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01 07:34:0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通用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通用3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准备】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教学安排】

  四课时。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

  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第三课时

  讲评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⑴ 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⑵ 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⑶ 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⑴ 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

  ⑵ 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⑴ 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⑵ 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老舍先生为什么会变为“不敢讨厌”母鸡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会写“怨、雏、戒、备、集、啄、汤、瘦、抢、击、胸、锐”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辨析多音子“教、得”。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第八自然段。

  2.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情感目标】

  体会母鸡身上所表现的伟大的母爱。。

  二、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通过母鸡的具体表现出伟大的母爱。

  三、教学难点:

  老舍先生由刚开始讨厌母鸡,变为“不敢讨厌”母鸡了,这是为什么呢?感受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赞赏的感情转变过程,感受母鸡身上所体现的伟大母爱。

  四、教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时数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母鸡图片。请大声叫出它的名字吧!

  2.用你喜欢的词来夸夸它。

  过渡:在老舍先生笔下这又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文章。板书:18母鸡(67页)

  二、整体感知

  1.按自读提示默读课文,并用“”划出作者对母鸡不同的两种态度。(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讨厌——→母鸡←————不敢再讨厌

  三、自读感悟“讨厌母鸡”的段落

  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呢?学生自己去课文中找出原因。

  1.学生汇报:

  讨厌的原因有那些?(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读: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它那嘎嘎的叫声总是——(没结没完)板书特别是到下蛋的时候,母鸡差不多是——(发了狂)板书

  2.师问:它真是一只令所有的人都感到怎么样的母鸡?生(讨厌)

  3.学生用讨厌的语气齐读课文1、2自然段。

  四、研读“不敢再讨厌母鸡”的段落

  1.一只如此令人讨厌的母鸡,又是什么原因后来作者不敢再讨厌它了呢?文中有一段话清楚的告诉我们,比比看谁先找到并画上“~~~”。(课件出示提示)

  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学生齐读这段。

  3.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找出来多读几次,读出自己的感受。

  4.反馈、交流

  (1)、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负责?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1负责: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1)课件提示“挺着”。

  引导理解:它总是挺着脖儿,这个样子看上去好象是在告诉所有的人什么?指名回答(好象是在告诉所有的人我什么都不怕。)

  2)课件提示“歪着、挺着、看看”。引导理解:只要有一点点声音,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它好象是在听什么?为什么要预备作战?它为什么还要到处看看?

  指名回答(它好象在听是不是有抓小鸡的坏蛋接近发出了声音;为了保护小鸡雏做好准备作战;它还不放心所以到处看看是不是真的来了抓小鸡的坏蛋。)

  3)师问:母鸡的一举一动,让你感觉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负责)板书

  4)小互动:老师读,学生做母鸡的动作。

  5)看到一只这么负责的母鸡你们会讨厌吗?(不会),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让学生齐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它不仅是一只负责的母鸡,还是一只慈爱的母鸡,哪些句子又具体写了母鸡的慈爱?指名汇报

  出示句子2慈爱: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就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叫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1)课件提示“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引导理解:它为什么要先啄一啄?又为什么要放下呢?

  指名回答(啄一啄是为了试试能不能吃;放下是为了让小鸡吃。)

  2)课件提示“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引导理解:它为什么消瘦了?

  指名回答(因为它把吃的都让给了小鸡雏,自己还饿着,所以消瘦了。)

  3)师问:母鸡为了自己的儿女,宁可自己挨饿,很明显的让我们感觉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慈爱)板书

  4)所有的女生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5)身边有一只那么慈爱的母鸡你们还会讨厌吗?(不会)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学生齐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它负责、慈爱还很勇敢,哪些句子能体现它勇敢呢?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3勇敢: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来了黄鼠狼。

  1)课件提示“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引导理解:为什么大公鸡会怕它?

  指名回答(因为为了让小鸡能吃饱,它敢和大公鸡拼命,所以大公鸡怕它。)

  2)课件提示“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引导理解:“顶”是什么意思?它发出那么大的声音难道不怕黄鼠狼发现,首先就把它吃掉吗?

  指名回答(顶是很、非常的意思;为了小鸡它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所以它不怕被吃掉。)

  3)它的每一次放声啼叫、每一次出击都是为了儿女,你们认为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勇敢)板书

  4)带着这种感受,男同学读上一句,女同学读下一句。

  5)师问:身边有一只如此勇敢的母鸡你还能讨厌它吗?(不敢)所以作者要大声告诉所有的人——(课件出示齐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它不但负责、慈爱、勇敢,而且十分辛苦,那一句最能体现它辛苦?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3辛苦: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土,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

  1)课件提示“多少多少”。

  引导理解:多少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鸡为什么一天要教鸡雏这么次?它累不累?

