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0 08:27:4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共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共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共同学习了两文言文,初步感知了文言文特有的魅力,文言文以它特有的语言特点及其微言晓大意的'风格统领中华文章几千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一文章《古代寓言两则》。

  二、学习文章。

  1、配乐读文,感知意境。现在老师和着这首古朴的乐曲,朗诵这文章,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

  2、三步学习,了解大意。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随着学习向导,来理解文章。

  (1)出示学习向导:自学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含义。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小组间合作解决。

  (2)学生根据自学向导的要求进行自学。

  (3)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句子:“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3、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解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1)自己练习。

  (2)全班汇报。

  (3)同学。

  第2课时

  一、自读自悟,能通读懂每句话。

  1、学习《郑人买履》。

  2、自读课文,结合注视了解词句的含义。

  3、全班交流文章的含义。

  4、练习朗读,教师与学生进行评议。

  二、讲故事,理解寓意,联系生活。

  1、自己练习讲故事。

  2、小组交流,进行推选,全班汇报,集体评议。

  3、理解寓意:郑人买鞋可笑吗?为什么?你能悟出这则寓言蕴含的道理吗?

  4、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三、熟读、背诵课文。

  1、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含义。

  2、完成书后练习题,领会“之”的不同含义。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准备:1、生词卡片。2、课件。3、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诗句。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初步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提出不懂的问题。

  3、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朗读题目,了解题目。

  二、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文字投影片,检查并纠正带点字的读音:跌下来、似的、播种、仰着脸

  2、出示文字投影片,指导学生记住字形:沟、蹄、滑、密、撒、播、乳

  3、重点指导“播、乳”字的书写,学生练习。

  4、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词义:你推我挤、播种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随机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质疑。梳理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留待第二课时深入探讨。

  问题梳理:

  1、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五、作业:

  1、写生字词、读书。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准备:声像资料、文字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一)进一步理解课题:

  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出示文字片: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1)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3)练习朗读,欣赏声音美。

  (4)指名读4-6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解疑步骤:

  ①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标点符号:破折号。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

  ②出示字幕:“嗵——嗵——嗵!”“冬——冬——冬!”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嗵嗵嗵!”“冬冬冬!”“啪啪啪!”

  ③对比指导表示声音的词语,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④说说为什么有的时候读的舒缓,有的时候读的急促: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解疑步骤:

  ①学生自己初步理解。

  ②结合生活实际和影视中看到的画面,说说什么时候敲鼓?鼓声一响,给你什么感觉?

  ③理解作者这样写表达的对小雨点喜爱的情感。

  4、播放春雨飘落的画面,直观感受春雨之美。

  5、配乐朗读声音美部分。

  板书:声音美

  (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读一读,说一说。

  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

  板书:样子美

  (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

  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

  2、出示儿歌:《春雨》。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

  板书:精神美

  (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3、再次朗读课题,结束学习。

  四、布置作业:

  必做: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选做: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春天的声音 淅淅沥沥

  滴滴答答

  丁丁冬冬

  春雨催发芽 细细的、密密的

  向牛毛、花针、细丝

  教学后记

  2瀑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觉瀑布雄伟壮丽的画而,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诗歌的节奏、韵律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背诵课文。

  3、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4、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叠 喻 屏;要求会写的字有:瀑 叠 涌 滩 喻 衬 屏;要求掌握的词语有:瀑布、叠叠的、涌上、岸滩、比喻、衬着。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壮丽。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瀑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诗——瀑布。(板书课题:瀑布)

  二、初步感知

  1、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附课前预习提纲,把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②借助拼音读准生词,利用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找出不懂的词句,画上“?”。

  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2、理解词语。

  3、检查读书情况。

  ①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分小节读。

  ②指名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下收集瀑布的图片,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造就了变幻莫测的庐山云雾,水平如镜的西湖,还让我们拥有了如诗如画的瀑布。

  2、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走进瀑布,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吧!(板书:瀑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这首诗,思考: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向我们展示了瀑布的美呢?(板书:声音 样子)

  三、精读感悟,情感诵读。

  (一)学习第一小节诗

  1、诗中哪一小节描绘了瀑布的声音?

