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06 08:07:1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必备[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必备[4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鼓励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2、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人物的精神品质,了解自己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

  3、了解一些青春期的知识,以利于学生健康地成长,形成良好的个性。

  4、以歌颂青春为内容,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二、教师准备

  1、和学生们一起设计、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时间。

  2、根据实际条件,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或相关网址。

  3、确定主题班会的内容、形式,决定主持人、演出者和有关事项。

  三、活动指导与建议

  “青春随想”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步入青春,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心愿和理想,这是他们对生活的渴望,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应该热情鼓励;步入青春,学生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个性,这时更需要加以引导,让他们健康地度过青春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步入青春,不仅身体要得到良好的发育,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成长,要注重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步入青春,很多人都会有成长的喜悦,让学生们尽情地歌颂青春,赞美青春,建立自信心,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保持青春的活力与朝气。“随想”并不是随意,而是有着严谨的内涵。

  关于具体的活动,有如下建议:

  1、“青春的心愿”部分

  ①许多学生的心愿和理想,也许谈不上远大,也许还很稚嫩,不要拔苗助长,实实在在才是真;

  ②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向着天空、群山、大海大声喊出自己的心愿,可以有助于学生克服胆怯、羞涩等心理障碍,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如举行青春的仪式,可以借鉴有些国家为年轻人举行成人仪式的做法;如青春宣言,更是可以参考各种宣言的形式。总之,活动要有创新,才能吸引学生。

  2、“青春的座右铭”部分

  ①“座右铭”要学生自己体会,不要板起面孔说教;

  ②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引导他们了解自己,自觉地克服自己的不足;

  ③学生是生活在集体中的,要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优良品质。只关注自己是不够的,还要关注他人,这样才能和他人合作相处。帮助他人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也是团结合作的一个方面。

  3、“青春的知识”部分

  ①作为进入青春期的学生来说,不仅身体健康、知识水平提高是重要的,心理健康也是不可缺少的,甚至可以说更加重要。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能或多或少地有意识地寻求完善自己;

  ②青春期知识,包括性知识,是青少年教育中不可回避的。作为跨学科的一项活动,可以和生理课等结合起来。怎样宣传科学知识,要有一定的创意;

  ③有条件的话,可以利用视像、网络等资源。

  4、“青春的颂歌”部分

  ①歌颂青春,要让学生感觉到青春的火热、灿烂、美丽,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青春、热爱生活。不能做作,不能强加于人;

  ②青春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所以活动要让学生动起来,奔放起来;

  ③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完全由学生来主导,尽可能不加限制。

  四、活动评价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评价标准:

  1、学生在此次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2、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3、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语文能力。

  其中第一点最重要。教师也可以再列出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制定评价标准。

  五、有关资料

  1、青少年的健康与成长

  青少年期不是简单的儿童期的延续。儿童成长为一个青少年时会发生重要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青春期的变化特别表现在生殖系统、性机能反应以及年轻人认识自我和被他人所认识的诸方面。他们在身高和体力上发生变化,并且在性别上形成了明显的差异;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移情作用开始显现出来;在家庭内部和家庭以外的年轻人中间,开始与成年人之间建立新的社会关系。这些新的能力的发展产生了新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因为性别、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水平、以及个人社会成熟的程度而表现得大相径庭,而且也与青少年所处的社会、文化、政治、自然和经济环境有关。

  由于家庭以外的影响开始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年轻人的自我判断和形成的各种关系对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和成长越来越具影响力。他们在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将会影响到一生以至后代。青少年时代是年轻人自然体验、对未来、移情和理想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驰骋的时代。同时也是增强自我意识(有时是自我价值堕落)的时期;自我评价和勤学好问的时期。随着生育能力的开始发育,在这一时期青少年萌发了儿女之情和性冲动。出于要与他人建立稳定的联系以及参加工作,开始生活的需要,年轻人在这个阶段要求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这个时期也是青少年在承担成年人责任之前,以不伤害自身健康和利益的各种方式,尽情享受人生的阶段。

