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琅琅上口,适合背诵。
教学目标
1、认识"珠""摇"等12个生字和身字旁一个偏旁,会写"亮""美"等7个生字。
2、能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停机坪、摇篮、透明"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做动作知道"蹲、躺、展开"等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背诵课文,感受夏天的美好。
4、学习并仿照"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的句式说话。
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等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仿照"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的句式说话。
教学难点
能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式初步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直接导入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片。想不想看?出示荷叶图片。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荷叶有关的课文。第十三课《荷叶圆圆》
3、伸出你的小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4、个别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借助图片,引导说话
1、再走近一看,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荷叶?引出"圆圆"和"绿绿"。
2、看这两个词,都是用两个相同的字组合在一起的。这样的词就叫做叠词。在课文中使用这样的叠词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呢!指导朗读。
3、你能利用叠词来夸夸苹果和香蕉吗?
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这样又圆又绿的荷叶你们喜欢吗?
2、不仅你们喜欢,还有几位小朋友也喜欢。是谁呢?有发现不着急。我们把课本快速的翻到70页。拿起课本,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找出那几位喜欢荷叶的'小朋友,读完一遍合上课本做端正。
3、课文读完了。找出喜欢荷叶的四位朋友。
4、瞧!他们都喜欢荷叶。你能不能把这四位朋友连起来说一句话?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小水珠喜欢荷叶,他把荷叶当成了什么呢?练习图片学习理解"摇篮"这个词语并指导朗读。
2、小蜻蜓喜欢荷叶。它把荷叶当成了。(停机坪)。借助图片以及坪字的意思理解"停机坪"并且拓展草坪一词。指导朗读。
3、小青蛙和小鱼儿也喜欢荷叶,他们把荷叶当成了歌台和凉伞。男女分角色读。
4、这四位朋友分别把荷叶当成了: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那他们在荷叶上干什么呢?老师这里啊有四个动词。你们认识吗??谁能把他们贴在相应的位置?
五、深读课文,品味朗读
1、我们先来看躺这个字。什么偏旁?身作为偏旁发生了什么变化?2、小水珠躺在荷叶上,什么感受?指导舒舒服服地朗读。
3、我们也来眨眨眼睛。嗯!同学们的眼睛也是亮晶晶的。你还知道什么是亮晶晶的吗?看来同学们都已经会用亮晶晶这个词语了。带到句子中一起读。
4、这么舒服的地方把小蜻蜓引来了。瞧它立在荷叶上,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学过的一首古诗。大诗人杨万里也用了立这个字呢!
5、再走近一看,你看到了什么?理解透明的翅膀。并加上动作个别指导朗读。全体女生朗读。
6、瞧!青蛙也来凑热闹了。他蹲在了荷叶上。谁来做做这个动作?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采访一下。你蹲在这里干什么呢?……唱两句。请你快乐地读读这段话。读完呱呱叫两声。男生一起来学着他的样子读读。
7、瞧!你们的歌声吸引来了小鱼儿。小鱼儿在你们歌声下游得开心吗?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
8、像这样的词语这节课中还有一个。亮晶晶你还会说这样的词语吗?
9、这个词语很美很美。你会说吗?如果把这样的词语用在看图写话中就更好了。指导朗读句子。
10、池塘里还有好多朋友呢!瞧!蚂蚁说什么了?小鸭子来了!蝴蝶飞来了。学习仿写"是"字句。
六、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朵这个字是我们这节课要求会写得生字。我们怎么把这个字写好?
