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⑵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⑵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开篇词)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初读课文
1、杨修因犯何罪被杀?
2、曹操对夏侯惇只是佯怒,欲斩之,为什么对杨修却是毫不留情?
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四、再读课文
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五、研读课文
概括曹操、杨修的形象。
六、拓展迁移
请结合你对文章的感悟,用一句话对杨修进行点评。
七、作业
1、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2、(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安排:
本次练习共安排了四个板块,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好微笑字,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
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拟定: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写话
1、小朋友们看过或自己参与过足球比赛吗?
2、一场中什么时候最激动人心?
3、出示图,仔细观察
图上画的是什么?
这足球是怎样飞入球门的?
空蓝色球衣的1号守六员是怎样扑球的?
场上的其他队员,场外的小观众们看到这一情景他们的再现又是怎样的?
以上问题逐个交流,师可适当帮助理顺语序
二、写话练习
1、把刚才说的内容用几句话有序地写下来
2、不会写的字查字典
3、师加强个别指导
4、交流写话内容,注意点评
点评是以优点为主
三、讲述练习
1、读题目要求
2、展开,结合自己看的足球比赛的经验,改用第一人称介绍
3、同位互练
4、指名台肖讲述,师生点评
5、自己再介绍一遍
四、作业
搜集春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写好铅笔字和读读背背
一、写好铅笔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观察字形找到其写法上的共同点(全包围结构)
3、交流写法
里面部分不能写得太大或太小,左右的`窨,上玉的窨基本相等
4、师范写其中的一个字
5、学生练写(看清字再动笔)
6、同位互评,打星
7、修改字形
二、读读背背
(一)熟记成语
1、出示图,说说图意
2、出示四个成语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指名读,正音
多咱形式巩固词语
3、理解成语
结合图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成语的大意
4、反复诵豆腐块,熟记于心
5、运用
自主选择其中一二个成语,各说一句话,交流
6、课后可以写一写
(二)学习春联
1、出示内容,自由读一读
2、什么是春联?:(师简介)
3、过年为什么贴春联?
(传说。学生交流)
4、指导理解这两幅春联的含义
大致地说说意思
5、诵读记忆
6、交流事生收集到的春联
7、读记自己集到的春联
语文教案 篇3
一、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初步整体地感知烟台的四季海上奇观。
4、了解烟台冬季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5、完成“字词练习”练习作业。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吧(板书:海)你们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的?(用一句话说一下)
2、今天老师带你们到烟台去看一看海,(板书:烟台的)为什么单单去烟台呢?因为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齐读课题)
3、设疑激读
这份独特的景观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轻轻地将课本翻到第十页。
(二)、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留意多音字的正确读法,标出某些长句的停顿。
(三)、让我们也像录音一样美美地将课文读一便,要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
(四)、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
石凳 嬉笑 惬意 过滤 湛蓝 恬静
崇山峻岭 前赴后继 蔚为壮观 如痴如醉
2、指名读、齐读。
3、自己读,记住字形。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5、交流板书:冬 凝重
春 轻盈
夏 浪漫
秋 高远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海的句子,圈出突出大海特点的词语,并在旁边写上你的读书体会。
2、交流。
重点品读:出示: “小山似的涌浪……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A、自由读读这儿,看能不能把这巨浪折岸的场面给映在自己的脑中,不看书就能说出来。(让学生自由反复读)
B、指名读,谈体会,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C、指名不看书“读”(也即背)。
3、这样的场面真是太吓人了,可是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示意生接着往下说),还有的不顾被――(示意学生说)。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4、读第二自然段,回忆学法。
烟台的海冬天如此蔚为壮观,春、夏、秋三季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一节课再学习。
(六)、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指导书写:
仔细独立观察,自我体会字的结构与写法。
2、生写字。
5、烟台的海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第二课时
【设计思路】
第二课时需要一个较为完整的结构与表象。教学“冬天”时,渗入一个方法,那就是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有动感的画面。接下来的三个季节的教学都遵循着这个方法。这三个季节的教学,我采取的方法是自由选读,自由寻找一个最喜欢的季节去品读。总体的设计思路就是先整体把握,再深入品读,通过朗读再现四季海与人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烟台的海有了哪些初步的印象?
