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2 09:11:2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最大的书》这篇课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的叙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学的知识,讲述了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树叶、贝壳、小鱼等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地壳的变动全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同时,课文还塑造了一个爱思考、爱探索,会刨根问底的孩子——川川。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他们能够在自由读文的基础上,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并结合重点的词句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了解到课文中的“书”的真正含义与加双引号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在各种形式的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当他们越读越感到有趣的时候,再揭示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进而激发他们对自然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备课前多次朗读文本,梳理课文的脉络,渐渐把课文内容在知识目标层面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在这样两块:1、让学生懂得最大的“书”是什么?它是怎样的?2、最大的.书能告诉我们什么知识,有什么用?而这两块内容是通过川川这个爱思考,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和地质勘探队员之间的对话来表达的。因此,考虑在第一教时的设计时,重点解决第一个问题,同时初步体会人物间对话的形式,渗透对川川这个人物爱问、爱思考的品质的体会。

  基于二下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课标中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我把解决主要问题和字、词、句、段等语文知识目标,学词、品句、读段、感悟、口语交际等方法和技能相结合,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学会由生字组成的10个词语,图文结合,理解“地质勘探队员、雨痕、波痕、矿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初步了解关于岩石一些知识,提高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4.发现“质、厚、底”三个生字的结构规律,提高归类写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学会由生字组成的10个词语,图文结合,理解“地质勘探队员、雨痕、波痕、矿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初步了解关于岩石一些知识,提高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分角色表演。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岩石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 激发兴趣

  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课前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最大的“书”》。

  2.齐读课题,读出最大:

  (我听出来了,这不是普通的书,这是最大的书。)谁能再读一读?最大的书,书越来越大了。齐读课题。

  3.质疑题目,带着问题学习:

  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1)引号,借用;(2)最大的书指什么?(3)这本最大的书上有什么?(4)读了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过渡:同学们真是一个个“小问号”,多爱思考呀!老师真喜欢你们。我相信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思考,你的小问号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主动问一个问题比被动学会两个问题要好得多。以质疑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旨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词

  1.同学们,文中的 “川川”和你们一样,也是一个“小问号”?想不想知道他的问题?

  2.【出示自学提示】(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要读正确,读通顺。(2)看川川提出了哪些问题呢?用横线画出来。

  3.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困难,看生词掌握了没有。

  【出示词语】

  (1)自己读

  (2)指名读(同位互相读,如有错帮他读正确,然后自己再读一读。)

  A.第一行在读音上有个共同的特点,哪位同学发现了?奖励你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遍。

  B.第二行有一个多音字你们发现了吗?

  C.理解“地质勘探队员”: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埋藏着很多宝藏,地质勘探队员就是拿着工具去寻找这些宝藏的人。

  D.齐读最后一行。

  4.谁来说说川川的第一个问题是……

  5.【出示6个问题】齐读问题

  (设计意图:以自由读的方式,激起学生对课文的了解以及本课生字的学习。梳理对川川几个问题的把握,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1—4自然段

  1.我们先来看川川和叔叔的前两次对话?(【出示】前两次问题)

  2.老师扮演川川,你们能像叔叔一样回答我的问题吗?

  (1)“岩石就是书呀!”叔叔的回答多肯定呀!

  你能再肯定地回答我吗?

  “哪里有书啊?”(岩石就是书呀!)(我听出了他肯定的语气。)

  谁再来读这句话?(越来越肯定了)

  你来,你来,一齐来!

  (2)你们那么肯定:岩石就是书!说说你们的理由是什么?(“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一层一层的,多厚呀,你能再读出岩石的厚吗?(一层一层声音要拉长一些。)读厚了,再来,请你来。一起来

  我们的书是一页一页的,岩石是(一层一层的),岩石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3)读好了一层一层,我们再来读第四自然段,A自己读,B谁来读,C谁再来读,

  (4)这么多同学想读呀,那我们就分角色朗读,我们怎样读出川川与叔叔对话的语气、对话的情境呢?川川是个小问号,谁来当川川,请一位女生当川川。地质勘探员叔叔多有耐心呀,找一位男生当叔叔。

  (5)标点符号也会说话,刚才这两位同学把问号、感叹号读得多好呀。下面请女生当川川,男生当叔叔,我们再来读课文。

  3.地质勘探员叔叔在回答川川的问题时,先明确回答,然后再说出依据。多让人信服呀。

  (1)我们平时在回答别人问题时,也要做到回答问题要明确,还要说出回答的依据。

  (2)说话训练:

  “读书有用吗?”

