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出示挂图(本来吴老师自己制作了课件,由于电源不稳定不能用)
问:看到这张图,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过年
图上都有些什么?
周蕾:包饺子、蒸馒头
虞灿:吃糖
引导学生看图
2、回忆自己过年时的高兴的事情
胡振宇:玩花炮
谢天赐:甩花炮
罗非凡:堆雪人
李昊:打雪仗
师:总而言之,过年是非常的高兴。今天我们学习识字四,课题是什么?
学生:忙年(师板书)
三、朗读课文
1、人们是怎样忙年的?自己把课文读2遍。
2、指名朗读,回忆以前提出的要求:声音响亮、把字读准。
刘晋朗读,学生评价
3、再自由读课文
指名读(吴泽盛)
齐读
老师读(读完后学生鼓掌了)
齐读(比较好)
师:表扬大家
四、认读生字
师:看一看,课文中有几个生字?会认字有几个?
老师将生字卡贴在黑板上,“我贴一个,大家读一个”
(第一排)馒、糖、酒、粥、腐
(第二排)初、扭
(第三排)宿
全体认读
问: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排?
唐琳雅:可能是……
唐鹏:第一排都是吃的,第二排与吃无关
万鹏:第一排都是吃的,第二排与身体有关(师:“扭”表示身体的动作,“初”与身体无关)
师:哪个字是你最熟悉的,说说看?
学生:米+唐=糖
理解“糖瓜粘”
谢天赐:糖里面有瓜的味道
万鹏:有糖,还有瓜
周蕾:有糖、有瓜子
老师解释,讲《祭祀灶王》的故事
问:还有哪个字你最熟悉?
柳烨:扭,提手旁加上一个“丑”字
师:“丑”的`反义词是什么?
学生:美
取下会认字,认读
师:生字宝宝都到课文里去了,再读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配上动作读课文
指名读(胡振宇)
学生读课文,万鹏上台做动作
学生起立,齐读课文,要求配上动作
学习会写字
出示卡片、认读、组词(郑琬茹、彭方武、付升)
课后记:
因为是识字课,所以把教学主要定位在识字和写字上,读课文只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通,以读文来帮助识字。对课文的内容也就没有深入地去考虑。
一上完课,靓靓就特意找到我,跟我谈课。她提了两点建议:一是老师可以谈谈自己原来过年的感受,现在的学生对过年没有太多欣喜感觉,老师的体验可以接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二是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过年玩乐的时候,父母们是怎样忙碌的,帮助学生体会“忙年”中的“忙”。
说得真好啊!特别特别感谢靓靓!
语文教案 篇2
目标:
1.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2. 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 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4. 培养学生德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重点:
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
难点:
玛蒂尔德形象及其意义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作者、概述故事情节
教学步骤:
一、 简介作者、作品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870年,他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战后退伍,先后在炮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1880年,以《羊脂球》登上法国文坛,一举成名。
他创作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
二、 通读全文,理清结构。
1、 口述故事梗概。
玛蒂尔德,一心向往上流社会,在接到教育部长举办舞会的请帖后,却“懊恼”“发愁”,她在舞会上大获成功,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不料,丢失了项链,使她再次坠入了厄运。用十年的青春赔了一挂项链,最后才得知项链是假的。
2.列出情节结构。
七个“梦想 四个“陶醉” 十年青春 一个“回想” 爱慕虚荣
借项链 丢项链 赔项链 假项链 苦不堪言
三、 讨论
a、 这个故事中有两处重要的曲折波澜,谁能说一说?
——故事中问,路瓦栽夫人参加晚会大出风头后乐极生悲,丢失了项链;另一处是故事结尾,洛瓦栽夫人经历十年磨难,赔偿了巨额债款后,乃知所丢的项链是假的。
b、 设想一下,假使路瓦栽夫人大出风头后,项链没有丢失,以后的情节如何发展,(以课文内容作合乎情理的假设推想,力求符合原小说的主题思想)
——路瓦栽夫人第二次又去商店借了更昂贵的首饰,可是因为招摇过市,遭到抢劫,从此落入苦难……(同后)
——路瓦栽夫人从此在虚荣的道路上陷得更深,每天与丈夫纠缠,要他购买贵重首饰,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最后不得不上法院离婚。
——她终于成了一位显贵的情妇,被玩弄后,又遭抛弃,她郁郁寡欢、最终自尽。
c、 再设想一下:路瓦栽夫人在偿还巨额债款后,忽然得知所丢的项链原来是假的,接着她又会怎样?
