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25 12:29:3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语文教案【精选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指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为课文的拓展做好了铺垫,为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为孩子的说话训练铺好路。]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将词语积累的环节快速过渡到学文中来,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指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峨峨兮/ 若/ 泰山洋洋兮/ 若/ 江河伯牙谓/ 世/ 再无知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三、读懂课文内容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指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指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

  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

  (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质疑: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赞叹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义: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理解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指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指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诵读2──4句。

  7.而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当他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称赞)周围的人会怎么称赞呢?(琴艺高超、琴艺炉火纯青)

  8.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渴望有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当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

  9.从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10.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

  指导学生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

  11.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12.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与钟子期是人生知己。]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

  六、作业:

  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教学思考:本课设计时主要抓住重点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体会知己含义,为了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设计了拓展练习,再围绕“绝弦”,让我们感受到不仅仅是伯牙、子期心灵相通的情义,最后设计了《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让从教者与学生一起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教学时要多指导学生对文言文的读、思、悟,要读得充分,读得入理,读出韵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教学的主导方式,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师生共同运用教材,占有、整合,充实更多的教学资源。

  设计特色:

  以质疑定向,学生参与确定三个教学目标;以读书为本,自读、自悟、自得总结收获;以体验拓展,在表演中感受文章内涵;以生活为源,把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目标:

  1.充分领悟大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2.以三个问题为线索,感受理解小村庄原来是什么样的,后来为什么消失了,给人们以怎样的启示。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因果的表达方式;

  3.学会生字新词,掌握三种句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片断。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从课题预测内容,自主提出学习的第一目标,解决“有怎样一个小村庄”的问题。

  学生读到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不约而同地产生一个疑问:有怎样一个小村庄?或者说这个小村庄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就是学生产生的第一个问题,也是这节课教学的第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的确定是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的真实的问题。继而师生共同探究:怎样完成这个目标任务呢?学生悟出靠自己读书和互相探讨,读懂为止。

  学生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到黑板前绘画,理解感受领悟课文的思想情感,直至把描写小村庄美丽的语句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流利地背诵下来。这一系列的对语言本体的潜心品味,正是学生学会读书的过程。

  学生归纳出

  1.我们是在品读中充分感受了课文的意境,是用“心”在读书;

  2.这一段先概括后具体,把小村庄村前、村后、上空、地上的情况有顺序地描写出来了,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所以很顺利地背诵下来;

  3.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课文变成画面,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4.课文里重点词句的提示帮助我们有条理地记忆;

  5.我们反复诵读不下十几遍,熟读成诵……

  这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立体地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性完成。

  第二板块

  因课文内容突变,学生继而提出学习的第二目标,解决“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的问题。

  学生读到课文结尾:“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时,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变成“什么都没有了”?这是学生产生的第二个问题,也是这节课教学的第二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的确定不仅是学生的真实的问题,而且是读书深入的必然结果,是符合学生阅读逻辑的自然产物。

  这个目标的达成,学生主动提出:1.要深入读书,应该拿起笔来,把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一一画下来,找出重点词、句、段,全面领悟;2.建议同学之间相互研究,把各种不同意见进行比较和分析,相互启发,互帮互学;3.能够统一的认识,就变成大家共享的成果,不能够统一的认识,各人保留自己的看法,不必强求统一。

  在充分读书和交流的基础上,学生提出如下几种观点

  甲:我们组认为下面这句话很重要:“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乱砍滥伐。一个“砍”字,高度概括了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

  乙:“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句话揭示出小村庄的`人们不仅仅是一年砍,一代人砍,而是年年砍,代代人砍。毁掉了树木,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一年比一年严重,洪水来了,才把小村庄卷走了。我想把这句话修改成这样:一年年,一代代,清澈的河水干涸了,茂密的树林遭到破坏,蔚蓝的天空一片混浊,肥沃的土地逐年贫瘠。

  丙:课文中写:“大雨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不知被洪水卷到了何处。”这里的一个“卷”字,充分说明破坏了大自然的环境,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学生通过对这三个句子的理解,不仅掌握了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且对小村庄消失的原因有了透彻的领悟。

  第三板块

  从全文整体来看,学生感悟到这篇课文不仅告诉人们不要乱砍树,还有更深的意义在里面,这更深的意义是什么呢?这是学生提出的第三个问题,也就是这节课的第三个学习目标。

  每位同学都用充满深情的话语,向世人送上一句震撼人心的话语,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学生思索后写出各不相同的话语。

  学生会写出

  1.21世纪的人们啊,你们还想让这个小村庄的悲剧重演吗?擦干眼旧,投入行动吧。

  2.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

  3.我们的水资源是多么宝贵啊,珍惜它吧,不要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只是人类的眼泪。

