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15 10:31:2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篇【经典】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篇【经典】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养成教育训练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说你对竺可桢的了解,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竺可桢的资料。

  4.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注意:“株、皱、掌”都是翘舌音,“泛”是前鼻音。

  学习生字:师范写“仰”、“皱”,生描红仿写,师巡视辅导。

  结合课文理解词语:“郑重顷刻间、规律、推断’等词的意思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竺可桢先生胸襟豁达开阔、治学严谨勤奋、待人宽厚至诚,堪称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课文写了他几次看花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几个段落,每段都讲了些什么?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读课文,一定有更多收获。请同学捧起书来用心地再把课文读一遍,想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

  4、请大家谈谈文章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你的理由。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一株吹皱曾经精确仰起脸

  估计掌握绽开明媚兴冲冲

  大概规律郑重程度顷刻间

  2.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3.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指导朗读:咱们再来读读,可要特别注意“绿、皱、鼓”等关键词!你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着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还可以加上动作。再把你想到的画面美美地说给自己听一听!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提示学生加提示语时要根据课文内容,仔细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可以在提示语中加上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教学反思:

  本课讲了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的、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本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因此在读书指导上,要以读贯穿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极和运用语言,让学生读出“书香”,营造“书香”课堂。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上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边想边议,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由于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活动机会,在合作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种、喷射、火焰、驱寒取暖、驱赶、领袖、气急败坏、惩罚、敬佩、造福、违抗、狠心、双膝、啄食、肝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教学准备

  关于普罗米修斯的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火”导入

  1.导语:同学们,对于火,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你能说出火的用处吗?(比如:火能烧熟食物,火能驱赶野兽,火能照亮夜空,火能带来温暖,火能烧开凉水,火能通报敌情,火能传递信息,火能炼造工具,火能帮助人们战斗……)

  2.在发明电之前,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无一处能离开火。可以说,火启迪了人类的智慧,火赋予了人类腾飞的翅膀。火的使用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划时代的伟大发明,有了火的帮助,人类就开始有了技术发明,向进步和文明迈出了第一步。火,是光明的使者;火,是文明的象征。在中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在古希腊,有普罗米修斯背着天神宙斯,把火从天上偷走带给人间的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读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完成自学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认读生字新词。

  2.边读边思考:火是怎样来到人间的?火为人类带来了什么?为普罗米修斯带来了什么?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感兴趣的问题,准备与大家交流讨论。

  三、初步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和生词。

  2.交流思考的问题。交流时,先说一说,再读文中相应的'句子和段落。试着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书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交流疑问或感兴趣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盗火?

  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能忍受那样的折磨?

  ……

  二、结合学生的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

  1.自从有了火,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省略号加以补充。如:

  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自从有了火,人类不吃生的东西,减少了疾病。

  自从有了火,人类的夜晚就有了光明。

  ……

  三、小结:

  1对,在漫漫的长夜,火给人带来光明;在寒冷的冬日,火给人送去温暖。有了火,人类才领略了熟食的美味,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有了火,人们才能烧制陶器,冶炼金属,制作更精细的工具和武器。普罗米修斯为人间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啊!

  2当普罗米修斯看到人间的变化时,他会怎样想呢?

  指导朗读: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3从哪里看出普罗米修斯的不屈?

  指名读六、七自然段,读出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结合插图,朗诵六、七自然段。

  四、引导评价,升华情感

  1.导语:尽管最终普罗米修斯结束了他的苦难,但谁又能忘记他所遭受的痛苦呢!作为人类的一员,你将怎样评价普罗米修斯的功绩呢?请写一写吧!

  2.学生自主写。

  3.交流朗读。

  例文:普罗米修斯,你这个盗火的英雄,你是那样的勇敢,你是那样的不屈不挠,你是那样的英勇顽强,至高无上的众神之神宙斯也不能让你屈服!人类永远都不会忘记你,永远都会感激你!是你,让人类走出了愚昧,是你,让人类走向了文明。

  五、鼓励拓展阅读

  我们不能忘记,故事中除了英雄普罗米修斯,还有几个人物,他们是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通过故事,你一定对他们也有了个初步的评价。他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故事,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他们,可以读读其他的古希腊神话故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做事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格罗培斯。

  教学时间:1课时

  一、 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路径》,这节课我们提前进行了预习,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检查学生读生词:格罗培斯 精美的杰作 焦躁 微不足道 任其选择 路径 覆盖 伦敦

  2、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板书:精美的杰作,微不足道)

  3、这篇课文我们提前布置了预习,谁能用书中的语言来介绍一下格罗培斯?迪斯尼乐园就是格罗培斯为我们留下的精美的杰作之一,下面同学们就随着老师的幻灯片一起去迪斯尼乐园来看看。(教师课件)

  同学们是不是大饱眼福了,有什么感受?“精美的杰作”什么意思?“微不足道”什么意思?结合精美的杰作来解释一下微不足道。这些词语中还有不懂得吗?

  二、 精读课文

  1、“路径”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预设:路径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这条路为什么被评为路径?等

  2、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探究问题的答案。“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是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同学们要边读边勾画,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3、学生读书动笔

  4、全班交流

  (一)路径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学习课文4、5段)

  教师引导:如果你刚好经过这里,你愿意买哪边的葡萄?为什么?

  格罗培斯和你们一样,他也摘了一篮子葡萄,但令他收获的是这种卖葡萄的方法还带给了他灵感,他可能怎样想?

  同样是“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葡萄园主和格罗培斯的`出发点相同吗?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格罗培斯的什么精神?

  让我们再读这一段,体会格罗培斯的创新思想。

  (二)为什么被评为路径?

  教师引导:“给人自由,任其选择”什么意思?

  如果是你去参观提前开放的迪斯尼乐园,你会怎样选择?

  游人地选择和你们的选择是一样的,从文中的哪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来?

  “有宽有窄,优雅自然”说明什么?

  从中你感受到格罗培斯这位大师大在何处?

  在读这一部分,体会格罗培斯的人本思想。

  (三)感受格罗培斯的创新精神

  过渡:格罗培斯在葡萄园主的启发下,以“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思想设计出了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成就了有一处精美的杰作。但在此之前,在这微不足道的路径设计上,他却经历了50多次苦思冥想,之前他是怎样做的?读读!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你想用哪一个?

  用上“精美的杰作”“微不足道”这两个词语来说一句话,来赞美一下格罗培斯这位建筑大师。

  从这位大师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

  三、 总结升华

  过渡:格罗培斯不愧为世界建筑大师,他用他的创新思维方式,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对微不足道的地方精益求精的追求的精神,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处处精美的杰作。

  如果你是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的评委,你会怎样为格罗培斯撰写颁奖词?

