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04 09:53:0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合集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面对不同的情况,向别人介绍自己。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自我介绍,有礼貌地提出意见。

  教学重难点

  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有所不同。

  教学策略

  首先利用本单元课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自我介绍”这一话题的兴趣,然后充分利用教材中设置的情境,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能在不同的情况下,相应调整介绍自己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1.谈话导入,提出任务。

  师导入: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有许多新的收获。如,描写人物,要抓住其语言、动作的特点,我们要把这种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和别人初次见面、转学到新学校、应聘校报记者……面对种种情况,我们应该怎样自我介绍呢?今天的口语交际,我们就来讨论讨论。(课件出示:自我介绍)

  2.小组讨论,明确要求。

  (1)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选择或创设一个情境,试着作自我介绍。介绍前,想一想是要向谁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介绍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2)师指名读要求。

  (3)同桌讨论交流自我介绍时要注意些什么;师指名交流。

  (4)师小结:自我介绍时,要明白向谁介绍自己,了解介绍自己的目的,需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本次口语交际重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讨论口语交际活动的开展要求,全面互动,能把教师的单向灌输变为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按要求去交流。同时,有了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目标与要求也落实到了每位同学的心里,使交际活动有所成效。

  板块二 选择情境,全班交流

  1.引导生明确面对不同的情境,自我介绍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课件出示课本中创设的情境。

  (2)师指四名生分别读一种情境。

  (3)明确不同的情境下,自我介绍应该侧重的方面。

  ①师引导: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场合,我们介绍自己的内容应该进行怎样的调整呢?请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②四人小组内互相讨论,相互补充,明确注意事项;师巡视指导。

  ③师指名交流。

  (4)师小结:转学到新的学校应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应聘校报记者时,应着重介绍自己的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报名参加电视台“我是小歌手”节目,应着重介绍自己在唱歌方面的特长及取得的成绩;去车站接不认识你的客人时,应该着重介绍自己的外貌特征,使别人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你。

  2.生选择情境,小组内交流,互说互评。其余同学认真倾听,适时补充,提出建议。

  3.示例:

  大家好,我叫×××,之前在××学校读书。因为爸爸妈妈工作调动,所以转学到了这里。我性格活泼,平时最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耍、游戏;我有很多爱好,如打篮球、看电影、唱歌等,真诚地希望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探讨交流;我对人友善,也很温柔,希望在这里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更愉快地学习。

  4.师生共评:评一评上台交流的同学在自我介绍时有哪些优点,还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才能说得更清楚,提出建议。

  5.第二次全班交流,要求根据同学们的建议改正不足。

  6.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1)师引导:在今天的交流中,你最欣赏谁的自我介绍?请你根据他选择的情境的特点,给他评个奖。(建议学生设计小小歌手奖、优秀小记者奖、最佳新人奖等)

  (2)生评议。

  7.四人小组内再次创设情境进行交流,争取做得更好。

  【设计意图】学生创意的火花需要教师去点燃。在课堂结束之际进行评奖活动,既是对学生口语交际活动的一次总结评比,也是再次燃起学生创意的火花,让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评价的'契机。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设立对应的奖项,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又一次考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锤炼语言的好机会。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的学习是语言的习得与思维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应注重“体验”二字,重点把握:

  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揣摩、比较、运用才能获得新的发展。

  “口语交际”的教学不仅应该注重“说”的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强调说出浓浓的“交际味”,同时兼顾“听”的能力的培养与“听”的习惯的养成。

  正确处理好语言发展与知识获得、综合性能力发展的关系。在“口语交际”的学习中,重点应该是发展语言,同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情境运用不同方式介绍自己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歌内容。

  3、通过朗读和联想感悟作者童年的愿望。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学习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换位体验,加强与文本对话。

  教学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学习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换位体验,加强与文本对话。

  教学准备把新学期的美好愿望写在自己设计的“心语卡片”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学期开始了,你们都有哪些心愿?在你幸福的童年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二、交流感受,提示主题

  这节课,我们一同进入第一板块《童年的'愿望》的学习。请同学

  们大致翻一翻这一板块的课文,了解一下都讲述了小作者的哪些愿望?

  三、引入新课,学生质疑教师板书《等我也长了胡子》,请学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了解哪些内容?

  四、了解课文,自主识字

  1、请学生带着问题出声读课文,小组讨论上述几个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要求会写的生字及不明白的问题,尝试着自主解决。

  学习生字,重点区别“蜘蛛”“蚂蚁”“蝌蚪”的类别及生活习性。

  五、再读课文,质疑讨论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通过多种方式读熟课文。

  2、先分小节朗读课文,然后选择喜欢的内容读出感情。

  二、讨论学习,读中理解

  1、引导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一个小节内容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2、思考讨论:

  (1)读了这首诗歌你想到了什么?

