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集中讨论人物对话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教学难点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史家笔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课型新授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板书及讲课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黄河流域。为了一统天下,曹操南下击败刘表、刘备,占据了“荆、襄”之地,又乘胜企图以80万大军渡过长江,夺取江南东吴的地盘。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决战。当时曹军号称80万大军,东吴周瑜率军3万,双方兵力对比悬殊。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争以曹军大败而告终。“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一段时间内无力南下,奠定了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么,东吴怎么会以少胜多,击败曹军的呢?这就是本文要讲述的故事。
二、历史史实:
以下均208年事,只标出月份:
七月曹操南下。
八月刘表卒,刘琮屯襄阳,刘备屯樊城。
九月曹军抵新野、襄阳,刘琮降曹。刘备南走,与鲁肃会于当阳,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曹军大败刘备于当阳长坂。
十至十一月曹军自江陵东下。孙刘联盟形成。周瑜从柴桑出军,与操遇于赤壁。黄盖火攻成功,操败走,经华容道至江陵,引军北还。
相关内容:
赵子龙长坂桥七进七出、张翼德声震三军、孙刘联盟、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剑、巧借东风、苦肉记、蒋干盗书、火烧赤壁、华容道、借荆州、气周瑜
三、学习过程:
相关知识:
1、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1362年的历史。由司马光花了19年时间编成。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3、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文段学习:
1、快速阅读课文,划分节次,找出生字词并解决。
2、以省略部分为分界线,全文分为两部分。请大家结合课文注释,概括各节大意,给第一部分分层。
问题讨论展示:
1、是谁最先提出联刘抗曹的?他是怎样分析形势的?
2、鲁肃根据这种情况又提出了哪些对付的办法?
3、鲁肃去荆州是否为了吊唁刘表二子?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
2、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班级交流。
四、指导朗读
1、提出难读之处。
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指名读。
五、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字型以及间架结构。
2、提出难写的字。
3、师指导书写。
4、生临写。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根据文中介绍,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并能口述。
2、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导入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访问“三味书屋”。
二、精读指导
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2、第一部分
(1)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本节。
3、第二部分
(1)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2)自读2—4节,想一想:每节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2节
①自由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②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当时,作者心里是怎样想的?
过渡:是呀,这是哪儿散发的香气,不是桂花,又不是兰花,看来只能是书香了。到底是不是?等我们观赏了“三味书屋”后,答案自见分晓。
第3节
①指名读,其余同学划出描写方位的词语。
②自由读1—6句,根据插图找到正确的方位。集体辨位,教师指导看图,
提问:作者是按从哪到哪的顺序写的?
③自由练习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
④自由朗读第3节后半部分,思考: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部分
过渡:腊梅是怎样的一种花?让我们走进后园去看看?
1、读课文,边听边划出描写梅花样子的词语句子。
(1)指导朗读。
(2)是呀,梅花太美了!除了美丽之外,梅花还能带给大家什么?齐读第5节的最后两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自读6、7节。
(1)指名述说“早”的由来。
(2)分组讨论: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一个小小的“早”字对他有什么作用?
3、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字对他的一生都起到了作用。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4、让我们把所有的决心都放到最后一句话中吧!齐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
自由浏览全文,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1、本单元学习的小说单元,本课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日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
2、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们在引导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要遵循学生认知的原则:要研讨小说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要在把握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学情分析
1、通过作业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对课文不太熟悉,读得不够,对任务不够了解。
2、通过本课学习,文中讲出了李京京的心声,同学们容易产生共鸣,效果比较好。
3、学生对文章读得太少,对人物形象把握不够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⑵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分析』此目标就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会复述故事情节,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明白小说是借助人物形象刻画来体现主题。
⒉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分析』根据本文篇幅长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⑵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
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
1、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2、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能力目标】:
1.学会搜集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有条理地发表见解。
2.学习诵读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
【情感目标】: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情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教法与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的一些童年趣事、过节习俗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以“情趣”二字为切入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逐步从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最后上升到初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高度。
与教学过程相照应,教法可以采用导入──阅读──拓展的步骤进行,在学法上可以按照归纳复述──搜索整合──诵读品味──合作感悟──探究反思的步骤开展,通过对文本的感悟实现教学目的,达到教学难点、重点的突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首先向学生出示食物图片,让他们猜猜这些食品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一些传统节日的风味小吃。
意图:此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在游戏之中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回顾,同时为课文学习创设环境,培养学生归纳复述知识的能力。
2.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问题:(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
意图:问题一可以让学生广泛涉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分享课前查找的资料信息,对知识进行汇总归纳学习,从而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此环节培养学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完整准确地描述作者的家乡习俗,并能通过自己的知识对这一习俗进行补充阐述,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3.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问题:
(1)文章的主题是写家乡的端午节的鸭蛋,为什么开篇要用那么大的篇幅来写家乡的端午节?
