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6 10:23:4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回声的科学知识,学习本文生动具体地介绍知识的方法。

  2.掌握生字词,练习做卡片,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1.科学小品的写法

  2.回声的科学原理及其运用

  教学方法:

  谈话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语:前面学过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大自然不仅有美妙的语言,而且有奇妙的声音,当你站在高山顶或深谷里高呼一声的时候,当你站在大厦或遂道里用力击掌的时候,侧耳一听会听到什么呢?回声,有时回声还不止一次,而是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回声”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读了这篇课文,就明白了。

  初读课文,正音解词:

  隧道(suì) 圜丘() 层峰叠障(zhàng) 庞大(páng) 巍峨(wēi)(é)

  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一)点明回声发生的原理。

  (二)举例说明回声因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多种回声现象。

  (三)用事实说明了解回声,利用回声为人类服务的重要性。

  读课文,请学生画出文中所举事例,并依次编上序码。

  ①在高墙或室内说话,听不到回声。

  ②捷克阿德尔什伯赫旁的断岩能听到三次回声。

  ③江西弋阳圭峰的“回声谷”能听到四次回声。

  ④英国牛津郡一个地方,一声枪响回声达20次之多。

  ⑤雷声经过地、山、云回声隆隆不绝。

  ⑥北京天坛回音壁、三音石、圜丘。

  ⑦冷空气团和云雨层也会反射声波。

  ⑧阿尔卑斯山铁路隧道里的爆炸声能传到160千米远的地方。

  ⑨回声探测仪器,声纳。

  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三个段意)

  (具体生动地说明了回声的原理、现象以及了解回声、利用回声的重要作用。)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①文章开头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引用)(拟人)

  作用是什么?(点题)

  把回声比作什么?(比作女性)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原声和回声就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将回声现象化作一种生动有趣的艺术形象了)

  文章引诗开头,有吸引力,拟人形象,富有情趣。

  ②第二段说的是什么?(回声发生的原理)

  ③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由具体到抽象)

  第二部分

  ①第4段说了什么?(1次回声)

  第5段说了什么?(回声2至20次)

  这两段按什么顺序写的?(由少到多)依回声的次数为序。

  ②第4段分说什么情况?

  (分说“较远”和“太近”两种情况,大略说明听到回声的条件)

  ③第6段说了什么?(总述回音壁、三音石、圜丘)

  7—9段分别说了什么?(分别介绍了回音壁、三音石、圜丘)

  采用了什么顺序?(由总到分)

  ④第七段,说明墙体是为了说明什么?(反射条件)

  “由于……”一句点明了什么?(点明原理)

  ⑤第10段说了什么?(液体、气体也反射声波)

  第11段说了什么?(用隧道事例证明)

  顺序?(由固体到液、气体)回声的表现。

  ⑥第11段,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先说现象奇怪,再作科学解释)

  第三部分

  ①第13段说了什么?(用事实说明,利用回声有重要性)

  ②第14段说了什么?(用事例说明回声仪器的迅速发展)

  顺序?(由实际到应用)写的是回声的用途。

  总结①说明方法

  (1)举例子

  (2)下定义

  (3)作比较

  (4)列数字

  ②修辞方法

  (1)拟人

  (2)设问

  (3)连珠(顶真)

  ③填表

  写作方法

  表现形式

  具体例子

  表达效果

  由具体到抽象

  由具体到抽象

  第1、2自然段

  引人入胜

  知识原理

  由抽象到具体

  第9、10自然段

  具体形象

  结合

  先说知识后举例子

  第4自然段

  生动有趣

  具体例子

  先说事例后说知识

  第10自然段

  说服力强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地识字、积累词语。

  2、引导学生背俗语、猜字谜。

  3、辅导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完整流利地说话,并能把图意流畅地写下来。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今天又是我们去语文百花园的日子,这次的语文百花园又有什么精彩内容等着我们去学习呢?咱们一起进去看看吧!

  二、园中寻宝。

  (一)、我会写。

  1、同桌之间互读“木——林、人——从、又——双”这三组字,再说说每组字有什么异同。

  2、指导书写。

  (二)、读一读,说一说。

  1、教师带读词语。

  2、请学生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

  3、你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指名说。

  4、把词语写下来。

  (三)、看图选字填空。

  1、出示“她、他、它”齐读,再说说这三个字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里的填空。

  3、教师检查,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四)、背一背

  1、自由朗读,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3、指导读,读出停顿和感情。

  4、你从这两句话中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自由找伙伴讨论。

  5、集体交流。

  6、把这两句话背下来。

  三、总结收获。

  第二课时

  一、猜一猜。

  1、指导学生读谜面。

  2、同桌互读,理解谜面的意思。

  3、小组讨论,得出结果。

  二、能说会道——“我的识字办法多”

  1、导入话题:除了在课堂上可以识字,还有其它识字的办法吗?

