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能按"习作要求提示"选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 自拟问题写下来。
2、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3、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关键
借助插图探究写法,捕捉细节完成习作.
课前准备
创造一个老师不在场的课堂,给予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1 前几天,老师有一次因故不在课堂,老师想知道没有老师在时,同学们都做过些什么。不要怕在老师面前暴露缺点而羞于表达,大胆地说出真实的情况,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说。
2 交流
3 揭示本次习作要求----写一写老师不在场时,你和小伙伴之间发生过的'故事,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写下来。
二、借助插图,探究写法
1 整体观察插图,感知”面”的描述。
讨论: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当时的情形怎么样?
2 抓住局部观察插图,感知”点”的描写
从插图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某个人或几个人进行细致的观察,想一想:他们在做什么?由人物的动作.表情想象出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 插入突发事件添加细节。
展开想象:如果教室门猛然被推开,情况会怎样?或者突然有人说”老师来了”,情况又会怎样?
三、联系实际,交流体验
1、日常学习生活中,插图中描绘的场面大家一定也经历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老师不在场时,自己曾经扮演过怎样的角色?
2、交流、评议
引导学生不仅抓住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还要把其他同学的种种表现都描述出来。
3、各自梳理,确定本次习作材料
四、写法迁移,尝试习作
1、运用插图探究出的写法完成习作草稿。
2、组织评议,指导修改。
3、誊写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2
“面”——把握记叙文六要素
“点”——抓住人物活动
“细节”——插入突发事件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
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
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准备:
常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爸爸妈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
二、 初读课文
思考:
1、 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 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小组讨论再全班发言)
2、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 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结合学生的想像点题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4、 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 带感情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语文教案 篇3
1、自渎课文三遍;
2、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3、找出不明白的问题作上标记;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卡罗纳》一文,大家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体现着对卡罗纳真挚的爱。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述了又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板书标题:24给予是快乐的课下按要求预习课文
学生齐读课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3个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1、说说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2、检查预习情况:认读生字、词语
3、请学生自渎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5、指名说,其他学生注意听;
6、师小结并随机板书:
保罗小男孩一辆新车发表自己的见解
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
学生自由发言本文情节曲折,叙述也很生动;此处主要是引导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再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为什么?
2、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重点抓住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品读、体会、感悟)
(1)当小男孩听保罗说自己的新车是哥哥赠送的时候,惊叹地说:“我希望……”
a、小男孩为何惊叹?
b、谁能读出小男孩吃惊的语气来。
c、保罗听了小男孩的半句话,他以为小男孩希望什么呢?
d、可是保罗想错了,小男孩到底希望什么呢?谁来读读?
e、保罗听后吃惊了,这是为什么?
(2)保罗面对这个素不相识的小男孩,竟发出了请他坐车兜风的邀请。在兜风的.过程中小男孩提出“把车开到我家门口”的请求时,保罗是怎么想的?但是这回保罗又错了。小男孩为什么要保罗将车开到他家门口呢?
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那段话:要充满爱心。要读的感人。
多么坚定的承诺,多么美好的愿望!相信小男孩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到了那时,谁最快乐?为什么?
(3)“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引导学生想象:这个夜晚他们是怎样度过的?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师根据学生回答,由保罗的难忘,体会他的内心感受,深化本文主题——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学生细读课文
边读边作标记
学生自由回答
说一说从保罗的行动中体会到什么?
指名回答
学生试读、指名读、齐读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他们一起过圣诞节的情景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多读、多想、多体会,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明白快乐的真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熟背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诗的含义,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所蕴涵的深义和喻义。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4、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思母情怀;并能用思想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学过程:
一、阅读图片,情感铺垫——(5—6分)
一边听音乐,一边认真地阅读《母子图》,你从图画中看出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点评)
(预案:1、年迈的母亲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儿子在床上酣睡;2、夜已深了,母亲不辞辛苦地用自己的一针一线为儿子缝衣服,祝愿孩子远行平安,并希望早日归来。3、这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师述: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母子图”,你就会想怎样的一首诗?
(引出——《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诗人。)
师述:孟郊——唐朝著名诗人,很早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自己从小刻苦攻读,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一名县官。这首诗就是孟郊当了县官了之后,回忆往事,思绪万千时候写就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古诗。
二、节奏朗读,引入情感——(5分)
出示本诗,指导朗读,初步导出学生的感情。(用反复诵读的方式来激动学生的情感)
(1)请学生来朗诵。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2)让听的学生说出她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来?
