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教案1
【预习要求】
1.读一读,写一写: 恬静、 凝重 、播种、 种苗、 惬意、 湛蓝、
前赴后继、锲而不舍 、蔚为壮观 、锲而不舍
2.写出近义词:凝重( ) 恬静( )惬意( )平添( )
3.理解下列词语:前赴后继、锲而不舍 、蔚为壮观 、锲而不舍
4.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把读得不顺畅的句子、段落和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5.根据要求摘录下列语句,想想一年四季的大海都有什么特点?
冬天的海浪:
春天的海水:
夏天的海面:
秋天的海水:
家庭作业
第一课时
1.抄写词语两遍。
2.熟读课文。
3.仿照例句写话。
例句: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 夏晚的夜空),是( ),是( ),是( )。
( ),是( ),是( ),是( )。
第二课时
基础题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课文以总分总的顺序描述了烟台的海冬天( ),春天( ),夏天( ),秋天( ),以及烟台的海给人们带来的( ),表现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3.请积累文中描写人的语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冬天的游客:
春天的渔民:
夏天的游人:
秋天的渔家:
这样写的好处:
选择题
1.请你当小导游介绍烟台的海。
2.观察我们的学校,选择校园一个季节的景色选词写下来。(春意盎然 破土而出 烈日当空 追逐嬉戏 郁郁葱葱 秋风送爽 寒风凛冽 阳光明媚)
语文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尝试用跳读的方式浏览,捕捉符合自己阅读需要的关键信息。
2、学习用简洁的对话(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3、能运用学到的对话描写的方法,尝试进行对话描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相片》一文,本文的作者是(生答)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孙犁被称为“写对话的巧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他的对话描写,看看到底巧在哪里?
二、尝试探究,例中学知
请大家用跳读的方式浏览全文,找出作者的对话描写主要集中在哪些段落中?
生浏览寻找
谁愿意为我们大家读一读这部分对话呢,在他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作者在进行人物对话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呢?
生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交流作者用到的描写方法。
(一)神态描写
请大家读一读这些段落,用笔勾画出文中对人物神态描写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在书中相应位置做简单批注。
学生自学,做批注。
小组长组织组内交流,汇总本组意见。
全班交流展示,边展示边进行演绎读练习。
师:大家可真会读书,能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情感,这得益于作者在人物对话中运用了的神态描写。
(二)动作描写
除了神态描写,作者还加入了对话时的动作描写,赶快找一找描写动作的词语读一读吧!体会一下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
生自读批注,
全班交流:你找到了哪些描写动作的词语,它们有什么作用?
小结:作者在人物对话中加入了恰当的神态、动作描写,形象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体现了人物的情感,这是个妙法,怪不得称孙犁为“写对话的巧匠”呢?
(三)提示语
除了这些描写的加入,作者的对话还巧在哪里呢?请大家再次用跳读浏览的方式,看看在对话的表现形式上有哪些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师引导:
“这相片照得不像”,这句话是谁说的?你从哪里知道的?
像这样的词语告诉了读者话是谁说的,我们称它为“提示语”。那就请大家赶快勾画出对话中的提示语,并仔细观察他们的位置及标点符号的变化,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人物的布置,感知提示语的位置不同,使用的标点符号也不相同。
(四)课堂小结
通过《相片》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如何让对话更丰富呢?我们可以加入恰当的神态、动作描写,再使用不同形式的提示语,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体现人物情感。
三、以文带文,实践感悟。
请大家读一读《金钱的.魔力》这篇短文,完成短文后面的问题。
读文:
用 画出文章对话中的提示语及有关的人物语言,读一读,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四、课堂练笔,迁移运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就是对话。请大家以对话为主要形式,任选生活中的一个精彩镜头,如:老师与你的一次谈心、家长对你的告诫、考试过后同学们的议论等等,回想他们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言,用笔记录下当时的情境,记得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格特征。
语文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自主认识“雾、淘、藏、周、论、街、桥、及”8个生字,积累“淘气、藏起来、四周、无论、街道、以及、欢快、消失”8个词语,并正确书写“雾、淘、论、街、及”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雾说的话,及描写大雾时的情景的语句,体会雾的淘气。
3、让学生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尝试读出雾说话时淘气,天真的语气。在朗读课文基础上,能展开想像练习说话。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照片,你们想不想看呀?
2、 你们能看出这是什么天气的景象吗?(大雾天)
3、 谁能用一个词来说说雾给你的感觉?
(白蒙蒙、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4、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雾有关的课文。
5、 学习生字“雾”。
整体认读音节,读准字音。上下结构,形声字。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课文中的雾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轻声读读课文,学学生字,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2、 交流:淘气
学习生字:淘
比较:淘 掏
注意右边的笔顺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雾说的话
1、指名分节读课文2—7节,找找淘气的雾说了哪些话?用直线划出来。
2、交流、理解重点句子。
(1)学习生字:藏(指导书空)
平舌音,后鼻音,读准字音。
下半部分的笔顺要注意。
(2)师:自己试着读读这些句子,说说雾淘气在哪里。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4)教师用“这片雾真淘气啊,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说……”的句式引读上述语句。
3、过渡:雾要把这么多景物藏起来,这下,有意思的事发生了。
(二)学习描写大雾时的情景的语句
1、让我们自己再读读第2—7节,想一想:这下出现了什么情况呢?用“~~”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第二节。
(1)老师引读第二节(于是,他把……。无论……还是……都……)
(2)师: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男女生交换朗读课文,试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3、交流第三节。
(1)老师引读(于是,他把……。四周变暗了,无论……还是……都……)
(2)学习生字“周”。(指名读,注意翘舌音。)
(3)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连同”。
(4)比赛读。
4、交流第四节。
(1)指名读句子。
(2)学习生字“桥梁”。
①指名读。
②出示形近字“粱”进行区别,齐读。
(3)句子中为什么要用两个“甚至”?
(所有的东西不管大小都被雾藏了起来。)
通过范读、模仿读等各种方法反复朗读,帮助理解“甚至”一词。
5、没想到,淘气的雾能把这么多东西藏起来,它再也没有东西可藏了,现在竟把自己也藏了起来,结果怎么样了呢?
(1)读句子。
(2)男女生比赛读。
(3)雾把自己藏了起来,很多东西都露了出来,除了书上说到的'这些,还有哪些东西也露了出来呢?请你仿造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学习用把字句说话。)
(提示:指导时应该注意打开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思路,尽力表现雾的淘气,试着说出童趣来,并引导学生注意标点符号。)
6、交流第五—七节。
(1)学习生字“及”
“及”:用去部首的方法记忆。(极、级等)
(2)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3)小组比赛读。
四、复习巩固。
(一)复习字词。
师:淘气的雾宝宝把今天学过的词语也藏起来了,你能找到他们吗?