2、点评两位同学的书写。
3、这节课中还有两个带几的生字。交流怎样把这两个字里的几写好。
4、课下把"亮、机、朵"三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多写几遍。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掌握本科生词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
继续学习用平淡、自然、流畅、亲切的语言叙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平和心态以及从大自然得到的乐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生字词语
驯xùn(驯服、顺从)瞥piē(很快地看一下,大略地看)
蹒跚pánshān槭qì(落叶小乔木)
触chù,不读chǔ瑰guī,不读guì
词语: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本文是形容小鸟。
庞然大物:形容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玲珑娇小:细致,娇嫩小巧。
弱不禁风: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禁不住。
热身赛:正式比赛前进行的训练、比赛。
二、交流作家:
冰心:除了《小资料》介绍的外,需要补充的是:冰心女士早年的小说多揭示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代表作有《斯人独憔悴》等。《寄小读者》是她散文最高水平的体现。诗集有《春水》和《繁星》。
班马:当代儿童文学作家。
三、阅读理解
1、《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间在山中养病时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我们学习的这篇是第十篇。
2、略读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小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3、学习重点段:
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作者怎样表现了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边读边画。
小组交流:
写马:温驯地磨动它的松软的大口和齐整的大牙。侧转那狭长而又善良的脸来看我,表示它的欢迎与等待。
它虽然不说话,它必每日地怀念我。
写狗:它看我吓怔了,才住了吠,得了胜利似的,垂尾下山而去。
它竟摇尾走了过来。
它总算助了我不少的胆子。
写猫:它并不抓人,仰卧在草地上,用前面两只小爪,拨弄着玫瑰花叶,自惊自跳,充满了活泼的欢悦。
从上述所举的例子中能看出,冰心笔下的各种动物有情有意,充满人性和灵性,个个都可爱极了。
这些动物为什么这么可爱,作者为什么能从它们身上获得无限的乐趣?是因为冰心始终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它们,与它们深交,而不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让动物给自己服务,逗自己开心。这样平等、关爱、尊重、欣赏的情感就是一种博爱思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美文品读
冰心这种博爱思想是因为接受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和印度的泰戈尔哲学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受的家庭教育、个人教养的必然结果,也是她早期作品中所表现的最高理想和一贯的主题。
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出作者的所见所思呢?同位练读。
二、学习写作方法:
本文重点写的是小鸟,共用五段文字。作者先写各种鸟,如青鸟、知更雀,说它们是快乐的象征,然后写鸟的形态,鸟鸣,最后进一步详写了鸟的家庭,小鸟破壳,大鸟哺育它们的情景。这部分文字写得亲切、生动、感人,是文字的精华,同学们应该反复品味,从中获取养料。
仔细阅读些小鸟的部分,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1、学生阅读体会。
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
本文详写了小鸟,略写了小虫,二者结合得恰到好处。文章开头选写了大马、小狗、小猫三种动物,从描写对象的数量看,已经从面上铺开了,然后收笔,集中一点,详写小鸟的各个方面,把文章内容、抒发的情感推向高潮,推向顶峰,最后收笔写小虫们,点到为止。如果再详写小虫,显得拖踏、臃肿、做作,读起来会索然无味.
三、全课总结
这篇小文的语言细腻、柔和、含蓄而又清丽,通篇“满蕴着温柔”,充分显示了女性作家的特点,这也是冰心作品的语言特点。爱——对动物的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四、作业:对比阅读冰心的其他散文,了解写作特点。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生字8个:胡、吴、章、双、耳、陈、李、孙,积累一些表示人姓的字,描写4个字:吴、双、耳、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尝试读出问答句的不同语气。
3、初步学习根据字的组合区别同音字和音近字。
4、学会介绍自己的姓,初步了解复姓,感受中华姓氏的多样。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8个:胡、吴、章、双、耳、陈、李、孙,描写4个字:吴、双、耳、孙。
2、初步学习根据字的组合区别同音字和音近字。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际,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第一次见到张老师的时候,很多同学都问我:“老师,你姓什么呀?”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关于姓氏的课文。它的名字叫《你姓什么》。
2、板书课题
看老师书写课题。“女”的横不能超过撇。
3、学习“姓”
读准后鼻音,用什么好方法来记住它。
4、学生介绍姓名
谁愿意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的姓名。
5、总结
我们每个人的姓名由两部分组成,那就是姓和名。中国人一般前面是姓,后面是名。姓是我们每个人自己家族的符号。你姓李,我姓张,他姓王。我们国家有14亿人口,就会有很多很多的姓。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整体感知,圈画姓氏
(1)看动画,数姓氏
观看课文动画,数数课文中介绍了几个姓,可以用手指来计数?
