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27 08:25:2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通用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语文教案【通用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伙”、“伴”等11个生字,会认“挖”“紧”等6个生字。

  2.正确书写学会的11个生字。

  3.体会小动物的美好愿望。对大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一种合作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伙”、“伴”等11个生字,会认“挖”“紧”等6个生字。

  2.正确书写学会的11个生字。

  教学难点:

  1.体会小动物的.美好愿望。对大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一种合作精神。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了解多音字,学会“伙、伴、象、栽、坑”5个字,并正确书写。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能认读生字,会写“伙、伴、象、栽、坑”5个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藏在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不会认的字做上记号。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同座检查读音。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

  三、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小组内讨论。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

  四、指导写字。

  1.观察,读记生字:“伙、伴、象、栽、坑”。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宇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三个小伙伴

  野猪小象袋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书“运、肥、培、桶、浇、足”6个生字。

  3.能说出“三个小伙伴在栽树的时候各做了些什么?”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书“运、肥、培、桶、浇、足”6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说出“三个小伙伴在栽树的时候各做了些什么?”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生字词抽读竞赛:

  伙伴挖坑施肥

  二、朗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三个小伙伴在栽树的时候各做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小野猪做了什么?(第二自然段)

  a.指名读地二自然段

  b.指名说

  c.指导朗读

  (2)小袋鼠做了什么?(第三自然段)

  (3)小象做了什么?(第五自然段)

  (2)、(3)学生自学,方法同(1)教学。

  4.学习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

  (2)为什么又跳又笑?

  三、演一演:

  1.小组合作。

  2.全班表演。

  四、指导写字。

  1.观察,读记生字:“运、肥、培、桶、浇、足”。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回家把故事演给家长看。

  板书设计:

  三个小伙伴

  小野猪拱树坑

  小袋鼠运肥料

  小象浇水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设

  教学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联系生活放谈感受,由生活走向文本,激发学生阅读乐趣。]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测:为什么要窃读?

  是怎么窃读的?

  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4.自学检测:

  A.认读生字与写字。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zà;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还有一些字虽然笔划较多,但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特点进行记忆。写字要认真,注意书写的习惯。)

  B.体会词语的含义。

  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而有钱也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三、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你们就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4.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四.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

  1.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

  2.课件演示第3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写出了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了她特别喜欢读这本书。)

  3.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把鲜活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想像与表演,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体验。]

  4.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5.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1)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课件演示句子)

  A.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B。“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感悟写法,体会语言精妙,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2)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课件演示句子)

  A.快乐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

  B。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联系生活说一说)

  (3)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2.默读5——10自然段。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动。

  (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1)“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2)“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3)“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为了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4)“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太饿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5)“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6)“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3.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三.感悟写法

  1.引导: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学生讨论,相机引导学生朗读)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2.小结: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四、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窃读记》节选(发放材料),写出读后感。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板书设计:

  贪婪

  害怕

  开心朴实而又生动感人

  饥饿

  依依不舍

  麻木轻松

语文教案 篇3

  一、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大家看他是谁?出示课件,他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小博士,他还带来了一些礼物,看这是他带来的智慧星,他让我奖给那些肯动脑、会合作、积极参与的同学,你们想不想得到智慧星?要想得到奖品,先过第一关,老师出一些填空考大家。

  团结起来__________,一个人的力量__________,集体的力量__________。谁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出示课件)蚂蚁搬豆。

  师:其实还有很多的谚语也是说明团结合作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识字5》。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诀,那就是认真读,反复读,遇到难读的字多拼几次,边读边思考。

  2、配乐范读课文。

  师:看到你们读的这么有味道,老师也很想读一读。

  3、同学互读,学生模仿老师的读法有趣练读。

  师:你们喜欢像老师这样读吗?赶紧读给同桌的朋友听吧!

