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16 09:21:1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优)实用的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实用的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设想】

  《狼》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也是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后的一篇自读课文,既不能像教读课文那样教学,也不能像现代自读课文那样放手,主要采用引导学生朗读、品读、讨论及强化训练等方式,强化整体导读功能,注重文言词语积累。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就会想起它的狡诈和凶残。我们都学过《狼与小羊》,哪位同学愿意帮我们回忆一下这个故事。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文言文《狼》,看看这其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朗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注意:缀 窘 苫蔽 弛 眈 瞑 隧 黠 尻 寐。

  2、个别同学朗读,其它同学听,评字音,停顿。

  3、全班齐读。

  4、结合文中注释了解文章大意,并请一位同学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注意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三、品读

  1、分析狼的特点,从文中找出描写狼行为的句子,结合这些句子,以“这是( )的两狼”来回答。

  贪婪、凶狠:缀行甚远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结合句子分析字词。)

  狡诈: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结合句子分析字词。)

  小结:这么贪婪的两狼,它们想吃的不仅是骨头,还想吃什么?

  (屠户。)

  这么狡诈的两狼,结果有没有吃到屠户呢?

  (没有。)

  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看,这个屠户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析屠户的特点:

  从文中找出描写屠户行为的句子,结合这些句子,以“这是( )的屠户”来回答胆怯:怎么办?

  投以骨,倒装句,以骨投之。

  结果呢?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个时候屠户心理怎样?

  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机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具体分析,看到了什么,怎么做)

  勇敢、果断: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年刀毙之。

  细心:转视积薪后……

  结合句子分析字词。

  小结:假如狼得到骨头后就停下来,这个故事就不会发生了。一开始屠户以为狼只是想吃东西,就给他骨头,当他意识到狼不仅想吃骨头时,还想吃人时,才奋起反抗,表现出他的机智与勇敢。换句话说,屠户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敢是被狼给“逼”出来的。

  四、分析主题

  1、对于这样一个故事,作者有没有进行点评?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哪位同学愿意帮我们翻译一下这句话?

  3、作者对狼特点的评价是什么?

  黠。

  结果呢?

  顷刻两毙。

  所以作者才会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言下之意是什么?

  禽兽的欺骗手段并没有多少。

  作者对狼的评价怎么样,是高还是低?

  低。

  4、狼其实也有很多美好的品质。可作者为什么给它们这么低的就的评价?

  生思考,回答。

  出示文字: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为其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给予他极高的评价。《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些文字。结合这些文字,来回答我们刚才的问题,看看从中会有什么启发?

  狼:欺压百姓的官吏。

  屠户:与其斗争的百姓。

  小结:看了这些文字,我们知道,理解一篇文章的`主题,我们要结合作者的生平和其写作背景去谈。

  五、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读全文

  【教学反思】

  1、对于初一学生而言,阅读文言文起步不久,能力尚在初级阶段,我个人认为,培养学生阅读文言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文言的方法,应该作为文言教学的主要目标。

  2、对于这篇文章,我把狼与屠户给分开来分析,各自的特点得到充分的分析,但是整个故事被我给割裂开来,这是本次课的最大不足。

语文教案 篇2

  课文导学

  一、学习目标

  1.体会古代志土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肯听臣民意见,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

  2.学习设喻说理的方法。

  3.了解“修、私、书、间”等14个常用词语的用法,归纳义项。掌握“孰……与……”“此所谓……”两种句式。

  4.能背诵全文。

  二、学习重点

  l.认识齐威王纳谏除蔽的积极意义。

  2.学习邹忌善于揣摩对方心理,善于运用设喻的语言艺术。

  三、学法指津

  (一)研读步骤

  1.本文语言不算艰深,篇幅也不长,要反复朗读,达到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并突出“私我”“畏我”“有求于我”三句话。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读时应注意这一点。第三段要读得层次分明,威王政令部分要突出“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三语;叙进谏情形部分,要突出“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三语。第四段叙纳谏结果,“皆朝于齐”要重读。末句是史家的评论,当用赞美的语气读。

  2.自行翻译,不一定要笔译,把弄不清楚的问题作好记录,请教同学或老师。

  3.逐段自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他认真地思索这个问题,举一反三,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他见威王后,没有单刀直入地向齐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身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第三段:纳谏的举措。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区分情况,给予奖赏。第四段:纳谏的效果。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二)问题探究

  l.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

  要点:“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邹忌进谏时说到“王之蔽甚矣”就戛然而止,有什么好处?