  (2)最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

  (3)想对他的爸爸说些什么?

  三、品读课文,表演体验

  1、再自由读读课文,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感受。

  2、指导学生将课文改编成情景剧。

  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我也长了胡子

  陪孩子玩

  做个这样的爸爸:给孩子讲故事

  说话算话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谈话:

  假如,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刚想拿回家,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字词:

  易错音:沮 漪。

  易错形:距(拒)、纽(扭)、践(线)、挣(诤)。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描写“我”和父亲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句子

  四、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

  (分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师总结

  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父亲在鲈鱼捕捞的开放日前一个傍晚,在“我”捕捞到一条大鲈鱼后让“我”放回去的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月光的辉映下,静悄悄的湖边,知道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面对着大鲈鱼的诱惑,“我”做出了件难的抉择,这件事也对你有很大的启发吧,我就让我们一起细读本课。

  二、研读第11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看题目,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请打开书,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

  2、(出示第11自然段)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三、研读第4~10自然段

  1、整体感知:

  ⑴ 学生边听录音边默读边想。

  ⑵ 汇报:

  你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4~9自然段:

  ⑴ 请学生画出描写作者言行的句子。

  ⑵ 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⑶ 比赛读:

  你可以把“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

  ⑷ 讨论:

  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⑸ 你同意父亲叫“我”把大鲈鱼放走吗?

  (学生表态后,进行辩论比赛。)

  3、学习第10自然段:

  ⑴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0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有没有能说服对方、赢得这次辩论比赛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画上一个小问号。

  ⑵ 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思考重点句: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鱼指什么?

  ⑶ 讨论:

  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

  ⑷ 父亲怎样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

  (指导读父亲告诫“我”的话。)

  ⑸ 联系父亲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⑹ 教师点拨:

  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感悟:这“鱼”就是面临道德抉择的各种诱惑。

  ⑺ 听了父亲的话,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联系课前搜集到的有些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⑻ 开展全班讨论: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这句话。

  四、总结

  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

  你身边的人对你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启示?搜集有关材料,和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钓到大鱼→ 兴奋→ 得意

  放鱼回湖→ 沮丧→ 急切 争辩 哭 企求

  受到启示→ 感激→ 依依不舍

  道德:是与非

  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

  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

  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

  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理解作者给两个儿子命名的深意,以及本文的写作目的。

  3、鉴赏文章引物托喻,字少蕴深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理解作者给两个儿子命名的深意,以及本文的写作目的。

  教学难点:鉴赏文章引物托喻,字少蕴深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过程:

  一、介绍文章的写作的背景:

  庆历六年(1046),苏洵赴京应制举。尽管他才学可为“帝王师”,结果还是落榜了。他对科举、对朝廷失去了信心,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身上。次年返乡,写了这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时苏轼11岁,苏辙8岁。

  苏洵对两个孩子寄予很大希望,他又对他们的生活道路充满忧虑。《名二子说》正是通过阐释为二子命名的深意,表达他对爱子的劝诫与勉励的。

  二、分析课文:

  1、第一段,“轼”名说。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车子的各部件,轮子、辐条、车盖、轸木(车厢底部四面的横木),就像各有职分,不可或缺,只有车前的轼木没有实际用处。轼是车前的横木,乘车人可将手俯按在上面,有装饰车子的作用。所以,“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行文几度曲折而后揭出正题:“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苏轼呀,我担心的是你不注意外表的掩饰啊。苏轼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从不知掩饰自己的.观点。自幼父亲就看清了这一特点,劝诫他多加外饰以免遭祸。这正是为他取名“轼”的初心。

  2、第二段,“辙”名说。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天下之车无不循辙而行,但论到车的功用却没有辙的份。“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辙无论功之福,也不遭仆毙之祸。“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知免”,是说苏辙的性格会免于灾祸。一说“免”同“勉”,勉力、尽力的意思。善处于祸福之间,又能勉力向前,这正是为他取名“辙”的深意。苏辙性格冲和淡泊,深沉不露,并能尽力王事,后位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

  3、补充介绍:苏洵写《名二子说》十年后,送二子入京应试,过成都辞别张方平,张出了六道题考兄弟二人,自己则于壁问密窥。两人得题后,即各自思考。辙有疑问,指以问轼,轼举笔倒敲几案,意为“管子注”。又指第二题,苏轼把第二题勾了,因为并无出处,开始答卷。考完后,张方平对苏洵说:“二子皆天才,长者明敏尤可爱,然少者谨重,成就或过之。”

