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09 07:01:3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失踪的森林王国》是三年级下册最后一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对森林王国失踪前后的描写,说明乱砍滥伐给人类带来的灾害,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和优美句子。

  2、指导学习用默读

方法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保护森林,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质疑课题,设立悬念

  1、直接导题、读题、质疑

  2、顺学梳理问题

  ①失踪前什么样?

  ②为什么失踪及其后果?

  ③ 失踪后什么样?教师相机板书几个大大的“ !?!”

  (通过质疑和相机板书几个大大的标点符号,设立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字新词情况。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还不会,在学习课文中一同解决。

  3、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让学生自主研读,边读边思考,自主、合作解决字词,并在交流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汇报交流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想好了和同桌互相交流。

  2、汇报交流,顺学而导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这样一个森林王国,你觉得美吗?美在哪儿?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板书:美丽富饶)

  课件演示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看到这么美的一个森林王国,你想说些什么?

  课件出示说话练习:我走进了一个 的森林王国,那里 ,那里 ,那里 , 。

  过渡:这么一个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结果怎样呢?

  ③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读,抓住“无影无踪”理解失踪后的森林王国是什么样。(板书:无影无踪)

  课件演示:充分发挥想像,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与第一自然段形成鲜明对比。

  课件出示说话练习:森林王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那里没有了 ,没有了,没有了 ,有的只是 ,有的只是 ,有的只是 。

  过渡:是什么原因让森林王国变得如此美丽富饶,又是什么原因让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消失得无影无踪?课件演示对比图

  (在学后迁移说话,既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利于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时,学以致用,锻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表达能力。同是,通过课件演示对比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森林王国失踪前后的理解,并为后面学习“失踪的原因”埋下伏笔。)

  ③学习2—7自然段

  默读,顺学抓关键句子理解。

  抓关键句子“任何人不得乱砍树木”理解,特别要强调“任何人”和“乱砍”理解。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说这种关系。

  抓关键句子“把树木全砍掉,建造新型王国”理解,特别要强调“全砍”的理解。(板书:乱砍滥伐)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说这种关系。

  过渡:这种乱砍滥伐给森林王国造成了哪些后果(危害)呢?先是怎样?后是怎样?④学习8—12自然段

  学生默读,抓关键句子体会,特别是抓住词语“妖魔鬼怪”理解体会到:森林可以净化空气,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可以调节温度,可以防止沙化

  过渡:由于新国王乱砍滥伐,妖魔鬼怪乘机而入,我们没有了庄稼,没有了水井,有的只是洪涝灾害,有的只是害虫横飞,这样的环境我们能生活吗?不能,不能,我们只有背井离乡,四处逃荒。

  课件演示妖魔鬼怪进军森林王国的情景

  过渡:妖魔鬼怪四处横行,我们的新国王,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可是这一切都已为时已晚。

  ⑤找出写新国王看到高楼大厦被埋没时的情境的句子读一读,并从中体会:新国王为什么叹了口气,而且是深深地叹了口气?

  顺学而导,师生对话,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a新国王可是为了老百姓呀,让老百姓住上高楼大厦有什么不好?

  b新国王可是为国家建造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呀,那又有什么错呀?

  c这也不能全怪新国王呀,他是头脑一热才这样做的呀?

  d新国王有罪,他对不起这些老百姓,他对不起这个国家,他是千古罪人,可是他手下的.这些大臣们难道就没有罪吗?

  (默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默读,教师顺学而导,抓住关键句子和词语,适时点拨、引导和提升,展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达到学生理解文本、自主体验的目的。)

  四、激发情感,升华主题

  过度:就是这样一个新国王,乱砍滥伐导致一个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没有了,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森林王国没有了,一切的一切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想做些什么?(板书:保护环境 合理利用)

  结束语:由此可见,有了森林,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幸福美满;没有森林,人们遭受各种天灾人祸,过着背井离乡、四处逃荒的生活。可见,森林是多么的重要。让我们都来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

  (通过富有激情的引导,再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五、“米饭+菜”作业套餐

  米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并抄写新积累的词语8个。

  菜

  1、复述课文,把故事讲给亲朋好友听;

  2、用你的神笔把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画下来;

  3、发挥想像,把失踪后森林王国的样子写下来。

  (“米饭”作为一个保底的要求,每个学生都得吃;“菜”作为为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作业,每个学生可以自己选。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较充分地展示学生的个性。)

