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语: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和一些大师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和品格。在本单元中,我们将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童年生活,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会带给每位同学对童年一词的全新注解。
二、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三、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浏览目录和课文。
四、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最喜欢其中的哪篇文章,并选取一个角度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五、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1.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并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的探究;寿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单元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优秀作品编辑成册。
2.开展一次“说说我的童年生活”的主题交流活动,与作品产生共鸣。
语文教案 篇2
目标全解
1.了解柳宗元的有关文学常识,教案。阐释“唐宋八大家”,激励学生古文兴趣。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树立大语文观,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反复颂读第一段,理解其内容含义。
教学内容
1名古诗词欣赏。
2. 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3个学生上黑板来写几个名字。
韩愈、柳宗元 苏洵、苏轼、苏辙(三苏) 欧阳修、 王安石、曾巩
写毕后,让学生找出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学生不难答出是“唐宋八大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新授
1.疏通生字、生词,教育论文《教案》。
惴(zhūi)栗 榛(zhēn)莽 袵(ren)席
颢(hao)气 颓(tui)然 冥(ming)和
2.背景资料(用电脑放大到屏幕)
柳宗元因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被贬到永州做司马,长达10年,后改派柳州刺史,病死于住所,年仅47岁。他的山水游记语言清新秀美,在模山范水中寄寓了政治上受迫害的悲愤之情。
3..放录音带《始得西山宴游记》。
4.老师范读。生齐读、自读后,再听录音带。
5.展示课件一: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记本课生字7个;通过选择解释条,区分“硬”在“过硬、硬是”中的不同意思。
2、继续培养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抓住关键词句,展开合理的想像,理解“顽强的毅力”,感受到梅兰芳刻苦练功;并且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为了……为了……”说说梅兰芳练功的具体事例,从而感受梅兰芳刻苦勤奋的毅力。
4、明白只有成功源于顽强的毅力;初步感受梅兰芳艺术成就,激发探究京剧的兴趣。
教学重点:梅兰芳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转变成为“蜚声世界的京剧艺术大师”?
教学难点:通过对梅兰芳言行的描写中体会到他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而成为一代京剧宗师。
教学过程
一、了解京剧,引出课题
1、播放梅兰芳的京剧片段,引出梅兰芳。
刚才大家欣赏的这是什么戏呀?
对,这就是(京剧),“京”是后鼻音,谁来把它读准了。(指名读——齐读)
唱这段京剧的是一位(有名的京剧演员),他就是(梅兰芳照片)梅兰芳。
让我们一起来写写他的名字,特别注意“芳”的笔顺。(梅兰芳)
2、反馈预习,了解梅兰芳艺术成就。
已经预习了课文,大家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请用一句话来说说看,谁先说?
关注三点:
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小时侯不是学戏的料子(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蜚声
这个生字是第一声,我们一起把它读准了。
预习课文时,借助课后注释,我们知道了“蜚声”是什么意思?(扬名)
蜚声海内外的意思就是(扬名海内外、名扬海内外)
这也让我们想起了,以前学过的两个词语。(举世闻名、世界闻名)
众多的演员中有一定成就,能够脱颖而出的,才能成为一名——(艺术家),这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才称得上是——(艺术大师)。梅兰芳就是这样一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许多人是这样赞美他的?请你轻声读读。
(真正的演员,美的创造者。美的化身。一位非常卓绝的,非常难得的京剧大师。)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他——齐读。
3、引出课题,理解题意。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功”指的就是功夫。作为一名京剧演员,要练的基本功就有好几百种,大致分为四类,统称四功。
请大家自己来读读看。
(唱功 念功 做功 打功)
旁白:唱腔、念白、表演动作、武打和翻腾,那做工中又涵盖了许多种类
(水袖功 翻功 跌功 跷功舞功……)
今天我们就学习梅兰芳练跷功的故事。
这个“跷”字,从字形上看,指的是哪里的功夫呢?