  学生创作交流

  教师总结:希望同学们和格罗培斯一样,培养创新思想,做事精益求精的追求,寻找到学习和生活的路径。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读写“尊严、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会写“尊”字。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了解人物内心活动,初步感知尊

  严的具体含义和现实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理解尊严的含义,初步领会做人要有尊严的人生哲理,树立自尊、

  自强、自立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什么是尊严。

  2.教学难点:理解“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学生谈话,导入新课

  1.以谈话的方式引出课题。

  师:生活中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面前,你会怎么做?(生作答)

  师:有一个年轻人,面临这样的问题,他是这样做的。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第七课 尊严)。

  3.写一个本课的字:尊(相机指导“尊”字的写法及易漏笔画)

  (1)生观察,会写的字交流、提醒。

  (2)师范写,生在写字卡上写2个。

  (3)展示评价,夸一夸。

  (4)再写1个。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词:尊严 逃难 善良 朴实 款待 例外 喉结 赞赏 捶背 僵硬 许配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骨瘦如柴

  齐读;开火车读

  2. 多音字“难”教学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建议: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尊严”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独立默读。

  3.反馈自读情况。

  (1)找生简述故事主要内容,师评价。

  (2)师强调事件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出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深入理解课文

  1.引导质疑。

  (1)故事中的哈默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逃难人,可沃尔逊小镇的镇长杰克逊却是怎样评价他的呢?

  (生回答,屏幕出示句子)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齐读)

  (2)通过读这句话,提出质疑。学贵有疑,会提问就会学习。

  (预设:为什么说他有尊严?为什么他什么都没有,却百分之百是个富翁?为什么只要有尊严就是富翁?……)

  2.自主、合作学习,走进课文,走进哈默。

  课件出示:

  导学提纲

  ①自主研读:默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哈默外貌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哈默动作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哈默语言的句子,把画出的句子认真读一读,在旁边做批注,写出自己的体会;

  ②小组合作:根据自己勾画和批注的内容进行探讨,并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处,准备在全班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3.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预设:教师相机点拨。

  (1)外貌描写:

  屏幕出示:

  句子一: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句子二: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A.读句子;

  B.交流体会;

  C.用心地再读句子:你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

  你看他-------------------------------------------------

  D. 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此时此刻他最需要什么?可是当食物摆在面前时,他却拒绝了,为什么?

  (2)语言描写:

  屏幕逐句出示对话:

  “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A.小组交流句子

  B.同学们自由读读三次对话,想一想,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C.师生对话

  第一句:有礼貌;

  第二句:态度坚定;

  第三句:坚持先劳动,再吃食物。

  D.分角色朗读

  (3)动作描写

  逐句出示课件:

  1.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

  2.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

  3.年轻人站起来说。

  4.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5.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A.读句子,说体会:

  B.理解“喉结上下动了动”“狼吞虎咽”,说体会;

  C.引导质疑,总结主题。

  哈默已经饥饿到了极点,但他仍然坚持干完活再吃饭。哈默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者得到的一样吗?

  哈默仅仅得到了食物吗?他还得到了什么?(别人的尊重;尊严)

  4.深化主题,推向高潮。

  好一个有尊严的哈默,他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食物,以自己的尊严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怪不得杰克逊大叔这样对女儿说,(出示课件)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A、杰克逊大叔激动地对女儿说,读―――

  B、杰克逊大叔赞叹不已地对女儿说,读―――

  C、杰克逊大叔感慨万千地对女儿说,一起再读―――

  5.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杰克逊大叔虽然没有像哈默那样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他也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杰克逊大叔是个怎样的人?

  总结:他是一个会尊重他人的人。

  (五)拓展延伸

  阅读《弯腰拾起的尊严》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是杰克逊大叔成就了哈默的尊严。如果说没有杰克逊大叔,就没有后来的哈默。更没有哈默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以我们说,文中有尊严的人不止是哈默,还有杰克逊大叔。一个既自尊自强又尊重他人的人,才是真正的有尊严的人。

  作业:

  1.抄写描写年轻人哈默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

  2.有兴趣的收集哈默的资料,了解哈默的生平。

  3.收集身边人维护尊严的小故事,准备交流。

  板书设计:

  7.尊严

  哈默 自尊自强 获得成功

  杰克逊大叔 尊重他人 看重人品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清贫》

  教学目标:

  1、学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2、学简明生动地叙述一件事,在叙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学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对同志产生初步了解,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学生班级范围内交流,互相补充。

  2、教师补充,强调同志的为人品质,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提问:是一个怎样的人?

  2、板书课题。

  3、自由交流。

  4、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突出“清贫”。

  三、再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课文

  (1)什么是清贫?

  (2)文中哪些内容最能凸显同志的这一可贵品质。

  2、集体反馈交流。

  3、画出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圈画关键词语,在旁边作恰当的批注。

  4、集体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拨,注意学惯的培养。

  5、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读了这些文字有什么感想?你觉得清贫这一可贵的品质对当时的革命有什么意义?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1、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同桌分角色朗读

  2、指导同桌朗读。点评:读得怎样?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3、再次朗读。

  五、质疑,培养思维能力

  1、学生交流课前和课中产生的问题。

  2、互相探讨,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

  3、教师质疑,落实课文选材教学。

  (1)想一想:课文第8小节对“家底”的补叙有什么表达作用?

  (2)志敏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六、拓展,辩一辩。

  1、辩一辩: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清贫还需要吗?

  2、学生充分思考,辩论,教师最后做正确的引导。

  七、作业

  1、把文中的一桩趣事说给家长听。

  2、有人说烈士“清”而不“贫”,你同意吗?请写一写。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3.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4.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激励学生感知社会动态。

  2.看图作文需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写课文,了解战争情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展开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制止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看图写作的想象力,并引导学生热爱和平。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制止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新课导入

  现代社会里,新闻无处不在。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这些方便、快捷的途径,使我们随时可以了解到国内和国外的新闻。现在就让我们来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吧!

  二、交际指导

  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一是引导我们走进社会,了解和搜集天下大小事,是训练搜集材料能力的继续;二是培养我们整理信息的能力;三是通过组织发布新闻和评议新闻的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精心搜集,充分准备。搜集自己耳闻目睹的具有影响的、有意义的国内外新闻或身边的新鲜事。准备的事件要有准确的时间、地点、数据等。整理好后,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发布准备。

  (2)大胆交流,展示自我。把准备好的内容讲给小组成员听,再结合他们的意见充实自己的内容,然后向全班发布。

  (3)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发布新闻的时候,语言表达要准确、流利,内容要条理清楚、完整。表情要依据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4)学会倾听,真诚评价。细心倾听别人的讲述,学习他人的优点。最后评评谁讲得最好,选出“最佳新闻发言人”。

  三、交际示例

  参考消息网20xx年9月17日报道海外媒体称,减弱为一级热带风暴的飓风“弗洛伦斯”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登陆后,9月15日向内陆移进,而狂风暴雨已导致11人死亡。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9月16日报道,飓风引起高达3米的风暴潮,多处街道被淹没,超过43万户停电,美国东海岸超过1500趟航班被取消。

  “弗洛伦斯”9月14日登陆时仍是一级飓风,目前虽已减弱为热带风暴,但仍持续肆虐东岸,一路将树木拦腰吹断及吹落电线,导致2万人被迫前往避难所。

  第二课时习作

  一、新课导入

  (出示课本中给出的照片)这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情实景。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子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又会如何?联系照片中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二、文题展示

  本次习作要求我们仔细观察教材出示的一张记录日本侵华历史的老照片,联系照片上的人和景,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写作指导

  1.通过阅读“习作要求”可知,这是一篇看图作文。写作前,要有步骤地进行仔细观察,大致描述照片上的内容,然后结合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