  4.再不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黄沙将遮蔽天空,人们的呼吸都将十分困难。5.噪声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在宣传环境保护时,不要忽视对治理噪声污染的宣传。

  6.工厂排出的废气,汽车、摩托车的尾气,燃烧各种废弃物放出的有毒气体,都是大气的污染源,让我们一起来制止这些破坏环境的现象吧!……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一谈我们学校周边和住宅附近还有哪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现象,并提出解决的方法或建议。

  第四板块

  创设情境.用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切身体验破坏环境造成的恶果,完成对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全过程。

  请三位学生分别扮作小村庄劫后的幸存者,他们分别是:A村长、B先生、C女士。其中A村长对小村庄的毁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B先生是村中砍树最多的人,为了眼前的利益严重破坏生态平衡,C女士是村中坚决反对砍树而且积极植树的典型。

  全班其他同学扮作各家媒体的记者,向三位幸存者发问,三位幸存者一一回答记者的问题。

  记者招待会后,老师号召全体同学拿起笔,向全社会呼吁: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人类要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可以写诗歌,编小品,绘图画,谱歌曲,做调查,写报告,作书法,搞展览,上网查资料,介绍环保知识等等。最后用美妙的环保歌声结束这节课。

  整个教学流程总的设计意图是: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师生互动,充满真情,张显生命的活力。因势利导,巧妙灵活的教学走向,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充分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评点

  这是执教者整合了在南国北疆名师示范授课的丰富实践经验后,反复修改形成的教学设计,在表述形式上有所不同。不断的预设和生成,经历了多次理论——实践 ——理论的步步提升,使“设计”更臻完美。这样的语文课,是真正的师生共建、共享的语文课,它使教学过程完全演化为学生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于是,语文不再是“唯理性”的语又,而是充满了诗意的激情,成为充满情趣、充满灵动的语文,这是绿色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品读对话,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理解课文。

  2. 学习运用几个词语写一段描述雨景的话。

  3.向萨沙一家人学习,有不甘为弱者,自觉保护弱小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并识写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学会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概括段意。

  【课前预学】

  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指名读题,理解“弱小”(对比比较“弱小”)

  检查预习:“我”指谁?

  萨沙他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弱小、闷热、蔷薇、聊天、滂沱大雨、低垂、娇嫩、纤弱)

  2.理解词语: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人。形容雨下得很大

  娇嫩纤弱:柔弱纤细,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文可分两部分,边读边想:课文可分为哪两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沙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游玩,说明萨沙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沙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4.造句。

  附近……

  芳香扑鼻……

  三、检测评学

  1、朗读课文。

  2、读一读:大雨如注、滂沱大雨。写一写雨中的景象。

  四、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摘录描写森林景色的句子。尝试写一写身边景物。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萨沙弱小

  萨沙证明自己不弱小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识记基础知识。

  2、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重点:学习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审美观。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你们已经记的不太清晰了,但始终有些经历和感觉让我们记忆犹新。想一想,哪些事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二、明确目标:

  三、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

  萧红、现代女作家选自《呼兰河传》

  (2)字词:谷穗 玩腻了 衣襟 地榇 嘴馋 玫瑰胖圆圆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

  四、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精选优美段进行朗读

  五、整体感知

  (1)作者在自己童年时代的后花园里欣赏了哪些自然景物?

  (大花园蜂子蝴蝶蜻蜓蚂蚱花果树榆树风雨小白菜草韭菜谷穗黄瓜太阳鸟虫子玉米白云等)

  (2)找出文中描写颜色和动作的词语和句子

  (3)不长的文章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事物,这本不多见,并且你也不觉得很枯燥乏味,这是因为作者抓住了它们的共同特点来写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请用原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自由

  (4)、祖父和“我”在后园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并简单复述。

  (5)、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喜欢文中的祖父么?为什么?明确:

  (1)种小白菜

  (2)铲地,重点写“狗尾草”事件

  (3)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扬水“下雨”。

  (4)我和祖父讨论“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等问题。

  (5)插花事件。

  祖父:勤劳慈爱、幽默风趣,有一颗童心。

  “我”:天真活泼、顽皮可爱,有一颗自由的心

  六、知识拓展:小的时候,你会有这样调皮的举动吗?