  2、指名读第一小节诗,其他学生思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从哪儿感受到的?

  3、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诗句来体会瀑布声音的雄伟。

  ①“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说明瀑布的声音一定很响。

  ②“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让学生模拟叠叠的浪涌上岸滩以及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的声音。引导学生读出瀑布声音的雄伟。(随机播放瀑布声音的录音)

  4、叶圣陶爷爷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你还能把瀑布的声音想象成什么?(发散学生思维)

  (二)学生自学二、三小节诗。

  过渡:刚才,我们未见其形,已闻其声了。如果让我们亲眼目睹,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二、三小节诗。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一读二、三小节诗,你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的?用“___”划出来。

  (2)和同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3)美美地读一读。

  2、学生自学,遇到困难同位之间讨论。教师进行巡视指导,深入到学生中间去讨论。

  3、学生汇报

  ①“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千丈青山”实际不是指千丈,是形容山高。“白银”是指瀑布。绿色的高山衬着白色的瀑布,对比鲜明,使瀑布显得更加壮丽。(板书:白银)指导学生读出瀑布的壮丽。(相机出示瀑布远景图)

  ②“一座珍珠的屏”

  a、“屏”指比较讲究的装饰品,珍珠的屏说明瀑布飞泻而下时,串串水珠被阳光一照,闪着光亮。就像一道珍珠做的屏风,真是雄伟、壮丽。(板书:屏)

  b、你还能把瀑布比作什么?(写法指导,为拓展延伸的“写”做铺垫。)

  ③“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电脑播放瀑布被风吹得如烟、如雾、如尘的的画面,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引导学生读出又惊又喜的感情。

  说明:学生汇报到哪一句,教师就引导理解哪一句,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小节诗。

  6、配乐齐读这两小节诗。

  7、总结:听,瀑布的声音很美,望,瀑布的样子更美,真是无处不美。让我们把这如诗如画的瀑布永远留在记忆深处吧!学生背诵这首诗。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作者用词的精妙让我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美景更令人神往。让我们走进更广阔自然世界,去领略它迷人的风光吧!

  电脑出示图片:露珠 大海 雪 小溪

  2、电脑出示四首需补充的小诗。

  露 珠

  太阳还藏着半边脸,草叶上已有了露珠的身影,永远是那么 ,那么 。阳光因你更加 ,空气因你更加 。大海蓝蓝的大海,像 。浪花欢快地涌向岸边,分明是 。

  雪

  冬天来了,雪花漫天飞舞,片片雪花像 ,又像 。大地仿佛成了 。

  小 溪

  山间,林间,谷间,溪水一路欢歌,你听,那声音,像 。让学生选择一处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把描述这处景物的小诗补充完整。

  3、学生读自己补充的小诗。

  板书设计

  瀑布

  声音 浪涌 风吹……

  样子 白银 屏

  ……

  烟 雾 尘

  教学后记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这两首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字才、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两首诗歌。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惠、崇、欲、扣、扉;要求会写的字有:晓、鸭、芦、欲、怜、齿、印、苔、扣、墙。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 课时

  惠崇《春江晓景》

  一、预习目标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认识春天的美丽景色及浓浓的春意。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3、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

  4、学习生字。

  二、自学提纲。

  1、观察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 季节,我能找出课文中的词语 、 、

  来说一说,我最喜欢图上的 。

  2、学生据题质疑。

  3、朗读古诗。

  (1) 自由读。

  (2) 范读。

  (3) 指名反馈读。

  4、畅所欲言。

  我读懂了

  三、教师点拨。

  1、简介作者。

  3、生自读古诗,划分节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你在自学古诗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2、针对问题进行教学。

  3、指名讲诗意,师点评

  4、读古诗,画出诗中的景物。

  5、提问:你们知道河豚逆流而上,他们要做什么吗?

  6、感情朗读。

  五、背诵诗歌。

  小组内互背。

  六、总结。

  诗人苏轼用优美的语句写活了惠崇和尚的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惠崇《春江晓景》。

  3、背诵并默写古诗惠崇《春江晓景》。

  第 2 课 时

  游园不值

  一、预习目标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认识春天的美丽景色及浓浓的春意。

  2、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游园不值》,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游园不值》。

  二、自学提纲。

  1、熟读古诗。

  要求:读正确,流利,用心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2、小组内展开朗读比赛。

  3、男女生赛读。

  三、学习古诗,检查自学情况。

  1、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展示,交流。

  2、你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有谁愿意讲讲它们的意思?