  2.通过想象,从静态的画面引出动态的情景,从瞬间的画面记录引出整个事件过程,通过对各种细节的挖掘和丰富,让这幅照片充满生命力,让其中的人和物都活起来。比如,可以想象:这个小孩会有怎样的年龄、身份,他为什么独自坐在那里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未来的命运如何。尤其要重点思考画面的背景反映了什么,它和画面上的人物有着怎样的关系。

  3.写作时,要把画面上的内容交代清楚。可以写照片上的事件发生之前的情景是怎样的,之后又是怎样的;画面上的人物以前是什么样的,之后又是什么样的。叙述应当围绕哭泣的孩子展开,表现出他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以及对战争受害者的同情,从而突出憎恨侵略者、厌恶战争、坚定维护和平的主题思想。

  四、范文评析

  战争里的孩子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站南站,人们有说有笑,依依告别。人群中,有一家三口,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一个男孩。那个可爱的小男孩,大概两三岁的模样,穿着漂亮的衣服,手里还拿着一只小熊,那是爸爸刚给他买的。此刻,他们正等待着回家的火车。

  突然,响起了一阵尖利的警报声,有人喊:“敌人来了!快跑啊!”“轰”的一声巨响,火车站的候车室瞬间倒塌了。日本轰炸机像凶恶的老鹰一样在天空中飞来飞去。车站里成百上千的人惊慌失措,逃的逃,伤的伤,叫的叫,哭的哭,乱成一片。顷刻之间,硝烟滚滚,血肉横飞。日本轰炸机又投下一枚炸弹,正好落在天桥上,天桥顿时塌了一半。日本侵略者用恶狼般的眼睛盯着废墟,继续往下投炸弹,许多人都倒在了血泊之中。

  这时,传来一阵哭声,闻声看去,那个小男孩正坐在铁道中间,他在不停地哭喊,哭声令人揪心,他的衣服已经破烂不堪了,手里还紧紧抱着爸爸给他买的小熊。此时他的周围全是炸弹碎片,他满脸都是灰尘,弹片划伤了他,细嫩的小脸血流不止。他的父母在哪儿?原来,敌机来袭时,小男孩的父母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他,同时,一枚炸弹不偏不倚地落在了这对夫妇的身边……

  一个年轻男子跑过来,赶紧把小男孩抱到安全的地方。看着怀里的孩子,他沉重地说道:“孩子,你是幸运的,因为你活了下来;可你也很不幸,因为你将继续经历这场战争。”

  看完这张照片,我的心情也十分沉重。那段悲壮的历史警示我们: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没有远去,它依旧在发生着。让我们共同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不要让孩子再失去父母,不要让世界再存在血腥和暴力!

  我们要铭记历史,不能让悲剧重演,让我们一起创造和谐的家园,让那娇嫩的“和平之花”,永远绽放在这美好的人间!

  总评:作者根据照片内容,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具体地展现了画面里和画面外的故事。文章重点刻画了战争中孩子的'形象,读来感人至深。结尾处发人深省,表达了对战争和侵略者的痛恨,以及对和平的呼吁。

  第三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

  一、我的发现

  1.这次“我的发现”安排了4个比喻句,我们要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加点的部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我们先读一读句子,感受一下带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情感。

  明确:第一组中加点的“小泥鳅”和“小鸭子”都是可爱的小动物,用它们来比喻雨来,体现了作者对雨来这个人物的喜爱之情。第二组用“鹰”和“恶狼”这两种凶狠的动物来形容敌人,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痛恨和厌恶之情。

  二、日积月累

  知己知彼: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一般都说“知己知彼”,指对自己的情况和对方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

  百战百胜:每次打仗都能取得胜利,也泛指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成功。

  运筹(chóu)帷(wéi)幄(wò):语出《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后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

  决胜千里:在千里之外就能够决定战役的最后胜负,比喻智慧超群。

  出其不意:语出《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

  攻其不备:趁对方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派田忌用军师孙膑的计策,乘魏国内部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国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在桂陵(今山东菏泽)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后来用“围魏救赵”来指袭击敌人后方,迫使进攻之敌撤回的战术。

  声东击西:语出唐代杜佑《通典·兵典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指为了迷惑敌人,表面上宣扬要攻打这一边,其实是攻打另一边。声:声张,宣布出来。

  四面楚歌: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形容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腹背受敌:前面和后面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草木皆(jiē)兵: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进抵淝水流域,登寿春城瞭望,见晋军阵容严整,又远望八公山,把山上的草木都当成晋军,非常惊惧。后来用“草木皆兵”形容惊慌时疑神疑鬼。

  风声鹤唳(lì):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心是追兵。(见于《晋书·谢玄传》)形容惊慌疑惧。唳:(鹤、鸿雁等)鸣叫。

  兵贵神速:用兵以行动特别迅速最为重要。也泛指处理问题贵在迅速、果断。

  突然袭击:本为军事用语,指乘对方不备发动袭击。现在常用来比喻办某事时,不让对方知道就突然采取行动。

  神出鬼没:像神鬼那样出没无常。比喻用兵神奇迅速,变化莫测。出:出现。没:消失。

  所向无敌:力量到达的地方,没有能抗拒的。形容力量强大,谁也不是对手。敌:抵挡。

  三、宽带网

  活动围绕“战争与和平”,列举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战争中的英雄人物。这是本组课文学习后的拓展和延伸。我们要从多方面去了解、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缅怀那些为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而战的英雄,激发憎恶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我们可以在平时的阅读中随时发现,随时积累;可以多看电视、电影,从中获取资料;可以通过听老一辈人讲故事,获取资料;还可以实地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等,了解历史和英雄人物的事迹。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贺龙设下草帽计、敌人中计的过程。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根据具体的情况巧用智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

  3、体会贺龙同志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前后比较,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具体原因及过程。

  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出示战争图片,并播放革命歌曲,以渲染气氛,引人入境。

  二、引入课题

  1、出示图片,引出贺龙。

  2、贺龙简介。

  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设问,、检查自读情况:

  a课文讲的是关于哪方面的一个故事?

  b战争的双方各是谁?

  c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3、分析战争形势:

  a红军正面临着怎样的战争处境?(找、画、读)板书:天—酷热;地—追赶;空—寻找。

  b红军面临的处境中哪一种情形是最危急的,为什么?

  c白军一方面临的形势如何,他们面临的最大考验是什么?

  4、过度:现在你是贺龙的参谋长,战争局势已明了,该怎么办?胡龙是怎样决策的,他下了一道什么样的命令?(丢草帽)

  四、细读课文,深究悟理

  1、课文中几处写到了草帽?(找、标:戴草帽、丢草帽、抢草帽、炸草帽)

  2、研读“戴草帽”部分。埋下伏笔

  3、研读“丢草帽”部分。听到“丢草帽”的命令,红军战士是什么反应,最后怎么做的.?

