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04 08:56:1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集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语文教案【集合】

语文教案 篇1

  一、说教材内容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教育家到一所小学做了一次成功的实验。而这个成功的实验却让教育家十分激动。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故事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

  全文可分为三段:

  实验的准备(第1-3自然段)讲一位教育家到一所小学校请三个学生做游戏。

  实验的过程(第4-6自然段)讲三个学生做游戏的经过。

  成功的原因(第7-11自然段)讲教育家弄清了实验成功的原因后,感到十分激动。

  二、说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线,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合适的、喜欢的方式阅读,引导学生在“尝试自学、引导自悟、训练自能”(我校县级教研课题)中自我感悟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三、说教学思路

  1、以教师讲故事和学生分组做实验导入,感受实验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初步体验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为突破难点作好铺垫。

  2、本文内容有趣且易懂,因此,自读自悟是本课教学所体现的主要特点。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内容。

  3、通过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做(游戏)、演(分角色朗读及表演课文内容)突破本课重、难点。

  四、说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对了解游戏的经过,弄懂实验成功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如:

  1、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女孩在说这句话时是不假思索的。就是不用思考,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脱口而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根本没有做过多的.考虑,首先想到的是让别人先脱险,表现了女孩关心别人、舍身为人的崇高品质。

  2、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教育家的话一方面说明了以前的多次实验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另一方面这次实验的成功让教育家十分激动,也是对女孩无私精神的赞扬。

  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实验“成功”的真正含义,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五、说教学方法

  (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让学生运用本单元讲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理解重点词句,多读多想,理解课文内容。

  (2)把班上的同学分组做类似的实验,看看哪组同学在实验时用得时间最短,从而培养学生的互助协作精神、团队精神。

  (3)继续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课前预习的习惯(包括熟练地使用工具书查找有关资料)。

  (4)课前和课上反复读书,通过读书理解课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4、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通课文,讲述故事。

  1、检查预习

  (1)昨天要求大家读一个小故事——《我不是最弱小的》,都读熟了吗?有不认得的字词需要帮助吗?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2、讲述故事

  谁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愿意来讲一讲。

  (稍作准备后请两位学生讲述并简评)

  二、细读品析,积累词句。

  1、说说在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哪些词句比较欣赏。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引导体会花的美:多,娇嫩,颜色鲜艳,香气浓。并指导朗读。

  老师读句子,学生闭眼想象,然后看插图,再感情朗读。

  (2)“大雨如注”引导从课文中找个近义词,帮助理解。

  (3)“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引导体会野蔷薇花在大雨中柔弱无援的样子,并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2、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莎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玩,点明萨莎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莎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莎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四、精读第一段。

  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讨论:时间:假日地点:森林天气:闷热人物:一家人

  3、小结。

  五、指导写字

  “蔷薇”两个字上小下大,草字头占整个字长的四分之一;“附、聊、滂、沱娇、纤”要写得左窄右宽,注意“垂”的笔顺。

  六、作业

  1、钢笔描红。

  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读题),这是一篇很有人情味的课文。先来复习一下生字词。

  (1)开火车读词语。

  闷热弱小旷地掀起低垂附近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几滴雨点在雨如注滂沱大雨野蔷薇娇嫩纤弱萨沙托利亚

  (2)导入:这是发生在一个外国家庭的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人物。(指名说)

  二、精读课文第二小节

  1、过渡:在一个假日里,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郊外度假。(放音乐)引读第二小节的前两句话。听着这么美的`音乐,读着这么美的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森林的美好)

  2、萨沙一家人分别在做些什么呢?

  3、多么详和的画面啊,拿好书一起来读第2小节的前3句话。

  4、突然(放音乐)描述:雷声大作,先是—,接着—,什么叫大雨如注,你还知道哪些词是形容雨大的?(倾盆大雨狂风暴雨滂沱大雨)

  5、过渡:一场大雨打乱了一家人的度假计划,却也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可贵。大雨中,一家人的表现是怎样的?(相机板书)

  6、雨下得这么大,爸爸、妈妈却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学习第3—8小节。

  1、导入:萨沙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这样做,他是怎样问妈妈的?他妈妈又是怎样回答的?