  板书设计:

  乱砍滥伐

  失踪的森林王国

  保护环境 合理利用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解纪昀及《阅微堂笔记》的有关常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熟读课文,整体把握结构;学习本文语言简朴流畅,富有表现力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3、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小黑板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走近作者:

  纪均(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乾隆年间进士,官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能诗文,多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及歌功颂德。晚年著《阅微草堂笔记》,全书着重宣传封建道德及因果报应,且议论说教过多,但文字质朴简明,涉猎面广,多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学问和见解。有《纪文达公遗集》。

  三、题目解说:

  文题“老翁捕虎”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这是一篇著名的、寓意深刻的故事。唐家打虎的人,无论老幼都身怀绝技,擅长打虎,而其绝技又是数十年苦练的结果。

  四、关于笔记小说:

  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在故事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相当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在这一时期,文言小说的主要形式有志怪与志人小说。前者如干宝的《搜神记》,后者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五、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二)课文朗读:1、教师范读;2、学生自读;3、学生齐读;4、分小组读。

  六、疏通文意:

  1、学生对照注释,小组讨论疏通,划出不理解的句子的字词。

  2、学生质疑,教师答疑;3、指名学生翻译;

  4、教师强调翻译。

  七、作业:

  熟读课文,掌握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重点字词

  二、感知课文:1、复述课文中所记叙的故事。2、根据小说的情节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层意。

  三、研读赏析:

  1、作者写“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的用意是什么?(为了增加悬念,即跌宕有致笔法,同时也为下文老翁打虎一节作铺垫。)2、“乃遣吏持币往”和“乃厚赠遣之”分别说明了什么?(前者说明知县对唐氏打猎寄于厚望,后者说明知县对一老一少杀死老虎的由衷敬佩和感谢。)

  3、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出老翁对自己伏虎本领的自信?(用原文回答)(A、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B、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

  4、本文对捕虎过程写得简短而详尽,我们应如何理解?(文中简短而较为详细地写捕虎过程,目的是在于突出唐老翁的自信、从容和超群的'捕虎绝技,与上文中的“大失望,姑命具食”形成对比。)

  5、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引用《庄子》的话及史嗣彪、励文恪的事?(揭示捕虎者身怀绝技的原因,说明熟能生巧、练能生巧的道理。)6、为什么写“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以及捕虎的老翁和童子?(为下文唐翁捕虎埋下伏笔。)

  四、课堂小结:本文通过记叙“唐打猎”祖孙俩不费太大力气就制服一只凶猛老虎的经过,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正直、淳朴和智慧,说明一切技艺皆从“习”中得来的道理。

  五、写法探究:说说本文写作上有何特色。1、用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2、语言简朴流畅,富有表现力。3、熔叙事、说理于一炉。4、简洁的描写与叙事,使故事给人以跌宕之感。

  六、拓展延伸: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哪些启示?(1、一个人的能力有高低,绝不能凭外表来判断;2、熟能生巧;3、天才出于勤奋。)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主旨:关于美与审美以及作者崇尚自然美的表述。

  2、体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法。

  3、让学生建立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

  2、善于通过语言,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做一首《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中写到了一种花,是什么花?

  (同学回答)

  对,是海棠花。我们今天所要了解得的是另一位文人由海棠花引起的感悟。这位作家是谁呢?

  (同学回答)

  对,是川端康成。川端康成是一位日本作家,也是东方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有《雪国》《伊豆的舞娘》《孤独》《千纸鹤》等。他的作品《雪国》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抒情文学的顶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他的一篇散文作品《花未眠》。请大家先默读全文,思考一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究竟表达了什么呢?

  (板书课题)

  二、结构分析

  大家读完了吗?(同学回答)大家对这篇课文有什么评价吗?

  (同学回答)

  1、难,难在哪里?(语句、思想内涵)

  2、美,美在哪里?(语句、描写的事物)

  问:那大家觉得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呢?

  明确:作者偶然在夜间醒来,看到海棠花未眠,从而引发的一系列感悟。

  问:那作者都感悟到了什么?我们一起到原文中寻找。

  明确:

  1、作者发现海棠花未眠,大吃一惊,以前却从未发现过它的美。所以作者再第三自然段说“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2、作者也由此推出了另一个理论,第五自然段中写到“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这些也是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思想。

  问:作者写了“美是邂逅所得”,“邂逅”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偶然遇到

  问:作者所说的“邂逅”是指我们坐在大树下,等着邂逅一只撞上大树的兔子吗?