——她震惊过度,发了疯
——她回家后自杀了
——她老毛病发作,兴致勃勃地用还给她的钱买了高贵的首饰去参加夜会,却又因老又丑而遭冷淡、讥笑
——她接受了教训,从此勤俭过日子,生活很美满
——这个问题不重要,原作的结尾给人深深回味的余地,妙不可言,硬要说出某一具体的结局,是没有必要的。不具体说出来,使人想得更多。
因为一方面说明原作精湛的艺术,我们的设想往往有续貂之嫌;另一方面,我们的设想,也有原作异曲同工之处,不必妄自菲薄。
四、 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在小说的三要素中,处于第一位的是人物,情节与环境完全服从人物性格塑造的需要,因此,要读懂小说,就要读懂人物;要学习写作,就必须学习人物形象的塑造。
提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玛蒂尔德形象的塑造及意义
二、分析玛蒂尔德形象
提问:
A。“失项链”形成了十年前的玛蒂尔德和十年后的玛蒂尔德,你喜欢什么时期的?
有关玛蒂尔德的评价,文坛一直颇有争议,要求学生对照“练习二”进行讨论。
提示
1.形象是发展的,也是丰富的,十年前与十年后的玛蒂尔德有天壤之别,但但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不能割裂。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这个角度去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心理描写、行动描写和语文描写。《项链》在塑造玛蒂尔德形象上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
B。师生结合课文共同讨论,问题设计:
1.“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中“也”有什么含义?
这个“也”字告诉我们,她未能凭借自己的美貌跻身于上层社会的无可奈何的处境。是“金钱”的围墙把她挡在了上流社会的圈外,那种“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只能在梦中享受。
2.她为什么“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
明确:
因为她“美丽动人”,按照当时社会的价值标准,她具有优越的“出身”和“资本”。
3.当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她到底感慨什么?
明确:
①“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是佣金最廉价的;
②小女仆只能做“琐碎家事”,她感慨自己家境的平民化。
4.小说中写了她七个“梦想”,怎么辩证看待?“虚荣心”的“虚”是怎么体现的?(要求学生朗读“夜会的日子到了……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明确:
①追求幸福生活本身无可非议,但她不切实际,仅仅只能是“梦想”;
②用服饰和项链来掩饰自己;
③她“陶醉”的是一种虚假的,稍纵即逝的假相;
④一个“逃”字更形象地说明说明她的虚荣心。
5.“失项链”后玛蒂尔德可以选择哪些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只选择“赔”说明了什么?
明确:
①她可以选择骗、偷、逃等方式;
②之所以选择“赔”说明了她人格的自尊、诚实。
6.“赔项链”使玛蒂尔德形象的塑造产生了一个飞跃,那么在“借项链”中小说是否有些铺垫?
明确:
①她的“梦想”与追求实际上是希望自己的人格得到别人的尊重;
②她并没有利用姿色去沉沦,只是“常常整天整天地哭泣”;
③她的“迟疑”说明她对丈夫的.了解,表现她的善良;
④舞会上她陶醉在所有的人都注视她,说明她希望自己的人格受人尊重。
7.为什么玛蒂尔德会“带着天真的得益的神情笑了”?
明确:
因为她已经抛弃娇气和任性,远离了虚幻的遐想,而成了为明确生活目标而一步步攀登的奋斗女性,她为之自豪。
★归纳
玛蒂尔德漂亮 ——美丽的外表小职员、小书记、寒伧
——低微的出身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妄于现状 ——扭曲的性格诚实、善良、勇于面对困难
——可敬的人格
★分析:“丢项链”对玛蒂尔德的影响
“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的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项链》
提问并讨论:
这件事对玛蒂尔德到底是“败坏”还是“成全”?十年后她常常“回想”有何感慨?