预习课文时,我们看到课后注释是这样说的,谁来读读。
(跷功:京剧称旦角踩着有踏脚的木棍表演走路、舞蹈叫“踩跷”,表演时踩的木棍叫“跷”,这种功夫叫“跷功”。)
(图示——跷)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京剧艺术家,一起来学第20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为顶尖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
这里的“硬”是什么意思呢?请教了字典以后,我们知道“硬”有这样四个解释,请你轻声地读读,然后选择一个。
(跟“软”相对。
(意志)坚定。
勉强。
质量好。)
2、课文哪几节向我们介绍梅兰芳在练过硬的跷功呢?快速地默读课文找找看。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读5-7节。
我们读课文,都要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读读5—7节,然后交流一下自己有哪些地方不懂?
3、指名分节读5-7节,听听梅兰芳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变成一个京剧艺术大师的?
三、问难质疑,感受“顽强的毅力”
1、提出疑问,分类解决。
通过小组讨论后,我们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呢?
一炷香
请大家注意这个炷的字形,与什么有关?对,用火烧香。这是古代人的一种计时方法。(图示——一炷香)点上一炷香,完全燃尽就表示15分钟。
怎么浇小冰场的?
两个“硬”各是什么意思?(刚才已经解决了一个,另一个我们读文时再来解决。)
梅兰芳:为什么要站那么高练跷功呢?
什么是一日不练三日空呢?
为什么跷功有长进了,他还不满足?
为什么硬是咬牙坚持着?
跌倒了马上爬起来?
吴先生:吴先生严格,为什么又让梅兰芳休息?
小结:大家真会动脑筋,提了那么多的问题。我们对梅兰芳这么做,这么说,不理解;我们对严厉的吴先生却会让梅兰芳休息不明白。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2、学习第5节。
(1)梅兰芳为什么硬是咬着牙坚持呢?请大家默读第5节,思考“跷功”难在什么地方呢?梅兰芳是如何练的?(第5节)
交流。
(2)昨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了这样一个预习作业,让大家回家静立5分钟,要一动不动,然后把自己的体会记下来。现在谁能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交流。
(3)那么梅兰芳当时呢?谁能结合课文里的句子再来说说看。
(出示——练跷图、一炷香图)
交流泛红:
板凳砖半米高的高跷——高、站的地方很小
一炷香——15分钟,时间很长
不准休息——连续15分钟
慌张
腰酸腿疼
腿肿
说得很好,让我们读好这些句子,来体会梅兰芳硬是咬牙坚持练功。
(4)说话训练
梅兰芳练跷功,比我们难多了,苦多了。你能想像他当时的情景吗?书上只用了一句话来介绍,老师请大家借助这个提示来具体说说吗?
出示——
起初,梅兰芳一站上去,就。不一会儿,就。你看,他的头上,脸,全身的衣服。眼看快要坚持不住了,可他心想。
同桌对练。
交流。
适时点拨: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谁能联系第2、3节的内容说说看。(2、3节)
默读2、3节再想想看。
交流。
谁能把这个填空连起来说一说。
梅兰芳在(凳上站)立练跷功,却一声不吭,硬是咬牙坚持着。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顽强的毅力)
3、过渡:
这样,凭借着顽强的毅力,练了整整一个秋天,他的跷功——(大有长进),从一炷香,到两炷香,甚至三炷香,梅兰芳站得越来越稳,腰腿也就越来越有劲了。吴先生也——(连连称赞),但是梅兰芳却不满足,刚才有同学对此不理解,读到这里,你能联系第2、3节的内容谈谈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是啊,梅兰芳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又想出在冰上练跷功,就是为了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为了学好京剧,板书——冰上跑
4、研读第7节,解决学生疑问
刚才还有同学提出:吴先生很严格,为什么又让梅兰芳休息几天?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请你联系第7节思考一下。
5、默读第7节,思考。
交流。(先生心疼)
那光滑的冰面,不要说踩高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摔倒。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
引读:冰面像镜子一样——(光滑),不要说——(踩高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摔交)。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寒冷的冬天,穿上了厚厚的棉衣了,但梅兰芳还是——(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平时要求严厉的吴先生看见了——(心疼极了,劝他休息几天)。联系前面,先生让梅兰芳站在凳上练跷——(一炷香的时间),现在却劝他休息——(几天),可见先生实在不忍心了,梅兰芳就是这样不满足,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他说:“——(先生,您不是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
刚才有同学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要理解这句话,关键是理解这个“空”的意思?(没有结果)
学生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