  2、学习第一次对话(3—4小节)

  (1)引读:萨沙问道—

  (2)理解重点句子(出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3)读读、想想、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联系上文说说:萨沙的父母在大雨到来时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

  (5)指导朗读。(肯定的语气)

  3、学习第二次对话(5—6小节)

  (1)听了妈妈的话,萨沙的表现怎样?

  (2)妈妈的话应该怎样读?

  (3)比较句子(知道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更能表明妈妈的意思)

  (A)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

  4、指导朗读出反问的语气。

  5、学习7—8小节

  6、听了妈妈的第二次答话:萨沙是怎么做的?

  7、看图想像:萨沙会说些什么?爸爸、妈妈和姐姐会说些什么?

  8、书上是怎么说的?(出示小黑板:用笔画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语;用曲线画出表示蔷薇花弱小的词语;联系上文说说萨沙为什么要这样做;把这小节读好)

  9、讨论交流

  10、给蔷薇花盖好雨衣的萨沙,会说些什么呢?(出示: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1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现在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花,我应该不是最弱小的了)

  12、指导读好反问句(自豪的语气)

  1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8小节。

  14、讨论反馈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大雨来临时,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最后萨沙将雨衣盖在了蔷薇花的上面,这么做是为了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指板书)学了课文,作为萨沙的同龄人,你有什么体会呢?

  2、指名说说

  3、小结: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自觉保护弱小者,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同学们之间更应和睦相处,对一些比自己弱小的人或是小动物以及花草树木应该爱护、关心,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

  五、作业:

  1、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或感受最深处写下来。

  2、抄摘自己欣赏的词和句,并试着运用其中的一、二个词语。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朋友听。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的意思。

  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出花木兰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概括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杰出的巾帼英雄?像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等。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女子,他曾经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并立下赫赫战功,说到这同学们都已知道这位英雄是花木兰,这节课我们一起近距离的了解她。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值得大家传诵。

  二、检查背诵(5分)

  1.抽5名同学背前五段,齐背最后两段

  (要求:学生听她们有无背错的地方或者读音有误的)

  过渡语: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让我们带着一个问题一起翻译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疏通课文,理解文意(小组合作完成)(15分)

  要求: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将疑难句子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解疑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有的死了,壮士(木兰)征战多年胜利归来。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军旅生活之苦)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照在士兵的铠甲上。

  古今义区分:阿爷无大儿(爷:古义,父亲 今义,爷爷)

  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 今义,常用作姓氏)

  一词多义:东市买骏马(市场、集市)名词

  愿为市鞍马(买) 动词

  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 通 贴,粘贴)

  过渡语:疏通文意之后,大家用自己最简洁的语言说说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3分)

  2、 答: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离家---从军---立功---拒赏---回家(提示)

  过渡语: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那她是个什么样的女子呢? 让我们从课文中找找。

  2、我认为花木兰是一个 的女子,从课文中 可以看出。(5分)

  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名利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师总结:木兰形象特点,并一边分析,一边板书: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预设:学生质疑

  齐背一遍

  五、小结

  花木兰既是一位平民女子,更是一位巾帼英雄,在那个封建时代,女子的地位虽然低下,但花木兰的传奇故事又证明了男子能做到的,女子一样可以做到。

语文教案 篇4

  一、复述课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板书课题)。大家想想,这个题目是文中谁说的一句话?

  生:(齐)父亲。

  师:对!那是父亲对谁说的呢?

  生:(齐)对儿子说的。

  师:同学们看书看的真仔细!老师要再考考大家,知道的举手发言,好不好?

  生:好!

  师:父亲在什么时候对儿子说的这句话?

  生:父亲在儿子困在半山腰的时候说的。

  生:儿子在有困难的时候。

  生:儿子在即不能上又不能下的时候说的。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我请一个同学将刚才的内容来个小结,如何?

