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
3.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来体会课文的内容。第八自然段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请打开课本,观察课文中的图画,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美丽的的`小路,齐读课题。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新授
(一)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
A、小黑板出示14个生字(带拼音)、自读、起读、指名读。
B、去掉拼音读一读。
C、出示字卡,开火车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了解科学幻想家凡尔纳一生的作品及他的科学设想付诸实践的故事,感受凡尔纳惊人的想象力和预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和全班交流相结合的形式交流阅读感受,体会“科学幻想之父”这一称谓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科学幻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大胆进行科学幻想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凡尔纳的与众不同之处,明白幻想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认识科学幻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海底两万里》呢?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
2、你们在课下已经搜集了关于“儒勒.凡尔纳”的相关资料,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凡尔纳的.相关资料,激发孩子们学习文章的兴趣。同时可以检查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二)、自读课文,了解“科学幻想之父”凡尔纳其人及其作品
1、要求学生带着探究性的心理认真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解决。
2、读书汇报
⑴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你对凡尔纳知道多少?
⑵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幻想之父凡尔纳的哪些内容?
(通过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再读课文,关注凡尔纳其人。
1、再次迅速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人们把凡尔纳称为“科学幻想之父”。
2、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要求:既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又要注意表达的有理有据。
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一谈。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有理有据的表达能力。)
四、课外拓展
1、课下到图书馆找到你喜欢的凡尔纳的作品,认真读一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2、利用你学到的知识和搜集的资料为凡尔纳制作“名人卡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羊(羊字旁)。
2.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3.朗读儿歌,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并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4.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细致观察、大胆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两句谚语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的含义。可安排2课时进行。
教学准备:
每个学习小组一盒积木;课文的插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磁带;词语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识字
1.出示左上图。
(1)猜一猜。
师述:这三幅图里,分别藏着一个汉字,你能找出来吗?(相机出示:人从众)
表扬猜出众的小朋友,并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2)找一找。
这三个字有好多朋友,我们一起来给他们找朋友。
(相机出示:工人跟从群众)
(3)读一读。
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请你读一读这些词语。(学生自由读,指名学生读)
(4)比一比。
小朋友的眼睛可亮了!仔细观察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从众这两个字是由人累加起来的)
二、游戏诵读,理解儿歌
过渡:有一位会写诗的叔叔把这三个字合在一起写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学习。(相机出示儿歌:二人从,三人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创设游戏情境,深入理解儿歌。
(1)分小组,合作搭积木。
比一比,哪一组搭得最漂亮?
(2)谈体会,明道理。
a.这一组搭的积木可漂亮啦!请你们来谈谈成功的体会。
b.这一组搭的积木倒塌了,你们失败了,从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听歌曲,感悟读。
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才能成功。这就是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4)揭课题,指导读。
刚才我们学习了《识字7》左半部分的内容。(板书:识字7)
a.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读一读。
b.小组推荐学生朗读,注重评价。
c.全班一起朗读。
三、探究合作,学习新知
1.小组合作学习。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新字、新词,学习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左边的课文,老师要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用看看图、识识字、读读词或其他方法来学习。人人可以争当小老师,挑自己已读懂的说给其他小朋友听。(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教师巡回了解,点拨指导)
2.大组交流成果。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介绍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四、比较小结,拓展延伸
1.比一比。
(1)男、女小朋友分别读这两首儿歌。
(2)比一比,从这两首儿歌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这两首儿歌讲了同一个道路,那就是团结力量大)
2.说一说。
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回忆童话、寓言故事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3.读一读。
带着自己的体会、感受,一起把课文读一遍。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黄变成金单丝条众群
2.认读生字。
3.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有什么好方法。
4.自学笔顺图,在书上描红。
5.交流书写时的注意点。
6.《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书写。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神话故事,全文讲述了天神普罗米修斯为了帮助人类过上幸福的生活,脱离苦海,不顾主神宙斯的反对,历尽千辛万苦寻找火种,把火带给人类,教给人类用火取暖做饭的本领,让人类过上幸福的新生活。
他的做法激怒了宙斯,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在巨大的苦痛面前,他毫不退缩,不乞求仁慈,决不为自己做过的事懊悔,为了人类的幸福生活,他不惜忍受痛苦,成为人类心目中伟大的英雄。
本课篇幅较长,要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理清文章层次,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细致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抓准文章的主线索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能成为人类心中的英雄?这一切入点展开教学,层层深入,感受普罗米修斯为拯救人类的生活,不惜忍受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神话故事,内容生动感人,情节起伏跌宕,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并能在阅读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中印象最深的细节去体会感悟。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着主要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感悟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另外,学生已具备了查找,筛选,运用资料的能力,课前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了解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为学习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独立识字。认识本课11个生字,在课文中能正确认读,并做到正确书写,准确运用。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做法,感悟这位人类的英雄为拯救人类的生活,不惜忍受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
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雄的行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快速浏览课文中,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文章大意。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做法,感悟这位人类的英雄为拯救人类的生活,不惜忍受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
在学习课文中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雄的行为。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查找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资料。
通过翻阅书籍,了解普罗米修斯这一西方神话中的人物。
制作需要重点理解的句子的教学,制作普罗米修斯受难时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生疑,引入新课。
1、(出示燃烧的火)同学们,我们的生活能离开火吗?火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学生畅所欲言,说说火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如果生活中离开了火,我们的生活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3、远古时代的人类就过着没有火的生活。课前你们通过预习,查资料,对当时人类的生活有哪些了解?
