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25 08:45:0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的品味,感受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与热爱。

  3.学习人物说话的四种表达方式,续写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PPT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这堂课我们去认识一位小摄影师。(一字一顿地说)板书:小摄影师。什么人可以叫摄影师?专门从事拍照、录像工作的人员叫摄影师。谁来叫叫他,注意摄、师是翘舌的。

  2.小摄影师给谁拍照?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放声读课文,遇到拼音的字多读几遍,遇到不会读的查字典,或者请教同学与老师,把课文读通顺。比一比,看谁读书最认真?读完三遍课文后站起来继续读。

  2.同学们读书姿势很端正,读书时非常投入。请看这是课文的一组生字词语,你会读吗?请自由读一读,谁会读?开火车读词语。

  出示:

  (1)媚、躬、按、胶、辆,观察这组生字,有什么发现?重点指导躬,左边是身,表示人的身体,右边是弓,表示弯着腰。

  (2)摄、志、桌、社、侧,指名读,正音侧是平舌音。

  (3)阳光明媚、摄影师、高尔基、列宁格勒、车辆、胶卷

  照相、鞠躬、吩咐、摆弄、停当、打量、秘书

  3.同学们,你能用上这里的一些词语,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出示填空题,引导孩子补白。

  自由说一说,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出示答案---自由说一说。

  出示:在一个_____早晨, _____打开了_____ 扔给他的_____ ,同意_____ ,不料_____ ,小男孩_____。

  用简洁的话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语文能力,三年级了我们要掌握这种能力。抓关键词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三、朗读课文2-10自然段。

  1.读了课文,我们了解到高尔基早上接到了小摄影师扔给他的一个纸团,其实这个纸团是 一封信。

  (1)谁来读读那封敲开高尔基大门的信?

  (2)你就是当时的高尔基,读着这封信,让你想到了什么?

  少先队员很会想办法;

  少先队员很聪明;(给聪明换个词那就是----智慧)

  要见上高尔基一面可真不容易;

  高尔基非常关心少先队员。

  (3)是啊,一个小小的纸团----一封普通的少先队员的'信却引起了高尔基的注意。齐读小男孩的信。

  2.高尔基与小男孩之间有一段有趣的对话。请同桌相互配合,一位读高尔基,一位读小男孩,分角色来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看哪两位同学配合得最好读得最好?

  3.指名感情朗读作者、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

  (1)这是怎样的鞠躬啊?恭恭敬敬地鞠躬,可不要太急呀!

  (2)高尔基按照小摄影师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注意这种摆弄的时间。此时我们的朗读要尽量体现高尔基的什么?耐心、对小男孩的喜爱、爱护、关怀、慈爱。

  (3)这是一位十岁左右的孩子,当一切准备停当,他的话语充满了—激动欣喜

  (4)一切准备停当,满以为可以实现心愿了,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小男孩哭着说---引读

  当他发现照相机里竟然发现没有胶卷,他--------地说:(失望、岂止是失望已经到了绝望、伤心、悲伤、

  在愿望马上就要实现,可是结果却如此残酷,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天哪,怎么会这样?

  (5)看到小男孩悲痛欲绝,高尔基赶紧喊道:“------”这一声声呼喊喊出了什么?安慰、关怀、温暖、

  (6)这样充满安慰充满关怀充满温暖的话语,小男孩听得见吗?因为他处于极度的悲伤、懊悔、羞愧的情绪之中。

  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

  4.同学们,读高尔基的话要注意读出什么?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爱护。

  读小男孩的话要注意读出什么?小男孩能见到高尔基的欣喜、一切准备停当的快乐,发现相机里没有胶卷的愧疚;小男孩前后心情的变化。

  5.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师生评议朗读。

  四、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再仔细看一看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你就会发现人物说话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出示人物说话的四种句子。

  2.请仔细看看这四种表达方式,这四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小结: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后,没有提示语只有人物语言。

  3.这四个句子相同的是什么?不同之处在哪里?

