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认读、书写i和y。
2.学会认读音节yi,并读准四声。
3.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儿歌,有兴趣地学拼音。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i、y、yi的发音。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孩子们,咱们在学校里已经有好几天了,相信你一定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吧,谁愿意拉着你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听?你还认识哪几个拼音朋友呢?能介绍给大家吗?(我认识拼音朋友ɑ,它还经常戴着不同的帽子呢!)
今天,又有几个拼音朋友想和你们交朋友,想认识他们吗?
二、学习单韵母i及四声
1.让学生借助图片学习单韵母i(课件出示:衣服图)。
(1)指导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一件毛衣)
(2)你觉得这件毛衣怎么样?
2.学习单韵母i。
(1)在这件漂亮的毛衣前面,来了一个拼音朋友,哪个小朋友认识它?(课件i)认识的小朋友大声地喊一喊它的名字好吗?
(2)同桌互读,观察口型的变化,然后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i的发音要领:发i的音时,口开得很小,上下牙齿对齐,舌面前部抬高,嘴角稍往两侧咧。
(4)学生练读,教师随机指导。
(5)说说你是怎样记住i的。学生自由想象。编出儿歌帮助孩子们记忆:牙齿对齐iii,小棒加点iii,小1加点iii。
3.学习i的四声。
(1)孩子们,还记得ɑ戴帽子的样子吗?复习ɑ的四声。
(2)小i也想戴帽子,我们来给它戴戴好吗?(课件出示i的四声)仔细看看,小i戴上帽子后有没有什么变化?
(3)学生观察后回答。
(4)教师小结:小i小i戴小帽,头上小点都丢掉。
(5)分组读小i的四声:开火车读;抽读带调卡片。
三、学习大写字母Y
1.读准Y的音。
孩子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单韵母小i(课件i),你们想不想知道小i的妈妈是谁呀?
(1)(课件:Y)这就是小i的妈妈。知道小i的妈妈叫什么吗?
(2)它的读音跟小i一样,为了分清楚,我们就叫它大Y。
(3)老师范读Y。
(4)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齐读。
2.认清Y的形。
(1)孩子们,你们仔细观察,Y像什么?(生:像树杈)
(2)编一首儿歌:树杈树杈YYY,小i的妈妈是大Y。
四、学习音节yi及四声
1.教顺口溜引出音节yi:小i小i胆子小,出门要把大y找,大y在前小i后,组成音节yiyiyi。
2.认读yi的四声。
(1)音节yi和小i一样,也有四种声调,要注意,音节yi的声调也是加在小i的头上的。课件出示:yī、yí、yǐ、yì。怎么读呢?我们先来听听课件中小朋友的朗读。(放课件中的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读、齐读,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小朋友读。
(4)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读,请一个小朋友把老师读的`音节指出来。(老师打乱顺序读音节,让学生上台指。)
(5)认识了音节yi就可以帮助我们认字啦,瞧,这个字(课件:姨)你认识吗?如果老师给这个字注上音(课件:yí),你一定会认识的。那么这几个字念什么呢?(课件:医yī、椅yǐ、意yì)
(6)练习含yi四声的儿歌。
妈妈是医生,阿姨来看病,坐在椅子上,妈妈注意听。
3.师小结:汉语拼音的用处真大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很多很多的字呢。
师生一起念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帮助学习普通话,我们一定学好它,学好它!
五、看图学儿歌
1.孩子们,拼音能帮助我们认识字,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啊?
2.指导看图:图上画的谁?在干什么?你看到过妈妈为你织毛衣吗?容易吗?
3.有人把这幅图写成了一首儿歌,我们来读读好吗?