过渡:此时,天神普罗米修斯来到了人间。(出示课题: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4、在这个故事中,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点评:在开课初,为学生创设燃烧的火焰这一情境,能够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学习任务,从而展开学习活动。特定情境的创设,引发思考,让学生感受到火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没有火是万万不行的。远古时代的人类就过着没有火的生活,很自然的引出天神普罗米修斯,引发学生思考,他能拯救人类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巩固生字。
1、在预习中你发现了哪些容易读错的字词,想提醒大家注意?
2、学生互相领读易读错的字词,为阅读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让学生在预习中通过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独立识字,并把自己学习中发现的易读错的字词提醒别人,互帮互学,既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记住同学们的提醒,把课文读通顺。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了课文,普罗米修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普罗米修斯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点评:在这一环节中,从整体入手注重培养学生在初读课文中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普罗米修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去思考,为下一步深入的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四、自读自悟,朗读交流。
1、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能成为人们心中一位伟大的英雄?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仔细体会。
(点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学生能够深入的读书,深入地理解课文,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2、全班交流。
(1)学生抓住相关词句体会(普罗米修斯同情人类的悲惨生活,为了帮助人类寻找幸福生活,放弃神仙的生活,来到人间,鼓足勇气去向宙斯求火。是一位关心人类生活的英雄。)
(2)出示句子普罗米修斯把长芦苇的一端触到火焰,绒髓点着了,慢慢地燃烧起来了。他端着那个宝贵的火种赶回出发前的地方。通过联系上下文朗读体会到普罗米修斯发现绒髓可以点火,为了人类他历尽千辛万苦寻找火种。真是位英雄。
(3)他教给人类用火取暖,做饭的本领,教给人类制造工具的本领,让人类过上幸福的新生活,是一位教会人类生活的英雄。
(4)抓住句子(出示):狂风终日在他身边呼啸;冰雹敲打着他的面庞;凶猛的大鹰在他耳边尖叫,用无情的利爪撕裂他的肌体。普罗米修斯忍受了这一切苦痛而不哼一声,决不乞求仁慈,决不对自己做过的事说一句懊悔的话。从中体会出普罗米修斯被捆在峭壁上,受到各种痛苦的折磨,但他为了人类的幸福生活决不懊悔,决不屈服,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英雄。
3、有感情朗读普罗米修斯受难的情景,此时的他在你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么深的印象?
4、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他的做法不仅感动了人类,也感动了天地神灵,他们是怎么做的?读读书中是怎么写的?
(点评:《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围绕着中心问题自主阅读,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层层深入,感受普罗米修斯为拯救人类的生活,不惜忍受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情境体味,从而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
五、回归整体,升华感悟。
1、再读全文,普罗米修斯的哪些英雄行为令我们敬佩?
2、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对英雄行为是怎样理解的?