(回顾所学词语,并随机点击“雾”出示词语“淘气、四周、无论、桥梁、一切、以及、欢快、消失。”等词语。)
抽读生字、词语。
(二)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及”字是独体字,以“撇”起笔,第二笔“横折折撇”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放正。
“雾”:上小下大,撇捺要舒展。
“淘”:左窄右宽,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多的字,横折钩宜长直而挺,折角正方。
“街”:由左中右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部分要写得正。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学教案4
课时目标:
1、认识部分生字,会写“公”字。认识笔画撇折和偏旁“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部分生字,会写“公”字。认识笔画撇折和偏旁“八、鸟”。
2、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具准备:六种动物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今天我要给大家上一节课,你们认识我妈?那见没见过我?那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姓郑,你们可以喊我郑老师。能告诉我你们是哪个班的吗?我听说...班的小朋友很有礼貌,上课回答问题把小手举得高高的。郑老师想问大家,可以站起来回答问题,然后“我、我来回答”吗?不可以,因为这样没礼貌。我还听说...班的纪律最好了,上课时身子做得直直的,小手在桌子上放的平平的。你们真棒。郑老师很喜欢你们,想和你们做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就伸出你的`小手,咱们大手小手握一握,马上就是好朋友。
2、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了,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我说哪里你们就摸哪里。摸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尾巴....你们有尾巴吗?可是小动物有,他们正在进行比尾巴大赛呢,看他们牌子都挂出来了。
二、学习新课。
1、认读“比、尾、巴”三个生字。强调轻声词“尾巴”。
2、整体感知课文,都有那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
哪些小动物参加了这次比赛?请大家轻轻地捧起语文书,听老师读一读这个小故事。【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贴小动物的图片,并学习生字“猴、松、鼠、公(教师指导书写公,并学习新偏旁八字头和新笔画撇折)、鸭”。】
3、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动物们的尾巴都不一样,他们该怎么比?比什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就请拼音宝宝帮帮忙。(指名回答)
4、学习小节。
本次比赛内容就在第一和第三小节,大家一起读一读(如果学生不会读,就老师教读)
5、学习问号。
你们注意到了吗,每句话的后面都有一个像小耳朵的符号,这是——问号。问问题的时候就要用问号,你们问过问题吗?谁会问问题?比如:问字不知道怎么写,你会怎么问老师,怎么问同学?(指导读问句,末尾的语调都比较高,语气上扬。)用问的语气读这六句话。
6、比赛结果出来了,请男生读读第二小节,女生读第四小节。(结合图片学习第二、四小节)
三、小结。
动物的尾巴真漂亮,其实每个动物的尾巴都有不同的作用呢,想知道都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去森林里找他们玩,直接问一问他们:“你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啊?”好吗?下课。
语文教学教案5
【教材分析】
“我会读”中的短文《我发明的机器》和口语交际《未来的桥》,都注重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肯定学生学习成果,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未来的桥》可以和《兰兰过桥》的学习结合起来,但要避免学生设计的桥千篇一律,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多样的桥。
这个园地中的“展示台”也比较特殊。一定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像,讲出小猴子们是怎样把皮球捞上来的。只要学生的想像基本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对于能从画面上的事物(大树、石子、木棍)找到捞球办法的,要给予充分肯定,因为他们观察细致入微。这次展示活动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看图和根据情况合理想像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读懂短文并发现拆分、整合的识字方法,并运用同样的方法认其他字。能区分同音字、形近字在字形、字义上的区别。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能大方、清楚地把小组设计的未来的桥介绍给大家。能发挥想像,看图讲故事。
2、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通过组内的`说说、议议、评评,在不断的尝试和相互的帮助中,理解和领悟学习内容。同时,在情境表演、积累、实践等活动中,学生更爱语文,更爱生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识字、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志向。鼓励学生大胆创想,并有自我展示的勇气。
【教学建议】
这个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教学板块:
一、我的发现
教学时主要体现识字的自主性。识字教学要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识字方法,积累识字方法,交流识字方法,使识字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1、读一读:把生字的音读准,把韵文读通顺。
2、找一找;短文一共讲了几个字?
3、想一想:用这种方法认字好吗?
4、用一用:用这种方法认一认其他的字。
5、背一背:韵文短小,读起来琅琅上口,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背下来。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填。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找一找几组词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再让学生口头扩词。最后,补充几组词,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如:“象”和“像”,“迎”和“追”,“称”和“秤”。
2、我会读。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互读互听,把短文读正确读通顺,用擂台赛等形式,鼓励学生展示读。最后,可以让学生想像一下:我也是一名科学家,我发明了……
三、 口语交际
教学中要开发学生的想像世界。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突出表现。教学中,要保护学生大胆想像的自信心,不能因求同思维扼杀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同时,进行合理的引导。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参与的面要广,让更多的学主在锻炼中成长。
1、实践活动。
⑴ 结合课文《兰兰过桥》,引导学生设计“未来的桥”,并画出大桥图样。
⑵ 把各个小组的设计方案布置成一块展版,请学生评选优秀设计。
2、语言交际。
⑴ 小组准备阶段:研究已经设计好的图样。讨论:怎样向小猴子介绍,才能让他采用自己的设计方案?
⑵ 小组交流阶段: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请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老师当小猴子,介绍自己设计的桥。其他小组的同学对发言可以提出质疑或建议。推选出比较好的同学,全班交流。
⑶ 情境表演。
情境一:小兔的妈妈病了,让小兔去请河对岸的大象医生来看病。可是,河面上没有桥,也没有船。怎么办呢?这时候,桥梁设计专家走过来……
情境二:20年后,我们都成了著名的桥梁设计师。今天,恰好是一次大型交流会,大家都拿着自己的设计成果谈开了……
四、展示台
1、仔细观察:图上画了谁?发生了什么事?
2、重点指导想象:哎呀,皮球掉进小河里了,小猴怎样捞皮球呢?
3、小组里把整个故事连起来说一说。
4、推荐代表上台讲,评比班中的故事大王。
5、把这个故事回家去讲给父母听。
语文教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以情动人,动情感悟,从生活中去发现闪光的亲情
2、真实,写出真情,多一些美的语言,多一些思考的哲语
教学要求:
1、由粗到细,有侧重点 ,抽象具体化描写。
2、真诚的回忆自己的人生路,谁陪伴你一路走来,感悟人生
3、题目自拟,体裁随意,可以是散文,可以是记叙文
教具:
多媒体
课时:
1课时
文题:
自己的父母家人可以都可以写,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位,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要创新,要体现文意,要言简意赅。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世界上有一种人,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千万次的嘱咐你要多穿衣服,要多注意自己的安全。你总是觉得烦,却觉得温暖。缺钱的时候,他总是说些赚钱不容易的话来教训你,边塞钱给你,这种人是谁呢?就是自己的父母。
我们都来自每一个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很多同学每年父母都给你过生日,或者父母让你的朋友和同学一起过生日,可是你们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
1、统计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又有多少人清楚的知道父母的口头禅。
2、导出结论: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我们的父母,没有用感激的心情去观察我们的父母。
二、真情回顾、播放一段flsh 动画《牵手》,让学生闭眼,回忆自己与父母亲人相处的生活片段。
把思绪带回到和父母在一起的经历。展示画面:(多媒体展示)
1、 送我上学
2、 母亲忙碌的身影
3、 奶奶肩上的'书包
4、 父亲疲惫的脸
5、 一起玩耍的快乐
图片中这些事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平凡。它平凡到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这样的经历。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示,打动人心的还是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平日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生活中没有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而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那些人们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事。想一想你爱吃的饺子,是谁为你包;你了在家的书谁为你送;你委屈的泪花谁为你檫,你躺在那病床上呻吟时,又是谁来陪你。我们生活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首歌、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忧愁都能引发我们无限的遐想,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对象。
三、经典再现
播放朱自清《背影》电影片段
这篇课文是我们学过的。我们再次倾听,去感受朱自清笔下的亲情,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朱自清父子很少生活在一起。成为大学生的儿子总觉得父亲“说话不太漂亮”,“暗笑他的迂”。但衰老的父亲倾尽全力,攀越月台,体现了坚韧、真诚、执拗的性格,反衬出了作者脆弱,面对生活琐事急躁无奈,对人对事缺少真诚与耐心的的缺点,面对这样一个浓缩历史沧桑、人生使命和自强不息精神的背影,作者理解了父亲的伟大、坚强,怎能不怦然心动,潸然泪下呢!