  生:当儿子在半山腰,即不能上又不能下的时候,父亲对儿子说:走一步,再走一步!

  师:他说的很好!但是我们觉得这个故事就这样说出来,好象有很多东西没有交代清楚?

  (生小声议。)

  师:下面,我们来给这个事件配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让它更具体,好不好?

  生:57年前的7月,费城,天气很闷热,我与小朋友们想爬到山上凉快,可是,由于我的身体比较瘦弱,胆子也比较小,当我爬到半山腰的时候,他们却已经到了山顶,并且准备回家了。后来他们把我留在了那里。当我一个人在恐惧与哭泣的时候,父亲来了,他要我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在父亲的指导下,我终于脱险。

  师:他说的很好!同学们,刚才老师教你们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具体运用!如果,老师一开始说,要大家复述课文,很多同学可能不会这样熟练地说出。现在,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老师利用文中父亲教儿子的方法,一步步分解,最后完成。多么容易啊!在复述故事的时候,我们就要这样,先抓主要的人物与事件,再配上时间地点等具体的东西。大家完成的很好,我们感谢作者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好的“化整为零”的好方法!

  二、重点解读

  师:同学们,“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样一个故事情节在文中什么地方,请你们找出来。

  生:从“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这里是写我在父亲的指导下,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终脱险的全过程。

  师:很好。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学生听我说“很好“,以为这就是标准答案了,于是不再举手了。)

  师:我说“很好”,并没有说他说的就是标准答案啊!同学们,在我的课堂上,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的!只要你能言之成理,就行!

  生:从“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我想。”

  师:你为什么将后面的那段没有要呢?

  生:因为我觉得最后一段是写“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后的事,不能要。

  师:有道理!老师问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内容。

  生:从“‘听我说吧。’……我想。”

  师:你为什么没有要前面的呢?

  生:我觉得前面的那段是父亲来与我的谈话,还没有涉及到“走一步,再走一步”。

  师:很好!大家都说的很有道理,就要这样!请继续!

  生:从“‘听我说吧。’……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师:请说理由。

  生:我觉得“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直到脱险才对!

  师:刚才同学们给了四个答案。请大家认真朗读这些内容,同桌的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究竟谁的答案是正确的答案。

  (生讨论异常激烈。)

  生:如果回答“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段落,那就应该是从“‘听我说吧。’……我想。”这里是父亲指导我走,以及我如何走的。如果说是脱险的话,那就应该是从“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师:同学们就要这样读书,就要这样去分析,很好!下面我们看这几段中,哪里是“走一步”的内容?哪里是“再走一步”的内容?

  生:从“‘听我说吧。’……我顿时有了信心。”是父亲指导我走一步,我也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后面的是“再走一步”的内容。

  师:哪一部分用的笔墨多呢?为什么?

  生:“走一步”用的.笔墨多,因为万事开头难!

  师:很好!当我迈出了第一步后,我开始有信心,我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下面请同学们进行朗读,认真地读出那种心态与语气。

  (生读。)

  师:这个故事是发生在什么时间的故事?

  生:发生在57年前的故事。

  师:事隔57年了,我还记得,那么这件事一定在当时给了我极深的印象,在后来也对我的生活有了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生读。

  师:这最后一段也就是这个事件给我们的启示,哪句话体现出来了?

  生: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是要着眼于最初的那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一步,直到我所要到的地方。

  师:就是这句。那么我们题目的含义如何去理解呢?

  生:也是这句。

  师: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是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地走下去。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钱塘潮,是指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描写潮来时的语句。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习观察事物的能力。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课前准备】

  潮来时的录像,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1、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潮吗?你在哪儿见过?

  2、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然而我国的钱塘江大潮却被称为天下奇观。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观赏这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钱塘江大潮吧。

  (播放有关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的课件。)

  3、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钱塘江的相关资料?请你为大家展示一下吧!

  (学生介绍钱塘江的资料或吟诵诗句。)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钱塘江大潮如此雄伟壮观,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走近它,观赏它,感觉它!