  读书当然有用了,因为( )所以( )。

  过渡: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难怪叔叔说“岩石就是书呀!”这岩石书上有字和画吗?

  (二)5—8自然段

  1.谁能介绍一下岩石书上的字和画,找出书上的句子,介绍给大家。

  (1)生读有关字和画的语句。

  (2)还有补充的吗?

  2.师生接读: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3.那岩石上的字你认识了吗?如果你认识就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出示雨痕、波痕、矿物的图片】(生说雨痕、波痕、矿物)

  4.同学们,如果我是叔叔,有人问起我,我对岩石上的画太了解了,我一定会兴奋地告诉他。

  谁能用兴奋的语气向川川介绍岩石上的画。

  “多兴奋的叔叔呀”。

  5.我们一起去读一读5——8自然段,再一次去感受岩石中字的神奇,画的美丽。

  好,男同学当叔叔吧,女同学当川川。

  过渡:这岩石上“有字有画”,难怪叔叔会说,岩石就是书啊!

  (三)9、10自然段

  1.这字和画能说明什么呢?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

  3.我们脚下的这座高山曾经是陆地,曾经是大海,这种亿万年的地壳变化过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沧海桑田”(出示相关图片及介绍)

  (四)11、12、13自然段

  1.小组分角色读。

  2.老师采访“川川”

  “川川,你为什么那么高兴?那你长大后会想做什么呢?”

  师总结:正是因为地球有了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化,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很多有用的东西,地质勘探员叔叔通过读这本大自然的书,为我们找到生活需要的好多好多的东西。

  (五)拓展延伸

  (1)除了岩石书,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特殊的书呢?(空气、海水、土地),(2)你长大了想读什么书呢?

  总结:大自然这本最大的书,多么需要我们下功夫去阅读呀!

  (设计意图:这里是一个读段的训练,通过朗读式的问答,让学生能充分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接着利用课文的文字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学习兴趣,这也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最后根据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再进行朗读的指导,这样课文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四、发现规律、指导写字

  1.川川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我想你们也一定善于发现。

  2.出示字:请看这三个字,在结构上你们有什么发现?(半包围结构)他们还一个相同的笔画。(竖撇)

  3.我们先看“底”。要把这个字写规范、写端正,应注意什么?

  4.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对二下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重点指导书写“底”字,放手让学生自己仿写。教师要重视写字姿势和评价反馈。)

  五、布置作业

  1.课下继续读好本课的对话。

  2.认真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对本课生字的学习以及对话的情境朗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你认为川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

  地质队员 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奇怪 闪光 透明宝藏 足迹 创根问底

  (学生自读、指名读、领读)

  2.出示生字

  质、勘、岩、册、厚、印、痕、刨、煤、宝

  “现在只剩下生字了,看大家还都认识吗?”(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出示生字,组词

  “现在我们来试着给这些生字组词”(指名开火车组词)

  4.识记这些生字

  同学们互相交流识字方法,然后举手回答。

  换偏旁识字:痕——很,狠,恨

  加一加:岩=山+石煤=火+某 勘=甚+力

  重点指导:印、勘、质

  三、指导写字

  1.出示12个生字,学生齐读。

  2.学生谈发现。

  3.单个展示生字,学生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补充,指导写字。需要重点指导的字板书。

  册:要注意左右要对称,一横要稍微上斜。(可以看课本封皮上的第二册的册)

  岩:石字的一横在横中线上,上下结构,石字要拖住山字。

  宝:注意不要落下最后一点,玉的一竖在竖中线上。

  趴、埋、陆、铁: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窄右宽。

  埋和理要分开,有土才能埋。

  刨:虽然是左右结构,但因为利刀旁在右边,所以是左宽右窄。

  印:右边是单耳。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展示,指导评价。

  三、拓展作业

  1.读“我知道”中的小知识,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2.完成课后“我会填”。

  四、作业设计

  1.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2.推荐几本书来阅读:《地球秘密探奇》和《十万个为什么》。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课前准备

  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等有关的照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揭题导入

  (1)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

  (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

  简介索溪峪

  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

  (3)抓题眼,引入研读。

  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

  (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3)赏析。(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教学)

  ①赏析“山是野的。”

  a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著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

  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d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②赏析“水是野的。”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

