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站在铁索桥上

时间:2024-04-08 17:42:0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站在铁索桥上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站在铁索桥上,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站在铁索桥上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站在铁索桥上1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诗,追忆了我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激烈战斗,歌颂了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追昔惜今,表达了对先烈的缅怀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分析课文的能力和积累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的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和净化。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分析课文的能力和积累运用的能力。

  教学构想

  全诗共四小节,内容简短,不宜作详细的分析讲解,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引导学生体会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以第二节为重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红军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的事迹。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诗的韵味。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更多的了解飞夺泸定桥的事迹。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索桥的故事》了,谁来说说你眼中的索桥有什么样的特点?

  2、是啊!索桥是凶险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座与我们新中国息息相关的、也是危险无比的桥。

  3、介绍铁索桥有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霁虹桥与摩崖石刻是千年西南丝绸古道上不可多得的两颗璀璨的文化瑰宝,通过系统全面的考证和追述,揭示其悠久的历史面貌和浓厚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对地方历史研究还是当今文化产业打造都是有其积极和深远意义的。

  据考证,该桥为云、贵、川、藏、陕5省区现存95座古铁索桥中最大、最完整、最古老的古桥,也是全国最宽大的3座铁索桥之一,比四川泸定桥宽一半,且早200多年;承载重量仅次于贵州的盘江桥,位居全国第二。世界著名美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主编的《中国科技史》中称为:“霁虹桥为世界现存的唯一最古老的铁索桥。”

  中国现存的古老铁索桥之一。又称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城西,跨越大渡河。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九月动工,次年四月完工。桥净跨100米,净宽 2.8米,桥面距枯水位14.5米。全桥共用铁索链13根,其中9根用作承重底索,上覆横纵木板作桥面,可通行人、畜;4根用作扶手,布置在桥面两侧。东西桥台用条石砌筑,高20余米,上建有桥亭,有清康熙题写的“泸定桥”匾额和泸定桥碑记。锚定坑设在桥台后,宽2米,长5米,深6米,竖直埋置生铁桩8 根,另有长4米、直径20厘米的锚桩1根,横卧在铁桩后面,13根铁链就系在锚桩上。大渡河铁索桥是四川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因在悬崖绝壁之间建修跨过急流的艰巨工程而闻名。;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以奇兵强夺泸定桥,红军遂过大渡河。毛泽东《长征》诗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之句。1950年以后曾多次维修,并建立陈列馆,展出大渡河铁索桥战斗史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板书课题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1、配乐范读全诗,整体感知

  边听边思考: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

  2、指导学生先学习第1节和第4节诗。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节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对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体验。

  能用自己的声音读出体会吗?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学生们快速浏览全诗,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划下来。(学习诗歌第四节)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心潮汹涌激荡”的意思。

  自由地朗读感悟第四节诗。

  (3)指导学生朗读,比如指名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齐读等。

  3、重点指导品味诗歌的2小节。

  (1)思考:诗人站在桥上回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作者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

  (2)学生初步感知后,先自己想象一下当时激烈的场面,指名说一说

  播放录象:“飞夺泸定桥”的场景,追忆工农红军强渡大河的激烈战斗,体验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再细细体味诗句,划出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词句,写出批注。

  小组交流讨论

  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利用课件出示,深入理解。“攀着、冒着、冲破”这三个动词直接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饶的献身精神。)

  4、品读第3节诗

  (1)自由读,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地读,指名读;经过想象画面后的读;观看影片片断后的读;理解重点词句后的读;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读。

  5、引导朗读全诗

  三、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1、准确流畅地感情背诵课文。

  2、学习本文后,你想对无数先烈说些什么?