读好这句话。
教师总结——这就叫“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6、运用“不要说……就是……”的句式说说连跷功的不易。
都说在练功的过程里,要算跷功最苦,最不容易了。从凳上站到冰上跑,梅兰芳想方设法要练好跷功。
你能否用我们刚才学过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在出示刚才的句子)
练跷功,不要说踩着高跷在冰上跑,就是站在凳子上练上一炷香的时间,也是很不容易的'。
7、引读5-7节
让我们一起配合着来读读5-7节,再来回顾一下他苦练跷功的情景。
刚开始,吴先生教梅兰芳在凳子上练立跷功,他为什么硬是咬着牙坚持着?……练了一个秋天,他的跷功大有长进,连先生也连连称赞,可为什么他自己还不满足呢?……所以连先生也不忍心了……梅兰芳却说……
8、在教师引导下练习的概括节意。
梅兰芳苦练跷功,谁能用上这样的句式简单地说说。
梅兰芳苦练跷功,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为了是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他想方设法自己浇了一个小冰场在上面跑跷。
交流。
这就是用简洁的话来介绍5-7节的内容。
引说:
正是凭着这种……从小不是学戏料子的梅兰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又在众多演员中脱颖而出,成了……在艺术家中,成了……
学到这里,你对成功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顽强的毅力——梅兰芳硬是咬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身上还常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坚持——梅兰芳不是常说:一日不练三日空?
勇气——摔倒了爬起来,也不怕疼
9、梅兰芳的成功中,不禁让我们回想起以前学的一些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先请大家自己轻声读读记记。
从来就没有人,能够轻易获得成功。让我们一起来大声读读。
10、听记小结。
虽然祖师爷没有给梅兰芳这碗饭吃,但是凭着顽强的毅力,梅兰芳终于成为了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这里有两个我们今天学的生字,让我们自己先看看记记(凭着蜚声)
让我们拿出听记本,一起来听记这句话。
齐读。
四、课外拓展,升华主题
1、引读板书:
虽然梅兰芳——但正是凭借着——,梅兰芳成了——,不仅称得上——,而且最终还成为了一名——。
2、京剧艺术,博大精深,要练的功夫有许许多多,跷功只是做功中的一个,更不要说还有其他的……(唱功、说功、打功)。梅兰芳在他60余年的学艺生涯中,一直在,真是不容易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课外阅读中去看看,梅兰芳是如何练眼功的?
3、梅兰芳表演艺术打动了许多人,不仅我们中国人民喜欢他,连很多外国人都喜欢他。大家请看所以呀,他成了世界上非常有名的艺术家。(媒体)
梅兰芳,真像一位散花使者,他把美撒向人间!
4、激发探究:
京剧是中国的国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 许多人都很喜欢它。(梅兰芳男演女角)。如果你也对京剧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到课外去找找资料。
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鉴于对“披文得意”“缘意学文”的思考,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求真、求实、倡简为目标,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努力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简析:
作者通过这篇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只性格高傲的白鹅,从刚抱回家的姿态开始,就给人留下了这一印象。继而作者又通过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细致刻画了这一特征。作者语言幽默、诙谐,极富情趣,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激趣导入,营造学习氛围,引入课文学习
2.板书课题,说写“鹅”字。
3.齐读课题,提出阅读思考。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检查读书情况。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识字,学词,读句,并渗透学法指导,以达到读通课文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披文入情。
1.学生默读课文,师生交流读书体会。
2.引出“高傲”并板书。
3.明确“高傲”表现在那些方面。读书交流。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中感悟。
四、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五、简介作者,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2.简述课文从几个方面写白鹅的高傲。
3.过渡,体会鹅吃相“高傲”的部分。
二、品读“吃相”,体会“高傲”、“有趣”。
1.指名读课文五至七自然段,初步感受鹅的吃饭方式。
2.理解“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体会鹅吃饭方式的刻板、不会变通,引人发笑。
3.指导感情读书,读出情趣。
三、品读“侍候”,再悟“高傲”、“有趣”。
1.理解“侍候”,引出“白鹅吃饭为什么要人侍候?”