  (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中想象。

  (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

  (2)合作读。

  (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

  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课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体会: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是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言实词含义。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二)能力目标

  1.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2.有条不紊、清楚地叙事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其丰富的表现力,认识我国口技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文言实词及部分虚词的读音、含义,训练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讲解重点、难解字词,学生自译,教师给予订正、补充。

  2.背诵全文,力求当堂背诵。

  边译边读边析,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背诵。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多读文章(小组读、个人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明确重点实词的读音及含义。

  2.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复述3个场景的描写。

  3.通过分析,能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能理解两种描写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听过口技吗?什么是口技?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是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的技艺,是艺人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一文,便是描写这一技艺的文章。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用耳朵去捕捉声音来欣赏,而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来欣赏。这,又是一种享受了。(如有可能,可让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表演一下,以创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明确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部分文言实词。

  2.直译全文(课堂上完成第一、五段,课下自译完成二、三、四段)

  (三)整体感知

  1.结合《阅读提示》及注释①,请学生简介文学常识,教师补充。

  《口技》节选自清代人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公元1649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

  2.朗读课文

  ①范读,请同学读准下列字音。

  顷qǐng 倾qīng 呓yì 絮xù 叱chì 间jiàn许 许hǔ 曳yè 几jī

  ②学生自己小声朗读一遍。

  ③请几个同学起来朗读,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第一自然段

  (1)掌握下列字词的意义

  善:擅长厅事:大厅、客厅施:放置会:集会,恰逢但:只

  闻:听见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2)请一学生依注释翻译,教师订正、补充。

  (3)分析

  这是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口技表演前的情况。介绍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演出时间、舞台布置、道具、听众的情况及开演时的气氛。

  特别注意“善”字,它是统领全文、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全文的展开都紧紧扣住它。

  (4)朗读、背诵

  教师提示,学生背诵,再留几分钟时间,学生自读成诵,比比谁背得快。

  (5)抽查背诵情况,鼓励完成情况好的同学

  比如:教师提示“表演者的情况”,学生齐背“京中有善口技者”;提示“演出时间”,背“会宾客大宴”;提示“舞台布置”,背“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提示“道具”,背“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提示“听众情况”背“众宾团坐”;提示“开演时的氛围”,背“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以下当堂背诵同此,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背得快,记得牢。)

  2.第五段

  (1)朗读第五段,注意几个词语。

  绝:消失、没有之:指屏风里面

  (2)学生直译文段,教师订正补充。

  (3)分析

  第五段和第一段相互呼应,既突出了舞台道具的简单,也反衬了口技表演声响的繁杂,热闹,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不是借助于外物,突出“善”。

  (4)朗读、背诵(同上)

  (5)抽查背诵情况。

  3.第二、三、四段

  (1)朗读。

  (2)结合注释,自己翻译。

  (3)准备这三段内容的复述。

  (五)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一部分同学还当堂背诵了第一、五段,完成得很好,熟读、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我们不仅要会准确地翻译文言文,更要理解它所表述的内容,请认真做准备,下节课要求复述第二、三、四段描写的三个场景,比比,谁复述得最好。

  (六)布置作业

  朗读、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熟读、翻译了课文,基本上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作者是怎样描摹出精采场面的,很值得我们学习。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这篇文章。

  (一)明确目标

  1.掌握部分实词。

  2.复述第二、三、四段描写的三个场景。

  3.分析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检查学生自译第二、三、四段的情况

  (1)部分实词的词义理解(请学生起来回答)

  欠—打呵欠伸—伸懒腰其—他的乳—名词,乳xx,动词,喂奶毕—全绝—极、最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放松虽—即使中间—中间夹杂许许—拟声词名—说出股—大腿奋—卷起几—几乎、差点儿走—逃跑

  (2)请了个同学起来翻译这3个文段,一人一段,教师学生共同点评。

  2.齐读3个文段,准备复述

  3.请几个同学来复述,一人复述一个场景,比比谁复述得好。要求:

  (1)复述的内容要与原文相符,要抓住要点;

  (2)口齿清楚,语句连贯,要一气呵成。

  (请几个同学和老师一起做裁判来点评)

  4.分析这三个文段

  这三个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

  的声响所构成的三个场景。

  (1)第一个场景

  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

  作者是怎么写“声”的?(即按什么顺序描摹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第二场景

  一家人闹而复静的情景

  “纵声”“渐拍渐止”,声音由大而小,“微闻”声音更小,是由大及小,微闻余响。

  (3)第三场景

  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3)这三个文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其他方面吗?如果有,请一一找出来。