  (各小组可自由发言,师总结)。

  3、指名串讲诗意,师点播。

  4、师创设情境,让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失望——欣慰)

  四、展开想像,诵读全诗。

  五、就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总结。

  六、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游园不值》。

  2、背诵并默写古诗《游园不值》。

  教学后记

  4、柳笛和榆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2、自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粗知文章大意。

  3、小结阅读方法,并按着此种方法自学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自读。

  2、纠正错误读音。

  3、在语境中理解新词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介绍阅读方法

  1、如果想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应如何学习呢?

  提示:回忆前几课学习时,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的?

  2、教师帮助学生小结并提供一些阅读方法。

  (1)读:抓住文章主要的内容读。

  (2)画:画出文章重点词语。

  (3)思:思考不懂的问题,思考课文为什么这么写。

  (4)议:和同学交流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作业:

  1、认真读书,认识8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默读、品味重点语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学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文字片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什么事及本文的写作顺序。

  1、主要写童年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的欢乐。

  2、按总分方法记叙的。

  二、交流自学的收获,提出不懂问题。

  1、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读,指名读。

  2、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

  (3)小组合作读。(分3个方面读)

  (4)出示文字片

  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

  ①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点: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②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3、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1)摘榆钱

  ①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②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4、回读全文,讨论解决:

  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5、总结全文,谈收获。

  (1)学习组材方法:先总后分。

  (2)情感体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3)如何学习略读课文:

  初读,了解大意——自学生字,提出不懂问题——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决不懂问题,感悟重点语句——积累好词佳句。

  五、布置作业:

  1、积累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旁和“束”旁的由来和含义,会区分“束”和“”两个部分,会区别这个偏旁组成的字。

  2、会用比喻、排比句式说句子。

  3、积累成语及名句。

  4、通过阅读短文,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5、围绕“花的世界”写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语海畅游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畅游语海,先看有趣的汉字。

  1、认识“”旁和“束”旁,说说它的由来。

  2、读有“束”旁和“”旁的字。

  3、说一说怎样从字的含义上区分“束”和“”旁的字。

  导语:我们再看看下面的句子

  1、通过读语句,比较下面句子的区别。

  第二句比第一句形象生动,可以让我们知道声音好听的程度,水花飞舞的具体样子,使人如临其境。

  2、体会比喻、排比句的好处。

  3、用带点词语说一句话。

  4、师生评价说的句子。

  二、积少成多

  1、读读成语,发现这些成语都有什么特点?

  2、这些成语什么意思?能用来描写春天的哪些特点?

  3、还知道哪些带有“春”字的成语,说一说,再积累下来。

  4、把名诗句读一读,说说意思,再背下来。

  5、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古诗、名句,再积累下来。

  三、阅读平台

  1、自由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2、带着课文问题默读这段话,自己试着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和同学交流看法。

  4、能为这篇短文画插图吗?请四人上黑板上画,其余人在书上画。

  5、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评价画得怎样,为什么这么画?

  (1)评价不要脱离课文内容,要边读边体会重点语句,谈自己感悟到什么了?

  (2)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6、句式练习:

  夏天的风应该是蓝色的,因为夏天天气炎热,浅蓝色看起来很凉爽。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写这句话。把“秋天”这句话也改写成“因为……所以”的句式。

  7、品读全文。可以运用自由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

  8、积累文中好的词语、句子。

  四、作业:

  1、抄写有“”旁和“束”旁的字。

  2、积累词语名句。

  3、背诵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赏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搜集资料,加大对花的了解的力度。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习惯。

  3、围绕有关花的内容写一段话。把这段话写清楚,写具体。培养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

  深入研究,品味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

  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

  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四、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六、布置作业

  1、《黄冈》第2课

  2、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的资料

  3、同步课外阅读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具体内容。

  2、知道福尔摩斯善于观察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3、学习福尔摩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

  了解小说的具体内容,知道福尔摩斯善于观察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

  学习福尔摩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示课题

  1、导入谈话:今天我们学习28课,福尔摩斯的推断。

  2、板书:28课,福尔摩斯的推断。

  3、请学生谈谈对福尔摩斯的了解。

  二、学生自学课文,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1、学生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不理解的词语。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理解感悟

  1、出示思考题:我为什么要对福尔摩斯的'推理能力进行试探?是怎样试探的?结果怎样?