(2)读课文,圈姓氏
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把书本翻到57页,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圈出表示姓的字。
①学生读文圈字
②指名回答,生回答一个,PPT圈出一个。
③同学们,把你圈的`和老师圈的核对一下,都圈到了吗,没有的赶紧补一补。
2、学习第一小节
(1)我们先来学习这一组姓氏,出示胡---吴
(2)这2个字在读音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声母不同,韵母相同)
(3)胡,吴声母不同,韵母相同,读音上有些相近,容易混淆。那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区分它们吗?
(4)生交流(一个是古月胡,一个是口天吴)
(5)把这2个字宝宝送回课文中,谁想来读一读?出示第一节
(6)这个小朋友读得特别好,读出了一问一答的语气。你姓什么?是一个问句。语调要上扬些。张老师请一位小朋友跟我配合读一读。老师来问,你来答。
瞧,我们配合得多默契。
(7)还有小朋友想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吗?那么多小朋友呀,那老师问,同学们一起来答。(师生配合读) 你们和老师配合得真好。
(8)现在同桌两个人左边同学问,右边同学答。
(9)大家读得真认真,现在请男生问,女生答。把一问一答的语气读出来了,真了不起。现在女生来问,男生回答。
小结:我们用加一加的方法学会了“胡”和“吴”这一组姓氏,其实很多姓氏我们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学。瞧,这2个姓,都读ZHANG。你是怎么区分他们的?
3、学习第2小节
生交流:弓长张,立早章。
(这位小朋友已经学会了老师教给你们的“加一加的方法,真棒,表扬他)
(1)章,是我们本课的一个生字宝宝,谁来读一读。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呢?(后鼻音) 男生读,女生读。
(2)开小火车读
(3)这个“张”,在这里是一个姓氏,其实它还是一个量词,我们可以说一张(纸、画、桌子、脸、嘴)
(4)把这2个字宝宝也送回课文中,男生女生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出示:我姓张,弓长张。
她姓章,立早章。
(5)男女生比读(适时评价)。
4、小组合作学习
过渡:我们用“合一合”的方法学习了这两组姓氏,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同桌一起来学学剩下的五组姓氏,可以用合一合的方法,也可以用一个部首加一个字的方法。出示:合一合 部首+字
(1)生交流
(2)学习生字
①陈 前鼻音
②李 木子李
③孙 平舌音 开小火车
④双 后鼻音 两个又,但是有点不同之处,谁来说?