  三个文段都描写了听众的情绪变化,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这些描写是侧面烘托,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技艺高超。

  (5)小结

  以上三个场景,既从正面突出描写了“善”,又从侧面反衬与赞美了艺人之技的“善”。总之,三个场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再写听众的情绪变化,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种正面描摹与侧面相结合的写法,是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

  整个口技表演是由简单到复杂,由驰缓而渐趋紧张。三个场景,则犹如三个乐章。既各有不同的“乐”趣,又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文章按表演顺序依次描述,第一个场景描写四口人五声齐发,形成第一个波澜;第二个场景主要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声情潜伏;最后一个场景是整个表演的高峰,情节发展的高潮。

  文章写得波澜叠起,变化万端,动人心魄。

  (三)总结、扩展

  口技表演者技艺“善”,作者对口技表演的描摹也绘声绘色,亦“善”。这种描写方法,给人生动形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希望大家仔细体会。在日常写作中,能抓住特点,运用这种传神的描写。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2.背诵全文。

  六、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

  2、认识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汉语的对仗美。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秀。

  2、认识本课中12组相对的词语和五个四字词语。

  【教具准备】

  1、收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给学习小组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老师发现课间你们都喜欢玩拍手游戏。我们就一起来玩吧!

  (课前玩游戏)

  谁能说出,游戏中山对什么?(水),朝霞对(夕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识字3(贴板书)的儿歌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对子呢!想学吗?

  二、师生合作,学习生字

  1、引导自学,读准字音:

  ⑴ 初读儿歌,感知全文。

  ① 老师带读:

  请大家翻开书36页,先请听老师读,会读的小朋友轻轻地跟着读。

  ② 愿意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⑵ 汇报交流:

  ① 让学生当小老师提醒大家,读准难读的`字音。

  这首儿歌里啊,还藏着许多生字呢!谁愿意来当小老师,提醒大家,读准难读的字音:

  翘舌音:(朝、霜)

  后鼻音:(杨、霜、蜂)

  声母是x:(秀、夕、霞)

  韵母是an:(千)

  平舌音、整体认读音节:(紫、雾)

  还有要提醒的吗?(蝶、碧、李)

  ② 开火车练读生字:

  现在,我们开火车把生字连起来读一读!

  (教师贴生字卡片于黑板)

  2、集中识字,认清字形:

  ⑴ 变魔术游戏,学认同部首生字:

  那这么多生字该怎么记呢?先来看看这几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雾、霜、霞、蝶、蜂)

  象这样同部首的字,你们平时最喜欢用什么办法来记住他们呢?

  (变魔术)

  那就请小组长来当魔术师,带着同学变一变,说一说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学生活动、汇报)

  (课件重点指导识记霞)

  猜字谜、编字谜,学习部分生字。

  ① 猜字谜:

  朝、碧、杨

  下面,我们再玩个猜字谜游戏。你们看,这就是谜语,老师悄悄告诉你们,这些谜语的谜底,都在我们今天学习的生字中。动动脑筋,猜一猜。你猜出了哪一条?

  (学生猜字谜)(课件配合)

  (小王子,白又胖,坐在一块石头上就是碧)

  (十日十月就是朝)

  (操场上种着树,尘土不见了就是杨)

  ② 编字谜:

  千、李、夕、

  刚才,那两条字谜是李老师出字的。如果让你们来编字谜,愿意吗?那咱们就试试吧!看看选哪个字?就选千、李、夕吧。

  (贴卡片)(学生编字谜)(教师指导)

  (指导书写千)

  3、继续识字紫、秀,书写秀字:

  ⑴ 紫的教学:

  我们用猜字谜、编字谜的方法,又学会5个生字。只剩下两个生字啦。谁能给紫组个词?

  (紫色)

  找找,现在我们身边哪些东西是紫色的?我们吃的水果有哪些是紫色的?你见过哪些紫色的蔬菜?

  (指导语言训练)

  在我们的生活里还有许多紫色的东西,只要留心观察,你还能发现更多紫色的东西!下课后,大家还可以找一找,说一说!

  ⑵ 秀的教学:

  ① 就剩最后一个秀字了。谁有办法很快记住它?