2、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烟台的海有着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并且一年四季的景色都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共同再走入烟台的海,去身临其境地体会和感受它。
二、深入品读(冬),再现画面
1、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我们先来走进冬天烟台的海,放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边读边感受冬天烟台的海有什么样的特点。2、指名读(冬天烟台的海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体会到的?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
预设:生读: “小山似的涌浪……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A、听了这位同学刚才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相机根据学生朗读情况进行评点,结合句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和感受。)
B、还有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告诉我们一些新的感受?(意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化朗读。) 3、“百闻不如一见。”你想亲眼看看那海上磅礴的景象吗?(播放录象) 4、这样的场面在我们看来是很吓人的,可是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示意生接着往下说),还有的不顾被――(示意学生说)。从这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在那道壮丽的风景线中你看到了什么?(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感受人与海的亲密关系。)三、、品读其他三季1、总结引入:刚刚大家读得很投入,大家是 〈1〉读,分层;〈2〉读,欣赏美;〈3〉说说画面;〈4〉感情朗读,通过这几步把这些文字,全都变成了真实鲜明的图象印在自己的脑中,所以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下面大家就按着刚才的学习方法,选择春、夏、秋季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海,好好地读一读,深入地感受一番。
2、学生自选一个季节,进行自读体会。
3、同学交流读书体会4、师生交流:
春天的海:预设学生选读“微波泛起,浪花嬉笑着,追逐着奔来,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结合学生所谈所读进行指导:
(1)这段话我们该怎么读?(轻快活泼)(指名读)
(2) 读得不错,如果你能注意语调的起伏变化就更好!如果把“害羞似的退了回去”读得轻一点,“然后又扑了上来”读得重一点儿,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表现浪花的轻盈活泼。谁再来试试?
(3)请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
(4)欣赏录象画面。
(5)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勤劳的烟台人民在大海上忙些什么呢?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夏季的海:预设学生选读比喻句。(1)作者把夏季的海比作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恰当吗? 为什么?(夏天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
(2)你还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夏天的海象是位温柔恬静的少女呢?引导学生摄取清晨和傍晚两个镜头来朗读想象感受。
(3)欣赏录象画面。
(4)小结:夏季烟台的海给烟台人民带去了精神的愉悦和享受。
秋季的海:
(1)朗读时抓住“格外湛蓝”。
(2)欣赏录象画面。
(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你们看,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秋天的大海为烟台人民带来了什么呢? 三、收尾总结1、与学生一起回味式总结:刚刚我们一起走过了冬天的―春日的―夏日的―秋天的――
2、所以,我们可以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让学生齐读)。四、积累巩固,布置作业体会烟台海四季的特点,当一回小导游,介绍一下某一季节烟台的海。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和方法:学习古诗过程中随文识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描写雪的其他古诗。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本课识字过程应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10个生字在教学时音、形、义各有侧重,切不可平均使用力量,在读时解决音的难点,在读诗时分散识字,把生字从文中提出来,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的识记,再放回诗中特有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真正做到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 春晓》《夏日》《山行》 。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冬之景的古诗。揭示课题,板 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认读课题中的生字“送、官、归”,说说识记方法。 “武、判”识读(能认识即可,在练读词语中多见面几次,就会识记。)
3、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岑参写的,他的诗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插图。
2、范读课文,渲染情境。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 通读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觉得容易读错的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全班再交流。(注意“折、即”的读音)
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认读生字。(学生自主认读,多种方法识字。) “折”是会意字,甲骨文的“折”字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表示树木被大斧砍断的情形。本义是折断,引申为弯曲、曲折,进一步引申为屈服。 也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古----月----胡;女----口-----如;木----对----树;利----木----梨
3、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朗读。
(老师用优美的语言渲染情境,解释古诗。) 北风卷动,地面的沙尘吹折了枯草,胡地到了八月就白雪纷飞了。雪花飞舞,就像一夜之间吹起了春风,千树万树的梨花盛开了一样。 教师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
情境一:“白雪皑皑,北风呼啸,如果你看到了这样的一幅场景,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让你读出文章的前两句,你该怎么读呢?”