  2、学生讨论。

  3、语意理解:

  (1)我心中暗暗地想:“又在吹牛说大话了,他明知道我没法证实他的猜测是否正确。”

  (2)我尽量用温和的语调说:“小伙子,请问你的职业是什么?”

  四、朗读体会,讨论升华

  1、有感情地朗读。

  2、对人物进行。

  五、课外阅读有关福尔摩斯的的侦探小说。

语文教案 篇5

  通过这次继续教育的学习以及第一份作业的完成,让我对我所研究的课题“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了更深、更全面的掌握,从而更有利于我的教学。下面我通过《真正的英雄》这一教学设计来阐发我的课题分析。

  【教材分析】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本文是一篇声情并茂的演讲词,是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和全体美国人民对航天英雄的深切哀悼。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太空探索很感兴趣,也有不少同学向往宇宙探险,却不知道人类在探索太空过程中曾经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可以借本篇演讲词教育学生,光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勇于探索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字词识记积累、理解。

  2、了解世界太空探索的进程。

  3、了解文章的结构方式及演讲辞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提前让学生了解文章背景,作者生平,有助于对文章感情脉络有更深的认识。

  2、朗读体会、理解文中含深刻的语句,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脉络。

  3、小组合作探究,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内容。

  4、电教手段,培养学习兴趣。通过画面可以更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困境面前永不言退,对未知领域进行百折不挠地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3、培养合作,主动思考能力。

  【教法】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有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完成本文的学习。

  【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都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演讲词中,里根总统哀悼了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整篇演讲词情感充沛,对人们的`心灵形成直接的强大的冲击。现在让我们来学习它。

  二、基础知识预习检查:

  1、字词注音:

  哀悼锲而不舍勋章锤炼

  阴霾孜孜不倦企求凝聚

  战栗拓荒弥补不朽

  2、词语理解:

  哀悼:悲痛的悼念(死者)。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

  建树:建立(功绩)。锤炼:磨练。

  孜孜不倦:勤勉,不知道疲倦。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希望着。

【学生活动

  1、朗读字词。

  2、含义理解。

  三、整体内容把握: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1、结构梳理:

  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5—13: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14—21: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尽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2、感情归纳:

  (1)前半部分抒发悲痛心情。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2)后半部分主要表达力量。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学生活动】

  1、朗读课文。

  2、思考探究。

  3、交流展示。

  四、问题研究:

  速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却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如何理解?

  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冒险的历史,一部勇敢者的历史。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完全可能一去不返,但他们并不害怕,而是大义凛然,义无反顾,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每一个升空的宇航员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的人,都值得人们学习。

  2、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相对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

  此为例证明美国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传统,不怕失败,开拓进取,也为下文号召大家“重新振作起来,忍受着磨难,不断前进”做好铺垫。

  3、演讲者提及女教师麦考利芙的时候,为什么说她“凝聚了整个国家的想象力”?

  麦考利芙是全美选出来的教师代表,是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师”。她参加这次太空航行,其意义非同寻常。原定由她在太空中向美国和加拿大250多万中小学生讲授两节太空课,还将在航天飞机上参加几项科学表演,孩子们没想到迎来的却是噩耗。在这里,“整个国家的想象力”可以理解为代表着美国未来和希望的中小学生。

  4、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这是“美国精神”的集中表述,其具体内涵是什么?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美国精神指开拓精神、想象力、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

  不要用狭隘的眼光来看待这种美国精神,而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这种百折不挠的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看成是全人类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精神的代表,是人类精神的精华。推而广之,只要是人类的精华,就不必分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而都应当借鉴、学习、吸收。

  5、体会本文写作特点。

  演讲词: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一般不讲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它的基本特点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