  (同学回答)

  明确:当然不是了。所以作者还说美“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就是说,我们需要主动地去亲近美,反复的主动感受和感悟。

  问:作者所说的需要“亲近”和“反复陶冶”的,是什么样的美呢?

  (同学回答)

  明确:作者在前面说了“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这说明,作者前调要邂逅、亲近和反复陶冶的美是什么样的美?(同学回答)对,是自然美。

  问:作者提出了“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这一理论后,又写了什么呢?

  明确:作者列举了许多的艺术家。

  追问:都有哪些人呢?

  明确:李迪、钱舜局、宗达、光琳、御舟、古径、罗丹、玛伊悦耳、长次郎、坂本繁二郎。

  追问: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吗?

  明确:它们都是古典艺术家。大家注意了,他们是艺术家,而且都是古典艺术的名家。大家以后如果接触文学历史艺术等类的学科,会知道这些人作为古典艺术家,其共同的艺术特色就是具有写实精神。这种写实精神,就意味着这些艺术家们,都是在亲近自然并反复陶冶后,才发现美、邂逅美的。

  问:那么作者在列举了诸多艺术家之后,又回到了自己身上,提到了自己去京都的岚山。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第一次发现了岚山的美呢?

  明确:因为作者第一次在人迹罕至的冬天时候去岚山,实际上,当他以前几次来时,并没能好好欣赏岚山的美。作者在之后就说了一句总结性的话:“岚山总是美的,自然总是美的,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结构小结:

  作者先是由发现海棠花未眠想到了“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美是无限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尔后又列举了诸多艺术家的创作来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又谈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再次总结了“岚山总是美的,自然总是美的,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三、难句分析

  通过大致分析课文,我们对本文以及作者的观点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我们就一起具体分析课文中的难点语句,进一步理解这篇课文。

  句一:“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

  分析:作者并非第一次知道海棠花不眠这一事实,但此时却是在夜深人静,周围没有其他干扰的情况下发现的。这就使得作者真正注意到了海棠花未眠,从而受到了震撼。

  句二:“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分析:1、海棠花在深夜绽放,却常常无人欣赏;

  2、花盛放时,灿烂而美好;但盛放之后,便是凋零。怎不让人惋惜。其实岂止是海棠花,世间万物皆是如此。都须遵守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规律,最辉煌灿烂的.时刻,也就意味着衰逝的开始。

  句三: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明确:1、美好的事物,作者当然会希望它长久一点。

  2、人生其实也如一朵花,它也是美好的,所以要坚持活下去。

  句四:雷诺阿的话。

  分析:海棠花绽放过后就是凋零,人生又何尝不是。当生命达到顶峰的时候,就开始缓慢的走向衰竭。这的确是让人伤感的。但是难道因为这样,我们就不去进步,或是在生命达到最辉煌的顶峰后就随意飘零吗?不是的,我们努力进步,至少我们绽放过,而绽放过后继续的努力,我们就可以带着生命的芬芳迎接死亡。

  句五: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分析:作者由一朵常见的海棠花,而感悟到了许多。每一件平凡的事物,都有它的意义。你们每日可见的日出日落,从小陪伴在身边的父母的笑颜,这些,都是美好的事物,只是需要我们去感悟。一花一木,也是一个世界。

  句六:“我们仔细观赏画中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

  分析:画中的花是美的,往往是艺术家在特定的角度捕捉到的这朵花的某个瞬间,某种姿态,某种神韵,把它传达给我们。所以我们往往欣赏画中花,因为我们不曾注意过那个特定的时间和角度。但是,自然中真实的花,有着无数个角度和瞬间等待我们自己去邂逅和捕捉。它还有嗅觉、触觉上的美,它的美是立体的。所以我们更要留心自然中的花。

  句七:“于是,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互相呼应,显得更美了。”

  分析:作者鉴赏了艺术家的作品,又欣赏了激发艺术家灵感的自然事物。艺术家所邂逅和捕捉到的美的瞬间,和作者自己所邂逅的美的瞬间同时出现在作者心中,艺术美和自然美相互呼应,震撼了作者的心灵,所以作者说“显得更美了”。