(1)先用笔从儿歌中找出刚才我们学过的音节画上圈。
(2)老师教读儿歌。
(3)自由读、同桌互读。
(4)背一背。
六、指导书写i、y
1.今天,我们在拼音王国里又结识了几位拼音朋友,他们是谁?读读书中第一题。它们已经和我们成了好朋友了。不管是站在我们面前,还是藏在儿歌里,我们都能把它找出来,并大声喊出名字。可是拼音朋友出来的时间太长了,我们还是送它们回家吧。
2.观察i、y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1)教师范写。
i的笔顺是先在中格写小竖,要占满格,然后在竖的头上离开二线的地方写小点。
y占中下格,先写右斜,再写左斜,两笔写成。
(2)学生在课本上临摹。
(3)在拼音本上练习。
(4)师巡视检查指导。
七、练习设计
1.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连连。
2.用带调的音节yi和yɑ口头组词语。
语文教案 篇2
课文导学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尤其是下列十五个词语:贰、军、辞、鄙、陪、行李、共、济、肆、阙、说、若、夫、微、之。并能归纳其中四个词语的义项:若、夫、微、之。
2.能弄清楚课文所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能准确理解和把握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原因。
4.能背诵全文。
二、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知识,培养阅读能力。
2.赏析作者刻画和表现烛之武思想性格的艺术手法。
三、学法指津
学习这篇课文,可用六个字来概括,这就是:读、解、辨、理、赏、背。
读:朗读课文,这是最基本的一步。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可多读几遍,把文章读流畅,并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了解。
解:理解词语,可与读同步进行。要认真查看课文注释,必要时还应翻阅有关字(词)典,以准确把握有关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辨:分辨词义。要利用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具体语境,认真分析比较,对文中的一些多义词作义项归纳。
理:梳理课文。可根据本文主要人物和事件,依据文章顺序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课文题目即是。由此可加深对文章题目作用的理解。)
2.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是在秦晋两个大国围攻一个小小的郑国,郑国面临覆灭的危险情形之下,郑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他去见秦伯,以退秦师。)
3.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一是烛之武深明大义,有爱国思想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
4.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退兵呢?(主要是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言谈中又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从而打动了秦伯,让秦怕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5.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主要是晋文公并不昏庸,很有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应变。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而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
赏:欣赏特色。这篇文章最有特色之处就是描写烛之武说服秦穆公退师的那段话,为此,可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服秦穆公的?这说明他具有哪方面的突出才能?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达到了什么水平?
点拨: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这段说辞,只有125字,表现出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他看准了秦晋联合攻郑各有所图,而若取郑则客观上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无利,还会招祸。若秦穆公明白了这一层,就很可能反过来弃晋帮郑,烛之武抓住了秦穆公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了对方。而烛之武的说辞更妙之处在于他心里处处为郑着想,但口口声声说的是为秦,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说辞,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
这说明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尤其是在描写外交辞令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背:熟背全文。背诵既是学习文言文的手段,也可以说是目的之一。通过背诵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包括字词句和内容特点等),同时也可增强文言文语感和积累文言文素材,为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奠定基础。要注意,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能力训练
1.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无利于晋B.焉用士郑以陪邻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以乱易整,不武
2.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
A.同舟共济 B.济世安民 C.赈灾济贫 D.无济于事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夫晋,何厌之有C.秦伯说,与郑人盟D.失其所与,不知
4.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
5.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以其无利于晋
B.君知其难也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
6.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指出它们的用法并解释意义: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越国以鄙远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7.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A.是寡人之过也。( )
B.夫晋,何厌之有?( )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8.写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今义:
③行李之往来
古义:
今义:
9.翻译下列四句话,要求意准句顺。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
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文:
④阕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
语文教案 篇3
天上的街市
一、导入新课。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遐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朋友,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明确: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的天河,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阵列的/—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五、分析、解读全诗。
(一)讲解第一节诗。
1.教师范读第—节。
2.“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明确: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3.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明确: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中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抬头望星空,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节,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
4.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字可有可无吗?
明确:“好像”后加—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吻。
5.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特征。
明确:两处联想:街灯=明星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二)讲解第二节诗。
1.请学生个别朗读第二节诗。
2.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联系或具有相似关系,譬如“街灯”和“明星”就具有发亮相似特点。那么什么是想象?:第二节诗中运用了想象吗?