⑤耳 找个朋友,耳朵,耳机
(3)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智慧学会了这五组姓氏,把它们轻轻地送回课文,一起来读一读。
(4)有人把这些姓氏编成了一首歌,那就是我们的第15课《你姓什么》。打开书本,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课文。
三、游戏巩固,拓展识字
1、大家读得可真认真,我们学的这些表示姓氏的字,还可以组成其他的词语。,现在老师要送给你们几个漂亮的气球,看仔细了,一起读
2、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姓氏,请把它写在你的苹果上。
3、四人小组学者课文的样子,介绍自己的姓氏,指名同学上台介绍贴苹果
4、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姓氏,读读这些句子
出示句子:司马光,姓司马。诸葛亮,姓什么?诸葛亮,姓诸葛。
同学们已经发现了,这些人的名字中的姓是两个字组成的,这就是复姓。
5、介绍其他复姓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许多姓氏,又增长了不少知识。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关于姓氏,有一本书叫《百家姓》,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看。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识字3》是一组以介绍公园景物与设施的词语串连起来组成的韵文,并在“公园”的统辖下按“自然美景”、“景物设施”、“儿童娱乐设施”分类组合而成的“模块”。编者通过韵文在情境中识字,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而且为今后的阅读、写作做好必要的储备。另外,课文配以相应的图画,形象地描绘了公园的美景与设施,图文对照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3种新笔画,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帖。
2、通过诵读—看图—活动,介绍公园的景物与设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串。
3、初步培养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识读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串。
2、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7个生字。
教学设想:
通过请小朋友们当设计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设计自己喜欢的.公园,相机指导小朋友进行识读词语、说话训练;运用猜词游戏、送词语回家的形式进行复习、巩固词语;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的方式为词语排序,体验韵文识字的乐趣;通过听范读、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韵文;运用体态语言演示等手段,巩固识字效果;最后让学生妆小导游介绍公园的景物与设施再现并丰富课文内容。写字教学穿插于识词教学过程中。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课文插图等做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水彩笔、绘画纸、橡皮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邀请设计,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玩过哪些觉得好玩的地方?根据回答相机板书:公园。
2、教学“公园”一词。
3、谈话:你喜欢公园吗?为什么?如果在学校建一座公园,你们认为怎么样?今天老师就请你们来当设计师,为学校设计一座公园好不好?
二、图文结合,学词写字
1、谈话:你们准备在小公园里设计些什么呢?(分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尽情表达)
2、集体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映示相关的图片,共同欣赏,并请学生说说设计的理由。在图片旁点击相应的词语,还请这个学生读这个词,并说说读这个词时要注意什么。
3、按照出示图片的顺序爱个学习词语,读准字音。在学习“红花”、“流水”时相机教学新笔画“撇折”、“提”、“横撇”,分析“红”、“花”、“水”的字形,用电脑演示笔顺,指导书写,学生完成习字册中这三个字的描红与临写。
4、自由识读词语。
三、寓学于玩,巩固识词
1、多媒体映示词语。按学习小组玩猜词游戏。(一个小朋友从词语卡片中任意抽一个词语给本组小朋友看,然后请其他小朋友来猜抽的是什么词语。可评出小组的猜词大王。)
2、映示图片,送词语回家。(将词语卡片分发给有关小朋友,请他们先读相关卡片上的词语,注意补差工作的落实,再将卡片贴到相应的图片上。)
第二课时
一、词语排序,分类布景
1、小朋友们,你们上节课为校内公园设计了许多美景,有自然风光的美,有各种造型设施的美,还有各式各样的儿童玩具,大家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来布置一下?比如:这儿是景物,那儿是玩具,只要有道理,怎样布置都行。
2、学生继续小组合作给词语分类,汇报分类结果。
3、谈话: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分对了。(师读词语)这样排放读起来不太顺口,请你们读一读,看看怎么样排放读起来才美。
4、学生分组边读边讨论。
5、交流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二、动画欣赏,学字写字
1、谈话:小朋友们刚给小公园里设计了这么多的东西,现在我们把糨组合起来,看看我们设计的公园是什么样儿的。
2、欣赏本课的动画片。
3、谈话:小朋友们设计的公园真美。电脑或生字卡片出示“火、山、木、马”四个字,指名读。你们能把它们美美地写出来吗?
4、指导写字。电脑演示生字笔顺—学生描红—小组讨论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集体交流—自我或相互评字。
过渡:你们设计了这么美的公园,想不想请家长或好朋友来公园里坐一坐,玩一玩?他们实 效来不清楚我们公园是什么样儿的,那怎么办?对,向他们介绍我们自己设计的公园。要介绍公园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你首先要记住公园里所有的景物与设施的名称,还要能用你的语言和动作把它们美美地表现出来,才能让家长或朋友喜欢,愿意来玩。
三、指导朗读,背诵词串
1、边欣赏动画片,边听韵文范读。
2、分行指导。(让小朋友们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把词语表现出来。)
3、学生试读全文,边读边想象图中的美景与设施。
4、指名到前台试背、表演。
5、播放轻音乐,集体边背诵边表演。
四、更换补充,自编韵文
1、小朋友,你知道公园里还有什么?