  (节选自世界卫生组织技术报告《青少年的健康与成长》)

  2、徐志摩《默境》

  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

  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

  轻捷的步履,

  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

  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

  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选自《徐志摩诗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能顺畅朗读课文。

  2.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包含的信息。

  【重点难点】

  1.重点: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包含的信息。

  【课文提示】

  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答司马谏议书》文题意思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

  2.王安石,宋朝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当政时,推行变法。在这次变法中,以王安石为代表的革新派跟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发生过激烈的斗争。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当时唇枪舌剑的滚滚硝烟。

  【正音正字】

  怨谤(bàng) 难壬人(nàn) 胥怨(xū) 盘庚(gēng) 会晤(wù)

  【阅读课文】

  1. 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

  人“习于苟且”;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上“欲变此”。

  2. 实施变法时,出现了什么情形?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实施变法时,天下“怨谤”;众人“汹汹然”。

  司马光认为,这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

  3.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事?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在文中具体指:“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为天下理财”; “辟邪说,难壬人”。[来源:学,科,网]

  【课文简析】

  王安石任宰相时,为了抑制豪强势力的膨胀,增强国力,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一系列变法的措施,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司马光是其代表,三次写信给王安石,攻击变法,要求恢复旧制。本文就是王安石给司马光及其同党的答复。

  本文是以书信形式写成的驳论。文章列举司马光的种种责难,然后针对司马光“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的责难,作者先逐点驳斥“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这样,有理有据有节,而“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成为无中生有,司马光的论点失去了成立的基础。王安石进一步批驳,他没有否认“天下怨谤”。他认为“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顺水推舟地指出“上乃欲变此”;再列举“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这样,王安石从现实和历史两个方面说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因此,“天下怨谤”不足为奇。本文不仅严正表明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受命于人主”,还借此机会重申自己“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的决心,矢志不悔。

  【课外作业】

  1. 完成“学习建议”;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

  2. 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王安石、司马光以及王安石变法。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串讲课文】

  原文: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翻译:我说:昨天承蒙(您来信)赐教。我认为和您交游相处友好的日子很长久了,但是议论政事常常合不来,这是因为我们采取的政治主张不同的缘故。

  原文: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翻译:如果硬要辨解,最后一定不会被理解,所以简单地写回信给你,不再一一为自己辨白;再三想到您对我的重视厚遇,对(书信)往来不应草率莽撞,所以现在详细说明情况,希望您也许能谅解我。

  原文: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翻译:读书人争论的问题,主要在于名称和实际的关系,名称和实际关系明白了,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清楚了。

  原文: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翻译:现在您用来教训我的是认为我超越权限、惹事生非、搜刮钱财、拒绝批评,因此遭到天下人的怨恨和诬陷。

  原文: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翻译:我却认为受皇上的委托,拟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然后交给专职的官吏去执行,不能叫作越权;推行先王实行过的政事,兴利除弊,不能叫作惹事生非;为国家清理财政,不能叫作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问巧言小人,不能叫作拒绝批评。

  原文: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翻译:至于怨恨和诬陷那么多,那本来早就料到它会这样的。

  原文: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翻译: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已经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大多数以不忧虑国家大事、随波逐流、讨好众人为上。皇帝才想改变这种状况,而我就不考虑反对派的多少,要出力帮助皇帝对抗这些人,那么大家怎么能不大吵大闹呢?

  原文: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翻译:盘庚迁都的时候,老百姓都怨恨,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而已。盘庚没有因为有人怨恨而改变他的计划,因为计划合理才行动的,这事看不出可以后悔的地方。

  原文: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翻译:如果您责备我任职很久,没有能帮助皇帝大有作为,以造福于人民,那么我承认有罪过;如果说现在应当什么事情都不做,墨守成规而已,那我就不敢领教了。

  原文: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翻译:没有机会见面,我不胜仰慕到极点。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学生情况,选择若干讨论)

  1. 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原因 ) ②终必不蒙见察。( 被,表示被动 )

  ③故今具道所以。( 说 ) ④辟邪说,难壬人。( 批驳 )

