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25 08:04:0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6篇(精品)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6篇(精品)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分析

  1、《春日》展现了泗水边的大好春色,歌颂了春天的无限生命力;《游园不值》也赞美了满园的春色,形象地提示了春天生物旺强的生命力;《望湖楼醉书》生动记了夏天西湖景色的变,表现了景物的动态美;《出净慈寺》则显示了夏天西湖荷花在在晨阳光下映照下的美丽;四首诗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歌颂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觉到诗人(叶绍翁、苏轼、杨万里)文字的优美和描写景物的功力,体会我国代诗词的光辉灿烂。

  2.四首古诗格律整齐,文字优美,诗句生动,读来琅琅上口,是适宜诵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理解8个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会背四首诗,会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

  4.感受四首诗所描绘的大自然景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注解,通过自学,一字一句解释,理解诗意,学会背诵。

  教学难点:注意词义变迁,理解诗意。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

  四、录音机、小黑板或投影仪等。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春日》《游园不值》中的4个生字。

  2.借助注解说说《春日》《游园不值》的意思,并熟读背诵两首诗。

  3.感受这两首诗所描绘的自然美。

  (二)教学过程

  1.揭题:21诗四首(板书、读题)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古诗二首》(《山行》《江雪》,都是宋代诗人的作品。唐朝是诗歌鼎的朝代。宋代也是诗歌创作繁荣、优秀诗人辈出的朝代。这一课时,我们学习《春日》《游园不值》。

  2.出示诗题《春日》(板书、读题)我们先学习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

  (1)谁能说说诗人朱熹的情况?(学生可以看注解①说说,也可以离开注解,根据自己知道的说。)

  (2)轻声读读《春日》,要求自己学会生字,读通古诗。读后作自学检查:①泗(sì)通过查字知道:泗水,是山东的一条河流,。②指名一,二位同学读诗,看看是否会读了,即读准音、不尜字、读得较畅。

  (3)理解诗意,再读注解②—⑥。

  ②指名一条说说注解思后,让学生接着说说不得1、2句的诗意。

  ③集体评议、补充、纠错后,教师进行指点。(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这两句写了诗人春游时看到的景色:风和日丽的一天,我去泗水,寻长优美的景色,河边无边无涯的.风光景物,一时间变得焕然一新。(要注意求同存民思维。如第1句注解,可把"寻芳"放在前面,可放在后面,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说说。)

  ④按同样的方法,读读、说说第3、4句。评议纠正后,教师以小黑板或投影出示正确答案,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的感受:春游中,我很容易地认识了春天的面貌,百花吐艳,成紫千红。告诉学生最生一句是传颂的佳句。(理解后再读读3、4)句。

  ⑤熟读全诗,为以后背诵作准备。

  3.学习《游园不值》。

  (1)读注解①了解作者叶绍翁。同时审题。不值:没有要访问的人。全题意思:去游园,主人不在,没能到园内去。

  (2)初读,《游园不值》,读通诗句,自学习题个生字。(屐(jī)苔(tái)扉(fēi)意门)

  读后进行检查。

  (3)理解诗意。

  ①读诗,并揣摩注解③④,如果其他词语不懂也可提出讨论。(怜:怜惜屐:鞋)

  ②学习1、2句,自学后指名说意思,进行评议,补充、纠正。

  ③本诗诗意较难理解,教师指点后通过投影出示1、2句出意:

  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小径上的苍苔,怕别人的木鞋把它踩坏,所以把柴门关上了。(注意"应"理解为"大概",1、2句之间还就补上"园门关上了"。)尽管诗人轻轻敲门好久,也没人来开门。

  ④按同样的方法,读读、说说第3、4句。评议纠正的基础上教师出示3、4句意,并指点(可用投影):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粉红杏,联想到满园春色,形象地反映春天的勃勃生机,蕴含深刻哲理,一切富于生机的东西是关闭、压不住的。)这个句子与"忝紫千红总是春:一样,成为传颂的诗句。

  (4)熟读全诗。

  4.作业:

  (1)熟读这两首诗。

  (2)做作业本第3、4(1)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望湖楼醉书》《出净慈寺》,借助注解诗意。

  (2)熟读两首诗,感受诗所描绘的自然美。

  (二)教学过程

  1、揭题。(板书《望湖楼醉书》)读题:这节课我们先学这首诗,用上节课同样的方法学习。

  (1)看注解①了解作者和诗题。苏轼(1037—1101),宋代最负名的诗人之一。曾在杭州任过太守。苏堤之名是为了纪念这位杰出诗人的。望湖楼在西湖之边。

  (2)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注解②③理解翻墨跳珠.

  ②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师生讨论解决.