  四、结课

  作者在深夜由发现海棠花未眠引发了对美的思考,从而感悟到了“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美是无限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要能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美好很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用多种方法识字。

  3、通过读文及情境对话理解,感受其中的幽默。

  教学重点

  学习5个生字、感悟文章的幽默

  教学难点

  感悟文章的幽默。从爱因斯坦父女之间的对话,体会幽默之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自主设计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

  二、教师范读

  1、请学生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

  2、学生多种方式读文,能将文章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生字。

  四、学生自由读课文。

  1、体会文中动词作用:掉、弯、捡、找、递

  2、初步感受文章大意。

  五、自读课文

  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六、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用心思考回答问题:

  1、事情发生的地点在哪里?

  2、文中的两个角色分别是谁?爱因斯坦在公共汽车上遇到了什么麻烦?

  3、用笔画出事情的'起因,找出第一自然段中的动词,说一说这些词语运用的妙处。

  4、朗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对话,注意不同语气的读法。

  5、眼镜找到了,又发生了什么趣事呢?

  七、表达交流

  你感受到文章的幽默了吗?说一说,好吗?

  八、1、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试着搜集小幽默或两幅幽默画。

  九、板书设计:

  不用谢,爸爸

  爱因斯坦

  幽默

  “小姑娘”

语文教案 篇5

  一、文本教学解读

  语文园地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园地,指向于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共安排了六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内容与编排形式符合二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旨在让学生借助各板块的学习获得语文学习经验的生长。

  “识字加油站”包含三个部分:三组以兴趣爱好为主题的词串;三个孩子活动的情境图,图中有提示“我会踢足球,还会拉二胡”;11个需要认读的生字。其中,情境图为学生理解词语的辅助材料。这一部分的教学,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词语所提供的情境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并把这些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加以联系,让学生在言语活动中轻松识记生字词。

  “字词句运用”包含两个部分:比一比,填一填;读一读,想一想,用加点的词语说句子。这一部分与本单元的阅读课文紧密关联。“园一圆、只一支、进一近、带一戴”都是在平时学习中学生容易搞混的。“一边……一边……”在本单元的《曹冲称象》《一封信》中都有出现。教学这一部分,我们应注重从课内向课外拓展,构建言语形式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

  “写话”包含两个部分:写话的要求和几张可爱的玩具图片。同时有两个提示:一是要写在方格纸上,二是标点符号要占一格。这是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一个写话板块,这部分的教学应注重孩子写话能力的培养,为三年级的习作打下基础。

  “展示台”包含一组词、一组成语和一句名人名言,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在平时学习中注重积累的好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解这些词语、句子的意思,更要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一首古诗《小儿垂钓》,旨在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诗文。教学时应重在朗读指导,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够将这首古诗读正确、读通顺,尽量做到有韵律;能熟练地背诵,并能对照插图感受古诗中的童趣。

  “我爱阅读”编排的是一篇小故事《王二小》。这篇故事讲述的是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到王二小牺牲自己、对抗敌人的勇敢品质。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归类识记9个词语,认读11个生字。

  2.能辨别四组同音字的意思差异,能用“一边……一边……”的句式说话。

  3.能在方格里写几句话介绍自己喜欢的玩具,并正确、规范地使用标点符号。

  4.能积累词语和名人名言,养成平时注重积累的好习惯。

  5.能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故事《王二小》,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1.活动一:认识新朋友。

  读准生字。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

  提示:注意“弹、钢、荡”韵母中前后鼻音的区分;“捏、泥”声母是鼻音;“环”的意思可结合事物理解;“铁、滑”是会意字,其余都是形声字。

  2.活动二:找到好朋友。

  将短语分成两部分:第一排动词,第二排名词。打乱顺序,分别认读。上下两排词语连线。

  提示:在学生连线的基础上,采用分组读、师生读等方式练读词串。

  3.活动三:称赞小能人。

  说一说:

  我会……我会……我还会……

  他(她)会……他(她)会……他(她)还会……

  提示:在别的小朋友说的时候,注意认真听。

  板块二字词句运用

  1.活动一:火眼金睛。(1)读一读,比一比。区别“园一圆、只一支、进一近、带一戴”。

  要点:同音字。字音相同,字形不同。其中“园一圆、进一近”这两组字字形相近。

  园:形声字。指种植蔬菜、瓜果、树木的地方:菜园、果园。也可指供人游览娱乐的地方:公园、游乐园。圆:会意字。①圆形:圆周、圆规。②完备;周全:圆满。③使圆满;使周全:圆梦、自圆其说。④货币单位,也作“元”。

  只:会意字。本义是鸟一只。①单独的:只身、只字。②量词:两只手、三只鸡。支:“支”是“枝”的本字。可以作量词,用于计杆状物品,如:一支笔、一支枪;用于计队伍等,如:一支军队;用于计歌曲、乐曲等,如:一支歌、两支乐曲。

  进: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为小鸟的脚趾。鸟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故用以表示前进,与“退”相对。近:形声字。本义为距离短。现在还指时间上的不长久,如“近来”;两个人关系亲密,称为“亲近”。

  带:象形字。本义指大带、束衣的腰带。因为带子为长条的,所以“带”字引申为“围绕”。“带”作动词时意为携带。戴:形声字。①加在头或身体的部位上:戴帽、戴手套。②尊敬;拥护:爱戴、拥戴。

  (2)填一填。自主完成书上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提醒书写占格,促进习惯养成。

  (3)说一说。为什么要填这个字?

  提示:可结合字义采用儿歌的形式引导。如:花园门票要十元,小小圆桌圆又圆。

  (4)练一练。通过课外延伸,加以巩固。

  要点:了解字义,辨别选择。

  2.活动二:说话练习。

  (1)读一读。

  提示:可逐句朗读提问:①曹冲听了这个问题后,一边看大象,一边在干什么呢?②你能用“爸爸一边……一边……”说说自己的爸爸吗?③老师写字时,同学们在做什么?你能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吗?

  (2)说一说。用“一边……一边……”自主造句。

  提示:注意学生说的句子的合理性。(行为主体可以同时做的两件事)

  板块三写话

  课前准备:每人带一个最心爱的玩具。

  1.活动一:说一说,猜一猜。

  先不要拿出自己的玩具,通过自己的介绍让别人来猜一猜你的玩具是什么。

  (1)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玩具的.特征:我的玩具很()。

  提示:可以用“有趣、可爱、漂亮”等词语来概括一下玩具的基本特征。

  (2)讨论:要想让别人猜到玩具是什么,可以介绍些什么?

  要点:介绍清楚玩具的颜色、外形、质感等。

  (3)向同桌介绍自己的玩具的颜色、外形,让同桌猜一猜。

  要点:要按一定的顺序来介绍。

  (4)介绍玩法:有些玩具可能看上去不起眼,可是很好玩,所以介绍玩具时,我们还可以介绍它的玩法。

  (5)在玩这个玩具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可以跟大家说一说。

  3.活动二:写一写。

  (1)将刚才说的话写在方格纸上。

  要点:每个段落前空两格,每个标点符号要占一格。

  (2)教师巡视,指导格式。

  板块四展示台

  1.活动一:我的发现。

  (1)欣赏积累卡。

  提示:可以将书上积累卡做成一个精美的图片展示出来。

  (2)读一读。

  要点:读准词语,读通句子。

  (3)比一比,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要点:积累卡的内容有两字词语、四字词语、名人名言。其中两字词语渗透着自然变化:第一组都是云朵,第二组都是气候,第三组都是水域,三组词语所表现的形态不同,但都与“水”有关联;四字词语都与春天有关,表现出春天勃勃的生机;名人名言与读书有关,点出了读书的重要性。

  (4)记一记。熟读成诵。

  2.活动二:制作积累卡。

  (1)读第7课《妈妈睡了》,尝试做一个词语积累卡。

  (2)课后制作,开展评比。

  板块五日积月累

  1.活动一:图文对照,看一看,说一说。

  问:图片上有什么人?图中的孩子坐在哪里?在做什么?

  猜:后边的大人在干什么?钓鱼的孩子回答大人的问话了吗?