  指名汇报(很多次、无数次;它很累。)

  2)它为了儿女,任劳任怨,你感觉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辛苦)板书

  3)带着这种感受,学生比赛朗读。

  4)看到如此辛苦的母鸡你还忍心讨厌它吗?(不忍心)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齐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5)课件出示:比较“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和“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哪句更好?为什么?

  指名汇报(前一句好,因为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喜爱它,还带着对它的崇敬。)

  6)师问:它有什么值得作者崇敬的?指名回答(因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带着崇敬之意分男、女角色朗读这一句。

  7)小结:是啊,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鸡所有的品质的最好浓缩。

  8)返回到课件: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小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

  师问:当你读到“它伟大,因为它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时难道你还仅仅认为作者只是在赞美母鸡吗?他还在赞美谁?

  学生一起回答(赞美母亲)

  五、拓展文本升华母爱

  1.说说自己的妈妈为自己做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事?(让学生自由说)

  2.你们还想听有关母爱感人的故事吗?(想)那就静下心来好好听吧!课件出示:地震中的感人图片2张,边看边讲。

  3.指名说说听完故事后的感受。母爱伟大)板书

  4.师引:是啊,天下所有的母亲为了儿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当灾难来临时,她毫不犹豫地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取儿女活的希望,如果一定要给母亲下一个定义的话,我想你们一定会说——(课件出示齐读):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分组读,再齐读。

  5.最后我提议大家说一句赞美妈妈的话。(让学生自由说)

  课件出示:

  1)说说赞美妈妈的话。

  2)把赞美妈妈的话誊写在精美的卡片上,送给自己的妈妈。

  板书设计:

  18、母鸡

  没结没完 负责、慈爱

  讨厌——————母鸡——————不敢讨厌

  勇敢、辛苦

  母爱伟大

语文教案 篇3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语: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指导理论与教学目的:

  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不象其它艺术可以直接诉诸于人的听觉、视觉。用语言塑造的文学形象是间接的形象,但它却能比其它艺术给人更多的审美感受,这是因为它给人提供的想象空间更大,回味余地更多。因此要感受这些形象,欣赏它们,就要通过想象把语言还原成可视可听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记住: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②诗人作诗多用虚写,因为虚拟的手法,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故我们读诗也要多从虚处去读

  诗歌须有意境,有意境的诗才是好诗。组成意境的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具体物象称作意象。诗歌的意象大都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复合物,那幺由意象形成的画面也应该是亦虚亦实的,因此读那些以表现主观情感为主的文学作品,就要用虚实相生的方法,而且更多地要从虚处去读,不要读死了,读实了,否则诗歌的意蕴就显得狭窄和浅薄,读者的想象空间、回味余地就小了,得到的美感也就少了。记住并理解这一条文学欣赏的理论,用它来指导我们今天的阅读(关于这条理论,同学们可阅读课本《文学欣赏的基本理论》中的意境部分和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

  ③领悟思妇游子相思这一原型主题,领悟月在中国人情感世界中的意义。

  四、朗读

  要求学生在欣赏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

  五、 层次结构

  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我们以为,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喊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一二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六、赏析诗歌

  (一)欣赏诗的景物美

  1、导: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

  2、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副画面。

  3、学生描绘画面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

  1、导: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2、出示幻灯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3、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七、课文译文

  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幺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

  八、内容述评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岁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从表层看,明月长圆而人情不圆,显示了景物与人情的乖背;明月长在而人生不再,则展示了宇宙与人生的矛盾。但从深层看,“借明月寄相思”又显示了人心与自然的和谐,而“人生代代无穷已”与“江月年年只相似”,则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同一。作者对天人关系的思索,超越了前人仅仅哀叹生命短暂的窠(kē)臼,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这既体现了诗人本身对生命意义的深切体认和对天人关系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一体同仁”的传统精神。因而,闻一多先生称赞此诗展现了“夐(xiòng)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而寥寂的境界”。

  《春江花月夜》采用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这首诗结合题目从月升写到月落,交织着青春的美好和人生的离别之情。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癈。它表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赏析: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烂的色彩,很有艺术效果。同是写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

  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出现变化,而取得了斑烂多彩的效果。

  分段释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开首这八句,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祇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青枫」,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的典故。

  「浦」,河水分叉的地方。《九歌?河伯》有谓:「送美人兮南浦」,因此「浦」暗指分别之地。

  「明月楼」,指思妇的闺楼。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诗人由江边青枫浦上远去的白云,想到扁舟离家的游子。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碣石」,山名,在渤海边上。「潇湘」,潇、湘二水在湖南零陵县合流后称潇湘。「碣石潇湘」,泛指地北天南。

  「摇情」,是说即将落下的月亮,摇动起满树象征着离人情意的光辉。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的优秀教案04-12

【经典】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8-07

语文教案[精选]07-28

语文教案(经典)08-19

(精选)语文教案08-25

[精选]语文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