2.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内容。
3.指导读书,体会白鹅的“高傲”、“有趣”。
4.指导情感朗读,读出情趣。
四、发现作者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1.作者写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小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4.这只白鹅的确高傲,作者为什么还不厌其烦地侍候它?
5.指导说话,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积累语言,背诵喜爱的内容。
1.自由摘录喜欢的词、句。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多读读,鼓励背诵。
六、迁移运用,布置作业。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它们有趣的特征,可以仿照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课外观察一种小动物,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白鹅
高傲
有趣
语文教案 篇5
时间:第一课时同学们经过短暂的学习,已经了解到了拼音学习的乐趣和神奇了。现在有必要对刚学的只是作下巩固练习。下面我将这个复习分成两个课时,下面分述如下:
一、激趣导入,学习“我会写”。
1、小朋友们,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咱们的老朋友声母和韵母要带你们到它们家玩,高兴吗?瞧,他们正在开着火车迎接我们呢!赶快来和他们打招呼吧。(出示拼音火车的课件)
2、小组开火车读火车上的声母和韵母,及时纠正读音,巩固发音方法。随时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3、出示“拼音之家的课件”。火车开啊开,我们终于到达拼音之家了。可是我们的拼音朋友反小糊涂了,一个个都认不着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它们送回家吗?先想一想,看谁送得又对又准。
4、四人小组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再互相合作讨论,将声母、韵母分类。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到电脑前拉动字母,将声母、韵母正确分类。
5、写一写。声母和韵母都很感谢小朋友的帮忙,让他们回到了温暖的拼音之家。他们多么希望你们能把他们记在心上,念在嘴上,写在纸上啊。现在就请小朋友把声母、韵母写在书本上吧。
6、通过实物投影进行评价。
二、游戏识字,学习“我会读”。
1、游戏激趣:摆长龙。游戏规则:给每个小组分一份生字卡片,小组长负责将卡片分给每个成员。每个成员依次一边摆卡片,一边读出字音。如果读错字或不会读,可请求小组成员帮忙。如能顺利完成,就可以得到小红花。
2、小组合作,将你们认为你是同一类摆在一起。(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学生自由讨论,动手摆一摆)
3、请最先完成的同学当小老师到电脑前指读。(先打乱顺序读,再分类读)
4、全班开火车读。
三、玩玩学学,完成“我会连”。
1、反话游戏:刚才小朋友们在拼音之家的表现都很不错,现在我们轻松轻松,玩个反话游戏吧。这个游戏很有趣,就是老师说一个字,你们就要用手做一个和老师说的相反的动作。比如说,老师说“大”,你们就要做一个“小”的动作,会吗?(大--小前--后左--右高--矮)
2、引导过渡:老师刚才说的话和小朋友们做的动作正好是相反的,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事物,你们都知道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并相机评价引导。
3、玩对字游戏。游戏规则:如,一个同学说“我是出”,另一个则说“和你相反,我是入”。找自己喜欢的伙伴一起将所学的反义词的卡片完对字游戏。
4、连一连。请小朋友们把是意思相反的朋友连一连吧。
四、玩玩做做,学习“我会连”。
1、出示课件:翻词条
2、学生自由读词语,不会的字可以互相交流,或想老师求助。
3、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条当小老师读。读准后,课件将出示相应的`图片。
4、学生自由选择词语说一句话。
5、学生在书上完成连线题。
6、同桌互相检查、帮助。
第二课时
一、联系生活,读读说说。
1、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在家里的时候,发现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在做什么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过渡引导:就像你们刚才说的一样,“谁干什么”就是一个句子。现在你们就想一想小朋友和你们自己,你能用“谁干什么”说一句话吗?