  ⑤非某之所敢知。( 领教 )

  2. 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未能助上大有为( 作为 )

  为天下理财。( 替 )

  不为征利。( 是

  ②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表示承接关系,而且 )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表示转折关系,然而 )

  3. 下列对“人习于苟且非一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

  A,人们学习苟且之事不是一天了。

  B,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C,人们对得过且过的学习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D,人们对苟且之事反对不是一天了

  4. 下列对“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

  A,如果说应当今天一切事情都不做。

  B,如果说现在应该一切不把事当事做。

  C,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情都不做。

  D,像你所说,现在应该一切事情都不做。

  5. 文中“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一句,表明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争论不是个人恩怨,而是政见不一。

  6. 文中追述“盘庚之迁”的用意是什么?

  以确凿的史实针砭当时士大夫的流俗,说明反对的.人多就一定错了。证明自己的境况,与“盘庚之迁”时一样,因此决“不为怨者故改其度”,表达了改革的决心不变。

  7. 文章最后王安石说“某知罪矣”。这是否向司马光认错?为什么?

  王安石说“某知罪矣”,这不是向司马光认错。

  王安石认为自己“错”在“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由此可见王安石不仅没有因改革“认错”,反而认为自己改革还不够坚决,不够迅速,不够彻底。 )

  8. 本文是驳论。作者旨在批驳什么观点?[

  本文批驳的观点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9. 作者是如何驳论的?

  针对司马光“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的责难,作者先逐点驳斥“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这样,有理有据有节,而“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成为无中生有,司马光的论点失去了成立的基础。王安石进一步批驳,他没有否认“天下怨谤”。他认为“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顺水推舟地指出“上乃欲变此”;再列举“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这样,王安石从现实和历史两个方面说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因此,“天下怨谤”不足为奇。

  10,在严峻的情形面前,王安石对变法持什么态度?哪些语句体现了这种态度?

  王安石坚持变法,义无反顾。 “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等语句集中体现了王安石的态度。

  11. 天下“怨谤”、众人“汹汹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天下“怨谤”、众人“汹汹然”的真正原因是:王安石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课外作业】

  1. 整理课堂笔记。

  2. 预习《出师表》。

  3. 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北风席卷大地,冻僵的白草被风折断,胡地的天空八月就飞舞茫茫大雪。好像一夜里忽然刮起了春风,千万棵树上的积雪如梨花盛开。本来让人心生寒意的严冬,在诗人的笔下,却显得如此富有生机!那梢头的片片积雪哪里是雪,分明是簇簇相拥的梨花啊!诗人送别朋友归京,本是让人难以割舍的'离愁别绪,但作者知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今日一别,明年开春定会重逢,既是这样,为什么不能好好地为即将到来的春天高歌呢!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如官等8个生字。注意如在虚宫格呈现的形状为左梯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知道诗人的情感,知道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你会背哪些古诗?(指名随意背诵古诗20首)你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谁认识。(板书:岑参(加拼音)。学生随教师多读几遍。(简介作者)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善于描写冬天的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后人对他文章中的两句诗偏爱不舍。想知道是哪两句吗?现在就让我们与岑参一路同行,去体会他诗中的意境吧。(板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齐读课题。[用送组词:送别、送行]

  这首诗就是一首送别诗,现在就听老师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你把它圈起来。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边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

  2.检查自读情况,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样记住折、梨的?(生汇报识字方法。)

  点拨:

  (1)梨是形声字;他它能组什么词?

