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语文教案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第二单元 汉语家园
板书设计:
词语的变迁
丰富多彩 摇身一变 脱口而出 侧耳倾听
课后小结:
表达——我创编的故事
表达内容
如果发挥想象,几个看来不太相关的词语就可以创编成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你想试试吗?
请你自己任选下面的一组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试着创编一个小故事,题目自拟。
1.斧头 森林 农夫 洪水
2.天空 白云 小鸟 风筝
3.老虎 河水 小羊 猎人
4.大海 陆地 帆船 狂风
5.铅笔 橡皮 格尺 小刀
表达提示
1.根据词语之间的联系,想象你要编写的故事大概故事情节。比如,你选定“斧头、森林、农夫、洪水”这一组词语,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并由此展开联想。先口述故事,然后再详细地写出来。
2.想象尽可能合理,读起来让人信服。
3.创编故事可以选用一组词语,也可以自由挑选词语重新搭配一组,还可以挑选上述5组词语以外的词语来。
交流评改
1.把你编的'小故事读给爸爸妈妈、朋友听,看看他们赞扬你的是什么,并概括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2.读一读同学编的故事,看看你能受到什么启发。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理解词语意思。
2.能读懂课文1、2、3、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
3.能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感情。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健壮”、“满山遍野”等词意。
2.读懂课文第1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
3.有感情的朗读第1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对山里孩子的喜欢之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出示课题齐读。
二.交待学习任务。
1.我们对山里还了解甚少。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对山村的美丽,特别是山里孩子的可爱之处将会有一定的了解。
2.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总分段式把一段话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
三.自学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想想山里孩子是怎么样的。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主要针对生字的读音掌握情况。
2.说说山里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句式1:山里的孩子是。
句式2:山里的孩子是、、。
五.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话用什么方法写?
2.学第7课时,我们是怎样读懂总分段的?
3.用“——”划出总起句。用“..”圈出中心词。理解“健壮”。
4.为什么山里的孩子长的这么结实、健壮呢?理解分述句。
齐读第2句,圈出动词,在练一练:
爬山采树拾松果登蘑菇
听读第3句,说说漏读了哪几个词?为什么不能漏?
“满山遍野”是什么意思?你从句中哪些地方看出?
他们到过这么多地方,干过这么多事情,怪不得长得这么结实、健壮。用欢快的语调读好第4句。
5.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6.请学生看板书复述这一段的内容。
7.练一练。
一.指导生字,布置作业。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懂2、3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山里孩子的特点写具体的。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感情。
3.复习巩固字词,理解“向导”、“热情好客”、“充满”等词意。
教学过程:
一.读读第1段,说说学习这一段的方法。
二.学习第2段。
1.初读感知,这段话用什么方法写?
2.自学这一段,完成填空题:
课文第2段是用()方法写。总起
句是(),中心词是(),分述部分是第()句,从()、()、()三方面写具体的。
3.反馈、校对。
4.比较句子,进一步体会山里孩子的热情。
见书
比一比,说一说哪一句更能看出山里孩子的热情好客;抓住带点词体会。然后指好这两句话。
5.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说说这段写什么。
三.学习第3段。
1.按第2段的填空题,自学这一段。
2.校对答案,辅导难点。
3.有感情的朗读分述部分。
4.山里的'孩子幻想真多啊!文中哪个词说明了这一点?想想,他们还幻想什么?
5.:要是山里的孩子这些幻想都能实现的话,山村将变得更加美好。他们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乡,多么有理想啊!
一.学习第4段。
1.结合板书,复述前三段内容。
2.山里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呢?读第4段,这句话把大山比作什么?从哪儿看出?
3.:是大山养育了他们,他们呼吸大山里新鲜的空气,喝大山里的水长大,是大山培养了他们那样的胸怀,那样的气魄。
4.带着山里的孩子对大山的热爱之情读这句话。
5.以“山里的孩子在大山的怀抱里成长”为总起句看板书复述全文。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2.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3.能仿照第3自然段,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指导:山里孩子健壮的身影在满山遍野游乐时要读出欢快高兴的语气,山里孩子接待客人是要读出满腔热情的语气,山里孩子充满了对未来的幻想时要读出他们满怀希望的语气。
2.自由练习,最喜欢读的一段可多读几遍。
3.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读听,评议。
4.齐读。
三.指导背诵。
1.找规律:结构相同——先总后分。
2.分别写出了什么特点?分几方面写?
3.试背。
二.、练写。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会认撒等9个生字,会写勺等12个字。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张衡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善于观察和思考,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件
a.布满繁星的夜空。
b.北斗七星。
c.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转。
d.摘苹果。
2.实物投影仪。
3.生字、词语卡片。
4.做奖励用的科学家的图片。(毕昇、李时珍、祖冲之、达尔文、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
第 一 课 时
创设情境导入
1.你们知道古时候我国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
2.直观感知。利用实物投影仪,老师介绍张衡及他发明的地动仪。
3.当你知道了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时,你想说些什么?