明确: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使人由民间的街上有灯,而天上也有类似灯的明星,进而创造性地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应有珍奇的“物品”,这就是想象。
3.诗人是如何描绘自己的想象物的?
明确:诗人用“美丽的”来形容街市,用“世上没有的”“珍奇”来形容物品,并用“陈列”—词来说明物品的繁多。
4.作者极尽想象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
明确:极其肯定。从“定然是”一词可以看出来。
5,作者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明确:天上是那样繁华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是无比美好幸福的。字里行间,流露出 诗人对这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学习第三节诗;
1,请—位同学朗渎第三节。
2,如果说诗的第二节描写的是诗人想象出的静止的景物,那么,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在第三节诗中描写了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想到了天街上应该有人,有人的活动。这“人”就是牛郎织女,进而描写出动态的景物。
3.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何不同?
明确: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自由的,他们受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民间故事。在这首诗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满。他们骑着牛儿来来往往,他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天地里。
4。诗人这样的想象合理吗?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
明确:诗人的想象是合理的。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因为淡淡的银河,看上去确浅浅的,也不很宽广。作者这样写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反抗,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四)学习第四节诗。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节。
2.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
3.这节中的“闲游”一词能否和上节中的`“来往”一词互换?
明确:不能。“来往”是指牛郎织女骑着牛儿蹬过浅浅的天河去见织女。而在天街上悠闲地游逛,只能说是“闲游”。
4.这节诗中有个量词用得很别致,请同学们找出来。
明确:“朵”
5.换成一颗的“颗”不更通俗明白吗?
明确:“朵”字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五)总结分析全诗: :
1.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明确:展开的过程是:街灯(明星)一街市—物品—人一生活。
2.这首诗既有写实也有想象,请同学们找出来,并体会各自在诗中的作用?
明确:第一节写实,后三节都是想象。写实为想象作铺垫,想象则表达了对美好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3.作者在想象的时候,多处运用了“定然有(是)”“定能够”“不信”“是”等极其肯定的词语,这表明什么?请同学们根据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性格、气质、诗歌风貌的特征来思考。
明确: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静夜
六、指导朗读。
1.这首诗和前—首的感情基调差不多,请同学们先试读,试着划分节奏和重音。
2.朗读这首诗时节奏也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缓。全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静夜
月光/淡淡天河/何处?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远远的/海雾/模糊。
白云/团团, 怕会有/鲛人在举,
漏出了/几点/疏星。对月/流珠?
七、分析、讲解全诗。
1.全诗分两小节。请同学们思考—下,哪节写实?哪节写想象?
明确:第一节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第二节写想象,想象天河岸边鲛人对月流珠的情形。
2.请同学们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下全诗的意境。
明确: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那—片松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诗人独自站在大海边,望着远处迷蒙的海雾,不由得思绪翻涌,心想,此刻茫茫的天河岸边,是否也有—位美丽的鲛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美好却又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呢?
3.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
明确:流露出诗人因对时代失望和对祖国、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淡淡的哀伤、无奈和惆怅情绪。
4.这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以此反衬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对前途感到渺茫,表达出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但两首诗还是有些区别的,请同学们细心感受一下,两首诗中哪首流露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更为明朗一点?
明确:前一首诗。这从两首诗所用的不同神话传说就可以看出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独立读、述、评、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目标1、2、3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师板书课题)
二、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学生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庖官 主簿 谮 绰刀 恃才放旷
(给加粗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
四、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并归纳段意。
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2、初步思考:杨修和曹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明确:杨修:恃才放旷。 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说出俩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即可。)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
1、学生读第一部分:
师提问:
⑴ 杨修为什么会命赴黄泉?
⑵ 曹操杀杨修是否有理?
明确:
⑴ 因为从曹操所发布的口令“鸡肋”中洞悉了曹操的心事。被曹操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杀掉。
⑵ 有有理之处,也有无理之处。
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度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
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自己的亲戚却没有丝毫处罚。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经典)08-19
语文教案[精选]07-28
语文教案(精选)08-02
[精选]语文教案08-02
(经典)语文教案09-14
【精选】语文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