  2、把你识字的办法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一说。

  3、小组代表谈识字方法,师评价。

  4、小结:识字的办法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就能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

  一、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

  2、看图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3、按提示写一句(或几句)意思完整、通顺的话。

  二、教学重难点:

  1、写一句意思完整、通顺的话。

  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文纸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地方去游玩。

  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坐上了车,现在出发了!

  (二)看图说话

  1.课件出示春景图,初步感知图意。

  *大家睁开眼睛看看,我们到哪儿了?(公园里)

  *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呢?(春天)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是春天的?

  (柳树、燕子、河水、迎春花、桃花、太阳、山)

  2.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练习说话。

  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对,但是每个人都没有说全。要想把公园里的景物说全了,就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我们可以按照先从上到下,下边再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观察后再有顺序地说一说。

  (1)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公园里的美景,自己练习说。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及时点评,指导学生把句子说得通顺、连贯,用词准确。

  3.出示活动课件(小船)练习说话。

  过渡:公园里美丽的景色吸引了许多游客,你们看看现在谁来了?

  (1)看看都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

  ①自己练习说话。

  ②指名说。

  (2)你们想想他们玩得怎么样?再想想他们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会说些什么呢?

  ①同桌互相说。

  ②指名说。

  (三)看图写话

  1.出示图下提示,指名读。

  2.指导学生按提示看图先说一句通顺、完整的话,再写下来。

  (1)引导学生按提示观察图画。

  ①在提示中的“季节”下画点。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板书:春天

  ②在提示中的“什么人”下画点。

  图上都有什么人?(爸爸、妈妈、小红)板书:爸妈

  ③在提示中的“干什么”下画点。

  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划船)板书:划船

  (2)引导学生按提示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

  请你们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都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

  ①自己练习说。

  ②同桌互相说。

  ③全班交流。教师倾听学生发言,及时点评。指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连贯,鼓励学生运用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指导写句子。

  你们说得真好,现在愿意把这句话写下来吗?

  ①指导格式。

  ②写句子的时候,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注意写上学过的标点符号。

  ③学生写句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随时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④写完的同学读读自己写的句子,看看有没有丢字、错字,句子是不是完整通顺,标点符号写得对不对。

  ⑤实物投影学生写的句子,进行点评。

  谁愿意把你写的句子展示给大家看看?

  (四)总结谈话。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字词;

  2.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2.本文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范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敬佩、尊重老师的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感受法、质疑探究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一课时

  【预习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哄堂大笑绰号洗耳恭听弥勒佛得意忘形铁杵持之以恒鸦雀无声铭记

  2.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到了两位老师:蔡芸芝先生和莎莉文老师。她们一个温柔美丽,深受学生爱戴;一个用自己的爱心、耐心与智慧为盲聋哑的孩子开启知识的大门。她们都让人喜爱、难忘。有时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也会遇到一些另类的老师,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的青睐,今天我们就要看到这样一位老师——王几何。

  检查预习作业:

  绰号(chuō)洗耳恭听:专心地听。弥勒佛(mílé)铁杵(chú)铭记(míng)

  哄堂大笑(hōng):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得意忘形: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述了王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几何课时令人难忘的情形。

  2.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1)王老师哑笑。(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3)王老师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4)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却画成了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3.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反手画圆和三角形。他这样做的用意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三、再读课文,细心品味

  1.“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王老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微笑、绝活表演、公布自己的绰号、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等,制造了喜剧效果,使学生身心彻底放松,情感得以自由发泄,充分享受了课堂带来的.乐趣。

  2.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和严肃集于一身,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好老师。

  3.文中的王老师很独特,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示例:和蔼——“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通过对王老师的外貌描写来表现。幽默——“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通过对王老师的语言描写来表现。教学有方——“我反手画圆,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我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通过对王老师的语言描写来表现。

  4.文中除了写了王老师外,还多处写了“我们”的反应,有何作用?