  4、读全文。

  三、学中发现,积极探究。

  1、读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什么?让学生自由议论。

  2、组内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

  如:

  (1)“人心齐,泰山移”图片抗洪,加深对谚语的理解。

  (2)“人多计谋 广 ,柴多火焰高。

  出示课件: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再让学生说说这句谚意思。理解“计谋”的意思。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指导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出示画面:大片树林(讲解有关植树防止风沙的'故事。)

  再出示“搓绳”的画面,来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

  (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出示春天的画面

  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

  3、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有趣游戏,巩固字形。

  1、师生对读,体会每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联系,再齐读全文

  2、小组学习,让小组与组对口令。

  3、背5句谚语。

  4、与动物交朋友。

  出示课件: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一群动物,有天上飞的老鹰,地上跑的小兔、大象、小狗等点击他们会出示自己的生字。

  师:小博士还带来了一些动物,你们想和动物们交朋友吗?想和动物交朋友有个条件,就要得读有关动物身上的生字,并给生字组个词语,好吗?说明这个朋友跟你已经成为好朋友,谁最有信心。

  五、拓展训练,穿插写字。

  1、我会读,读出生字。

  2、我会记,记住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了。(用熟字去换加偏旁识字)

  3、我会写,指导书写。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句谚语,给大家很深的印象,比如,“人心齐,泰山移”等,却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七、实践活动,收集起来的谚语读读。

  (1)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 众人划浆开大船。

  (3)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4)让人一寸,行理一尺。

  (5)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6)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7)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长句: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2、抓住“湛蓝、透亮”两个词语体会拉萨天空的美,重点讲解课文的第二段。

  3、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

  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PPT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先写在黑板上盖住)

  湛蓝 透亮

  纯净 明洁

  让人神往

  蓝晶晶

  二、导入课文

  1、齐读课题。细心的你们也许可以发现课题中的“天空”用蓝色粉笔书写,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2、是的,天空在我们的眼中是那么的美丽。拉萨的天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学习提示及要求:

  1、哪些词语是写拉萨的天空的?它们什么意思?

  2、我学会了句子的'什么用法?

  3、拉萨的天空为什么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

  学生回答:喜欢“湛蓝”、“透亮”两个词语,顺势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比喻句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在用比喻句的时候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当作者在说明的时候,就会用比喻句来进行形象生动的说明。

  “拉萨的天空为何总是湛蓝、透亮?”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句子与句子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

  4、把这个句子读好吗?(课件: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指导朗读。

  四、拉萨的天空——纯净、明洁

  拉萨的天空还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1、(课件: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学习提示及要求:

  1、真的能“碰到”“摸到”蓝天吗?

  2、“这话”指什么话?

  3、你觉得拉萨的天空“妙”在哪儿?

  拉萨的天空还“妙”在何处?

  (课件: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导朗读。

  五、拉萨的天空——让人神往

  这么美的天空真是让人流连忘返,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吧。

  (课件出示图片)

  1、如果你在这样的蓝天下,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干些什么?

  2、(课件出示: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离开。)

  指导朗读。

  六、拉萨的天空——蓝晶晶

  1、拉萨的天空让人如此神往,每年都有数万游客慕名而来,除了拉萨那美得让人神往的天空之外,还有一处的古代建筑——布达拉宫。

  (课件出示两张对比的布达拉宫照片)

  2、这两张照片有什么不同?看了这两张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吗?

  3、没有了蓝天的映衬布达拉宫会怎么样?所以说,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没有了这蓝晶晶的天空,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七、总结

  1、拉萨的天空美在它的湛蓝、透亮、美在它的纯净、明洁,还美在它的离地面很近,所以让人神往,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的雄伟、壮丽。湛蓝的天空仿佛是“圣地的窗帘”。

  2、(课件: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齐读这句话。

  八、配乐读课文。

  九、作业设计

  填空:

  1、一年四季,不管风吹雨打,交警叔叔总是( )。

  2、在春天,不管是小草还是鲜花,总是那样( ) 。

  3、教室里,同学们不管是听课还是做作业,总是那么( )。

  仿写:

  公园里的花朵有了绿叶的映衬显得更加的xxxxxxxx;湖边的树丛有了假山的对照显得更加的xxxxxxxx。

  我能仿照上面的句子再写一句?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十、板书设计

  湛蓝、透亮

  7.拉萨的天空 纯净、明洁

  让人神往

  蓝晶晶

语文教案 篇5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韵味枫叶如丹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五年级,这是才进入高年级的起始阶段。中低年段的字、词、句、段的训练,到了高年级已经升为篇的训练。我始终认为,学生一定要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设计思路中一定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表现。

  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对于一些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有所感悟,有所提高,加上老师的及时点拨引导,学生自然对文章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感悟的过程中,我还注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从而积累了语言,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本堂课设计的不足之处:对于朗读的指导不太到位,个别教学环节,老师的指导过于琐碎。

  3、教学内容分析

  《枫叶如丹》一课是一篇散文,这种体裁学生接触的较少,理解起来有困难。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的多种方式的阅读,通过初读——感知——精读——感悟,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这样给学生一种自由的空间自读、自谈、自悟,在其中及时给学生以评价,使学生有了一种成功的喜悦感,从而乐学。只有他们乐学、愿学我们的教学才能达到一种良好的效果。这也是本课的成功所在,学生的回答相当的精彩,从中确实有所感悟。最后,又配上优美的音乐,在读书声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4、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至理名言、心旷神怡、绚烂、静憩”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照照片的经过,以及对自然界与人世的看法,体会作者的感悟。

  3.培养积累语言,体味语言的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教学难点分析

  理解文中包含的哲理。

  理解“成熟的美,是真正的美”。

  6、教学课时

  1课时

  7、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有关枫叶的课件)你们喜欢枫叶吗?为什么?(指名说)

  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与枫叶有关的古诗,谁还记得?(指名背诵)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物画?(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小结: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夕阳西照,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的秋天美景。诗人通过“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抒发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本课生字难词。(重点理解:至理名言心旷神怡绚烂静憩等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分为几部分?

  (这篇文章以空行为标志,把文章分成两部分。)

  3.默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找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先自己学习,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难解决的问题有:

  (1)为什么说“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

  (2)“也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了什么?

  (3)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

  (1)师配乐范读课文第一部分,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一年四季中,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并且谈谈原因。

  (2)自己读课文,思考:文章写春、夏、秋三个季节,到底想赞美大自然的.什么?(赞美大自然的生命力)

  (3)指名读课文,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自然和人世,处处相通”?(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分组汇报,师小结)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部分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写照相的经过)

  (2)自读课文,讨论:作者对R先生家的枫树的印象,有几次变化,原因是什么?

  (课件出示:①红艳艳的枫叶,挂满一树,铺满一地。

  ②再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

  学生读这两句话,从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谈体会)

  师引导:作者刚刚看到枫树的时候,感觉非常好,红艳艳一片,分外耀眼,继而遗憾,觉得缺少了些什么?(指名说)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位凄苦的老人来比喻枫树呢?(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老人的心态是孤独、凄凉的,这株枫树与老人的相似之处是一样的孤独寂寞。

  师进一步引导: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按动了快门,“这一刹那”指哪个时刻?作者为什么要在那一刹那按动快门呢?(让学生畅所欲言)

  (3)思考:这张照片为什么命名为“秋之生命”?如果给你这张照片,你会取怎样的名字呢?(生命之树,秋之枫叶等等)

  (4)自读13自然段,思考:作者到底明白了什么?联系上下文分析。(要求先用笔写,再讨论)

  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5)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小结:只有经历了长大、挫折,人才能变得成熟,而成熟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作业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熟读背诵,体会语言的韵味。

  2.写一篇“读《枫叶如丹》有感”。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风筝》教案11-14

语文《饮酒》教案01-12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掌声》教案11-20

有关语文的教案12-07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活动教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