(2)文章是按照怎样的结构顺序来安排课文内容的?
(3)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引用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否离题太远?
意图:问题一可以使学生在了解作者通过介绍家乡的端午风俗营造浓郁的乡风乡情,为鸭蛋的的出现做铺垫,对搜集的内容进行分析整和。
问题二让学生自我概括,掌握本文“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这一框架,着重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的总分结构,为理解课文掌握课文做好积累。教师不宜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这一内容并不复杂,可由学生自主完成。
问题三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本写作风格,明确对文章主题的认识。这一问题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但对主题的探讨可以进行引导,应落实到对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的追寻以及对故乡乡土风情的思念上。
4.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问题: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体现汪曾祺是语言风格的语句,反复朗读品味。
例如:
(1)“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就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2)“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
意图:让学生学会品味文章的情趣。先让他们反复朗读,并抓住关键语句赏析。如“所食鸭蛋多矣”“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几处,或在平实的白话中穿插颇具特色古汉语,或大词小用,给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色彩。此处可以让学生模仿古人的口气朗读。
又如“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确实是好”,“我实在瞧不上。”等几处都较为明显地运用了江浙方言,显得非常生动亲切。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投影一段《胡同文化》里的文字,“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这是一段京味十足的语言,特别是一个“嘿”字,把北京人恬淡知足,悠然自得的神情描写得活灵活现。从而让学生真正领会汪曾祺的文章里运用方言的妙处。
感悟文章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诵读。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5.回归生活,分享体验
问题: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学习后,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的'情趣,理解传统习俗渗透的一些民族文化和乡土情结。现在再跳出课本,进行拓展延伸,说说传统节日中类似这样颇具情趣的小事。
意图:回归生活,在自己的身边寻找被忽视的生活细节,在回忆品味中寻找传统文化的印记,在讨论交流中重温民族文化的洗礼,加深对生活的感悟。本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分享体验,感悟生活,感受到民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6.创设情境,深刻反思
思考: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拟于20xx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使他们对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蚀,从而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熏陶的双重教育目的。
7.课堂小结
8.作业
了解本地的民俗,写一篇练笔。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你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失去信用)你知道“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守信)这个题目还可以怎样说?(我要守信)
2、课题质疑:“我”指的是谁呢?是说他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信呢?
3、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课件出示宋庆龄的照片,并配有文字。指名读。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拿到一篇文章,我们应该怎么来读呢?你有好的方法吗?
出示朗读要求,学生齐读:①借助拼音读课文。②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③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同时出示本文生词及几个难读的词学生认读:照耀、早餐、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出示课件)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板书:
爸爸 去↗伯伯家
→宋庆龄 守信 留下等小珍
妈妈 留↘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说故事内容(提示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出示课件)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时间),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决定(留下来)。(人物、事情)
三、自读自悟。
(一)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宋庆龄守信?
1、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说明宋庆龄守信的语句找出来划上线,并好好读一读画出来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2、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宋庆龄的这种品质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并相机板书:语言、动作、表情。提示:本单元的习作就是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那么,要想使你写的人也能像宋庆龄这样特点鲜明,大家一定要注意描写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A、“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他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宋庆龄说。
宋庆龄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爸爸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当时就很好奇,于是他就奇怪地问———,庆龄回答说———)
她当时只是停住了脚步,可见她还是有点犹豫的,是吗?
指名朗读。
小结:从这句话中,确实让人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B、“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指导朗读: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这里可以看出什么?(庆龄的话说明她已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是可以的,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如果说父亲问庆龄怎么不走时,她的回答还略显犹豫的话,那么此时“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则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引读:正当爸爸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的时,庆龄又一次想到了小珍,连忙说———
小结:从这里也可以感受到她的守信。
C、“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
指导朗读:
正当爸爸和庆龄在一旁迟疑的时候,妈妈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一旁说———— 可是庆龄觉得这样好不好,她是怎么说的'?(如果说宋庆龄在回答爸爸的建议时还只是想到会让小珍扑空从而对不住小珍的话,那么她在回答妈妈的建议时则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因为没有忘记这件事而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对了。也更说明了宋庆龄人品的高尚。)
小结:这里也可以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D、理解第一自然段。
她本来就很想留在家里,对吗?从课文中找出理由(第一自然段)。 指名说。
a、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指导朗读。
b、伯伯家……
指导朗读。体会: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3、引读守信的句子:
小庆龄当时是多么想去伯伯家的啊!可是当她走到门口,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叠花篮的时候,她便停住了脚步,对爸爸说:——————
爸爸让她改天再教,拉起庆龄的小手要走时,她连忙说:——————
这时妈妈也给她建议,让她回来向小珍道歉,她还是拒绝了,并且说:——
从这一系列的语言和动作中,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小庆龄是个 的人。
(二)当时,妈妈深有感触(出示妈妈的话)。
妈妈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妈妈当时为什么要笑?