  (齐读课题《观潮》。)

  2、请大家轻声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说一说: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1、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分析字形,理解词语:

  ⑴ 分析字形:

  罩下面不是桌,应写成卓。昂上下结构,曰字旁,下边的左半部是 不要写成 。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天下奇观:天底下罕见的壮丽景象。

  笼罩:像笼子一样罩在上面。

  若隐若现:好像隐藏在那里,又好像显露出来,形容隐隐约约。

  浩浩荡荡:课文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四、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

  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给课文分段。

  2、小组讨论:

  第一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2自然段):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段(3、4自然段):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5自然段):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观潮的情景的?

  2、文章的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

  3、读第一段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有什么不同?

  4、你能用这两个不同意思的观再组个词,并说一句话吗?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

  指名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

  3、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

  4、再读:

  看图想画面,体会江面的特点和人们此时的心情。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内容

  1、读三、四自然段:

  画出描写潮声、潮形的句子。

  2、细读描写大潮声音的句子:

  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从山崩地裂一词,你感受到什么?人们的心情怎样?

  3、再读写浪潮声音的句子:

  读出声音之巨大和人们之惊喜。

  4、读大潮样子的句子,并出示幻灯片。

  5、小组讨论:

  江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怎样?

  6、再次看潮来时的录像:

  感受其壮观的景象。

  7、齐读此段:

  读出壮观及喜爱之情。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读课文:

  想一想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2、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又有什么体会?

  五、拓展课文,课外延伸

  1、想一想:

  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景象形成与当地的地形有关吗?

  2、你打算怎样向你的亲戚或朋友介绍钱塘江大潮?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能熟练的翻译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理解句意、文意。

  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辅助】

  多媒体教学平台。 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关“狼”的成语展示。

  1、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2、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狼贪虎视)

  3、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入室)

  4、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 )

  5、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

  6、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

  7、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8、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

  9、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豺狼成性)

  10、比喻坏人当权 。(豺狼当道 )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我们所熟悉的“画皮” 就是出自《聊斋志异》中。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读准字音。

  缀 窘 苫 弛 眈 瞑 隧 黠

  (二)读懂字词、句子。

  段1:写屠户遇狼。这是故事的开端。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

  止:通“只” ;缀:紧跟。

  段2:写屠户惧狼。这是故事的发展。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

  从:跟从。并驱:一起追赶 。

  思考下面问题:

  1、面对狼“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如何?(内心害怕。)

  2、他用什么方法对付狼?(把骨头扔给狼。)

  3、用这样的方法对付狼,体现了屠户对狼的态度是怎样的?(迁就安抚。)

  4、“复投之”又体现了屠户怎样的心态?(妥协退让。)

  5、“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说明了狼的什么本质?(贪婪凶残。)

  段3:写屠户御狼。故事进一步发展。表现屠户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

  窘:危急。顾:回头看。薪:柴草。 苫:盖上。弛:放下。敌:攻击。

  段4:写屠户杀狼。高潮结局。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少时:一会儿。 去:离开。 暇:空闲。 洞:钻洞。

  隧:钻洞 股:大腿。 盖:原来。 暴:突然。

  思考下面问题:

  1、“狼不敢前”的原因是什么?(屠户“弛担持刀”准备搏斗。)

  2、狼既然“不敢前”,为什么又“眈眈相向” ?(不甘罢休、耍弄阴谋。)

  3、狼到底耍弄了什么阴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

  4、这两只狼除贪婪外,还有什么特点?其最终结果又是如何呢?(狡诈阴险。再狡诈阴险,还是被屠户杀死了。)

  段5:评论部分:点明故事主题。

  黠:狡猾。顷刻:一会儿。几何:多少。

  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对狼的态度如何?(嘲笑。)

  2、如何理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

  3、从这则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拓展延伸。

  1、千百年来,在人和动物的矛盾斗争中人类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总能取得暂时的胜利,并以自己的“机智”而沾沾自喜,若把褒义词“机智”换成贬义词,该怎样说? (狡猾、狡诈。)