  写“我们”的反应,尤其是“我们”的笑,是为了从侧面衬托王老师幽默风趣。同时用我们的反应、感受推动事件的发展,使王老师的形象逐渐完整、鲜明。

  四、拓展阅读

  良师

  ①从小学到大学,我碰到过的最好的老师是教六年级科学课的惠特森先生。

  ②上课第一天,惠特森先生在课上介绍了一种昼伏夜出,早在冰川时期就已灭绝的“怪猫”。他一边进行认真翔实的讲解,一边饶有兴趣地让同学们传看一个头盖骨标本。我们都赶着记笔记,因为课后有一个测验。卷子发下来时,我吃惊地发现我居然不及格。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肯定出了什么差错。因为我在卷子上写的全都是惠特森先生亲口说的,可眼前的试卷上,每道题目都划着鲜红的叉。紧接着,我发现全班没人及格,到底是怎么回事?事实很简单,惠特森先生事后解释道:“怪猫”完全是他生编乱造出来的。因此,我们的笔记、答卷当然无一例外,全是无稽之谈,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这种动物。

  ③毋庸讳言,我们都给激怒了。这算是什么考试,他还算是个老师!

  ④可惠特森先生却振振有词:“你们自己应该能够猜得出来。”因为,就在大家传看那个“怪猫”头盖骨时(那事实上是一个家猫头盖骨),他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它没有留下任何一丝考古线索。可另一方面,他却详细描述了它惊人的敏锐的夜间视觉,它皮毛的颜色以及其他特点。果真如他所说没有可考线索,他又怎么可能获得后面的种种信息?重要的是,“怪猫”这个夸张而可笑的名字居然也没有引起我们的怀疑。惠特森先生说这次考试的分数将记录在案。他说到做到。

  ⑤惠特森先生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时刻记住,无论老师还是教科书,都不可能一贯正确。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权威。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轻信。他还要求我们,一旦发现他或课本的错误,一定要大胆提出。

  ⑥“怪猫事件”的影响很快波及全校,人们把“怀疑一切”的新原则运用到每一门课上,引起那些古板而循规蹈矩的老师们极大的反感。几年后,惠特森先生离开我们学校,迁到远在异地的另一所学校担任校长。

  ⑦每每想起六年级的科学课,我就深深感到,他教给我们的是一种极重要、极宝贵的东西:敢于向任何谬论说“不”的勇气,那不仅仅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乐趣。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吗?

  答:

  2.文章第②段“我吃惊地发现我居然不及格”一句中的“居然”能否删掉?理由是什么?

  答:

  3.惠特森先生为什么一定要将这次考试的分数记录在案?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来吗?

  答:

  4.根据你的理解,将第⑦段画线部分补充完整。

  他教给我们的是一种极重要、极宝贵的东西:,那不仅仅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乐趣。

  5.惠特森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篇文章与课文在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

  1.通过“怪猫事件”惠特森先生教会我们不要轻信权威,要“怀疑一切”。(4分,意思相近即可)

  2.不能。“居然”强调了作者对自己不及格意想不到(或出乎意料)和吃惊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3.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时刻记住,无论老师还是教科书,都不可能一贯正确。

  4.敢于向任何谬论说“不”的勇气(或敢于“怀疑一切”的勇气)。

  5.略。

  【作业布置】

  写一件事来表现你熟悉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加入对人物的描写。

语文教案 篇4

  1.跟组内小朋友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推荐一个小朋友准备在全班交流)

  2.组长指名读一、二两行词语,互相纠正读音。(也可以开火车读、领读)

  3.提出不懂的词语:()。

  4、组长带领书空吧:

  “春、雨、芽、布、谷、梨、花、杏、桃”

  5、让我们写一写,比一比谁写的漂亮。(可以让孩子们把字实物投影,让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

语文教案 篇5

  重点:

  1. 理解通过传神有趣的细节,表现一家人互敬互爱、相处和睦的生活情趣的写法 。

  2. 通过朗读,体会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和晓畅素雅的语言美,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难点:

  1:文中仅有的两处景物描写所提供的美妙背景。

  2:对寓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轻声读《散步》。

  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音的字,注音。(具体操作参照教法建议1)能把课文顺畅地读下 来之后,放声朗读。

  二、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遍课文。

  大家从两方面评议:

  1.有没有读错字音的情 况。

  2.有没有读破句子的情况。

  三、分组讨论:朗读这篇课文时该怎样把握语气、语调?