  反馈:四种句子的标点的加法。

  小结:写作中如果我们能采用人物四种说话的不同方式,定能使我们的文章表达更富有变化,文章表达更为精彩,我期待着。

  作业设计:

  同学们,小男孩离开高尔基的办公室后发生什么事?让我们拿起笔续写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小摄影师

  【教学总结】

  通过这节课与学生的共同学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不是一个听记的容器,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个性、体验,教师要善于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体会文本的内在情感。在这节课上,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情境

  在教学中,我依据教材的特点,创造性地把学生引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把自己当做“小男孩”、“高尔基”或把老师当做“高尔基”,让他们以特定的角色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在角色体验的驱动下,这种“有我之境”产生了巨大的、无形的引导效应,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按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身份、处境,去思考、去体验。同时这样又再现文本内容的相关情境,使情境直接诉诸于学生的感官,使他们对文本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从而引发学生学生的共鸣,使其如临其境,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渴望尝试的情境中,使学生跃跃欲试,以致积极倾吐自己的感受,释放自己的感情。

  二、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朗读

  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个人读、小组读、师生对读、表演读均可自由选择。这样释放了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同的语调、不同的感受喷涌而出,使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我需求的活动。

  三、尊重学生主体,培养问题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是个体与文本的对话。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阅读,代替学生发问,久而久之学生的疑问越来越少了,简直成了接受的容器。《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建议“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首先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本人引导学生按角色的出场顺序来朗读理解课文,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向这个出场角色提出问题。学生在自己读书过程中,遇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主探究,自己或彼此之间合作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读懂了文本,而且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这节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那就是在“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时,我通过电脑设定,让学生填上适当的词语:(同意)——(配合)——(惦记),第三个括号学生概括为“想念”,我没有及时肯定学生,而是拼命引导学生说出“惦记”。其实有时候学生的体验不一定与我们预定的想法一样,那么教师就应马上做出判断,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 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

  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知识链接】

  《世说新语》故事两则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二)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自主预习】

  1.读课题理解题目意思。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惠 曰 禽 诣 为 应

  3.读准停顿、读通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合作探究】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语文教案 篇3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二、感知课文

  抽三个同学起来分别朗读三个自然段。

  三、理解课文

  1、抽同学起来翻译第三自然段,然后请其他同学说出与前面的同学不一致的地方,最后教师讲解。

  2、教师讲解“与”和“之”的分类,同学们把昨天做的关于这部分的作业与同桌交叉改正。

  3、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并回答, 课文写了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那几个阶段。然后教师讲解(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如:“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泯然众人矣”)。

  4、同学们思考并回答,这三个发展变化阶段的详略安排有何好处(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见”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见”和“闻”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一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利其然”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

  5、让同学们自主合作讨论,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讲述仲永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 归纳总结

  先请几位同学起来回答文中的主旨是什么,然后教师再总结。本文借事说理,通过方仲永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叙述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是“其受于人者不至”,通过生动的事例得出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理解并记住文中的重点文言词句。

  3、写一篇关于仲永故事的读后感,字数不限,感情真挚。

  4、预习下一篇课文。

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鉴于对“披文得意”“缘意学文”的思考,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求真、求实、倡简为目标,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努力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简析:

  作者通过这篇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只性格高傲的白鹅,从刚抱回家的姿态开始,就给人留下了这一印象。继而作者又通过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细致刻画了这一特征。作者语言幽默、诙谐,极富情趣,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激趣导入,营造学习氛围,引入课文学习

  2.板书课题,说写“鹅”字。

  3.齐读课题,提出阅读思考。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检查读书情况。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识字,学词,读句,并渗透学法指导,以达到读通课文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披文入情。

  1.学生默读课文,师生交流读书体会。

  2.引出“高傲”并板书。

  3.明确“高傲”表现在那些方面。读书交流。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中感悟。

  四、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五、简介作者,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2.简述课文从几个方面写白鹅的高傲。

  3.过渡,体会鹅吃相“高傲”的部分。

  二、品读“吃相”,体会“高傲”、“有趣”。

  1.指名读课文五至七自然段,初步感受鹅的吃饭方式。

  2.理解“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体会鹅吃饭方式的刻板、不会变通,引人发笑。

  3.指导感情读书,读出情趣。

  三、品读“侍候”,再悟“高傲”、“有趣”。

  1.理解“侍候”,引出“白鹅吃饭为什么要人侍候?”