  要点:齐威王是个聪明有为的国君,只要认识到自己受到了蒙蔽,下一步该怎么办,他很清楚,对聪明有为的国君,不需说多余的话。

  3.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要点: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要点: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能力训练

  1.下列加横线的词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昳(yì)丽 时时而间(jiān)进 臣妾(qiè)

  B.窥(kuī)镜 期(jī)年 皆朝(cháo)于齐

  C.弗(fú)如 孰(shú)与 数(shuò)月之后

  D.朝(zhāo)服 衣冠(guàn)谤(bàng)讥

  2.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用法一致的是:( )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自以为不如

  3.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语,指出其用法,并解释。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②朝服衣冠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下面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句是:()

  A.夫晋,何厌之有?

  B.忌不自信。

  C.何以哉?

  D.徐公何能及君也!

  5.解释下面各组词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徐公来,孰视之( )

  ②能讥谤于市朝( )

  皆朝于齐( )

  6.选择下列各句的正确解释:

  ① 暮寝而思之

  A.晚上睡着了,仍然在考虑这件事

  B.晚上睡着了,仍然在想念徐公

  C.晚上躺着考虑这件事

  D.晚上躺着想念徐公

  ② 时时而间进

  A.有时间或有人提意见

  B.有时悄悄地有人提意见

  C.经常间或有人提意见

  D.经常悄悄地有人提意见

  ③虽欲言,无可进者

  A.虽然想进言,但是没有可以进言的了

  B,虽然想进言,但是无法进言了

  C.即使想进言,也没有进言了

  D.即使想进言,也没有可以进言的了

  7.默写:

  ①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暮寝而思之,曰:“ , ; , ; , 。

  ②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令初下, ,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

  8.下面的短文节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读后回答问题。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日:“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①给下面两句话中的加横线的词注音:

  甲: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

  乙:燕相国受书而说之( )

  ②下面四句话中加点字不同义的一项是:( )

  夜书,火不明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国受书而说之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③下面这句话有四种解释,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王大说,国以治。

  A.燕王大声说,一定要把国家治理好。

  B.燕王大声说,国家已经治理好了。

  C.燕王很高兴,国家因此也治理好了。

  D.燕王很高兴,就用这种方式治理国家。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背诵积累景点楹联,提高记忆力,感受中华诗词魅力。

  课前准备:

  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搜集各景点有名的诗词和楹联等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宽带网

  一、明确任务

  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二、交流方法

  1、方法展示台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教师随机板书:

  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

  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

  查找相关古诗;

  登录网站查找;

  调查访问亲朋好友;

  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

  2、资料展示会

  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3、老师的建议:

  (1)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

  (2)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与整理;

  (3)要纠正一些不当作法。

  三、课后实践

  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

  第二课时

  一、读有关长城的报道,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二、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4-6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3、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三、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四、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第三、四课时

  习作

  一、创设情景,

  1、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

  2、要求:

  (1)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2)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二、交流资料

  1、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三、阅读范文,借鉴写法

  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四、自主完成习作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会写“夸、奖”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结合词句体会妈妈当时情况的`危急。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学习一、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体会妈妈当时情况的危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说说自己对爱迪生的了解。

  2、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感悟。

  1、自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语。

  3、了解课文大意。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自主感悟。

  2、学习第二自然段,结合重点词句理解妈妈病情严重,情况紧急,并指导感情朗读,进行句式训练。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夸奖”,指导学生分析字形。

  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检阅》教案05-02

语文母鸡教案04-26

《语文园地》教案04-14

语文《植树》教案02-05

语文翠鸟教案03-30

语文《公输》教案03-11

语文天地教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