  ③指名读诗句1、2句,理解词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纠正。

  ④出示两个句子的正确句意(用投影);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一场暴雨后的天空一样开阔、平静,西湖又恢复了它平时的姿态。

  ⑤按同方法,指名学生说说3、4句的意思,评议纠正。

  ⑥出示正确句意,教师进行3、4句意指点(投影显示):地面上乔起的大风忽然把云全部吹散了,从望湖楼上往下看,湖水像雨后的天空一样开阔、平静,西湖又恢复了它平时的姿态。

  (3)指名学生读全诗(评议),齐读全诗。

  2.学习《出净慈寺》,揭题、板书、读题、审题。作者杨戌里,南宋杰出诗人。原题是"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意是晨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与前一首一样是写夏日西子湖美景的

  (1)读全诗,读通句子。

  (2)理解诗意

  ①读注解②,再提出诗句中不懂的地方,师生讨论解决。

  ②指名读诗句,理解1、2句句意,评议,纠正。

  ③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指导,投影出示两句句意: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风光与四时不相同。(这里的"六月"指农历六月。)指点后再读,并齐读1、2句。

  ④指名读3、4句,再连起来说说3、4句句意。(评议、纠正)

  ⑤教师用投影出示3、4句句意,进行指点:碧绿的荷花,红得特加鲜艳。指点后,再读读3、4句。

  ⑥指名熟读全诗,齐读全诗。

  4.作业:作业本1、2题、第4题(2)(3)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加深对四首诗的理解。

  2.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

  3.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四首诗,并默写。

  (二)教学过程

  1.自由轻声读诗《游园不值》。读诗,解诗意,看见图,说一段话。(先自己说说,再同桌相互说说,评议。然后写一段话。)

  2.轻声自由读其三首诗,再按要求说说课后第1题点词和三个诗句的意思。说后评议。)

  3.学生各自读诗四首诗,想想看该如何背,然后自己闭站眼睛试背。

  4.同桌间相互背诵,互相帮助,指正。

  5.齐读诗四首。

  6.听录音背诵,指名背诵、评议。

  7.齐背诗四首。

  8.默写诗四首。(请两人把诗默写在投影片上)默毕出示两位学生默写的投影片上的四首诗,供评议纠正。

  9.作业:作业本第6题。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本设计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我校国家级课题“学生自由习作指导研究”的实施为背景,通过借助课件与链接课文,达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吁在学生的习作中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导写过程】

  一、观察照片,感知内容

  1.老师这里有这么一张相片儿,(出示照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看谁最聪明,你看到了什么?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地跟周围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所见所想。)

  2.现在由我来揭示它的谜底。这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同学们,你说对了吗?

  [设计说明: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由形象向抽象发展的,因此,在学生观察照片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由,鼓励学生不加约束地表达出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激发习作的欲望。]

  二、拓展思维,丰富内容

  (一)借助课件,想象事情的经过

  1.出示课件。

  (课件内容为美伊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场面。看,随着战争的打响,硝烟滚滚,倒塌的建筑物,不断发生的流血与牺牲,那场面是触目惊心的。年老的双亲在为失去儿女而心碎,年轻的妻子在为失去丈夫而悲泣,年幼的孩子在为失去父母而痛哭……)

  2.看了这些画面,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的感受,但都表达了同样的一种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3.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说出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要和平不要战争。因为战争必将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带来痛苦。你看,这个小孩在哭,哭得多伤心、多无助啊!可你知道他为什么哭吗?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他的父母呢?(出示习作要求: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说说,然后全班交流。

  (二)链接课文,想象孩子的命运

  1.通过学习《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学生结合学习谈收获。

  2.是的,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夜莺”、雨来、雷利等儿童英雄,再一次感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那么,谁能来说说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会如何呢?(出示习作要求: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

  3.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如:

  ★ 孩子被一有志之士救起,抚养长大后加入抗战队伍,成为一名“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少年英雄。

  ★ 孩子无父无母,过着“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日子,饱受战争之苦。

  ……

  [设计说明:“硝烟”“流血”“牺牲”等与战争相关的`一些字眼,对处于和平年代的中国孩子来说是遥远而陌生的,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课件的运用让学生的认识变得感性化,结合课文对学生的想象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这些训练又使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得到提高。]

  三、再现照片,构思内容

  1.谈话引渡,指点迷津

  (出示照片)望着照片中的人和景,倾听着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再一次强烈地感受到:要和平,不要战争!(出示习作要求: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 你想以怎样的身份来讲述这照片上的故事,看谁的想法最与众不同。大家分小组互相说一说。

  ★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大家比一比,看谁拟定的题目最新颖。

  2.自主写作,教师巡视

  [设计说明:学生看懂了图意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身份去讲述照片上的故事,能够使学生在相同的题材下写出有自己个性的习作。而指导学生根据图意及讲述的身份来拟定题目,引导学生多角度命题,能够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