作者当年对“背影”成功描写来自对父子情谊的细心观察和深刻体验。如今亲情更是到处有,但人们的感受未必相同。从记忆深处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反映亲情的事例,再用恰当的话语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
四、口头作文
学生讲述。给大家5分钟时间口头作文,想一件发生在你身边让你感动的小事。
学生课堂讲述。
教师总结。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请你与大家分享你身边的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身边的爱。
五、片段练习《亲情一瞬间》
5、再次播放《牵手》,让学生感悟,回忆自己的父母那些小的事情,小的动作,那些留在你记忆深处的让你至今感动的事情。
片段练习《亲情一瞬间》
要求100字以上,当堂完成。抽取学生作文2篇,大屏幕显示学生作文。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教师当堂点评。
例如:我班学生写的作文片段:(做完手术后)当我从昏迷中醒来时,看到父母坐在床边,眼睛红红的,,像刚哭过;我非常非常的激动;我在心中默念“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长大以后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你们,一定,一定报答你们,啊,多么伟大的父爱母爱啊。
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
这段文字写手术后醒来的一瞬间,要体现父母对她的关爱,和自己对爱的理解。应该说是写的不是很好,读来让人发笑,语言干瘪,几乎没有真情可言。那么如何使语言丰满起来,真情显现出来呢?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个点石成金的绝招。
六、现场指导、进行一些个性化、特征化的技巧指导:
(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特征化的细节
(2)特征化的细节要反复呈现,在不同情境下展现,以突出其鲜明的性格特征
俗话说:三份长相,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装扮的手段有很多,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把“抽象具体化描写”就是应用听、看、感、想、做这5个方法,就是把抽象的意思,生动的描写出来。
下面我们共同合作,把这段“石头”文字点成“金子”。
当我从昏迷中醒来时,看到了什么?
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你听到了什么?
听到这些你做了什么?
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后,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我们用“看、听、感、想、做”的方法合作,具体充实这段文字,整理后展现在大屏幕上,大家看一下是不是更好些。
大屏幕展示例文。
(做完手术后)当我从昏迷中醒来时,看到的是床边那一双双布满血丝充满关爱的眼睛(看)。原来他们一直守护在我的床边,直到我苏醒过来(想)。妈妈看到我满脸苍白不禁鼻子一酸,流下了眼泪(看)。我知道那是妈妈心痛我,她怕我承受不了这痛。她恨不得痛的是自己换来我的健康和快乐。(想)爸爸一直握着我的手,这时和蔼的对我说:“坚强点,再多的痛我们陪你们一起度过”(听)我心里热乎乎发,含着泪会意的点点头(做);顿时我又明白了亲情的伟大和崇高。在以后的日子里,是他们用辛劳换来了我的健康,我爱他们。我坚信这份爱会永远珍藏在我的心底,不论我身在何方。(想)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教师总结:把抽象具体化描写,就是要你回想当时的情景: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做了什么?你感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每一个抽象材料的描写,看、听、感、想、做这五种方法,全得应用上吗?那要有文章的需要和应用来决定。假如我们对某个抽象的材料要详细的写,则看、听、感、想、做等五种方法都用上了,内容也比较充实,如果打算简略的写,则应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去描写即可。
实战练习:播放歌曲《妈妈》,让学生始终在感动的氛围中抒写心曲。
大屏幕展示:亲情哲理语言: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给孩子的教育比所有的学校教育家起来的还要多。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美好的感情。
岁月给母亲忧愁,但未使她的爱减去半分。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教室。
据说爱是下倾的,父母对子女的爱远胜子女对父母的爱。
乌鸦认为自己的孩子最优秀。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造化把一切安排的那么美妙,婴儿一到了这个世界上来,就发现一位母亲随时爱顾他。
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
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扁担长。
母亲是孩子未来命运的创造者。
布置作业:
自己的父母家人可以都可以写,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位,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要创新,要体现文意,要言简意赅。
语文教学教案7
【教学内容】
《借生日》是人教版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一年级第一册第6单元第18课。
【教材分析】
课文说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全文语言浅显,体现了母女真情。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大部分孩子都是家里的独苗苗,从小得到家人的爱,家人对他们的关心对于他们来说是已经习以为常的了,所以送礼物,买蛋糕等庆祝生日的方式对他们来说是很自然的事。所以这课要使他们体会到母女之间的爱是有一定困难的。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饣、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活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了解母女间的情感。
【教学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走进新课程,步入新课程,要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精神,要紧紧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面。在课堂教育改革中,要坚持‘一个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发展心理学品质教学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会有一年质的飞跃,否则会被挪后或延缓。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这个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良好的'语言发展会促进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综上所述,本廛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抓住一条主线,两基本点。一条主线是指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两基本点是指在引领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充分发展的空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放生日歌曲,提问:谁知道“生日”是指哪一天,每个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
2、平日里,你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听说过借生日吗?出示课题18、借生日。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2、提问:
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我”指的是谁?
3、再读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你想读哪个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
2、认识两段中的生字。
3、小云的妈妈说自己把生日给忘了,妈妈真得是忘了吗?
(小云的妈妈并非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别人。)
4、指导朗读:
“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没见过妈妈过生日,小云感到疑惑,要突出“从来”,读出纳闷的语气。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1、指名接读三、四自然段。
2、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
(大家讨论后,明白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了关心妈妈,同学们应该向她学习。)
3、指导朗读:
最后两句话是她经过思考想出的办法,要读出肯定的语气,表现出小云的天真可爱。
五、全文朗读
1、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读,同学与同学读。
2、配《生日歌》读。
六、扩展活动
亲手作一件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二、分小组自学生字
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正、怎、饭、拿”等字的读音。
2、分析字形,用不同的办法来记忆,指导写字:
今:撇尖低,捺脚稍高,开口度大,撇捺相接处,点和横收笔都在竖中线上。
正:注意横,竖的长度,第二横是长横的一半,左竖是右竖的一半,最后一横长,稍凸起托连竖。
雨:“冂”要宽,蹭的竖,不出框,最后四点两两对称,如隔窗看檐下的雨水均匀滴下。
两:“冂”内两个“人”字分布均匀,“人”的“捺”均变为“点”。
3、学生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复习巩固
1、复习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提示:红花中的字可以做词头,也可做词尾。
2、分小组比赛。
3、每组选出代表,全班比赛。
四、想象故事的结尾
1、请同学们编出故事的结尾。
2、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讲评小结
语文教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回忆家庭生活片段,学习从不同角度找到家人和动物的相似之处,并能清楚地写下来。
2.尝试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体现“家”的温暖。
3.根据他人的意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做到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重点难点
1.写出家人与某种动物的相似点,突出家人的性格特点。
2.表现出家的温暖,突出亲情的可贵。
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各种动物的图片,名人描写家人的精彩段落。
学生:
1.回忆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在笔记本上简单地写出家庭成员的特点。
2.家人的照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几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身上的特点。
示例:狗——忠诚,牛——温厚.忠实,羊——温和,猫——懒惰……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家人,并说说他们身上与哪种动物有相似点。
过渡:同学们,你们家里都有些什么人?他们的性格是怎样的?和老师刚刚出示的动物有没有相似之处呢?