2、我们可以把这些词语和我们韵文中的词语进行替换,如:将第三行更换为吊环、碰车、山洞把它们接在韵文下面,三个一组,这样你们也就能编书了。
3、学生小组合作替换、继写韵文。
4、集体交流小组的合作成果。
五、手脑并用,课外延伸
1、根据课文中的图文与学生设计的景物进行课外综合实践活动,采用画一画、捏一捏、全一全的方法,把美景画下来,用橡皮泥把实物捏出来等,让学生放手组装。
2、让学生当小导游,向同学、家人、朋友介绍美丽的公园。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十一册第19课。
教学要求: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
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具准备:
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谈话,解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
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
(采用学生自学_____ 四人小组讨论_____教师
巡视指导的方法。)
三、教师归纳:
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
亮的林海,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种景物而
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练习4
2、理解: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
的词义及自己不理解的词。
3、根据课后思考题的要求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____齐读课题)
2、导入 谈话
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
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
大兴安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
爱,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感!作者是怎样介绍大
兴安岭的?请翻开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 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
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分别找出这三节课
文,并用“ ” 划出这些句子。
(二) 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先看第一
次,齐读第一段。
(1)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第一段。
(2)分析:这段的第一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前的看
法。注意“总”的意思——总是,一直。第二
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
是真情实感啊!
(3)小结: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感到这个名字是亲切、舒服
的。
2、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
(1)齐读第二段最后的句子。
分析:是的,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 使作
者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大兴安岭这么美丽,
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
要求:想想大兴安岭有什么景物?说说这些景物的特
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提问: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
(岭、林、花)
A、 “岭”有什么特点?(多、温柔)
作者是怎样写的?采用个别、小组读的方法让学生理
解“岭”的特点。
B、岭上的“林”又有什么特点?(林的特点:多____林
变成海;从颜色看种类很多。)
C、出示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林”的特点。
分析:作者写“林”的时候处处流露出对“林”的爱。
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句子一: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分析:海指什么?(落叶松的海洋。)
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俏丽的白桦。)
句子二: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
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分析:这个带问号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写出了
作者对大兴安岭喜爱的感情。
(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小结: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句子,把群岭起伏写成海
的波浪,把大片的落叶松写成海洋,把白桦写
成海边的浪花,我们读后对大兴安岭留下深刻
的印象,同样感到亲切、舒服。
集体朗读描写“林”的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
A、 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点?读、议句子。
B、 分析:林中的“花”的特点——多 (到处都是);
种类多(叫不出花的名儿)野花为大兴安岭增
添了色彩,诗意。请看句子。
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
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来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读句子、讨论、理解。
C、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
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的.感
情。
(5)把描写“花”这一段有感情朗读一次。
小结:作者把大兴安岭的岭,岭上的林,林中的花联
系在一起作具体描绘,构成了一个立体画面,
使大兴安岭更加美丽,可爱。
面对美丽的大兴安岭,作者联想到什么?
(联想到与建设结为一体)
理解句子: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
洞。
(1)“空洞”什么意思?(没有内容)
(2)从哪里体现了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
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
小结:这段作者先介绍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再
写了作者的联想。说明大兴安岭不仅美丽,
还与祖国建设处处都要用到木材联系起来,
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
服。
5、自由朗读第二段,一边读一边想象。
三、作业 :1、课后练习1,3(1)、(2)。
2、把优美的句子抄在《积词本》。
第三课时
一、复习第二段,简单说说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二、继续讲读第三段。
默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可以抓住哪些重点句子
理解。
作者第三次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重
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句子。
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 它
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
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让学生个别回答这一问题。
分析: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山养人,人育林,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大兴安岭的景色越来越美,它们对人们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提问:①“兴国安邦”什么意思?
②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
邦的意义?”