语文教案 篇3

  达标测试

  一、看拼音写词语

  cuì niǎ sì ǎnɡ tá tuō

  ( ) ( ) ( )

  sēn lín fēnɡ lì tián rùn

  ( ) ( ) ( )

  luǒ lù ɡōnɡ ù zhì xiè

  ( ) ( ) ( )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这幅(fú fǔ)画 蚕卵(lǎn luǎn )

  开始(chǐ shǐ) 相似(sì shì)

  得(dé děi)用功 麦杆扎(zā zhā )成

  三、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非常出乎意料。( )

  2.在某方面有才干的人。( )

  3.离开了群体,单身无依靠。( )

  4.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动静就特别害怕。( )

  四、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绳在_____处断,冰在_____处裂。

  2.亲身下河知________,亲口尝梨知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看水底万丈渊。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

  板书设计

  三单元复习检测

  字词

  积累

  阅读

  写作

  作业设计

  1.背诵11课相关段落。

  2.阅读更多故事,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入情入境的朗读理解词语“瞻前顾后、执著、赌气、沮丧”等。

  2、品读课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说话练习,加强感受,积累语言,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3、以读悟写,以写促悟,读写结合,迁移运用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展开想象,练习写几句描写儿子心理活动的语段。

  4、体会母爱的无微不至,获得敢于挑战、自强自立等乐观积极的生活体验。

  设计意图

  科学解读教材,首先必须正确解读,实事求是解读。本文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理解并无大碍,但文章出现的几个生字新词却有一定难度,所以课前安排预习,只有学生自己查字典获取的才是印象深刻的。科学解读教材,还必须准确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此文结构清晰,由剥豆的小事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细腻的爱,更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自信、大气,敢于挑战,自强自立的少年形象。我们面对的好多学生不就是缺少这样的品质吗?

  于是,我们的情感目标果断地定位于学生勇敢面对生活的体验。另外,作为选读课文,我们还应该透过课堂教学给学生以自主阅读地方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

  他还说:“惟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写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

  此课时教学,我就是根据这些想法去设计实施的。

  预习要求

  借助字典读通课文,尝试理解新词。

  课前朗诵:有关母爱的诗歌

  【教学流程】

  一、课题导入

  1、我们刚刚学了毕淑敏的《学会看病》,今天我们再来学学她的另一件和儿子之间发生的事。板书,读课题(正音)。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会读、难读的记下来。

  2、检查:

  1)看大家读得这么认真,我就相信大家不检查了。

  2)写在小组的本子上,全班反馈,请小老师教

  3)在预习时按照剥豆前、中、后给课文分了段,把结果跟大家说说。

  指名——(怎么想的呢)

  三、导读重点,落实训练

  1、导语:对待同样的剥豆比赛,妈妈和儿子的态度似乎迥然不同。现在请你再读读课文,分别找出写母亲和写儿子的句子,用不同的符号标出。(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适当正音

  2、导语: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母子二人对待剥豆比赛的态度吗?板书:母亲(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儿子(认真、执著)

  3、导读母亲“瞻前顾后”体会母爱细腻

  导语:自由读句子,边读边划出妈妈剥豆时速度的词语,反馈板书。

  (1)看到这里,老师产生问题了,你们有疑问吗?

  (2)导:是啊,比赛,为什么慢了下来?为什么又快了起来?为什么缓了下来?为什么又紧了许多?妈妈的这复杂的心情,你能读懂吗?

  (3)选择一个点,用上“母亲剥豆时之所以————————是因为——————————————”写一句,有时间可以写上两句。(交流3位——评价:瞻前顾后、小心翼翼、无微不至)

  (4)朗读训练体会母爱

  导:母亲的心理是复杂的,该怎么读,才能读出妈妈的心理变化呢?

  同桌互相读读评评——教师小结同桌合作学习方法——展示(你现在就是这位母亲了)——同桌评议

  (5)说说“瞻前顾后”的意思。

  (4)师:作者只用了四句话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场精彩的剥豆比赛,主要进行了细致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板书),

  (5)指读母亲赛前和赛后的哪些表现看出她也是瞻前顾后的。(板书:抓和淡化结果)出示6句

  4、导读儿子的表现补写儿子心理活动

  (1)师:从儿子的表现中可以读出这是个怎么样的儿子?用什么词语概括?