  2.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内容。

  3.指导读书,体会白鹅的.“高傲”、“有趣”。

  4.指导情感朗读,读出情趣。

  四、发现作者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1.作者写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小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4.这只白鹅的确高傲,作者为什么还不厌其烦地侍候它?

  5.指导说话,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积累语言,背诵喜爱的内容。

  1.自由摘录喜欢的词、句。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多读读,鼓励背诵。

  六、迁移运用,布置作业。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它们有趣的特征,可以仿照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课外观察一种小动物,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白鹅

  高傲

  有趣

语文教案 篇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这四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预习:

  1.给生字注音。(10个以上)

  2.试读课文。(3次以上)

  3.划分各首诗歌的朗读节奏。

  4.了解作者和作品,包括:

  (1)解释题目的含义。

  (2)简介作者和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观沧海》

  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2)作品简介

  题目《观沧海》中,“观”的意思是“远望、眺望”,沧海:大海,这里指渤海。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朗读指导与训练

  (1)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教师范读,要求字正腔圆,感情饱满。(或播放录音)

  (3)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

  3.整体感知课文

  ①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补充内容:

  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

  ②难点点拨: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4.合作探究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重点提示: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主题: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难点点拨:说说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当时曹操已削平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纺一北方,如果消灭南方割据势力,就可以实现荡平宇内,一统天下的宏伟目标了。)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表现自己的伟大抱负,阔大的胸襟。

  5.小结:“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6.背诵全诗.

  三、《次北固山下》

  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题目《次北固山下》中,次,是停泊的意思。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介绍律诗的有关知识:

  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

  押韵,每联的尾字押韵。押韵的字叫韵脚。

  颔联、颈联一定是对偶句。

  3.朗读指导与训练

  (1)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整体感知

  4.合作探究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本文。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学生畅谈)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因为它──────────────。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师引:这篇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啊?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说话呢!

  1.找出角色对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说的话。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小鸟大树

  “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树根“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他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小姑娘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火柴已经用完了,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

  4.想一想,说一说:

  伐木人来砍大树的时候,树对伐木人说:”──────────”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师:大树还在吗?鸟儿又怎么认为的?

  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3.出示:“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学生自读思考:鸟儿盯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鸟儿唱完歌儿,对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出示:跳跃的灯火、抒情音乐。学生静悟,对着灯火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板书:

  去年的树

  信守诺言 珍惜友情

  第二课时

  一、演一演

  1.小组分角色表演故事,进行评价,评出最佳演员。

  2.余念:鸟儿明年还会来吗?续编故事。

  二、写一写

  1.你想对鸟儿说些什么呢?请想一想,再写下来。

  2.大家交流,评价。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通过朗读,体会其中的.道理。

  4、学习通过对比进行描述的方法。

  5、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难点:了解课文通过对比进行描述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本画出本课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3、小组交流。

  4、检查学生生字的读音。

  5、开火车读生字。巩固生字的读音。

  6、教师重点指导。

  7、写字指导。

  三、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自由读课文,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

  二、学生讨论回答。

  三、自由读第2~4段。思考:风娃娃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四、自由读第5~6段。思考:风娃娃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你想对风娃娃说些什么?

  六、作业设计。略

  七、板书设计。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风筝》教案11-14

语文《饮酒》教案01-12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掌声》教案11-20

有关语文的教案12-07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活动教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