3、齐读这一段。
4、小结:我们从作者的联想中知道了大兴安岭不仅景色
美,而且对祖国的建设真的起着使国家兴旺安
定的作用,我们同样感到亲切、舒服。
三、总结全文。
1、带着喜悦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
2、给课文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
四、试背第三、四、五、六自然段中的其中一段。
五、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六、总结谈话
这篇课文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抓
住景物的特点,使作者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通过丰
富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对祖国无比热爱
的感情。当你们长大后争取去看看,亲身感受大兴安
岭的美丽和可爱。
七、作业
1、背诵课文三____六自然段。
2、预习20课。
板书设计 :
19 林海
|岭 |
|林 | 景色美 |
大兴安岭 |花 | |
名字悦耳 | | 亲切 舒服
|与建设结为一体 | |
| | 作用大 |
|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4、草莓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
2、要学生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颗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题目;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
3、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时间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可以先拿一些草莓让学生品尝,然后问学生草莓的味道,指出现在的草莓和其他季节草莓在味道上的区别。然后引出草莓味道不同的原因是季节上的差异,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引向课文。
2、引导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观察事物,把思绪展开,由物及事及人及感,抒发自己的感情。
3、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劝戒人们珍惜时光的诗歌进行朗读,让学生仔细体会和揣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的态度,培养珍惜生命的情感,养成不浪费时间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一)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二)难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2、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
3、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青春,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三、教学突破 。
1、通过对一些物品的观察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这些东西的认识。
2、让学生谈谈他们认识、得到或失去这些东西的经历。
3、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的感想。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2、课前先买一些草莓,准备上课时带到教室。
3、课前找一些描写由夏季到秋季转变时情景的文章。
(二)学生准备。
1、课前认真通读全文,找出自己的疑问。
2、找出本文的写作手法,并和前面几篇作比较。
五、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师活动:
1、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草莓,让其品尝,导入课文题目。
2、让学生分别找出作者描写六月和九月的句子,并进行对比。
3、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
4、让学生回答作者此时的感受。
学生活动:
1、品尝草莓后回答感受。
2、读出教师要求的句子,并说它们的区别。
3、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积极回答问题,进入作者的角色。
(一)通过实物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草莓让其品尝,问学生感觉怎样,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人们在不盛产草莓的季节吃到草莓,同现在的感受是不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呢?
2、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指出:最主要的是那时不是盛产草莓的时候,是季节不同或时间不同导致的。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吃到同一样东西感受是不一样的。时间的变化会引起人们感情的变化。
3、提问:本文作者因为什么原因而引起感情的变化?是什么把作者的思绪带到了夏季的六月?
学生活动:
1、品尝后说出自己的感觉,或香甜、或酸甜,回答:在中秋或冬天不盛产草莓时吃到它会感觉更好,就像冬天吃到西瓜瓜一样,感觉就不一样,因为物以稀为贵。
2、听教师讲解,体会到时间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明白一个道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会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3、回答:一颗晚熟的草莓,使作者回忆起六月的景象。领会到,实际上是因为晚熟的草莓引起作者敏锐的感觉,这就是时间实际上一刻也没有停息过,只不过是自己原来没有察觉而已。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教师活动:
1、让学生分别说出作者心中的六月和九月各是什么样子的。
2、提问:整个第三段都是说二者的不同,这些不同最后可以归结到什么原因上?让学生从课文第三段上找出一句可以印证的句子。
3、提问:第四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现在是不是还处于人生的青春阶段?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第三段和第一段,在文中找到答案。
2、回答:是时间的不同,第三段最后一句可以印证。读出最后一句话:“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
3、回答: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已经过了青春期,但还很年轻,从第四段第一句话和第五段第六句话可以看出来。
(三)进入作者角色,体会情感。
教师活动:
1、提问:第五段与第四段的关系是什么? 从哪句话可以表现出来?“朝霞变幻”和“似水流年”代表什么?作者说“时间对我们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该怎么理解这句话?