  【学生活动】

  1、速读课文。

  2、合作探究。

  3、组内交流。

  4、当堂展示。

  五、巩固训练:

  1、你认为这篇文章动人心魄的力量是来自哪里,是靠什么来打动人的。

  这篇文章动人心魄的力量,主要是演讲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言语都从肺腑自然流出,不给人客套、虚假、做作的感觉。那就是靠真诚。

  2、任选一个下列全球致命的航天事故,请你也写一篇简短的演讲词。

  (1)1971年6月29日,在太空完成24天轨道试验的苏联宇航员格奥尔基?科马罗夫、弗拉基米尔?沃尔科夫和维克托?帕沙耶夫返回地面,与预定降落时间还有30分钟时因减压操作失误而丧生。

  ((2)20xx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原定降落时间16分钟前解体,7名宇航员无一生还。

  例:茫茫宇宙,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开拓,去发现,去献身。从“挑战者号”到“哥伦比亚号”,人类从失败中一次次站起来。相信终有一天,人类会冲出太阳系、银河系,去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

  人类在征服宇宙的伟大斗争中,从不畏惧艰难曲折,而总是在吸取经验教训后,勇往直前。

  【学生活动】

  1、思考。

  2、写作训练。

  3、交流展示。

  六、小结:

  这篇文章是关于美国人美国事,写的是航天领域的事故,但意义却超越了民族,国家和不同的科学领域,上升到全人类的高度,体现了人类最闪光的品质。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2.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习导入

  1.口头找反义词练习:

  前进──简单──谦虚──寒冷──

  谁能说出这个词的.反义词:板书:守信──

  谁能用它们说说话?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简单介绍宋庆龄

  1.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2.交流:整合资料袋里的内容和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向大家简单介绍你眼中的宋庆龄。

  三、初读感知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

  四、深入体会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说明宋庆龄守信的语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教师点拨时注意读写结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宋庆龄的这种品质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并相机板书:语言、动作、表情。

  2.提示:本单元的习作就是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那么,要想使你写的人也能像宋庆龄这样特点鲜明,大家一定要注意描写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3.根据学生的汇报指导朗读。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通过大家的朗读,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庆龄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我想,此时此刻大家一定想要更多地了解这位关注我们少年儿童的伟大女性,那就请同学们完成这样一个课外作业:在网上查找宋庆龄的有关材料,制作一张题为《走近宋庆龄》的手抄报。

语文教案 篇7

  【公开课教案思路】

  落实自主学习。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的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同学的发展为本必需供认同学认知基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获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同学。叶老曾经说:“一篇文章同学也能粗略地看懂。”教师就应该引导同学“试着理解、试着揣测”,从而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

  加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利于同学间、师生间语言交流、情感沟通、思维碰撞。本课“说说自身的家乡在哪、什么样”的口语交际过程,应是在同学间、师生间进行的,教师要给同学交际的空间。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因区域不同而定) 、(因兴趣、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间教师要深入小组中,注意同学思维空间的打开,在合作中培养同学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但此过程还要注意尊重同学的个性体验。

  力求学科整合。本课内容与美术学科联系甚密,且同学因年龄小对画画又特别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满足同学的这一需求,让同学在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培养同学的动手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朗读全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在老师的指导下,描画自身的家乡。尽可能多的引导同学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要根据自身班同学的实际和家乡的具体情况。

  1、教学重点:

  课文第2、3、4、5自然段,了解画的内容,体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依据第一、二册教材实际和同学的.基础确定难点):

  感知课文描写家乡景色的美丽;说自身家乡的样子;( 确定这个难点主要是想同学年龄小不会留心家乡什么样,或根本不清楚家乡在哪。所以家乡一词要从广义理解:生活的所在地、故乡老家等。但不要出现说自身家所在的楼。)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重点突破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通过观察、访问或与家长聊天,了解自身家乡在哪里和它的样子。

  2、用小彩笔画自身的家乡或想象中的家乡的图片。

  3、课文中图的课件或投影片。

  【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请同学说说自身的家在哪里?