  4、研读“抢草帽”部分。

  a白军见到丢弃的草帽,白军士兵是什么反应,白军军官是什么反应?

  b进行对比:红军队伍和白军队伍;贺龙和白军军官

  5、研读“炸草帽”部分。

  a故事的结果是什么样的,白军的下场如何?

  b读了这部分内容你有何感受?(大快人心,过瘾)。c指导朗读。

  6、总结:a请你用一个字点评一下贺龙的“草帽计”;

  b请你用一个词点评一下故事的主人公——贺龙。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同学们也在用计,比如:作业没写却带着委屈的神情对老师说:老师,我的作业忘带了,结果老师很快从他的书包里找到了他的家庭作业本。一次考试,小明考了69分,聪明的他神笔一挥,“6”变成了“9”,“69”变成了“89”。对此,同学们有什么想法:聪明智谋要用在正点子上。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能正确默写名句。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古典音乐,教师配乐讲述,引入课题。

  导语: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的光辉。本学期我们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感受了《诗经·采薇》中远征战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诗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心情;宋代词人辛弃疾那忘怀于大自然中所得到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着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二、知诗人。

  (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了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些什么?(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三、释题。

  师: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

  三、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过渡: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辛渐即将回到家乡,王昌龄在芙蓉楼为他送行,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诗人在芙蓉楼送别好友的情景。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1、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导读得正确。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有没有把每个字的读音都读准了。

  (2)指导读出节奏美。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读读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指名读一读《芙蓉楼送辛渐》,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

  2、师配乐范读。

  3、学生配乐朗读。

  四、感悟诗歌内容。

  1、自读自悟。学生结合注释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跟同桌讲一讲。

  2、集体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知道了什么?

  过渡:结合注释,我们已经对这首诗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有人说,古诗是语言的`钻石,它凝练、隽永,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琢磨。让我们先来品品第一、二句。(出示一、二句诗)

  五、品诗,悟情。

  1、教学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读一、二两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寒雨 孤山)……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你看到的情景吗?面对着这样的凄风冷雨,这样孤零零的楚山,又要与好友分别了,诗人心中是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孤寂)诗人表面上写楚山孤独,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孤寂的内心啊!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这两句。(指导朗读)

  师:芙蓉楼一别,辛渐即将回到故乡洛阳与亲人团聚,而这里就只留下诗人一个人了,再没人陪他饮酒,陪他吟诗,与他交心了……想到这些,他的心中更感到……(学生说感受)所以在第一、二句这样写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师引生再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乐曲。

  学生:收集有关钟子期、俞伯牙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直接导入。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师:课前大家预习了《高山流水》这一课,会认课文里的词语吗。一起读读吧。

  风平浪静、气势磅礴、烟波浩渺(边读边想象画面)

  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边读边体会情感)

  琴艺高超、一见如故、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是一个成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板书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题目设疑,初读课文。

  (一)想象画面,导入课文

  1.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2.师:孩子们,高山流水不仅是一种美景,也是一曲古筝曲的曲名,这段音乐中还隐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想去了解一下吗。好,下面我们就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开始吧。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师: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说。

  (你把长文读短了,把主要内容抓出来了,真是了不起。)

  2.师:从两个孩子的发言中我们知道了故事的主人公是……。

  他们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了——板书知音

  3.知音的意思是什么。浏览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你的理解。

  (知己、知心朋友的代名词)

  4.那伯牙和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让我们带着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学习巧遇知音部分:

  1.难觅知音

  (1)师:俞伯牙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里什么地方概括地介绍了俞伯牙。

  (生说)

  请孩子们自由读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说说你对俞伯牙有哪些了解。

  生:音乐家,琴艺高超。

  板书

  (2)师: ①作为琴艺高超的音乐家,要找到懂自己音乐的人,容易吗。

  ②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③读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音乐家知音难寻。

  (3)体会朗读

  是啊,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伯牙虽“琴艺高超”,但“始终”没有遇到能听懂他音乐的人,真是曲高和寡呀。

  孩子们,能用你们的朗读传达伯牙这种“知音难求”的心境吗。(生读)

  过渡:作为琴艺高超的音乐家,伯牙始终没有碰到过能听懂他音乐的人,就像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呀。

  但值得庆幸的是在他奉命出使楚国的途中终于遇到了知音――钟子期。

  2.巧遇知音

  师:请孩子们自读课文5――7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用“—”把它勾画下来吧。

  (1)生默读勾画并汇报。

  师: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

  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

  (2)指导朗读,听懂音乐

  ①抓住“啧啧赞叹”体会读。

  啧啧赞叹是什么意思。

  子期为什么会啧啧赞叹呢。

  ②子期听了这琴声以后是怎么赞叹的。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③品味“感叹号”读

  这句话的句末用了“ 。”,这个感叹号饱含着什么?(敬佩、赞叹)

  你们会怎样读,谁来道出子期那发自内心的赞叹。(抽生读)

  评价,他读得怎样。读出了磅礴的气势了吗。

  谁再来读一读。

  好,你来啧啧赞叹。

  ④想象画面读。

  a.孩子们,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b.你说。

  (抽2-3个)哪些词让你产生这样的想象。

  (气势磅礴、挺拔雄伟)那孩子,带着你的想象再读一读。(老师从你的朗读中,仿佛也看见了那气势磅礴、挺拔雄伟的泰山,真妙啊。)

  c.让我们也想象着这样的画面一起啧啧赞叹。

  (齐读)

  d.通过我们的品读,读出了感叹号里饱含的惊喜,读出了语言文字蕴藏的画面。

  (3)伯牙听到子期这样的赞叹,有什么反应啊。(伯牙为什么那么惊讶。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子期又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①师:这里意味深长的意思是什么。(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抽读。那你就来意味深长地读一读。

  2伯牙此时的音乐一定是优美、柔和的。请你静静聆听,一边听一边想象。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看到的是――被烟雾笼罩的江面宽广无边,犹如仙境一般。)(你是怎么看到的?)(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生读)

  3抽生读。 (孩子,就带着你的想象读一读。)

  师示范(想象着子期此时的表情、神态来说。)(自己在下面试试)

  ④表情朗读(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带上你的动作和表情)

  ⑤过渡:一曲高山流水让子期看到了气势磅礴、挺拔雄伟的泰山,让子期还看到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⑥师:一曲高山流水让男同学啧啧赞叹道……(接读)让女同学意味深长地说……(接读)

  ⑦过渡:这是他们一生中一次难忘的巧遇,那他们在何时何地有了这一次巧遇呢。请看课文

  3、4自然段。

  生:8月15日中秋节的傍晚,伯牙做官出使途中,湖北汉阳江口。傍晚时,风平浪静,清辉落地,景象迷人。

  师:就在这花好月圆之际,景色宜人之时,面对秋江圆月,伯牙借曲抒情,心里有说不出的畅快,于是携琴下船,弹起了他心里的歌。听——课件音乐

  (4)孩子们,你们听到的就是《高山流水》,听了有什么感受。(生说)师:当时的人们也和你们一样,只觉得伯牙的琴声优美动听,可是钟子期却听出了琴声里所包含的内容和情感。当伯牙弹到志在高山时,子期啧啧赞叹道——(生接)当伯牙弹到志在流水时,子期又意味深长地说——(生接)

  (5)激动

  ①引读。

  此时的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了起来,拉着子期的手,说——

  ②此时伯牙的心情怎样。(激动)

  ③哪些词语能体现出他激动的心情。(生说)那孩子,能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伯牙此时激动不已的心情吗。

  (生读)

  ④齐读。

  师:好,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伯牙的心情。(生读)

  这一站、一拉、一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此时此刻伯牙的心中是多么地激动啊。

  师:就这样,他们一见如故,成了好朋友,并约定来年在此相会。

  3.痛失知音

  第二年,当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可是左等右等,始终不见子期的身影,他心急如焚,等来的却是什么。……(默读课文第8段)

  ①他失约了吗。(没有)(是因病去世了)

  他留下了什么遗言。抽生读(子期临终前留下遗言,把坟墓修在江边,好听伯牙弹琴。)

  ②反问。他真的失约了吗。

  总结:是的,没有。

  他信守着诺言,即使去世了也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相会,这是一种何等凄美的相会。

  ③(齐读)此时的伯牙十分伤心,来到坟前失声痛哭,齐读——

  ④抓词句体会

  师:孩子们,读到这里,你的心中充满了什么。

  那么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勾画出来,一边读一边体会吧。

  ⑤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

  ⑥师:到底是怎样的琴声啊,让伯牙触景生情,摔琴绝弦。

  生: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师:他的琴声里在诉说着什么。

  你听。课件音乐?