情境一:“好朋友要远行,但不久的将来你们还会重逢,此时你心情是沉重的还是忧中有喜?古诗的.后两句就带有这样的感情,你该怎么表现呢?” 教师范读,个别读,男女生交替读,小组领读
4.诵读积累,要求当堂熟读背诵。
四、指导写字
可采取五步指导法;
第一步:看,一看字形,二看范字。
第二步:描。
第三步:写。
第四步:评。
第五步:改。
“送”字中的“关”的最后一笔是点,“如”在虚宫格呈现的形状为左梯形。“女”要写得伸展,“口”要写得小些。“梨”的下半部分“木”字的横要写得长一些,托住“利”。“树”中间的“又”写得小一点,捺要变点。
五、课后练习。
六、扩展。
(积累边塞诗)
出赛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雪景 奇寒 奇美
高歌 乐观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舟夜书所见》这篇文章,我依然采取了让学生搜集材料、小组合作学习再共同交流的方式。然而,由于学生与这首诗第一次接触,诗中所描写的美境感性认识又少,且部分学生也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所以,理解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特别是对诗的后两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理解更不到位,导致了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针对这种现象,我采取了下面的教学方式。
1、运用课件,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本课时,针对学生了解河(海)面渔火知识过少和“灯光”与“满河星”之间的关系不易理解的特点,结合“根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美丽画面”的要求,我从网上下载了多媒体课件:在漆黑的夜晚,一只小渔船点着孤零零的一盏渔灯,仿佛萤火虫的光亮,从远处缓缓驶来,那情景非常宁静;阵阵微风漾起层层细浪,原来那点亮光散开成河面闪烁的星星,又是多么迷人。以动画演示画面,不但轻而易举地解决了“灯光”与“满天星”之间的关系,而且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为进一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做了铺垫。
2、教师范读,强化诗所烘托的意境。
受前两首诗的影响,特别是当学生看到“月黑”、“孤光”、“一点”等词后,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这首诗表达的.也应为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其实不然。为强化诗所表达的意境,我在学生初步理解诗意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范读文章,边想象诗所描写的画面。通过老师的范读和课件演示,同学们悟出了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夜色中水面渔火景象的赞美。
在学生理解诗意、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后,我又要求孩子们各自背诵了查慎行的一首诗作结。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示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示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课时布置】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同学查找丰子恺的漫画或散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同学齐读儿歌:
影子
影子在前,
影子在后,
影子是个小黑狗,
经常跟着我;
影子在左,
影子在右,
影子是个好朋友,
经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1、小组内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散文;
2、请同学在班上介绍丰子恺的情况,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绩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和散文创作方面成绩颇丰。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⑴同学读完课文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和其注音。
⑵要求同学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讨论、明确中心:
问题:本文中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和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示什么样的中心?
同学讨论后明确:本文表示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四、探究交流
1、再读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描写,并试着说明理由。
2、在小组内交流自身所找生动形象的描写句,并陈说理由。
五、质疑问难
在小组内交流自身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班上交流,一起解决。
六、延伸拓展
1、小结导入:本文表示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它与上学期所学的《童趣》一文相映成趣,下面请大家无妨回忆一下《童趣》。
2、复习旧课,请同学背《童趣》,其他作评价、修正、补充。
3、延伸拓展:
⑴述说一段童年往事,要求语言简洁,尽量表示童真、童趣,时间不超越2分钟。同学先在四人小组内述说,然后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⑵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⑶教师小结。
七、巩固拓展
1、丰子恺的胜利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假如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短文,畅谈自身的教育构想。
2、细读课文第6段,归纳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然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与美术课完成一幅水彩画或一幅国画。
【课后记】
本文充溢了童趣,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同学主动进行探究,进行考虑;同时,也可以借助本课的学习协助同学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观点,协助同学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语文教案 篇7
课型新授课:课时2
学习目标设计
1.认识10个字,认识1个偏旁。
2、会写“人、七、儿、无、九”5个字;
3、学会猜谜语。
预习模块
预学设计:
自己读读52页,找出认识和不认识的字。
问题生成:
读音不规范的地方很多。
展示模块
一、猜谜语
1、提问:头戴小红帽,身穿大白袍。走路摇摆摆,游泳稳又快-----鹅。
大家一起背诵咏鹅。
2、提问: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雨。
二、朗读课文,并识字。
1、先将黑板上的10个字认读一下,仔细观察这些字,有没有哪个字的一部分你认识呢?然后领读课文。
2、解读意思:
远看山有色:远远地看,山上绿色青葱;
近听水无声:走进了,却听不到流水哗啦啦的声音;
春去花还在:春天过去了,花儿没有凋谢,还在开放;
人来鸟不惊:人走近了,鸟不会惊走。
------------------画。
3、教师领读第二遍,然后圈起要认识的字,然后找2个学生领读,然后自己阅读。
4、黑板重点字领读5遍,然后自己读一遍,写2遍拼音。
三、会写“人、七、儿、无、九”5个字
老师示范人、七、儿、无、九的'写法:
与之前的区分:八:撇低捺高,撇捺不接触;
入:撇低捺高,撇捺接触;
人:撇高捺低;
学习笔画:竖弯钩和横折弯钩
学习儿、无、九
教一个字学生练习写一个字,每教完2个后,老师检查,再练习5遍。
复习模块拓展提高性练习:
找到课本53页的反义词
检测性练习:
1、找到下列字的拼音,将序号填到括号里:
10个字
2、
无字共几笔?第三笔是?
九字共几笔?第二笔是?
板书
课后反思优点:注重孩子兴趣发展
不足:生字词不熟练
改进思路: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加强复习巩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01-29
语文教案01-29
语文教案02-01
语文教案02-01
语文教案01-27
语文教案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