2、提问:青春岁月的特征是什么?成年期的特征是什么?、作者在谈到由青春期到成年期的改变时,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
3、让学生概括指出第五段的中心思想,提问:最后一段“六月的气息”是指什么?作者在最后一段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总结本文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表达了光阴易逝、时不待我的感慨。
学生活动:
1、回答:对比关系或第五段是对第四段的否定,“朝霞变幻”和“似水流年”就代表时间。(学生谈他们自己的看法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2、可以用书本上的话回答,也可以自己概括,但一定要恰当。
3、回答:时间改变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六月的气息”是指青春岁月;第六段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和留恋。本节总结本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一颗草莓有感而发,层层深入,展开联想;通过对六月和九月的细微差别,联想到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不同,由此表达了对青春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感慨。通过学习本文,应该让学生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勉励他们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发愤学习,热爱生活,全面提高自己。
补充资料:
伊瓦什凯维奇: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奥林匹克颂》(1948)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1954)、《阴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1943)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 (1956~1962)描写波兰贵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的生活。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语文教案 篇7
知识教学点:交流了解到的科学知识与见闻。
能力教学点:培养学生阅读书籍,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从我国古代、现代科学家的故事以及科学成就中感受到身为华夏子孙为祖国而骄傲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交流了解到的科学知识与见闻
解决办法:尝试搜集资料的方法
课时:一课时
活动设计:“科学小博士”以及各种小组的评比。
教具、学具:1、我国科学成就科学家的教学.课件
2、21世纪的科学发明的教学.课件
课前准备:搜集科学资料
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畅谈科学
1、 小组交流材料。
21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是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理想变为现实,使人们拥有呼风唤雨的本领与能力。在课下,同学们搜集了有关科学常识的书籍,下面就把你搜集的资料介绍给你的小组同学。(在同学交流的时候,教师巡视指导。并指导学习组长作好记录,选择好不同的典型事例,以备下一环节使用。)
2、 小组推荐汇报
在小组汇报中,把一些大家感到有兴趣的,内容优秀的`,或者有问题的资料让同学一起来学习,借鉴,并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做出订正。
3、 “科学小博士”答“记者”问
在个人交流后,在班级内评选出“科学小博士”,“科学小博士”向大家作介绍。并自由选出多个“小记者”,组织“科学小博士”答 “记者”问活动。(此项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机智灵活的选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描绘科学,合作办报
1、 协作办报。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取舍。创办“身边的科学”手抄报。(在办报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做好合理的分工,作到能拓展内容,又能发挥好每个组员的积极作用。)
2、 成果展示
规定时间内,把手抄报的成果加以展示。并评选最佳“合作小组”、最佳“创意小组”、最佳“人气小组”(多个小组的评选目的是增强组员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奇思妙想,发现科学
找一找身边的科学常识
其实,科学并不是离我们很遥远,它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身边的科学小常识吧。(此项活动训练的安排,是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谈古论今,颂扬科学
中国是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我国的科学成就,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的故事。(.课件出示我国的科学成就以及科学家故事的介绍,在源源流长的资料回顾中使学生感受到身为华夏子孙为祖国感到骄傲自豪的思想感情。)
五、触类旁通,再创科学
1、 说说你的发明创造。
每一件科学作品的产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都是对多个知识领域的大胆猜测与创想。但是发明创造又不是我们所力不能及的,只要你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及时发现那么你也一定会成为一个“小小发明家”的。你是否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过发明创想呢?请我们身边的小小发明家给我们讲一讲吧。(在这一项活动的设计中,目的是让学生避免有盲目畏惧心理。其实每个人只要留心观察与发现,并且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就会有发明创造的事例发生。)
2、 感受科学
课件出示科学技术进一个世纪给世界带来的一个又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学生感受科学的意义。激发学生科学创造的欲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03-01
语文教案03-01
语文教案03-01
语文教案02-25
语文教案02-26
语文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