明确: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实现家人与动物相似点的联结与拓展。
生1:我的爸爸非常威严,就像一只大老虎。
生2:我的妈妈喜欢照镜子,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像一只花孔雀。
生3:我的弟弟特别调皮,每天蹦来蹦去的,就像一只小猴子,妈妈都拿他没办法。
生4:我的姐姐很胆小,说话轻声细语的,就像一只温顺的小绵羊。
3.教师简单总结,引出本次习作。
过渡:同学们描述得都非常好,很形象。写自己的家人,我们一般习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家人的特点。如果将他们与某种动物联系起来,从动物身上观照家人,借助动物表现家人的特点,是不是很有趣呢?(学生齐声:是)那么,这次习作,我们就把自己的家想象成“动物园”,看看家人与哪种动物相像,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二.点拨技巧,交流方法。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文字,分析教材上的图片,并给出问题。
思考:
(1)图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妈妈和羊的相似点的?
(2)如果我们要写其他家人,你会选择哪些动物?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3)习作通过描写家人要表达什么主题?
2.引导学生分组交流以上问题,教师巡视,并相机点拨。
3.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示例一:图片将妈妈和山羊进行比较,从外貌.饮食.性格三个方面写出了她们之间的相似点。
示例二:“动物园”里的动物不止一种,家里的成员也不止一个,因此这篇习作应将家中的所有成员都写进去,突出家庭氛围的和谐和家人之间的和睦.相爱。
4.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完之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
5.教师总结本次写作要领。
明确:本次习作实际上是要我们写自己的家人,不过是以动物为参照,表现出家人身上与动物相似的特点。观察是前提,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有所发现。其次就是寻找相似点,这是本次习作的核心。“点”找得准,才能写到位。
三.精选素材,完成初稿。
1.引导学生回想发生在家人身上的事,选择典型事件表现家人的特点。
过渡:同学们,人物的特点是通过事件表现出来的。事件典型,特点才更突出。那么有哪些事能表现出家人与动物相似的特点呢?请同学们仔细回想,从中选取一两件,先简单地写在笔记本上。
2.同桌相互读读对方选取的事件,评一评这些事件是否合理,表现的特点是否突出。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外貌.性格.习惯.爱好.本领.品质等方面的特点)
3.指名学生读读自己写作的片段,并具体说说这样写的原因。
示例:在我们家,我亲爱的姐姐,简直像一只小百灵鸟,整天在妈妈身边飞来飞去,叽叽喳喳的。一天,妈妈送她去培训班,一路上她说个不停,妈妈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姐姐不但爱说,唱歌也很好听,她的`歌声像百灵鸟一样美妙动人哦!姐姐的音乐老师在班上组织了一个音乐合唱团,姐姐还是合唱团的领唱呢!她们动人的演唱常常获得雷鸣般的掌声。
解说:我将姐姐和百灵鸟联系起来,因为她们真的很像。姐姐整天叽叽喳喳的,就像百灵鸟一样啾啾不停;姐姐擅长唱歌,歌声也像百灵鸟一样悦耳动听。我通过两件小事写出了姐姐和百灵鸟身上相似的特点,你们也来评评,我写的有没有道理呢?
4.练习写草稿。学生根据交流的内容和教师的点评,按照习作的要求,写一篇文章。
四.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教师精选几篇写得比较好的作文,读给学生听,师生集体评议。
评议要点:①内容是否合适;②结构是否合理;③重点是否突出;④表述是否流畅.生动。
2.学生根据评议情况,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3.小组交流,互相修改评分。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优秀习作范文】
小小“动物园”
我有一个家,家是动物园。爸爸是大懒猪,妈妈是母老虎,而我呢,则是一只调皮的小猴子!①
懒猪爸爸②
今天是星期六,已经八点钟了,爸爸还没起床,只听见他的房里传来呼噜呼噜的声音。我决定把他叫醒。我走进老爸的房间,看见爸爸抱着一个枕头在那里做美梦呢。我走到爸爸身边,实行A计划——用臭袜子。我拿了一双臭袜子放到老爸面前,老爸的鼻子抽动了一下,用手一挥,臭袜子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后,飞到八丈远的地方去了。不闻就不闻嘛!干吗糟蹋我的袜子。③我小声嘀咕着。这个办法不行,我又实行了B计划——河东狮吼。我大叫:“老爸快起床了,太阳晒_了。”可老爸还是无动于衷。无奈之下,我只好去请妈妈来。妈妈走到爸爸面前大叫道:“懒猪,怎么还没起床,想造反吗?”“是是是,老婆大人,我这就起来。”老爸求饶道。④唉,真可怜。
爱美的凤凰老妈
我的妈妈特爱美,每天打扮得像只金凤凰似的。⑤你看她,一早起来,就开始“工作”了。她先到卫生间,打开她的小化妆品柜,里面有面霜.眼影.腮红等各种各样的化妆品。抹完化妆品,老妈又走到大衣柜旁边试衣服,一会儿试试这件,一会儿试试那件。这时,我已经起床了,问老妈早饭准备好了没,老妈说:“急什么呀,马上就好了。”老妈一会儿问我这件好不好看,一会儿问我那件好不好看,我倚在门上不耐烦地说:“哪件都好看,随便吧!”终于试完了,老妈总算要做饭了。到了厨房,老妈在锅里先放了三个鸡蛋,又放了油,接着就开始往手上涂护手霜,涂着涂着,就忘了时间。结果,我们全家只能吃黑鸡蛋。⑥这就是我的老妈。
小猴子我
我就像猴子一样爱玩。⑦有一次,我跟朋友去沙地玩,我们两个人在那里堆了小沙堡.小动物,又下水去捉小鱼.找鸭蛋,还在石头上走来走去,玩得可开心了。玩着玩着,我们忘记了时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两个小泥人。回到家后,免不了的,先被老妈唠叨了一顿,又被老爸骂了一顿。吃完饭,在爸爸妈妈的监督下我去洗澡,洗了好久才洗掉满身的污泥。
这就是我家,一个有趣的动物园。⑧
句段赏析
①从总体上写“我”家的动物成员,并点出了“我们”各自的特点。
②以三个小标题组织全文的重点,逻辑清晰。
③语言生动,表述趣味十足。
④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很好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⑤老妈像凤凰,这是该段的核心内容。
⑥老妈真是爱美啊!所选事例典型,让人印象深刻。
⑦爱玩是小猴子的天性。
⑧简洁点题,同时也表现出对家的爱。
总评:这是一篇有趣的作文,文章的重心也落在“有趣”二字上。小作者结合具体事例,描写了家中的三个成员:爸爸——懒猪,妈妈——爱美的凤凰,我——爱玩的小猴子,介绍了他们的兴趣爱好,突出了各自与能代表他们的动物的相似点,中心明确,重点突出,表现出家庭的和谐。结构上,文章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语言生动.活泼,很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5.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誊写习作。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
小结:同学们,这是这学期我们的第二次习作课。这个单元的习作题目很有趣,也比较贴合我们的生活。我们与家人朝夕相处,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等都比较熟悉。那么在写作时如何将他们的特点呈现出来呢?本次习作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思路。这节课上,我们就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学习,把握了这条思路——以动物作类比,表现家人身上与动物相似的特点。同学们通过回忆与家人相处的时光,进行片段写作练习,很好地写出了家人的特点,表现出家庭这个小小的“动物园”的特色。在以后的习作中同学们也可以借鉴这样的写法,独辟蹊径,转换角度表达中心思想,相信一定能让人眼前一亮。
2.引导学生交流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写作方法:①选取典型事例;②叙事详略得当;③突出习作中心;④语言生动有趣。
语文教学教案9
【教学构想】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本文写的是作者儿时生活中两件有滋味事。
两件事两种滋味:前者是无滋味的痛苦,后者是有滋味的幸福;前者是满心盼望,临了却毫无感觉的懊恼、难受、失望;后者苦熬苦等终于让人感受到新鲜、刺激、美丽。正是通过对“品尝”两种不同滋味的描写,表现了这样的中心思想:无论是感觉不到的滋味,还是感受到的新鲜、刺激的滋味,都是生活的滋味,而只有经过自己主动努力体验,获得的才是最美的快乐。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这就是这篇朴实的文章所表现的深刻内涵。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生动的描写及简练的议论及表达效果。
3.联系生活获得生活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生活,品味关键语句,体会情感。
难点:从两件事得到的不同滋味中去思考作者要表达的深意。
[教学安排]两课时
1.快速阅读,认清思路,合作、探究了解文章重要内容。
2.品味生动的描写,联系生活揣摩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
3.拓展思维,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4.读写结合,根据自身情况,对“幸福”作出个性化的解读。
引导学生走进八年级语文世界,走进“幸福”的单元。
1.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美妙的,它需要我们仔细去品尝,去体味,不管是酸甜还是苦辣。体味生活的滋味,体味成长的感觉。
2.教师提问:生活中你有哪些值得回味的事?这些事带给你什么感觉?