  赛前:自信、大气板书:按(朗读感悟,重点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赛中:认真、执著板书:手不停歇

  赛后:轻松、坦然板书:量笑

  (2)小组学习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赛前、赛中、赛后选择一处说说儿子当时的心理想法(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母亲为了不打击儿子看到母亲要抓一把豆放在自己的碗里,心想:————————————————————,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儿子手不停歇,看到母亲碗里的豌豆似乎多了点,他忙加足油,默默地告诉自己——————————————————————,结果出来了,儿子虽然输了,但是他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的清澈的笑容。因为他知道:————————————————————————————————

  (4)最后仅仅是母亲赢了吗?儿子赢在哪里?(找到有力证据读读,并谈谈理由)

  四、提升明理

  1、从结果上看儿子输了,但儿子的自信、认真、执著,面对失败的坦然让母亲欣慰不已,对于母亲来说有什么比自己的儿子出色更让她感到骄傲呢?母亲不但看到了一个懂事、乐观、坚强的儿子,还让她收获了教育孩子的哲理。这次没有失败者,只有“双赢”(齐读)

  2、是呀,“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人生道路难免磕磕碰碰了,我们只能勇敢面对,让我们对自己说——齐读

  3、温室里长不成参天大树的,让我们对母亲说:——

  4、背下这段话,作为我们共勉语句

  四、拓展延伸

  导语:一次剥豆,让我们剥出了伟大的母爱,剥出了敢于挑战的儿子;还剥出一个个跳跃着思维火花的词语,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甚至还剥出了作者的写法。还想剥吗?

  毕淑敏简介推荐课外阅读文章《蓝萝卜》、《儿子,我为什么打你》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选自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积累运用六。习作要求选取生活中的几种音响,再根据这些音响编一个故事。编的时候,要大胆发挥想象,可以编现实生活中的故事,也可以编童话故事。

  【设计理念】

  1.快乐习作,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顾及学生的层次差异,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放飞想象,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表达。

  3.扎实训练,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词句训练、标点符号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准确表达。

  【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指 导 课

  一、猜谜语引声音

  1.谈话: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一位老朋友,它看不见,摸不着,可它不管大和小,总往耳朵里跑。它是谁?(声音)

  声音是丰富多变的,每个声音都有自己的故事,咱们今天就来选声音,编故事。

  2.点击课件,出示题目:选声音编故事

  [猜谜激趣,切入主题。]

  二、听声音学表达

  课件播放生活中及自然中一系列学生熟悉的声音,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表达尝试用拟声词说听到的声音。

  [由于播放的是学生熟悉的各种声音,学生们很快就沉浸在听声音的喜悦中,激发了学习兴趣。此时,教师通过示范要求学生用拟声词说说听到的声音,训练学生在习作中如何表现听到的声音,丰富学生的习作语言。]

  三、听声音说画面

  过渡:生活中的声音是丰富多变的,即使同一个声音,不同的人听,也会有不同的想象。

  1.课件播放铃声。

  2.让学生用几句话说说听到铃声想象到的画面,并逐步引导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画面,说清楚,争取说具体。

  [生活中的声音必然是和一定情境相联系的,所以选声音编故事必须要唤起学生这种与声音相联系的情境的`回忆,而且要激发学生的想象,由一种声音想开去,想象各种不同的画面,为后面能编出各种不同的故事奠定基础。]

  四、听声音编故事

  过渡:一个简单的声音就激发了同学们不同的想象,如果把几种声音连起来听,可不可以编成一个精彩的故事呢?

  1.课件播放:羊叫声、狼嗥声、狗吠声。

  [选择彼此有联系的声音,更易激发学生的想象]

  2.学生先用拟声词说说听到哪些声音。

  [弄清听到的声音,是编故事的第一步]

  3.同桌讨论,试编故事。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拟 3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巴金爷爷的崇高品质。

  突破重、难点的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出示课题。

  2.提问:你们了解巴金爷爷吗?能介绍一下吗?

  3.出示图片,谈话:巴金爷爷是四川人,中国文坛的泰斗,中国作协主席。虽然他不住在家乡,但是家乡的孩子很想念他,常常给他写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给孩子们的回信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尽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

  3.齐读生字词。

  4.提问: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尝试听写,并检查反馈。

  5.齐读生字词。

  6.轻声再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7.组织交流。

  10.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11.轻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思考:这篇课文是主要讲了哪几个意思?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12.小结:一(1)二(2——5)三(6)

  13.提问:巴金爷爷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孩子们的什么期望?/article/

  三.小结

  1.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齐读课题。

  2.指名交流。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指名领读齐读。

  3.指名正音。

  4.齐读。

  5.指名回答。

  6.指名补充。

  7.尝试听写。

  8.齐读。

  9.按要求轻声再读课文。

  10.指名交流自读情况。

  11.听读,正音。

  12.轻声练读课文,并且思考。

  13.指名回答。

  14.指名回答并补充。

  1.指名交流。

  精彩创意

  搜集信息

  轻声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

  (1)听写词语;

  (2)熟读课文,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片段,有感情的朗诵;

  (3)了解巴金爷爷的有关知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掌声》教案11-20

语文活动教案01-22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丰碑》教案02-06

语文园教案02-04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4

语文《清明》教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