  2、狼是狡猾的,但与人比,人就更狡猾(正面说“机智”)了,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的狡猾呢?(“投以骨 ”、“复投之 ”、“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结语:狼再狡猾,然而它哪里是人类的对手呢?在人面前,狼的那些手段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止增笑耳 ”。这样说来,动物们又如何算计过人类呢?因此,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类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人类必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3、把下面的材料扩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水牛为什么怕农人,水牛说因为人有“智慧”。老虎向农人要求看看他们的“智慧”。农人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水牛吃掉。老虎听从了。农人回村叫来村民,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要求:以记叙为主,合理想象,适当充实情节。注意运用外貌、语言、心理描写,以简短的议论结尾。题目自拟。

语文教案 篇7

  以“怅望”为题,将[一煞][收尾]两支曲子改写成现代诗歌,尽量用上曲中意象,从莺莺的视角表现离别之情。示例:

  清山啊,你不要挡住我的视线/树林啊,你不要遮住我的眼睛/淡烟暮霭啊,也请你快快散开/让我再送一送我的张郎//夕阳古道啊,你见过多少离人泪/可如今,只剩我无数话儿无人说/秋风禾黍啊,是你送来我张郎的骏马鸣嘶嘶/声声马鸣,撕着我的心儿痛/说什么门当户对媒约之言,我只道今生今世与张郎心相连/说什么功名和仕途,我只问何年何月何日是归期//山重水复情难断,水断山崩思绵绵/我的离愁啊,山一样重水一样长/象这般大的车儿如何载得起,向前行

  (三)小结

  【一煞】与【端正好】两相辉映,并与【滚绣球】曲中“恨不倩疏林挂住斜阳”互相照应;【收尾】以“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再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伤感悲凉、惆怅眷恋心境;此外,本折中还有其他几处的景物点染。这就自始至终、相当完美地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和环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四、课堂练习

  阅读

  [正宫·端正好][一煞][收尾]完成下列各题。

  1、.对[正宫·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

  (答案:C。“晓来”两句应为“有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我之境物皆着我之颜色”“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该句有主观色彩当为“有我之境”。)

  2、下列对[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夕阳”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答案:D。留恋美景显然不当。)

  4、“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段曲文,多处化引了古诗文语句,下列不属此列的一项是:

  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

  (答案:D。该句写的是亡国之痛,不是离别之愁。)

  五、总结、扩展

  本课时我们只重点赏读了支曲子,对课文华美曲雅、富于文采的语言已多有领会。王实甫是酿造气氛、描摹环境的圣手,他描绘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有使人感泣的魅力;他又是杰出的语言大师,曲词艳丽曲雅,又自然流利,毫不矫揉造作。主要特点为:1、意象的选用;2、情与景的交融;3、特定情态的描写;4、容古誓词典故入戏;5、修辞手法的广泛运用

  六、课后作业

  1.将《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改写成现代散文;将《一煞》《收尾》改写成现代诗。

  2.诵读其余曲子,重点赏读《幺篇》、《朝天子》、《耍孩儿》、《五煞》、《二煞》,体会莺莺的心理活动与其反封建的性格。

  板书设计

  淡雅的水墨画,真挚的抒情

  景——情

  (碧云、黄花、西风、北雁、离人)

  途中之境:暮秋霜林图伤感悲凉→情由景生

  长亭送别宴中之境境由情现

  话别之境

  目送之境:古道烟霭图惆怅眷恋→景随人远

  (疏林、暮霭、古道、秋风、断肠人)情随境长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赏读“宴中之境”与“话别之境”,体会莺莺反封建的叛逆性格。

  教学过程:

  一、学生朗读课文

  二、重点赏读“幺篇”“快活三”“朝天子”“耍孩儿”“五煞”“二煞”几支曲子。

  三、检查作业:

  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曲改写成散文。示例:

  暮秋时节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的大雁结阵飞向南方。百草憔悴,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

  一辆油壁香车从普救寺驶出,穿过疏林,驶向十里长亭。车上坐着相府千金崔莺莺和侍女红娘。傍晚清冷的阳光斜照在莺莺挂满泪痕的脸上,哀怨中透着几分娇媚。轻车的前侧,张生骑在马上,不紧不慢行着。秋风掀开车厢幕帘一角,莺莺顺眼望去,恰见张生向车厢投过深情一瞥,面容凄惨双目噙泪。

  长亭孤零零坐落在山脚路旁。车马声惊动亭上栖鸦“噗噗”飞起。莺莺被红娘搀下车来,目睹此景,倒吸一口凉气。此处就是分手之地么?张生和莺莺对视一眼,心有万语千言,却又无从说起。只见南飞的大雁,划过眼前。它是否在为离别的人儿传来平安的消息呢?

  四、自读“宴中之境”

  1.从夫人的说话来看,她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三辈子不招白衣女婿”,贪图富贵权势的势利的贵族。

  2.“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与哪一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

  提示: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

  4.“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

  5.[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

  6.“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一句化用的是谁的诗句?提示:范仲淹《苏幕遮》。

  7.“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个典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样的意思?提示:语出苏轼《满庭芳》词。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恨态度。

  五、赏读“话别之境”

  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谊。

  2.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

  提示:“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典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之情。“伯劳飞去燕西归”则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两人缠绵难舍的心情。

  3.[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提示:对张生的生活的关心,千叮万嘱,真情自现。

  4.[二煞]中所用是几个典故?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三个典故,见课本。其作用是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

  5、运用想象,以“话别”为题,将此境改写成话剧片断。示例:

  (西风黄叶,寒烟衰草。长亭酒席上崔张泪眼相对。)

  莺莺(举杯,神情惨恻):今日一别,未知何日相见(泪落杯中)??

  张生(接杯):小姐放心,此一去,定然争得功名,早日回归!(饮酒)

  [红娘见张生有自负之色,轻笑]

  红娘:金榜题名,倒要小心呀。

  张生:(语塞)这……红娘是了解我的心迹的。

  莺莺: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取妻”啊。

  张生(摔杯):还有谁比的`过你啊,我怎会生此念?有违情义,如同此杯!

  莺莺:夫妇情投意合,如同并蒂莲花,胜过状元及第,何必千里奔波求取虚名?不管得官不得官,早早回来就是。

  张生:(感动,流泪)小姐知我。(传来马嘶声)时辰不早,我得准备上路了。

  莺莺:(泪流满面)前程漫漫,一路要多加小心啊。荒村野露要早点睡,野店风霜要晚点行。

  张生:这我自知道,我走之后你也要保重啊。(欲行)

  莺莺:且慢。君行别无所赠,但有一物送君。(展帕,轻吟)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张生:(恭听,接帕端详)小姐不必多虑!谨占一绝,以剖寸心。(吟诗)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

  红娘:(轻叹)劳燕分飞,一对苦命的人儿。

  2.《长亭送别》中,莺莺的反封建意识具体表现在哪些曲词中?

  莺莺在送别张生时的依恋、痛苦、怨恨、忧虑,都是与她美好的爱情理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她对张生的爱,是相互倾慕的产物,丝毫没有掺杂进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她所追求的是纯真专一、天长地久的幸福爱情,而不是封建的“家世利益”。

  ①对拆散鸳鸯的不满。莺莺“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

  ②对功名富贵的蔑视。莺莺劝张生休忧“文齐福不齐”,休提“金榜无名誓不归”,认为“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功名富贵不过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3、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

  离愁别恨:经历艰难,始能结合,昨夜允婚,今日别离。

  忧心忡忡:荒村雨露,野店风霜,无人扶持,最难调护。

  惴惴不安:异乡花草,再行栖迟,停妻再娶,忘情负义。

  埋怨不满:拆散鸳鸯,催逼上路,此情难诉,此恨谁知?