(点评:大语文教育观指出: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的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一环节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既培养了学生的思想意识,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们对英雄有了真正的认识。)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分析第一单元试卷,四年级语文试卷讲评教案第一学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讲评试卷,检查出学生不理解或没掌握的知识点,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答题规范和答题技巧的原则。
3、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在答卷时要认真审题,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关联词语的运用;修改病句;阅读。
教学难点:修改病句;改写句子。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具:投影
课型:试卷分析课
教学过程:
一、试卷分析:
本份试卷共有十道题,其中字词占23分,句子占30分,段的训练占5分,阅读占16分,作文占25分。总体来看,题量适中,但题目难度较大,不少同学考得不够好,九十分以上的同学较少。
二、题型存在问题及试题分析:
1、字词:
(1)第一题看拼音写字词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全对的占三分之二。其中错得比较多的是"书塾"的"塾"(下面写成"灬"),"毽子"的"毽"(写成"毯"),"瘦小"的"瘦"(写成"广"字旁)。
(2)第二题组词学生完成不够理想,主要是"词语接龙"出现很多错误,有不少写错别字。
(3)第三题词语边线,绝大部分学生能做对,个别学生"清澈的泉水"和"清晰的字迹"连错。
2、句子:
(1)第四题给句子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学生做错的比较多,主要是没有弄清题意,按要求写关联词语,不少同学把这道题当作一般的补充句子来做,填上去的不是关联词语。
(2)第五题补充完整句子,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完成,但比较粗心,有不少写错别字,还有一些同学没有加上标点符号。
(3)第六题改写句子,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前两题("把"字句和"被"字句),后两题改反问句为陈述句较多学生答错。可以看出不少学生还没有掌握好改写反问句的方法。这题应作为重点讲解。
(4)第七题修改病句,学生做错的比较多,主要是第3小题做错。答案有两种:①周总理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②周总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段的练习:
第八题排列文段,大部分学生能做对,个别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较差,几乎全部排列错误。
4、阅读:
第九题阅读文段,学生做得不够理想,扣分较多。原因有①不认真审题,没有按要求做,或者漏做;②没有掌握分段的方法,还有些学生分段分在句子中间;③阅读能力较差,未能理解短文内容,正确回答问题。
5、作文:
作文由于是单元练习写过的作文题目,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写,但总体来看,内容较平淡,篇幅也较短,有些学生书写潦草。
三、总结以后复习和答题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继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特别是生字词语的掌握。
2、要加强句子的`训练,特别是关联词语的运用和修改病句的训练。
3、加强阅读训练。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检查的习惯。
四、作业:
改正试卷中的错处,重做第4、6、7题。
教学后记:
1:通过讲评试卷,学生能改正并正确掌握相关知识,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但反问句的改写还有些同学做得不够好,还要多加练习。
2:通过讲评试卷,学生能改正并正确掌握相关知识,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懂得做得不够好,要在今后加强练习。
3:通过试卷分析,学生发现了自己考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能进行改正,不过阅读方面学生还存在较大困难,主要是分段和概括段意不够准确。有些学生对待考试不认真。
4:通过试卷讲评,大部分学生能把自己答错的习题改正过来,并积累到了不少的答题方法,但有一部分学生由于阅读面不广,词汇积累少,所以做阅读题时障碍多。
语文教案 篇6
一、课文补注
李密上《陈情表》后的经历及后人: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臬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钱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赐字宗石,少能属文,尝为玄鸟赋,词甚美。州辟别驾,举秀才,未行而终。兴字隽石,亦有文才,刺史罗尚辟别驾。尚为李雄所攻,使兴诣镇南将军刘弘求救,兴因愿留,为弘参军而不还。尚白弘,弘即夺其手版而遣之。兴之在弘府,弘立诸葛孔明、羊叔子碣,使兴俱为之文,甚有辞理。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中华书局出版)
二、课文赏析
感天动地赤子情
——《陈情表》分析
魏家俊
《陈情表》这篇文章一点都不讲究构思,作者把自己的困苦处境不厌其烦地从幼年的生活经历说起,而把要说的真正的意思,也就是“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这句请求的话,放到文章的最后,完全是平铺直叙。但是,这里却表现出作者写作时颇费思忖。他需要在这篇上奏给新王朝的皇帝的表文中,委婉地推辞皇帝的征聘,这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忠和孝的关系;二是情和理的关系,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请求站得住脚。