4、出示一副校园课间图。用“谁干什么”说话。
5、瞧,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句子。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学生读一读。(同桌互相读。指名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大声读)
6、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完成句子:沙沙。
先按插图说,再让学生自由说,沙沙还有可能在做什么。
二、看图说话,读读背背。
1、出示课文插图。小朋友们,在蓝天碧水中,你看见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注重学生的体会和观察
2、过渡:这只漂亮的大白鹅被一位小诗人看到了,他像你们一样,高兴地赞美了这只大白鹅。他就是骆宾王,那时候他和你们一样才七岁。
3、出示古诗。反复诵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借助拼音读),和老师比赛读。
4、引导学生评价,并点拨引导学生体会“鹅”的快乐、可爱的样子,和对这只白鹅的喜爱之情。
5、引导背诵。结合图片,想象画面,自由背,比赛背。
三、玩玩认认,学习“我会认”。
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你认识多少姓呢?愿意和大家说说吗?
2、学生自由说自己所知道的姓。
3、认认涂涂。明确要求:看到自己认识的姓就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好后,和小组成员交流。如果同学又教你认识了新的姓氏,就可以继续涂。
4、看谁的花开得最漂亮。学生边涂边认,教师相机指问:你是怎么认识的?
5、请认识较多的小朋友,到电脑前涂色并交流识字方法。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同学们经过一段左右的学习,基本上能够掌握好拼音的方法以及学好的简单的认字,认读,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设计】
《荷花》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用第一人称描绘了公园里满池荷花的美丽景色。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方面,难点是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为此,运用电教媒体形成优化的教学过程,在解决教学重点的同时,既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可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强化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电教媒体所创设的美景给学生以多层次的欣赏,让学生得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从而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听、说、读的技能,提高他们观察、想象以及赏析词句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发展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说明】
1、围绕训练目标,创设情境、引导情趣:
为使学生对满池荷花有真情实感,特设计宽银幕投影,以增强空间效果。用轻柔的音乐和描述性的语言使学生置身于美丽动人、风姿妩媚的荷花池旁。初步的观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继而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清第三段的脉络: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并按这一顺序显示相应的情境,指导学生读文赏析。
2、借助情境,理解词句:
凭借电教画面,让学生边看边思,从形象到抽象,理解词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确。课文里有一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 “冒”字,学生难以正确理解,难于用语言表达清楚。若设计卡通式的动景,让学生观看荷花从荷叶丛中渐渐往上生长的过程,从而领会到“冒”是往上升,是在荷叶的缝隙间长出来,体会其长势。进而再与“钻”比较,进一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通过电教媒体的辅助,不仅使学生正确理解词句,从静态中体会荷花强大的生命力,而且活跃思维,增强美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3、神化意境,陶冶心情,朗读升华:
课文第四节,作者想象了荷花的动态美,是全文的难点。其中“我仿佛是一朵白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在翩翩起舞”一句,更难领会。采用一幅神化的意境:满池荷花的静景配以仙女翩翩起舞的动景,让学生观赏,使学生理解作者看荷花的心情和神情,再通过一个口头句式训练:“我( )地看着满池荷花……”让学生自己感受表述。并再次面对荷花的特写镜头,诵读课文,在神化般的意境中,增强美感,陶冶学生的身心。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创设情境,学习第一段
1、揭示课题:《荷花》
2、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荷花池旁。
(教师同时打开三架投影机,使宽银幕上的满池荷花刹那间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3、学习第一段:
⑴ 读第一段,思考: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呢?
⑵ 指导朗读,要求学生把作者闻到荷香后,对荷花的喜爱,希望看到荷花的一种迫切心情读出来。
二、观美景,入意境,品词句,学习第二段(重点)
1、师:我们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来欣赏呢?