(预案:深情的、语气先缓慢再强烈升高、有一种母爱的伟大与对母亲的关怀的感觉……)
(3)带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学生齐读、朗诵,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来。
三、理解诗意,挥发情感——(7分)
再读一读古诗,你说说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
(自由读,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直接向参考书寻求答案)
(1)、你认为在这首诗中,哪几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1—4句)说说你的理解,并告诉老师你是借助什么来理解的?
(借助:参考资料、图画、想象、以前的旧知识……)
(2)、最后一句话最难以理解。
方法:
A、先来读一读。
B、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
C、再理解重点的词语:
“意恐”——心里担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太阳。
D、最后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母亲像春天对小草般的恩情,谁说子女能报答的完呢?——母亲这份慈爱与关切,真不是我们微小的心意所能报答的。——谁说那些绿茵茵的小草,就能报答太阳母亲的光辉呢?
四、情读体验,深入悟情——(10分)
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由于对儿女的爱牵动着她心,坚持到底,一定要为孩子缝制一件衣服。
看到此情此景,我们就会油然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预案:一位“慈祥”的母亲、一位“爱子如命”的母亲、一位“关心孩子”的母亲……)
表达了她的.一种怎样的感情?
(预案:把自己对儿女的爱心与关切全部融入了一针一线之中,期盼孩子早日回家,早日团圆;游子穿在身上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是一颗母亲的爱心……)
师述: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古代吴越民间有一种风俗,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要为他做衣服,针线一定要缝得细密,这样出门人才会早早归来。你能再来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前四句古诗吗?
师述: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假如你明天就要远行,在睡眠中偶然看到此情此景;假如你就是孟郊,穿着母亲为你连夜赶制的衣服……你会怎样想?
(预案: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恩情不能报以万一,对母亲无限的热爱与崇敬,这是孟郊的心声。……)
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最后两句诗。(读出一种深情而感激的语气来。)
五、尝试实践,延续情感——(6分)
(1)、母爱是纯真的,母爱是无私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今天当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体会到孟郊和母亲之间的互敬,这是一种天伦。同学们,现在就以您的笔,写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板书“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十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再听刚才的音乐,进入情境后,尝试书写)
(2)、写好一段话,交流这段话。
六、评价交流,深化情感——(6)
1、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自己所写的文字,简要评价。
2、在课后可继续学习另外的一首古诗《游子吟》。
语文教案 篇5
一、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欲望
师:同学们,最近有几个同学找我谈心,说了自己的心里话。有的说自己学习成绩提高不快,心里很着急;有的同学说爸爸、妈妈管得太严,一点自由都没有;还有的同学说平时作业太多,没有时间读课外书等等。我很感谢这些同学,那么信任老师,把老师当知心朋友。这说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得不够。今天老师为大家创造一个机会,诚恳地希望同学们把藏在心中的.话说出来。如果是高兴的事,让同学和老师共享;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会痛快一些,也许大家能为你解忧;有什么困难,请大家帮你出出主意解决;你们说好不好?
二、明确要求,拓展表达思路
1、指名朗读习作要求。
2、说说什么是心里话。
3、这段话里告诉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说心里话?向谁说?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要求?
4、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师生之间的对话,互相启发,拓展思路。
三、小组合作,生生互动
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教师巡视,倾听,并发现典型。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
四、模拟情境,典型示范
1、由老师扮演妈妈(爸爸)的角色,一学生向妈妈(爸爸)诉说自己的心里话。
2、对照本次习作的要求,学生评议。(教师小结、点评,并强调习作中的注意问题。)
⑴ 要明确心里话是向谁说的。
⑵ 心里话的内容要真实。
⑶ 习作时可自由选择第一人称我,也可以用第二人称你、您。体裁上可以用书信、日记或其他。
五、动手练笔,交流修改
1、学生动笔习作。
2、选择学生例文,师生共同点评。
3、相互朗读习作,相互点评。
4、自我修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精选】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精选】07-23
[经典]语文教案07-23
语文教案[经典]07-23
语文教案[精选]07-28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教案(精选)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