  唯一的知音就这么走了。

  唯一的知音去世后仍要把坟墓葬在江边听他弹琴。

  ……

  可惜当他志在高山时,子期不能再对他说——

  当他志在流水时,子期也不能再对他说——

  于是————(齐读)

  师:通过朗读,你们体会到伯牙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谁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这一站、一叹、一摔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此时伯牙悲痛欲绝的心情。

  咱们一起再来体会体会吧。

  ⑧总结:伯牙的瑶琴曾弹出多少让人沉醉的音乐,这瑶琴曾一直陪伴在他左右;这瑶琴曾是他的最爱,可是如今知音已去,留琴何用。

  于是,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过渡:是的,朋友可以很多,但想觅得知音却是难上加难啊。

  伯牙阅人无数,也不过觅得一个知音—子期,现在这唯一的知音也走了,所以他——(摔碎瑶琴以谢知音)

  5.体会题目内涵。

  师:现在你觉得伯牙碎的仅仅是琴吗。

  生:不,还是他的心。

  师:是的,他的心碎了……孩子们,你现在对高山流水的意思有更深的理解了吗?

  师:所以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

  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再弹琴。

  好一曲感人至深的―――高山流水

  好一曲荡气回肠的―――高山流水

  好一曲刻骨铭心的―――高山流水

  这就是友谊,这就是知己,这就是知音。

  四、总结延伸,联系生活。

  总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知音是多么的可遇不可求啊。俞伯牙和钟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己的动人传说,在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故事中,让我们品味到了友谊的真正含义。

  孩子们,在这里老师把几句名言送给大家,希望大家珍惜你的朋友,珍惜你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吧。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

  ——(唐)白居易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五、积累好词佳句。

  孩子们,《高山流水》是一篇让人深受感动的文章,其中有不少的好词佳句,加上老师刚才送给大家的名言,请拿出你的笔记本,摘抄下去,好好积累一下。

  板书

  高山流水

  知音

  俞伯牙―――钟子期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

  2、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弄清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3、利用科学家几次进行科学实验的例子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重点)

  2、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难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和图片设计、

  教学过程:

  一、设悬念,激趣导入

  1、请两位同学做走路比赛的游戏,其中一位同学蒙上眼睛,赛后各自谈感受、

  2、(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3、(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

  过渡: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贴蝙蝠图片)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贴雷达图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二、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小结并质疑、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你们对蝙蝠有什么认识?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夜间”“还能”“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极细”等)、

  3、指导朗读、

  ①从我们刚才找到的.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蝙蝠夜行的本领可真够大的!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敬佩、佩服)

  ②提示:重点词语朗读时要加重语气、

  四、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快速阅读4、5、6三个自然段,看看需做几次试验(三次)

  2、4个人组成一小组,边讨论边完成这张实验表格、

  实验顺序实验方式实验结果实验结论

  1、蒙眼没响不靠眼睛

  2、塞耳响靠耳朵探路

  3、封嘴响靠嘴巴探路

  4、学生读书、讨论、填写报告、

  5、每组选一个代表介绍试验情况、

  6、理解“配合起来”、

  第二次试验证明蝙蝠靠耳朵探路,第三次试验证明蝙蝠靠嘴巴探路、到底是靠耳朵,还是靠嘴巴呢?

  小结:对!这就是我们三次试验所得出的结论、

  7、屏示、齐读、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质疑过渡:对这个结论你们满意了吗?产生“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探路的”疑问、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

  2、读懂了吗?请同桌边讨论边画出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探路的

  3、能看着这个示意图讲述蝙蝠是怎样探路的吗?

  4、拓宽知识、

  蝙蝠的眼睛虽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却特别的敏锐、我在一本书中看到:蝙蝠能在1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组回声,而且它能把昆虫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其他树木、房子等反射回来的信号准确地区分开来,分辨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多么神奇呀!

  5、让我们一起用佩服的语气再读第七自然段、

  过渡: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六、自学第八自然段

  1、自读第八自然段、

  2、仿照前面把四张卡片“天线、荧光屏、无线电波,障碍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3、学生自画自说、

  导语:同学们:根据以上的两幅示意图,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

  4、出示小黑板、

  A、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xx、

  B、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xx、

  C、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xx、

  七、总结

  其实,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物界的不断认识,还有更多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明、去创造、希望同学们从小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会认4个字,正确理解“沉静、目不转睛、活蹦乱跳”等词。

  2.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背诵文中的古诗。

  3.对照1、2自然段中的古诗,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4.懂得面对突发情况,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随机应变,灵活应对。

  【教学重难点】

  1.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

  2.体会纪哓岚的机智。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纪哓岚的资料和诗句。

  教师:字、词卡片,挂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介绍你了解的纪哓岚。

  2.板书课题,读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

  2.指导难写、易错的汉字。

  3.读通课文。

  三、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四、诗文对照,想象独钓图。

  1.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中想想:一人独占一江秋

  2.请学生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联系文中古诗想想,古诗的哪些诗句就是文中哪些句子描写的情景。

  3.同桌分工,对照着读诗和文对应的句子,想象诗文描绘的画面。

  4.学生背诵古诗一次,然后闭者眼睛默默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5.齐读古诗后,指名说说“一人独占一江秋”的语意。

  6.评议补充,深化感悟。

  五、指导读悟第5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渎自悟,自主探究第5自然段,仔细体会本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同桌读读议议,交流读懂了什么,讨论不懂的问题。

  3.班级交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朗读训练(先指名后齐读)

  (2)讨论

  乾隆皇帝说的话,前两个“好”字怎么理解,后两个“好”字各应怎么理解?

  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好”,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是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4.思考乾隆皇帝所说的话该怎么朗读,根据自己的设计练习朗读。

  5.组织赛读、评读活动,开展感情朗读训练。

  四年级下册语文《纪晓岚吟诗》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流利、有感情到朗读1、2自然段。

  3、了解1、2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景物与老渔翁垂钓的经过。

  4、理解古诗内容。对古诗能熟读成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充分朗读1、2自然段,感受江景的诗意,再来学习古诗,以读促讲,做到水到渠成。诗文对照,感受诗歌的精炼与绝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的美景,体会纪晓岚的机智。

  教学重点:

  学习1、2自然段,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

  教学难点:

  读文品境,体会1、2自然段描写的意境:体会古诗语言凝练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生词、课文1、2自然段、古诗、音乐《春江花月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题入手,解题质疑:

  1、师板书“纪晓岚”:知道纪晓岚吗?