(听录音,指导看投影)
2、图文对照,理解词句:
⑴ 荷叶是什么样的呢?轻声读课文,划出描写荷叶的句子。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挨挨挤挤”,抓住词语体会荷叶的数量多,形状大,颜色美。
⑵ 观看荷花从荷叶丛中“冒”出来的录像并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通过卡通式的动景使学生理解“冒”的意思,与“钻”进行比较,知道“冒”显示出荷花生机勃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⑶ 在诵读、观察的`基础上对一池亭亭玉立的荷花进行赏析。
(运用电教画面,让学生在欣赏中对“只有展开两三片花瓣,全展开的,含苞待放的荷花”表示自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领会满池荷花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⑷ 写荷花为什么还要写荷叶呢?将画面上荷叶覆盖住,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朵朵荷花,让学生理解荷叶可以衬托荷花的美。
3、欣赏满池荷花的组合美:
⑴ 师:为什么“我”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呢?
⑵ 观赏姿态各异的荷花,结合朗读指导。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表达自己对荷花的喜爱,使学生爱美的情感得到升华。
4、为什么说这是一幅活的画?
结合上下文理解。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
2、把握小说主要情节,了解小说主要写作手法,悬念的设置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3、领略小姑娘的崇高精神,感悟文章主旨。
教学重难点:
领略小姑娘的崇高精神,感悟文章主旨。
一、导入:
上周六,我们班组织了一次旅游——文成九溪一日游,大家都说说看,我们都带了什么去旅游?(防晒用品、零食、相机、钱等)可是有人去旅游却带了别人的眼睛,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大家翻开课文23课《带上她的眼睛》,一探究竟。
二、概括大意,梳理情节,了解悬念技法。
1、谁能解答老师刚才的问题。
2、刚才我们将故事大概说了一遍,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条理很清晰。作者有没有按照这个顺序来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明确: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阅读时充满期待。
3课文作者刘慈欣,乃悬念大师,文章在许多地方尤其是小姑娘言行举止上种下悬念,请找到一处,揭晓谜底。
三、了解小姑娘的精神品质,感受人物的伟大
1、过渡:当所有谜底都揭晓,悬念都解决后,再来回顾这个故事,此时涌上你心头的是什么感受?并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例如:沉重压抑,如此年轻美好的生命,被永久地禁闭在地心,一辈子无法与外界联系。孤独到极致,也残忍到极致。
感动敬佩,最后的留言没有诉苦,没有绝望的嚎啕,只有平静的叙述,勇敢的承担。这份坚强,勇敢,和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鲁迅: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小结: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曾说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正是这份勇敢坚强乐观,愿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才铸就了小姑娘的崇高。
2、请同学们带着这份感动敬佩再来读一读小姑娘最后的留言“……今后,我会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
四、从“我”和小姑娘的对比中感悟主旨
1、过渡:同学们刚才的感受都是围绕小姑娘来谈的,但是却忽略了文章中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谁?“我”,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我”是参与者,我是见证者,我也是改变者。有人说,表面上看,是“落日六号”内部的小姑娘被围困了,然而实际上是“我”被激活了。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明确:赞同,小姑娘虽然身体被困地心,心灵却是诗意的自由的,“我”虽然身体是自由的,心灵却是麻木封闭的。小说的末尾,“我”觉得地球变得透明了,“我”能感受到她的心跳,听到她的歌声,“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说明两个主人公已经交融在一起了,“我”被激活了,真正地打开了被世俗封闭已久的心灵,重新拥有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诗意。小说通过“我”和小姑娘的对比以及“我”前后变化,凸显了主旨。
2、运用对比词,写下感悟。
五、总结:
这个故事发生在未来,却能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身影,当我们汲汲于名利,忙碌工作,执着于眼前的苟且时,不要忘了寻找生活里的诗意,不要忘了带上她的眼睛,让心灵去旅行。
六、板书设计
带上她的眼睛 刘慈欣
让心灵去旅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劝学教案09-21
(精选)语文教案09-25
语文教案【经典】09-26
语文教案(经典)08-19
语文教案12-30
语文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