  4、方法

  直抒胸臆:如“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借景言情:如“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以景衬情:如“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妙用修辞:如运用典故、比喻、对偶、夸张等手法。(例略)

  六、讨论

  《西厢记》第五本写张生高中状元,衣锦荣归,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明代的金圣叹批点本《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砍去《西厢记》第五本大团圆结局,崔、张分手为剧本的结局,遂令《西厢记》由喜剧变为悲剧。对金批《西厢》的结局,谈谈你的看法。(示例)

  第一种看法:剧中主人公生活的时代,封建礼教坚如磐石,大团圆结局本来就缺少生活依据,而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崔、张爱情走向毁灭是合乎逻辑的结果。状元及第,奉命完婚更是入了俗套,令人感到先前崔母的刁难竟是如此“合理”。

  金批《西厢》让崔张爱情在凄凄切切中收场,揭露了封建礼教对美好爱情的摧残,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批《西厢》的流行,是历史的选择。

  第二种看法:爱情的极点便是幻灭的终点,这不符合作者“让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美好愿望,也不符合观众希望“花好月圆”的审美心理。崔、张从一见钟情到两情相悦,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起码,在王实甫看来,大团圆是这对痴男怨女的最好结局。第五本中的封建因素是时代局限造成,不宜苛求古人。金批《西厢》尾截王实甫《西厢记》是没道理的。

  板书设计

  一、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

  离愁别恨忧心忡忡惴惴不安埋怨不满

  二、方法:

  直抒胸臆借景言情以景衬情妙用修辞

  三、莺莺:追求真挚自主美好的爱情,反封建的叛逆性格。

  四、主题:反封建礼教,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语文教案 篇8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二、学习准备

  1、 生字卡片(师生各自准备)、写句子的小黑板、挂图

  2、 搜集资料,说说风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3、带生字的树叶若干。

  三、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娃娃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这些娃娃都非常惹人喜爱。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下风娃娃,谁能告诉老师你知道哪些关于风娃娃的知识?

  2、小朋友们对风娃娃的了解还真不少,瞧!风娃娃给我们吹来了许多树叶做礼物,呆会儿,谁能认识上面的字就能把树叶贴到自己小组的大树上去。请翻到70页赶快自己学一学吧!有不会认的字,可以向小组的同学请教。

  3、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自主识字。同学之间介绍自己认字的方法。

  4、开火车认读生字,注意提醒读准字音。提示:责、踪是平舌音;抽、示、筝、伤是翘舌音。筝在风筝一词中读轻声。(贴树叶)

  5、课文中的风娃娃是怎么样的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圈出黑板上的生字,并反复读带生字的句子。

  6、老师逐一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准确、通顺。

  (二)朗读感悟

  1、 自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风娃娃是个怎样的娃娃?你喜欢它吗?跟同桌说说理由。教师相机板书:好事 坏事

  2、 通读全文,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吹大风车

  (2)吹帆船

  (3)吹风筝

  (4)吹衣服、吹小树(板书)

  3、 出示挂图,分组自由选择图画,找到相应的自然段,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做好事板块。

  (1) 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 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一句话。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什么? 弊龌凳掳蹇椤

  (1) 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

  4、 汇报学习成果

  (1)风娃娃做了哪些好事?风娃娃的心情怎样?体会风娃娃的心情,指导感情朗读。

  (2)风娃娃做了什么坏事?人们是怎么责怪风娃娃的?

  (3)风娃娃为什么好心办了坏事?体会风娃娃的心情,练习感情朗读。

  (4)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

  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抢树叶。(分组开火车读另一组树上的字,把它抢到自己这一组的大树上来。)

  2、 自由选择课文的一部分感情朗读,并展示给小组的同学听。

  3、风娃娃听了小朋友们的话,会怎么做呢?