  师介绍人物资料。(清四大才子,乾隆的宠臣,才华横溢……)

  2、师:有关他的故事民间流传了许多,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其中之一。

  师补充课题:“吟诗”。

  3、指生读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纪晓岚做诗,不是念诗、诵诗)

  4、读出题意。指读、齐读。

  5、读了课题,还想知道什么?

  预设:什么诗?在哪里发生的?什么时候?和谁一起?为什么要吟诗?怎么吟诗?吟得怎么样?

  6、师相机归纳板书: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7、小结:这就是一件事情的六要素。了解清楚了六要素,可以帮我们很好的了解课文内容。翻书,让我们从书本中去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答疑解惑:

  1、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

  生读书。

  2、读词。(课件1)

  纪晓岚光芒乾隆皇帝江畔

  老渔翁垂钓重复一遍

  悠然一篙一橹嵌入沉静

  (注意读音:畔、翁、沉、嵌,反复读)

  3、开火车读课文段落。

  师评:声音洪亮、字音准确、句子通顺……

  4、解疑:这六要素你解决了哪几个?生说,互相补充。

  5、师教方法:把他们连起来说就是主要内容。指生说。

  6、师教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弄清事情的六要素,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就是事情的主要内容。

  三、以读促讲,感受诗意:

  (一)第一自然段:

  1、乾隆皇帝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觉得有诗意呢?(师板:诗意)

  2、练读第一自然段,看看秋日的江畔有哪些景物?想象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哪些景物给你印象深刻?把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

  3、生说江畔的景物。

  (师板:落日、波浪、芦花、水鸭、钟声)

  4、把你喜欢的句子会说的.说一说,想读的读一读。

  5、指生读。

  师引导:

  问:“红红的落日,洒下金色的光芒。”为什么重读“红红”、“金色”?

  评:抓重点词语想象画面,再把感受读出来。真是好方法。

  评: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亮丽的色彩;从你的朗读中听感受到了活泼的动态;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芦花翻滚的壮观;从你的朗读中看到一群水鸭在夕阳的余晖下慢慢地游不见了……

  6、师小结:亮丽的色彩,活泼的动态,在古庙的钟声里构成了一幅江畔落日图。难怪乾隆皇帝会觉得有诗意。指读,齐读。(课件2:第一自然段)

  (二)第2自然段。

  1、一位老渔翁正独览这一江美景,静静地垂钓呢!(师板:老渔翁垂钓)

  把描写老渔翁的句子勾画下来,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生练读,指读。看谁脑海中想象的画面更生动更丰富。

  3、指两生分读老渔翁钓到鱼前的部分和钓到鱼时的部分。

  要求:要读出老渔翁的变化。(课件3:第二自然段)

  听出了什么变化?(老渔翁动作的变化,老渔翁心情的变化)

  4、师评:通过轻重、快慢、高低的不同,把老渔翁由静到动,由平静到愉悦的变化读了出来。

  5、指生富于变化的读一读。男女生分读。

  6、可这江景中的主人翁不是老渔翁吗?为什么最后要写水鸟呢?

  7、小结:老渔翁置身于夕阳的金色光芒之中,心情愉快地钓鱼,这情景真是富有诗意呀!让我们一起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这优美的意境吧!配乐朗读1、2自然段。

  四、诗文对照,体会精妙:

  1、过渡:看了这样的情景,难怪乾隆皇帝想听纪晓岚吟诗,也难怪纪晓岚会吟出这么美妙的诗句。(课件4:古诗《秋江独钓》)

  2、指生读古诗。

  3、这首诗有什么特点?(七言绝句,嵌入十个一)

  4、你能把它读准确吗?指读,要求:能读出诗意来吗?能读出老渔翁的变化来吗?

  5、将景色与诗句联系起来想一想,1、2自然段哪些景象正是诗中所写的呀?与同座交流。

  6、生交流。

  7、反馈:文中哪些景象被聪明的纪晓岚写入诗中的呢?生说。(分别读句子,或是说出第二自然段都可以。)

  8、“一人独占一江秋”理解。

  “一人”指谁?(老渔翁)

  “占”呢?(占领、占据……)再点拨:联系1、2自然段,他独览一江美景心情愉快地钓鱼,这可真是一种——“享受”啊!

  9、理解第四行诗。对应了哪部分内容?(1、2两个自然段)

  10、小结:纪晓岚仅仅用了28个字,可谓字字精妙,字字都是他渊博学识的沉淀与迸发。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用优美的朗读把诗中的意境表现出来吧!

  11、配乐齐读。(课件5:音乐《春江花月夜》)

  五、小结所学,铺垫下文:

  纪晓岚不愧为一代文学泰斗,真是才华横溢,机智过人啊!乾隆皇帝对他和他的诗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六、自设练习,巩固拓展:

  又到了“我的练习我设计”的时间:

  你打算针对这首古诗和1、2两个自然段设计哪些精彩的作业呢?

  预设:

  1、想象古诗所描写的意境,写下来或画下来。

  2、背诵古诗并默写。

  3、针对第一自然段填空。

  4、问答题:明明有钟声,为何还显得沉静?

  5、问答题:明明写老渔翁,为何还要写水鸟?

  七、板书设计:

  22纪晓岚吟诗

  诗落日波浪芦花水鸭钟声时间地点人物

  意老渔翁垂钓起因经过结果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3.体会不同的鸟类所代表的不同含义,进一步体会汉字的规律以及汉字所蕴涵的文化。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体会不同的鸟类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汉字的规律以及汉字所蕴涵的文化。

  教学关键:着重对学生进行写字训练,对比练习,多次复现来帮助学生记忆。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具准备:鸟的图片、生字卡片。课型:识字课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知道书中四种鸟代表的不同含义。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亦”的演变过程,知道汉字的规律以及汉字所蕴涵的文化。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定知道很多的鸟类,你们都喜欢什么鸟啊?(鸵鸟、鸽子、喜鹊……)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鸟。

  二、初读感知

  1.师贴图,学生回答这是什么鸟?

  鸽子、喜鹊、鹦鹉、孔雀、雄鹰(师板书)

  2.学生借助拼音读名字,读准字音。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3.根据自己的预习,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字

  三、识字教学:

   1.全班交流:

  “亦”是“腋”的本字,教材给出了“亦”的演变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古文字的“亦”字,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两臂之下的两个点是指示符号,表示这里就是腋下。后来“亦”字多被借用为虚词,相当于“也”的意思。因此只好另外造了一个从月(肉)夜声的“腋”字来代替“亦”的本义。

  “婴”字是由“鹦”拆开的。贝在古代是一种非常难得的珍贵之物,除用做货币之外,妇女们还把它们串起来挂在脖子上作为装饰。“婴”字从二贝在女之上,其本义即指戴在女人脖子上的`串贝颈饰。所以《说文解字》称:“婴,颈饰也。”此字后来多用指初生的女孩,又泛指幼童。

  “畏”:甲骨文、金文的“畏”字,像一手持魔杖,头型怪异的鬼怪形,表示特别威风的意思。因此,畏的本义是指威风、威严,通“威”,引申为恐吓、吓唬,再引申为恐惧、害怕、担心、敬服等义。

  “酷”“鹦”“鹉”“雅”这几个字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结合原有的学习经验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自主识记。

