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06 14:04:3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谈话导课

  教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谁的照片?还记这是几年级的照片吗?看看照片,再看看现在的你们?你有什么话要说?

  学生讨论。

  教师: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并且一去不复返。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朱自清,也有过你们同样的感慨,并创作了文质兼美的散文《匆匆》。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文章《匆匆》,齐读课题。

  二、分析课文

  1.自由读课文,并且思考你从文章读懂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教师板书(时间匆匆流去,一去不复返)。

  2、时间如流水一般从我们身边匆匆流过,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我们的日子到底去了哪里?(板书:去了哪里?)

  3.我们集体来交流一下,我们的日子它去哪了?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你体会到什么?(找学生回答)

  教师:八千多个日子,如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同学们你算过八千多个日子大约是多少年吗?可能一时算不出来,老教师告诉你是20多年。为什么在我们看来20年挺长,作者却认为是针尖上的一滴水呢?(在时光的流里,它显得很短暂)

  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时光的短暂(渺小,转瞬即逝,微不足道)

  谁来把这短暂的时光给大家读读。

  教师:作者说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没有声音,没有影子是说明作者认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无声无息等)。他认为自己的八千个日子是碌碌无为的。(谁再来读读作者的心声)

  (2)我们的日子还去哪了?第三段,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时间过得很快。

  教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哪些词体会到了?

  学生:跨,飞,溜,日子过的'快。

  教师: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把日子写活了

  教师: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学生:排比句。

  同学们自由读体会,教教师一起和学生复述。

  教师:在这段里你感受到我们的日子到底去了那里?洗手水盆(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教师:同学们你的日子到底去了哪里了?

  说说自己的日子去哪里了?

  教教师:大家说的真好,都找到了自己的时间,你从前是怎么对待时间的?学完这一段现在怎么想的?

  教教师可用诗句评价: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三、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时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感受到时间不经意间从我们的身边飞过、从我们的身上跨过,从我们手中溜走,在我们的叹息声里闪过,告诫我们应该懂得珍惜时间。理解了课文,就请大家有感情的美读课文吧!

  四、扩展

  1、同学们你们想说点什么呢?

  2、今后的日子希望大家把握时间,珍惜今天,真正做个时间上的主人,好吗?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本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带着课后问题默读课文,体会小豌豆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操;

  2. 展开想象,编故事讲给大家听;

  3. 本课要求的会认字有:豌、懒、瘦、移、楚、扶。

  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到助人为快乐之本。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豌豆是什么样子的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课件一:展现豌豆的成熟过程)我们今天见到的这颗小豌豆它有个美好的愿望(出示课件四),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这个愿望实现了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20课。(板书题目:一颗小豌豆)

  二、 试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默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默读是本课读文的.主要方式。要让学生按照默读的要求,在反复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把课文读通顺,读懂课文内容。

  三、 读中感悟,自主发现

  1. 读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 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交流。

  四、 从学生的质疑中,筛选典型问题

  1. 小豌豆说了那些话?找出来读一读,从它的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 小姑娘原来病得怎样?随着小豌豆的一天天长大,小姑娘有了什么变化?你从那些词句可以看出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你感悟到什么?(小姑娘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3. 故事中的这颗小豌豆你喜欢吗?为什么?(小豌豆无私奉献、助人为乐)

  五、 感悟朗读

  课文要学完了,在这篇课文中,你最想读哪几个自然段,请大胆地站起来读出来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兴趣朗读,品悟小豌豆和小姑娘的情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

  六、 总结课文

  师:小豌豆的愿望就是能为大家做点好事,能把爱心奉献给别人,它以绿色的叶,粉红色的花陪伴着小姑娘,看着她一天天好起来,说明的愿望已经实现,因为它得到小女孩的感谢。

  七、 作业

  想像一下其它四颗小豌豆又会发生什么故事?选择其中一颗豌豆的故事说一说。

  板书设计:

  20.一颗小豌豆

  无私奉献、助人为乐

  瘦瘦的 黄黄的

  笑吟吟

  坐起来

  站起来

  心底感谢

  小女孩

  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2、通过文本分析,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娜塔莎形象分析,了解和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4、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对作为圆形人物的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个性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是出自哪个国家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今天,我们要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部名著《战争与和平》中节选的内容。

  二、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简要介绍《战争与和平》的故事内容。

  三、检查预习:

  请学生讲述课文各部分的故事梗概。

  四、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讨论以下问题。

  1、说说你对娜塔莎参加舞会前心情的总体印象。请用简洁的词语来表示。

  兴奋、快乐、紧张、期待、焦急

  2、人物的心理活动是藏在他们内心的,你是如何得知的呢?

  通过外化的神态、言行等来体会。

  3、阅读读描写罗斯托夫一家进行舞会准备工作情景的文字(“娜塔莎要去赴她平生第一个大跳舞会——第一部分末”)同学们边听边找体现娜塔莎兴奋、快乐、紧张、期待、焦急等心情的文字。

  讨论: 例如

  ①“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娜塔莎一边说,一边转过头去,用双手抓住头发,替她梳头的女仆来不及放手。

  ②梳妆完毕后,娜塔莎穿着从下边露出舞鞋的短裙。披着母亲的短宽服。跑到索尼娅面前,看了她一下,然后跑到母亲面前去了。她转动着母亲的头,用针别了帽子,刚刚吻到了她的白发,她又跑到替她在缩短裙子底边的女仆们面前去了。

  ③“妈妈,帽子还要偏一点,”娜塔莎说。“我来替你重新别一下,”于是她冲上前去,但是在缩短衣边的女仆们来不及松手,衣边的一块纱被撕了下来。

  ④“马上,马上就好了……”

  ……

  4、通过外化的言行,我们看到了娜塔莎即将参加舞会时的心情,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怎样的姑娘呢?

  活泼可爱,充满热情,善良纯真。

  5、分角色进行朗读,再一次体会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和她的个性特点。

  五、阅读第二部分,以“盛装的娜塔莎”为开头,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

  盛装的娜塔莎一开始并没有受到特别的注意,她非常焦急,急切盼望有位绅士前来邀请,让自己也成为别人目光的焦点。当安德来公爵邀请她跳舞时,她一下子变得明朗、快乐起来。而娜塔莎的活泼青春也感染了安德来公爵。

  1、除了娜塔莎外,这部分提到了几位女性?

  别素号娃伯爵夫人,罗斯托夫伯爵夫人,爱仑。

  2、女性分多种,比如高贵的贵妇、性感的尤物、刻板的老妪等等。以上几位分属什么类型?何以见得?

  别素号娃伯爵夫人:高贵又傲慢的.贵妇,因为她被邀请时“微笑地举起手,没有望他,把手放在了副官的肩上”;罗斯托夫伯爵夫人:慈祥和蔼的老妇,因为她介绍娜塔莎给安德来时是“红着脸”的,舞会前在家准备时,也是“难为情”,可见她性格温婉;爱仑:性感风情万种的尤物,跟娜塔莎的对比中可见她丰满性感,“由于受到过上千人的目光的注视,仿佛涂上了一层油彩”。

  3、娜塔莎和她们相比应该属于哪一种?

  天真纯洁、心无城府的小女孩。

  4、下面就让我们从外貌和个性两个方面来分析,她何以属于“小女孩”。

  阅读第二部分,找出描写娜塔莎的文字(外貌、神态、言行、心理等等)。

  把刚才找出来的关于娜塔莎描写的语句读一读。

  外貌上看,她符合“小女孩”的称呼吗?