3.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①检查预习,梳理字词,排除阅读障碍,不理解的地方作记号。
②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幸福的滋味是抽象的,只有使之与生活的不同滋味联系起来感受。只有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感官上的感觉,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所以,导入新课是很有必要的,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再者,检查课前的预习,既可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又可提前告知教师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为后面的教学作了学情准备。)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整理学生的问题,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初步解答。
a.这篇文章的“我”是谁?写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b.文章写了哪两件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本文写的是回忆儿时两件有滋味的事,内容生动、有趣。学生有似曾相识之感,容易引起共鸣。内容明白易懂,可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理清思路,从结构入手,分析概括归纳。教学时应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能引起共鸣的语句。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或简或繁,或易或难,都是通过出声的朗读来加深印象的。朗读中圈、点、勾、画、批为后面的朗读作了准备,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发展。)
三、进一步阅读,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清楚“我”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吃杨梅的'?
2.我是怎样吃杨梅的?
3.我是怎样焦急地等待放烟花的?
4.根据文中相关语句,想象“我”放烟花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心理。
(这一板块是在整体感知之后进一步挖掘文章内涵。从文本语言入手提出新的问题,为进一步品读课文作铺垫。)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受课文生动的描写
1.自主选择品味点,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各自交流品读语言的体会。
(方法:全班分为6小组,每组6.-8人,进行研读、讨论,要求对第一课时中圈、点、勾、画的地方认真揣摩,体会作者意图。)
过程:第一步,学生自读所选择的品味点;第二步,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2.师生共同探究,形成共识。
(学情预想:学生可能找出值得欣赏的句子,但又不能说出好在哪里,此时需要教师指导。)
方法指导:
品味语言与领会主旨是一脉相承的,作者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在词、句等方面来表达特定的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去品味,从而体会语言的美妙。例如:
①动词的妙用。
浅——从一个孩子的眼中看出杨梅逐渐变少的动态。
塞——单纯地往嘴里放,而没有咀嚼、回味的过程。
滚——与杨梅外形一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
举——骄傲地、兴奋地要让人看到。
涌——焦急等待后的喷涌而出。
②副词的特殊作用。
“可惜”——“终于”——“终于”写出了度日如年的心情突然得以释放的兴奋。
③对比的鲜明。
没吃到杨梅写杨梅的诱人。吃杨梅时的贪婪。吃完杨梅后的无味感觉。
④童话式的描写。
像喷泉、金黄色的雨、金色的火焰、风中摇摆的稻穗……
⑤天真幼稚的内心世界。
“那些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炮仗……”
“我下决心……让他们大吃一惊。”
“恨不得马上把它点着。”
“我整天心神不定,魂不守舍。”
“总算熬到……,草草吃几口,……溜……”
“我甚至觉得天已经快要亮了。”
(本板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语言的表达效果。语文教学离不开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任何思维的表达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就必须注重语言的品味。以上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学生自主合作与教师方法指导点拔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体味到语文的语言美。)
二、研读课文,明确写作意图
1.从表达方式看,本文是回忆性散文,除了叙事之外还运用了议论,画出直接表达,“我”的感悟的句子,想一想如何理解。
2.从内容着墨多少比较看,为什么“放烟花”比“等待放烟花”文字反而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从两件事给人的感悟比较看,一是无滋味的痛苦,一是有滋有味的幸福,截然相反又为何放在一起,这表达了什么思想?
4.为什么写完放烟花后没有像写完第一件事后那样归纳?无奈的感觉相当深刻,快乐的时刻无以言表。感悟生活,体味快乐,幸福就会像童年“金色的火焰”“把周围黑暗的夜空照得雪亮”。
(本板块教学是因为学生对主旨、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存在很大困难,但这又是文章教学的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研读中提出问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在讲解中明确问题,因势利导,明确中心。这正如文中表达的那样,没有经过自己的咀嚼体味,就不会对文本、对教材、对语文教学产生滋味,无滋味的教学是不会给人愉快的,那就更谈不上思想情感上的熏陶。)
三、教师小结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要求每一个个体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基本的阅读品质,而且还要善于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和探索的欲望,探求文本的含义,探求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在读书中做人,实现为学为人的统一。本次教学既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提供了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的机会。
四、结合生活,展开联想
①读了本文后,你对幸福有什么新的认识?
②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值得忆起的往事呢?把它讲给同学们听。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到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课后作业的设计注重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观察与思考能力的培养,注重了读、写的有机结合以及语言的有效训练。)
【教学后记】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随想
在《滋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深切地领悟了语文教学只有从人文关怀出发,才能真正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点。
这是一篇文字浅显、内容朴实无华,意蕴却相当深刻的回忆性散文,学生理解内容并不困难,但问题就在这里。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才会发现问题、表达问题,应引导他们向阅读的深层迈进。同时联系生活,由课内走向课外,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情感的教育结合起来.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读书中学会做人,在做人中学会读书。
在整体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在平等对话中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遵循“整体式阅读——赏析式阅读——联想式阅读”三步骤。把握思路,明确内容。品味语言,形成风格。联系生活.内化知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新课标三个维度的落实,注重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学有所得。
语文教学教案10
学习目标
1.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谚语。
5.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课前准备
1.介绍“智能机器人”的课件。画一画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的样子,并简单标注它的功能。
2.多音字注音卡片。
3.引导学生平时关心科技发展,做科技新闻剪报和科技知识卡片。
口 语 交 际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在机器人的大家族里,有的可以进入险区,排除险情;有的可以潜入深海,寻找宝藏;有的可以进入人体,查病治病……老师还知道同学们也想发明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让我们先来给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取个名字好吗?(板书课题: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2.学生拿出设计好的图纸,为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取名。
创设情境,明确交际要求
1.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去参赛,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
2.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要想获奖应该怎样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呢?大家讨论一下。
3.通过讨论明确:第一,对机器人的样子及本领的想象要既奇特又合理;第二,要说得清楚明白。
示范引路,感悟要领
1.要把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介绍得生动有趣,让评委爱听,还要把自己的想象说明白,让评委听清楚,是获奖的主要条件。怎样才能说清楚说生动呢?请大家来看一看。(播放课件,演示对一种智能机器人样子和功能的介绍)
2.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展开交际,多向互动
1.学生自由练说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重点说清它的`样子和本领。
2.教师扮演评委,请一名学生扮演参赛者,师生合作演示说、评的交际过程。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评选出组内的“最佳创意奖”(教师巡视指导或加入一组的评选活动)。
4.请各组的优胜者上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和点评。如:
选手:各位评委大家好!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保姆机器人”。
评委:你为什么想发明“保姆机器人”呢?