首先看忠和孝的关系。中国有句古语,叫“忠孝不能两全”,对李密来说,这句话还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他要用对祖母的孝,来掩饰对已经被晋王朝灭亡了的蜀国的“忠”和不能去为这个被视为篡夺了正统王位的晋王朝尽“忠”,所以,作者就要把自己需要尽孝的理由说得非常充分,不能引起新王朝的皇帝的反感。因此,贯穿全文的就是一个理由:祖母年老多病,无人照料,自己尽孝就是无可置疑的了。这样,从第一段的“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到第二段里的“刘病日笃”,再到第三段的“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和第四段的“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主线分明,一气贯穿,而且经过这样的反复强调,也让人觉得情真意切,容易赢得皇帝的同情。
其次,是情和理的关系。在这篇文章里,说理不是主要的内容,因为只有把感情表达得充分了,才能让皇帝由情的感动而产生对理的接受。而文章里要说的“理”,无非就是那句“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由于有了前面对祖母年老体弱的描述,使人已经对作者的`困境有了充分的同情和理解,这里的“理”也就很自然地可以接受了。所以,我们可以说,这篇文章为以情说理、融理于情、情动理明的写作方法提供了十分成功的样本。
(选自《名作欣赏》XX.8)
三、诗文荐读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待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如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幼而孤,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
阅读提示:本文作者生动地写出了自己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依靠母亲辛勤抚育,以及父亲为官处世,正直忠厚、表里如一的态度,并真切地表达了作者为官做宰能坚持操守,不苟合于世,完全有赖于父亲的遗训和母亲的教诲。文章不事藻饰,感情真挚缠绵、催人泪下。
四、鉴赏方略
戏剧的阅读与鉴赏之九:话剧与戏曲
话剧在欧美各国统称为戏剧,传入我国后,为了同我国传统的表演艺术——戏曲进行区别,特称之为话剧,话剧是说话的艺术,以说话和动作为主要表演手段,和我国传统戏曲有异也有同。
首先,从它们的发展来看,两者既相似,又有着不同,西方戏剧的渊源可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伟大的希腊人民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戏剧艺术,并且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戏剧诗人和戏剧理论家,它同样也来源于民间,来源于劳动,和古老的宗教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虽然它的发端要比中国戏曲晚一些,但它的发展是极为迅速的,古希腊戏剧的形成和成熟却要比中国古老的戏曲早约16XX年。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也是一步步在综合其他艺术的特点上逐步提高和完善的,它的成熟同样也离不开统治者的提倡、文学作家的参与、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但西方戏剧诞生的同时,也出现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这为它的繁荣和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结构上,西方戏剧和中国传统戏曲大同小异,西方戏剧一般分幕,幕中有场,中国戏曲则分为“折”和“出”。话剧有过场,戏曲有楔子,基本过程都是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不过,西方戏剧较中国戏曲简洁明了,一般没有前面的敷演剧情,而是直接入戏。
话剧艺术的表演重在说话和动作,以写实为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布景的使用力求逼真,道具也必须是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生活,演员在表演时,特别注意讲究说话的艺术,无论是刻画人物,展示剧情,还是表达主题,都要靠剧中人说话来完成。所以,话剧的语言更接近于生活,而中国戏曲对于布景的设置则不作更具体的要求,常常是一桌一椅,至于各种效果的演示,则全靠演员的虚拟动作来进行。程砚秋先生曾在闷热的夏日演出《六月雪》,朔风起时,则全身颤抖,而脸上却不见一粒汗珠。至于人物性格的完成,主题的表达主要是通过唱词加动作,包括虚拟、夸张的脸谱、服装来体现。例如屋子的设置,话剧则要在舞台上用布景做成屋子的形状,摆上床、桌、椅等实景,而中国戏曲舞台上则空无一物,开门、关门、躺、卧、吃、睡等都是用虚拟动作来体现。但是,话剧传入中国后,和中国戏曲共同发展,自然也互相融合,互相促进,话剧也汲取了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些虚拟动作,来增强对人物的刻画,中国戏曲也吸收其布景的艺术,增强了直观性。话剧也引入了唱词,用歌唱的形式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关汉卿》中的“双飞蝶”。戏曲艺术也吸收其说话艺术,对道白进行了艺术加工,使其更接近于生活,尤其是现代戏,则不再使标志性的化妆和脸谱、固定的服装来夸张人物的性格,更进一步地贴近生活。
总之,随着中外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两者将会取长补短、互相吸收、加强融合,为戏剧艺术的进一步发展、繁荣进行共同的努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经典]语文教案07-23
语文教案[经典]07-23
语文教案【精选】07-23
【经典】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精选]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