  符合。因为“光脖子和手臂又瘦又不好看”,“肩膀是瘦的,胸脯是不明显的,手臂是细的”。这些都说明她还尚未发育成熟,还是“小女孩”。

  那么,个性上看呢?看个性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看个性要从神态、言行、心理等方面着手。

  “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是她”;她的脸上有“失望、焦急”的表情;面对安德来的邀请,她“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她面对安德来,“似乎用含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的笑容”说“我等你很久了”,这些都说明她天真,胸无城府,还是个“小女孩”。要知道,一个在交际圈上混迹良久的成熟一点的女孩子,一般会在众人尤其是异性面前努力掩饰自己期待的情绪。另外,她还很羞涩,还不习惯袒肩露臂的装束,“假使不是他们使她相信这是绝对必要的,她便要觉得这是很可羞的了。”这也可见她的纯洁天真,还是个“小女孩”。

  她不被异性关注邀请,就急得“几乎要哭”,一被邀请就,脸色就“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一感受到被异性欣赏,就发挥出色“跳得好极了”,“穿缎子舞鞋的小脚,迅速、轻巧、灵活地跳动着,脸上现出幸福的喜色”,她和安德来跳舞是“那么靠近地扭起身子,对他那么亲密地微笑了一下”,这些都符合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理特点,一位妙龄少女急切希望得到别人的、特别是异性肯定,这既是人之常情,也表现了她微妙的少女情怀。

  这都是从正面对娜塔莎进行描写,有没有侧面的表现?

  有。别人不太注意她,说明她还不是风情万种的成熟的女性,尤其别素号娃伯爵夫人和副官跳舞时完美的表现,更烘托出娜塔莎焦急等待的内心;跟爱仑的比较;安德来与娜塔莎跳舞时后,“觉得自己活泼年轻了”,可见娜塔莎是真正活泼年轻的,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可以感染他人。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读对联,辨字音,意在引导学生根据句子表达的不同意思,区别多音字“好”的读音。

  2、让学生认识表示并列关系的句式,学会用“既、、 又……”造句

  3、读背五个科学名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教育。

  4、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明白,只有平时爱科学、学科学、才能在关键时刻用科学知识解决遇到的困难

  5、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际能力、分析能力、搜集资料以及整理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也写一篇调查报告。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对联、名言”的兴趣,并且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际能力、分析能力、搜集资料以及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认识表示并列关系的句式,学会用“既、、 又……”造句; 如何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确定有意义的主题,个别生的练笔辅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中国的“汉字”有着特殊的价值,从古至今汉字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仔细研究起来还很有意思,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汉字的读音和它的词语之间有哪有趣的关系。

  二、出示对联,探究问题

  1、出示:读对联、辨字音

  “好读书 不好读书、好读书 不好读书”

  2、这是明-徐渭写的对联,谁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四个“好”的读音不同)

  “好”在不同的读音时,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读hǎ时:意思是条件优越,词性:形容词;读hà时:意思是喜欢,词性:动词)

  3、再读对联,感受(个别生读)

  4、你还想到哪些字也有这样的特点?

  多音字:“舍”读shě的意思是:舍去,舍得;读shè时意思是:宿舍,茅舍。一个是动词,另一个是名词。

  5、我们会知道,一个字在表示不同的意思时,会有相应不同的读音。

  三、教学关联词语

  1、生活中我们说话或写作时,会时常用到一些关联词语,你知道哪些关联词语?用它们造一两个句子好吗?

  常见的有“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不但 而且 ”

  2、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关联词语:“既……又……”

  3、读一读下列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个别生读句子)

  4、例句中的关联词语“既……又……”可以换成“不但 而且 ”吗?为什么?

  5、交流讨论中知道:“既……又……”这个关联词语前后两个部分所表示的意思是一种并列关系,无轻重、先后之分。

  6、用“既……又……”这个关联词语试着造几个句子。

  四、教学“科学名言”

  1、出示例句,个别生读,齐读,多种方式读句子。

  2、教学第一个名言:“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还可以把生活的什么比喻成科学的钥匙?