  (2)折是翘舌音,也是多音字,还念shé;与拆区别;生书空。[板书: 折:zhé(打折) shé(折本)]

  3.说一说:诗中写什么时间的景色?又写了哪些景物?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点拨:(1)冬天的风是什么样的?(幻灯出示:北风声)

  (2)播放风声,想象说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3) 白雪皑皑,北风呼啸,看到这样的一幅场景,你有什么感受?(出示雪景图)

  (4) 好朋友要远行,但不久的将来你们还会重逢,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5)结合每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训练。

  4.配乐诵读全诗。(个人读、评价读、小组比赛读)

  5.背诵诗句。(男女生比赛读、背)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官、送、归、折、胡、如、树、梨

  2.认读、组词,用送行说话。

  3.观察送、官、折、树的结构,并说一说它们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重点指导树、如、归。

  如在虚宫格呈现的形状为左梯形。女要写得伸展,口要写得小些。

  树是左中右结构的字,要把中间的又写得小一点,捺要变点。

  归字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一笔竖一笔撇,右边是倒山,最后一笔不出头。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有各自喜爱和赞美的季节。古代诗人除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外,还写了很多赞美冬天的诗句,下面我们一起去回顾一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七、课后作业、扩展活动

  积累赞美冬天的诗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⒈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⒊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同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课前准备

  ⒈课件。

  ⒉收集鸟的图片和有关鸟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⒈谈话:你喜欢小鸟吗?你了解小鸟吗?把你课外收集的有关小鸟的图片和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爱鸟的故事——《父亲和鸟》。

  ⒉揭题: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猜想:这篇课文究竟会写些什么内容?围绕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一位父亲和鸟的故事。

  二、初读识字

  ⒈自读

  ⑴师:你们想知道“父亲和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要求:先自己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再把课后“我会认”里出现的字多读几遍。然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指读课文和生字。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

  ⑵组内练习读课文,认生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⑶指读课文,组织评议。

  ⒉识字

  ⑴出示字词卡片,让学生逐个认读,学生互相纠正。

  ⑵开火车读字词,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⑶教师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认一认,读一读,进一步巩固识字。

  三、写字指导

  ⒈指导观察,发现规律

  ⒉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⒈出示“我会读”的内容,指读词语。一生任读一词,其他生书写。

  ⒉指读课文,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学习收获。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真地读一读父亲和鸟的故事。

  二、朗读

  ⒈自读课文,同时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画出“我”和“父亲”的语言。

  ⒉引导学生重点练习人物的对话,(自读、教师示范读、同桌互读等)体会课文内容。

  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从阅读中你明白了什么?(“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提问

  ⒈读文质疑

  如: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父亲知鸟爱鸟?“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你怎样理解?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听了父亲的话,今后的“我”会怎样?

  ⒉释疑

  师:本文题目是《父亲和鸟》,但作者并没有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或为鸟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过叙述“父亲”对鸟的深层了解来表现“父亲”的爱鸟。课文通篇是“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从“父亲”的话语中我们发现,他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父亲”可算得上是鸟的知音了。而“知鸟”,不正是对鸟深深的爱吗?课文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多么稚气又多么纯真,谁说“我”不会像“父亲”那样知鸟爱鸟呢?

  四、读议

  ⒈自由结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父亲”深沉的'爱和“我”的天真。

  ⒉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要求小组全员参与,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⒊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指导语出适当的语气。如:“父亲喃喃地说”,要先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指导学生用轻、慢的语气读父亲说的话。相机引导学生用“快活”说句子。

  ⒋试着写出与”雾蒙蒙“结构类似的词。

  五、汇报

  ⒈选读得好的小组表演读,师生评议。

  ⒉交流合作学习的成果。针对提出的问题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地引发学生的争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父亲爱鸟护鸟优秀品质的感悟。

  六、扩展

  ⒈运用收集的小鸟的图片和资料,建一个“小鸟乐园”。布置在班级一个合适的地方。

  ⒉编故事:

  ⑴ 听了父亲的话后“我”会怎样想,怎样做呢?引导学生续编故事。

  ⑵教师借助图片或课件展现故事内容:在清脆的鸟叫声中,鸟妈妈带着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突然一声枪响,鸟妈妈被击中落地。受惊的小鸟只有躲在树林中哭泣。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引导学生续编故事。

  附:词语

  喃 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焐—用热的东西接触凉的东西使变暖。

  一 瞬—转眼之间。形容时间极短。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要亮的时候。

  潮 湿—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劝学教案09-21

(经典)语文教案09-14

语文教案【经典】09-26

(精选)语文教案09-25

语文教案03-04

语文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