  提示:切合图意和诗意,能让学生大致了解诗的意思。

  2.活动二:读古诗。

  (1)教师逐句范读,学生跟读。

  要点:注意诗句节奏。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提示:可以加上动作,揣摩稚子的心理。

  3.活动三:赛诗会。

  提示:可以用表演的方法来朗读古诗,看谁朗读得流利,表演得形象。

  板块六我爱阅读

  1.活动一:读故事。

  要点:借助拼音读通故事。

  2.活动二:讲故事。师生合作讲故事,教师读教材中的故事,中间作停顿。

  提示:引导学生想象,补充人物语言或心理活动。例如: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敌人对王二小说什么?王二小听了敌人的话,心里想什么?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时,敌人会想什么?八路军发现王二小光荣牺牲时,会说什么?

  师生合作讲完故事后,可以问:你们喜欢王二小吗?让学生简单说说感受。

  提示: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小英雄的故事。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如:《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西师10册语文教案。

  2.了解南极恶劣的环境和北极科考的内容及意义,体会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用比较简洁的语言说出课文大意;学习科学家为科学,为人民,为祖国勇于探索、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挂图。

  学生:了解南极恶劣的环境和北极科考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疑问设置,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通过自读,基本了解了这篇课文的内容,现在我们来尝试着补充一个句子好吗?

  1.出示:祖国啊,为骄傲吧!

  2.抽生回答。

  师:金庆民是第一个涉足南极文森峰这个死亡地带的中国女科学家,在南极谱写下生命的壮丽篇章。

  (填写:祖国啊,为你的女儿骄傲吧!)

  师:是的,这些为科学,为人民,为祖国勇于探索的南极科考队员怎能不让祖国骄傲呢?(板书课题:骄傲吧,祖国)

  二、自读提示,自主阅读

  1.出示“自读提示”。

  (1)画出生字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再多读两遍,或同桌互相帮助一下。

  (2)快速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本文内容。

  (3)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4)思考《骄傲吧,祖国》一文主要写了什么。

  2.自由读文。

  3.同桌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学生质疑词语,相互解答。

  2.教师参与答疑活动,在关键处、疑难处点拨。

  四、概括内容,理清线索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第一个涉足南极文森峰这个死亡地带的中国女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为祖国争得荣誉的事。)

  2.小组交流、思考: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段):南极是“死亡地带”,进行科学考察非常艰苦。

  第二部分(3~7段):“我”历经生死,发现铁矿。

  第三部分(8~11段):“我”与战友们汇合,为彼此的成功而欢欣。

  五、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生自由回答)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学习之前,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习这类课文都用过哪些学习方法?

  (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板书学习方法:读—画—想)

  六、重点研读,加深感悟

  1.讨论:科学家去南极考察,当时的条件怎样?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

  (2)小组讨论,自主解决。

  (3)小组反馈:读读认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这样具体的描写南极科考的艰苦有什么作用?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板书:险恶的天气条件:零下40摄氏度左右、终年冰雪覆盖 地形条件:山势险峻、海拔5140米

  生活条件:没有人烟、没有生命的死亡地带)

  (4)齐读找到的段落或句子。(侧面烘托出了队员不畏艰难险阻,为国争光的豪迈气概。)

  2.师:在如此险恶的条件下,“我”也因此经历了许多的艰难,请概括一下,“我”经历了哪些困难?全班交流。找到相应的句子读读。

  (1)生活的艰辛。

  (2)工作的艰难。

  (3)生命的危险。

  3.虽然当时条件恶劣,“我”又经历了许多的艰难,但“我”心中却十分的温暖、火热,因为“我”觉得有一股暖暖的情谊在包围着“我”。请在文中找出体现浓浓情谊的语句。(亲人情、战友情和祖国情)

  4.正因为有这么多的“情”支撑着她,所有,作者才能突过重重困难,找到矿藏。请问:“我”发现的矿藏仅仅只是铁矿吗?

  出示:一个人,能为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奋斗,永不停息地去探索那未知的世界,去攀登一个又一个新高度,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吗?

  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5.齐读最后一段,思考: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点明题旨,深化中心。)

  七、总结

  师:文森峰这个死亡地带,没有人烟、没有生命,山势险峻,终年冰雪覆盖,冰原随时可能吞没地质队员的生命。但是当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时,南极科学考察的队员不畏艰难险阻,为国争光。所以我们要高呼——骄傲吧,祖国!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的优秀教案04-12

语文《景阳冈》教案02-09

语文的教案【荐】03-13

【精】语文的教案03-15

语文《狼》教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