  七、小结:

  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快乐、自由、温馨、美好的后园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浓浓亲情的眷恋,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向往,以及童年的“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

  八、作业:

  在下列词语中任意选出五个,把它们连接成一段话(不少于50字)。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4.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5.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结合苏东坡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本地东坡遗迹(惠州东坡亭、东坡小学等)导入。

  学生自由发言,简介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

  投影:作者生平。

  二、疏通文意

  1.解决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

  遂(suì) 寝(qǐn) 藻(zǎo) 荇(xìng)

  2.朗读课文,听录音纠正

  3.翻译课文(学生提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

  4.研习课文

  ▲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明:叙述、描写、抒情

  ▲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修辞作用特点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板书设计

  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三、能力扩展:一切景语皆情语。

  能力迁移:看图写景抒情。

  四、作业

  1)背诵《寄承天寺夜游》。

  2)阅读古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结合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自行查阅作者的身世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读课文。

  难点:感悟课文内容,理解体会“我选我”的理由。

  课前准备: 字卡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紧扣题目,导入全文。

  1、板书:选 口头组词,理解意思。

  2、出示课题:我选我 读好课题。

  3、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课文到底写谁自己选自己呢?选自己当什么呢?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反馈。

  (1)认读词语:劳动委员 补选 教室 王宁 愣住 亲切 集体 掌声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集体评议。

  (3)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老师这儿也会帮助你。

  出示:劳动委员_________转到别的学校上学去了,林老师让大家_______一名劳动委员, ________选________当__________。(交流,齐读)

  (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很重要,但考虑到是低年级学生,用填空的方式降低难度。)

  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再读课题,把课题读好。

  随机生字书写指导:青(范写) 宁

  三、重点阅读,拓展延伸。

  王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我选我的呢?赶快再读读课文吧!

  (一)出示: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1、你看,当时教室里怎么样?(静悄悄)能把这个词读好吗?读出这个词的意思来。指名多位读。

  2、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干什么?指导读好这句话(声音低缓):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3、就在大家认真思考的时候,突然,王宁说了句“我选我”,谁来当当王宁说好这句话?指名多位说,随机评价:你的声音真响亮。你很有自信。你真勇敢。你这么坚定,看来一定得选你了?齐读。

  (二)听了王宁的话,大家都——愣住了。板书:愣住 愣住的表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愣住?是呀,林老师也很惊讶,于是,亲切地说——(出示老师的话)我们怎样来读林老师的话?(提醒学生,读书的时候,要留心提示语,就能帮助我们体会句子要表达的情感,读好句子)指名学着用亲切的语气读。

  王宁又是怎么回答的?学生读课文,用“——”画出王宁说的`话,读一读,想想王宁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吗?指名加提示语,并用这种语气读一读。

  (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句式训练,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个性化阅读。) 从王宁的话中你知道他选自己当劳动委员是为了什么吗?指名多位说。

  师生对读林老师和王宁的对话。

  (三)怪不得,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生)一片掌声,板书:一片掌声。 随机采访:**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王宁什么呀?

  小结:这事一片热烈的掌声,这事一片敬佩的掌声,这也是一片欣赏的掌声,让我们再读读这一段,读出同学们对王宁的敬佩、赞扬。生读——

  四、齐读课文。

  小朋友,王宁那种我选我的勇气让我们敬佩,他的那种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思想更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齐读课文——

  五、写字指导。

  出示:员 室 口头组词。师范写“室”。生练写,师巡视。

  板书设计: 我选我

  愣住→一片掌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书写余下的6个字。

  2、能转化“是”字句句式。

  3、熟读课文,对自己有信心,懂得应当为集体服务。

  教学重点:写字,转化句式。

  难点:拓展延伸

  课前准备: 字卡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1、认读词语。

  2、认读生字(包括要写的字),用词语开花游戏组词。

  3、师范写“教、班”,生练写,注意“切”不是提土旁。

  4、拼一拼,写一写。(《课堂作业本》P12第2题。)

  5、加偏旁成新字再组词。(《课堂作业本》P12第3题。)

  二、熟读课文,拓展延伸。

  1、多方式练读课文。

  2、你怎么看待王宁的发言?如果王宁在我们班,你会为他鼓掌吗?

  如果你想当班干部,应该怎么做?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引导学生做热心为集体服务的人;学习自信、有礼貌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P12第5题。

  三、基本功训练。

  1、听老师说句子,听听两句话有什么关系。

  (1)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2)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3)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4)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2、老师说上句,学生尝试改变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A、济南是泉城。

  B、刘爽是我的好朋友。

  3、照样子,写一写。(《课堂作业本》P12第4题。)

  (强调练习过程,读中感悟,加强引导,学用结合,提高能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精选)10-24

(经典)语文教案07-25

(精选)语文教案08-25

语文古诗教案10-17

语文教案[精选]07-28

语文教案(经典)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