明确:是“败坏”也是“成全”,她丢失了美丽和平静的生活,成全了人格的尊严。联系到小说结尾抖出那串项链是假的,可以认为:玛蒂尔德最初向往而不得的那些东西,就如同那挂项链,原来每一颗都是假的;而她用了十年艰辛换来的这一挂,就象真真切切领悟到的人生一样,每一颗都是真实的,只不过她付出的代价多了一些而已。
三、分析玛蒂尔德悲剧的成因
学生讨论明确:《项链》包含着许多哲学命题: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真相与假象等。(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二自然段以及路瓦栽及佛莱思节夫人的虚荣心。)小说中的情节确实看似偶然,但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
①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
②她性格的弱点。
归纳:玛蒂尔德的悲剧既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四、评析玛蒂尔德形象的意义:
(一)提示:
1.“文学就是人学”,是艺术地再现真实的生活,因此人物形象、小说主题也正如生活一样丰富多彩。
2.莫泊桑虽然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但受自由主义“纯客观”主张的影响,有时对所描写的事务缺乏明朗的态度,限制了思想的深度,消弱了批判的光芒。
3.“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读者都可以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需要角度去评判。
(二)提问:除了对玛蒂尔德虚荣心的讽刺,十年艰辛的同情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外,你还怎么看待玛蒂尔德这个形象?请用一句话概括。(要求学生不拘泥于书本的提示,不拘泥于传统的定论)
(三)师生讨论:可预见的要点
对玛蒂尔德的评价
1、错位到复位的女性
2、金钱与人格的较量
3、一曲诚挚相爱的颂歌
4、对诚实守信的赞扬
5、对英雄气慨的赞扬
五、课后练习:补充心理描写
小说最后当佛莱思节夫人告诉她那串项链是假的的时候。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撬、甫、侦”三个字的字音,理解“侦探、离奇、璀璨夺目”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节意,并能用连贯的话来介绍巴特洛甫的破案经过。
3、了解案件的离奇之处和巴特洛甫的破案过程,赞叹巴特洛甫高明的破案手法。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zhēn
1、(出示:侦探)指名一生读词
2、你知道侦探是干什么的吗?
3、那些能根据蛛丝马迹破案的人就叫做侦探。
fǔ
4、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位大侦探。(出示:巴特洛甫)
(指名一人读——开火车读——齐读)
5、他今天要破的是一个钻石案。(板书:钻石案)这是一颗怎样的钻石?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介绍?
媒体出示:中世纪出土的皇冠上的特大宝石
6、(中世纪颜色泛红)中世纪是什么时候?书上有个注释:(媒体出示,生齐读)
现在是21世纪,算起来已经有很长的一段的历史了。所以这颗钻石非常昂贵。
(指名一人读短语——齐读)
7、课文中还有一个描写钻石光泽的词语(出示卡片:璀璨夺目)
师:璀璨:这两个字都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大多和“玉”有关。璀璨的意思就是珠宝、玉石的光泽很夺目的样子。(媒体出示钻石图片)你看,这颗钻石熠熠生辉,光芒四射。一起来读好这个词。
二、学习第三小节,了解案情的离奇
1、正因为它价值连城,所以在博物馆展览时,对他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
2、轻声朗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了措施的'严密,把你认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然后同桌交流。
3、交流句子并说明理由,媒体随机出示关键词
● 大侦探看着皇冠展橱,那是一个很大的透明罩,精致而坚固。
(媒体显示:透明罩、精致而坚固)
● 唯独在它的基部有一个拆装的小孔,窄小得只能容三根手指通过,人的手是无论如何也伸不进去的,即使伸进去,也无法取得宝石。
1)(“三根手指”字体变红)三根手指的小孔有多大?我们用手来比比看。(师生共同做动作,体会小孔的窄小,媒体出示:基部小孔窄小)能读出这种窄小的感觉吗?(生自由练读——指名一人读)
2)(出示皇冠展图的剖面图)小孔在这儿,钻石在这儿,要想把手伸进去,偷走钻石,看来是不可能的。
3)师生配合读。
师:唯独——(生齐读:在它的基部有一个拆装的小孔,窄小得只能容三根手指通过,人的手是无论如何也伸不进去的),退一万步讲——(生齐读:即使伸进去,也无法取得宝石)。
● 安装了报警器(媒体出示:安装了报警器)
看来,人们把能想的都想到了,你觉得这样的保护措施怎么样?(板书:保护严密)
4、这么严密,却还是发生了钻石被盗的案件,难怪人们说这是一桩——(离奇钻石案)。(板书:离奇)
1)离奇什么意思?