  3、小组合作学习其它名言。

  4、背诵这些科学名言。

  5、你还知道哪些这方面的名言?和大家说一说。

  板书设计

  一、读对联、辨字音“好读书 不好读书、好读书 不好读书”

  二、关联词语“既……又……”(并列关系)

  三、科学名言

  “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水”与“火”是不相容的。但是,有一个人却能用冰取火,这是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课题:用冰取火)

  二、质疑课题,明确重点

  1、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为什么用冰可以取火?这里面有什么奥秘?)

  2、带着你的问题,认真读课文,看看你会知道什么?

  三、交流探讨,深化理解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说一说

  2、这个探险队员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这个办法的?(生命受到威胁,大家一筹莫展,束手无策时。)

  3、这个年轻的队员能想出“用冰取火”这个挽救大家生命的宝贵办法,关键在于什么?为什么他能想出办法? (平时积累的丰富知识、他坚强的毅力、顽强不屈的精神、面对危险时镇定自若等等)并引导学生说出理由。

  4、当大家从死神手中逃出后,在高兴,激动之余,会想些什么?

  5、如果这个年轻队员也和其他人一样,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的话,结果又会是怎样?

  四、扩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给你什么启发?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经历过的类似的事情。“发生了什么?怎样解决的?”

  3、利用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发明,我能行”的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用冰取火

  本来是“水火不容”,却能“用冰取火”

  探险队队员 丰富知识 顽强不屈 镇定自若

  第三课时

  一、话题导入

  读了《小树的死因调查报告》一文,我们都深受感动。不仅知道了有关环保和节能的知识,也学会了写调查报告的方法。让我们也组成小组,到社区。学校、村镇进行社会调查,然后也写一篇调查报告。好吗?

  二、活动准备的教学

  (一)确定调查主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调查主题,例如:居住区环境状况、社会用字情况、校园午餐情况、花园里的花草长的怎样等。

  (二)根据主题,划分小组

  1、板书几个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共同关切的主题选择分组(教师应调节人数合理、组员能力均衡的作用,以利用开展调查活动。)

  2、确定小组组长,组名,人员任务等方面。

  (三)选择调查方法。

  1、复习实地调查的方法。(调查方法。如问卷、走访、测量等)。

  2、根据调查的主题让学生选择可行的方法、同时,安排组员的不同任务。

  三、实地调查:

  1、成立调查小组,落实调查任务。小组长根据小组每位同学的特点分配任务,尽量做到让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圆满完成任务

  2、约定好时间,制定好方案,强调安全问题等。

  3、要求学生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原因分析,的出结论,提出建议,而且将自己的调查、分析、结论和建议整理一下,准备在小组内汇报。

  四、课堂交流:

  1、小组交流:

  把自己的调查情况讲给小组里的同学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互相讨论,大家评一评谁的调查最全面,谁的分析和结论最准确,谁的建议最合理,最有可行性。

  2、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投影展示调查结果,互相启发,共同提高。评议优点查找不足、积累经验。(引导学生说出调查时遇到的困难,解决办法等。)

  3、指南针

  我们收集了这些宝贵的资料,真的很棒,但是,在写调查报告时,我们如何使用搜集到的资料呢?

  (1)、请同学们读读对话框中学习小伙伴说的话,说说怎样使用搜集到的资料。提示学生:一是要对资料进行整理。整理前阅读这些资料,再按一定的顺序归类整理。二是引用资料要注意准确,包括时间、地点、人物、

  4、写调查报告:

  (1)复习写调查报告的一般方法、

  (2)写的时候,注意用事实说话,还要注意格式。

  (3)调查报告写成后,可以送交或寄给有关部门,让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合理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我的调查报告

  一、确定调查主题。

  二、根据主题划分小组

  三、选择调查方法。

  四、实地调查:

  五、课堂交流:

  六、指南针:写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学生学习百花园的知识兴趣深厚,不但能读准对联中的读音,理解这副对联的意思,对于阅读内容能独立完成,理解"用冰取火"的内容,还积极地准备调查报告的内容,小组合作效率高.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 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

  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知识链接】

  《世说新语》故事两则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二)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自主预习】

  1.读课题理解题目意思。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惠 曰 禽 诣 为 应

  3.读准停顿、读通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合作探究】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语文教案 篇6