  3、课后欣赏。(本诗的歌曲演唱、毛泽东诗词《长征》、萧华的诗《飞渡大渡河》)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搜集关于战争年代革命战争的诗歌,参加班级的诗歌朗诵会。

  板书设计

  我站在铁索桥上

  攀着 冒着 冲破

  英雄的土地! 英雄的人民!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站在铁索桥上2

  【教材分析】

  《我站在铁索桥上》是六年级下册二单元“遗迹”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一首现代诗,曾被谱成曲子,填作了歌词。这首诗追忆了工农红军抢渡大渡河的激烈战斗,歌颂了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追昔惜今,表达了对先烈的缅怀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

  全诗共四节:第一节,写身临铁索桥,“站在铁索桥上”所看到的景物,头上的云雾,脚下的白浪;第二节,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第三节,抚看今朝,烈士们当年激战过的地方成为今天鲜花盛开的地方;第四节,反复吟咏,寓情于景,进而直抒胸臆 ,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诗共四节,感情强烈,借景 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学情分析】

  经过六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初步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理清条理,写出课文的提纲,但这之中也需要老师给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基本都能通过理解重点语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文分一个课时来授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是以教师有指导地自读自探自悟式教学方法为主,以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为辅,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而进行的。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读感悟、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等多种学 习方法的有机结合,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认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自 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教学课件, 查找泸定桥的资料、《我站在铁索桥上》歌曲,了解红军北上抗日的事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拓展积累,升华情感;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我站在铁索桥上》歌曲,出示图片或从不同角度展示铁索桥的风貌。

  2、请学生谈一谈对铁索桥的了解。

  3、今天我们学习顾工的《我站在铁索桥上》。板书课题 。全班齐读一遍。

  2、举手回答

  3、齐读课题 以音乐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一)第一节

  1、诗人站在铁索桥上,他看到了什么?

  2、从“桥身摇晃、头上云雾、脚下白浪”感受到了什么?

  体会泸定桥的艰险与美丽 。

  3、带着感受再读。

  (二)第二节

  1、过渡:看到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

  2、了解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吗?简要地讲给大家听。

  3、作者为什么称红军战士为“英雄”?

  4、站在铁索桥上,作者想到了英勇的红军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有感情朗读。

  (三)第三节

  1、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这样美好的'环境,这样幸福的生活,是怎样来的?

  3、此 时此刻:作者的心情如何?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

  作者心潮汹涌激荡。“汹涌激荡”在 这里什么意思?

  (四)第四节

  要高声歌唱 ,他可能歌唱什么?齐声常出来。

  1、自由读第一节,划出有关的词句。

  2、指导读,齐读

  1、读有关的诗句。

  2、指名讲述故事。

  3、学生可以联系自己查阅的资料中当时的危险的形势来谈。

  4、有感情的朗读。

  1、小组交流对比的写法,战斗的楼房成学习的课堂;梨花开放、鲜花撒地上,突出今天的幸福生活。

  2、举手回答

  3、举手回答

  歌唱英勇的先烈流血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歌唱在英雄的土地上建设美好家园的勤劳的人民。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读感悟、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认识的目的。

  三、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1、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把遗迹的过去和今天联系起来)

  2、学习本文后,你想对无数先烈说些什么?

  3、课后 欣赏。(本诗的歌曲演唱、毛泽东诗词《长征》、萧华的诗《飞渡大渡河》)

  1、举手回答

  2、同桌交流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能牵动全文的的主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简化教学头绪,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避免传统教学中的碎问碎答,一问到底的弊端。

  四、作业 布置

  1、试着给课文列一个提纲。

  2、搜集索桥其它的故事。

  板书设计

  我站在铁索桥上

  攀着 冒着 冲破

  红旗 火光

  铁索 弹雨 英勇无畏 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火网

  教学反思

  《我站在铁索桥上》是六年级下册二单元“遗迹”中的 一篇主体课文,这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 索桥上,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本文教学宜带动学生 理解,在读书中学会品读感悟。全诗共四小节,内容简单,做详细的分析讲解,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学的 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站在铁索桥上】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教案02-27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27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01-09

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案01-13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优秀03-17

六年级下册语文《灯光》教案03-09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23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10-01

六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