2)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点出了它的这种不可思议。快速朗读课文,把句子找出来,然后同桌互相说说它的离奇之处。
3)指名一生交流
(媒体出示:令人惊异的是,报警器没有响,皇冠展橱和馆内所有的门窗都完好无损,没有撬动的痕迹,那颗宝石仿佛是被巫师施了魔法似的消失了。)
4)的确,从案发现场来看,这起案件实在是让人想不通。安装了报警器,但——(生读:报警器没有响)透明罩——(生读:精致而坚固。)小孔又——(生读:窄小),都不容易被损坏,它们和馆内所有的门窗一样都——(生读:完好无损,没有撬动的痕迹),可是钻石却——(生齐读:仿佛是被巫师施了魔法似的消失了。)就像变魔术一样,钻石不翼而飞。(板书:不翼而飞)
5)你觉得这个案子的案情(板书:案情)怎么样?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老师这里有一个词语,也是形容情况难以想象,难以辨别的。(板书:扑朔迷离)
6)这个案子真是太离奇了,自己准备一下,说说他的离奇之处。(媒体出示:这个案子真是太离奇了!)
三、学习第4-7节,了解破案过程
1、这样的案子真是让人大伤脑筋,于是赶紧请来巴特洛甫。毕竟是大侦探,旁人看来天衣无缝的现场,巴特洛甫却看出了破绽。他发现了什么?
2、媒体出示:大侦探在小孔的边沿发现了一根头发丝般的白色细毛。
3、这可是个重要的发现,在用放大镜仔细端详了之后,他的眼里闪出了一丝难以捉摸的微笑。(媒体出示句子:难以捉摸泛红。)从他的这个表情中,你读懂了什么?
4、巴特洛甫只是在小孔的边沿发现了一根细毛,他就对整个案件胸有成竹了?他是怎么做的?
5、自由轻声读第4-7小节,试着用“先……接着……最后……”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巴特洛甫破案的经过。(媒体出示:先……
接着……
最后……)
1)开火车分节读文。仔细听:他们有没有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巴特洛甫先做了什么?
● 巴特洛甫先让布兰克在当地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消息:盗窃皇冠钻石的罪犯已经捉拿归案。
(注:要引导学生关注消息不是巴特洛甫登的,是让别人登的。)
3)接着做了什么?
● 登了一则启事,请高手把金表从下水管道中取出来
(注:说“取金表”不准确)
启事就是公布一件事情,(出示卡片:启事)告诉别人要怎么做,那么启示呢?(启发、启迪)(出示卡片:启示)所以用的时候要特别当心。
4)破案的最后一步当然就是——(当场抓住罪犯):
6、刚才大家用比较概括的语言介绍了巴特洛甫的破案经过,老师觉得在介绍的时候,还有两个表示时间的短语不得不提:(媒体出示:第二天,半个月后)你觉得有必要吗?同桌讨论一下。(板书:迷惑罪犯)
7、你能不能把破案的整个经过概括地说一说。
看来,巴特洛甫的每一步都是大有用意的。他们环环相扣,而启事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8、是什么样的启事有这么大的魔力?
1)(媒体出示启事)
● 自由轻声练读,要求:读的时候不能加一个字,也不能漏一个字。
● 指名一生读启事
2)同样是启事,如果这么写,(媒体出示另一则启事)能破案吗?
3)比较一下这2则启事,找到它的高明之处,注意:要联系第1、2、3节中对钻石案的描写一起来思考。
9、交流:
● 瑞士产的高级金表(价值不菲,普通的也要几万元,好的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 金表价值的一半(这样才能引诱贪财的人上当)
● 不损坏建筑设施的前提下(案发现场保持一致,好要让罪犯故伎重演。)
● 二十五层楼的下水管道
1)拆装小孔和下水管道一样,都很窄小(媒体出示图片)
2)为什么要二十五层楼呢?
3)就像案发现场那样。(媒体出示:第三小节的第二句话)齐读。
10、巴特洛甫登启事的这一招,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你会用哪个? (板书:引蛇出洞)
抓住罪犯这一招又可以怎么形容?(自投罗网、请君入瓮)(板书:请君入瓮)
11、事实证明,巴特洛甫的判断一点儿也没错。(媒体出示第7节,生齐读)
12、现在回过头来看课题,再把课题读一读(生齐读课题)这个离奇仅仅只是形容案情吗?(板书:破案方法奇特)
四、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聪明人的故事。学了课文,你觉得这位大侦探神在哪里?
2、你有什么话要对大侦探说的吗?