  4、拓展思考:苏轼兄弟处于北宋新旧党争、矛盾激烈的时代,而两人立身之术不同。苏轼性格“不外饰”,论事激烈,不为世容,几次入朝,又几次“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宋史?苏轼传》)而外任,还差点被杀。苏辙遇事能自持论,不依附重臣,所以能自立而免祸。《宋史?苏辙传》说:“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韬戢”就是“外饰”。确实,那种不可掩抑的英迈之气,正是苏轼之为苏轼的特点。《苏辙传》论苏辙“寡言鲜欲”“君子不党”,这正是他能处于“祸福之间”“齿爵皆优于其兄”的原因。知子莫如父,苏洵早已预见到了这一切。

  三、课堂讨论与归纳:

  1。试摹拟作者的口气说说“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辙乎,吾知免矣”这两句话的意思,然后谈谈作者对两个儿子不同的希望。

  “轼啊,我担心你不注意外表的修饰啊!”“辙啊,我料知你能免除灾殃了!”

  劝诫苏轼多加外饰以免遭祸;劝诫苏辙善处于祸福之间,又能勉力向前。

  2。杨慎说作者“深知二子”,从这篇短文你能看出作者两个儿子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苏轼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从不知掩饰自己的观点;苏辙性格冲和淡泊,深沉不露。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学习日积月累、初显身手。

  2、 学习开卷有益,明确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 学习习作。 教学重点: 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表达说明性语言。

  教学难点

  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表达说明性语言。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继续指导学生摘录笔记的.方法。

  1、观察词语的特点。

  2、摘录的方法

  二:可按不同的内型积累。

   3、根据不同的内型积累词语。

  4、读一读。

  三、初显身手

  1、玩游戏“传口令”。

  2、寻找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3、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4、制定规则。

  5、依照规则重新游戏,继续修改规则中的不足。

  6、感悟规则的好处。

  四、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诺言》

  1、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什么是诺言?谁说的诺言?说了什么诺言?

  2、分角色读对话。

  3、按照要求做摘录笔记。

  4、交流笔记。

  5、拓展练习。

  6、实践作业:编排课本剧。

  二、习作

  1、为你喜欢的游戏写规则和玩法说明。

  2、考察我们的校园生活,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建立规则?和同学们讨论,制定规则。

  3、学生交流,并进行习作。

  板书设计:

  注意:

   (1)观察游戏的过程。

  (2)介绍时,语言要简洁,叙述要清楚。

  (3)写后,思考有无遗漏。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写字训练。要求把字写端正,匀称,写正确。

  2、修改句子中的错别字。帮助学生正确地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讲读成语。积累语言,积累文化。

  4、查字典。培养学生查字典能根据词语选择字义的能力。

  5、阅读成语故事《一字之师》。目的是增加阅读量,扩大语言和文化知识。

  6、口语交际练习。目的`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7、习作:记叙生活中的“第一次······”。

  教学难点:查字典练习,写字练习,口语交际。

  课时安排:4课时。(包括习作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写字。

  1、师指导写以下几个字:

  幽:竖要写田格的中线上,而且最高最长。

  臂:月字要写得扁一些宽一些。

  皆:第一笔是横。不要丢一撇。

  2让学生写一写。

  3、看看“庐,曛,畏,寇,稻”这几个字写时应注意什么?

  4、自己写一写。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

  二、修改句子中的错别字。

  1、自己修改。

  2、全班交流。

  3、师: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应用。(以、已,在再,由、尤,)特别是(一、异)要从意义上区分。

  三、积累成语。

  1、读一读,讲一讲。自读自讲。

  2、集体交流。要说出成语的本意和比喻意。例如:落花流水:形容春景衰败,用来比喻惨败、狼狈不堪。

  3、把成语抄写在作业本上。

  四、查字典。

  1、读题。

  2、独立填写表格,自己确定部首、笔画、选择义项。

  3、集体交流,订正。(“累”查“田”部,再查6画,应选1。“屏”,尸,6,2。“洽”,“氵”,6,1、)

  4、师:选择义项,要据词订义;要符合词所在的语言环境。

  第二课时

  一、阅读成语故事,按要求去做。

  1、独立阅读故事,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自学。

  2、读故事,说说故事的主要意思。

  (1)两个同学互读。

  (2)集体交流读。

  (3)说说故事的主要意思。(谁称谁为师?因为什么称郑谷为“一字师”?结果怎样?)

  (4)师:齐己写了一首《早梅》诗,请郑谷看。郑谷告诉齐己“数枝”不“一枝”更好。齐己接受了郑谷的意见,并且称郑谷为“一字师”。

  3、谈谈自己学习这文章的感受。你认为齐己和郑谷是怎样的人?

  二、背诵《早梅》

  1、师指。

  2、同学之间互读。

  3、指名读。

  4、自由练习背。

  5、竞赛背。

  6、集体背诵。

  三、学习补充资料《推敲》

  四、作业:抄写《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