  2.读一读这些词语。

  鸽子喜鹊鹦鹉孔雀雄鹰酷爱和平传递佳音人云亦云举止高雅英勇无畏教师指导:每种鸟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鸽子是和平的使者,因此说“酷爱和平”;喜鹊报春,所以说“传递佳音”;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孔雀美丽大方,“举止高雅”;雄鹰展翅高飞,勇敢、无所畏惧,因此说“英勇无畏”。

  学生再读,体会不同鸟的不同含义。

  四、写字教学

  1.出示鹰、畏、亦。2.学生观察、书空。3.教师指导:

  “鹰”共有18画,是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广”。“畏”是上下结构,共有9画,下面不要多写一撇。展示“亦”的字理变化图。

  4.学生练习书写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五种鸟代表的含义。说说你记住了几个?(学生汇报)我们在知道含义的同时也学会了三个生字,在写“鹰”字是要注意“鸟”的上面是单人旁加“隹”,“畏”字写时不要多一撇,“亦”字第四笔是竖钩,不是竖提。课后读几遍生词。

  六、作业:读词语、搜集其他鸟代表的不同含义。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背诵课文最后3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地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能根据要求独立预习课文,对未钻出地面的笋芽儿说些悄悄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

  笋芽儿得到了哪些朋友的什么帮助。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教学媒体:

  笋、竹图片投影片

  课前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喜欢吃竹笋吗?为什么?

  2、你能说说竹笋是怎么来的?(可以事先查资料)

  二、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齐读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三、了解课文大意:

  1、默读课文,同桌讨论:娇嫩的笋芽儿长成强壮的竹子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帮助,他们是谁?给了笋芽儿怎样的帮助?

  2、轻声读课文,思考:笋芽儿在泥土里,周围的环境怎样?笋芽儿破土后,周围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四、说说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1、出示:笋、竹图。说说他们的区别。

  2、四人小组讨论: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师板书:破土而出——长出一层层笋壳——脱下笋壳——长成强壮的竹子

  3、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成: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五、总结课文:

  师: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

  六、说写双通道:

  哎呀,还有一些笋芽儿未钻出地面呢!小朋友,你愿意对他们说些悄悄话,让他们尽快破土而出吗?

  板书:

  3笋芽儿

  竹子

  春雨小草

  钻出土勇敢

  春雷太阳

  坚定

  泥土里柔弱

  笋芽儿

  教学效果反馈:

  《笋芽儿》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课文内容比较浅显,语言生动、优美。在初读课文后,我采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笋芽的成长过程,初步了解了课文的表达顺序,并为分角色朗读课文打下基础。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抓住笋芽儿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笋芽不怕寒冷,乐于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我让学生动笔画一画,在旁边做批注,并读一读,体会笋芽儿思想变化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选合作,自选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到此为止,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课文内容学生读懂了,理解了,但我并没有到此就结束了,那样的话学生还是只停留在文章的表面,为了使学生学会运用文章的语言文字,我采用了让学生当老师的`方法:“假如你是老师,你会给这篇文章写哪些评语呢?你又会作出怎样的批注呢?”有的学生说:“我给出的评语是整篇文章采用拟人的写法,把文章写活了,写生动了,很有创意。”有的学生说“我先把文章的好词好句给画下来,然后写上批注:你用词准确,这些好词好句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看,他们给出的评语还不错吧。在课的最后提问: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有的从内容上总结,有的从文章的写作方法上总结,有的从学到的好次好句方面进行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得到了相应训练,并积累了一些好词好句。但老师在组织学生方面不太好,有些问题提的不够明确。

  课后我布置了小练笔“笋芽儿钻出地面会看到什么?”学生都能结合主题叙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学会十二个生字。

  2、读课文,了解人们是怎样为世纪老人冰心送别的,体会人们对冰心的悼念之情。

  3、根据教材中的相关信息,进一步了解冰心的作品,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拓展性阅读。

  4、通过教材中的相关评论,对“冰心这位伟大的作家是个怎样的人”,“冰心一生的贡献”等问题进行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冰心老人的去世无限悲痛,对冰心老人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课件冰心的文章《我和玫瑰花》,同时出示冰心老人的画像。

  一、激情导入,诱导探究

  1、师述:刚才我们从文章中听到最多的是什么花?为什么提到这多次玫瑰花?

  (通过听文章,让学生了解冰心和玫瑰花的渊源。为学习奠定基础。)

  2、师问:你们从课外书或上查找到了哪些有关冰心的故事,讲听好吗?(说说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先交流一下,然后找同学讲听。

  (让学生亲自查找冰心老人的事迹,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了解,学生对冰心的认知可以加深一步。感受冰心这位伟大作家的人格魅力和她对人们的爱)

  3、谈谈你对冰心老人的印象。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冰心的认识和了解更加深刻)

  4、师引课

  师: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及课外的阅读,我们与冰心老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从冰心老人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爱的熏陶和感染。但这位受我们尊敬和爱戴的老人永远离我们而去,让我们学习课文再去感受和冰心奶奶最后的离别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感悟文本。

  1、揭示课题并板书:31、送别冰心

  师提问:

  “送别”是什么意思?(不舍分离)

  你从课题中的`“送别”体会到了一种什么情感?

  (冰心老人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她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今天,全国各界人士怀着对冰心老人的爱戴之情来送别她。)

  2、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并从中了解人们是怎样为世纪老人冰心送别的,体会人们对冰心的悼念之情。听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的。

  3、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4、学生自学,师巡回指导。

  师重点指导:“悼”不要读成“掉”的读音。有些字书写时可以跟形近字对比记忆,如:祥-——详悼——掉缓——援——暖凝——疑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来理解。

  (3)找生开火车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采用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无形中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反复诵读课文,中间可插默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感悟。

  2、师提出问题:

  (1)文中前两个自然段介绍了冰心送别仪式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2)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悼念仪式的?从哪自然段开始的?

  (3)课文都写到了哪些人物?人们用什么来为冰心老人送别的?

  3、师生交流,根据课文内容用简短的语言叙述以上问题,对课文有个概括的了解。

  四、深入品读课文,体会人们用独特方式来悼念冰心。

  1、学习前两个自然段。

  (1)指名朗读,要求尽量读己对冰心老人的怀念的心情。

  思考:说说你见过的灵堂是什么样的,介绍的呢?文中介绍了冰心送别仪式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没有肃穆的黑色,没有低回的哀乐,设计的灵堂,以大海的蓝色和玫瑰的红色为主色调,放海涛海浪的录音。)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没有黑色没有哀乐

  2、通过对前两个自然段的学习,说说你对冰心奶奶了解了多少?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灵堂?是谁为她设计的?(师引导学生回答,找出这些问题的段落。)

  3、学习第十二自然段。

  (1)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找到了答案,第十二自然段说的很详细。让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葬礼凝重、沉闷的气氛是什么样子,涛声相伴、玫瑰满堂的温馨葬礼又是什么样子。(使学生更明白冰心老人一直看淡人生,不追求奢侈)

  (2)师讲解: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和第十

  二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使学生明白前后文呼应是为了更凸现冰心老人的人格魅力)

  4、通过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5、师:

  五、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按照仪式的什么顺序来写的?人们是怎样悼念这位世纪老人的?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发动机。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人们采用不同方式来悼念冰心老人的,这节课继续学习人们以怎样的独特方式来送别冰心的。

  二、深入品读,用心感受,字里行间体会真情。

  1、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默默地品读课文,同桌合作交流,这几个自然段写到了哪些人来送别老人?他们都是以怎样独特的方式做的?勾画出句子。

  (2)找学生朗读,师注意指导学生用低沉缓慢、尊敬的语气来读。全班交流后找学生回答,然后填写小黑板上的内容。

  师出示小黑板:天气-------,人--------,院内大厅内---------,说明----------。

  孩子们捧着----------,将----------------撒在老人身躯上,说明-----------------。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告别室外人头攒动院内大厅内挂满挽联

  让学生在文中理解词语: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3)文中提到最多的是什么花?为什么要将无数的玫瑰花瓣撒在老人身上?