选手:因为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没有人照顾我,被送到了很远很远的奶奶家,一直到我上幼儿园才回到父母身边。所以,我想发明一个“保姆机器人”,专门在家照顾小孩。
评委: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保姆机器人”的样子吧。
选手:大家看,她的样子是不是有点像机器猫?一看就特别可爱,小孩会特别喜欢。不同的是,她的脸是一个屏幕,能出现爸爸或妈妈微笑的脸庞,让孩子觉得父母就在身边。
评委:那她有哪些本领呢?
选手:她的本领可大了!首先,她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定时给孩子喂奶、晒太阳、做游戏,哄着孩子睡觉,使孩子健康成长。其次,她能散发出妈妈的体味,让孩子像在妈妈身边一样有安全感,还能用妈妈或爸爸的声音来为孩子唱歌、讲故事。第三,她能通过电子眼敏锐地感受孩子的情绪和身体状况,一旦发现生病,会马上同主人取得联系。第四,当孩子哭闹时,她能通过模拟各种动物的叫声、播放动画片等来哄孩子。当然,她还能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搞好家庭卫生,在主人下班时做出一桌可口的饭菜。有了这样的“保姆机器人”,大人就可以安心工作了。
评委:你的想象奇特而又合理,祝你的“保姆机器人”早日问世。
选手:谢谢!
5.全班学生进行评议。引导学生进行评议时,主要从三方面来评:第一,想象奇特合理;第二,说得清楚明白;第三,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情自然,说话有礼貌。
总结拓展
1.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机器人的研制越来越先进。自1997年起,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性的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比赛,而我们国家的机器人足球竞赛水平还相对落后,愿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能早日诞生。
2.展出优胜者设计的图纸。
习 作
激发习作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交流了自己想要发明的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可能就是你们今天的想象。那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人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2.学生自由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小结,启发学生明白本次习作既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是玩具、公共设施等,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
明确习作要求
1.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自己拟定题目。
2.想象奇特而又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
说出想象,初步修改
1.教师示范说,并真诚地邀请同学们提出修改建议
例如:
未来的食物
老师最不喜欢进厨房了,一直到今天也做不出美味可口的饭菜,每天一到下班要做饭时,常常为要吃什么而发愁;而在厨房里烟熏火燎之后,往往连自己都不再想吃饭了。我幻想着未来的食物……
未来的食物当然是色形味俱佳,由新鲜的、绿色的原料加工而成。儿童食物的形状是各种卡通形象;成人的则是各种自然植物、水果的造型。这些食物放在超市中,只要买回来就可以吃,免去了买菜、买面的麻烦。
未来的食物不需加工就可食用,因为高科技的包装,它始终保持着最新鲜的状态和最理想的温度。我们的厨房完全可以改做游戏室了,我们的妈妈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未来的食物营养丰富,有人体必需的各种维生素,我们只要按时吃饭就能保证身体健康。再也不用考虑一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几两肉的问题了,而且吃多了也不用担心身体会发胖。
怎么样,同学们,想尝尝未来的食物吗?
2.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或意见,老师表示虚心接受。
3.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认真听别人说,看能受到什么启发。
自主习作
1.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在浏览中注意发现想象奇特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富有个性的典型习作。
自己修改,自我评价
1.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为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插图。
3.自我评价一下:五颗星,你的习作能得几颗?画在自己的习作后。
引导互评
1.与你的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星级评价,并将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写两句评语。
2.各小组内互读,评出一篇在想象上新奇有趣、叙述上清楚明白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推荐几名写法上有个性及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朗读,给予鼓励。
拓展活动
办一期“美好的未来”板报,展出学生的优秀习作。
我 的 发 现
1.自读,注意带点的字,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一字多音,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读音不同)
2.教师用卡片或游戏方式检查学生认读多音字的准确情况。
3.指导学生用词语说句子,体会多音字的读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4.拓展认识。你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过多音字吗?小组合作仿照课本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日 积 月 累
读读认认
1.自读韵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3.小组内指认生字,说一说记字的小窍门。
4.教师出示字卡,以“开火车”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读读背背
1.自由读这5句民谚,看谁读得最正确。
2.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3.通过小组间、男女生间、师生间多种形式的对读,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宽 带 网
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
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同学们一直在课外关注着科技的发展,收集了很多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召开一个“科技新闻及知识发布会”。
整理资料,准备发布
1.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翻看并加以整理,确定几条你认为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试着练一练怎样发布这些重要信息。
组内练习,进行评选
1.组员轮流发布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评选出资料丰富、分类保存最合理的同学。
全班交流展示资料
1.各组优胜者轮流上台进行新闻发布,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接受小记者的采访,主要说清收集资料的途径及筛选、保存办法。使大家明白可以通过收看(收听)新闻、查阅报刊、询问、上网等途径获取信息,在多方获取信息后要进行筛选,用记录、剪报或知识卡片等形式保存下来,便于查找。
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老师发现大家不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收集资料。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吧!
语文教学教案11
教材分析:
学校生活是多姿多彩、充满情趣的。在教室里读书、画画、做作业,在操场上奔跑、呐喊、做游戏,在音乐室唱歌、跳舞、练乐器,在植物园赏花、浇水、追蝴蝶……本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安排了《识字二》、《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等内容,还有一个《语文园地》。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会认49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读文并初步体会文章感情,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措施:
本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进行教学,并注意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美好的情操。
教学前,可指导学生先读一读导语,然后再进入识字、课文的学习;教学中可以举行主题班会,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学校生活的感受。本组语文园地安排了学习部首查字法的`内容,可在教学本组生字时做些铺垫,引导学生按部首给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教学建议: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6课时。
识字2
设计理念:
识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教学工作,只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地总结、积累和探索识字教学的经验方法,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了机械识记和死记硬背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学生就一定会牢固地掌握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1、会认“棋、弹”等11个生字。会写“胡、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校园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展示校园生活的图片。
3、轻音乐磁带。
4、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看图导入、学习生字、看图读词、指导书写)
一、导入
1、展示学校生活的图片,学生边看边议,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2、说说自己的学校生活,以及对学校生活的感受。
(运用图画,让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生字
1、借助图画读本课词语,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学互读互听,相互正音。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重点读准“琴”(前鼻音)和多音字“模”。
4、我考考你们,下面的字你会认了吗?(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
5、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咱由交流识字经验,总结识字方法。如,“戏”字用“加一加”的方法或者熟字“鸡”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特别注意“琴”字的下面是“今”,不是“令”。)
(学生在游戏中对识字产生兴趣,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又提高了识字的效果。)
三、看图读词
1、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哪些词语在图画中能找到?再读一读。(难点:“观天气”,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知道一个女孩在做记录,一个男孩在观察百叶箱中的温度表。)
2、哪些词语是图中没有的?找出来读一读。
3、再次练读词语,朗读展示:喜欢读哪一行就读哪一行。
语文教学教案12
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白:
语文学习关键在课外自己很乐意的参与,课堂学习是进行学习的交流和完善。
学习目标:学会择文朗读,并对选文进行质疑、设计问题;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情况。
学习重点:散文的朗读,把握朗读要点。
学习难点:学生自己对选文的质疑、设问。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手段: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课题导入。文体、作者。(图一)
二、说
你对老舍和其作品了解多少?