3、总结:一根被人忽略的白色细毛,居然让大侦探看出了那么多门道。他十分巧妙的通过一则消息——(生:引蛇出洞),一则启事——(生:请君入瓮),用离奇的方法破了离奇的案件。真神!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读4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牛犊两次争友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懂得“对朋友的要求过多,就会失去朋友;对朋友的要求要适度,就会找到许多朋友”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课(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在生活中,老师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朋友,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朋友的话题.在动物王国里,有一头小牛,他也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朋友。可是呀,他用的方法和你们都不太一样,到底它用的是什么方法?相信学完第十课,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就让我们跟随文章的主人公小牛一起走进这生动有趣的童话世界吧。
(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边读边画出自然段和你不熟悉的字词,借助拼音解决它。在读的过程中,把你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我们争取做到读一遍就能有一遍的收获。
(3)哪些同学自己解决了生字难题呢?请同桌之间互相认一认,看看哪组同桌最会学习。
(4)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识字方法,今天谁愿意当小老师,教一教同学们
2、检查反馈,学习生字。
(1)请你来汇报
(启事)你在哪见过启事?你还知道哪些启事?
(联系)你跟老师有没有联系?(有)我们是师生关系
你跟同学有没有关系呢?(有,是生生关系。)
(猎狗)同学们你们看,后边奔跑着的就是一只猎狗。
(兴奋)兴是多音字,还读什么?你来组个词吧。
(怨言)文中的谁有了怨言?
(围栏)围栏在学校、工厂一般都看得到。
(或者)出示句子:星期天妈妈带我去姥姥家,或者奶奶家。
你能用或者来说一个句子吗?
或者是什么意思你明白了吗?
(2)生字去掉了拼音,同学们还能认识吗?小牛来考考大家
三、学习会写字
(1)除了我们掌握的会认字之外,还有7个要求我们会写的字,请大声读出来。
(2)小牛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谁能按结构给他们分分类。
(3)了解了字的结构,同学们一定会把字写得漂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带有新偏旁的“或”字。
(4)请你认真看,它的新偏旁叫:戈字边。跟老师说一次
(5)教或字的书写
①请仔细观察老师“或”字的`书写。
②请同学们在认真地看大屏幕写一次。用心去记。
③谁认真看了,老师来考考大家。最后一笔是?
④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先描一个或字,再田字格中写一个或字,一定要注意字的笔顺及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其他的生字我们下堂课再认真学习。生字朋友回到了课文中,看看,你们还能认识吗?
1、 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这个小牛到底有没有找到朋友呢?是怎样找到朋友的呢?小组同学分工再读课文。
明确:一个同学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并思考。你懂得了什么,用你读懂的考考别的同学,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2、 引导学生提问,相互答疑。
补充:启事—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四、知道朗读,边读边悟。
1、谁找朋友?为什么要找朋友?文中怎么说?
学生回答预想一:小牛要找朋友,因为小牛很孤单。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各自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
(l)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各自特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阈()宦化()萋萋()柯()
2、文学常识。
1、唐朝时“初唐四杰”指的是、、、。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乐天”就是。
3、《夜雨寄北》作者是朝诗人。
4、原文填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名句是。
二、导入
这五首诗都属于唐诗。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课文选的这五首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都是传诵不衰的名篇。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而且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三、学习第一首《杂诗》
1、朗读《杂诗》
2、作家作品简介:
小组讨论交流
四、【合作探究】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君”是一种什么意思?相当于什么?
2、“应知”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沉舟”“病树”比喻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五、品味感悟:
思考:①“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中是谁在问谁?
②“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
六、课堂小结
《杂诗》表现作者(),()的精神。
《夜雨寄北》(又称《》),是爱情诗,表达诗人()感情。
第二课时
一、预习反馈
1、背诵《杂诗》、《夜雨寄北》。
2、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淮上与友人别》
合作探究
二、《淮上与友人别》
1、诗人简介,见课文。
2、齐读全诗。
3、品析诗句:
4、思考:①诗中第①②句写了哪里东西?有什么作用?
②诗中的“风笛”、“离亭”有什么意蕴?
5、主题:《淮上与友人别》通过写春天里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听读诗文,划分节奏
放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用笔在课本上划分节奏,可以小声跟读,注意
两诗的节奏划分规律。
2、学生齐读,体会诗歌节奏,掌握读诗的方法。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这两首诗都写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比较一下,它们在表达方式与格调上有什么不同。
4、主题讨论:
四、《酬乐天扬州动迁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3、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途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这是一首七言诗,“酬”的意思是。
②、解释下列各句中词语的意思:
⑴二十三年弃置身(弃:)
⑵暂凭杯酒长精神(长:)
4、诗中“万”、“千”是实数还是虚数,该如何理解?再举出这样的例子两例。
5、诗中引用典故的一句是。
6、颈联使诗的情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五、【诗文赏析】
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本课小结】
总结反思
我的收获与体会: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4、艺术并非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 本上。
3、查找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竹图展示,导入 课文。
同学们看过竹子吗?在晚上看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看过竹子吗?画过竹子吗?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没有的话,现在画一画。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2、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3、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孩子们的游戏之中蕴藏着他们独特的“艺术”创造。
三、语言品味,互动释疑。
你品味到美了吗?