庆龄又为什么要笑呢?
四、分角色朗读,师读父亲、母亲的话,学生读宋庆龄的话。
五、交流感受。
小结:通过大家的朗读,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庆龄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诚实守信的成语、俗语或故事?请介绍给大家。
2、课外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成语、俗语记在日记本上,找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读一读。
3、写一则日记,描写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或一件事。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做题的良好习惯。
2.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学写请假条。
3.训练口语交际能力,提高运用语文知识的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1.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
2.学写“把”字句。
3.学写请假条。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完成“语海畅游”部分的练习。
2.积累名言警句。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投影。
一 语海畅游
1.汉字真有趣。
用同音字组词、造句,训练学生运用同音字的能力。
(1)读课本中的词语和句子。
(2)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同音字如何运用。
(3)你能按照上面的例子自己选一组同音字组词造句吗?
学生独立练习。
蜜 甜蜜 我们的生活多甜蜜。
密 秘密 这是一个秘密,不能告诉你们。
2.照样子,写出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
(1)认真读课本上的词语,理解意思,明确要求。
(2)独立完成练习。
(3)投影出示同学的练习,集体进行订正。
红 红彤彤 黄 黄澄澄 绿 绿油油 黑 黑漆漆 白 白茫茫 金 金灿灿
3.照例子,改写句子。
(1)读例句,理解意思。学写“把”字句。
(2)学生独立改写。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讲解。
(3)投影出示句子:
我们打开了电脑。 我们把电脑打开了。
二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
(1)读句子,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
(2)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实际谈体会。
(3)朗读句子,练习背诵。个人练习背,同桌互查背诵。
(4)把句子抄写在采集本上。
1.阅读短文,理解内容。
2.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3.学写请假条,提高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投影。
一 阅读平台
1.朗读短文,把短文读正确,读通顺。
2.理解内容。
(1)读短文。
边读边思考:
①望远镜是谁发明的?
②说说利普希发明望远镜的过程。
(2)组织讨论。
①一次偶然的发现后,利普希是怎样做的?
②他这样做取得了什么成就?
3.读短文,谈感受。朗读短文,说说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二 能说会道
主题:请假
1.读一读提示,明确本次说话的要求。
2.创设情境,练习说话。
(1)打电话请假。
①想一想:如果是打电话向老师请假,你准备怎么说?假如老师同意或者不同意,你又准备怎么说?
②演一演。分组进行练习。请一位同学扮演老师。
③各组派代表在全班表演打电话请假。其他同学认真看,然后进行评价。
(2)请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向老师请假。
①想一想你怎样对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说。
②同桌练习:怎样请别人帮自己向老师请假。
③请同学在全班演一演。
3.总结。进行口语交际,把自己要说的意思表达清楚,语句要通顺,还要注意说话要有礼貌。
三 笔下生辉
学写请假条
1.向老师请假,可以给老师打电话,可以请爸爸、妈妈或小伙伴跟老师说,也可以写一张请假条自己送给老师,或者请亲友送给老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怎样写请假条。
2.投影出示书中的请假条。
(1)请同学读读请假条。
(2)说说请假条应该写清哪些内容。(①为什么请假。②请多长时间。③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3)注意请假条的格式。边看投影,老师边讲解。
3.练习写请假条。如果你有事要向老师请假,该怎样写请假条呢?试着写一张请假条。
4.集体订正。
(1)投影出示同学写的请假条,大家评评好在哪里,还有什么毛病。
(2)认真修改请假条。
例文:
请 假 条
张老师:
我奶奶生病住院了。今天下午我要陪妈妈到医院看望奶奶,特请假半天。请批准。
您的学生 王小红
3月27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经典】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23
[经典]语文教案07-23
语文教案[经典]07-23
语文教案(经典)08-19
[精选]语文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