1、老舍曾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被授予“”称号。
2、下列作品是老舍创作的是()
A《家》B《子夜》C《四世同堂》D《雷雨》
3、“虎妞”是老舍作品《》中的一个主要
人物。
三、比(图二)
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学中的收获,好吗?
要求:1、小组交流
2、选出代表
3、综合意见
4、发表看法
四、听
倾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用你喜欢的符号、线条划出值得你关注的`词或句子,确定自己喜欢的段落。
~~~~-------****……
五、试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练习,自己邀请同学进行点评。
点评角度:语速语气
普通话停顿
重音
六、问(图三)
就你喜欢的段落质疑或设计问题考考别人,赶快行动!谈(图四)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好吗?
七、做(图五)
你愿意围绕所学内容给同学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吗?注意:作业可不能太多呀!
所需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语文教学教案13
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15—1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过程中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具(贴贴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有关规律的知识。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这不,聪聪和明明这两个小朋友就运用规律的知识来装饰自己的房间。
课件出示聪聪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仔细观察,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可能有:
生1:窗帘的颜色排列有规律。(蓝长条和白长条一组,重复出现);
生2:灯笼排列有规律。(两个红的一个蓝的一组,重复出现);
生3:桌布的颜色排列有规律。
师给予表扬和肯定。
师:聪聪的房间已经参观过了,现在我们和聪聪一起去参观一下明明的房间。
课件出示明明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聪聪找出规律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们就来帮助聪聪“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学生在参观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观察、发现阶段,体现数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同时还可以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旧知)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找出墙面的规律
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墙面图案的规律。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有些什么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生生互动,激发思维。师参与其中。
组织汇报,并根据学生汇报点击课件演示。
师:哪个小组把自己发现的规律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
生1: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
生2:横着看,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图形都向前移了一格;
生3:竖着看,前面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最下面,就变成了后面一排的图案。
师激发提问:同学们斜着看,从上往下看,从左往右看,都发现了规律,我们再换一换方法,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点名回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发现规律。
师:这种规律就像我们所学的一种什么现象引发的规律?
生:平移现象。(板书:平移)
师:如果按照这个规律再变化一次的话,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
圆周问题的规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设疑引入
师:我们先做一个猜谜游戏。
老师板书
师:猜测老师在三角形后会写什么图形。
学生猜测,答案不唯一。
师转身又写
部分学生有意识猜测后面是三角形。
师接着写,黑板上出现
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后面是
由学生说出规律。
师:这样一组一组的往下写(边写边板书),谁能说说这两种图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生:一样多。
生:因为每组里面正好是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生:正好一个三角形对着一个正方形
师:我们可以说三角形和正方形是一一对应着的。板书一一对应
师在省略号后继续添一个
由生说这时的个数关系。
生:三角形多一个。
生:因为前面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都是一一对应着的,但最后一个三角形没有正方形和它对应了。
2、揭示课题
师:它们都是一个物体隔着另一个物体依次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现象我们称为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二、探究规律
1、研究场景图中的三种排列。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从图中找一找,能发现和黑板上一样的间隔排列吗?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这三组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同桌互相研究。
指出:夹子、白兔、树桩都可以看成两端的物体(板书:两端的物体),手帕、蘑菇、篱笆都可以看成中间的另一种物体(板书:中间的另一种物体)。排在两端的物体相同。(板书:两端相同)
师:这属于两端物体相同的间隔排列。
讨论:两端物体相同的间隔排列有什么规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小组合作研究。
小组汇报。
课件出示:
夹子比手帕多一个。
小兔比蘑菇多一个,木桩比篱笆多一个。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如果相同,两端的物体就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2、学生自选一组把实物图抽象成图形,并在黑板上板书。
3、进一步形成规律。
4、选中其中的任一组图形,并擦掉中间的物体。
师: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一个图形一个间隔,间隔数少一。
生:因为最后一个图形没有间隔和它对应,所以间隔数少了一。
三、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师:是不是这样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动手验证一下。
课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几根小棒和圆片,在桌上沿直线方向间隔排列成一排,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片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学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其实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两端的物体,圆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四、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列举规律:
师:其实,在我们的教室中,有些事物之间的排列也具有这样的规律。你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吗?(学生先观察,再回答)
2、欣赏老师找到的规律。
3、应用规律:
(1)电线杆和广告牌
仔细看这幅图,在这条马路边,有25根电线杆,那么中间会有多少块广告牌呢?为什么?
(2)锯木料问题:想想做做第2题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
(3)栽树问题
如果在河的一边栽1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如果在河的一边栽1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两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比较。
(4)规律延伸。
请10位女同学在讲台前站成一排。
师:请男同学站在每两个女同学之间形成一一间隔排列。
有9位男同学站在列中。
师:有请两端的两位女同学慢慢把队伍拉成一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这时没形成一一间隔排列了。
生:因为原来两端的女同学之间又出现了一个间隔。
生:还得在这之间站进一个男同学。
生:男女生一样多了。
(5)对比练习:
如果在圆形池塘的一周栽1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两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a:质疑:有的同学说14棵,有的同学说15棵,还有的说16棵,那像这样栽柳树和桃树,它们的棵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b:发现规律
c:汇报小结,和刚才男女生站队一个道理。
小结:把桃树和柳树像这样栽成一周,桃树和柳树的棵数一样多
(5)提高练习。
小军从一楼走到三楼用了6分钟,照这样计算,他从一楼走到九楼要多少分钟?
时钟6时敲了6下,5秒敲完。那么,这只钟12时敲12下,几秒敲完?
五、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些间隔排列的规律,大家有什么收获?
今后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或者更复杂的情况时,要学会寻求方法来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语文教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风景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能用“像……似的……”、“恢复”造句。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读好课题。
①课件呈现课题。
②教师: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得非常生动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
③指多名学生朗读课题,再齐读课题。注意!“鹚”是第二声,不翘舌。
2、简介鸬鹚。
①教师:鸬鹚是一种水鸟。它们爱吃鱼,也爱捕鱼,而且捕鱼的本领特别高。大家看!这就是鸬鹚。
②课件呈现多幅鸬鹚的照片。
③教师:鸬鹚捕鱼后吞进自己的喉囊。要是让它继续吞,那鱼就被吞到肚子里去了。所以,鸬鹚捕鱼前,渔人得先用绳子扎住它的喉囊。捕完鱼后,再把绳子解开。大家看,这就是鸬鹚的喉囊。
④课件呈现出鸬鹚喉囊的位置。
⑤教师范写“喉囊”两字,边写边说明书写要领。
⑥学生在课文的插图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练写“喉囊”。
3、引入新课。
教师:课文对鸬鹚的描写会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呢?请大家闭上眼睛,由老师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二、通读课文
1、教师范读。
①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学生闭目欣赏。
②读后促醒学生的语感:小湖的景色优美吧?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场面生动吧?