  (一开始我们听了一文章,理解到了冰心生前与玫瑰花有着很深的渊源,她很喜欢玫瑰花,她一生朴实无华,不让儿女奢侈)

  (4)看到冰心的孩子们对老人的敬意,你有何感想?

  (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说听。)

  2、学习第七、八、九、十、十一自然段。

  (1)开火车读课文,感受这几个段落写到哪些人,是怎样来缅怀冰心老人的。

  (2)小组合作通过读课文找出以下问题:

  a、文中写到哪些人?以怎样的方式来缅怀冰心老人的?都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勾画出文中相关语句)

  b、你从人们的语言和行动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这样的崇敬和怀念她?

  c、你怎么理解冰心自写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d、把你感受最深的一段读听,并说说你的体会。

  全班交流,把零散的语段整体地描述一下。(每组推选一个到前面来描述其中一个内容,在找学生谈谈感受最深的一段)

  师板书: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并在文中理解以下词语:

  拾级而上拾(she)如怨如诉颤颤巍巍恬静

  3、师述:文中字里行间饱含着人们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人们这样的怀念她,是因为她一生对人民对祖国的贡献之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自然段,看看这位伟大人物在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讲解:这句话是对冰心一生的。“五四”元老说明她在青年时期就积极提倡新道德,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隽永清丽”是指她的风格,这种风格曾被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百年”是说她从1900年出生到1999年去世,享年99岁。“诗意的结局落幕”是指她的灵堂以蓝色和红色为主色调,不放哀乐而放海涛和海浪的录音。可以说这句话是对冰心一生的简单概括。

  4、师述:课文最后一段以诗的语言表达了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学生自由读,然后全班齐读。

  师问:

  (1)你怎样理解“一颗善良、美丽的星辰陨落了”?“陨落”是什么意思?

  (2)哪些句子写出了冰心老人的品格?

  从这些诗句中,找出体现冰心老人品格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看法。

  (3)冰心老人走了,她的什么流传千秋万代?

  5、反复诵读课文最后一段,用心体会人们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

  6、学习了这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说听。

  三、拓展延伸

  1、通过这课文的学习,你对冰心的了解又增加了哪些?

  2、带着对冰心深深的缅怀之情,阅读她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或是其他著名人士悼念冰心的作品。

  板书设计:

  31、送别冰心

  独特的方式-----送别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标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并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难点:鲸的进化过程的理解

  主要流程设计:

  初读,标住要点→细读,体会特点→研读,领悟写法→练笔,拓展迁移

  教前准备:

  小黑板(文重点句段、表格设计、课文插图、小资料袋(相关链接)

  一、激趣 引发阅读期待

  1、课前出示一组含“鱼”旁的字群

  鱿、鲤、鲍、鲢、鲨、鳗

  师:从这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含有“鱼”字旁,都是鱼类)

  2、今天,我们要认识一种动物,出示挂图,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引出板书:鲸)

  3、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是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这个谜。

  二、初读课文 标住要点

  1、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可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用“ ”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3、用摘抄重点词语法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用红笔批注在每个自然段旁边)

  师重点提示1:段2:进化过程。

  重点提示2:鲸的食物、呼吸、睡觉、繁殖都是生活习性方面。

  4、师:你能用树状条形的方式到黑板上来给大家出示课文主要是哪些方面来介绍的吗?

  (板书要点:形体、进化、种类、生活习性)

  三、小组合作 细读特点

  1、出示自学提纲,方法导向

  师:首先呀,让我们再一次目睹一下鲸宝宝的照片。(出示挂图)

  你觉得眼前的鲸宝宝长相如何?你喜欢它吗?(你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它的样子,写在照片旁)

  板书:大、巨大、宠大……;长、硕长;重、海重……

  过渡:哇,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真是庞然大物(板书积累角),可它到底有多长,有多大,有多重呢?请措出相关段落。

  出示(小黑板)第1自然段重点句子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师:自由读完这段话,你还惊讶吗?惊讶什么?对哪句话惊讶?

  生1:惊讶“重”:读“目前已知最大的鲸……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生2:还有“长”:……十七米长……。

  生3:“大”:“它要是张开嘴……宽敞”。

  师:(类比联想法)这真是太重,重如巨轮,重如泰山;真是太长,长如我们的教学在楼;太大,张开的大嘴大如我们的教室。它的重、长、大都是说明鲸的形体怎样?板书大大的:大。

  师:说说你为什么能感受到鲸之宠大?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的?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小黑板出示)

  小组内交流讨论:可以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一处介绍。

  自由汇报:

  重点引导1: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的?把有关语句读一读。

  引导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导3:指导朗读,想想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鲸的“大”?

  (体会“说明方法”一环时,重点引导体会重点词语:如举例子——“要是”:作比较——“就有”;列数字——十六万、两千、四万、十七米等)

  (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时,可采用删减换词法来对比读体会)

  师小结:鲸不愧是“海中巨兽”、“海中之王”,作者运用了引、举、作的方法来说明鲸的“大”,具体清楚,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地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故事过渡 引导探究

  师:话说在辽阔的大海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鱼类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运动会……虾将军为什么不让鲸宝宝参加运动会呢?假如你是虾将军,能告诉鲸宝宝这是为什么吗?请在文中找出答案。

  请你扮演“虾将军”的身份来说一说。

  教学难点突破:师巧妙渗透课外科著知识:沧海桑田之巨变,陆地——浅海——海洋。

  师: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那它到了海洋里以后,它的生活习性又有什么特点呢?

  (下面环节重在挖掘文本潜在的语文课程的活动开展性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创新表现,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师:下面请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细读课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来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比一比,谁最棒!今天,哪颗星星最亮?

  积极引导1:

  食物、捕食呼 吸

  须 鲸

  齿 鲸

  引导2:

  师:鲸的生活习性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就把这部分说给小组人听,并试着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师:作者是运用了哪几种方法说明鲸的生活习性的?

  四、出示资料(小黑板出示) 延伸扩展

  1、出示资料袋: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2、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鲸的知识,现在呢,请同学们以鲸的自述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鲸。

  准备好了吗?现在你就是可爱的鲸了!谁想试试?

  板书设计:

  打比方 外形:庞大

  举例子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深海

  列数字 种类:须鲸、齿鲸

  生活习性

  食物

  呼吸

  睡觉

  胎生

  作比较

  语音准确

  层次分明

  说明真实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教案02-27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03-14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13

四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教案12-09

四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教案02-04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10-01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08

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优秀教案03-08

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教案03-05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