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册教案通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下册教案通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一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词句,体会文章的精美之处。
2、学习运用对比和拟人化的描写方法。
3、体会作者对野生马的赞美和对家养马的同情。
重点:
理解作者对待两种不同状态的马的态度。
难点: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个性化的阅读和感悟能力。
教学思路:布丰的这散文简直可以说精美得空前绝后。因为对于马,我认为,不可能有第二个人比布丰写得更好。(梁晓声语)这写马的文章,无论是语言还是写法无不体现出这文章的精美。所以,围绕着这文章的美,作了这样的思路安排:
朗读——整体把握; 跳读——把握情感; 品读——欣赏美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具体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一组马的图片。
2、说说有关马的成语或诗句。
今天我们走近布丰笔下的马。板书 —— 马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积累字词。
3、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三、跳读课文,把握情感
1、作者写了两种不同生存状态下的马,可以说是各有特色。那么,你欣赏哪一种?并说说理由。
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我欣赏或我喜欢 (家马/野马)因为
示例:我欣赏野马,因为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既不受到拘束,又没有节制;因不受羁勒而感到自豪;不屑于受人照顾。
同学自由发言。
2、,两种马都有优点。家马具有勇毅善良的品质,野马具有美质、美貌和美德的特性。
除了赞美,老师却读出另一种感觉来,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段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大家说说看。(悲哀、同情等)
为什么作者更倾向于赞美野马,同情被奴役的家马呢?
追求自由,崇尚自然……
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一种情感呢?
这和布丰的人文情怀是分不开的。
3、介绍布丰。
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他的主要著作《自然史》头三册出版以后,由于它用进化论和唯物主义解释了世界的起源,清除了宗教迷信和无知妄说。被巴黎大学神学院斥责为“离经叛道”,险遭“宗教制裁”。
布丰是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的继承者,宣扬者。在他所描绘的`世界图景里,上帝不是主人,主人是人;一切不决定于上帝,而是决定于人的双手。他在《自然史》中对动物的描绘,不是用完全客观的态度去介绍这些动物,而是带着亲切的感情,用形象的语言替它们画像。布丰赞美马,不仅赞美其自然美、灵性美,还要赞美其“人格美”。布丰将人类的美德赋予笔下的马,然而绝不给它们加上人类的陋习和恶念。所以布丰同情驯马的品格,然而却赞美野马的。布丰通过人性化的眼光,将动物拟人化,反映了他的社会政治观点,表现了他对封建专制主义的不满,对人文自由的渴望。
4、:西方有一句著名的话“不自由,毋宁死”,是对自由权利的捍卫。
5、插入美文
如果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我知道是野马就难免会被狮子捕食了。
在我享受了野马那一种自由之后,我认野马不幸落入狮口的那一种命。
……
做不成野马,做战马也行。
不能如野马般自由地生,何妨像战马似的豪迈地死。
——梁晓声《如果我为马》
四、品读课文,体味美文
1、这是一介绍马的小品文,也是一片文质兼美的散文。你感受到文章的美了吗?请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并说说理由。
示例:
它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到自豪,它们避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荡、蹦跳,采食着四季皆春的气候不断的新鲜产品;它们……
用排比的句式描写了自然状态下的马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2、学生交流讨论
3、自由发言
4、: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发现好的文章往往是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同时我也发现同学们都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和发现美的心灵。祝愿大家都能在生活中寻求到对美的发现。
五、作业
1、积累有关马的成语、俗语以及诗句。
2、收集有关名马的故事。比如“千里马”、“的卢马”的故事等,和同学课外交流。
初一语文下册教案通用2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4、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学习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一、自主学习(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会有独到见解!)
1、注音
衰微赫然迭起典籍弥高卓越校补函寄漂白
锲而不舍气冲斗牛警报迭起迥乎不同2、解释词语锲而不舍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慷慨淋漓气冲斗牛目不窥园
2、了解闻一多、臧可家
闻一多臧克家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三、理清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以此为脉络,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四、小结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文章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五、作业
收集闻一多先生的事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学习本文选材典型,详略得当,语言精练的特点。
3、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的作用。
4、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研读课文(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
(一)、探究学者方面,学习优秀品质
1、学生有感情朗读(1)——(7)段
2`、自由组合探究质凝:
(1)学者方面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材料?
(2)重点详写的材料是什么?
(3)表现了闻一多作为学者有哪些优秀品质?并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来。
(4)在“说和做”上闻一多先生是怎样做?
(二)探究革命家方面,学习爱国精神
1、革命家方面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件?
2、这些事件体现了闻一多哪些精神?3、在“说和做”上闻一多先生是怎样做的?
(三)探究作品选材
1.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了这六件?2.归纳本文语言特点:
三.小结
闻一多既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四、课外拓展
1.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什么启迪?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
2.我们都知道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
五.作业
课后赏析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卓越学者的精彩语言和作为大勇的革命家风范。
初一语文下册教案通用3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的手法。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二.教学重点: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
三.教学难点:
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简介臧克家、闻一多(由学生从图书馆、网上自己查阅,加以整理后,在班上交流)
三.检查预习情况
⑴正音:
弥锲兀沥函衙赫迥窥楷
多音字:壳{};斗{}
(2)朗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课文:
五.问题研讨.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2.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好在哪里?文章又是怎样围绕起笔的内容进行记叙议论的?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和精神?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片段。
二.问题研讨。
1.文章怎样写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与第一部分的写法有何不同?好处是什么?
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说说本文在选择材料、剪裁材料方面有什么特点。
4.朗读课文片段,揣摩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有感情和音乐美的特点。
【初一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初一语文下册教案02-06
语文下册教案02-27
初一语文下册教案集锦【5篇】10-09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10-01
初一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02-11
语文下册园地三教案11-27
初三语文教案下册01-27
初一语文下教案03-19
初一语文优秀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