2、学生练读。
①教师:带着这些美好的感觉,像老师这样,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
②学生自读,教师巡视。随后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教师指名朗读课文(抽五位学生,分段朗读)。
3、再读感悟。
①教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对你们有些什么启发和帮助?(指名回答)
②教师:懂得了这些道理,咱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觉得课文的哪些地方带给你特别优美、特别生动的感觉。
③学生自由读全文。
④读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
4、选段朗读。
①教师:读了课文以后,同学们对课文的优美和生动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但是,每人的感受又都是不同的。你可以把自己感觉最优美、最生动的那段课文挑出来,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听的同学要专心、要投入,要边听边想,你最欣赏同桌哪些地方的朗读。
②同桌互读。
三、揣摩思路
1、教师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课文(最后一段)。
2、鼓励学生多元解读: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课文,看看你能从这短短的17个字中读出多少东西来。学生解读的结果可作如下推想:
①从“恢复”可以看出,湖面原来是平静的,后来不平静了,现在又变得平静了。
②从“渐渐”可以看出,鸬鹚捕鱼的时间是比较长的。
③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不难发现,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是有关系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如下:
捕鱼前 捕鱼时 捕鱼后
平 静 不平静 恢复平静
4、齐读最后一段(“又”字要念重音。因为只有这样读,才能让人感觉到湖面开始是平静的,后来不平静了,现在又变得平静了)。
四、课堂作业
认真抄写下列词语。抄几遍由自己决定,难写的可以多抄几遍(学生抄写时,可以播放背景音乐)。
夕阳 柔光 悠然 喉囊
一望无垠 波光遴遴 炊烟袅袅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咱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读,对小湖的优美、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生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受。这节课,咱们继续通过读,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来细细地品味这些美好的感觉。
二、读、悟、写捕鱼前的段落
1、自读感悟。
①教师:自由轻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划一划、圈一圈,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品味到了小湖的平静和优美。
②学生自读品味,教师巡视。
③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的感悟。
④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同时,要引导他们反复读好有关词句。对学生的朗读,可作如下调控:
▲这句话,谁能读得更平静、更优美?
▲读开头这句话,声音要低一点,速度要慢一点,要给人以一种静静的、悠悠的、美美的感觉。你再试一试。
▲“悠然”这句话,你可以摇头晃脑、慢条斯理地读,这样读起来才有味儿。
⑤教师小结:其实,这段话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甚至每一个字,都飘散着小湖的这份悠悠的平静和淡淡的优美。你们再读读课文,体会这种感觉。
2、积累语言。
①教师:你们能不能不看书,把这段优美的文字背出来。(学生试背)
②教师:我想了解一下,你们现在是怎么背诵这段课文的.。(学生可能会有如下办法:一句一句地背;找出重点词背;看着画面背;由同桌提醒背;闭眼想像画面背)
③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背诵课文。
④指名配乐背诵第一自然段。
三、读、悟、写捕鱼时的段落
1、品味“一抹”。
①教师:小湖的平静和优美的确令人陶醉,小湖的活跃和欢腾同样叫人心动。当渔人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的时候,小湖的平静消失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派活跃、一派欢腾的热闹景象。你们读读第二至第四段课文,特别注意渔人的“一抹”,看看是不是这样一种感觉。读完以后,把自己对“一抹”这个词的感受和理解写到练习纸上。(学生读书并动笔练写)
②课件呈现练习(这些词语供大家参考,要是你认为还有别的更好的词语,也可以用你自己的):
利索 满怀希望 兴致勃勃 自信 轻松自如 喜滋滋
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 )地一抹,好像在说:“ ”
③组织交流,随机点拨。
既然渔人这句话是对鸬鹚说的,那总得先有个称呼吧。(小东西、捕鱼能手、亲爱的、孩子们、兄弟们、朋友们、小家伙们……)
④教师小结:你们看,渔人这一抹,抹得多么自信、多么自如呀!他抹出了活跃,抹出了欢腾,抹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2、广化语感。
①教师:你们再读读这几段课文,看看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由渔人的“一抹”抹出的活跃和欢腾。(生读文体会)
②组织交流。
③课件播放鸬鹚捕鱼的画面。鼓励学生边看边议,可以交头接耳,可以指指点点,可以手舞足蹈,甚至可以欢呼雀跃。
④齐读这几段课文。
四、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
2.说说你脑中出现了哪几幅画面?
(1)夕阳西下时,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烟,鸬鹚待命的平静景象。
(2)黄昏时,渔人指挥鸬鹚捕鱼,湖面上一派热闹忙碌的景象。
(3)天色逐渐暗下去,渔船满载而归,湖面上又恢复平静的景象。
3.列小标题。
鸬鹚待命 勇敢出征 凯旋而归
4.小结:
《鸬鹚》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平静之美——柔和安宁的静态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活跃之美——生机勃勃的动态美。有动有静,动静交替;动美静美,动静皆美。
五、作业:
1、 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完成作业本上作业。
语文教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特点。
第一课时(总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走过了秋天、冬天和春天,我们该来经历火热的夏季了。大家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呢,谁能说说呢?
(学生七嘴八舌)
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他们笔下的夏是“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干燥炎热的风”,“凶恶的嘶叫着”,“人像快干的鱼”,“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诸人作品)——一种作为艺术的内容中苦闷压抑象征的夏感;或者是“日常睡起无情思”(杨万里),“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无可奈何的夏感。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夏》确实能够得上是当代散文中一篇难得的精品。(板书夏梁衡)
二、研读课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②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赞美)
2.细读课文,深入思考:
①比较:
A.春夏景物比较:明确夏天的景物特征。
B.夏天的色彩与春秋天的色彩比较,比较写夏之热烈。
C.“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对比,得出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
②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A.(例如第二段)描写夏景——选择细草成厚发绿烟成黛色长墙蝉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等极具季节特征的景物描写
B.对“旺季”描绘——麦子刚割过棉苗(挑)、高粱、玉米(举)、瓜秧(匍匐)
C.用“五月人倍忙”体现夏于紧张、急促的旋律用田间挥镰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快打等来具体表现。
D.抽象事物具体化——色彩冷、赤(抽象)
用“碧波、嫩竹”具体表现冷用“夕阳、红叶”具体表现赤
三、作业:
根据自己的感受,抓住特征,写一段夏景。
第二课时(总 课时)
教学目标
1.体味文章语言特色。
2.通过比较阅读,体味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学习,你有哪一些收获?
1.运用对比、比较的方法揭示事物特征。
2.学习到抓住特征写景。
二、学习文章的语言特色——生动、准确、表现力强。
1.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偶)
2.动词的运用。(结合课后探究练习二)
3.短句的运用。
4.叙述、议论、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5.照应。
三、比较阅读: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四、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2.体味作者感情
【语文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教案11-03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2-09
(经典)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3-16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精选]03-18
语文课文的教学教案08-28
语文教学活动教案02-16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02-09
海燕的语文教学教案02-20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热门)01-19