  你想把自身美丽的家乡画下来吗?我们先学一学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用画笔,向我们介绍家乡的?(由同学的生活实际动身,拉近生活与学习的距离,体现学为所用,即学习有明确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借助音节读准字音。

  自主习得能力培养之一:巩固拼音的拼读技能;加强已识字的运用;学习认读新字。

  2、同桌或小组内互相读课文(合作学习体现之一),要求:

  ⑴ 互读互助:

  读要努力读正确,听要认真,发现错误帮他改正。

  ⑵ 读后标出自然段。

  思路:这一过程除训练同学把课文读正确外,还培养同学的合作、互助意识--同学借助他人的协助,在合作中形成能力。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同学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教材、资料、媒体、实物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3、检查反馈同学初读课文后的识字情况:

  ⑴ 内容:

  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或短句,强化识字

  宽 虾 脚 捡 贝 壳 原 奔 密 匹 市 楼

  ⑵ 形式:

  可指名读、可开火车读

  导语:

  过渡到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

  第一板块:

  1、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感知发现的自主学习权力留给同学,从而实现第一个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自身读课文,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

  (汇报后教师要有意识让同学知道文章的整体: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第二板块:

  2、读课文,感悟语言:

  ⑴ 观察彩图并读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让儿童画与语言之间建立联系,又体现学科整合思想)

  ① 找一找:每一个自然段与五幅彩图的联系。

  ② 说一说:指出联系。

  ③ 读一读:相应的自然段。

  ⑵ 按自然段学习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认识第二个整体)说明:

  第二、三、四、五、六自然段能结合语言与图画说出家乡的美、读出家乡的美。

  第二、三、四自然段可打破自然段的顺序进行教学--按同学喜爱自然段的兴趣所需,这也体现尊重同学的选择和关注同学的个性体验。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之二)

  ① 细读第二自然段。(目的是引导同学由感知走入到感悟语言的情境,培养同学的语感。)

  想一想这次再读你又知道了什么?

  (结合插图、投影片或电脑课件汇报,同时启发同学想象,在情境中感受画面中的形象)

  (汇报重点指导语言表达顺序和感悟语言内涵,构成单幅图画的美:A、家乡在哪里;B、家乡怎么样;C、画中的人在做什么 )

  结合图画、语境了解词语的意思。

  ② 随同学的汇报指导同学的朗读,激发同学对家乡的喜爱。如: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要读出对家乡的赞美感。

  “那海滩上……”要读出涛涛置身于海滩享受海滩给他带来的快乐的情感。

  ③ 启发想象再朗读本自然段,回归自然段整体。 (合作学习体现之二)

  课文的第三、四、五、六自然段可放手让同学合作学习,也可让同学对画面的喜爱不同,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学习方法可同第一自然段学习方法)

  ⑶ 说说自身的家乡:(学习运用书上的语言表达方法)

  表述内容:

  ① 家乡实景(生活的所在地、老家)

  ② 想象中家乡的美丽景色。

  第三板块:

  3、有语气地朗读全文,体会感情。(回归文章的整体)

  ⑴ 自读后指名读。

  ⑵ 选择自身喜欢的自然段并把它背诵下来。

  四、作业:

  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自身喜爱的自然段,有能力的也可背诵全文。

  2、用小画笔画出自身的家乡或想象中的家乡。(让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体现语文学科与美术的整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内容见一课时)

  2、强化读生字字音。

  二、记忆字形,学习运用,指导并练习书写:

  1、记忆字形(体现自主性--有同学自主选择要记忆的汉字、用自身喜欢的方法)

  2、学习运用:重在思路指导。

  三、指导书写(写字是同学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教师要下大力量为同学打好基础)

  以“原”为例:

  1、观察分析:观察结构。

  2、找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照例子描一描,感受位置。

  4、自身照范字写一写,加强体验。

  5、同学互评或教师参与评价,提高认识。

  6、自身独立书写。

  四、展示自身的.绘画作品(若有的同学没画完,可给一些时间继续画,作为课间休息)

  同学分小组互说自身笔下的家乡,然后请代表全班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同学有序表达交流,学用课文语言,同时表达对家乡的喜爱或期盼之情。

  五、背诵课文展示

  六、作业

  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精选)10-24

语文教案12-20

语文教案12-17

语文教案12-17

语文教案12-17

语文教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