  说明:要边讨论,边练习朗读,边评议。

  1.明确本文朗诵的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

  2.明确我的语气、语调:

  ①我是个中年男子。

  ②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③散步中,处处表现了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3.完成讨论之后,练习朗读。每组推举一位代表,在班上朗读,大家评议。评议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语速、重音。

  4.再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然后全班根据前面所明确的朗读的.方法进行评议,选出一名朗读最好的同学。

  四、交流本文的心得。

  下面题目供参考,可以选择其中一两个题目谈。(可用幻灯演示题目)

  1.这篇课文哪些描写最令你感动?举一两处为例谈谈。(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

  2.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整体感知)

  3.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这篇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整体感知)

  5. 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些语言?为什么?(对语言的品味)

  说明:这些问题,不要求都回答,更不宜规定统一答案。学生只要能对其中一两个问题有所认识就可以了。注意让学生发言时不要脱离课文。教师仍然需要注意自己导的地位,注意倾听学生发言,及时给予点拨和激励评价。这项练习中1、2、4小题可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落实 在作业本上,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比较阅读。

  手段:以朗读训练为基本形式

  设计思想: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同时,重视识字、写字、积累词语的训练。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读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能手”、“本事”、“孤单失群”、“大吃一惊”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更羸说的话;继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2.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判断的正确。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揭示目标。

  1.成语导入。

  小朋友,咱们以前学过一些成语,有哪些?

  还有很多,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题目是──(出示卡片:惊弓之鸟)

  2.揭示目标。

  成语故事,要学懂什么?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懂这个故事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把书打开,自己轻轻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想想:课文主要说了谁的什么事。不懂的地方呆会儿提出来。

  三.检查自读情况,质疑问难。

  1.初步了解内容。

  课文主要说了谁的什么事?(指1~2名学生说)

  板书:不用箭

  只拉弦

  掉下来

  2.学习第1自然段。

  更羸是怎样一个人?(指1~2名学生说)

  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告诉人们的。(多媒体显示:第1自然段)

  相机学习部分词语。

  a“更”:正音:“更”是个多音字,念准了。(学生开火车读)

  b“魏国”:释义:魏国是古时候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

  正音:一起读。

  c“能手”:什么叫“能手”?(指1~2名学生说)(多媒体显示:“能手”变红)

  “手”这儿有三种解释,选择哪一种?击掌表示。(多媒体显示:“手”的三种解释)

  课文中说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你们想他射箭的本领怎样?(多媒体显示:“射箭能手”变红)

  来,咱们把这一段读读好。(多媒体显示:第1自然段)

  四.学习2~8自然段。

  1.过渡:(指板书)更羸不用箭,只拉弦,就使空中的一只大雁掉下来。你们觉得奇怪吗?课文中有个人也觉得很奇怪,是谁?

  2.找段落。

  你从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看出来的。默读课文,找一找,找到的自然段开头打一颗星。

  交流。(指1~2名学生回答)

  3.指名分节读。

  我请三个小朋友读,听听,他们的字音有没有读准。

  4.圈词语。

  拿起笔,把表示魏王态度的词语圈出来。交流。

  a圈了哪些词语?(多媒体显示:信不过、大吃一惊、更加奇怪)

  b理解。

  “信不过”什么意思?

  摸摸自己的耳朵在哪里?

  魏王连自己的耳朵都不相信了,所以他奇怪的问──(出示卡片:你有这样的本事?)

  “本事”找个近义词。

  注意老师用红笔标注的地方,再读一遍。

  “大吃一惊”什么意思?

  所以魏王惊讶地说──(出示卡片:真有这样的本事!)

  5.寻原因。

  轻读2~8自然段。

  魏王的态度越来越奇怪,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轻轻读读2~8自然段。(多媒体显示:三个“?”)

  交流。

  “信不过?”

  联系上下文说说,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说的时候用上“因为(),所以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这个句式。(多媒体显示:“信不过?”变红,句式)

  “大吃一惊?”

  魏王为什么大吃一惊呢?

  (多媒体显示:“大吃一惊?”变红,句式)

  “更加奇怪?”

  最后,魏王更加奇怪了,什么原因?

  (多媒体显示:“更加奇怪?”变红,句式)

  6.分角色朗读。

  用我们的声音把魏王奇怪的语气表现出来,愿意做魏王的`小朋友站起来,坐着的小朋友就读更羸的话,老师来读提示语。

  五.学习第9自然段。

  1.过渡:魏王一次比一次奇怪,更羸又是怎样解释的呢?咱们来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快速看一下,几句话?

  2.分组读。四组,一组读一句,从你们开始。

  3.默读。

  (多媒体显示:(大家)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听到的,用“──”划出来;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用“( )”括出来。)

  板书:(看)(听)

  4.学习第1句。

  哪些是更羸看到听到的?(指1~2名学生回答)(多媒体显示:第9自然段,第1句下划红线)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劝学教案09-21

[经典]语文教案07-23

语文教案[经典]07-23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教案(经典)08-19

语文教案(经典)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