  ② 指导书写:

  秀字上面的禾字头该写得扁一些,下面部分的笔画笔顺很容易写错,咱们来书空:

  (出示课件)

  那在田字格中怎样才能写好秀字呢?谁来教李老师写?

  (学生、教师写)

  小朋友们教会老师写秀字了。你们肯定也会写,那就在田字格里写上一个秀字,开始吧!

  (注意自己的握笔姿势)

  (拿学生的字上展台共同评议)

  看看这个字与字头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结合板书讲评)

  秀字看起来很简单,要想写好还真不容易!请在田字格里再写上一个秀字,相信大家一定会写得更好!

  (教师再次指导书写)

  (再次拿同一个学生的字上讲台对比、评议)

  (这回他写得怎样?进步了。)

  认为自己第二次比第一次写得好的同学,站起来展示展示自己!大家都进步了!看来,只要看清每一个笔画的长短位置,认真书写,就能写好字!

  ③ 生字复习:

  13个生字,我们全都学完了。如果不看拼音,你们会读吗?咱们来试试(不看拼音读)。

  4、再自学的基础上,针对儿歌内容提问:

  ⑴ 学生自读课文,再次感知:

  现在,请大家再把儿歌读一读,相信会读得更好。

  (生读)

  都读懂了吗?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⑵ 出示五幅图帮助理解儿歌内容:

  ① 出示五幅图:

  瞧,这里有几幅图,找找儿歌中哪些对子写的是这几幅图?

  (万紫对千红、山清对水秀、鸟语对花香、蓝天对碧野、和风对细雨)

  再请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将对字隐去)

  对字这些词语,咱们平时经常把它们连在一块儿读,一起读。

  ② 看图说话,理解儿歌:

  这几幅图,你最喜欢哪一幅,就请站起来大胆地告诉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师生互动解决问题,体会大自然美景)(其中山清水秀用学生查找的资料帮助理解)(鸟语花香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

  这么美的景色,老师也很喜欢,那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春天,把这些词美美地读一读,好吗?

  三、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1、自读全文:

  读得真好!读儿歌的时候啊,可别忘了,也要这么读。要不自己先试试好吗?

  (自读)

  能加快点速度吗?

  (齐读时师拍掌加速读)

  2、玩拍手游戏:

  要是把今天学的儿歌用到拍手游戏中,你们会吗?

  (师示范)

  (玩拍手游戏)

  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积累运用

  1、复习生字词:

  今天,我们读了这首儿歌,学了许多生字、新词。咱们再把它们读一读。

  (抽卡片)

  2、积累运用:

  儿歌中有许多有趣的对子。如果让你们自己也编些对子,愿意吗?我们来试试吧!

  (师生对口令编)

  编得好,你们也会编对子了,真不简单!

  下课后,同学们可以试着去编些对子,找些对子。下节课,咱们来交流交流新对子,把剩下的生字写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感受沧海日出的美和壮观。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难点

  读课文感受沧海日出的壮观和美丽,学习描写日出景色的方法

  乐学善思办法

  在凭借教材深挖词语的过程中,再配合身体的动作进行展示,使得教学气氛既轻松、又热烈,并较好地突破了重、难点内容。教者依据教材,紧抓重点语句进行分析,使学生能较准确的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分析词句中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理解能力的提高。

  教学流程

  一、大海在你心中有哪些印象?

  二、导入新课

  1.唤起探求美的的欲望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美的.文章。

  (1)是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2)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来,并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自由读课文,展开美得语言。

  (1)把画面娶个名字作批注。

  (2)诵读课文品味咀嚼美得语言。

  (3)感悟大海的壮观:1.齐读;2小组读;3个人读;4教师范读。

  (4)回归全文交流,倾诉美的感受。

  1.抓住课后的思考题,说说沧海“美”在那里,“壮观”在那里。

  2.整体交流自己阅读心里感受,使学生的审美享受在交流中和倾诉中得到升华。

  (5)揣摩语言,学习体会“美”的表达。

  组织学生讨论:从课文中,我们学到那些描述。

  1.日出的方法。

  2.交流后,写一些自己看到的日出。

  三.巩固练习:朗读全文。

  四.作业;画一画《沧海日出图》。

  五.板书。

  鹰角亭上看日出

  晓星、残月、晨星、粉红霞光

  沧海日出

  美丽壮观

  橘花、鲜红、太阳升腾

  耀眼金光、红彤彤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02-16

语文教案02-18

语文教案02-22

语文教案02-24

语文教案02-27

语文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