  一、关于文章中心的理解

  这是一篇描写夏天生活的抒情散文,语文教案-夏之绝句。作者从孩童时代起就喜欢听自然之声,这种喜好一直保持到成年以后,并变得更加深沉,更加富有诗意。身在城市,并没有让简媜对现代化的大都市产生好感。

  在她的散文里透散出这样的潜台词:喧嚣的都市里找不到一片宁静之所,我们只有在沉思中,回忆过去,才能寻找到自己渴求的东西。现代社会中的人们需要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关注自然,关注自然中的美,保持一颗童心。

  蝉的生命是短暂的,可是它是用一生的时间来歌唱。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美总是瞬间脆弱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都是这样,然而花谢花还开,月圆月又缺。“而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读到这里,我们又为作者的豁达爽朗而会心一笑。

  二、线索与组材

  本文是以忆蝉、捉蝉、玩蝉、听蝉、悟蝉的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作者先记叙童年时代捉蝉的故事,在上学的路上——人迹罕至的地方,一群小学生“不怕钩破衣服,更不怕破皮流血”的到树上捉到蝉后的欣喜若狂的情景

  让童心未泯的人们也不觉沉醉于其中。课堂上,“我们”在抽屉里玩蝉的细节描写真实生动,先看,再听,后摸,充满了童趣。“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音。”富有内蕴的短短一句话,不但耐人寻味,而且还引出了对蝉声的描写。

  “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行文至此,与文章开头呼应。那么为什么说蝉声代表夏呢?作者紧接着写蝉声的音色、节奏,写蝉对夏的感情,像一首抒情诗,有生命情调,有自然质朴,有旷远飘逸,有豪情悲壮

  这哪儿是在单单写蝉声,这分明是心胸豁达、豪情万丈的人的写照啊!这更是像夏天一样激情四射的人的体现啊!这不就是像蝉一样该放开喉咙就引吭高歌,该缄默不语就戛然而止的'悲壮斗士吗?

  听蝉部分,写了晨间、午后、黄昏三个时段听蝉的感受。晨间蝉声给人以净化,午后蝉声给人以闲适,黄昏蝉声给人以慰藉,字里行间娓娓告诉你一定要善于去倾听,才会有收益。悟蝉部分,写了蝉的自然、质朴、真诚、奉献、豪壮,对蝉声的“戛然而止”,作者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生命之歌”,来道出了其中的内蕴真谛:世上有多少人物和故事在生命的“戛然而止”处流下了动人的悲壮与辉煌!也流下了几分遗憾和感伤!

  三、别致的文章开头

  文章开门见山,把春天比成“骈俪文”,把夏天喻为“绝句”,开篇给人以突兀之感,引人入胜,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夏之绝句》。但作者虚宕一笔,不言夏,却先叙及蝉声,“未曾去关心蝉声”,并交代其原因。夏天景色五彩缤纷,作者缘何独独念及蝉声?当“我”对夏的悄然而至而浑然不觉时,是蝉的叫声给了我以提醒。如果燕子是报春的使者的话,那作者显然是把蝉当作了夏的标志,文章由此巧妙的引起对蝉的回忆。

  四、含蓄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

  本文写法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乍读之后,好象觉得作者天女散花,信马由缰,但细细品之,文章无处不是在写像蝉一样的人,这种以物喻人的手法比起以前学过的《荔枝蜜》等散文

  更加含蓄深刻,因为它更强调和注重个人的人生经历的体会和感悟。而这种体会和感悟,往往其他人不一定有,即使有也不一定这么深刻,更谈不上用文字表达出来了,但是每个人在读过《夏之绝句》后就会产生和作者相同的感受。

  本文表达含蓄,内蕴深送,寓哲理于平凡之中,寄深情于自然之里,这是本文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的优秀教案04-12

语文《景阳冈》教案02-09

语文的教案【荐】03-13

【精】语文的教案03-15

语文《狼》教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