4.出示课题并朗读。这节课,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张衡小时候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板书课题:数星星的孩子。多音字:数(shǔ、shù)。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自读、正音。
2.借助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拿出字卡,小组自学下列字词:勺、斗、组、睡、玉、数、珍珠、钻研、距离。(重点是读准音,记住形)
4.玩字卡游戏。
a.老师随意说字音,学生按老师所读的顺序用字卡搭一座拱桥。
b.小组合作,玩字卡组词接龙游戏。
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初读感悟。
a.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b.各人画出自己所喜爱的句子反复朗读,再读给小组的伙伴听,请小组成员评价。
c.朗读展示。选你最喜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的同学如果觉得他读得准确优美,可模仿他的语气读一遍。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当学生读到这一句话时,可播放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夜空的美丽和星星之多)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让学生谈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可播放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北斗七星的形状和北斗七星是怎样运动的)
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让学生通过读一夜几次果然等词语体会张衡是怎样认真观察星空的)
d.小结。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是汉朝人。正因为他从小爱好天文,长大后又刻苦钻研天文,所以在天文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创造了世界上瞩目的浑天仪和地动仪。
2.再读入情。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拓展活动
同学们,你们想更多地了解张衡吗?你们想了解更多的科学家吗?请读读课后的我知道,还可以到书中或网上查找资料。
作业
课外阅读科普方面的文章,了解身边的科学常识。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张手抄报。
第 二 课 时
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数星星的孩子》讲的是张衡小时候善于观察、肯于动脑,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
1.配乐,讲故事。
2.口头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题。(对优秀学生可奖励毕昇、李时珍、祖冲之、达尔文、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图片)
复习词语
1.让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词卡。
2.摘苹果游戏。(课件演示:一个词卡为一个苹果,老师点击苹果即出示词语,学生齐读词语)
指导写字
1.字形分析、范写。
a.组、睡、珍珠、钻研、距:都是左窄右宽的字。珍字右边的最后一撇长。研字右边的第二横落在横中线上。钻字右边的口字第一笔竖落在竖中线上。
b.数:左右结构,左右均等。
c.睡:右边的垂字,中间宽,两头窄,注意提示笔顺。离:上窄下宽。这两个字笔画多,要重点指导。
2.学生先书写,再临摹。
3.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写字展示、评价。
完成课后练习
1.书面完成我会填。
2.同桌交换、订正。
拓展活动
1.合作交流。学生把查找的资料在组内交流。
2.各组选派代表展示。
3.班级可开展一次手抄报评比活动。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让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笋芽儿、竹子的音像资料或图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课文中的字词。
2、认真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或做上记号。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 谜语导入。“小时层层包 ,大时节节高 ,初生当菜吃 ,长大成材料”猜猜看这是什么?(笋)见过吗?(出示笋的图片)。
竹子小的时候就是——笋 (出示生字卡片”笋”)
笋再小一点的时候,我们就把他们叫做——笋芽儿(:笋芽的的图片)
2、谁来跟它打个招呼?(笋芽儿非常可爱,我们可以把儿字读得再轻一点,这样就显得特别亲切,我们一起来叫他一声吧!)板书课题。
3、“笋芽儿”的名字你会写吗?( 笋芽两个字 变红)
4、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二、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弄清楚,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
4、检查初读效果:
三、自主识字
1、自己练读生字。引导学生可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生字正音:出示:唤 揉 漆 轰 扭 钻 唠 辫 抚 滋 润 冈 豪(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扩词读)。
词语正音:呼唤 揉眼睛 漆黑 轰隆隆 扭动 向上钻 唠叨 辫子 滋润 山冈 自豪 抚摸 (小组轮流读,男女声轮流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一定有好多办法来记住这些字。咱们比一比,看谁记得多,记得快,并且把你的好办法告诉同学们,好吗?
(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四、再读课文,纠正字音
1、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师生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都有谁帮助笋芽儿成长?在长大的过程中她有什么收获?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轰、冈、喊”等九个字。学生认读,引导观察。注意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重点指导写喊:“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
4、学生试写,感悟交流。先描红,再试写,并且圈出自己写得满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学习。老师深入学生中间,挑选典型性作业用实物投影展示并评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词语,开小火车认读 :呼唤 揉眼睛 漆黑 轰隆隆 扭动 向上 唠叨 辫子 滋润
二、细读课文 朗读感悟
1、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她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划有关的语句。
2、师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出示语段
(1)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笋芽儿被叫醒了。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然是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
春雨是笋芽儿的好朋友,她用自己的方式去呼唤笋芽儿,她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 请你学着春雨姑娘的样子读一读。(自由练习读——个别读)
笋芽儿在春雨姑娘的呼唤声中醒来了,谁来读读笋芽儿?(抓住揉、伸、看、说指导朗读) (2)分别出示雷公公、笋妈妈帮笋芽儿的语段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
3、在大家的关心下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她看到了什么呢?出示语段“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指导朗读。这是一个春的世界,一个美丽的世界。(展示美丽世界) 小笋芽儿看到这么可爱、美好的世界,她的心情怎样?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吧!
4、从同学的朗读中我感觉到笋芽儿真得想快点长大,瞧,她真得长大了!(出示竹子图)这是一株怎样的竹子?(笔直,健壮,高大) 笋芽儿终于长成健壮的竹子,如果你是笋芽儿,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出示:“她站在……我长大啦!”学生自由交流,练习朗读,重点指导读好“自豪”之情。)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因为大家的帮助,因为笋芽儿的勇敢不怕困难她终于茁壮成长,成为一株健壮的竹子。我们一起再来把课文的朗读一下好吗?找到人物说的话,再读一读。(分角色练习朗读)
四、课堂拓展
1、讨论交流,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呢?
2、了解交流笋和竹子的相关知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教案01-28
语文《项链》教案01-30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风筝》教案11-14
语文《咏柳》教案11-09
语文优秀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