  (二) 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吸、极、表三个字。

  吸、极二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右边及字的写法应注意笔顺。第一笔撇和最后一笔捺,要舒展而对称。特别是第二笔横折折撇不容易写好,而且容易跟奶字右边部分混淆,写字时要注意。 表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下面不要写成衣。

  ①选容易的字先写

  1、选择自己认为能写好的字描红、临写。

  2、同桌欣赏、评议所写的字。

  ②请教难写的字

  1、在小组内向同学请教难写的字。

  2、向老师请教最难写的字,老师范写指导。

  3、自己练写。

  (三)听写生字 同桌互相听写,再检查是否正确。

  板书: 16风娃娃

  好事 坏事

  吹大风车 吹风筝

  吹帆船 吹衣服

  吹小树

  挂图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结构比较简单,说明对象特点突出。它充分地体现了说明文的平实准确的特点,又不乏生动活泼的描绘,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合理安排说明顺序,体会其说明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教学目的:

  1.掌握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

  2.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师生交流有关作者的信息,从认识作者引入新课。(可事先布置学生从网上搜集有关布丰的资料)

  教师归纳:

  布丰(1707~1788年)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躯者。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卷《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指名学生读准下列生字词:驯(xùn)良矫(jiǎo)健蛰(zhé)伏苔藓(táixiǎn)缨(yīng)

  2.教师范读课文,思考:

  (1)作者写出了松鼠的哪些突出的特点?

  (2)松鼠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松鼠总的特点: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还要安排好顺序。课文是怎样安排顺序的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概括各部分具体内容,设计精练的板书。

  2.各小组展示各自的板书,并说明设计理由。(此部分其实是交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培养其归纳能力,教师适时点评,不必过细分析)参考板书:

  四、品读课文,体味语言

  作者在非常细致地观察研究松鼠一举一动的基础上,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描写语句,谈谈你的体会。

  例如:

  描写它的漂亮:“面容清秀”“玲珑的小面孔”“美丽的尾巴”

  形容它的性格:“驯良”“乖巧”“机警”“警觉”

  描写它的活动:“歇凉”“练跑”“玩耍”“躲”

  描述它的精明能干:“搬”“放”“编扎”“挤”“踏”

  它的生活和居住情况:“又干净又暖和”“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它的心理和语言:“不敢下水”“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五、作业

  选取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完成一幅画,要体现松鼠的特点。(或漂亮、或驯良、或乖巧)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文章紧紧围绕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来进行说明。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内容,来领会作者是如何安排写作顺序,选取典型的材料体现事物特征的。

  教学步骤:

  1.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结构。

  2.作者在文章第一段就用“漂亮”“驯良”“乖巧”来形容松鼠,能否将这几个词语的顺序打乱?为什么?

  3.熟读课文。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三个特点?(此部分侧重于讲清楚如何安排说明顺序:总括特点—具体介绍—补充说明)

  4.每位同学从松鼠三个特点中任选其一,用第一人称来介绍松鼠。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各组推荐一名上台表演,可适当配合动作,力求体现松鼠的特点。

  5.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认为松鼠还具有哪些特点?可结合平时你所接触到的科普知识来谈。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平时学生写有关动物的说明文时,总是容易写成记叙文,往往只写出了他们所接触到的小猫、小狗之类的个性,而未能体现其共性。而《松鼠》是一篇很好的范文,通过学习课文可借此帮助学生写好此类说明文。

  教学步骤:

  1.找一篇写小动物的作文(文中以记叙为主,通过描写有关小动物的一件或几件事,来突出所写动物的特点,类似于写“我们家的小花猫”等),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2.读完两篇文章以后,你感觉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3.小组讨论归纳两篇文章的异同。可分别从文体、写作手法、选材、文章结构安排、写作顺序等方面进行比较,尝试设计一个阅读比较图表。

  4.学生展示各组设计的比较图表,相互评价,互相补充。

  5.通过比较阅读,你觉得要写好有关动物的说明文应当注意些什么?

  6.仿照课文《松鼠》完成一篇写动物的说明文。

  【资料整合平台】

  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儿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的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园地》教案04-14

语文园地教案03-01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母鸡教案04-26

语文写作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