把这一大片森林读成绿色的海洋,把大家带到林海里去看一看呢?
(1)指导朗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一句。
“目之所及”怎么理解?——读这句话,把“林”的广读出来!——你现在相象自己就站在大兴安岭,你的面前就是“波浪起伏”、浩瀚无边的林海,这就是“目之所及”吧!读!
(2)指导朗读第4小节。
师逐一追问:林海中的浪花指什么?——白桦的树干“泛着”……是什么意思?(翻腾、涌动)——白桦树真的是在涌动吗?(不是)——白桦树是静止的,可作者为什么说它的树干像白色的浪花呢?
出示幻灯片: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学生联系上文,反复研读,仔细揣摩、体会,来读懂这句话。
学生的理解有两个层次:
①抓住关键词语“在阳光下”“闪动”理解:白桦的树干是白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远远望去,像粼粼的波花,所以作者说它像浪花。
师:仅仅是白桦的树干在阳光下闪动就像浪花吗?你们再读一读,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②抓住“大片青松的边沿”,学生对此有了新的理解:青松在岭上,像大海;白桦在山下,树干银光闪闪。在青松的陪衬下,白桦的树干像泛着的浪花。
师:谁能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一段写的美景描绘出来呢?
学生组织语言,描述美景。
师: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把林海读“活”,好吗?
四、学习第5小节(“花”)
此段仍运用上述学法,学生自学并交流体会。
1、默读,概括“花”的特点。(板书:多 美)
2、读课文,读出“花”多和美的特点。
师生讨论交流学习体会:
(1)抓住“河岸上”“松影下”等词语理解:“河岸上”说明山下有“花”,“松影下”说明山上有“花”。从山下到山上,漫山遍野都是“花”,“花”非常多。
(2)“不缺乏色彩”“招来小蝴蝶”等词语说明“花”香、“花”美。
(3)“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这句话,是写什么呢?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引导联系上文理解:大光安岭的“岭”多,因此两山之间的河也多,河岸上“花”也多。这句间接写“花”多。
(4)师读“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句,学生闭目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①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兴安岭比作一位美丽少女,表达了喜爱之情。
②山上青松,山下白桦
语文教案 篇5
一、课文悟读
《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著名诗篇。罗伯特·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是美国非官方的桂冠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主要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这一首是其第三部诗集《山的间隔》中的名篇。
全诗共4节,可分两层:1—3节为第一层,在树林里,“我”面临着两条路,而经过思考决定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在这一层中,诗人描述了选择人迹罕至的路并不是草率决定的,而是经历了复杂的心理历程。描述了“我”站在岔路口,为不能同时涉足两条路而遗憾,“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写出“我”的犹豫和久久思索:一条路平坦通畅,极目可望见它的尽头;而另一条路幽寂荒凉,充满着引人探索的诱惑,但“无限美景在险峰”,
“我”终于选择了那条人迹更少的路,就让另一条路留待后日去走,这显然是作者做出抉择后的一种自我安慰,因为“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虽然如此,但依然义无返顾。
第4节为第二层,是作者多年以后的感慨,
“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面临着无数的选择,而每一次选择都会对人生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怎样度过,就看他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了怎样的选择,选择不同,命运就会不同。
弗罗斯特在诗歌风格上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朴素无华,含义隽永,把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寓于平淡无奇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诗句之中。本诗堪称是这方面的典范。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但在构思上却非常巧妙。我们不难看出,诗歌中所描写的岔路就是人生岔路的象征。它说明,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时常必须要在两条道路、两种思想或两种行动中做出选择,不同的选择将决定不同的人生方向。面对选择时,我们往往会变得犹豫不决,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最后,我们终究会选择其中的一条路。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至于选择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写出,诗人的着眼点是选择本身。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其中的哲理。因为这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从而受到触动,引发深深的思索。这种每个人都有过的复杂的心理体验,被弗罗斯特敏感地捕捉到了,并谱写成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我想这首诗之所以广受欢迎,也正是因为它表现了人类共同的感受。
二、亮点探究
1.思考诗歌中“路”的含义。
探究学习:
诗歌表面上是写自然之路,实际是借自然之路来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文学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2.诗中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探究学习:
正因为人迹稀少,才会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但也正因为无人涉足,才给人新鲜感,才有可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丽。这条路上人迹罕至,代表着这条路也许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诱人探索的魅力。
3.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探究学习: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4.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探究学习:
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共有4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由此可见,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这从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三、选题设计
古今中外有许多对“路”的感叹,如战国时代屈原感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这样说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以上材料可以与《未选择的路》进行比较阅读,探讨人的一生如何度过,应怎样去面对人生的选择。
研究方法:
首先,在面对人生选择时一定要经过慎重的思考;其次,要使自己的人生选择有意义、有价值。
参读书目:
《离骚》;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四、备教卡片
●卡片①
弗罗斯特是一个旨在通过自己的诗歌说明某一哲理的诗人,他利用意象或比喻讲述他的心得体会,阐明他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态度,正是由于他重视自己诗歌的思想性,所以他的诗歌不但富有智慧和哲理,而且常读常新他的诗歌永远是耐人寻味的,使人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摘自吴富恒、王誉公主编《美国作家论》)
●卡片②
弗罗斯特以写抒情短诗著称,它的抒情短诗的质量很高,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劳伦斯指出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就在于他能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糅合起来,用抒情诗的形式表达。
……
对弗罗斯特来说,生活是神秘的,诗歌也许能发现其中部分的奥妙,但永远不可能弄清全部真相,因此他的诗在某种意义上是他个人生活经验所提供的启示和注释。但是尽管他的诗带有浓重的个人化色彩,并且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却不是一个自传体诗人,他是为了增加诗的真实感和感染力而使用单数第一人称,并把似乎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东西写入诗中。
语文教案 篇6
一、揭题:
1、同学们,你们了解卫星是怎样上天的吗?讲解有关卫星是被火箭送上天的相关知识。以及火箭的规格,随着科学的发达,卫星越造越大,为提高运载能力,在火箭底部捆绑上几个装有更多燃料的助推器,以增大运载能力。
2、课题《新的`跨越》中“跨”字是什么意思,“跨越”一词又可以怎样理解?这是一则消息,我们从上节课就已经知道,阅读一则消息应从标题开始,那么看了这一标题,你有什么样的问题要问呢?
3、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哪些语句告诉我们这是一次“新的跨越”。
二、学习生字词语
1、指名读生字,要求读准每一生字,尤其是“碌”字,不要跟“绿”字混
2、读读课后词语。
跨越自行研制醒目忙碌陆续烈焰苍穹天际
解释“忙碌”中的“碌”字,“苍穹”中的“穹”字。结合课文理解“自行研制”体会我国的航天科技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3、提出在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三、学习内容。
1、回顾学习消息的方法:先看标题,再看课文开头,最后想这则消息有什么作用。
2、了解大意。刚才我们已经看了标题,这一标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课文哪些语句告诉了我们这个题目的意思?
3、那么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哪一部分中找出答案?
4、学习第一段:先划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再划出事情发生的地点,最后划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5、据回答板书:时间:北京时间七时地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事情:我国自行研制蝗“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将美国制的通信卫星准确、顺利地送入预定轨道。
6、其中开头黑体字部分你是怎样理解的?(是新华社报道的这则消息)
7、知道了这个消息,你的内心有何感想,为什么?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完成作业本第一、二题。
3、说说读消息的方法。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01-01
语文教案01-01
语文教案01-01
【经典】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教案(精选)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