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 此题让学生注意课文充满儿童情趣的描写,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认识。
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
如: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
四、合作探究,比较鉴赏。(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
梳理父亲讲述的中国画特点及有关画家的一些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学习愿望。
梳理:(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2)颜色: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 艺术解剖学)
(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五、体验拓展,走进童年。
1、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你认为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3、竹之游戏:大家在童年时做过哪些跟竹有关的游戏?请用简洁的语言的叙说出来。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2、课外延伸:
①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②写一段童年的往事。要求:跟竹有关,语言自然、清新,尽量表现童真、童趣。
课外资料
一、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二、儿童画(丰子恺)
孩子们的袋里常常私藏着炭条,黄泥块,粉笔头,这是他们的画具。当大人们不注意的时候,他们便偷偷地取出这些画具来,在雪白的墙壁上,或光洁的窗门上,发挥他们的作品。大人们看见了,大发雷霆,说这是龌龊的,不公德的,不雅观的;于整洁和道德上、美感上都有害,非严禁不可。便一面设法销毁这些作品,一面喃喃咒骂它们的作者,又没收他们的画具。然而这种禁诫往往是无效的。过了几日,孩子们的袋里又有了那种画具,墙壁窗门上又有那种作品发表了。
大人们的话说得不错,任意涂抹窗门墙壁,诚然是有害于整洁、道德及美感的。但当动手销毁的时候,倘得仔细将这些作品审视一下,而稍加考虑与设法,这种家庭的罪犯一定可以不禁自止,且可由此获得教导的良机。因为你倘仔细审视这种涂抹,便可知道这是儿童的绘画本能的发现,笔笔皆从小小的美术心中流出,幅幅皆是小小的感兴所寄托,使你不忍动手毁损,却要考虑培植这美术心与涵养这感兴的方法了。
实际除了出于恶意的破坏心的乱涂之外,孩子们的壁画往往比学校里的美术科的图画成绩更富于艺术的价值。因为这是出于自动的,不勉强,不做作,始终伴着热烈的兴趣而描出。故其画往往情景新奇,大胆活泼,为大人们所见不到,描不出。不过这种画,不幸而触犯家庭的禁条,难得保存。稍上等的人家,琼楼玉宇一般的房栊内,壁上不许着一点污秽,这种画便绝不可见。贫家的屋子内稍稍可以见到。废寺,古庙,路亭的四壁,才是村童的美术的用武之地了。曾忆旅行中,入寺庙或路亭中坐憩片时,乘闲观赏壁上龙蛇,探寻其意趣,辨识其笔画,实有无穷的兴味。我常常想,若能专心探访研究这种绘画,一定可以真切地知道一地的儿童生活的实况,真切地理解儿童的心情。据我所见,最近乡村废寺的败壁上,已有飞机的出现了。其形好似一种巨大的怪鸟,互相争斗着。最初我尚不知其为飞机。数见之后,稍稍认识。后来听了一个村婆的话:“洋鬼子在那里煎出小孩子的油来造飞机,所以他有眼睛,会飞。”方始恍然,儿童把飞机画成这般的姿态,不是无因的。听了这话,看了这种画,而回忆近来常在天际飞鸣盘旋的那种东西的印象,正如那壁上的大鸟一般的怪物。校正那村婆的愚见,而用艺术的方法把飞机“活物化”为怪鸟,而设想其在天空中争斗的光景,这是何等有兴趣的儿童画题材!这样的画,在上海许多儿童画报上尚未见过,而在穷乡僻处的废寺败壁上先已发表着了。
这点画心,倘得大人们的适当的指导与培养,使他们不必私藏炭条,黄泥块,与粉笔头,不必偷偷地在墙壁窗门上涂抹,而有特备的画具与公然的画权,其发展一定更有可观。同时艺术教育的前途定将有显著的进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经典)语文教案07-25
【经典】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28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教案(精选)08-02
语文古诗教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